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经济师财政税收对应

经济师财政税收对应

最新回答

triangelrain
税务专业属于财经专业。
财经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类专业,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统计、财税等。

税务专业学科代码:020220属于应用经济学科,是近年来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一个新设专业,它以企业经营中的税务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以及分析企业税务发展战略的能力。税务专业培养精通税收理论和税收实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充分发挥外语、财管等方面师资雄厚的资源优势,注重培养学生涉税能力和涉外沟通能力。现在国际化企业对高级涉税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税收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会计知识、财务知识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精通税收知识,又具备财会知识,同时拥有良好的外语应用等复合性能力。税务专业是该院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新设立的。
二、主要学习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税收学、中国税制、税收、税务、税务筹划、外国税制、国际税收、西方税收学、会计学、成本会计、预算会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审计学、经济法、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等。
三、毕业生需要具备的素质
一知识结构
通过理论教学,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外贸应用文写作、财经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英语等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国家税收、税法、税务实务、基础会计、成本核算、财务会计、财务、企业、金融及国家财政、税收等经济法规方面的知识;
3、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及操作、维护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会计电算化等知识技能。
二能力结构
通过实验、技能训练和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较强的税务能力;
2、较强的账务处理、编制报表、财务及审核单证等能力;
3、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
4、较强的社会公关能力、协调处理各种关系能力;
5、灵活运用相关法规处理纠纷;
6、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素质结构
思想政治方面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牢固的法制观念和意识;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懂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邓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文化素质
1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地理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2具备计算机应用知识,熟练地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通过英语综合能力运用A级考核;
身心素质方面
具备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健康人格;
专业素质方面
1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税收征管、税法、税务实务、经济学、财务、财务会计、公司理财、法律、金融等;
2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检查、制作涉税文书、制定计划、账务处理、会计核算、编制报表、电算化等;
3有一定的业务组织能力和业务开拓能力,懂得社交礼仪与习俗;
4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包括会计上岗证、计算机证、外语等级证等。
乱世you佳人

公共经济学理论以凯恩斯2022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始点,按发展顺序划分,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
1、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有效总需求理论,它们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及“货币的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2、供应学派的财政理论。
20世纪2022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的局面,凯恩斯学派需求政策受到严重挑战。由于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政策忽视劳动、储蓄、投资、生产等供应的因素,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以供应学派为代表的的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他们认为要医治“滞胀”的经济顽症,就要重新肯定萨伊定律,重视供给政策,降低税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提高私人经济的效率。表现在税收上,就要强调税收的中性原则,即征税结果不要影响纳税人在生产、投资、消费等方面的行为。供应学派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主张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恢复预算平衡。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主张减税政策,以鼓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刺激投资,增加供应。他们提出了“拉弗曲线”,以此来描述税收和生产之间的关系。
3、货币学派的财政观点。
货币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兴起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反对凯恩斯的理论及政策主张,主张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以调节经济。货币学派认为推行凯恩斯扩大财政支出政策造成货币供应的增加,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因此,他们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主张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在税收方面,货币学派提出了全面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减征投资收入税、土地开发税和公司利润税,实行“负所得税”的设想。
4、其他观点。
除了上述一些主要流派的财政思想和观点外,在当代西方公共财政学理论中、引人注目的还有马斯格雷夫的财政学说和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学说。
马斯格雷夫,在《财政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提出税收六原则:
(1)税负分布应该是公平的,应使每个人都支付合理的份额。
(2)税收的选择应尽量不干预有效的市场决策,也就是说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极小化。
(3)如果税收政策被用于实现刺激投资等其他目标,必须使之对税制公平性的干扰达到最小。
(4)税收结构应有助于以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的财政政策的实现。
(5)税收制度应明晰而无行政争议,并且要便于纳税人理解。
(6)税收的和征收费用应在考虑其他目标的基础上尽量降低。
总之,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要求人们从更广泛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研究的经济活动。研究方法的进步,更推动了财政学基础上的公共经济学的诞生。为了沿袭历史上财政学的发展,人们往往把财政学叫做旧公共经济学,而把扩大了的财政学叫做公共经济学。

伊萨贝辣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①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
  ②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
  ③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
  ④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⑤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2、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
  3、税收效率原则
  就是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妨碍。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二是经济效率。税收效率原则被认为是西方税法的四大基本原则之一。

  4、税收的分类
  以征税对象为标准,分为流转额课税、收益额课税、资源占用课税、财产额课税、与特定行为课税。
  以课征环节为标准,分为生产环节征税、流通环节征税、分配环节征税、消费环节征税、投资环节征税与财产环节征税。
  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外税和价内税。
  以税收的和支配权限的归属为标准,分为税、地方税和地方共享税。
  以税收负担是否易于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此外,还有一些税收划分法,如累进税,比例税和定额税,货币税和实物税等。
  5、税收的公平原则:
  指具有相等纳税能力者应负担相等的税收,不同纳税能力者应负担不同的税收。
  6、分税制:
  分税制是与地方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的税收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关系的制度。按照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税、地方税、与地方共享税;科学核定地方财政收支数额,逐步实现比较规范的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实行分税制以后,原则上实行一级一级预算,实行分级预算制度,硬化预算的法律约束。
  7、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单式预算是一种全部收支罗列在统一的平衡表中的预算形式。
  优点:形式上完整,统一,简洁。
  缺点:单式预算已经不能适应日益扩充的财政收支内容,而要求能够容纳多种收支项目的新的预算形式。
  复式预算就是将各项财政收支按照性质别,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金平衡表中,形成互相相对分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计划表格。
  优点:复式预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改善预算方面有积级的意思义。
  缺点:复式预算打破了预算的完整性,总体反映功能比较弱,编制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预算水平。
  你要是想了解的更详细,就找本陈供的《财政学》或是《初级经济师教材》看看,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内容。
紫衣Helen

1990,《税收支出简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2,《税收支出理论与实践》,经济出版社
1993,《财政赤字经济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现代西方财政政策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当代西方税收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5,《税收与经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5,《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比较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公司税制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财政政策导论》,()五南出版公司
1999,《财政理论与政策:当前若干重大问题探讨》,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公共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2,《世界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科教兴国的财政政策选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2,《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定位》(第二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中国地方规模和结构优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著:
19,《税收归宿── 一般均衡方法》(凯乐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资本所得课税与资源配置》(斯恩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寻求发展的税收》(小刘易斯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2,《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杰克逊主编),中国税务出版社
2022,《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格雷纳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2,2022,2022,《社会问题经济学》(夏普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经济政策原理》(阿克塞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税制改革的经济影响》(艾伦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2022,2022,《经济学》(斯罗曼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2,《公共部门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世界宏观经济学》(弗兰克尔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2,《货币经济学》(汉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财政学》(罗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宏观经济学》(威廉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政治经济学百科全书》(奥哈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家级教材
2022,《财政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生推荐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2,《公共经济学》(普通高教“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2022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主要论文有:
1986,《试论我国税制的目标模式问题》,《财经问题研究》第4期
1988,《无偿性仍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财经问题研究》第1期
1988,《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制的问题及其改革》,《外国经济》第2期
1988,《关于外部冲击的财政对策思考》,《经济纵横》第11期
,《附加福利及其课税》,《财政研究》第1期
,《税收支出及其控制》,《外国经济》第4期
,《财政投融资制度初探》,《现代经济》第6期
1990,《卡尔多经济增长模型述评》,《财经问题研究》第2期
1990,《的预算制度初探》,《现代经济》第4期
1991,《论税收支出的特性》,《财经问题研究》第2期
1991,《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分析》,《当代经济科学》第5期
1992,《污染课税问题初探》,《当代经济科学》第5期
1992,《试论财政不平衡的客观性》,《财政研究》第9期
1993,《排挤效应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第2期
1993,《论间接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财经问题研究》第5期
1993,《财政赤字学说述评》,《经济学动态》第8期
199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制改革》,《财贸经济》第10期
1993,《论财政赤字对资本形成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1期
1994,《实现最优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论》,《财政研究》第4期
1994,《减税、搞活国有企业与提高财政收入比重》,《财经问题研究》第6 期
1994,《论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0期
1994,《论税收与收入分配公平》,《财经问题研究》第12期
1995,《最适课税论:所得课税与商品课税的比较》,《财经问题研究》第7期
1995,《最适所得课税》,《财经问题研究》第8期
19,《论公债对总需求的影响》,《财政研究》第4期
1997,《论公债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贸经济》第2期
1997,《最适商品课税》,《财经问题研究》第6期
1997, China:Tax Shang Reform and Its Impacts,
Asia-Pacific Tax BulletinIBFD,N
1998,《李嘉图对等定理的分析》,《财政研究》第5期
1998,《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财贸经济》第11期
1998,《公共财政论质疑》,《财政研究》第11期
1998,《论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财贸经济》第12期
1999,《论我国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财贸经济》第6期
1999,《储蓄的经济分析》,《世界》第6期
1999,《促进经济稳定与长期增长的财政政策》,《财政研究》第8期
1999,《公共财政论再质疑》,《财政研究》第12期
2022,《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贸经济》第3期
2022,《现行税制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税务研究》第10期
2022,《论公债政策》,《财贸经济》第12期
2022,《世界性税制改革的现实思路》(上、下),《涉外税务》第2、3期
2022,《最适课税理论及对我国税制建设的启示》,《财政研究》第5期
2022,《中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与作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第2期
2022,《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研究》,《税务研究》第3期
2022,《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深层次思考》,《税务研究》第10期
2022,《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吗?》,《财贸经济》第8期
2022,《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实证分析:协整方法》,《财政研究》第9期
2022,《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理论与经济》第11期
2022,《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经济研究》第5期
2022,《中国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的估算》,《财贸经济》第6期
2022,《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世界》第7期
2022,《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财政研究》第8期
2022,《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增长的影响》,《涉外税务》第9期
2022,《十年来税制运行的基本特征分析》,《税务研究》第11期
2022,《论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经济理论与经济》第3期
2022,《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财贸经济》第4期
2022,《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世界经济》第5期
2022,《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估算:1979-2022》,《经济研究》第6期
2022,《积极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的影响》,《中国软科学》第7期
2022,《中国省份经济周期的动态因素分析》,《世界》第11期
2022,《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因素贡献分析》,《财贸经济》第2期
2022,《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经济理论与经济》第3期
2022,《地方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世界》第5期
2022,《稳健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及其可持续性》,《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2022,《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分析》,《经济研究》第7期
2022,《资本性支出分权、公共资本投资构成与经济增长》(第二作者),《经济研究》第12期
2022,《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及捌点识别分析》,《财贸经济》第6期
2022,《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情势转换视角》,《世界》第5期
2022,《中国传统文化信念、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经济研究》第8期
2022,《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第三作者),《经济研究》第11期
,《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世界经济》第9期
2022,《间财政收支责任安排的地区增长效应》(第二作者),《经济研究》第6期
2022,《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经济研究》第10期
2022,《地方间策略互动行为、财政支出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世界》第10期
2022,《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第12期
2022,《财政分权、组织结构与地方支出规模》,《经济研究》第11期
2022,《市场权力、财政支出结构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第二作者),《经济研究》第4期
2022,《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效应与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财贸经济》第11期
2022,《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2022,《论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研究》第6期
2022,《财政规则、经济增长与债务规模》,《世界经济》第1期
2022,《传统文化信念、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第8期
2022,《财政分权、治理结构和县级地方财政解困》,《世界》第1期
2022,Mix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Rules and inflation Dynamics in China,Journal of China & World Economy, V N 47-66
2022,《论要素收入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第12期
2022,《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的测算》,《经济研究》第10期
2022,《地方投资竞争与经济周期波动》,《世界经济》第5期
2022,《财政支出类型、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世界经济》第11期
2022,《地方支出行为的周期特征及其制度根源》,《世界》第2期
2022,《有关税收公平收入分配的几个深层次问题》,《财贸经济》第8期 1994,《财政赤字经济分析》,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4,《实现最优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论》,辽宁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5,《当代西方税收学》,国家税务第一届税收类优秀教材中青年奖
1998,《税收与经济发展》,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1998,《论公债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2,《公共经济学大辞典》,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22,《财政理论与政策》,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22,《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22,《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2,《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论文奖
2022,《中国地方规模和结构优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成果文库》
2022,《间财政收支责任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中国财政学会第五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

lulubukema
税收理论有哪些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也称为“税赋”。它是一个古老的财政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产生是税收产生的前提,有国家才有税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税收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二、税收原则理论

现代税收原则是在古典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应当如何征税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1 古典税收原则(1)斯密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最小征收费用原则。(2)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收行政原则2 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税收中的效率原则又分为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中性原则、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收中的公平原则又分为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受益原则、纳税能力原则、两种衡量标准的权衡。

三、税收效应理论

税收效应理论具有三个部分:税收效应概述。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3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1)税收效应的概念: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用。(税收效应是与税收中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税收效应的分类:正效应与负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因为课税对纳税人在其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中做出的反应。其研究的是 :一、税收对生产、消费的影响;二、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三、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四、税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3)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有以下内容:一、税收与经济增长;二、 税收与经济稳定 ;三、 税收与收入分配。

四、税收转嫁与归宿理论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实际上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的非一致性问题。研究税收负担的转嫁过程,目的在于确定税收的最后归宿点,从而,分析各种税收对于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关问答

经济师-财政税收

财政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有两方面的手段:①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而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而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②通过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以维持居民最……

三石太保

经济师财政对应工作

无论经济师还是会计师,都是由全国人事部负责组织的专业资格考试系列中的一员,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平行的比较。经济师VS会计师的优缺点对于想拿中级证书的人来说经济师的性价比很高的,机会成本小,收益大!我认为是中较高的一个考过之后,在职称没有和工资挂钩的地方,地位和会计师是平等的在职称和工资挂钩的单位,更……

紫衣Helen

经济师(财政税收)

财政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有两方面的手段:①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而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而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②通过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以维持居民最……

huang8023ta

经济师财政税收税率

【导读】初级经济师是考生公认的难度不是很大的考试,不仅因为考试科目比较少,更重要的是考试的重点都在教材上,也是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基本在2022初级经济师考纲中,就会把2022年考试的内容概括出来,考生其实只要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就可以了,目前,202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我们可以根据2……

西兰花007

经济师财政税收对应

【导读】初级经济师是考生公认的难度不是很大的考试,不仅因为考试科目比较少,更重要的是考试的重点都在教材上,也是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基本在2022初级经济师考纲中,就会把2022年考试的内容概括出来,考生其实只要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就可以了,目前,202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我们可以根据2……

燕子13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