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经济师税收乘数公式

经济师税收乘数公式

最新回答

RRRenee火锅控
三部门经济y=c+i+g (1)1000 根据公式c=100+8yd yd=Y-tn tn为净税收 (2)投资乘数:ki===5 支出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kt=-=-=-4 转移支付乘数:ktr===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 kb=kg+kt=5+-4=1
秋风泡泡

财政政策乘数计算公式

从支出方面来看,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为:

Y=C+I+G 1

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私人投资支出,G代表购买性支出。其中,

C=Ca十bYd 2

式中,Ca代表消费函数中的常数,也就是说,人们即使在短期没有收入也要消费,这可能就需要动用原有资产如储蓄或借债等。Yd代表可支配收入,即总收入扣除税收T后的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Yd=Y-T 3

把23代入1可得:

Y=Ca十bY-T+I+G

=Ca十bY - bT + I+ G

1-bY=Ca- bT + I + G

Y=Ca-bT+I+G÷1-b 4

根据3式,我们就可以得到简单的财政政策乘数。

首先求3式对T的导数,得到税收乘数:

它表明的是税收的变动包括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P的影响程度。这种影响程度就是所谓的税收乘数。第一,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相反。第二,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量为税收增量的b/1—b倍。假定边际消费倾向b为8,则税收乘数为-4。可见,若采取减税政策,将会成倍刺激有效需求,有利于经济增长。

其次求3式对G的导数,得到购买性支出乘数:

它表明的是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P的影响程度,这种影响程度就是所谓的购买性支出乘数。第一,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方向相同。第二,增支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1/1—b倍。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8,则购买性支出乘数为5。第三,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这说明,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作用大于税收政策。

最后,在增加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购买支出,这些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增加是什么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平衡预算乘数:

这就是说,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若同时等额地增加支出,国民收入也会等额地增加。换言之,即使实行平衡预算财政政策,仍具有一定的扩张效应。

货币政策乘数计算公式

假定活期存款为D,流通中的为C,则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M1为:

M1=D+C1

因为M1,是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最重要的货币层次,我们在这里考察M1的货币乘数决定问题。

假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总额为A,它由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E两部分组成。假定活期存款准备率为rd,定期存款准备率为rt,定期存款为T,则:

2

假定流通中的C 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T 与活期存款、超额准备金E 与活期存款分别维持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其系数分别用足k、t、e 表示,则:

C=D·k 3

T=D·t 4

E=D·e 5

基础货币B 由商业银行的总准备金和流通中的两部分构成,即:

B=A+C   6

boneash2004
三部门经济y=c+i+g
(1)1000
根据公式c=100+8yd yd=Y-tn tn为净税收
(2)投资乘数:ki===5
支出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kt=-=-=-4
转移支付乘数:ktr===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
kb=kg+kt=5+-4=1
包华包华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乘数效应-理论支撑 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内涵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源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收入乘数原理,其内容简述如下:以简单商品市场为例,简单商品市场是指只考虑了商品市场而暂时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其他市场。在简单商品市场中,当窖藏等于贸易余额时,供给等于需求,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1贸易余额:以公式表示为: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 T = X - M ,它实际上是三个变量是函数,用模型表示:T = T(g ,Y* ,Y其中,g 表示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 g=(P*/P, Y*是外国国民收入,Y是本国国民收入。经过分析证明,T = T1 - mY,0式中,T1 表示“自主性贸易余额”, m称为“边际进口倾向”。2窖藏与国民收入: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就会有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称为“窖藏”,用 H 表示,即:H = Y – A 注意,窖藏不同于储蓄。以此来计算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两公式相加得:H=-A1 +sY=T1 -mY=T,解得:Y0=[1/(s+m]A1+T1 = αA1+T1 ,式中 α=1/(s+m)称为“凯恩斯开放经济收入乘数”。 封闭经济中的收入乘数模型1 封闭经济中消费乘数: α=1/s =1/(1-c =1/1-a,这是因为在封闭经济中,本国经济与外界没有交换,所以边际进口倾向m=0。因此,凯恩斯乘数在封闭经济中的作用要比开放经济中的作用大。2 投资乘数:投资对国民收入也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乘数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消费、投资、支出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内吸收:A+C+I+G,短期内他们的作用都等同于a边际吸收倾向),乘数作用大小等于s,这是因为1-a=s。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投资I对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当投资的资本品产业的收入获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时,他们便会启动新一轮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次一轮的消费支出和就业。3 支出乘数:的财政支出(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是一种与居民投资十分类似的高效能支出。在商品与服务上的一项采购,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再支出。不过支出乘数也会出现反向作用。如果支出下降,而税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GDP的下降幅度将等于G的变化量乘以乘数。因此任何一届在选择经济政策时,究竟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紧缩性政策,在采取行动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否则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 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在开放经济中,自主性支出扩张对国民经济的扩张效果比封闭条件下小。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的支出扩张过程中,一部分支出被边际进口倾向用于进口外国商品与服务这一扩张效果作用在外国经济之上。则:α=1/(s+m)。例如:M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4 即储蓄率为4%),边际进口倾向是m=16 ,那么该国的国民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4+16=5;Z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83 ,即储蓄率为83%),边际进口倾向是m=10 ,那么Z国的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83+1=075。两者相比,差别何其大也!导致一国经济在低水平上摸爬,另一个却在高速发展。 现实中的乘数和实践中的财政政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准确地把握乘数的数值是诊断经济和制定对策的关键。就象医生用止痛药必须知道不同剂量的效果,同理,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者也必须知道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数值的大小。当经济增长过快或经济长期低迷而必须开出财政政策的猛药时,经济的诊断者和决策者在决定用多大剂量的“增加税收”、“减少税收”或“减少开””、或“增加开支”之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 乘数效应-类型 乘数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类型有货币(政策)乘数效应、投资或公共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预算平衡乘数效应等。货币乘数效应货币(政策)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银行创造或缩减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3比率。比率是指流通中的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这样就加大了比率。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比率越高,说明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影响中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两个特殊因素。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效应是指一笔初始的投资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会使社会的经济总量发生成倍的增加。意即投资或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支出会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以上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公共支出乘数的作用原理与投资乘数相同。税收乘数效应平衡预算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公共支出乘数。 预算平衡乘数效应预算平衡乘数效应,是指当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收入的扩大正好等于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当支出减少与税收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的缩小正好等于支出的减少量或税收的减少量。乘数效应-运用 乘数效应的实际效果乘数效应以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它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作用。当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乘数效应是制定宏观政策要考虑的因素。而在中某一政策的实施是否也具有乘数效应,且这乘数效应是正者所追求的。比如一个促进计划的实施,者希望这个计划可以成倍的增加,但是结果往往发现,如果没有其他的策略实施的配套,乘数效应很难实现。 再比如激励政策,者采取了诸如结果激励方法,过程激励方法等,但是最好的结果也可能只是对某些具体的行为产生效果,而持续的激励或者自发的激励效果却不可能实现。因此,者希望能够实现一个乘数效应,即一种措施产生多重效果。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乘数效应的例子,比如古代忠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乘数效应,对于忠孝者而言,君或者长辈对他们的教育或者激励也仅仅限于几次偶尔的说教或者奖赏,但是这种思想却一直延续下去,达到了很好的乘数效应。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乘数效应不是一劳永逸。乘数效应是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在里面的。只有这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挥了功效,乘数效应才可能发生功效的。所谓的配套措施是使当初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发挥的配套措施,比如中的激励措施,如果单纯的激励是不可能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继续发挥作用的。必须要相应的比如企业文化等的配套,只有做好相应的这些措施,乘数效应的效果才可能发挥的。
喵星人很想瘦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乘数效应-理论支撑 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内涵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源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收入乘数原理,其内容简述如下:
以简单商品市场为例,简单商品市场是指只考虑了商品市场而暂时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其他市场。在简单商品市场中,当窖藏等于贸易余额时,供给等于需求,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1贸易余额:以公式表示为: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 T = X - M ,它实际上是三个变量是函数,用模型表示:T = T(g ,Y* ,Y其中,g 表示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 g=(P*/P, Y*是外国国民收入,Y是本国国民收入。经过分析证明,T = T1 - mY,0式中,T1 表示“自主性贸易余额”, m称为“边际进口倾向”。2窖藏与国民收入: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就会有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称为“窖藏”,用 H 表示,即:H = Y – A 注意,窖藏不同于储蓄。以此来计算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两公式相加得:H=-A1 +sY=T1 -mY=T,解得:Y0=[1/(s+m]A1+T1 = αA1+T1 ,式中 α=1/(s+m)称为“凯恩斯开放经济收入乘数”。 封闭经济中的收入乘数模型1 封闭经济中消费乘数: α=1/s =1/(1-c =1/1-a,这是因为在封闭经济中,本国经济与外界没有交换,所以边际进口倾向m=0。因此,凯恩斯乘数在封闭经济中的作用要比开放经济中的作用大。2 投资乘数:投资对国民收入也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乘数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消费、投资、支出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内吸收:A+C+I+G,短期内他们的作用都等同于a边际吸收倾向),乘数作用大小等于s,这是因为1-a=s。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投资I对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当投资的资本品产业的收入获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时,他们便会启动新一轮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次一轮的消费支出和就业。3 支出乘数:的财政支出(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是一种与居民投资十分类似的高效能支出。在商品与服务上的一项采购,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再支出。不过支出乘数也会出现反向作用。如果支出下降,而税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GDP的下降幅度将等于G的变化量乘以乘数。因此任何一届在选择经济政策时,究竟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紧缩性政策,在采取行动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否则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 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在开放经济中,自主性支出扩张对国民经济的扩张效果比封闭条件下小。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的支出扩张过程中,一部分支出被边际进口倾向用于进口外国商品与服务这一扩张效果作用在外国经济之上。则:α=1/(s+m)。例如:M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4 即储蓄率为4%),边际进口倾向是m=16 ,那么该国的国民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4+16=5;Z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83 ,即储蓄率为83%),边际进口倾向是m=10 ,那么Z国的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83+1=075。两者相比,差别何其大也!导致一国经济在低水平上摸爬,另一个却在高速发展。 现实中的乘数和实践中的财政政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准确地把握乘数的数值是诊断经济和制定对策的关键。就象医生用止痛药必须知道不同剂量的效果,同理,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者也必须知道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数值的大小。当经济增长过快或经济长期低迷而必须开出财政政策的猛药时,经济的诊断者和决策者在决定用多大剂量的“增加税收”、“减少税收”或“减少开””、或“增加开支”之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 乘数效应-类型 乘数效应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类型有货币(政策)乘数效应、投资或公共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预算平衡乘数效应等。货币乘数效应货币(政策)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银行创造或缩减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3比率。比率是指流通中的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这样就加大了比率。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比率越高,说明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影响中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两个特殊因素。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效应是指一笔初始的投资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会使社会的经济总量发生成倍的增加。意即投资或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支出会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以上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公共支出乘数的作用原理与投资乘数相同。税收乘数效应平衡预算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效应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
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公共支出乘数。 预算平衡乘数效应预算平衡乘数效应,是指当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收入的扩大正好等于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当支出减少与税收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的缩小正好等于支出的减少量或税收的减少量。乘数效应-运用 乘数效应的实际效果乘数效应以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它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作用。当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乘数效应是制定宏观政策要考虑的因素。而在中某一政策的实施是否也具有乘数效应,且这乘数效应是正者所追求的。比如一个促进计划的实施,者希望这个计划可以成倍的增加,但是结果往往发现,如果没有其他的策略实施的配套,乘数效应很难实现。
再比如激励政策,者采取了诸如结果激励方法,过程激励方法等,但是最好的结果也可能只是对某些具体的行为产生效果,而持续的激励或者自发的激励效果却不可能实现。因此,者希望能够实现一个乘数效应,即一种措施产生多重效果。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乘数效应的例子,比如古代忠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乘数效应,对于忠孝者而言,君或者长辈对他们的教育或者激励也仅仅限于几次偶尔的说教或者奖赏,但是这种思想却一直延续下去,达到了很好的乘数效应。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乘数效应不是一劳永逸。乘数效应是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在里面的。只有这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挥了功效,乘数效应才可能发生功效的。所谓的配套措施是使当初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发挥的配套措施,比如中的激励措施,如果单纯的激励是不可能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继续发挥作用的。必须要相应的比如企业文化等的配套,只有做好相应的这些措施,乘数效应的效果才可能发挥的。

相关问答

中级经济师税收乘数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平衡预算乘数成立的条件:比率税收及其传导机制;平衡预算中支出与税收的关系;封闭经济,并从支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角度揭示出乘数的本质。关键词比率税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旨在分析在预算平衡的条件下支出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结论可归结……

我最牛牛

税收乘数中级经济师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平衡预算乘数成立的条件:比率税收及其传导机制;平衡预算中支出与税收的关系;封闭经济,并从支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角度揭示出乘数的本质。关键词比率税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旨在分析在预算平衡的条件下支出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结论可归结……

润风水尚

经济师税收乘数公式

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成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是y=(a+i)/(1-b),投资乘数是k=1/(1-b)。在三部门经济中,若用t表示定量税,用t……

joyzhou512

货币乘数公式经济师

货币乘数的公式:M1=1+C/RR+ER+C。M1=1+C/RR+ER+C货币乘数中分母的C和分子的C都在同步扩大,不会不断趋向1。C趋向无穷,按照求极限的方式,这个公式也不会趋向1,只会趋向1/RR+ER,货币乘数至少不会上升,货币乘数中,只要RR,ER,C上升,货币乘数效应就会减弱。拓展资料:货……

Doris翼寻寻

税收乘数经济师章节

三部门经济y=c+i+g(1)1000;根据公式c=100+8ydyd=Y-tn(tn为净税收)(2)投资乘数:ki=5;支出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t=-4转移支付乘数:ktr=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5+(-4)=1。拓展资料……

麻球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