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孔令臣初级经济师金融

孔令臣初级经济师金融

最新回答

水儿依依

因为在孔子后大约一千六百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孔子第48代裔孙、袭封“衍圣公”的孔端友,带着孔子和亓官夫人的一对楷木像,率领族人辞别曲阜故土南迁,最终被南宋朝廷赐家于衢州。

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仍然留在曲阜,这便是孔氏南北两宗的开始。公元2022年,宋理宗敕建衢州孔氏家庙,孔子后裔扎根此处繁衍生息,衢州逐渐成为孔氏的第二大聚居地。

孔氏家族遂分为南北两宗,南宗嫡裔至此扎根于衢州,繁衍生息八百多年。衢州也就成为孔氏家族的又一圣地,史称“东南阙里”。

扩展资料:

自2022年起,衢州举全市之力建设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区,使之成为撬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在“以文化人,以物载文”中永续儒学经典。

作为浙江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以孔氏南宗家庙等老城区的儒学文化资源为核心区,以西区为延伸区,以开化根宫佛国文化园、常山观赏石博览园、龙游年年红家居文化园为拓展区,创新性地将整座城市打造为文化产业大平台。

使城、文、景、游融为一体,将重点建设儒学教育传播区、明清文化体验区等六大业态,不断延伸儒学文化产业链。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历南宋、元、明、清,至于,既是国家或官府祭祀及“州县文臣初至官”时“祗谒先圣”的官庙,又是南渡孔氏宗子率族祭奠圣祖和历代祖先的庙宇。

孔氏南宗家庙大成殿内供奉圣祖,以二世祖孔鲤、三世祖孔伋配享。又有独特的礼制性建筑,如“思鲁阁”“圣泽楼”“五支祠”“六代公爵祠”“袭封祠”等,无不突出一个“家”字,为天下孔庙所仅见,故被史志谓为“东南阙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衢州孔氏家庙

blue-taste
1,孔丘 (前551——前479),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东南一带人。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称孔子。青年时期做过看管牛羊的小官和仓库的小官。中年后开始授徒讲学。51岁时任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鲁班 (约公元前2022年——前2022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3,曾参 (前505——前435),今山东平邑县人,亦称曾子。编著了《大学》、《孝经》两书,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后世称为“述圣”。
4,孙膑 (前378——前2022年左右),今山东阳谷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5,孟珂 (约前372——前2022年),即孟子。今山东邹县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6,扁鹊 (前357——前2022年),姓秦,名越人。今山东长清县人。系我国医学事业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发明 望 闻 问 切等疗法。
7,东方朔 (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今山东陵县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
8,匡衡 西汉时期人,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凿壁偷光来读书,就是的。后官至丞相。
9,郑玄 (127——2022年),汉末著名经学家。今山东高密人。
10,孔融 (153——2022年),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有个典故叫孔融让梨,就是他四岁那年干的。
11,管宁 (158——2022年),是管仲的后代,三国时期著名学者。今山东临朐人。
12,王粲 (177——2022年),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今山东邹县人。
13,刘桢 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4,仲长统 (180——2022年),东汉末著名哲学家、政论家。今山东邹县人。他曾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
15,诸葛亮 (181——2022年),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今山东沂南县人。
16,王戍 (234——2022年),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今山东临沂人。
17,左思 (约255——2022年),西晋著名文学家,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叫洛阳纸变贵的就是他的文章《三都赋》和《招隐》。
18,王羲之 (321——2022年),今山东临沂城北人。东晋大书法家。
19,鲍照和鲍令晖,系哥妹俩,是南朝宋诗人。今山东苍山县人。其中,哥哥与谢灵运、颜延之被人称为“元嘉三大家”。妹妹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有著作的女文学家。
20,刘峻 (462——2022年),南朝梁著名学者、文学家。今山东平原县人。
21,刘勰 (约465——2022年),今山东莒县人。南朝梁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所著《文心雕龙》一书,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极大。
22,肖颖士 (708——2022年),唐代文学家。今山东苍山县人。与当时名士李华齐名,时称“萧李”。
23,颜真卿 (709——785),唐代大臣,书法家。今山东临沂市人。
24,黄巢 (?——884),唐末农民大领袖,今山东荷泽东南人。
25,石介 (1005——1045),北宋前期学者、教育家、文学家。,今山东泰安市郊区桥沟村人。支持并参与范仲淹等人发起的政治改革。有著作《徂徕集》流传于世。
26,宋江 (?——约2022年) 北宋末年农民领袖。今山东郓城县人。
27,荀子,山东莒南县人这个不一定是
28,李清照 (1084——约1151),宋代著名女词人,今山东济南人。
29,辛弃疾 (1140——2022年),南宋著名词人,今山东济南人。
30,邱处机 (1148——1227),金、蒙时期,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今山东栖霞县人。
31,唐赛儿 ,明初农民女领袖。今山东滨县人。
32,李开先 (1502——1568),明代中叶著名文学家和戏曲家。今山东章丘县人。
33,戚继光 (1528——1587),明朝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今山东蓬莱人。
34,王士祯 (1634——1711),清朝大臣,诗人。今山东桓台县人。在创作上倡导“神韵说”。
35,赵执信 (1662——1744),清朝诗人。今山东淄博人。18岁中进士。
36,蒲松龄 (10——1715),清初著名小说家,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
37,孔尚任(18——1718),孔子代孙,今山东曲阜人。昆曲名剧《桃花扇》为他作
38,高凤翰 (1683——2022年),清代著名书画家,今山东胶县城西三里河村人。时人常将其与扬州八怪并称,或补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39,左宝贵 (1837——1894),清末爱国将领。祖居山东齐河县,山东平邑县地方镇人。
40, 墨子,姓墨名翟,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大约生于前2022年,卒于前2022年,活了80多岁,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泛爱、兼利而非攻”的思想。
41, 刘洪,生活于公元129——2022年,东汉人,今山东蒙阴县人。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
42, 贾思勰,今山东青州市人,著有《齐民要术》等,是我国古代著名农学家。
43,刘墉:诸城人,1719—1804,号石庵,清代书法家,后人称为清四大书家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之一。
44, 刘熙:潍坊人,字成国,汉末训诂学家,代表作有《释名》。
45, 孟喜:陵人,字长卿,西汉今文经学中易学“孟氏学”开创者,汉宣帝时立为博士。
46,孟云卿:商河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有《伤时二首》。
47,吕彦直:东平县人,1894—1929,字仲宜、古愚,近代建筑师,代表作有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
48,武训:聊城人,1838—18,原名武七,以乞讨、放债办学,称“义学”,清封其为“义学正”。
49,张尔岐:济阳人,1612—1677,字稷若,号篙庵,明代诸生,入清不仕,与顾炎武交往,著有《周易说略》、《老子说略》、《仪礼郑注句读》等。
50,张择端:诸城人,字正道,北宋风俗画家,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
51, 张养浩:济南人,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家,作品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东府》、《云庄类稿》。
52,穆修:东平人,979—1032,字伯长,北宋散文家,有《穆参军集》传世。
53,兰陵笑笑生,据考证为山东五莲县人,著《》。
54,王尽美,山东莒县人,创始人之一,先到青州师范读书,后到济南师范读书。
山东历史名人辈出
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不胜枚举。
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晏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丘;他的学生曾子;兵家孙武;
战国时期有:名医扁鹊;哲学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围棋名手弈秋;军事家孙膑;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轲;思想家_梁赤;
汉代有:医学家淳于意;水利家_宽;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文学家东方朔;经学家匡衡;文学家韦玄成;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孔融;经学家郑玄;哲学家仲长统;文学家王粲;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
三国时期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弟子孙炎;
晋代有:数学家张邱建;文学家羊祜;玄学家王弼;文学家左思;书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诗人颜延之;文学家鲍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学家温子升;文学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史学有崔鸿;农学家贾思勰;
隋朝有:画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诗人储光羲;文学家段成式;
宋朝有:学者胡旦;文学家王禹_;学者、文学家石介;医学家钱乙;文学家晁补之;医学家成无己;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金代有:历算学家张行简;水利家王居卿;围棋名手刘仲甫;古代建桥工程专家王辟之;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画家梁楷;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金末史学家孔元措;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词人、学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史学家、文学家王恽;水利家贾鲁;文字学家杨桓;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高文秀;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戏曲作家康进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
明朝有:机械家王诏;民间水利家白英;文学家谢榛;戏曲家李开先;散曲家冯惟敏;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书画家邢侗;学者焦_;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散曲作家刘效祖;名医毕荩臣;
清朝有: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历史学家傅以渐;经济学家张尔岐;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诗人王士礻真;文学家田雯;诗人曹贞吉;史学家张昭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戏曲作家孔尚任;书法、绘画家潘伍云;诗人赵执信;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医学家黄元御;书法家刘墉;地方志学家李文藻;学者孔继汾;儒医孔继_;学者孔继涵;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民间名中医綦沣;文字学家王_友;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金石学家陈介祺;医学家蔡玉珂;教育学家武训;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艺术家孙中新;藏书家杨以增;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金石学家吴式芬;针灸名医杨作质;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名医臧应詹;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
草心草心丶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相如顾召赵御史书”。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师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参考资料:
lifeierwawa
1,孔丘 (前551——前479),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东南一带人。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称孔子。青年时期做过看管牛羊的小官和仓库的小官。中年后开始授徒讲学。51岁时任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鲁班 (约公元前2022年——前2022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3,曾参 (前505——前435),今山东平邑县人,亦称曾子。编著了《大学》、《孝经》两书,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后世称为“述圣”。
4,孙膑 (前378——前2022年左右),今山东阳谷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5,孟珂 (约前372——前2022年),即孟子。今山东邹县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6,扁鹊 (前357——前2022年),姓秦,名越人。今山东长清县人。系我国医学事业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发明 望 闻 问 切等疗法。
7,东方朔 (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今山东陵县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
8,匡衡 西汉时期人,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凿壁偷光来读书,就是的。后官至丞相。
9,郑玄 (127——2022年),汉末著名经学家。今山东高密人。
10,孔融 (153——2022年),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有个典故叫孔融让梨,就是他四岁那年干的。
11,管宁 (158——2022年),是管仲的后代,三国时期著名学者。今山东临朐人。
12,王粲 (177——2022年),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今山东邹县人。
13,刘桢 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4,仲长统 (180——2022年),东汉末著名哲学家、政论家。今山东邹县人。他曾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
15,诸葛亮 (181——2022年),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今山东沂南县人。
16,王戍 (234——2022年),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今山东临沂人。
17,左思 (约255——2022年),西晋著名文学家,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叫洛阳纸变贵的就是他的文章《三都赋》和《招隐》。
18,王羲之 (321——2022年),今山东临沂城北人。东晋大书法家。
19,鲍照和鲍令晖,系哥妹俩,是南朝宋诗人。今山东苍山县人。其中,哥哥与谢灵运、颜延之被人称为“元嘉三大家”。妹妹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有著作的女文学家。
20,刘峻 (462——2022年),南朝梁著名学者、文学家。今山东平原县人。
21,刘勰 (约465——2022年),今山东莒县人。南朝梁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所著《文心雕龙》一书,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极大。
22,肖颖士 (708——2022年),唐代文学家。今山东苍山县人。与当时名士李华齐名,时称“萧李”。
23,颜真卿 (709——785),唐代大臣,书法家。今山东临沂市人。
24,黄巢 (?——884),唐末农民大领袖,今山东荷泽东南人。
25,石介 (1005——1045),北宋前期学者、教育家、文学家。,今山东泰安市郊区桥沟村人。支持并参与范仲淹等人发起的政治改革。有著作《徂徕集》流传于世。
26,宋江 (?——约2022年) 北宋末年农民领袖。今山东郓城县人。
27,荀子,山东莒南县人这个不一定是
28,李清照 (1084——约1151),宋代著名女词人,今山东济南人。
29,辛弃疾 (1140——2022年),南宋著名词人,今山东济南人。
30,邱处机 (1148——1227),金、蒙时期,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今山东栖霞县人。
31,唐赛儿 ,明初农民女领袖。今山东滨县人。
32,李开先 (1502——1568),明代中叶著名文学家和戏曲家。今山东章丘县人。
33,戚继光 (1528——1587),明朝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今山东蓬莱人。
34,王士祯 (1634——1711),清朝大臣,诗人。今山东桓台县人。在创作上倡导“神韵说”。
35,赵执信 (1662——1744),清朝诗人。今山东淄博人。18岁中进士。
36,蒲松龄 (10——1715),清初著名小说家,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
37,孔尚任(18——1718),孔子代孙,今山东曲阜人。昆曲名剧《桃花扇》为他作
38,高凤翰 (1683——2022年),清代著名书画家,今山东胶县城西三里河村人。时人常将其与扬州八怪并称,或补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39,左宝贵 (1837——1894),清末爱国将领。祖居山东齐河县,山东平邑县地方镇人。
40, 墨子,姓墨名翟,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大约生于前2022年,卒于前2022年,活了80多岁,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泛爱、兼利而非攻”的思想。
41, 刘洪,生活于公元129——2022年,东汉人,今山东蒙阴县人。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
42, 贾思勰,今山东青州市人,著有《齐民要术》等,是我国古代著名农学家。
43,刘墉:诸城人,1719—1804,号石庵,清代书法家,后人称为清四大书家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之一。
44, 刘熙:潍坊人,字成国,汉末训诂学家,代表作有《释名》。
45, 孟喜:陵人,字长卿,西汉今文经学中易学“孟氏学”开创者,汉宣帝时立为博士。
46,孟云卿:商河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有《伤时二首》。
47,吕彦直:东平县人,1894—1929,字仲宜、古愚,近代建筑师,代表作有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
48,武训:聊城人,1838—18,原名武七,以乞讨、放债办学,称“义学”,清封其为“义学正”。
49,张尔岐:济阳人,1612—1677,字稷若,号篙庵,明代诸生,入清不仕,与顾炎武交往,著有《周易说略》、《老子说略》、《仪礼郑注句读》等。
50,张择端:诸城人,字正道,北宋风俗画家,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
哈皮小暖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相如顾召赵御史书”。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师****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暂时只有这些了

相关问答

孔令臣中级经济师

2022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022年纪念日。在孔子故里曲阜,辛卯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庙举行;同时,一场“学祭”典礼在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举行。今年5月,以“当代人祭孔”和“百姓祭孔”为特色的南孔祭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人皆知,孔子的家庙在曲阜,在衢州怎么也有孔氏家庙?在“……

Chris大王

孔令臣初级经济师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

流虹星607

孔令臣经济师课程

2022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三科)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5QurF2g提取码:iks5  2022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三科)赠送练习和试卷,三色笔记等文档资料2022(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2022(科目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2022(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孔……

几丁不二

经济师万题库孔令臣

2022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三科)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5QurF2g提取码:iks5  2022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三科)赠送练习和试卷,三色笔记等文档资料2022(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2022(科目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2022(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孔……

亲切的海沫儿

孔令臣初级经济师金融

译文: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代务农,每年收麦万石,乡人称“万石王家”。父王禧,金末出钱帮助军队,因而授官为进义副尉。蒙古军破永年,要全城百姓,禧将拿出全部家财来捐助蒙古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金人迁都汴梁,禧全家南渡黄河,定居于汝州鲁山。磐年方二十岁,在郾城拜麻九畴为师。因是流落异乡,……

可爱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