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经济师菲尔普斯曲线

经济师菲尔普斯曲线

最新回答

猫猫猫啊哩
202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菲尔普斯,以表彰其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的研究成就。“纵观近几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特点,可归纳出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及经济分析新方法等五个授奖领域。
其中,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都颁给了宏观经济学。这次也不例外。”在颁奖结果公布的同时,国内经济学专家、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晓红教授就在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获悉这一。

贡献在于一根曲线和一个模型

“简单地说,菲尔普斯的‘经济增长黄金律’解答了人们关于劳动和资本该如何搭配的问题。这对当前国内劳动力密集和外资大举进入背景下的经济预测无疑有借鉴意义。”陈晓红教授评价称,菲尔普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最为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各自地提出了修正菲利浦斯曲线的理论,被称为“弗里德曼-菲尔普斯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浦斯曲线代表了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关系,即描述了货币工资增长与失业率之间在长时期内存在着稳定的关系。

菲利浦斯认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这一关系就是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联系的菲利浦斯曲线。但菲利浦斯曲线不能很好地说明未来价格的调整。如果把价格调整的预期因素加到菲利浦斯曲线中,当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时,菲利浦斯曲线就会上移,由此形成了一条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由此奠定了菲尔普斯在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杰出地位。菲尔普斯的另一理论贡献在于,建立了工资与价格定价的非协同模型,来研究自然失业率、隐含工资合同、滞后效应与失业等重要问题,

菲尔普斯的理论贡献还有其著名的“黄金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曾提出平衡增长理论,菲尔普斯利用这一理论,提出了“经济增长黄金律”,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事实上,“黄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

陈晓红认为,对于今天的中国,菲尔普斯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中国经济无法避免失业率、通货膨胀和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比如,投资过热是否会对中国就业产生影响?是否会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产生中期的影响?结构性因素对中国就业与增长的影响怎样?国外经济景气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怎样?当前经济过热与投资过热问题等等。这也是她关注菲尔普斯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学奖最经得起时间考验

与诺贝尔物理、化学奖关注最新科学前沿不同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不仅要达到专业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理论还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也是经济学奖候选人普遍为业内所熟悉的原因。陈晓红教授说,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时间一般要比成果完成时间要晚10~2022年,甚至更晚。譬如,为2022年度获奖者——芒德尔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项成果,其实早在2022年代初就已经作出,最终被两件大事所验证:一件是爆发于2022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另一件是2022年初的欧元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经济理论作为社会科学,其价值有必要接受时间的检验,这也能折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严肃性来。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仍处于研究和解释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阶段,在处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阶段,中国经济学界更需要创造经济学”。陈晓红说,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但对于中国经济学来说,建国2022年了还迟迟未能叩开诺贝尔奖殿堂的大门,实在遗憾。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说,谁如果能研究解决好中国的经济发展系列问题,将能拿到不止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她认为,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当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只须修补完善时,再要出现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是缺乏实践前提的。中国则不然。正在艰难推进的经济体制转型和再造,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其实践的“体量”如此之大,其实践的内容如此丰富,其旧有的和正在生成的新的经济形态如此富于“中国特色”,照理说,完全应该成为培育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得天独厚的“沃土”。

国内对处于主流地位的诺贝尔奖的主要对象——现代西方经济学,还是在引进、介绍和初步研究阶段。因此,我们要正视中外经济学在发达度和成熟度上的这种巨大差距。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和探索,树立信心,中国学者在未来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大有希望的。
大大的熨斗
独家得主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颠覆“菲利普斯”获完美回报

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预测,被称为“一项高度不精确的科学工作”,但一些最聪明的人总是乐此不疲地进行各种可能性的猜测。Thomson S c ie n tific 过去4 年列出的1 8位候选人中,仅有两位最终赢得了诺贝尔奖;哈佛过去两年在其每年最看好的3人中,仅有一位最终获了奖菲尔普斯摘得此项殊荣亦在众多预测之外芝加哥大学共出了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有4位,麻省理工学院有3位。在菲尔普斯今年独占花魁之后,哥伦比亚大学也有了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本报记者王慧卿发自上海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文稿中称,埃德蒙·菲尔普斯的研究工作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经济政策短期和长期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解。他的贡献对经济研究和政策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复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宋铮表示:“菲尔普斯是继凯恩斯后最棒的经济学家,为凯恩斯主义提供微观基础做了大量工作,并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的确,菲尔普斯在经济理论上的贡献多样而且卓越,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迄今仍经常被引用。

解释凯恩斯难题

在整个上世纪2022年代后期,菲尔普斯都试图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上世纪2022年代末,菲尔普斯将基于预期的微观经济学引入就业和工资决定动态当中。凯恩斯在上世纪2022年代发展的凯恩斯理论留下了两个问题未解:一是为何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二是“有效需求”的减少为何引发失业率的上升,也即为何货币工资和价格不能马上下降以阻止就业减少?挑战就在于如何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解释这些问题。

在菲尔普斯的“微观-宏观”模型中,实现市场均衡(也就是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与其行动相一致)并不能消除失业,甚至不能消除非自愿性失业。他在2022年的论文中建立了劳动力转换模型(t h e l a b o r t u r n o v e r m o d e l),强调劳动力的工作转换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此工资必须是能够减少员工转换工作频率而努力工作的“效率工资”,这个数字要比均衡时的工资高,由此解释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2022年的论文中菲尔普斯又建立了“岛屿模型”,阐释了即使工人不满足于自己所在“岛屿”的工资水平,在他们离开自己的岛屿到工资更高的“岛屿”去的过程中也处于失业状态。

这些模型的重要发现就是非均衡的存在,以及非均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对工资和价格水平的错误预期会影响失业率。比如在“岛屿模型”中,如果工人预期的平均工资低于真实的平均工资,那么部分工人就可能接受低于真实平均工资的工作从而停止寻找,这样的话失业率会下降。

对凯恩斯难题的一个解释渐渐浮出水面:“有效需求”未被察觉的增加推高了货币工资水平和价格水平,而企业并没有预期到这种增加,那么就业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如果真实价格和工资水平的上升超过了预期水平,那么“有效需求”的增加就会提高失业率。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处于不完全和不完美信息下的世界。2022年1月的一个周末,菲尔普斯在宾夕法尼亚召集了一个非正式会议讨论这一正在冒险探索的领域。参加会议的经济学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会后出版的名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微观基础”的论文集,掀起了对这个新的宏观经济学分支的第一轮研究热潮。

修正菲利普斯曲线

这些模型还包含着对传统经济学的另一个背离。这些模型通常假定失业率的均衡只取决于非货币因素,因此与通货膨胀率无关。对货币和通胀保持“中性”极大地简化了经济分析。这意味着一旦预期随着经济政策的改变而改变,那么银行的通胀目标就不能影响失业率。因此,通货膨胀不会对长期失业率产生影响。

这在逻辑推理上并不稀奇,但是却挑战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这一理论认为,降低失业率将付出使通货膨胀上升的代价。

菲尔普斯最早从理论上对菲利普斯曲线发生兴趣,是在2022年夏天和他同年秋季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后的最初几个月。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和发展也是菲尔普斯最广为人知的学术贡献。菲尔普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模型并不断对它们进行修正,从理论上给出了政策建议:今天的低通胀导致对未来低通胀的预期,因此有助于未来的决策制订。

20世纪2022年代中的大部分时间,菲尔普斯都在研究如何从理论上证明,如果每个经济人都能够进行理性预期,那么对均衡的偏离就只能是货币性的。他认为如果工资和价格的确定是非同步的,那么即使理性预期情况下,对均衡的背离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失。这方面的研究推动了所谓“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兴起。

上世纪2022年代菲尔普斯进一步发展了对非均衡的分析,提出如果每个经济参与者不采用相同的模型和方法对就业、价格等经济变量形成预期,那么非均衡状态的存在时间会进一步延长。

成长

菲尔普斯2022年夏天出生于伊利伊州伊凡斯顿,当时正处于大萧条谷底,他父母都失去了工作。当时也正是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时期,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含义:通过干预来拯救经济萧条也成为最流行的做法。

2022年菲尔普斯进入安默斯特学院读大学。在大学第一年里,他迷恋上了柏拉图、休谟等人,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学经济出身的父亲和学家政出身的母亲的影响下,他第二年开始接触经济学课程。在大学的经济学学习中,菲尔普斯逐渐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智。

作为刚刚开始入门的初学者,他敏锐地感受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二者之间的鸿沟,并对二者如何相互沟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引导他把微观经济学引入了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并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的领军人物。

由于当时的耶鲁大学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日益崛起,而且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学金,于是菲尔普斯选择了那里。在那儿,菲尔普斯师从自己仰慕已久的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

在这段时期,托宾、托马斯·斯凯林Thomas Schelling、阿瑟·奥肯ArthruOkun等著名学者的杰出智慧和不倦教诲,使菲尔普斯受益颇多。一些中欧经济学家也对菲尔普斯产生了影响,他对这些经济学家所重视的预期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在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的文学和哲学博士学位之后,菲尔普斯2022年6月来到洛杉矶,在兰德公司(RANDCorporation)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但菲尔普斯不久就感觉到,那里的环境并不符合他做学问的愿望。恰在此时,耶鲁大学的考勒斯基金会(CowlesFoundation)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术职位,于是2022年菲尔普斯重返耶鲁。

在这段时间,他提出了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被视为对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开创的增长路径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在这一时期中,作为对其研究工作的一个回报,菲尔普斯还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MIT)12~2022年对其进行访问的邀请。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菲尔普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声望的经济学家。

菲尔普斯2022年离开耶鲁大学,来到宾夕瓦尼亚大学,翻开他学术生涯新的一页。2022年代后期是他学术成果非常丰硕的时期。根据菲尔普斯的回忆,在那段属于职业生涯开始起步的几年中,他就像一个不断溢出思想的容器。

就是在这一时期,菲尔普斯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模型,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批评和发展。菲尔普斯最早从理论上对菲利普斯曲线发生兴趣,是在2022年夏天和他同年秋季进入宾夕瓦尼亚大学后的最初几个月。他的著名论文:“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预期和随时间变动的最优就业”,就是在该年冬天完成的,该文于次年发表并引起广泛瞩目。

伴随他第一次婚姻的破裂和个人生活的不断干扰,他的学术生涯也随之步入了一个低谷。2022年秋天,菲尔普斯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通过变更工作,也重新开启一个新的阶段。他在那里一呆就是8年。

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维维安娜·蒙特多(VivianaMontdor),两人2022年举行了婚礼。在个人生活重新安定下来之后,菲尔普斯又开始进入了一个学术多产的时期。

这一时期他在经济公平问题、劳动市场结构刚性、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非一致工资或价格制定、非对称信息下的隐性合同以及理性预期本身等问题都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研究。

2022年代,菲尔普斯开始想用一本导论性教科书把自己认为重大的经济学问题记录下来。2022年春天,他的《政治经济学:入门教材》面世。2022年,菲尔普斯把多年积累的、自己对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理解整理成册,出版了《宏观经济思想七流派》一书,这也被视为他学术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一个总结。

在刚刚步入60岁的时候,菲尔普斯撰写了自传,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一次清算和检讨。回顾过往成就令他欣慰,而看到这些成就能对他人产生影响更是一种满足。他感到自己的事业已进入了一个平和的阶段。

在他看来,学术影响并不是他个人成就的一个主要部分,其他方面的回报、特别是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回报,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由于了解这一点,他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而非外界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宋铮表示:“自2022年卢卡斯获得诺奖以来,菲尔普斯就一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热门的候选人。尽管了解他的人不多,但他的学术成就远超过曼昆等国内熟知的经济学家。”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曲线”

本报记者宋蕾发自北京“菲尔普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众望所归。2022年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家也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国家经济体制与研究所金融中心主任张海鱼表示,宏观经济学是当前世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微观主体形势的日趋复杂,宏观经济领域急需开拓性的研究。而菲尔普斯因其在这个领域开创性研究赢得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的称呼。

评价菲利普斯的宏观经济研究,张海鱼认为,首先是他的研究触角广泛,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此外,菲尔普斯的思维能够超出“宏观”本身,能将微观主体行为和对宏观经济影响结合起来,“这突破了先前宏观经济研究的思维模式。”张海鱼说。

而这种研究方式在当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是欠缺的。张海鱼认为,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更多地还是停留在数据分析和经济预测方面,并没有更深入地研究,因此会导致宏观决策没有基础,缺乏从基本经济事实到宏观层面政策选择的解释。

在社会经济变革的形式下,中国更需要开创性的宏观经济研究,可以借鉴菲尔普斯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建立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模型,包括工资曲线,消费曲线,甚至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曲线,不仅仅是预测经济增长过快或者过慢,而且是研究经济处在何种增长的阶段,并找出“微观”和“宏观”连动的原因和规律。

2022年,菲尔普斯曾到人民大学讲学,张海鱼对他的感性印象是,他非常活泼,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很形象,深入浅出。

埃德蒙·菲尔普斯

●2022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伊凡斯顿,当时正处于大萧条谷底

●2022年,获得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2022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

●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2022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科学院院士、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等

●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回答者:huahai010 - 秀才 三级 10-10 10:49

202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菲尔普斯,以表彰其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的研究成就。“纵观近几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特点,可归纳出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及经济分析新方法等五个授奖领域。
其中,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都颁给了宏观经济学。这次也不例外。”在颁奖结果公布的同时,国内经济学专家、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晓红教授就在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获悉这一。

贡献在于一根曲线和一个模型

“简单地说,菲尔普斯的‘经济增长黄金律’解答了人们关于劳动和资本该如何搭配的问题。这对当前国内劳动力密集和外资大举进入背景下的经济预测无疑有借鉴意义。”陈晓红教授评价称,菲尔普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最为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各自地提出了修正菲利浦斯曲线的理论,被称为“弗里德曼-菲尔普斯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浦斯曲线代表了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关系,即描述了货币工资增长与失业率之间在长时期内存在着稳定的关系。

菲利浦斯认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这一关系就是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联系的菲利浦斯曲线。但菲利浦斯曲线不能很好地说明未来价格的调整。如果把价格调整的预期因素加到菲利浦斯曲线中,当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时,菲利浦斯曲线就会上移,由此形成了一条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由此奠定了菲尔普斯在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杰出地位。菲尔普斯的另一理论贡献在于,建立了工资与价格定价的非协同模型,来研究自然失业率、隐含工资合同、滞后效应与失业等重要问题,

菲尔普斯的理论贡献还有其著名的“黄金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曾提出平衡增长理论,菲尔普斯利用这一理论,提出了“经济增长黄金律”,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事实上,“黄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

陈晓红认为,对于今天的中国,菲尔普斯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中国经济无法避免失业率、通货膨胀和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比如,投资过热是否会对中国就业产生影响?是否会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产生中期的影响?结构性因素对中国就业与增长的影响怎样?国外经济景气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怎样?当前经济过热与投资过热问题等等。这也是她关注菲尔普斯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学奖最经得起时间考验

与诺贝尔物理、化学奖关注最新科学前沿不同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不仅要达到专业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理论还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也是经济学奖候选人普遍为业内所熟悉的原因。陈晓红教授说,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时间一般要比成果完成时间要晚10~2022年,甚至更晚。譬如,为2022年度获奖者——芒德尔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项成果,其实早在2022年代初就已经作出,最终被两件大事所验证:一件是爆发于2022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另一件是2022年初的欧元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经济理论作为社会科学,其价值有必要接受时间的检验,这也能折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严肃性来。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仍处于研究和解释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阶段,在处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阶段,中国经济学界更需要创造经济学”。陈晓红说,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但对于中国经济学来说,建国2022年了还迟迟未能叩开诺贝尔奖殿堂的大门,实在遗憾。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说,谁如果能研究解决好中国的经济发展系列问题,将能拿到不止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

她认为,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当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只须修补完善时,再要出现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是缺乏实践前提的。中国则不然。正在艰难推进的经济体制转型和再造,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其实践的“体量”如此之大,其实践的内容如此丰富,其旧有的和正在生成的新的经济形态如此富于“中国特色”,照理说,完全应该成为培育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得天独厚的“沃土”。

国内对处于主流地位的诺贝尔奖的主要对象——现代西方经济学,还是在引进、介绍和初步研究阶段。因此,我们要正视中外经济学在发达度和成熟度上的这种巨大差距。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和探索,树立信心,中国学者在未来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大有希望的。
回答者:胖的蚂蚁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0-10 10:51

202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
埃德蒙·菲尔普斯

埃德蒙·菲尔普斯

●2022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伊凡斯顿,当时正处于大萧条谷底

●2022年,获得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2022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

●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2022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科学院院士、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等

●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萌萌panda我最爱
菲尔普斯曲线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降低失业率将付出使通货膨胀上升的代价,即所谓的“菲力浦曲线”。菲尔普斯却并不这么看。他对工资、物价进行了更为基本的分析,并且考虑到经济中信息不畅的因素、个人不完全了解其他人的行为,因此必须将他们的决策基于预期之上。他从而对“菲力浦曲线”发出了挑战,提出了“菲尔普斯曲线”,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取决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预期。菲尔普斯指出,通货膨胀不会对远期失业率产生影响,它只是由劳动力市场的运转所决定的,经济稳定政策只能对失业率的短期起伏产生影响。菲尔普斯表明未来的经济稳定政策的可能性取决于今天的政策决策:今天的低通货导致对未来低通货的预期,因此有助于未来的决策制订。至此,菲尔普斯解释了凯恩斯遗留下来的自愿失业现象、名义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将工资、价格和就业的分析重新纳入到理性分析的轨道上。
  在另一个有着突出成就的(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资本构成的合理尺度是菲尔普斯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菲尔普斯发现,通过减少消费用于对物资和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今天的一代将可以提高未来人类的福利。这个创见澄清了几代人之间可能的分配冲突。菲尔普斯还表明,所有人在某种条件下都可以从储蓄率的变化中获益。
  菲尔普斯的研究方向很广,几乎涵盖了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贡献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他继罗伯特·索洛(经济学家,以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着称,并在2022年被经济学会授予青年经济学家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和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菲尔普斯成名于2022年。当时,身为宾西法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的菲尔普斯发表论文,用微观中对于工资与价格的预期来分析劳动与商品供给的宏观选择,率先引入以预期为基础的“均衡就业路径”这一重要概念,从而一举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中的级地位,那一年,他35岁。
  菲尔普斯2022年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伊云斯顿,2022年获得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2022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詹姆斯·托宾教授(第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计量方法,严格数学化的风险理论,家庭和企业行为理论,一般宏观理论,经济政策应用分析,投资决策,生产、就业和物价关系理论)。菲尔普斯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尼亚大学,2022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科学院院士、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经济学协会副会长、布鲁金斯经济事务委员会资深顾问、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经济评论》编委等。
  菲尔普斯著作颇丰,主要有《经济增长的财政中性》、《经济增长的黄金律》、《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经济增长的目标》、《通货膨胀政策和就业理论》、《经济公平》、《个人预期和总产量:理性预期的考察》、《宏观经济学研究》、《利他主义、伦理道德和经济学理论》、《就业问题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等书,还发表论文200余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有《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风险资本的积聚———序列效用分析》、《资本替代品、固定比率、增长和分配》、《对投资的新看法》、《预期通货膨胀和经济福利》、《技术进步模型和研究工作的黄金律》、《菲利普斯曲线———对通货膨胀水平和最优就业率的预测》、《次优国民储蓄和博弈均衡增长》、《市场出清产品价格下的短期就业状况和真实工资率水平》、《公债、税收和资本密集度》、《货币、公共支出和劳力供给》、《为达到代际公平对财富和工资的线性征税———一些可靠的国家案例》、《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的稳定效力》、《利润理论和对利润征税》等。
  费尔普斯很少来中国,他的作品也很少被引介到国内。关于他本人的介绍,除了上面照例的简历、作品目录之外,就鲜有提及。为数不多的而且还比较值得玩味的一段记录是:2022年6月1日,费尔普斯以“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专家身份来到北京某大学演讲。当他照例就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课题发表观点,指出工人的信息不畅,会导致失业率提高;工资越高,失业率也就越高……这时,另外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举手提问了,提了一个失业赔偿的问题。费尔普斯没有明确回答,顾左右而言其他,最后,费尔普斯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langlang0802
独家得主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颠覆“菲利普斯”获完美回报

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预测,被称为“一项高度不精确的科学工作”,但一些最聪明的人总是乐此不疲地进行各种可能性的猜测。Thomson S c ie n tific 过去4 年列出的1 8位候选人中,仅有两位最终赢得了诺贝尔奖;哈佛过去两年在其每年最看好的3人中,仅有一位最终获了奖菲尔普斯摘得此项殊荣亦在众多预测之外芝加哥大学共出了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有4位,麻省理工学院有3位。在菲尔普斯今年独占花魁之后,哥伦比亚大学也有了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本报记者王慧卿发自上海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文稿中称,埃德蒙·菲尔普斯的研究工作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经济政策短期和长期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解。他的贡献对经济研究和政策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复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宋铮表示:“菲尔普斯是继凯恩斯后最棒的经济学家,为凯恩斯主义提供微观基础做了大量工作,并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的确,菲尔普斯在经济理论上的贡献多样而且卓越,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迄今仍经常被引用。

解释凯恩斯难题

在整个上世纪2022年代后期,菲尔普斯都试图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上世纪2022年代末,菲尔普斯将基于预期的微观经济学引入就业和工资决定动态当中。凯恩斯在上世纪2022年代发展的凯恩斯理论留下了两个问题未解:一是为何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二是“有效需求”的减少为何引发失业率的上升,也即为何货币工资和价格不能马上下降以阻止就业减少?挑战就在于如何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解释这些问题。

在菲尔普斯的“微观-宏观”模型中,实现市场均衡(也就是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与其行动相一致)并不能消除失业,甚至不能消除非自愿性失业。他在2022年的论文中建立了劳动力转换模型(t h e l a b o r t u r n o v e r m o d e l),强调劳动力的工作转换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此工资必须是能够减少员工转换工作频率而努力工作的“效率工资”,这个数字要比均衡时的工资高,由此解释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2022年的论文中菲尔普斯又建立了“岛屿模型”,阐释了即使工人不满足于自己所在“岛屿”的工资水平,在他们离开自己的岛屿到工资更高的“岛屿”去的过程中也处于失业状态。

这些模型的重要发现就是非均衡的存在,以及非均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对工资和价格水平的错误预期会影响失业率。比如在“岛屿模型”中,如果工人预期的平均工资低于真实的平均工资,那么部分工人就可能接受低于真实平均工资的工作从而停止寻找,这样的话失业率会下降。

对凯恩斯难题的一个解释渐渐浮出水面:“有效需求”未被察觉的增加推高了货币工资水平和价格水平,而企业并没有预期到这种增加,那么就业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如果真实价格和工资水平的上升超过了预期水平,那么“有效需求”的增加就会提高失业率。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处于不完全和不完美信息下的世界。2022年1月的一个周末,菲尔普斯在宾夕法尼亚召集了一个非正式会议讨论这一正在冒险探索的领域。参加会议的经济学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会后出版的名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微观基础”的论文集,掀起了对这个新的宏观经济学分支的第一轮研究热潮。

修正菲利普斯曲线

这些模型还包含着对传统经济学的另一个背离。这些模型通常假定失业率的均衡只取决于非货币因素,因此与通货膨胀率无关。对货币和通胀保持“中性”极大地简化了经济分析。这意味着一旦预期随着经济政策的改变而改变,那么银行的通胀目标就不能影响失业率。因此,通货膨胀不会对长期失业率产生影响。

这在逻辑推理上并不稀奇,但是却挑战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这一理论认为,降低失业率将付出使通货膨胀上升的代价。

菲尔普斯最早从理论上对菲利普斯曲线发生兴趣,是在2022年夏天和他同年秋季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后的最初几个月。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和发展也是菲尔普斯最广为人知的学术贡献。菲尔普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模型并不断对它们进行修正,从理论上给出了政策建议:今天的低通胀导致对未来低通胀的预期,因此有助于未来的决策制订。

20世纪2022年代中的大部分时间,菲尔普斯都在研究如何从理论上证明,如果每个经济人都能够进行理性预期,那么对均衡的偏离就只能是货币性的。他认为如果工资和价格的确定是非同步的,那么即使理性预期情况下,对均衡的背离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失。这方面的研究推动了所谓“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兴起。

上世纪2022年代菲尔普斯进一步发展了对非均衡的分析,提出如果每个经济参与者不采用相同的模型和方法对就业、价格等经济变量形成预期,那么非均衡状态的存在时间会进一步延长。

成长

菲尔普斯2022年夏天出生于伊利伊州伊凡斯顿,当时正处于大萧条谷底,他父母都失去了工作。当时也正是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时期,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含义:通过干预来拯救经济萧条也成为最流行的做法。

2022年菲尔普斯进入安默斯特学院读大学。在大学第一年里,他迷恋上了柏拉图、休谟等人,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学经济出身的父亲和学家政出身的母亲的影响下,他第二年开始接触经济学课程。在大学的经济学学习中,菲尔普斯逐渐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智。

作为刚刚开始入门的初学者,他敏锐地感受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二者之间的鸿沟,并对二者如何相互沟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引导他把微观经济学引入了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并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的领军人物。

由于当时的耶鲁大学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日益崛起,而且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学金,于是菲尔普斯选择了那里。在那儿,菲尔普斯师从自己仰慕已久的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

在这段时期,托宾、托马斯·斯凯林Thomas Schelling、阿瑟·奥肯ArthruOkun等著名学者的杰出智慧和不倦教诲,使菲尔普斯受益颇多。一些中欧经济学家也对菲尔普斯产生了影响,他对这些经济学家所重视的预期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在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的文学和哲学博士学位之后,菲尔普斯2022年6月来到洛杉矶,在兰德公司(RANDCorporation)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但菲尔普斯不久就感觉到,那里的环境并不符合他做学问的愿望。恰在此时,耶鲁大学的考勒斯基金会(CowlesFoundation)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术职位,于是2022年菲尔普斯重返耶鲁。

在这段时间,他提出了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被视为对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开创的增长路径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在这一时期中,作为对其研究工作的一个回报,菲尔普斯还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MIT)12~2022年对其进行访问的邀请。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菲尔普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声望的经济学家。

菲尔普斯2022年离开耶鲁大学,来到宾夕瓦尼亚大学,翻开他学术生涯新的一页。2022年代后期是他学术成果非常丰硕的时期。根据菲尔普斯的回忆,在那段属于职业生涯开始起步的几年中,他就像一个不断溢出思想的容器。

就是在这一时期,菲尔普斯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模型,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批评和发展。菲尔普斯最早从理论上对菲利普斯曲线发生兴趣,是在2022年夏天和他同年秋季进入宾夕瓦尼亚大学后的最初几个月。他的著名论文:“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预期和随时间变动的最优就业”,就是在该年冬天完成的,该文于次年发表并引起广泛瞩目。

伴随他第一次婚姻的破裂和个人生活的不断干扰,他的学术生涯也随之步入了一个低谷。2022年秋天,菲尔普斯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通过变更工作,也重新开启一个新的阶段。他在那里一呆就是8年。

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维维安娜·蒙特多(VivianaMontdor),两人2022年举行了婚礼。在个人生活重新安定下来之后,菲尔普斯又开始进入了一个学术多产的时期。

这一时期他在经济公平问题、劳动市场结构刚性、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非一致工资或价格制定、非对称信息下的隐性合同以及理性预期本身等问题都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研究。

2022年代,菲尔普斯开始想用一本导论性教科书把自己认为重大的经济学问题记录下来。2022年春天,他的《政治经济学:入门教材》面世。2022年,菲尔普斯把多年积累的、自己对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理解整理成册,出版了《宏观经济思想七流派》一书,这也被视为他学术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一个总结。

在刚刚步入60岁的时候,菲尔普斯撰写了自传,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一次清算和检讨。回顾过往成就令他欣慰,而看到这些成就能对他人产生影响更是一种满足。他感到自己的事业已进入了一个平和的阶段。

在他看来,学术影响并不是他个人成就的一个主要部分,其他方面的回报、特别是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回报,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由于了解这一点,他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而非外界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宋铮表示:“自2022年卢卡斯获得诺奖以来,菲尔普斯就一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热门的候选人。尽管了解他的人不多,但他的学术成就远超过曼昆等国内熟知的经济学家。”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曲线”

本报记者宋蕾发自北京“菲尔普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众望所归。2022年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家也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国家经济体制与研究所金融中心主任张海鱼表示,宏观经济学是当前世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微观主体形势的日趋复杂,宏观经济领域急需开拓性的研究。而菲尔普斯因其在这个领域开创性研究赢得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的称呼。

评价菲利普斯的宏观经济研究,张海鱼认为,首先是他的研究触角广泛,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此外,菲尔普斯的思维能够超出“宏观”本身,能将微观主体行为和对宏观经济影响结合起来,“这突破了先前宏观经济研究的思维模式。”张海鱼说。

而这种研究方式在当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是欠缺的。张海鱼认为,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更多地还是停留在数据分析和经济预测方面,并没有更深入地研究,因此会导致宏观决策没有基础,缺乏从基本经济事实到宏观层面政策选择的解释。

在社会经济变革的形式下,中国更需要开创性的宏观经济研究,可以借鉴菲尔普斯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建立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模型,包括工资曲线,消费曲线,甚至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曲线,不仅仅是预测经济增长过快或者过慢,而且是研究经济处在何种增长的阶段,并找出“微观”和“宏观”连动的原因和规律。

2022年,菲尔普斯曾到人民大学讲学,张海鱼对他的感性印象是,他非常活泼,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很形象,深入浅出。

埃德蒙·菲尔普斯

●2022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伊凡斯顿,当时正处于大萧条谷底

●2022年,获得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2022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

●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2022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科学院院士、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等

●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abc123459876
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替代取舍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浦斯于2022年在《1861-2022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2022年,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7-2022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替代取舍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取舍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交替关系,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2022年代,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根据宏观经济数据证实了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交替关系在同样存在,并指出,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这种关系来指导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紧缩或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通货膨胀和失业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2]。
但2022年代末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edman和埃德蒙·费尔普斯等人发表文章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批评菲利普斯曲线,否定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在长期经济中存在相关性,并认为,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进行权衡是危险的。在当时人们很难接受这样大胆的观点,因为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有历史数据支持。埃德蒙·费尔普斯因此而获得202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关问答

恩格尔曲线经济师

收入消费曲线(IncomeConsumptionCurve,ICC)是把代表与全部可能的消费者货币收入相应的均衡市场篮子的点连接而成的一条曲线。这种曲线可以用于推导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以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恩格……

李大胆yao一起吧

经济师菲尔普斯曲线

后来,菲利普斯对稳定政策和经济动态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2年他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封闭经济中的稳定政策》,其中讨论的就是反应滞后对宏观稳定政策的影响。菲利普斯有着那种工程师特有的根深蒂固的经验主义倾向,他总觉得在做理论思辨之前要先搞计量分析,于是,他开始着手做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在2……

wwddllhhppqq

菲利普斯中级经济师第几章

后来,菲利普斯对稳定政策和经济动态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2年他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封闭经济中的稳定政策》,其中讨论的就是反应滞后对宏观稳定政策的影响。菲利普斯有着那种工程师特有的根深蒂固的经验主义倾向,他总觉得在做理论思辨之前要先搞计量分析,于是,他开始着手做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在2……

starlight0503

中级经济师菲利普斯第几章

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政策工具。半个世纪以来,菲利普斯曲线一直是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对曲线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别。菲利普斯曲线曾经为正统凯恩斯主义干预宏观经济的“相机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使资本主义变成了“可调控的资本主义”;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又认为菲利普斯……

芊芊百合Y0Y

菲利普斯曲线在经济师第几章

后来,菲利普斯对稳定政策和经济动态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2年他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封闭经济中的稳定政策》,其中讨论的就是反应滞后对宏观稳定政策的影响。菲利普斯有着那种工程师特有的根深蒂固的经验主义倾向,他总觉得在做理论思辨之前要先搞计量分析,于是,他开始着手做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在2……

聪聪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