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韩燕雄高级经济师

韩燕雄高级经济师

最新回答

霸气甫爷

中韩友好协会专家委员会名单 张蕴岭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学部主任 朴键一 亚太研究所所长助理 戚保良 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半岛研究室主任 赵虎吉 党校政法部室主任 虞少华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研究室研究员 赵晋平 外经部副部长 张燕生 国家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明星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 李 晓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徐文吉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 沈定昌 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牛林杰 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院长 徐宝康 国际部高级记者 苑 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拜根兴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Antares米罗
他有两个学院开设了金融学专业,另外一个
中国经济与研究院(021)
金融学
专业代码 020224

一,初试
金融学院002 金融学020224
方向一:金融理论与政策
李健教授 姚遂教授 王佩真教授 潘金生教授 魏建华教授 李建军教授 郭田勇教授 陈灵研究员 李玉书高级经济师 秦池江教授 何德旭教授 程博明高级经济师 杨明辉高级经济师 张佑君高级经济师 王东明高级经济师 李宪铎副教授 左毓秀副教授 贾玉革副教授 孙建华副教授 马亚副教授 李德峰副教授 韩世君副研究员 王卉彤副研究员 金维虹副研究员 蔡如海讲师

方向二: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史建平教授 贺强教授 马丽娟教授 韩复龄教授 杜惠芬教授刘姝威研究员 巴曙松教授 袁东教授 庄心一研究员 牛锡明高级经济师阎冰竹高级经济师严晓燕高级经济师苏中一高级经济师胡建忠高级经济师陈颖副教授 应展宇副教授 王汀汀副教授 周月秋副研究员

方向三:金融工程 史建平教授 杜惠芬教授 林义相研究员 黄辉副教授 李国重副教授 陈道斌副研究员 李磊宁讲师 郭剑光讲师 傅强讲师王辉讲师

方向四金融史 姚遂教授 孙建华副教授

初试:101政治 201英语 303数学三 801经济学

复试笔试(1)货币银行学(2)国际金融学(3)金融市场学

初试经济学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 逄锦聚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融学院复试专业课笔试参考数目:
《金融学》 黄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金融学》 兹维博迪、罗伯特莫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国际金融学》 姜波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金融市场学》 张亦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金融中介学》 王广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 李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中国金融思想史》 姚遂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货币经济学手册》 本杰明弗里德曼 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近3年 杂志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杂志社
日月草112
2004年8月11日,韩国最终确定并正式公布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于韩中部地区的燕歧—公州将成为新的行政首都。>> 燕歧—公州地处忠清南道燕歧郡和公州市界内,是半岛纵向中线偏西的平原和丘陵混合地带,距韩国首都首尔(旧译“汉城” )120多公里,距东南部港口城市釜山约250公里。新行政首都将坐落在燕歧郡和公州市的交界处,预计占地约8325公顷。目前,那里是一片农田和山野,只有少量的农户和产业设施。 燕歧—公州地处韩国中部交通要道,与中部大城市大田和清州分别相距约10公里,天安至论山和天安至京釜两条高速公路以及京釜铁路、京釜高速铁路均与之擦肩而过,清州机场也近在咫尺。从首尔(旧译“汉城” )驱车前往燕歧—公州只有不足两个小时的路程。 燕歧—公州自然条件优越,是中部地区锦江和美湖川的汇流处。燕歧—公州与车岭山脉遥遥相望,北倚国师峰,三面山丘相拥,中间田野平展,前面近江临水,被韩国人认为是一块理想的宝地。 历史上,燕歧-公州曾是半岛古代百济国的首都。百济国国王文武王曾于公元475年在公州建都。 2006年12月21日,以韩国国务韩明淑为委员长的韩国新行政首都建设推进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将韩国新行政首都命名为“世宗(Sejong)”。>> 韩国5日公布了新行政首都候选地综合评价结果,其中位于汉城以南约160公里的忠清南道的燕歧郡与公州市交界地带得分最高。如果不出意外,这片位于韩国中部的地区将取代汉城,成为韩国新的行政首都。 汉城自1948年成为大韩首都以来,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处于统领全国近1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约4800万人口的枢纽地位,对韩国的经济起飞、国力上升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多年的“不均衡发展战略”导致汉城的“城市病”日益严重,人口密集、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成为这一国际化都市未来发展的障碍。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正盛,由于汉城不利于“避战”,韩国就曾动议迁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圈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七成的经济力量,相对制约了其他地区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迫切希望在中部地区建立新的行政首都,以便辐周边,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与此同时,韩国拟通过迁都理顺行力关系和经济利益分配问题。国会此前通过了《地方分权特别法》和《国家均衡发展特别法》,旨在配合行政首都迁移,解决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和协调,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韩国迁都还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现任总统卢武铉在2002年底大选期间将迁都作为竞选口号之一,博得中部忠清南北道选民的喝彩,成为帮助他当选的有力工具。而在野党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会昌则因反对迁都而败走麦城。因此,韩国朝野都将支持迁都作为争夺政治地盘和决胜国会选举的力器。 此外,随着驻韩美军的战略调整,尤其是美军从首都周边向中部腹地南撤,距北部与临时军事分界线仅40公里的汉城,将有失去往日安全防护之虞。因此,首都南迁从军事安全的需要上看,也是韩国一项重要的历史性决定。 国会于去年12月通过了《新行政首都特别法》,为迁移行政首都奠定了法律基础,也正式拉开了这一浩大工程的序幕。今年6月15日,韩国新行政首都推进委员会公布了新都的4个候选地,分别位于忠清北道阴城郡与镇川郡、忠清南道天安市、忠清南道燕歧郡与公州市、公州市与论山郡的交界地带。 这4个候选地点分别拥有2300万坪(1坪约合3.33平方米)土地,可供50多万人口入住。据悉,上述候选地目前均为山野和农田,而不是指这些郡、市的现有城区。其中两处候选地点都涉及公州市,是指这两地都有公州市的管辖地带。 经过由80名专家组成的候选地评估委员会的全面衡量,燕歧郡与公州市的共管地界最终获得了88.96分的最高成绩。该地区位于美湖川和锦江汇合处,靠近高速铁路和汉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按照计划,韩国将在2006年上半年完成规划设计,2007年开始施工,从2012年起将机关分批迁往新址,到2030年完成全部迁移工作。被列入迁移计划的国家机关总数为85个,其中包括74个行政机关和11个司法机关。需要迁移的约236万人。 据初步估算,迁移国家机关所需经费包括建设办公楼和搬迁费用,总计约45.6万亿韩元约合391.7亿美元,其中负担113万亿韩元,民间筹资34.3万亿韩元。实际花费肯定还远不止于此。韩国已决定通过出售将迁出的机关土地和建筑物来筹集资金。 这一庞大计划自诞生之日起就遭到各方的强烈反对。反对者认为,迁都将使汉城的国际地位和形象大受影响。而且,在目前韩国经济存在严重困难、驻韩美军重新部署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与其耗费巨资迁都,不如用这些资金直接扶持地区经济发展。 汉城及其周边的地方也持反对或者不甚赞成的立场,拒绝派专家参与新都选址的工作。汉城市议会于上月通过了一项反对迁都的决议,并准备将《新行政首都特别法》提请宪法裁定是否违宪。部分在野党议员还计划发动大规模签名运动,要求就迁都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据韩国媒体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反对迁都的民众比例为52.7%。此外,多达67.5%的韩国人认为,首都变更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应付诸全民公决。 面对反对声浪,卢武铉总统指出,迁移行政首都不是“迁都”,汉城还将继续作为国家的“经济首都”。他同时强调,迁移计划是韩国目前的核心任务,必须坚定不移的加以推进。 按照有关规定,由韩国和地方推荐专家组成的新行政首都候选地评估委员会,将在近期举行全国巡回听证会,最终于8月确定并公布未来行政首都所在地。认为,韩国迁都之箭已搭在弦上,但有关争议也将持续下去。(完)
小花肚子饿
春秋的主要诸侯国有秦国 齐国 晋国 楚国 吴国 越国
  秦国
  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奚,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西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秦的进一步的西扩,巩固其西部大国的地位,但其实力仍在中原强国之下,所以得以发展,免受战争烦恼
  齐国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2022年-前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重用管仲,在加上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以能够称霸,其实齐国一直是没什么太大的作为,所以不解释
  晋国
  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2022年-前2022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出现危机,并最终成韩、赵、魏等几个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楚国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3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
  公元前2022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022年),熊通为楚地之王,继续了熊渠的开篇拓土历程,公元前2022年,楚国攻打姬姓诸候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全胜后,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成王两传至庄王。庄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庄王曾率领楚军,浩浩荡荡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庄王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冶,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
  吴楚大战后,楚国经过8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惠王时,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其间,楚国和诸侯列国战战和和,并无大的建树,一直延续到简王、声王。公元前2022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归中原,初露称雄之势。
  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员空前广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吴国
  吴国是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苏州、无锡、常州一带。吴国的开始不明,传说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为了将他们的王位让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出逃到江南建立吴国。这个传说的准确性无可考证。到春秋时期为止,吴国是中原边上的一个不重要的小国,有可能吴国到春秋时刚刚开始使用从中原引入的君主制度。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令伍子胥自杀,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2022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越国
  越国是以绍兴为核心地域建立的浙江大地上第一个古朝,公元前2022年,越灭吴后,越国的势力范围曾北抵山东,南入闽台,东濒于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
  公元前三一二年正当秦、韩、魏与楚齐对峙、楚调发大军包围秦兵于曲沃和商於的时候,越王派使者以“乘舟”(君王乘坐用以指挥作战的大船)、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送给魏国(《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支援魏国。这样运送大批水战所需的军用物资到魏都大梁,必须从长江经邗沟,再经淮水和鸿沟,可知当时越的国力仍能控制邗沟和淮水的航行。这时越王原要伐齐,经齐王使人游说越王,越不攻齐而攻楚,被楚打败。因此楚图谋灭亡越国,消除后顾之忧,并扩展到江东一带。公元前三○七年秦武王举鼎绝膑而,秦国有争立君位的内乱,一时无暇对外兼并,楚就趁这个时机图谋攻灭越国。楚国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活动了五年,到公元前三○六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乘越内乱,把越国灭亡了,把江东建设为郡。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
  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战国中秦国
  商鞅在秦国掌权二十余年,他的新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到较为彻底的推行。惠王即位后,商鞅虽然遭车裂,但新法未变,最终实现了秦由落后变强盛的巨大飞跃。

  1.经济繁荣,军力强大。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富强国家。由于新法鼓励农耕,使秦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家给人足”的局面。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同时,由于推崇战功,使秦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统一度量衡,使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推动了商品交换。县制、爵制以及什伍连坐制等的推行,虽有压制人民的一面,但给民众带来某种安定,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富国强兵。

  2.天下人才汇集于秦。

  由于商鞅变法,秦国强大,经济繁荣,天下济世之才广集到秦。秦出现了吸收和使用外国人才的,高级官员多由外国人才充任。比如武王、昭王两代先后为相者13人,其中12人非秦人。秦国还形成了一套吸收、使用外国人才的制度即客卿制度,造就了清明吏治。著名思想家荀况对此描写说,“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 ”,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怡然如无治者”。

  3.军事胜利,扩张,国力增强。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对外战争也取得了重大胜利,扩张,国力进一步增加,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落后被动的局面。公元前2022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长期“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的局面,提高了秦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

  总之,商鞅变法在秦国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一个“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的新秦国,出现在中国西部大地上。
  秦国变成最强大的国家
  480 楚伐吴,至桐内。
  478 楚灭陈。越伐吴,在笠泽败吴师。
  476 智瑶伐郑,齐救郑。
  楚伐东夷。
  襄子灭代。
  475 越围吴。
  473 越灭吴,勾践为伯。
  472 智瑶伐齐,败齐师于犁丘。
  469 越迁治琅邪。
  三桓攻鲁哀公。
  4 智瑶伐郑。
  462 智瑶筑高粱城。
  461 秦夺大荔王城。
  458 四卿分范中行氏地。
  智瑶灭仇由。
  457 智瑶伐中山,取穷鱼。
  秦战绵诸。
  456 秦设频阳县。
  韩庞得卢氏城。
  韩魏共灭伊洛阴戎。
  455 智瑶合韩魏围赵于晋阳。
  453 赵韩魏灭智瑶,三分其地。
  451 秦筑南郑城。
  447 楚灭蔡。
  445 楚灭杞。
  444 秦伐义渠。
  441 南郑叛秦。
  440 周考王封弟揭于河南,为西周桓公。
  434 晋君仅剩绛,曲沃两地。
  431 楚灭莒。
  430 义渠伐秦,至渭水北岸。
  424 赵迁都中牟。
  423 韩伐郑。
  419 魏筑少梁城。
  415 秦修庞城,筑籍姑城。
  韩迁都平阳。
  414 越灭滕。
  中山武公初立。
  413 齐伐魏,毁黄城,围阳狐。
  越灭剡。
  魏败秦于郑。
  楚伐魏至上洛。
  412 魏伐秦繁庞城。
  齐伐鲁,取莒,安阳。
  409 魏伐秦,筑临晋,元里城。
  408 魏伐秦,完全占领河西地,筑洛阴,颌阳城。
  秦退守洛水,筑重泉城。
  魏伐中山。
  韩伐郑,取雍丘。
  齐伐鲁,取成。
  407 郑伐韩,战于负黍。
  齐伐卫,取贯丘。
  406 魏灭中山。
  405 齐公孙会以廪丘判入赵,三晋败齐。
  越灭缯。
  404 三晋伐齐,入齐长城。
  401 秦伐魏至阳狐。
  400 三晋伐楚至桑丘。
  郑围韩阳翟。
  399 楚还郑榆关。
  398 楚围郑。
  395 秦伐绵诸。
  394 负黍归韩。
  齐伐鲁取最,韩救鲁。
  393 楚伐韩,取负黍。
  魏伐郑,筑酸枣城。
  魏败秦于汪。
  391 三晋伐楚,败楚于大梁榆关。
  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390 秦魏战于武城。
  秦建陕县。
  齐取魏襄陵。
  389 秦攻魏阴晋。
  387 秦伐蜀,取南郑。
  386 赵迁治邯郸。
  385 韩伐郑,取阳城。伐宋,入彭城,虏宋悼公。
  384 齐攻魏禀丘,赵救魏,败齐。
  383 秦迁治铄阳。
  赵筑刚平城以侵卫。
  魏救卫败赵于兔台。
  382 齐魏助卫攻赵,卫取赵刚平,攻至中牟。
  381 楚救赵伐魏,战于州西,梁门,至黄河。
  赵魏,取棘蒲,黄城。
  楚西攻百越,取洞庭,苍梧。吴起。
  380 齐伐燕取桑丘,三晋救燕。
  中山复国。
  379 秦建蒲,蓝田,善,明氏县。
  378 翟败魏于浍。
  三晋伐齐到灵丘。
  越迁都于吴。
  377 蜀伐楚取兹方,楚筑扞关防御。
  赵伐中山,战于房子。
  376 赵伐中山,战于中人。
  375 魏取楚榆关。
  韩灭郑,迁治新郑。
  373 燕败齐于林孤。
  魏伐齐到博陵。
  鲁伐齐入阳关。
  372 卫伐齐取薛陵。
  赵伐卫,取邑七十三个。
  魏败赵于蔺。
  371 魏伐楚取鲁阳。
  370 赵攻齐甄。
  公仲缓与莹争立。
  369 韩赵助缓围莹于浊泽。
  韩赵不合,韩退兵。莹胜赵与公仲。
  中山筑长城。
  368 赵伐齐至长城。
  赵韩攻周。
  齐伐魏取观。
  367 西周为东周西周两小国。
  366 魏筑武都城,秦败之。
  秦又败韩魏于洛阴。
  365 魏伐取宋仪台。
  赵取魏甄。
  3 秦胜魏于石门,斩六万,赵救魏。
  363 秦攻魏少梁,赵救魏。
  362 魏胜赵韩联军于浍北,取赵皮牢,又取列人,肥。
  秦伐魏少梁。
  361 魏迁治大梁。
  秦伐豲,灭之。
  358 魏筑城防秦。
  秦败韩于西山。
  楚攻韩长峘。
  357 韩魏换地,魏得长峘,郑鹿等。
  宋取韩黄池,魏取韩朱。
  魏围韩宅阳,韩魏结盟,解宅阳围。
  355 韩筑亥谷以南长城。
  宋司城子罕杀宋桓侯夺取。
  354 赵伐卫,取漆,富后。魏救卫,围赵邯郸。
  秦取魏少梁。
  353 齐救赵攻魏,败魏于桂陵,连宋卫围魏襄陵。
  魏攻入邯郸。
  352 魏安邑降秦。
  351 秦筑商塞。魏固阳降秦。
  魏归赵邯郸。
  350 齐扩建长城。
  秦治咸阳。
  343 赵攻魏长峘。
  342 魏攻韩胜于梁,赫。齐救韩伐魏。
  341 齐败魏于马陵。
  340 齐秦赵攻魏,秦大败魏,卫鞅封于商号商君。
  338 卫鞅,秦败魏于岸门。
  335 秦取韩宜阳。
  333 赵围魏黄不取。赵在漳水釜水筑长城。
  楚围齐徐州。
  332 魏献阴晋给秦。齐魏伐赵,赵掘河灌之。
  330 秦败魏于雕阴,魏献河西地给秦。
  329 秦取魏河东汾阴,皮氏,焦。
  魏取楚陉山。
  328 魏献上郡十五县与少梁给秦。
  327 秦还魏焦,曲沃。
  325 齐胜赵于平邑。
  324 秦张仪取魏陕,筑上郡塞。
  323 楚攻魏,破襄陵得八邑。
  322 秦取魏曲沃,平周。
  320 秦借道韩魏攻齐,秦伐义渠,取郁郅。
  319 秦取韩鄢。
  318 宋偃自立为王。三晋楚燕赫纵攻秦不胜。
  燕哙禅让。
  317 秦败三晋于修鱼。
  齐连宋攻魏,败魏于观泽。
  316 秦灭蜀。
  秦取赵中都,西阳。
  315 秦攻韩战于浊泽。
  314 秦败韩于岸门。
  齐伐燕,五旬而下。
  秦攻义渠,得二十五城。
  313 秦攻赵取蔺。
  312 楚围韩雍氏,秦助韩攻楚。
  秦胜楚于丹阳,取汉中地。
  齐宋围魏煮枣。
  秦魏韩攻齐到濮水。
  秦胜楚于蓝田。
  韩魏攻楚到邓。
  311 秦助魏伐卫。
  秦伐楚取召陵。
  310 秦伐义渠,丹犁。
  308 秦取韩宜阳。
  307 赵胡服,攻中山到房子。
  306 赵攻中山到宁葭,略胡地到榆中。
  楚灭越,设江东郡。
  305 赵攻中山取丹邱,华阳,邸之塞,藁,石邑,封龙。东恒,中山 献四邑请和。
  304 秦还楚上庸。
  303 秦取韩武遂,取魏蒲坂,晋阳,封陵。齐魏韩攻楚,秦救之。
  302 赵取河宗氏,休獂诸洛地,设九原,云中两郡。
  301 秦取韩欀。
  齐魏韩共攻楚,韩魏取得楚宛,叶以北地。
  300 秦攻楚,拔新城。
  赵再攻中山。
  298 秦取楚析等十余城。
  齐韩魏攻秦到函谷关。
  297 赵收编楼烦兵。
  齐韩魏继续攻秦。
  2 齐韩魏攻入函谷关,秦求和。
  归还韩河外及武遂,归还魏河外及封陵。
  齐伐燕。
  赵灭中山。
  293 秦大胜韩魏于伊阙。
  292 秦取魏恒。
  291 秦攻韩取宛,攻魏取轵,攻韩取邓。
  290 魏献秦河东地方四百里。
  韩献秦武遂地二百里。
  289 秦取魏六十一城。
  288 魏献阴城,葛孽于赵。把河阳,姑密封给赵国李兑的儿子。
  287 三晋齐楚攻秦,罢于成皋。秦还部分赵魏地求和。
  秦取魏新恒,曲阳。
  286 秦攻魏河内,魏献安邑求和。
  赵攻齐。
  秦败韩于夏山。
  齐灭宋。
  285 秦攻齐,得。
  284 五国合纵攻齐,燕入齐都,魏取宋地,楚收复淮北。
  283 赵取齐阳晋。
  秦攻魏到大梁,燕赵救魏。
  282 秦攻赵,取蔺,祁两城。
  赵攻魏伯阳。
  281 秦封魏冉于定陶。
  赵掘河水攻魏。
  280 秦攻赵,取光狼。
  秦取楚黔中,楚献汉北,上庸给秦。
  赵取齐麦邱。
  279 齐收复失地七十余城。
  秦攻楚,取鄢,邓,西陵,黔中郡。
  278 秦攻下楚都郢,烧夷陵,攻到竟陵,安陆,建南郡,向南取洞庭 ,五渚,江南。楚迁都到陈。
  277 秦取楚巫郡,黔中郡。
  276 楚收复黔中十五邑。
  赵取魏几。秦取魏二城。
  275 赵取魏防陵,安阳。秦攻魏到大梁,魏献温求和。
  274 赵攻齐昌城,高唐。
  秦取魏蔡,中阳四城。
  273 赵魏攻韩至华阳,秦救之,取魏卷,蔡阳,魏献南阳求和。
  272 秦灭义渠。
  秦楚助韩魏攻燕。
  271 赵攻齐至平邑。
  270 秦取齐刚,寿。
  269 秦攻赵阈与,赵大败之。
  268 秦取魏怀。
  266 秦取魏邢丘。
  265 秦取赵三城。
  秦取韩少曲,高平。
  2 秦取韩陉城。
  263 秦取韩太行山南的南阳。
  262 秦取韩野王,韩上党归赵。
  261 秦赵战于长平。
  秦取韩堠氏,纶。
  楚取鲁徐州。
  260 秦大败赵于长平。
  259 秦取赵武安,太原。围邯郸。
  257 魏楚救赵。大败秦于河东。
  256 楚灭鲁。
  秦灭西周,取韩阳城,负黍。
  254 秦攻魏河东取吴。
  魏取秦陶郡,灭卫。
  253 楚迁巨阳。
  251 燕攻赵,赵燕围燕都。
  250 赵再围燕。
  249 赵再围燕都。
  秦灭东周,取韩成皋,全阳,建三川郡。
  247 秦取魏高都,波。
  取赵榆次,新城,狼孟三十七城。
  魏合纵攻秦败于河外。
  246 秦全部占领韩上党郡。
  秦平定晋阳,重建太原郡。
  245 赵取魏繁阳。
  秦取魏卷。
  244 秦取韩十三城。
  取魏场,有诡。
  243 赵取燕武遂,方城。
  242 秦取魏酸枣,燕,虚,桃人二十城,建东郡。
  241 楚迁寿春。
  秦拔魏朝歌。
  五国攻秦至最。
  240 秦取赵龙,孤,庆都。
  取魏级。
  238 秦取魏长恒,蒲,衍氏。
  236 赵取燕狸,阳城。
  秦取赵阈与,了阳,邺,安阳。
  235 秦助魏攻楚。
  234 秦取赵平阳,武城。
  233 秦取赵赤丽,宣安,被赵败于肥。
  232 秦一军攻到邺,一军由太原攻番吾,李牧败之。
  231 韩南阳降秦。
  230 秦灭韩,建颖川郡。
  229 秦一军下井陉,一军攻邯郸。
  228 秦虏赵迁。赵嘉自立代王。
  227 秦攻代,燕。
  226 秦取燕都,燕迁辽东。
  秦取楚十余城。
  225 秦灭魏。秦攻楚败。
  224 秦大破楚。
  223 秦灭楚。
  222 秦平定江南,灭燕,代。
  221 秦灭齐
  就是他们之间打打杀杀的,到后面秦国直接收拾了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主要变化
  变化可以用两点概括:1、小国和弱国多被大国兼并。2、大国中也有变化:晋国一分为三---赵国,魏国,韩国。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是在春秋后期称霸的,但是现在。。。齐国发生田氏代齐,即国君换成姓田的,不是原来姜家的天下了。
  最后余下最强的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剩下的效果微不足道
  就这些了 还有更详细的那种要不。什么鲁国 宋国 等
荤淡美食家

燕国,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不过虽然名列七雄,但燕国却有些名不副实,一直和韩国在七雄中垫底,除了借着五国联合伐齐的机会差一点灭了齐国以外,基本一直都在打酱油。很多人不禁疑惑:从地图上看,燕国的地盘也不小,开国时间又早,是周初几个数得着的诸侯强国,那么为何燕国却成不了超级强国?

燕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其实是非常无奈的。事实上,燕国开局的时候条件是不错的。燕国开国时间早,是最早的一批诸侯国,而且是正统的姬姓诸侯国,这是大部分诸侯不能比拟的。燕国国君是周武王弟弟召公的后代,和周王室同宗同族,所以在政治上燕国是非常有优势的。

自诩王室正统的燕国连齐国都看不上。不过宗室身份是是燕国的一大优势,但也是燕国的一大劣势。一方面,燕国出身周王室,所以周王室那一套对燕国的影响很大。燕国把周王室墨守成规继承了过来,所以各国变法如火如荼的时候,燕国还抱着周朝王道那一套,迂腐顽固、不思进取,还频繁内斗,搞得差点亡国。不是燕昭王改革,连一流强国都成不了,别说超级大国。

另一方面,燕国是周王室出身,召公又对周王室忠心耿耿,为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的儿子被封到了北部边陲守卫国门。当时的北方是苦寒之地,地广人稀,北方的游牧又虎视眈眈,所以燕国从建国就一直在和游牧战斗,燕国的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最严重的时候燕国差点被游牧灭了,不是齐国出手,估计就没有燕国这一号了。

当然,燕国也不是一无是处,燕国也曾雄起过。燕昭王时期,燕国曾借五国伐齐的契机,占领了齐国的大部分国土,差点攻灭了齐国,这是燕国距离超级大国最近的一次。不过燕国又犯了病搞起了内斗,由于君臣的互相猜忌,逼走了大将乐毅,结果让齐国翻了盘,被齐国赶回了老家,再也没机会称霸了。

此外,燕国缺乏战略眼光,就是个典型的搅棍,不懂得结好邻国向一个方向发展,和周边的国家关系都搞的很僵,齐国、赵国包括北边的游牧都一个劲的怼他,让燕国始终无法壮大,只能安居一隅,在群雄争霸中打了酱油。

相关问答

易燕萍高级经济师

《庆余年》里,陈萍萍对庆帝了如指掌,为何都没有发现庆帝是大宗师?首先要吹爆两位老师的演技!尤其是庆帝与陈萍萍在太平别院的那一场对决,太有戏剧张力了,精彩得令人窒息!剧里陈道明饰演的庆帝,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魅力,权谋手段武力值都是top!同时阴险狠绝,自负,掌控欲极强,表现出来就是行事阴险诡诈而手段却大……

么么三姨

高级经济师郑春燕

教授3人:丁跃潮、鄂大伟、李咏梅副教授19人:贾红伟、赵明辉、方泳泽、庄建东、吕俊音、杨建富、林颖贤、颜庆茁、刘丽莉、陈世唏、张杰敏、刘洪利、吴晓晖、刘年生、洪联系、黄圣杰、李传目、万 春、浦云明高级讲师2人:黄清虎、袁建红高级工程师1人:袁鹏飞(教学)讲师22人:张永胜、林和平、郑嘉琳、余元辉、游……

五月mother

屈玉燕高级经济师

柳妻赛小菁与公主匆忙逃入夏侯谷公主奔跑之中不小心掉入水潭,被毒蛇咬伤夏侯瑭不知公主身份,帮她吸出毒血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天剑绝刀之独孤九剑》是1992……

冷暖自知66暖暖

吴海燕高级经济师

海棠依旧中的扮演着是吴海燕。吴海燕,2022年12月出生于上海,演员。吴海燕原籍江苏省沭阳县颜集镇,本是京剧舞台上一位文武全能的刀马花旦,她从事表演,可以说是半路出家,被时人称为“上影一枝花”。吴海燕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高级(正军级),因热爱……

小鱼爱嘟嘟1206

高级经济师鲁红燕

一等奖(20名)邮编地址姓名作品题目指导老师265100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高二9班王楠爱,是一种阳光的味道李子辉265100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高二7班董立一亮出你的王牌马义志524000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高二22班黄尧那一刻,我读懂了你黄锦荣533000广西百色市百色高中高二7班黄秋女那一刻,……

苦瓜老太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