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三门峡经济师考后时间

三门峡经济师考后时间

最新回答

s791144868
只查到相关报道:
  卖官窝案被查8人受贿落马
  三门峡原副张君贵等官员落马后,市委原组织部长李卫民被立案
  9月22日,三门峡市委门口天阴云沉,当地展开反腐风暴已1年有余,多名处级以上落马。
  河南三门峡市的系列反腐案持续至今已1年有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这场反腐风暴中,三门峡原副张君贵、原市交通局局长单向东、原市房管局局长黄国华等8名官员,相继因受贿落马。

  其中单向东、原卢氏县交通局局长揣予苏、原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均有卖官情节。仝孟蛟受贿近千万,绝大部分与卖官有关。今年8月27日,安阳市委副书记李卫民被河南省反贪局立案侦查。河南省纪委初步查明,李卫民在担任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长期间,利用选拔任用之机,收受他人贿赂。

  李卫民现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他成为三门峡系列反腐案中,又一名落马官员。

  8月27日,河南省反贪局以“涉嫌受贿罪”对安阳市委副书记李卫民进行立案侦查。

  而李卫民在被立案之前就已失踪。

  今年5月19日,身为河南省安阳市委副书记的他,参加完原海南省常务副方晓宇在北京的遗体告别仪式后,乘车返回安阳途中,于石家庄市一家宾馆内失踪。

  李卫民是2022年8月从三门峡市调任至安阳,此前是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长。

  在他调任期间,三门峡市掀起一场反腐风暴,包括一名副在内的多名处级以上官员落马。

  7官员落马1官员出逃

  从去年开始三门峡发现系列腐败、落马官员有卖官情节,前市委组织部部长出逃

  李卫民调任安阳只工作了9个月。在其出走之前,他周围的一些同事朋友已感到其“不对劲”。一名知情者说,当时好多工作需要他参加,他都没参加。

  在李卫民调离三门峡市之际,河南纪检部门业已陆续披露当地的腐败案有5起。

  它们分别是:三门峡市原副张君贵(副厅级)涉嫌受贿;三门峡市交通局原局长、党委书记单向东涉嫌受贿;三门峡市房管局原局长、党组书记黄国华涉嫌受贿;三门峡市交通局原助理调研员田成亮涉嫌受贿,以及卢氏县交通局原局长揣予苏涉嫌受贿。

  此外,据记者调查,三门峡官方尚未披露但坊间流传着的另2起案件业已进入司法程序。它们分别是:三门峡市财政局原局长吕万松案和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涉嫌受贿案。

  其中,据三门峡市原交通局局长单向东的判决书显示,他被认定的受贿事实总共9起,其中4起与用人提拔有关。每次,单向东为他人职务提拔提供帮助,就会收受数万不等的贿赂,最低3万元,最高10万元。

  如2022年下半年,单向东接受薛某某的请托,为其职务提拔提供帮助,收了对方3万元;2022年至2022年,单向东接受林某的请托,为其职务提拔帮忙,先后分九次收了对方总共10万元。

  判决书未透露这些被提拔者的身份和级别。

  目前无证据显示,这些被提拔者和李卫民存在利益关系。只是他们被提拔的时期均是在李卫民任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部长期间。

  调查还发现,上述涉案人中,原三门峡市房产局长黄国华、原三门峡市财政局长吕万松、原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的职务调整和晋升,也是在李卫民任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部长期间。

  而据官员任免规定,市直部门正处级官员调整、任命,县长和县委书记的调整、任命,都必须先由市委组织部给初步意见,才能进入随后的程序。

  三门峡市一名知情者称,李卫民的意见对初级官员晋升很重要。

  土地案牵出系列腐败

  一块交通用地开发中,市国土局土储中心主任被查出受贿100余万元,牵出原市交通局局长

  对于此次反腐风暴的源头,在三门峡市存在着这样一个说法,它是由一名叫代跃进的副处级官员引发的。

  代跃进原是三门峡市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主任。此前,他是三门峡陕县国土资源局的党组书记和局长。

  因为陕县一起土地问题被举报,而牵出了代跃进。

  代跃进于今年4月,被三门峡市中院认定,在2022年10月至2022年底其任陕县国土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或房地产公司牟取利益,先后收受“好处费”144万元,获刑2022年。

  据了解,代跃进所涉案中,其中一笔受贿款涉及交通用地,也由此牵出了包括三门峡市交通局长单向东,以及曾分管交通工作的三门峡副张君贵。

  调查中,也有受访者称,单向东于去年早已被河南省纪委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单向东,三门峡人,生于2022年,上世纪2022年代,曾任三门峡市湖滨区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侦破过三门峡当地领导受贿案,后调三门峡市任法制科科长,历任三门峡市国土局副局长、三门峡市局长。

  2022年2月,单被任命为三门峡市交通局长,一直连任至案发落马。

  三门峡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表说,单向东的东窗事发,或与内部举报有关。

  “会上,曾通报过单向东的两个问题,一是被指盖房、修路过程中收受承包商上百万贿赂,再个是帮助提拔一名收受贿赂10万元。”上述代表说。

  单向东的判决书显示,早在2022年3月,单向东就已经得到了省纪检委正在查他的信息。单先后筹集资金260万元,欲通过朋友找关系行贿,以阻止对其查处。后行贿未果,赃款被追回。

  2022年7月2日,单向东被羁押。同年8月20日,单被三门峡市会免去交通局局长职务。

  2022年12月,单案指定在安阳市北关区异地审理。认定,2022年至2022年期间,单利用担任三门峡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的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个人牟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款共计2万元、美元1万元、港币5万元,获刑2022年。

  副牵连落马

  原市交通局长主动交代向副张君贵行贿,张被查出利用职务之便受贿400余万元

  单向东落马后,三门峡市副张君贵也被调查。

  据单向东的判决书显示,单向东法庭受审时称,他主动交代向副张君贵行贿,应属立功行为,这点后被认定属实。

  张君贵升任副期间,主抓三门峡全市交通工作,与身为三门峡市交通局长的单向东来往较多,关系密切。

  据了解,2022年6月15日,张君贵尚出现在督查“三夏”和防汛工作现场,直到那年10月21日,三门峡市五届会十七次会议上,才出现检察机关对张君贵采取强制措施的。

  张君贵,河南灵宝人,与单向东同年,生于2022年,毕业于河南电大财政专业。

  2022年7月,张君贵进入三门峡市财政局工作,历任预算科科长、市国资局局长,2022年2月至2022年1月任三门峡市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2022年2月7日,张被任命为三门峡市人民副。

  “这个老财政局长为人豪爽,讲义气,在三门峡的口碑不错。”一位熟识张君贵的知情人说,在任财政局长期间,张曾牵涉经济问题,其爱人还被带走调查过,后来风波得以平息。

  今年初,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副厅长郭锝昌通报:张君贵利用其曾担任三门峡市副的职务之便,为他人牟取利益,涉嫌收受贿赂折合8万元,接受礼金218万元。张君贵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张君贵案人介绍,张案已于去年下半年移交检察机关,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但尚未开庭。对于案情及异地审理等信息,张案人以敏感为由未予透露。

  张君贵受贿案,成为去年河南省35起商业贿赂和工程建设领域典型案件之一。张也因此成为河南省去年因受贿落18名厅级当中的一员。

  县交通局长助人买官

  揣予苏和原市交通局长单向东案有着高度相似,均有提拔他人收取好处费;揣受贿128万元

  张君贵、单向东、代跃进于2022年12月22日,被终止市代表资格。那天,同被终止代表资格的还有一人:揣予苏。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揣予苏案与上述3人的关系。但三门峡当地一名知情人称,他们几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交通的。

  揣予苏原是三门峡卢氏县交通局长,现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22年11月,三门峡义马市对其作出一审判决,揣予苏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128.3万元,另有217万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被判有期徒刑2022年。

  在揣予苏案被公开的受贿案情节中,能发现其与单向东案有着高度相似。

  判决书显示,揣予苏的多起受贿事实中,2022年春节至2022年春节期间,揣通过帮助或提拔他人工作职务,每年都会收取数额不等的“感谢费”,少则1万元,多则10万元。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单向东案办理的同时,三门峡交通还曝出这样一起腐败案,三门峡市交通局原助理调研员田成亮利用曾担任临(临汾)三(三门峡)高速公路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职务之便,用欺手段,违规报销63720元。

  据了解,目前田成亮已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市财政局长被抓

  副落马后,原市房产局长被查出受贿8万元;市财政局长也被移送检察机关

  三门峡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副张君贵落马后,牵出了原市房产局局长黄国华。“张君贵早先向组织交代,黄国华曾向其行贿。而在开庭时,张又称自己记错了。”

  黄国华的律师对此予以否认。

  黄国华今年54岁,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任三门峡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2022年10月任三门峡市房产局党组书记、局长至案发。

  今年4月6日,黄国华受贿案在许昌县审结。

  审理查明,黄在任三门峡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和三门峡市房产局党组书记、局长期间,先后收受16人20次财物,受贿8万元,获刑7年。

  黄国华被抓之后,去年8月,河南本地论坛出现这样的,“三门峡‘财神爷’吕万松被河南省纪委双规。”

  吕万松原是三门峡市财政局长。

  他的仕途从渑池县财政局副局长起步,历任渑池县财政局长、三门峡市信托投资公司经理、三门峡市城市信用社理事长(三门峡商业银行前身)。

  今年1月12日,三门峡市五届会召开第二十次会议,免去吕万松三门峡市财政局长职务。

  今年4月20日,三门峡市五届会召开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许可检察机关对吕万松采取强制措施的决定。

  据三门峡市一知情人介绍,吕万松现已被移送检察机关,据说涉及一笔50万元的案子,但具体案情不清楚。关于何地审理、是否已开庭等信息均不详。

  渑池县委书记受贿千万?

  三门峡系列腐败案中,仝孟蛟为涉案金额最大处级官员,很大一部分受贿与卖官有关

  三门峡系列腐败案到此并未结束。就在三门峡市五届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同意通过对吕万松采取强制措施决定时,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停止渑池原县委书记仝孟蛟代表资格”的报告。

  仝孟蛟生于2022年,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三门峡市水利局长,2022年任渑池县委书记。2022年7月,调三门峡市委任副,9月被双规。

  当地知情人称,仝的落马,与当地企业举报有关。

  渑池县一国有企业改制,合同约定由河南天瑞集团参与重组,而随后该国企又被“卖”给一上海企业。河南省优化办会同三门峡市纪委,来渑池县调查,发现仝孟蛟有违规行为,随后查出仝一系列受贿问题。

  网上称,仝孟蛟涉嫌受贿金额高达2022多万元,是已经披露三门峡腐败案中涉案金额最大的一个处级官员。

  对此,仝孟蛟人透露,仝确实主要被控涉嫌收受贿赂,但检方指控的金额不及网络传言,总计不到1000万元。

  仝孟蛟的人还透露,仝孟蛟被控受贿金额中,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仝孟蛟为帮助他人安排工作及提拔升迁后,收到的感谢费。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8月6日,河南汝州市受理的一起正县级领导行贿案,行贿对象即为仝孟蛟。

  据检方指控:2022年4月,时任渑池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的王河渠,在时任渑池县委书记仝孟蛟的推荐和帮助下,被提拔为三门峡市医药总公司(局)副总经理(副局长)、党委委员。为表感谢,王河渠于2022年4月向仝孟蛟行贿10万元。

  三门峡一官员告诉记者,仝孟蛟落马后,渑池县副县长毋世芳也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

  今年6月,毋世芳在苏州考察学习期间,被三门峡市带走,“他没有走双规程序”。

  这名知情者称,渑池县副周年生也已被渑池县立案侦查。

  回避制能否遏制卖官?

  仝孟蛟被指借助制度漏洞、有本地为官嫌疑;有人质疑市委组织部为何不严把关

  今年9月1日上午,仝孟蛟案律师对记者介绍仝孟蛟案的最新进展。他说,三门峡市纪委找仝谈话,仝主动退赃。此案8月份已在平顶山中院开庭。目前在等待判决。

  渑池一知情人反映,2022年,仝孟蛟升任县委书记后,连续三次调整科级,人数达二百余人,并传仝孟蛟在提拔他人过程中大肆收取贿赂。

  对于仝孟蛟案中最大的疑问是仝被提拔的程序。有人认为仝是渑池县本地人,2022年为何能调渑池任县长?

  根据《党政领导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办公厅党政领导任职回避暂行规定》,党政领导任职实行回避制度,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人民和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

  一名熟悉仝孟蛟的知情人说,当初确实有过关于回避任职的争论,但支持者一方的观点是,仝孟蛟虽是渑池人,但成长地不在渑池,而在附近的义马。

  义马和渑池存在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

  上世纪2022年代,义马只是渑池县辖区的一个乡镇,直到2022年,随着义马矿区的发展壮大,义马才脱离渑池县成立县级市。

  “仝父在义马市主任位子上退休,仝很小的时候就举家迁往义马。”前述知情人说,但是,在渑池,仝孟蛟还有很多亲戚和朋友。

  “仝孟蛟2022年出生,义马2022年建市,也就是说,仝孟蛟20岁之前,都算是在渑池县,你说渑池到底是不是他的成长地?”三门峡的一位处级说。

  由于县委书记、县长任命需要市委组织部给于初步意见,所以当仝孟蛟落马、前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卫民出逃之后,三门峡当地有人产生疑问,李卫民和仝孟蛟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系。

  记者从仝孟蛟的人处获知,检察机关的卷宗内,并不涉及仝孟蛟与李卫民之间的关系。

  在李卫民老家——安阳青春村,记者见到其堂弟李食堂。他说,村里在今年六七月份就已知道李卫民出事。但具体什么事,他们一直不得而知。他已有多年未见李卫民,即便去年冬天李卫民回乡祭祖,他们也未谋面。

  对于李卫民的出逃,李食堂感到可惜,他说,李卫民是他们村里出的最大的一名官员。

  以下官员涉嫌卖官

  李卫民

  河南省纪委初步查明,李卫民在担任三门峡市委组织部长期间,利用选拔任用之机,收受他人贿赂。

  单向东

  被认定的受贿事实共9起,其中4起与用人提拔有关。单每次会收受数万元不等的贿赂,最低3万,最高10万。

  揣予苏

  被认定于2022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帮助或提拔他人工作职务,每年收取“感谢费”,少则1万元,多则10万元。

  仝孟蛟

  仝孟蛟人透露,仝被控受贿金额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为帮助他人安排工作及提拔升迁后,收到的感谢费。

  □本报记者 河南三门峡、安阳报道
可爱的giraffe
长江三峡原本藏在深山人未识,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崭露头角,而唐宋以降则名声噪起,一跃而成为文人客纷至沓来的朝圣之地,这实得益于《宜都山川记》、《荆州记》、《水经注》、《江赋》 等一批记叙三峡山水风物著作之广泛传播。本文着重探讨晋代著名文学家、训古家郭璞对弘扬三峡地理文化所作贡献与深远影响。在古代长长的三峡文化名人行列中,郭璞是一位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其原因有三:其一、他是历史上最早到三峡地区深入生活,又是于此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位文学家。郭璞初到三峡的时间为公元2022年,距今有2022年,时间长达3年之久,与杜甫寓居三峡的时间相当,但早于杜甫900 多年;其二、郭璞与唐宋以来的文人(如刘禹锡、白居易、欧阳修)来三峡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是贬至三峡地区为官,在任职期间有感而作;而郭璞则是专程来三峡采访写作的,他除写诗赋之外,还广泛涉猎三峡地区的历史地理、物产资源以及神话传说等,并将其溶入他著作之中,这也是于其它来三峡的文化名人中所少见的。

郭璞生平及其著作小考

有关郭璞之生平及著作,未见有年谱可考。史书上曾对郭璞有过较为全面的载述和评价,主要为《晋书》(列传之四十二)所载之郭璞传。郭传虽洋洋五千余言,但多述郭璞从事卜筮、阴阳算历活动之事例,对郭璞出生年月以及我们最关心的他到三峡巫山看望任建平郡太守的父亲,并寓居于峡口夷陵注释《尔雅》等经历与活动,均未见提及。尽管如此,郭传还是为我们勾画了郭璞其人之性格特征和人生轨迹。传:“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查“河东闻喜”即现今之山西闻喜县,该县位于黄河支流涑水河上游,故有河东之称。郭璞于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022年)出生于此地。“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传记唯有指出郭璞不善言辞,但对他的博学多才和文学成就评价甚高。对郭璞一生的著作亦有全面的记载,除卜筮之类著作外,传记称他“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论《方言》(汉杨雄著)、《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 赋(两赋皆汉司马相如著)数十万言,皆传于世。所作诗赋诔颂亦数万言”,另据《隋书·经籍志》载,郭璞还注有“三苍”:“郭璞著秦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杨雄作《训篡篇》、后汉朗中贾访作《滂喜篇》,故《三苍》。”《旧唐书·经籍志》所载郭璞之传世作品还有:《郭璞集》十卷,《郭璞集》系选集或是全集?无法考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史籍中所载之郭璞著作大都散佚,现代人己难见其全貌,现在保存下来的郭璞著作为数甚少,据笔者所知,共计有:《尔雅注》,与清人郝懿行之《尔雅义疏》合并刊于《十三经注疏》,基本保留了郭注的原貌;《山海经注》和《穆天子传注》,由岳麓书社1991 年重新编印,这是唯一由郭璞注释之版本;辞赋作品《江赋》收藏于梁· 萧统选编之《文选》;诗歌未见有专集,《文选》选载其《游仙诗》7首,清·沈德潜编选之《古诗源》除收录其《游仙诗》7首外,并收入其《赠温峤》诗1首;据载郭璞共创作有19首《游仙诗》,惜其它十余首今未见流传。郭璞所著之《山海经图赞》系以诗配图画之作,也属诗歌作品,但己失传。近有研究《山海经》之学者马昌仪,将明清时代流传的《山海经图》整理后定名为《古本山海经图赞》,于2022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有郭璞《图赞》诗303首,虽难以断定这是否为郭璞《山海经图赞》之全部诗作,但保存下来这么多已是难能可贵了。郭璞传称其“诗赋诔颂亦数万言”,不知是否包括《图赞》 在内?若在其数之中,则郭璞这方面的作品基本上得以流传于世。

郭璞因为他的才学和著作赢得晋帝之赏识而步入仕途。郭璞传载:“璞著《江赋》,其辞甚伟,为世所称,后复作《南郊赋》,帝见而嘉之,以为著作佐郎。”著作佐郎不过是个无权的文职官员,他的仕途坎坷与他的“自以为才高位卑”的清高孤傲的个性有着密切关系;而他的早逝更是“好卜筮”所致;后“王敦起璞为记室参军”,王敦欲谋反,请郭璞占筮,’郭璞卜其必败,遂被王敦杀害。传记:“行刑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郭璞被杀害的时间在太宁二年(公元2022年),这年他刚好满48岁,一个博学高才的大学问家,在他生命正趋成熟的不惑之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真可谓天妒英才!

郭璞的长江三峡情结

郭璞其所以跋涉千山万水来到长江三峡地区深入生活采风并长期寓居在峡口古城夷陵(今宜昌市)从事写作,完全是一种缘份,这缘份是他父亲牵引的红线。郭璞传对其父郭瑗有这样一段简要的载述:“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驳,可作论列是非,提出异议解。郭瑗敢对其上司尚书杜预之“增损”予以“驳正之”,可见其人之刚正不阿。郭璞在后来面对王敦的叛逆行为威武不屈、视如归,也正是因为深受了父亲的熏陶和影响。据《宜昌府志·职官表》载:“晋可考者宜都太守十一人,建平大守一人”这一人就是郭瑗;《职官表》并在郭瑗名下特注“璞父郭瑗为建平太守。”据考,晋元康七年(公元2022年),时年21岁的郭璞来到三峡中晋属的建平郡郡治巫山,看望在此任太守的父亲,三峡雄奇的山水和独特的风情深深地吸引着这位北方青年,在全面游览和考察了三峡山水风物之后,他选择了长期定居,寓居于峡口之夷陵(夷陵此时为县,隶属于宜都郡),潜心注释《尔雅》和写作。郭璞为何不居巫山而选择了夷陵呢?这也是笔者初涉郭璞史迹时所存的一大疑问。要解决这个疑问,就必须了解建平郡建置的变迁和它所管辖的地域范围。

考三国时代之末期,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同时存在着两个建平郡,一为吴属,一为晋属。

《通典·州郡》载:“秭归,吴置建平郡在此”;“巫山,晋置建平郡于此。”

《读史方舆纪要》载:“建平城,在州(归州)东故秭归地。孙吴置建平郡以此城名。吴城在州东南八十五里”。“孙吴永安二年置建平郡,晋并入晋所置建平郡。”又载:“晋先置建平郡,治今夔州府巫山县,后以吴所置郡并入焉。”

对此,《秭归县志》2022年版)载述甚明:“吴永安三年(2022年),吴主孙休分宜都(郡),立建平郡,辖秭归等四县,郡治设秭归东南85里(今茅坪),并筑城置戍。”“太康元年(280 年),晋将军王浚伐吴,二月克建平,晋灭吴,将吴之建平郡并入晋之建平郡,郡治由秭归迁至巫山,辖秭归。”

由此可见,璞父郭瑷任建平郡太守时,乃是吴、晋两郡合并后的新建平郡,其辖地东达今之茅坪一带,距夷陵仅数十里,江舟一日可以往返。也正因为夷陵距其辖地较近,而夷陵又较巫山生活、写作条件为好,所以郭璞选择了夷陵。

关于郭璞来三峡的时间,学者有不同见解,因古籍上未见明确记载,仅有“避地东南”之说,笔者主要是从《江赋》 的写作年代和其父任建平太守的时间来推测的。由于郭璞对建平、夷陵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他在著作中多次提及。他在《山海经·海内经》“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居山上,在丹山西”后注:“今建平郡丹阳城,秭归县东七里即孟涂所居地。”他于《大荒西经》“乃降于巫山”后注:“巫山今在建平巫县。”于《海内经》“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后注:“今江出汶山郡升迁县岷山,东南至蜀郡键为,至江阳东北,经巴东,建平,宜都,南郡、江夏……”长江出蜀后经过的地方很多,郭璞点明巴东、建平、宜都,钟爱之情流露于无意之间。郭璞对建平、夷陵地区的山水、物产等,也在著作中多有载述,后面还有论及。

郭璞寓居三峡夷陵的事迹,最早见之于晋人庾仲雍所著之《荆州记》,惜此书今未见有传。唐宋之后,文人雅士前来游览三峡者日益增多,郭璞在夷陵之足迹为更多的人知晓。宋·陆游《入蜀记》记载:

“既群集于楚塞楼,遍历尔雅台锦障亭,庭前海棠二本,亦百年物。尔雅台者,图经以为郭景纯注尔雅于此。”

所云《图经》,当是《夷陵图经》一类的地方志书。陆游不仅“遍历尔雅台”,而且阅读了本地《图经》的记载,故有此说。查阅各种志书,有关郭璞与尔雅台的诗、赋、序、记甚多,代代相传,不见有虚构痕迹。《宜昌县志初稿》(2022年本)辑录了夷陵——东湖——宜昌县两千多年史料,内容翔实。它在《传》中将郭璞列入“流寓”之列,有小传载: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父瑗为建平太守,即今归、巴地。永嘉之乱,避地东南,今城中有尔雅、明月二台,东有洗墨池,相传是郭璞著书遗迹。所著江赋云:虎牙嵘竖以屹悴、荆门阕竦而盘礴。其地皆在今邑境,疑即其侨寓时作,今县城旧基,传闻经璞相度云。”清·吴省钦《尔雅堂记》载云:“然城北之尔雅台,传自郭璞,虽在寓公迹斯尚矣。璞父瑗守建平,即今归、巴东、兴山、建始地,《东湖志》固已言之。而庾仲雍《 荆州记》言璞尝作临沮县……江赋叙峡口形势特详,即游仙诗、青溪千余仞者亦在邻境。兹台之名,梁·任述之,宋乐史、陆游并著之……自汉犍为舍人之尔雅注不传,而郭注最古。”

明·雷思需《荆州方舆书》载云:“城西北隅有郭景纯注尔雅台,东有洗墨池,为景纯洗砚处,今其水尚黑。”县志载有《尔雅台赋》多篇,皆述郭璞侨寓著作之事,其中郭江有赋云:“惠(帝)怀(帝)之时,景纯潜结夫渊昵,督护参军以自随,五铎启号于晋陵,栈钟告成于会稽,建平出守,定省秭归,既涉江而作赋,复考古以兴思,遂疏经籍,爰建台池,乃颂图度,相彼士宜……”

往事越,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对郭璞的了解完全依赖于文字记载。幸好古籍和地方志书中这些珍贵的载述,为我们勾画了郭璞在三峡的活动和寓居夷陵期间的遗迹的粗略线条。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其一,郭璞建平、夷陵之行,主要为省亲(看望父亲),也可能有避战乱之意,即所谓“永嘉之乱,避地东南。”其所以寓居夷陵,乃是“省亲之暇,留注尔雅。”郭璞在《尔雅序》 中自叙道:“璞不揆祷昧,少而习焉,沈研钻极二九载矣,虽注者十余,犹未详备。”这说明他注释尔雅先后花费了十八年时间,故此笔者推测,郭璞在夷陵所著可能是《尔雅注》之初稿,而不可能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全部完成《尔雅》之注释。

其二,郭璞在三峡夷陵期间除注释《尔雅》外,还写作了其它一些作品,这主要是《江赋》和《游仙诗》。古代学者多推论《江赋》为郭璞三峡建平、夷陵之行的作品,即“涉江而作赋”。这不无道理,因为生长在黄河流域的郭璞,唯有亲自见识和感受了长江之后,才能写出“其辞甚伟”之《江赋》。至于《游仙诗》(七首),从诗的内容可知,这是他游览了峡东当阳青溪、鬼谷子洞等名胜古迹之后而作。吴省钦说“亦在邻境”,实际上青溪在今当阳、远安交界处,距宜昌仅一百多里,如今已属宜昌管辖之地。郭璞在夷陵四周的山水名胜之间留下了他登攀的足迹,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三,郭璞在夷陵的遗迹主要有尔雅台、洗墨池。志载“台在县北左门”,查阅清同治版《宜昌府志》城垣图,尔雅台在北左门与镇川门之间,约在现今西陵一路下段。洪良品《巴船纪程》载云:“夷陵城西北隅,有郭景纯注尔雅台,台东有洗墨池,为景纯洗墨处,今其水尚黑。”尔雅台其实就是书斋,当是砖木结构,其规模也未必宏大。志云:“其台云者,城处平衍,独此隆然若高阜。”郭璞精于阴阳五行,选择临江一高阜处建台,正是体现了“南火北水安其位,东木西金处其隅……以居”的意境。惜尔雅台自清代以后荡然无存,使现代人无缘一睹这古文化胜迹之风采。

《江斌》所展示之三峡山水风物

从黄河流域的涑水河畔走向南国的长江三峡,是郭璞人生旅程和文学事业一个新的起点。长江的辽阔和雄伟,三峡的壮丽和神奇,开拓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知识,启迪了他的神思和灵感;《江赋》正是郭璞长江三峡之行之结晶。由于古代中国和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人们对长江所知甚少,即是在《禹贡》里,也只有简单的载述。郭璞的《江赋》可谓前无古人之作,是全面地赞颂长江的第一支颂歌。在这篇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的长篇赋体中,为我们展现了三峡至宜昌江段雄奇险峻的自然山水风光、富饶的物产、神奇的远古神话,如诗如画之场景,莫不令人为之陶醉。前人用“江赋叙峡口形势特详”来说明《江赋》 与夷陵之渊源,并不十分准确。以笔者之拙见,《江赋》中写得最生动、最精彩的片断,当属自巫峡至荆门、虎牙这一带山水形势之描述:

“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聿经始于洛沫,拢万川乎巴梁。冲巫峡以迅激,跻江津而起涨,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揔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绝岩万丈,壁立赮驳 ;虎牙嵥竖以屹崪,荆门阙竦而盘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响而电激,骇浪暴洒,惊波飞薄,迅复增浇,涌湍叠跃……”

赋首起于岷山导江(古人以为长江发源于岷山),万川、巴梁一笔带过,便迅速转入三峡之巫峡,写巫峡之迅激,江津之起涨,江水滔天,一派淼茫之状;自“巴东三峡”至虎牙、荆门(古人视此处为峡口,而非今日之南津关)一段,又回到三峡,写山势之雄奇怪异,写湓流雷响电激、骇浪惊波峡江水险之势。这一段其所以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感人,与郭璞之亲身体验感受甚有关系。特别是“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这句,其所含信息十分珍贵。“夏后”即大禹,禹之足迹是否到过长江三峡?古代的记载并未告诉我们明确答案。据笔者所知,郭璞是第一个提出夏禹治水时曾经疏凿过长江三峡的学者。此说非同凡响,但很快被其它学者接受。后魏·郦道元《水经注》在叙及三峡时便采录了郭说:“其峡,盖自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郭璞此说何以所据?可能源于三峡当时地方志书的记载,或是采自三峡民间传说。郭璞在三峡(建平)、夷陵生活期间,一定在地方《图经》上看到禹疏凿三峡的传说记载,听到三峡民间关于巫山神女授禹天书治峡、神牛(黄牛)助禹开峡等古老的传说,然后据此写进《江赋》之中。
吃客声声

柳新华所在课题组设计的方案是跨渤海湾大通道,在山东蓬莱至辽宁旅顺之间修建渤海海峡跨海公路和铁路两用通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期研究按公路、铁路双通道计算,总投资约2022亿元-3000亿元,投资规模堪比三峡工程。
对于修建通道的资金来源,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组认为,可参照国内外已有大型跨海工程的经验,多渠道进行融资。2022年竣工的杭州湾大桥建设经验可供借鉴,大桥总投资140多亿元,全部由民间投资,没有花国家财政一分钱。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可以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PPP与民间合作等多元投、融资模式运作,国家只要能够给相应的政策,可以少用投资或不用投资进行建设,已有多个财团表达对此项目的兴趣。
柳新华计算,项目建成以后,仅以日通过3万辆汽车的保守测算,通行收费即高达130亿元,若加上各种管线收费、土地增值、旅游开发、节约燃油与材料等综合社会效益则会成倍增加。跨海公铁通道2022多亿元的投资,2022年-2022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投资回报率大大高于一般的大型工业投资项目。
专家认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回报并非仅限于此,它的回报将是综合的、多方面的、社会性的。跨海通道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对投资、工程、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劳动力等各方面的巨大需求,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最终会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显著增加。(记者 吕福明袁宝军)
延伸阅读
渤海湾通道投资可能至3000亿,或在2022年后开建。
闯关东或将永远成为历史
本报记者获悉,热议中的渤海湾通道项目尚处于方案讨论阶段。一种方案是,采取南桥北隧(南边的岛屿连成大桥)的方式,项目总投资3000亿左右。另一种方案是建设全程隧道。当地多位人士都希望该项目能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不论结果如何,山东方面都力争将其纳入新的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
鲁东大学一项报告提出,可以从蓬莱为起点,向北经过长岛县各个岛屿,最后再与辽宁的旅顺相连,或者以隧道建设,或者以桥隧结合,实现东北与华北、华东的相连,实现东北沈大线到沿海东部交通线相连。
该项目引发的争议主要是,沿途经过的海岛在水资源及环境承载力方面能否承受。
与渤海通道项目相比,琼州海峡通道建桥方案需投资1500亿,建隧道方案投资数百亿,工期为8年;而宁波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投资150亿元。而该项目获得立项并正式开工,仍有待时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记者,琼州海峡通道建设即将开工,渤海湾通道项目可能要到2022年以后。
相关规划早就展开
根据记者了解,有关建立渤海湾通道项目的建设设想,在1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山东以及国家多个单位专程到长岛和蓬莱进行过项目选址的考察。不过该项目争议较大,甚至在本地也引起很大争议。
长岛县属于山东唯一一个海岛县城,位于蓬莱以北,全县总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左右。其中有32个岛屿组成,最大的为南长山岛,南距蓬莱角7公里,北距北长山岛1公里。 长岛5万左右居民,饮用水主要依赖海水淡化,但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每吨需要7-8元,但本地居民只能承受2元多/吨的成本,其余的需要财政补贴。而一旦该桥建成,这会使得居住人口增加,但本地可能没有这样的承载能力。
此前2022年,该项目在烟台就成立了渤海海峡通道课题组,研究成果经时任副批示,并转给当时的国家计委等部门,成立了课题组,并认为长岛到蓬莱大桥建设,是渤海海峡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期的工程。此后还成立了大桥发展公司,并融到资金。 山科院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洪滨告诉记者,在此地建设桥梁,对于生态的影响到底如何,很难确定。“慎重一些没有错,山东本地可能难以决定该项目的建设,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对本地的生态、地质、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
该规划经测算发现,每年可以有1亿元的过桥收入,1亿元的旅游收入,此外还有40亿元左右土地收入。因此该项目直接和间接收入很大,“发展前景非常好。”
欲纳入蓝色经济区
刘洪滨的说法不无道理。本报记者了解到,渤海海峡通道建设不仅投资巨大,且涉及部门较多,仍无统一的定论。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2022年有关领导曾对渤海湾海峡通道建设项目进行批示,提出要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此后国家、、等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开始战略规划的研究。研究室、海军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参兵种部设防局、、等也加快了研究。
此前有方案建议,全长100多公里的渤海湾,采取南桥北隧(南边的岛屿连成大桥)的办法,这样长岛和蓬莱的大桥可以并成渤海湾海峡通道的一部分。该项目总投资为3000亿。但鲁东大学环渤海副主任刘良忠指出,“南桥北隧提出的7桥方案(北边的7个岛屿通过大桥连接起来),只是距离最近最早的方案,现在科技发达,绕远点没问题。核心还是国家要出面,变成国家战略。”这只是最初的设想,其实全程隧道的方案也不错。渤海海峡通道项目,本身可以作为海洋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试点。“这可以解决从东北到华东的通道问题,这样从沈阳到中国最南端的三亚都有了通道。”
山东的设想是,蓝色经济区以后作为总的区域战略规划,这是国家级战略规划。而以前的黄河三角洲规划,可以是其子规划的一部分。由于渤海海峡通道纳入到蓝色经济区规划,这就为该项目变成国家战略规划,迈出了第一步。“蓝色经济区规划,争取下半年出。这样渤海的跨海通道就可以纳进去。”
此前国家已经批准了山东的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规划。2022年4月,山东开始提出新的蓝色经济区区域规划。 而国家在山东召开海洋经济试点会议,更是让山东看到了希望。据悉,渤海海峡通道建设项目,已经纳入国家海洋经济试点的内容。此前在7月9日,国家在青岛召开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会议,会议确定山东、浙江、广东三省为试点省份。
开建或在2022年以后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记者,沿海有3大工程项目,分别是琼州海峡、海峡和渤海湾跨海通道。琼州海峡,投资只有数百亿,预计很快要开工。海峡目前有3个方案,涉及到与地区沟通的问题加上投资大,可能最晚。渤海跨海通道本身地质条件都不错,北面40公里建设铁路隧道,南边岛屿之间建设桥梁,可以公路或者铁路混合,开采可以使用TBM机掘进直挖的方式。“最大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上千亿的资金,本地拿不出来,这个可能需要国家出面。琼州海峡隧道可能在2022年前建成,这样渤海海峡通道建设可能在2022年后了。”
刘良忠表示,鲁东大学环渤海的报告认为,渤海跨海通道项目资金问题,可以采取类似宁波到上海的跨海大桥分方式,该项目主要是浙江民间资金参与。同时外资进入的方式也可以考虑。一些的委员,还提出拿出资金来建设该项目。“但问题在于,这么大的项目,可能还需要国家控股。”
据了解,国家层面的渤海跨海通道研究战略小组,进展比较慢。本报记者致电国家综合运输研究所,很多专家对此研究并不了解,是否纳入到国家“十二五”规划也不得而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正在进行琼州海峡隧道项目的多次论证和研究,对于渤海跨海通道也尚未涉及。
远景渤海跨海通道前瞻性研究
当满载着49节火车车厢的“中铁渤海1号”横穿渤海海峡,抵达烟台港四突堤码头时,鲁东大学一位学者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心底的微笑。十四年前,他和同事们提出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烟台作为交通末端城市的历史,终于宣告终结。
这位学者,就是鲁东大学副校长柳新华———烟大铁路轮渡设想提出者之一。
就在烟大铁路轮渡投入试运营前十天,由他作为课题汇报人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瞻性研究”项目,刚刚在北京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这项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修建一条蓬莱至旅顺的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 “作为跨越渤海海峡‘三部曲’的第一部,烟大铁路轮渡投入试运营仅仅是开始。”柳新华说。
不经意间诞生的“世纪梦想

四个人聚在一间屋里,讨论未来的烟台交通定位。这时,一人向地图走去,站定,指着图上的渤海海峡说:如果能建一座大桥或隧道,烟台不就成了连接南北、贯通亚欧的交通枢纽城市?!
这是2022年的一天,柳新华经历的真实一幕。其时,市委、市准备开会研究加快烟台经济发展。作为会议文件的起草者,时任市办公室副主任的柳新华和另外三位同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想,一个不经意的提议,竟然引起了四人的共鸣。
一个世纪梦想,由此诞生。柳新华等四人据此提出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基本构想:第一步,修建烟台到大连的铁路轮渡,实现两大半岛的“软连接”;第二步,修建从蓬莱至长岛的试验工程,以小通道带动大通道;第三步,修建蓬莱到旅顺的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从而在渤海海峡实现“天堑变通途”。
此年11月,柳新华等人在市《政务参阅》上发表“烟大铁路轮渡与环渤海经济圈开放开发研究”,以及“我市铁路、港口建设面临良好机遇,应立即展开烟大铁路轮渡的争取工作”两则建议,首次明确提出烟大铁路轮渡概念。同年12月4日,市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通过了关于“烟大铁路轮渡”项目的意见,烟大铁路轮渡项目第一次进入地方党委决策。
烟大铁路轮渡项目研究,先后经历了以市府办为主研究,以及国家有关部门与地方联合进行课题研究两个阶段。设想提出之初,曾遭到不少人反对,一些人认为是异想天开。但在市委、市和国家、省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个项目得到顺利推进:2022年,来烟考察,烟大铁路轮渡项目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2022年,烟大铁路轮渡工程全面开工;2022年9月通过验收,11月6日轮渡正式试运营。
烟大铁路轮渡从设想提出到开工,用了2022年时间,而从开工到试运营,仅用了2年。然而,在柳新华等人的眼里,这仅仅是开始。
蓬长跨海大桥“浮出水面”
几天前,柳新华像往常一样,又一次出现在长岛。这一次,他是为蓬莱-长岛跨海大桥的研究而来。
“烟大铁路轮渡,仅仅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三部曲’的第一部,我们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还包括修建从蓬莱至长岛的跨海大桥,以及蓬莱至旅顺的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柳新华说。
“毫无疑问,铁路轮渡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不必像轮船运输那样在码头上倒装货物,避免了货物的破损、污染和丢失;二是火车车厢直接上船,无需建设大规模的码头装卸设备,从而节省了资金;三是在港口的作业时间短,加速了车船周转和货物传送,可大大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专家认为,铁路轮渡仍是一种很大程度上依靠海运的运输方式,从长远来看,就渤海海峡而言,单纯依靠铁路轮渡显然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修建一条永久的、坚固的、通过量大的跨海通道,就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柳新华等人再次设想:从蓬莱抹直口到长岛疆头,首先建设一条全长5公里长的海底隧道或大桥。这一工程,被称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试验工程,不仅可以先行解决长岛发展的迫切需要,还可为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积累经验。
规划中的蓬长跨海大桥,长约8公里,双向6车道,高28米,造价约为5亿美元。大桥建成后,将如同一道绚丽的彩虹,横卧在蓝色碧波之上。长岛和蓬莱之间的交通,将实现全天候通行。柳新华介绍说,对此项目,长岛给予了高度重视,曾几次列入地方发展规划。项目已经进入论证阶段。
“如果顺利的话,蓬长跨海通道建成之日,将是更加浩大宏伟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全面启动之时。它所提供的珍贵的建设经验,也包括地质构造、海流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原始数据和资料,将为渤海跨海通道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柳新华说。
跨海公路通道耗资0亿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课题,凝聚了众多专家的心血。自2022年柳新华等人首次提出研究课题以来,包括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魏礼群,西部开发办司长戴桂英等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先后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
“我们这支由国家部级领导挂帅的队伍,历经十余年时间,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又漫长的道路。目前,课题组已出版研究专著三部,完成20多个专题研究报告,发表论文数十篇,申请多项国家专利。”柳新华说。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课题组已形成如下基本设想:利用渤海海峡的有利地形,在蓬莱和旅顺之间以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相结合的形式,建成便捷通达的连接渤海南北两岸的交通运输干线,全面沟通环渤海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进而北上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亚国家及横贯的欧亚大陆桥连接,南下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及横贯中国的欧亚大陆桥陇海线相连,最终形成一条总长约4000多公里(国内部分),贯通我国南北、连接东北亚及亚洲和欧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于外界关于“已有火车轮渡,再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否有此必要”的疑问,柳新华等专家认为,从环渤海地区的运输需求量看,火车轮渡的能力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火车轮渡仍难以解决渤海恶劣气候对运输安全的威胁问题。单靠火车轮渡一种运输方式,无法满足未来20-2022年海峡间的运输需求。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与火车轮渡不仅互不排斥、互不替代,而且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建设火车轮渡工程的同时,惟有两者并举,适时启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环渤海地区才能承担起21世纪交通大通道的重任。
“在技术上,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可行的。”柳新华说。“目前,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跨海通道的工程技术,具有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科学的能力。而且,与世界已建和拟建的跨海工程相比,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施工难度较低,这里直线距离106公里,最大水深仅80米,而且海中沿线一字排开众多岛、礁、滩,除老铁山水道间距42公里外,一般间距在3-8公里。以此为依托,将大大降低工程难度和造价。”
专家建议:21世纪前2022年,先进行第一期工程———渤海海峡跨海公路通道,采用隧道桥梁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投资省、建设周期短、施工技术条件好、建成后通道安全性好、通车条件优良等诸多优点。初步匡算,8车道公路隧道桥,总长约125公里,工程总投资约0亿元,施工期约2022年。“建成后,通过车辆收费和各种管线收费等,每年利税可达100亿元以上。若加上土地增值、旅游开发等综合社会效益,则收益成倍增加。如果我们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外资、内资或股票上市,可以相信,0亿元资金不难解决。”
“英国人、法国人想了一个多世纪,建成了英法海底隧道;人想了2022年,建成了青函海底隧道。中国要想多少年,才能建成渤海跨海海峡通道?我们拭目以待。”展望未来,柳新华信心十足。他说:“梦想成真时,天堑化通途。那时,烟台成为现代化、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的梦想,将真正成为世人瞩目的现实。”
渤海湾运输格局之变
专家指出,如果利用位于渤海海峡南北两岸———辽东半岛的旅顺和胶东半岛的蓬莱,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就可以根本改变环渤海南北的铁路和公路运输路线,由原来的绕渤海“C”型运输变为“I”型直达运输。经此大通道,东北至山东和长江三角洲的运距,比原绕道沈山、京山、京沪、胶新、陇海等缩短400至1000公里,大大节省运费及时间,并缓解京沈、京沪、京广三大铁路干线运输压力。
同时,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与我国确定的铁路“八纵八横”和公路“五纵七横”国家干线建设格局相吻合,可直接沟通在建的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为我国沿海地区再添一条公路运输大动脉。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还可以使环渤海60多个大小港口以及10多个大小机场从内运的“泥潭”中拔出腿来,大大加速开辟远洋、远程运输市场的能力,增强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柳新华等人认为,兴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既是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加快环渤海经济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与东北亚国家合作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其意义不容低估。(文豪 初琦 勇军)
渤海海峡两端最短距离106公里
渤海是我国内海,南北560公里,东西300公里,海域总面积7万平方公里。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和山东半岛蓬莱登州头之间的峡湾海域,就是渤海海峡。海峡两端最短距离57海里(56公里),平均水深25米,最大水深老铁山水道86米,既是外海进入渤海的必然海上通道,又是我国南北陆路交通的天堑。长期以来,由于渤海相隔,使环渤海南北两岸成为交通角,极大地限制了客货交流和经济来往。(文豪 初琦 勇军)
柳新华其人
柳新华教授,烟大铁路轮渡设想提出者之一,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职鲁东大学党委、副校长。历任烟台市办公室副主任、副;市调研室党组书记;市办公室主任、党组副书记。2022年6月任烟台师范学院党委,2022年7月任烟台师范学院副院长,2022年5月任现职。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先后有3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市级和学会奖励,其中获省部级奖7项。

虎呆呆漫步
山川形胜郭璞的三峡情结

刘不朽

长江三峡原本藏在深山人未识,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崭露头角,而唐宋以降则名声噪起,一跃而成为文人客纷至沓来的朝圣之地,这实得益于《宜都山川记》、《荆州记》、《水经注》、《江赋》 等一批记叙三峡山水风物著作之广泛传播。本文着重探讨晋代著名文学家、训古家郭璞对弘扬三峡地理文化所作贡献与深远影响。在古代长长的三峡文化名人行列中,郭璞是一位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其原因有三:其一、他是历史上最早到三峡地区深入生活,又是于此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位文学家。郭璞初到三峡的时间为公元2022年,距今有2022年,时间长达3年之久,与杜甫寓居三峡的时间相当,但早于杜甫900 多年;其二、郭璞与唐宋以来的文人(如刘禹锡、白居易、欧阳修)来三峡的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是贬至三峡地区为官,在任职期间有感而作;而郭璞则是专程来三峡采访写作的,他除写诗赋之外,还广泛涉猎三峡地区的历史地理、物产资源以及神话传说等,并将其溶入他著作之中,这也是于其它来三峡的文化名人中所少见的。

郭璞生平及其著作小考

有关郭璞之生平及著作,未见有年谱可考。史书上曾对郭璞有过较为全面的载述和评价,主要为《晋书》(列传之四十二)所载之郭璞传。郭传虽洋洋五千余言,但多述郭璞从事卜筮、阴阳算历活动之事例,对郭璞出生年月以及我们最关心的他到三峡巫山看望任建平郡太守的父亲,并寓居于峡口夷陵注释《尔雅》等经历与活动,均未见提及。尽管如此,郭传还是为我们勾画了郭璞其人之性格特征和人生轨迹。传:“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查“河东闻喜”即现今之山西闻喜县,该县位于黄河支流涑水河上游,故有河东之称。郭璞于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022年)出生于此地。“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传记唯有指出郭璞不善言辞,但对他的博学多才和文学成就评价甚高。对郭璞一生的著作亦有全面的记载,除卜筮之类著作外,传记称他“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论《方言》(汉杨雄著)、《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 赋(两赋皆汉司马相如著)数十万言,皆传于世。所作诗赋诔颂亦数万言”,另据《隋书·经籍志》载,郭璞还注有“三苍”:“郭璞著秦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杨雄作《训篡篇》、后汉朗中贾访作《滂喜篇》,故《三苍》。”《旧唐书·经籍志》所载郭璞之传世作品还有:《郭璞集》十卷,《郭璞集》系选集或是全集?无法考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史籍中所载之郭璞著作大都散佚,现代人己难见其全貌,现在保存下来的郭璞著作为数甚少,据笔者所知,共计有:《尔雅注》,与清人郝懿行之《尔雅义疏》合并刊于《十三经注疏》,基本保留了郭注的原貌;《山海经注》和《穆天子传注》,由岳麓书社1991 年重新编印,这是唯一由郭璞注释之版本;辞赋作品《江赋》收藏于梁· 萧统选编之《文选》;诗歌未见有专集,《文选》选载其《游仙诗》7首,清·沈德潜编选之《古诗源》除收录其《游仙诗》7首外,并收入其《赠温峤》诗1首;据载郭璞共创作有19首《游仙诗》,惜其它十余首今未见流传。郭璞所著之《山海经图赞》系以诗配图画之作,也属诗歌作品,但己失传。近有研究《山海经》之学者马昌仪,将明清时代流传的《山海经图》整理后定名为《古本山海经图赞》,于2022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有郭璞《图赞》诗303首,虽难以断定这是否为郭璞《山海经图赞》之全部诗作,但保存下来这么多已是难能可贵了。郭璞传称其“诗赋诔颂亦数万言”,不知是否包括《图赞》 在内?若在其数之中,则郭璞这方面的作品基本上得以流传于世。

郭璞因为他的才学和著作赢得晋帝之赏识而步入仕途。郭璞传载:“璞著《江赋》,其辞甚伟,为世所称,后复作《南郊赋》,帝见而嘉之,以为著作佐郎。”著作佐郎不过是个无权的文职官员,他的仕途坎坷与他的“自以为才高位卑”的清高孤傲的个性有着密切关系;而他的早逝更是“好卜筮”所致;后“王敦起璞为记室参军”,王敦欲谋反,请郭璞占筮,’郭璞卜其必败,遂被王敦杀害。传记:“行刑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郭璞被杀害的时间在太宁二年(公元2022年),这年他刚好满48岁,一个博学高才的大学问家,在他生命正趋成熟的不惑之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真可谓天妒英才!

郭璞的长江三峡情结

郭璞其所以跋涉千山万水来到长江三峡地区深入生活采风并长期寓居在峡口古城夷陵(今宜昌市)从事写作,完全是一种缘份,这缘份是他父亲牵引的红线。郭璞传对其父郭瑗有这样一段简要的载述:“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驳,可作论列是非,提出异议解。郭瑗敢对其上司尚书杜预之“增损”予以“驳正之”,可见其人之刚正不阿。郭璞在后来面对王敦的叛逆行为威武不屈、视如归,也正是因为深受了父亲的熏陶和影响。据《宜昌府志·职官表》载:“晋可考者宜都太守十一人,建平大守一人”这一人就是郭瑗;《职官表》并在郭瑗名下特注“璞父郭瑗为建平太守。”据考,晋元康七年(公元2022年),时年21岁的郭璞来到三峡中晋属的建平郡郡治巫山,看望在此任太守的父亲,三峡雄奇的山水和独特的风情深深地吸引着这位北方青年,在全面游览和考察了三峡山水风物之后,他选择了长期定居,寓居于峡口之夷陵(夷陵此时为县,隶属于宜都郡),潜心注释《尔雅》和写作。郭璞为何不居巫山而选择了夷陵呢?这也是笔者初涉郭璞史迹时所存的一大疑问。要解决这个疑问,就必须了解建平郡建置的变迁和它所管辖的地域范围。

考三国时代之末期,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同时存在着两个建平郡,一为吴属,一为晋属。

《通典·州郡》载:“秭归,吴置建平郡在此”;“巫山,晋置建平郡于此。”

《读史方舆纪要》载:“建平城,在州(归州)东故秭归地。孙吴置建平郡以此城名。吴城在州东南八十五里”。“孙吴永安二年置建平郡,晋并入晋所置建平郡。”又载:“晋先置建平郡,治今夔州府巫山县,后以吴所置郡并入焉。”

对此,《秭归县志》2022年版)载述甚明:“吴永安三年(2022年),吴主孙休分宜都(郡),立建平郡,辖秭归等四县,郡治设秭归东南85里(今茅坪),并筑城置戍。”“太康元年(280 年),晋将军王浚伐吴,二月克建平,晋灭吴,将吴之建平郡并入晋之建平郡,郡治由秭归迁至巫山,辖秭归。”

由此可见,璞父郭瑷任建平郡太守时,乃是吴、晋两郡合并后的新建平郡,其辖地东达今之茅坪一带,距夷陵仅数十里,江舟一日可以往返。也正因为夷陵距其辖地较近,而夷陵又较巫山生活、写作条件为好,所以郭璞选择了夷陵。

关于郭璞来三峡的时间,学者有不同见解,因古籍上未见明确记载,仅有“避地东南”之说,笔者主要是从《江赋》 的写作年代和其父任建平太守的时间来推测的。由于郭璞对建平、夷陵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他在著作中多次提及。他在《山海经·海内经》“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居山上,在丹山西”后注:“今建平郡丹阳城,秭归县东七里即孟涂所居地。”他于《大荒西经》“乃降于巫山”后注:“巫山今在建平巫县。”于《海内经》“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后注:“今江出汶山郡升迁县岷山,东南至蜀郡键为,至江阳东北,经巴东,建平,宜都,南郡、江夏……”长江出蜀后经过的地方很多,郭璞点明巴东、建平、宜都,钟爱之情流露于无意之间。郭璞对建平、夷陵地区的山水、物产等,也在著作中多有载述,后面还有论及。

郭璞寓居三峡夷陵的事迹,最早见之于晋人庾仲雍所著之《荆州记》,惜此书今未见有传。唐宋之后,文人雅士前来游览三峡者日益增多,郭璞在夷陵之足迹为更多的人知晓。宋·陆游《入蜀记》记载:

“既群集于楚塞楼,遍历尔雅台锦障亭,庭前海棠二本,亦百年物。尔雅台者,图经以为郭景纯注尔雅于此。”

所云《图经》,当是《夷陵图经》一类的地方志书。陆游不仅“遍历尔雅台”,而且阅读了本地《图经》的记载,故有此说。查阅各种志书,有关郭璞与尔雅台的诗、赋、序、记甚多,代代相传,不见有虚构痕迹。《宜昌县志初稿》(2022年本)辑录了夷陵——东湖——宜昌县两千多年史料,内容翔实。它在《传》中将郭璞列入“流寓”之列,有小传载: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父瑗为建平太守,即今归、巴地。永嘉之乱,避地东南,今城中有尔雅、明月二台,东有洗墨池,相传是郭璞著书遗迹。所著江赋云:虎牙嵘竖以屹悴、荆门阕竦而盘礴。其地皆在今邑境,疑即其侨寓时作,今县城旧基,传闻经璞相度云。”清·吴省钦《尔雅堂记》载云:“然城北之尔雅台,传自郭璞,虽在寓公迹斯尚矣。璞父瑗守建平,即今归、巴东、兴山、建始地,《东湖志》固已言之。而庾仲雍《 荆州记》言璞尝作临沮县……江赋叙峡口形势特详,即游仙诗、青溪千余仞者亦在邻境。兹台之名,梁·任述之,宋乐史、陆游并著之……自汉犍为舍人之尔雅注不传,而郭注最古。”

明·雷思需《荆州方舆书》载云:“城西北隅有郭景纯注尔雅台,东有洗墨池,为景纯洗砚处,今其水尚黑。”县志载有《尔雅台赋》多篇,皆述郭璞侨寓著作之事,其中郭江有赋云:“惠(帝)怀(帝)之时,景纯潜结夫渊昵,督护参军以自随,五铎启号于晋陵,栈钟告成于会稽,建平出守,定省秭归,既涉江而作赋,复考古以兴思,遂疏经籍,爰建台池,乃颂图度,相彼士宜……”

往事越,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对郭璞的了解完全依赖于文字记载。幸好古籍和地方志书中这些珍贵的载述,为我们勾画了郭璞在三峡的活动和寓居夷陵期间的遗迹的粗略线条。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其一,郭璞建平、夷陵之行,主要为省亲(看望父亲),也可能有避战乱之意,即所谓“永嘉之乱,避地东南。”其所以寓居夷陵,乃是“省亲之暇,留注尔雅。”郭璞在《尔雅序》 中自叙道:“璞不揆祷昧,少而习焉,沈研钻极二九载矣,虽注者十余,犹未详备。”这说明他注释尔雅先后花费了十八年时间,故此笔者推测,郭璞在夷陵所著可能是《尔雅注》之初稿,而不可能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全部完成《尔雅》之注释。

其二,郭璞在三峡夷陵期间除注释《尔雅》外,还写作了其它一些作品,这主要是《江赋》和《游仙诗》。古代学者多推论《江赋》为郭璞三峡建平、夷陵之行的作品,即“涉江而作赋”。这不无道理,因为生长在黄河流域的郭璞,唯有亲自见识和感受了长江之后,才能写出“其辞甚伟”之《江赋》。至于《游仙诗》(七首),从诗的内容可知,这是他游览了峡东当阳青溪、鬼谷子洞等名胜古迹之后而作。吴省钦说“亦在邻境”,实际上青溪在今当阳、远安交界处,距宜昌仅一百多里,如今已属宜昌管辖之地。郭璞在夷陵四周的山水名胜之间留下了他登攀的足迹,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三,郭璞在夷陵的遗迹主要有尔雅台、洗墨池。志载“台在县北左门”,查阅清同治版《宜昌府志》城垣图,尔雅台在北左门与镇川门之间,约在现今西陵一路下段。洪良品《巴船纪程》载云:“夷陵城西北隅,有郭景纯注尔雅台,台东有洗墨池,为景纯洗墨处,今其水尚黑。”尔雅台其实就是书斋,当是砖木结构,其规模也未必宏大。志云:“其台云者,城处平衍,独此隆然若高阜。”郭璞精于阴阳五行,选择临江一高阜处建台,正是体现了“南火北水安其位,东木西金处其隅……以居”的意境。惜尔雅台自清代以后荡然无存,使现代人无缘一睹这古文化胜迹之风采。

《江斌》所展示之三峡山水风物

从黄河流域的涑水河畔走向南国的长江三峡,是郭璞人生旅程和文学事业一个新的起点。长江的辽阔和雄伟,三峡的壮丽和神奇,开拓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知识,启迪了他的神思和灵感;《江赋》正是郭璞长江三峡之行之结晶。由于古代中国和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人们对长江所知甚少,即是在《禹贡》里,也只有简单的载述。郭璞的《江赋》可谓前无古人之作,是全面地赞颂长江的第一支颂歌。在这篇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的长篇赋体中,为我们展现了三峡至宜昌江段雄奇险峻的自然山水风光、富饶的物产、神奇的远古神话,如诗如画之场景,莫不令人为之陶醉。前人用“江赋叙峡口形势特详”来说明《江赋》 与夷陵之渊源,并不十分准确。以笔者之拙见,《江赋》中写得最生动、最精彩的片断,当属自巫峡至荆门、虎牙这一带山水形势之描述:

“咨五才之并用,实水德之灵长;惟岷山之导江,初发源乎滥觞;聿经始于洛沫,拢万川乎巴梁。冲巫峡以迅激,跻江津而起涨,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揔括汉泗,兼包淮湘;并吞沅澧,汲引沮漳……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绝岩万丈,壁立赮驳 ;虎牙嵥竖以屹崪,荆门阙竦而盘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响而电激,骇浪暴洒,惊波飞薄,迅复增浇,涌湍叠跃……”

赋首起于岷山导江(古人以为长江发源于岷山),万川、巴梁一笔带过,便迅速转入三峡之巫峡,写巫峡之迅激,江津之起涨,江水滔天,一派淼茫之状;自“巴东三峡”至虎牙、荆门(古人视此处为峡口,而非今日之南津关)一段,又回到三峡,写山势之雄奇怪异,写湓流雷响电激、骇浪惊波峡江水险之势。这一段其所以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感人,与郭璞之亲身体验感受甚有关系。特别是“若乃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这句,其所含信息十分珍贵。“夏后”即大禹,禹之足迹是否到过长江三峡?古代的记载并未告诉我们明确答案。据笔者所知,郭璞是第一个提出夏禹治水时曾经疏凿过长江三峡的学者。此说非同凡响,但很快被其它学者接受。后魏·郦道元《水经注》在叙及三峡时便采录了郭说:“其峡,盖自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郭璞此说何以所据?可能源于三峡当时地方志书的记载,或是采自三峡民间传说。郭璞在三峡(建平)、夷陵生活期间,一定在地方《图经》上看到禹疏凿三峡的传说记载,听到三峡民间关于巫山神女授禹天书治峡、神牛(黄牛)助禹开峡等古老的传说,然后据此写进《江赋》之中。

《江赋》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和赞美长江物产之富饶。写江中之水产:

“鱼则江豚、海狶、叔鲔、王鳣”,“尔其水物之怪,则有潜鹄、鱼牛、虎蛟、钩吔、…… 水母、目暇……” 江豚即今所谓之,水母即今称之桃花鱼。

写水禽:“其羽族也,则有晨鹄、天、幼鸟骜、鸥鸟犬……”

写矿产:“则金矿、丹砾、云精、焗银…金精玉英填其里,瑶珠怪石其王卒表……”

写江岸边的植物、植被:“橉杞稹薄于浔诶,栛梿森岭而罗峰……葭蒲云蔓……荫潭隩,被长江。”江两岸之山岭峰峦潭畔,各种树木茂盛,皆被植被复盖,当时长江生态之良好历历在目。

《江赋》还突出地写了长江出产的珍禽奇兽:“若乃龙鲤一角,奇鸽九头,有鳖三足,有龟六眸。”这些奇禽异兽大多出自三峡地区,见之于屈赋和《山海经》的记载。《天问》云:“鲮鱼何所?鬿堆焉处”?“鲮鱼”即是“龙鲤”;《山海经·海外西经》载:“龙鱼陵居其北,状如鲤。”郭璞注:“或龙鱼似鲤,一角”。据学者考证:“鬿堆”即《山海经》中之“鬿雀”。《天问新解》 :“应指一种魁大而神诡的鬼鸟。”《本草纲目》:“鬼鸟,一名九头鸟。”《正字通》:“苍虞鸟(奇鸽),妖鸟也,一名鬼车,一名九头鸟。”近年,三峡一带有多次出现九头鸟的报导。其所以出产珍禽怪兽,郭璞认为是“川流之所归凑,云雾之所蒸液,玲怪之所化产,傀奇之所窟宅。”用“傀奇之所窟宅”来形容三峡地区,足见郭璞之远见卓识。外国学者詹姆斯·柏烈斯特著有《神秘的北纬30度》,他指出:“这条纬线又是世界上无数难题之谜的所在地”,是怪事迭出的“神秘地带”。中国在这条纬线上,出现了长阳人,巫山人,郧县人,出现了野人、九头鸟、白色动物……堪称“傀奇之所窟宅”。郭璞数长江之风流人物,首先赞叹的是出生在三峡的屈原:“悲灵均(屈原《离》:‘字余灵均’)之任石,叹渔父之耀歌。”最后他将自己对长江和三峡的感受概括为:“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郭璞可谓道出了古今有识之士对长江和三峡的感慨。

《尔雅注》与《山海径注》透露的三峡古生物地理信息

《尔雅》与《山海经》是我国现存的极具珍贵价值的两部先秦古籍。《尔雅》相传为周公所作,但学者多以为成书于战国末年和西汉初期,经过多人编著而定稿;它被称为上古汉语词典,晚唐时升格为“经书”,至清列入“十三经”。实际上《尔雅》具有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双重作用,是研究古汉语和古代社会生活、自然地理的一部经典著作。《山海经》更是一部上古奇书,其性质古今学者众说纷纭,有列入地理类,有列入小说类,先生则认为“盖古之巫书也。”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山海经》属南(方)系作品,其产地多出自于巴、蜀、荆楚一带,许多神话传说可与楚辞相印证。因此,与三峡地区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郭璞注释这两部作品,是对训诂学的一大贡献,也是他留传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郭璞注释《尔雅》、《山海经》,主要是依靠他的博学多才,许多知识自然是来源于强读博记、博采众长,但在三峡巫山、夷陵数年时间之生活阅历及所见所闻对注释工作也大有裨益。当我们研读“两注”时便不难发现,每每涉及三峡、宜昌一带之山水、物产等所注必定十分具体、准确。这在客观上就为我们保存下来1600 多年前三峡、宜昌地区的山川地理、动植物分布等方面的宝贵信息,为我们对古地理、古生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现仅就这两不方面的信息作一些简要的摘录和探讨。

“两注”中有珍贵的古生物信息。孔子曾教导他的弟子要“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古代对动物、植物未有科学分类,多笼称之。《尔雅》则分草、木、虫、鱼、鸟、兽、七大类。在植物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茶,《尔雅》中所载之茶和郭璞的注释,被认为是关于茶的最早文字记载。

《尔雅》载:“檟,古荼。”郭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为茗。”荼”为茶之古字)”三峡地区系中国茶的原生地,民间将茶作饮料的习惯历史悠久,郭璞对茶的详细阐释,源于他来夷陵后对茶的熟识,也从此证明三峡宜昌一带是中国茶的起源地之一。

郭璞对一些植物的称呼与形状描述带有浓重的三峡地方色彩。如:

“荆桃”注:“今樱桃”。

“木瓜”注:“实如小瓜,酢可食。”

“柚”注:“似橙,实酸,生江南。”

“英梅”注:“雀梅”。

“桑”注:“今俗呼桑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

沧海桑田,21世纪的中国犹见晋时明月,犹见郭璞描绘的三峡山川风物,其幸何如!

作者简介:刘不朽,湖北省宜昌市文联。

(编辑:张立先)
大睿2010
瞿塘峡

  瞿塘峡是长江第一峡,虽然仅八公里长,却是最令人屏息的一段江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之誉。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从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开始,至巫山县的大溪,全长虽然只有8公里,但却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在三段峡谷中,它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也最为雄奇壮观。其“雄”首先是山势之雄。游人进入峡中,但见两岸险峰上悬下削,如斧劈刀削而成。山似拔地来,峰若刺天去。峡中主要山峰,有的高达1500米。瞿塘峡中河道狭窄,河宽不过百余米。最窄处仅几十米,这使两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几分雄气。其中峡之西端的夔门尤为雄奇。它两岸若门,呈欲合未合之状,堪称天下雄关。瞿塘之雄还在于水势之雄。古人咏瞿塘:“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瞿塘峡虽然较短,但峡小景不少。我们将沿江而下逐一游览。

  巫峡

  船过巫山县城就进入了长江三峡的第二峡巫峡,巫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东至湖北巴东县的官全长42公里,巫峡以巫山得名。巫峡幽深秀丽,千姿百态,以俊秀著称天下。峡谷内长年云遮雾绕,细雨蒙蒙,极易形成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谷深峡长,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不少观光游客游过巫峡之后,感触颇深地说:“要知中国画与中国山水的关系,不到巫峡不明白。”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巴东之所以出名,除了那二句“巴东山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的诗句外,还与一位名人有关。这位名人就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原藉山西,19岁时被派往巴东做县令。他在巴东任期三年内,写下了上百首诗文。他在距现在巴东县城约40公里的旧县城内建了一座“秋风亭”,常在此观景吟诗,饮酒作赋。后来寇准当了宰相,秋风亭因此名声大振。此后历任的巴东县令,也就认为秋风亭是个有助官运的吉祥之地,走马上任之前,必先至秋风亭饮酒赋诗,并留宿一夜,以求日后仕图通达。来巴东游历的文人墨客们也极看重秋风亭,常常在此吟诗弈棋作画。至于巴东的百姓,因缅怀寇公政绩,更是把秋风亭视为珍迹。来到巴东,不可不登临秋风亭。伫立亭中,观四面风景,只见山峦迭翠,大江横流,山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站在寇准曾经站过的地方,似可领略到这位贤臣良相忧乐天下,济世济民的情怀。在巴东,最出名的风景应该是神农溪,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试试神农溪漂流。所没有时间就还是继续上行,去领略巫山的幽深秀丽。

  西陵峡

  西陵峡,得名于三峡明珠——宜昌市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宜昌南津关到秭归香溪口为狭谷段,长66公里;往上还有40公里长的香溪宽谷段,全长100余公里。峡谷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也不复再见。乘船过葛洲坝以后徐徐进入南津关。此时开始进入三峡画廊。在西陵峡峡口三游洞风景区的楚塞楼、至喜亭、张飞擂鼓台在船的右舷掠过。当船行约9公里后驶入一段山色清丽的峡谷中。这便是灯影峡。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静影澄碧。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异常,所以又称明月峡。灯影峡的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象灯影戏(皮影戏)剧中《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

相关问答

三门峡经济师考后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随着国家高教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省批准组建的一所新型高职学院,是备案、省教育厅的专科层次的全日制高等院校,是宜昌市委、市主办的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大学。学院史可追溯到2022年8月成立的宜昌专署财经学校。学院座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湖北……

阳光靖好

三门峡经济师报考时间

三峡工程的由来一、的设想筑一座巨型大坝,让悠悠长江水造福人民。最早产生这一设想的,是中国主义的伟大先行者——。2022年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改善三峡航道、开发三峡水能资源的设想:“以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继而,2022年,他又在《主义》一文中进一……

小冷0623

三门峡经济师考后时间

三峡工程对旅游业影响浅析●胡玉厚胡玉厚: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处高级工程师本文原载《水利规划研究》年第1期一、旅游是三峡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益之一长江三峡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三峡旅游线是目前较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条旅游热线,具有较大的旅游经济效益。三峡水利枢纽是一座多目标开发水资源的宏……

晓晓雯雯雯

三门峡经济师报名时间

不是。《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22)》发布了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和县域经济发展排名:1、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占据前3名;2、排在第4名到第10名的分别是焦作市、三门峡市、新乡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开封市。3、然后是漯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济源市、鹤壁市、安阳市、濮阳市。扩展资……

二哥不二1993

三门峡经济师考试时间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贯彻落实大陆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海西经济区承担全国发展大局和推动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海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一、……

哈韩哈哈规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