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屈玉燕高级经济师

屈玉燕高级经济师

最新回答

娃娃哇娃娃呀
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之后,楚有宋玉、唐 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 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 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 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 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 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故宜城有宋玉□, 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 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 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宋玉的作品,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 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 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 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 《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 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 《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 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 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 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 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九辩》是一篇抒情诗,借悲秋来抒写“贫士 失职”的“不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黑暗。 诗人的感情是真挚的,但不象屈原那样激烈和执著,情 调相对有些低沉。诗中悲秋感怀的主题和借景抒情的手 法,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汉武帝《秋 风辞》以下,如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夏 侯湛的《秋可哀》、《秋夕哀》,江遒的《咏秋》,湛 方生的《秋夜诗》,何瑾的《悲秋夜》等,都与《九辩》 一脉相承。此后继踵而作者,也代不乏人。

《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篇,以 丰富的想象和铺陈的手法来描绘女性的神情与体貌,在 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类作品可能渊源于《离 》中上天求女的传统,但多佚荡的情思而少讽谕的意 味。汉以后如汉武帝的《李夫人赋》、司马相如的《美 人赋》、曹植的《洛神赋》、谢灵运的《江妃赋》等, 均由此发端;至南朝梁、陈间,更演化为宫体、艳情诗 的末流。《风赋》一篇,以“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 雌风”作对比,写者与百姓之间的生活差别,虽属 游戏娱乐文章,但多少带有一些讽谏意味,在写法上对 后代作家也有一定的启发性。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 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 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姜亮夫)

宋玉和他的《九辩》

屈原之后,祖述“风”的楚辞作家俊才辈出,群芳竞秀,蔚为大观。在众多的诗人中,崛起于战国末季的楚国,卓尔不群、才华横溢的佼佼者便是宋玉。他是服膺屈原而又自辟蹊径、独树一帜的楚辞大家。虽然他的品格志行和艺术造诣难与屈子相侔,但是,在汉文学史上,却屈宋并称,相沿至今。

唐代爱国诗人杜甫曾感慨万端地咏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咏怀古迹》)诗句表达了他对宋玉的悼惜爱重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宋玉的身世、情志与艺术成就。

宋玉的身世

关于宋玉的生平事迹与艺术生涯,史料极少,而且互有牴牾,真伪莫辨。不过,我们还是应当从纷繁的乱丝中理出一点端绪,争取比较正确地认识这位独步一世的才士。

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又,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又,《汉书·地理志》:“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以上记述是比较可信的。此外,某些古代文献,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如:《韩诗外传》(卷七)、《新序·杂事(第一)、(第五)》、《楚辞章句》(卷九)等。

综合各方面比较可信的资料,我们可以基本上勾画出宋玉小传的轮廓:

宋玉,是晚于屈原的楚人,为屈原的后辈,与唐勒、景差同时,大约生于屈原沉江前后,于楚亡之际。虽不是屈原的受业弟子,但他非常景仰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师承屈原的风格,却又自出机杼,另立门户。“悲秋”,便是宋玉赋的特征之一。他是寒门素族的贫士,为了谋求出路和报效君国,曾经离乡背井远适京都等地。几经周折,百般营求,当过楚王左右的文学侍臣。虽然官卑职小,但凭着他那超群的才力,犀利的谈片,也曾一度博得楚王的赏识。谁知宦海风波,仕途崎岖,他不为乱世所容,横遭佞谗害,而昏君信谗易怒,终于被黜失职,落魄江湖,潦倒终生。他忠君爱国,始终希望得到楚王的信任,以施展怀抱。但是,君门九重,忠悃(kǔn)难申。他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却不能象屈原那样冒谏诤;只是以“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态度对待黑暗的现实与不幸的遭际。他托志芳洁,修身自好,宁肯穷处守高,也不同流合污以求显荣。他是一位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宦途失意的文士。

宋玉留下了哪些作品

宋玉究竟有哪些作品呢?这是自古至今难以质证的问题。《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而现存题为宋玉赋者则仅有十四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文选》和《古文苑》等书还载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数篇,古今许多学者经过研核鉴别,多认为《招魂》乃屈原所作,《九辩》为宋玉所作,其他均系后人伪托。现举几例:

一 《文选》、《古文苑》等书所录各篇散文赋的体式,并非楚辞体;而是西汉司马相如所创制的那种散文赋体。这种体式不是宋玉所处的战国时期所能产生的。所以,如果定要说它们是宋玉之作,那么,这位宋玉就不可能是战国时期的楚人了。

二 这些作品多为宋玉与楚王对话的形式,而在叙事行文中又常称“楚王”、“楚襄王”,以常理揆(kuí)之,宋玉既是楚人,就不能在称本国国君时冠一“楚”字,更不能在国君生前预称其溢号。

三 《笛赋》有言:“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如果认定宋玉主要生活年代为楚襄王时,而荆轲刺秦王则在楚王负刍元年,晚于襄王数十年,那么,荆轲的典故就决不会被几十年前的宋玉所引用。退一步说,即使负刍元年宋玉尚存,也不会将同时的故事这样写进自己的作品中。

四 这些作品多是明显地以第三者口吻写的。宋玉不应在作品中直呼己名,如“宋玉、景差侍”、“问于宋玉”、“宋玉对”,等等。

五 《高唐赋》述:“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显系后人追记之词。

六 《高唐赋》、《神女赋》、《高唐对》共叙一事;《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内容相仿,文气格调雷同。尤其《高唐对》一篇,文字与《高唐赋》首段基本一致,只将神女自述之言增益四句,实乃《高唐赋》首段的重录。试问宋玉一人缘何重复制作同一题材之文章?

七 《古文苑》成书较晚(相传为唐人旧藏本,北宋孙洙得之于佛寺中,后经南宋韩元吉、章樵厘订注释),而《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却首次被它所著录。假令此等作品确系宋玉所撰,那么,去古未远而且见闻广博的刘向、王逸何以不将其收入《楚辞》?

八 这些作品用的多非周秦古韵,而是汉代以后的音韵。

总之,这些作品可疑之处甚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在现传宋玉的作品中,能考信证实的只有《九辩》一篇。现在我们准备结合宋玉的时代、生平、思想谈一谈《九辩》。

《九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九辩”,本是古代乐调之名,在《离》、《天问》、《山海经》中都曾提到它。《楚辞章句》云:“辩者,变也。”《周礼·大司乐》郑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又,王夫之《楚辞通释》:“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由此可知,“九辩”犹“九阕”,即由多数乐章组合起来的一种乐调。因此,总的来看,“九辩”在内容上是有机的整体;分开来看,“辩”又是整个乐调的组成部分。

宋玉的《九辩》,是借古乐旧题来抒写自己贫士失职、怀才不遇、老而无成、报国无路之愤慨的,内容主要是悲秋、感遇、思君。这三者又互相交织、彼此渗透、融为一体。

《九辩》以饱蘸的笔触首先描绘了肃杀凄凉的深秋景象:“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兮,收潦而水清。”

“悲秋”二字,首标其目,醒明本旨,奠定了作品的基调,也象征着宋玉所处的时代。

《九辩》是宋玉进入老境后写成的。他处于楚国日暮途穷之秋,昏君佞臣败坏纪纲,贤人才士斥弃在野。楚王朝暴虐腐朽,燕雀处堂,文恬武嬉,对内残酷压榨,鱼肉人民;对外实行投降政策,丧权辱国。楚国形势犹如西风残照,这对每一个具有爱国心的楚国人来说,都是可悲而怵目惊心的现实;更何况忠君爱国、头脑清醒的宋玉呢?而贫士失职,颠踬(zhì)困顿,又使他有身世飘零之幽怨。在公私交迫、万感萦怀之际,面对着西风落叶,顿觉秋光易老,好景难再,唤起了悲凉凄怆之情。同时,他又看到紫燕辞归,鸿雁南游,更勾起了异乡飘泊的哀愁和怀才不遇的牢:“僭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他离开故乡,本想换一个新天地,可是,一介贫士又遭失职的厄运,使他彻夜无眠,静听着秋虫的哀鸣,喟叹“时亹亹(wèi)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大自然的清秋景色和个人身世、社会环境都是悲凉的,这位沦落天涯的诗人在萧瑟的秋风中只有凭自己伶仃无依的影子。触景伤情,叹老嗟卑,乃是自然流露的心声。在第三章,又进一步描绘秋色秋声如何强烈地摧折着诗人的肝肠。

他自分无力旋转乾坤、匡时济世、移风易俗。虽然总想有所作为,但是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地将他击倒: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愿自直而径往兮,路壅绝而不通。……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俗之不固。……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

在人生的重大关头,他缺乏屈原那种刚毅无畏、正道直行、九不悔的精神;而只有隐忍、哀伤、执着而又无奈的悲天悯人。他不能挺身而出,顽强斗争;而是洁身自好,穷处守高,独善其身。他持守高洁,有可取的一面;但又有消极的一面。他自叹自怜,无非纠缠着一个“我”字。这剪不断的愁丝织就了冲不破的罗网,使他这春秋已高的才士空余惆怅、彷徨、凄怆。

宋玉是忠君的,因而又是思君、怨君的: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其奈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他以“美人”自况,由于人生偃蹇而郁悒悲愁,千里迢迢远适异地,但是这飘萍飞絮何处才是归宿?思君之诚,报国之忠,均难达于君听。他的怨君,是由于忠君君不察、思君君不知而生的,所以他不恨、不怒。

宋玉所以失职见疏,是由于昏君之信谗,好人之诬陷。诗中将群小比作“猛犬”、“驽骀”、“凫雁”、“浮云”;相反地把忠良之士比作“骐骥”、“凤皇”、“明月”,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但是他只骂佞臣,不骂昏君,这就反映了他愚弱妥协的一面。

冷酷无情的现实使他万念俱灰,他自忖已临绝境,再也没有报效君国的机会了。于是想乞身致仕,并且又浮想联翩,神游云天。他展开想象的双翼,飞际,有众多的神灵为伴,驾着白霓,飘游于群星之间,云旗飘扬,雷师、风神前呼后拥,迤逦而行,好不神气!他原以为就此超尘遗世,挣脱了黑暗悲凉的现实。可是,他那隐潜五内的忠魂未泯,在得意扬扬之时,却又乐极生悲,从邈邈云天突然跌入可怕的现实之中。在诗篇的末尾,诗人又一次执着地剖白心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这位末路颠踣(bó)的文士,最后还是不忘其君,呼告皇天匡正君王,保佑君王。这种“怨而不怒”的态度,正表现了他的“愚忠”。然而,他的先辈师表屈原却迥乎不同,不但长期跟昏君佞臣进行斗争,并且在为国自殒之际,竟然直斥昏君:“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屈原就不是“愚忠”。

《九辩》在内容与形式上承袭了屈赋的流风余韵,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独创的艺术特色。

《九辩》在一、三、七章集中地描绘了秋色秋声秋意,这一派悲凉、肃杀、凄切的自然景象,正是诗人最关情、最著痛痒处。外界之物色与心中之至情相感相生,化为“悲秋”的艺术境界。它既是自然之境,又是心灵之境,同时象征着社会环境。“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寄托着这位敏感的诗人的真、大悲辛。秋风萧瑟,天高气清,草木零落,北雁南征,秋虫哀吟,寒蝉息声,长夜寂寂,残月朦胧:这等境界,必然地使落魄的诗人由大自然的暮秋联想到人生的暮秋,顿生“摇落”之悲,感物咏志,自喟“春秋日高”、“老而无成”。这是十分自然而率真的流露。本来,宋玉满怀沦落之情,所以在吟咏凝虑之间,缘情写景,触景生情,是有触媒和种子的。“景生情,情生景”,互相感荡,互相催化,进一步升华、结晶、萌芽。此情此景也是有强烈的互相交叉的可染性的。诗人带着浓重的感伤情绪体味这秋色秋声秋意,就使这自然景象也染上了凄惋的感彩,落叶、衰草、寒蝉、秋虫,宛如诗人自己的化身,好象种种自然物色都是“悲秋”的。同时,这些染上愁意的自然物色又反转来刺激人的感官,叩响人的心弦,使人倍觉神伤。好象大自然展现在愁人面前的秋色特浓、秋声特悲、秋意特深。好象造物主故意折磨愁人。这就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然后,诗人又通过这凝铸的含情之景与含景之情,把自己的心声传染给人们,引起别人情感上的共鸣。宋玉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第一个以“悲秋”名世的诗人,在他之后,历代许多“悲秋”的人墨客大多是受了他的感召的。往昔流行的“春女怨,秋士悲”之习语,恐怕跟宋玉也有点渊源吧。

宋玉赋的艺术风格是婉丽清新、缠绵悱侧、低回欲绝的,他的作品是情信而辞巧的,以宛曲之文抒隐微之情,是有自己的面目的。同时,因为宋玉服膺屈子,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有模仿或袭用屈赋句意、词意之处,时露斧凿痕,这便是宋玉作品的白璧之瑕了。

虽然流传下来的宋玉作品不多,但是影响至巨。后世有些私淑宋玉者,曾伪托或仿制了许多篇赋;但更多的追随者并非一味模仿,而是学习宋玉作品的精髓,创造自己的风格(如李白、杜甫、李贺等)。两来,宋玉还是有知音的。不过,古今有些论者往往私于轻重,偏于憎爱,对宋玉的评判有欠公正。我们则应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宋玉,避免爱而忘丑,憎而遗美。
Antares米罗
他有两个学院开设了金融学专业,另外一个
中国经济与研究院(021)
金融学
专业代码 020224

一,初试
金融学院002 金融学020224
方向一:金融理论与政策
李健教授 姚遂教授 王佩真教授 潘金生教授 魏建华教授 李建军教授 郭田勇教授 陈灵研究员 李玉书高级经济师 秦池江教授 何德旭教授 程博明高级经济师 杨明辉高级经济师 张佑君高级经济师 王东明高级经济师 李宪铎副教授 左毓秀副教授 贾玉革副教授 孙建华副教授 马亚副教授 李德峰副教授 韩世君副研究员 王卉彤副研究员 金维虹副研究员 蔡如海讲师

方向二: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史建平教授 贺强教授 马丽娟教授 韩复龄教授 杜惠芬教授刘姝威研究员 巴曙松教授 袁东教授 庄心一研究员 牛锡明高级经济师阎冰竹高级经济师严晓燕高级经济师苏中一高级经济师胡建忠高级经济师陈颖副教授 应展宇副教授 王汀汀副教授 周月秋副研究员

方向三:金融工程 史建平教授 杜惠芬教授 林义相研究员 黄辉副教授 李国重副教授 陈道斌副研究员 李磊宁讲师 郭剑光讲师 傅强讲师王辉讲师

方向四金融史 姚遂教授 孙建华副教授

初试:101政治 201英语 303数学三 801经济学

复试笔试(1)货币银行学(2)国际金融学(3)金融市场学

初试经济学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 逄锦聚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融学院复试专业课笔试参考数目:
《金融学》 黄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金融学》 兹维博迪、罗伯特莫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国际金融学》 姜波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金融市场学》 张亦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金融中介学》 王广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 李健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中国金融思想史》 姚遂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货币经济学手册》 本杰明弗里德曼 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近3年 杂志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杂志社
木易木每

货币银行系排名不分先后
吕江林 刘金凤 胡援成 王金佑 汪 洋 邹 玲 彭玉镏 周渭兵
尹亚红 杨 荣 曾莉华 朱毓姝 舒海棠 杨玉凤 王国忠 刘兴华
寿 晖 熊大信 方立新 王 慧 孙爱琳 李 英 邹朋飞
证券投资系排名不分先后
桂荷发 闵晓平 钟小林 陈春霞 李卫民 何燕婷 肖 峻 李思敏
官保刚 陈家洪 吴恒煜 刘纪显 严 武
保险系排名不分先后
刘紫云 曹 邓 李 静 王 辉 张祖平 王清生
兼职教师:
熊大信 曹 勇 魏文军 张中科 余红永 邓伟刚 李佳龙 赵显亮
刘 剑 秦兰珍 彭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李小旭 江西省农业发展银行 行长、高级经济师
吴光权 江南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高级会计师
姜波克 上海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 博导、教授
方红光 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 党委书记、行长
李安山 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 党委书记、行长
黄洪 南昌保监办 党委书记、主任
管荣升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会计师
许雄斌 江南信托投资公司 副总、高级经济师
张卓群 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 党委书记、行长
龚东庚 教授、首席定量分析师
孙工声 中国江西省分行 支行行长、高级经济师
刘菊喜 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 党委书记、行长
郑振龙 厦门大学研究生学院 博导、教授
石劲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博导、高级讲师
肖四如 江西农村信用社联社 理事长,高级经济师
吴汉华 中国证券会江西局 局长、高级经济师
舒南宏 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 副行长
秦兰珍 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彭 中国平安财险公司南昌分公司 总经理
鲍建安 江西农业发展银行 副行长
张鉴君 中国南昌中心支行

杜小样丶
赵国:蔺相如 廉颇 李牧 平原君赵胜 毛遂
齐国:晏子 田单 孙膑 管仲 鲍叔牙 齐桓公 孟尝君田文
燕国:乐毅 太子丹 荆轲 樊无期 高渐离
魏国:李悝 吴起 信陵君魏无忌
韩国:韩非子
楚国:屈原 伍子胥 宋玉 春申君黄歇
秦国:商鞅 白起 王翦 蒙恬 吕不韦 李斯 尉缭
小小小雨桐
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之后,楚有宋玉、唐 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 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 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 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 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 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故宜城有宋玉□, 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 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 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宋玉的作品,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 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 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 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 《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 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 《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 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 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 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 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九辩》是一篇抒情诗,借悲秋来抒写“贫士 失职”的“不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黑暗。 诗人的感情是真挚的,但不象屈原那样激烈和执著,情 调相对有些低沉。诗中悲秋感怀的主题和借景抒情的手 法,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汉武帝《秋 风辞》以下,如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夏 侯湛的《秋可哀》、《秋夕哀》,江遒的《咏秋》,湛 方生的《秋夜诗》,何瑾的《悲秋夜》等,都与《九辩》 一脉相承。此后继踵而作者,也代不乏人。

《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篇,以 丰富的想象和铺陈的手法来描绘女性的神情与体貌,在 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类作品可能渊源于《离 》中上天求女的传统,但多佚荡的情思而少讽谕的意 味。汉以后如汉武帝的《李夫人赋》、司马相如的《美 人赋》、曹植的《洛神赋》、谢灵运的《江妃赋》等, 均由此发端;至南朝梁、陈间,更演化为宫体、艳情诗 的末流。《风赋》一篇,以“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 雌风”作对比,写者与百姓之间的生活差别,虽属 游戏娱乐文章,但多少带有一些讽谏意味,在写法上对 后代作家也有一定的启发性。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 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 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姜亮夫)

宋玉和他的《九辩》

屈原之后,祖述“风”的楚辞作家俊才辈出,群芳竞秀,蔚为大观。在众多的诗人中,崛起于战国末季的楚国,卓尔不群、才华横溢的佼佼者便是宋玉。他是服膺屈原而又自辟蹊径、独树一帜的楚辞大家。虽然他的品格志行和艺术造诣难与屈子相侔,但是,在汉文学史上,却屈宋并称,相沿至今。

唐代爱国诗人杜甫曾感慨万端地咏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咏怀古迹》)诗句表达了他对宋玉的悼惜爱重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宋玉的身世、情志与艺术成就。

宋玉的身世

关于宋玉的生平事迹与艺术生涯,史料极少,而且互有牴牾,真伪莫辨。不过,我们还是应当从纷繁的乱丝中理出一点端绪,争取比较正确地认识这位独步一世的才士。

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又,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又,《汉书·地理志》:“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以上记述是比较可信的。此外,某些古代文献,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如:《韩诗外传》(卷七)、《新序·杂事(第一)、(第五)》、《楚辞章句》(卷九)等。

综合各方面比较可信的资料,我们可以基本上勾画出宋玉小传的轮廓:

宋玉,是晚于屈原的楚人,为屈原的后辈,与唐勒、景差同时,大约生于屈原沉江前后,于楚亡之际。虽不是屈原的受业弟子,但他非常景仰屈原,在文学创作上师承屈原的风格,却又自出机杼,另立门户。“悲秋”,便是宋玉赋的特征之一。他是寒门素族的贫士,为了谋求出路和报效君国,曾经离乡背井远适京都等地。几经周折,百般营求,当过楚王左右的文学侍臣。虽然官卑职小,但凭着他那超群的才力,犀利的谈片,也曾一度博得楚王的赏识。谁知宦海风波,仕途崎岖,他不为乱世所容,横遭佞谗害,而昏君信谗易怒,终于被黜失职,落魄江湖,潦倒终生。他忠君爱国,始终希望得到楚王的信任,以施展怀抱。但是,君门九重,忠悃(kǔn)难申。他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却不能象屈原那样冒谏诤;只是以“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态度对待黑暗的现实与不幸的遭际。他托志芳洁,修身自好,宁肯穷处守高,也不同流合污以求显荣。他是一位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宦途失意的文士。

宋玉留下了哪些作品

宋玉究竟有哪些作品呢?这是自古至今难以质证的问题。《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而现存题为宋玉赋者则仅有十四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文选》和《古文苑》等书还载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数篇,古今许多学者经过研核鉴别,多认为《招魂》乃屈原所作,《九辩》为宋玉所作,其他均系后人伪托。现举几例:

一 《文选》、《古文苑》等书所录各篇散文赋的体式,并非楚辞体;而是西汉司马相如所创制的那种散文赋体。这种体式不是宋玉所处的战国时期所能产生的。所以,如果定要说它们是宋玉之作,那么,这位宋玉就不可能是战国时期的楚人了。

二 这些作品多为宋玉与楚王对话的形式,而在叙事行文中又常称“楚王”、“楚襄王”,以常理揆(kuí)之,宋玉既是楚人,就不能在称本国国君时冠一“楚”字,更不能在国君生前预称其溢号。

三 《笛赋》有言:“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如果认定宋玉主要生活年代为楚襄王时,而荆轲刺秦王则在楚王负刍元年,晚于襄王数十年,那么,荆轲的典故就决不会被几十年前的宋玉所引用。退一步说,即使负刍元年宋玉尚存,也不会将同时的故事这样写进自己的作品中。

四 这些作品多是明显地以第三者口吻写的。宋玉不应在作品中直呼己名,如“宋玉、景差侍”、“问于宋玉”、“宋玉对”,等等。

五 《高唐赋》述:“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显系后人追记之词。

六 《高唐赋》、《神女赋》、《高唐对》共叙一事;《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内容相仿,文气格调雷同。尤其《高唐对》一篇,文字与《高唐赋》首段基本一致,只将神女自述之言增益四句,实乃《高唐赋》首段的重录。试问宋玉一人缘何重复制作同一题材之文章?

七 《古文苑》成书较晚(相传为唐人旧藏本,北宋孙洙得之于佛寺中,后经南宋韩元吉、章樵厘订注释),而《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却首次被它所著录。假令此等作品确系宋玉所撰,那么,去古未远而且见闻广博的刘向、王逸何以不将其收入《楚辞》?

八 这些作品用的多非周秦古韵,而是汉代以后的音韵。

总之,这些作品可疑之处甚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在现传宋玉的作品中,能考信证实的只有《九辩》一篇。现在我们准备结合宋玉的时代、生平、思想谈一谈《九辩》。

《九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九辩”,本是古代乐调之名,在《离》、《天问》、《山海经》中都曾提到它。《楚辞章句》云:“辩者,变也。”《周礼·大司乐》郑注:“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又,王夫之《楚辞通释》:“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由此可知,“九辩”犹“九阕”,即由多数乐章组合起来的一种乐调。因此,总的来看,“九辩”在内容上是有机的整体;分开来看,“辩”又是整个乐调的组成部分。

宋玉的《九辩》,是借古乐旧题来抒写自己贫士失职、怀才不遇、老而无成、报国无路之愤慨的,内容主要是悲秋、感遇、思君。这三者又互相交织、彼此渗透、融为一体。

《九辩》以饱蘸的笔触首先描绘了肃杀凄凉的深秋景象:“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兮,收潦而水清。”

“悲秋”二字,首标其目,醒明本旨,奠定了作品的基调,也象征着宋玉所处的时代。

《九辩》是宋玉进入老境后写成的。他处于楚国日暮途穷之秋,昏君佞臣败坏纪纲,贤人才士斥弃在野。楚王朝暴虐腐朽,燕雀处堂,文恬武嬉,对内残酷压榨,鱼肉人民;对外实行投降政策,丧权辱国。楚国形势犹如西风残照,这对每一个具有爱国心的楚国人来说,都是可悲而怵目惊心的现实;更何况忠君爱国、头脑清醒的宋玉呢?而贫士失职,颠踬(zhì)困顿,又使他有身世飘零之幽怨。在公私交迫、万感萦怀之际,面对着西风落叶,顿觉秋光易老,好景难再,唤起了悲凉凄怆之情。同时,他又看到紫燕辞归,鸿雁南游,更勾起了异乡飘泊的哀愁和怀才不遇的牢:“僭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他离开故乡,本想换一个新天地,可是,一介贫士又遭失职的厄运,使他彻夜无眠,静听着秋虫的哀鸣,喟叹“时亹亹(wèi)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大自然的清秋景色和个人身世、社会环境都是悲凉的,这位沦落天涯的诗人在萧瑟的秋风中只有凭自己伶仃无依的影子。触景伤情,叹老嗟卑,乃是自然流露的心声。在第三章,又进一步描绘秋色秋声如何强烈地摧折着诗人的肝肠。

他自分无力旋转乾坤、匡时济世、移风易俗。虽然总想有所作为,但是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地将他击倒: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愿自直而径往兮,路壅绝而不通。……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俗之不固。……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

在人生的重大关头,他缺乏屈原那种刚毅无畏、正道直行、九不悔的精神;而只有隐忍、哀伤、执着而又无奈的悲天悯人。他不能挺身而出,顽强斗争;而是洁身自好,穷处守高,独善其身。他持守高洁,有可取的一面;但又有消极的一面。他自叹自怜,无非纠缠着一个“我”字。这剪不断的愁丝织就了冲不破的罗网,使他这春秋已高的才士空余惆怅、彷徨、凄怆。

宋玉是忠君的,因而又是思君、怨君的: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其奈何!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他以“美人”自况,由于人生偃蹇而郁悒悲愁,千里迢迢远适异地,但是这飘萍飞絮何处才是归宿?思君之诚,报国之忠,均难达于君听。他的怨君,是由于忠君君不察、思君君不知而生的,所以他不恨、不怒。

宋玉所以失职见疏,是由于昏君之信谗,好人之诬陷。诗中将群小比作“猛犬”、“驽骀”、“凫雁”、“浮云”;相反地把忠良之士比作“骐骥”、“凤皇”、“明月”,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但是他只骂佞臣,不骂昏君,这就反映了他愚弱妥协的一面。

冷酷无情的现实使他万念俱灰,他自忖已临绝境,再也没有报效君国的机会了。于是想乞身致仕,并且又浮想联翩,神游云天。他展开想象的双翼,飞际,有众多的神灵为伴,驾着白霓,飘游于群星之间,云旗飘扬,雷师、风神前呼后拥,迤逦而行,好不神气!他原以为就此超尘遗世,挣脱了黑暗悲凉的现实。可是,他那隐潜五内的忠魂未泯,在得意扬扬之时,却又乐极生悲,从邈邈云天突然跌入可怕的现实之中。在诗篇的末尾,诗人又一次执着地剖白心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这位末路颠踣(bó)的文士,最后还是不忘其君,呼告皇天匡正君王,保佑君王。这种“怨而不怒”的态度,正表现了他的“愚忠”。然而,他的先辈师表屈原却迥乎不同,不但长期跟昏君佞臣进行斗争,并且在为国自殒之际,竟然直斥昏君:“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屈原就不是“愚忠”。

《九辩》在内容与形式上承袭了屈赋的流风余韵,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独创的艺术特色。

《九辩》在一、三、七章集中地描绘了秋色秋声秋意,这一派悲凉、肃杀、凄切的自然景象,正是诗人最关情、最著痛痒处。外界之物色与心中之至情相感相生,化为“悲秋”的艺术境界。它既是自然之境,又是心灵之境,同时象征着社会环境。“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寄托着这位敏感的诗人的真、大悲辛。秋风萧瑟,天高气清,草木零落,北雁南征,秋虫哀吟,寒蝉息声,长夜寂寂,残月朦胧:这等境界,必然地使落魄的诗人由大自然的暮秋联想到人生的暮秋,顿生“摇落”之悲,感物咏志,自喟“春秋日高”、“老而无成”。这是十分自然而率真的流露。本来,宋玉满怀沦落之情,所以在吟咏凝虑之间,缘情写景,触景生情,是有触媒和种子的。“景生情,情生景”,互相感荡,互相催化,进一步升华、结晶、萌芽。此情此景也是有强烈的互相交叉的可染性的。诗人带着浓重的感伤情绪体味这秋色秋声秋意,就使这自然景象也染上了凄惋的感彩,落叶、衰草、寒蝉、秋虫,宛如诗人自己的化身,好象种种自然物色都是“悲秋”的。同时,这些染上愁意的自然物色又反转来刺激人的感官,叩响人的心弦,使人倍觉神伤。好象大自然展现在愁人面前的秋色特浓、秋声特悲、秋意特深。好象造物主故意折磨愁人。这就达到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然后,诗人又通过这凝铸的含情之景与含景之情,把自己的心声传染给人们,引起别人情感上的共鸣。宋玉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第一个以“悲秋”名世的诗人,在他之后,历代许多“悲秋”的人墨客大多是受了他的感召的。往昔流行的“春女怨,秋士悲”之习语,恐怕跟宋玉也有点渊源吧。

宋玉赋的艺术风格是婉丽清新、缠绵悱侧、低回欲绝的,他的作品是情信而辞巧的,以宛曲之文抒隐微之情,是有自己的面目的。同时,因为宋玉服膺屈子,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有模仿或袭用屈赋句意、词意之处,时露斧凿痕,这便是宋玉作品的白璧之瑕了。

虽然流传下来的宋玉作品不多,但是影响至巨。后世有些私淑宋玉者,曾伪托或仿制了许多篇赋;但更多的追随者并非一味模仿,而是学习宋玉作品的精髓,创造自己的风格(如李白、杜甫、李贺等)。两来,宋玉还是有知音的。不过,古今有些论者往往私于轻重,偏于憎爱,对宋玉的评判有欠公正。我们则应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宋玉,避免爱而忘丑,憎而遗美。袁梅

九辩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羇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
蝉寂漠而无声。雁痈痈而南游兮,
鹍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
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
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
叶烟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
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昂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扬。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凄兮,愿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餧而妄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
愿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桉而学诵。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食不偷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不得见乎阳春。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冀。
中憯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愿见兮,然霠曀而莫达。
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窃不自聊而愿忠兮,或黕点而污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儵忽而难当。
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漠而无光。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而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
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愚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着意而得之。
纷纯纯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乱: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轾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

相关问答

韩燕雄高级经济师

王于兴师,修我兵甲。战国七雄,花落谁家。周朝的分封之策,让中原地区陷入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最后有七国比拼角逐,便是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在当年国力强盛,国都更是繁华至极,可以比肩。如今历经几风雨,他们当年的国都,如今安在乎?▲战国地图一、秦都咸阳(陕西咸阳)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国都在咸阳,后来统一天下……

鹤顶红IF

屈瑞华高级经济师

202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四年全日制学士学位,1977级),202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全日制法学硕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三期(两年半全日制欧共体MBA学位),2022年经国家电力工业部高级职称委员会审核批准获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赵教授2022年荣获网易商业周刊……

臭臭的猪宝贝

易燕萍高级经济师

《庆余年》里,陈萍萍对庆帝了如指掌,为何都没有发现庆帝是大宗师?首先要吹爆两位老师的演技!尤其是庆帝与陈萍萍在太平别院的那一场对决,太有戏剧张力了,精彩得令人窒息!剧里陈道明饰演的庆帝,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魅力,权谋手段武力值都是top!同时阴险狠绝,自负,掌控欲极强,表现出来就是行事阴险诡诈而手段却大……

么么三姨

高级经济师郑春燕

教授3人:丁跃潮、鄂大伟、李咏梅副教授19人:贾红伟、赵明辉、方泳泽、庄建东、吕俊音、杨建富、林颖贤、颜庆茁、刘丽莉、陈世唏、张杰敏、刘洪利、吴晓晖、刘年生、洪联系、黄圣杰、李传目、万 春、浦云明高级讲师2人:黄清虎、袁建红高级工程师1人:袁鹏飞(教学)讲师22人:张永胜、林和平、郑嘉琳、余元辉、游……

五月mother

屈玉燕高级经济师

柳妻赛小菁与公主匆忙逃入夏侯谷公主奔跑之中不小心掉入水潭,被毒蛇咬伤夏侯瑭不知公主身份,帮她吸出毒血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救她于危难中,公主心存好感。《天剑绝刀之独孤九剑》是1992……

冷暖自知66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