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政府招高级经济师

政府招高级经济师

最新回答

虎妞1989
020224金融学2022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62
人)
研究方向
金融理论与政策
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
金融工程
金融史
初试科目
101政治
201英语
304数学四
801经济学
参考书目
801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逄锦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复试科目:
金融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学院)
《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金融学》兹维博迪、罗伯特莫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国际金融学》姜波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金融中介学》王广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中国金融思想史》姚遂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货币经济学手册》本杰明弗里德曼,经济科学出版社(2022)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近三年
杂志《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杂志社
导师名单
王广谦教授
李健教授
姚遂教授
王佩真教授
潘金生教授
徐山辉教授
李玉书高级经济师
魏建华教授
李建军教授
秦池江教授
陈灵研究员
何德旭教授
李宪铎副教授
左毓秀副教授
郭田勇副教授
贾玉革副教授
孙建华副教授
马亚副教授
程博明高级经济师
金维虹副研究员
杨明辉高级经济师
张佑君高级经济师
韩世君副研究员
王卉彤副研究员
史建平教授
贺强教授
马丽娟教授
韩复龄教授
杜惠芬教授
刘姝威研究员
庄心一研究员
牛锡明高级经济师
阎冰竹高级经济师
严晓燕高级经济师
巴曙松教授
袁东教授
陈颖副教授
应展宇副教授
王汀汀副教授
周月秋副研究员
苏中一高级经济师
胡建忠高级经济师
史建平教授
杜惠芬教授
林义相研究员
陈道斌副研究员
黄辉讲师
李磊宁讲师
郭剑光讲师
李国重讲师
姚遂教授
孙建华副教授
复试备注
复试科目:
金融学
(1)货币银行学
(2)国际金融学
(3)金融市场学
020222区域经济学2022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8
人)
研究方向
城市经济学
初试科目
101政治
201英语
304数学四
812经济学综合
参考书目
812经济学综合
《宏观经济学》[美]N?格里高利?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美]哈尔?R?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复试科目:
区域经济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城市经济学》阿瑟奥沙利文,中信出版社(2022)
导师名单
乔宝云教授
徐永胜教授
范延琴教授
张莉助理教授
陈强兵助理教授
复试备注
复试科目:区域经济学综合
020221国民经济学2022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2
人)
研究方向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初试科目
101政治
201英语
304数学四
801经济学
参考书目
801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逄锦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复试科目:
国民经济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
《市场经济学》邹东涛,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版
《产业经济学》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版
《财政学》陈共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版
《金融学》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版
导师名单
邹东涛教授
欧阳日辉助理研究员
复试备注
复试科目:市场经济学
020225产业经济学2022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2
人)
研究方向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
初试科目
101政治
201英语
304数学四
801经济学
参考书目
801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逄锦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复试科目:
产业经济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
《现代产业经济学》戴伯勋主编,经济出版社(2022)
《产业组织经济学》金碚主编,经济出版社(1999)
导师名单
导师组
复试备注
复试科目:产业经济学
山东研究生网倾情提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要具体到专业,可以继续追问。
虎宝宝001
明朝()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
刑部:天下刑名。
工部: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院:
直属于皇帝的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长腿蚊子
一般查看政 府财政情况,投资者可以通过各地方政 府、财 政局、官网查询各地方政 府财政情况。包括行政级别、经济实力、财政收入、负债规模和渠道等;也可以看政 府的行政级别。总体来看,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行政级别越高,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其次就是经济实力。可以从GDP规模、增速、人均值等方面评价。经济结构不能太单一,多层次的经济来源更有保障。最后是财政收支。主要从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评价,重点关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支配收入以及收支平衡情况。还有负债规模和渠道。包括地方负债规模、债务率、负债率、偿债率等指标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南瓜冰妈
大清朝官员等级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寺少卿、鸿胪寺卿、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清代补服、补子——顶子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在革去官职的同时,必须将帽上的顶珠取下,表示已不带官职。本图为吉服冠的顶,左为三品官用,右为一品官用

明朝官员品级和俸禄
( 本章字数:42 更新时间:2022-4-6 )

明朝()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

刑部:天下刑名。

工部: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院:

直属于皇帝的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明朝(地方)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宋朝收回节度使兵权,节度使后来只是荣誉称号,只发奖状不给实权。元代废除。

明朝官员品级和俸禄以万历年间为准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

太师 太傅 太保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

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

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

都督俭事 正留守 都指挥使 袭封衍行公

从二品月俸四十八石

布政使 都指挥同知

正三品月俸三十五石

太子宾客 侍郎 副都御使 通政使 大理寺卿

太常寺卿 詹事 府尹 按察使 副留守

都指挥佥事使 指挥事

从三品月俸二十六石

光禄寺卿 太寺卿 行太寺卿 苑马寺卿 参政

都转运盐使 留守司指挥同知 宣慰使

正四品月俸二十四石

佥都御史 通政 大理寺少卿 太常寺少卿 太少卿

少詹事 鸿胪寺卿 京府丞 按察司副使 行太寺少卿

苑马寺少卿 知府 卫指挥佥事 宣慰司同知 提督四夷馆少卿

从四品月俸二十石

国子监祭酒 布政司参议 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正五品月俸十六石

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春坊大学士 翰林院学士 庶子 通政司参议 大理寺丞

尚宝寺卿 光禄寺少卿 六部郎中 钦天监正 太医院使

京府治中 宗人府经历 上林院监正 按察使佥事 府同知

王府长史 仪卫 正千户 宣抚使同知

从五品月俸十四石

侍读侍讲学士 谕德 洗马 尚宝少卿 鸿胪少卿

部员外郎 五府经历 知州盐运司副使 盐课提举 卫镇抚

副千户 仪卫 副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使安抚

正六品月俸十石

大理寺正 詹事 丞 中允 侍读

侍讲 司业 太常寺丞 尚宝司丞 太寺丞

行太寺丞 主事 太医院判 都督院经历 京县知县

府通判 上林苑监副 钦天监副 五官正 兵马指挥

留守司经历 都司经历 断事 百户 典仗正

神乐观提点 长官司副诏讨 宣抚俭事 安抚同知 善世正

从六品月俸八石

赞善 司直郎 修撰 光禄寺丞 光禄寺署正

鸿胪寺丞 大理寺副 京府推官 布政司经历 布政司理问

盐运同判官 州同知 盐课司提举 市舶司提举 河梁副提举

安抚司副使

正七品月俸七石五斗

都给事中 监察御使编修 大理寺评事 行人司正 五府都事

都察院都事 通政司经历 太常寺傅士 大常寺典簿 兵马副指挥

营膳司所正 京县丞 府推官 知县 按察司经历

留守司,都司都事,副断事 审理 安抚司俭事 蛮夷长官

从七品月俸七石

翰林院检讨 左右给事中 中书舍人 行人司副 光禄寺典簿

光禄寺署丞 詹事府主薄 詹事府主簿 京府经历 灵台郎

祠祭署奉祀 州判官 盐课司副提举 布政司都事 副理问

盐运司经历 卫经历 宣慰经历 招讨司经历 蛮夷副长官

正八品月俸六石六斗

国子监丞 五经博士 行人 部照磨 通政司佑事

京主簿 保章正 御医 协律郎 典牧所提领

营缮司所副 卫知事 府经历 县丞 煎盐司提举

按察司知事 宣慰都事 王府典簿正 王府典宝正 王府奉祀正

王府良医正 王府典膳正 讲经 大通关宝钞,龙江司提举

至灵元府崇真宫灵官

从八品月俸六石

清纪郎翰林院典藉 国子监助教 国子监典簿 国子监博士

光禄彔事 光禄监事 鸿胪寺主簿 京府知事 运司知事

挈壸正 祠祭署祀丞 布政司照磨 王府典膳副 王府奉祀副

王府典宝副 王府良医副 宣慰司经历 神乐观知观 崇真宫副灵官

左右觉义 左右玄义

正九品月俸五石五斗

校书 侍书 国子监学正 部检校 鸿胪寺署丞

五官监候 五官司历 营缮所丞 府知事 龙江宝钞副提举

县主簿 长史司主簿 长史司典仪正 长史司典乐 牧监正

茶马大使 赞礼郎 奉銮知事 宣抚知事 安抚知事

颜料局大使 皮作局大使 鞍辔局大使 宝源局大使 织染所大使

承运库大使 宝钞广惠大使 广积库大使 赃罚库大使 京府织染局大使

十字库大使 典牧所大使 会同馆大使 文思院大使 杂造局大使

从九品月俸五石

待诏 司谏 通事舍人 正字 詹事府彔事

司务 学彔 典籍 鸣赞 序班

司晨 漏刻博士 司牧局大使 牧监副 圉长

大医院吏目 提举司吏目 盐课司吏目 州所吏目 副教授

染造大使 织染局大使 府仓大使 司库司大使 司狱副使

巡检副使 茶马副使 教坊司韶舞 司乐 按察司检校

府照磨 宣抚司照磨 典仪 副教授 草场大使

军储大使 御马大使 都督府大使 门仓大使 军器局大使

典牧所副使 会同馆副使 文思院副使 伴读 颜料局副使

承运库副使 宝钞广惠副使 广积库副使 赃罚库副使 十字库副使

广盈库大使 太仓银库大使 大寺大使 京府库大使 都税大使

宣课大使 柴炭司大使 京府织染局副使 皮作局副使 鞍辔局副使

宝源局副使 织染所副使 正术 正科 都纲

都纪 太常寺同乐 都司、运司、府学、京卫、宣抚、宣慰司学教授

司牲司大使 杂造局副使 节慎库大使 营膳所丞

未入流月俸三石

元朝-官制

历史 中书省——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大汗任用各族的文士为必阇赤,起草文书,并协助大汗和蒙古官员处理各地政务。中原事务的必阇赤耶律楚材等人,依照汉地的习惯,便以中书省官衔相称。忽必烈建国,正式建立中书省政务。李璮乱后,杀王文统,以皇子真金为中书令。此后,中书令均由皇太子兼领,成为虚衔。
中书官,中书令以下,设右、左丞相为实任的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右左丞、参知政事为副相,与金尚书省制同。右在左上,与汉制不同。

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尚书、侍郎分理政务(至元七年定制)。

制国用使司与尚书省——宋朝制度,财赋官与行政分立。元朝设中书省综理政务,财赋官则时合时分,经过多次变动。一二六二年,中书省之外,另设领中书左右部,总管财赋,由阿合马统领。一二六四年,罢废领中书左右部,并入中书省,阿合马为平章政事。一二六六年,又立制国用使司,财赋,阿合马为制国用使,中书右丞张易同知制国用使,参知政事张惠为制国用副使。一二七○年罢制国用使司,立尚书省。尚书省不设令和丞相,只设平章。阿合马任为平章尚书省事,张易、张惠等为副。新建的尚书省是专管财赋的机构,与前代政务的机构,完全不同。两年后,又罢尚书省,仍并入中书。

枢密院——蒙古建国之初,由大汗与宗王各自统率军兵,怯薛协助处理军务,并无专设的总领全军的机构。元朝建立后,沿宋、金旧制,一二六三年设枢密院,专掌军务。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也由皇太子兼领,实际上也是虚衔。

枢密院的实任长官初设副使二员,任命史天泽及驸马忽刺出担任。下设佥书枢密院事一员。一二七○年,增设同知枢密院事。一二九一年,又增设知枢密院事。以后规定枢密院以知枢密院事为首,下设同知院事、副枢、签院、同签、院判、参议等各若干人。

御史台——忽必烈召见由廉希宪推荐的汉人张雄飞,说到任职者多非其材,政事废弛。张雄飞建策立御史台“为天子耳目”。西夏儒者高智耀(高良惠孙)也向忽必烈建议,仿效前代,置御史台。一二六八年七月,元朝初立御史台,以右丞相塔察儿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以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御史。

御史台设立时,忽必烈诏谕说:“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御史台不仅“纠察百官善恶”,也有谏言“政治得失”的职责。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也与宋制不同,御史台建立数月后,奏言,数月间“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可见,拘刷捡括,追理财赋也是御史台的重要责任。

御史台之下设殿中司和察院。殿中司由殿中侍御史统领,主管纠察朝廷百官。察院设监察御史若干人,“司耳目之寄,任刺举之事”。

宣政院——忽必烈即位后,以八思巴为国师,一二六九年,新字制成后,又加号“帝师”,“大宝法王”,统领全国。(王磐:《行状》,见《历代通载》)朝廷立总制院,管领僧徒及吐蕃境内事务,仍以帝师统领。

一二八八年十一月,改总制院为宣政院,用唐朝吐蕃使臣朝见的宣政殿殿名作为院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由朝廷命官任领。吐蕃有事,则设分院往治。宣政院官员军民通摄,僧俗并用,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的机构。它既是全国事务的机关,又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

从先秦至清末官僚制度中各级官吏政治地位及俸禄的标志。秩,意为次、序,又通职、禄;品,亦有等级差次的含义。汉以前官无品,等级由“秩”而定。曹魏设九品之制,秩与品并行。后虽逐渐废止秩而专用官品,但习惯上仍将品、秩并称,以表示官僚的等级高下。

夏、商官吏等级,史阙无载。西周之制,据《周礼》等文献资料,官自一命至九命,命数多者为高,如天子之三公八命,下士一命。是否确切如此,有待地下发现证实。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官僚制度的发展,“秩”始与官吏等级相连。当时“秩”或指官吏的禄,如《荀子·强国》:“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注:“皆谓廪食也。”或指职,如《左传》文公六年:“委之常秩。”后专指官吏等级,以计俸禄。如官僚制度相对完备的秦,官吏的秩就有中二千石、比二千石、四百石、二百石等。“石”,是谷物的计量单位。秩二千石,并非食禄二千石,而是借用“石”字来标明等级。

汉制,仍以“石”之数目多少确定官吏等级。汉官吏秩等为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百石之下,再加县斗食佐史之秩,共。官吏的“秩”,既决定禄之多少,也标明等级身分的尊卑。官秩有别,则所佩印绶及礼遇迥异。但官秩高低却不完全表示政治权力的大小。以刺史为例,官秩仅六百石,较郡守(二千石)、县令(高则千石)为低,却“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权力极大。又如尚书令,秩千石,在东汉出纳王命,操持朝权,权力较形同虚设的三公(秩万石)为大。

曹魏设官品九品之制,一品为高,九品为低。“品”与“秩”并行,官吏皆品、秩兼备。西晋至南朝,沿用此制。如晋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光禄大夫,品第三,秩中二千石。又如梁武帝定官品,“于品一品秩为万石,第二第三为中二千石,第四第五为二千石”。但品似比秩更为重要,西晋占田、荫客、荫亲属等经济权益,皆以品之高低为准。

北魏官无秩,仅有品。孝文帝改制,九品中每品分上、中、下,共九品二十七级。太和二十三年(499),始将九品中每品分为正从,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凡十八级;自正四品以下,每一级中又分上、下两阶,共计九品三十级。史称“前世职次皆无从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之别制也”。天监七年(508),南朝梁武帝亦创十八班之制,以班多者为贵,均士流居官;十八班之外有流外七班,为寒微士人居官;又有三品蕴位、三品勋位,以安排冗散之人。隋唐以后,九品分为正从,不入九品者为流外之官成为定制,历代因循,至清亡而废止。

九品之制制定以后,在九品中逐渐出现划分等级尊卑的界限。而晋命五品以上官的子弟入国子学(见国子监),五品以下子弟只能入太学,以别贵。北魏定族姓,最低的官品界限是第五。北齐礼仪之制,三、五、九品礼数有所不同。隋唐职官三品以上为贵,五品以上为“通贵”,故有“九品以上官卑”、“五品以上官贵”之别。唐高宗撰姓氏录,规定官品第五以上者得为士族。就文献和考古资料看,唐代三、五、九品官在服饰、乘舆、丧葬、授田、减罪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异。这几个等级界限在宋以后仍然存在,但仅限于礼遇方面的区别。

九品之制,包括职事官、散官、勋级和封爵。除职事官外,其他三者均不具备行政职能和权力。散官(分文散与武散),又称阶官或散阶,“凡九品以上职事,皆带散位;谓之本品。职事则随才录用,或从闲入剧,去高就卑,迁徙出入,参差不定。散位则一切以门荫结品,然后劳考晋叙”。这一原则,萌芽于魏晋南北朝,确定于隋唐,为后代所沿用。本品与职事官品,不必相符。本品高的固然可以下行低级职务,本品低而任高职者也往往有之。如宋有官、职分离的差遣制度(见官、职、差遣);明代有以本官翰林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清亦有差使、实职、官阶之别,官品仅具有决定服色、俸禄数额的作用。

宋朝官制资料
宋朝的官制是以朝廷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的二府制为其特征的。
宋代的枢密院是掌管全务的最高机构,专管兵籍、虎符,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但须经皇帝批准。在宋代,一般把副宰相“参在政事”与枢密院的首脑称为“执政”,而把宰相和执政合称为“宰执”。后宋朝还高有翰林学士院,它不属于以宰相为首的行政而直属于皇帝。负责为皇帝草拟制造、国书等。设立三司,三司总管全国财政,权力很大,地位仅次于二府。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御史的任用由皇帝直接掌管,宰相不得过问。宋朝最初是州、县两级地方官制,宋太宗以后发展为路、州、县三级制度。宋代最低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县,设县令为长官。州的长官是朝廷委派文职京官前来“知某州事”的,所以又简称知州。与州同级的还有府、军、监。路为后行政区划。

(一)中枢机构的演变

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宋朝的“中书”,与唐朝的“中书门下”性质相同,是宰相办公的地方。中书之外,尚书、门下两省名号虽存,但已成外朝,不是宰相机构。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从尚书丞。郎到三师皆可加此等衔为宰相或副相。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
元丰改制,以尚
winwing168
州牧以下: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府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相关问答

政府招高级经济师

文科专业强的军校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洛阳)南京政治学院,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西安政治学员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武汉)招收文科考生的具体专业有: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侦察与特种兵指挥、军事、国际关系、外交学、外国语言学、边防等专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军事、国际关系、外国语言学等专业;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

高兴儿88

乡政府高级经济师

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中央部委的等级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国、部(省)、司、处、科”五级。除国家级以外,其他四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地方三级行政划分。常见的股所级(股级)是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职级,是一种习惯的称呼,属于地方行政级别。……

麻辣个鸡的

政府招高级经济师吗

府谷的经济适用房现在进行到什么地步了?有人告诉我吗?huiqing6612LV112022-03-24满意答案horsebLV122022-03-25从府谷城建局了解到,府谷县为抑制府谷过高的房价,缓解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紧张的局面,从今年起,府谷县城建局将用3年时间分三期建设3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

tongtongaiya

政府招商部门聘经济师吗

回答您好,您的问题已收到,打字需要点时间,还请稍等一下,请不要结束咨询哦~!亲,您好~为您查询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指世界上著名的四个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安永(EY)。普华永道地址: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1-1号市府恒隆广场写字楼27层2716室电话(0……

小老虎山大王

政府招投标需要中级经济师吗

府谷的经济适用房现在进行到什么地步了?有人告诉我吗?huiqing6612LV112022-03-24满意答案horsebLV122022-03-25从府谷城建局了解到,府谷县为抑制府谷过高的房价,缓解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紧张的局面,从今年起,府谷县城建局将用3年时间分三期建设3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

oo888888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