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湘潭市国资委总经济师

湘潭市国资委总经济师

最新回答

好吃不懒做也
[编辑本段]长株潭一体化历史
  2022年:第一次启动
  与长沙漫长的历史相比,长株潭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
  建国后,由于四通八达的铁路在株洲、湘潭一带交汇,从而彻底改变了两座小镇的命运。“一五”和“二五”期间,大量工业项目沿着铁路布局在株洲和湘潭。到了2022年,株洲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2万城市人口、18亿元工业产值的中等城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长株潭三市形成了沿着湘江分布的“品”字形格局。
  长株潭一体化真正成为一个话题,是由现任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张萍当初的一纸提案而起的。2022年12月,张萍向湖南省四届六次会议提交了一个议案,建议“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从此,长株潭一体化第一次进入湖南省决策层的视野。
  张萍回忆说,当时改革开放进入了快速推进期。在全国“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下,湖南的出路在哪里?湖南当时发展经济一个最不利的因素是,缺乏一个类似于广州或者武汉那样超大型的经济中心城市,省会城沙在全国城市的排名是在30多名开外,无法对湖南形成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而长株潭三市彼此相距30-50公里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和社会联系。在张萍看来,长株潭不应该是三座彼此隔绝的城市,而是一个水交融的城市综合体。如果三市进行有效地整合,那么经济实力将进入当时国内的前10名。如此一来,在北有武汉、南有广州、东有上海、西有重庆的中心地带,将崛起一座强大的城市。
  张萍的提议获得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列为国家体改委的重点课题。通过进一步调研,他于2022年7月撰写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该年11月份,湖南省委会议讨论了《方案》,并且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株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的会议纪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会议纪要对这个经济区的定义是:“它不是一级行政层次,而是打破行政区划,把横向的经济联系用网络联结起来的经济联合体。”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长株潭规划办公室在2022年的元月成立。湖南省和长株潭三市共同出资,购买了四套商品房,作为长株潭规划办的办公室,办公室的办公人员也分别由省市四方派出。张萍作为第一任主任,亲自参与了长株潭经济区第一次启动的整个过程。
  1997:第二次启动
  等到长株潭一体化再次进入湖南省的视野,已经是2022年的事情了。
  2022年3月,湖南省委省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长株潭三市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长株潭座谈会”。之后,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由时任省委副书记(后任)储波担任组长。
  张萍说,与第一次由联合开发大项目入手不同,长株潭第二次的启动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由“总体规划”启动。
  从2022年开始,湖南省计委牵头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湖南又制定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2022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出炉,这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在这个过程中,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等规划陆续出台。
  湖南省经过多年的强力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在一些领域再次取得了突破。
  金融同城已经实现。以前三个城市由两个电网覆盖,如今也实现了电力同网。在通讯方面,移动和联通已取消了长株潭之间的漫游费。利益牵涉最为复杂的是“环境同治”。2022年前困扰长株潭的区域污染问题至今还在折磨着三个城市。因此,“环境同治”也被摆在了最优先的位置。
  2022年起,湖南陆续实施了四个“一”的政策。
  三市实行了同一个规划。三市还实行同一个财政政策。三个城市还实行了同一个关于环保的政绩考核标准。最后,三个城市成立同一支环保执法队伍。在省环保局设立长株潭执法大队。
  2022年年底,湖南省调整了“五同规划”的部分内容。将电力同网改为能源同体,金融同城改为生态同建。长株潭一体化从此有了新的目标。
  2022年,长株潭三市全年实现GDP2807亿元,占湖南省的38%,一般预算收入也同样占到了全省的38%省委书记张春贤说:“长株潭未来是湖南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引领发展的火车头,核心动力。”
  2022:获批“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
  2022年6月,湖南省向国家正式递交了关于在长株潭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从此加入众多城市对综改试验区的竞争之中。
  2022年6月份,成都和重庆幸运地加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资格。虽然长株潭此次落选,但是有湖南省官员表示,长株潭城市群获选综改试验区的希望“依然很大”。
  在长株潭加入综改试验区的竞逐后,湖南省显然加大了对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力度。
  就在公布的2022年6月,湖南省召开了第一届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三地的书记、共同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就四个方面达成了十四点共识,并且审议通过了《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长株潭工业合作协议》、《长株潭科技合作协议》、《长株潭环保合作协议》。
  2022年8月底,国家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前往长株潭调研综合配套改革一事。孔泾源先后考察了长株潭三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走访了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观了湘江生态经济带,并详细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情况。
  考察后,孔泾源对长株潭的评价是:长株潭城市群特色相当鲜明,区域规划先行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思路清楚,目标明确,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符合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精神。
  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张萍说,长株潭综改试验区申请得到了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周强的高度重视,2022年以来,湖南省主要领导对长株潭一体化的关心明显增加,由省领导召开的关于长株潭一体化的会议也越发密集。
  最近知情人士透露,湖南省委省原本计划在近期出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文件。但“现在这个文件暂时不出台,因为等到国家批准长株潭综改试验区的资格后,再出台可能更有针对性”。
  [编辑本段]长株潭一体化的方案
  “五同”奠基一体化
  虽然号称七大城市群之一,但是长株潭城市群更多地体现出“试验色彩”,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的人员也常常以“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为荣。
  2022年的长沙,与长株潭一体化有关,高频率出现的名词中,“五同”被反复提及。所谓“五同”,也就是“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 此“五同”成为一体化工程中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由于它们涉及三市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何避免部门利益对一体化的牵绊,成为摆在长株潭一体化面前很现实的问题。虽然自2022年开始,长株潭一体化就已经形成共识,但是,直到2022年,备受瞩目的湖南长株潭一体化才迈出了从空间规划到项目实施的坚实一步。 由世界银行贷款72亿美元约3亿元,首批开发项目于2022年10月动工。 据湖南省介绍,首批获世行贷款的开发项目为:湘江生态经济带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长沙善垸污水处理厂,株洲洁净煤工程和湘潭昭山景区恢复建设工程。总投资近32亿元,除利用世行贷款外,其他17亿元将通过项目单位自筹和国内银行贷款筹得。
  即使如此,仍有异声对长株潭一体化的实质性进展提出质疑。这种声音认为,“金融同城、交通同环、环保同治,更多体现在全国大形势下的需要,并不能完全代表长株潭一体化的性质”。
  “任何时候都有这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项目已经涉及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问题,这也正是目前一体化的难度所在。怎么说是不能体现长株潭一体化呢?”当《经济视点报》记者把这种不同的声音转述给卢庆沙时,他积极回应。
  在湖南人眼中,长株潭一体化或许还有待进一步真切,但是他们不吝于给以掌声的“五同”,在其他城市却始终停留在纸面上。而湖南的媒体一再报料:2022年长株潭有望通公交;2022年长株潭三地话费资费有望同城……
  截至2022年6月份,长株潭地区在电力、交通、金融、环保方面已经实现了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中,已经开通了大同城票据交换业务、银行卡同城、POS机、ATM、金融IC卡的同城化。电力一体化已经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长株潭电力网络。继续加强湘潭电厂扩建工程、长沙电厂新建、500千伏受端环网、220千伏双环网、城市电网、农村电网等“二厂四网”建设。
  2022年5月,湖南联通发布:取消长、株、潭三市CDMA手机用户的长途、漫游费,两地通话,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除了这些硬件上的一体化之外,在三市的联席会议上,长沙市谭仲池称,长沙市将积极推动建立三市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加强城际交通道路、站场以及城市公园、生态湿地设施建设。加强三市在国土、户籍、收费、人才引进和消除市场壁垒、培育市场要素等方面的政策协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同”中的一系列项目推动,已经把长株潭一体化的雏形描绘出来。
  相比之下,中部六省中的其他城市群,除了交通建设上为城市群奠基外,也仅仅是实现了理念及观念上的“大体一致”。
  事实上,2022年10月,湖南省南迁之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长沙市科技馆、湖南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省市重大建设项目也纷纷抢点城南。
  同时,湘潭改造招商大道、板潭大道,与长沙对接;株洲改造天易大道,与湘潭对接;长沙南拓芙蓉路,接应湘潭。同时,每条大道沿线设立可停靠的公交站牌,开通公交线路,让三地市民乘公共汽车就能串门。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清晰。
  一体化VS体制改革
  “2022年时,湘潭和株洲比较有热情,长沙冷冷的。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及效益下滑,湘潭和株洲的热情降了下来。”湖南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副主任王义高认为,由于湘潭和株洲都属于重工业城市,商业不发达。目前都比较担心长沙经济的吸纳能力把自己的投资优势吸引走。
  “长株潭一体化能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在湖南省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张萍眼中,长株潭就是湖南经济的龙头。长株潭一体化就成了一个打造龙头的创作过程。“湖南就是缺少一个特大中心城市,长株潭一体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从长沙到株洲、湘潭两地相距不过20多公里,株洲、湘潭两地相距则不过10多公里。除了地缘上的紧密,三地在经济社会上亦有相当多的联系,“长株潭一体化”很自然进入了湖南人的视野。
  从上个世纪2022年代末,将长株潭三市连接起来建立“城”的动议,到2022年12月张萍提出“将长、株、潭三市连在一起,形成湖南的经济中心”,再到2022年提出“长株潭一体化”,2022年着手实施。长株潭向着一个目标走来:长沙南扩、湘潭东进、株洲西进。
  2022年12月14日,经批准,国家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一起,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方案实施进程
  6月6日,《经济视点报》记者在湖南株潭一体化办公室见到了稽查、高级规划师卢庆沙。
  卢庆沙刚从招商回来不久,除了疲惫外,兴奋已溢于言表。“长株潭一体化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指着6月2日的《潇湘晨报》上的图片给记者看。图片上,台商正在与湖南省相关负责人进行洽谈。
  相关文章报道还指出,长株潭一体化中的许多项目,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家企业财团对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十分感兴趣,意向性的投资洽谈正在进行中。
  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是长株潭轨道交通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次是首次向外界推介。
  这一项目,远景规划线路长180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拟近期建设的线路投资也接近20亿美元,将是迄今为止湖南投资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多家企业财团都非常看好长沙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卢庆沙显得很有成就感。
  在卢庆沙看来,这条城市轨道的意义标志着长株潭一体化的进一步落实:“有了轻轨,就能实现三个城市的互动。居住在一个城市,上班在另一个城市。正是因为先期的一体化基础建设的实施,才有了招商时的备受关注。目前,我们正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湖南省内也早就急于让长沙的轻轨开工建设。2022年4月8日的长沙媒体称:“湖南省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暨‘一点一线’地区发展职责分工的》以下简称《》。《》对21个部门、6个相关城市细化了在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一点一线’地区发展的具体任务,长株潭轨道交通项目被提上日程。争取在‘十一五’期间,长沙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要全面开工。”
  湖南省内不仅督促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步伐,更于2022年10月1日,将湖南省机关集体大“搬家”,从长沙市中心的五一中路南迁15公里,迁入城南新址。这次南迁,不仅把长沙和湘潭的距离拉近了20公里,更向人们发出一个强烈信号:长株潭一体化正在变为现实。
  目前长、株、潭三市已经实现了交通规划同环、电网同网、金融同城。特别是金融同城,已经实现了银行卡和票据结算的同城化,而这是最让老百姓感受得到的。
  卢庆沙乐观地预测:“到2022年,长株潭地区将有望超过武汉,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增长极。”
  而不同意见认为,一体化不是修一条城市轨道,就能从交通上实现的。一体化是一个工程,不仅触及行政区划,还涉及整个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如果说前期的一体化还可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那么未来的一体化必将触及到体制的东西。“要实现长短政策相结合,避免政策‘虚化’”。
  这种有深度的质疑颇为值得深思。
  “我们正在用项目带动一体化,一步步冲破种种束缚。” 卢庆沙充满信心。毕竟,长株潭一体化已经得到国家级的认可,成为“十五”期间,重点引导和培育的七大城市密集区之一。
  [编辑本段]“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数据
  长沙GDP预计首破2022亿
  2022年~2022年三市GDP年均增长率达6%
  其中,2022年三市实现GDP总额比上年增长1%;今年1-10月,长沙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8%,提前完成全年计划任务。根据今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和1-10济运行情况,结合历年来四季度经济运行特点,长沙市昨日发布新一期统计分析,初步预计全年GDP将达到2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左右,增幅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未来五年,长沙将进入以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显著特征的重要发展期。根据2022-2022年长沙经济总量与增长速度拟合曲线建立的预测回归模型预测,到2022年,长沙市经济总量将达到4500亿元左右,2022-2022五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5%左右。以2022年人均GDP为基数,只要今后五年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长沙市有望在2022年实现人均GDP比2022年翻两番。
  株洲GDP预计近700亿元
  2022年株洲市GDP为2亿元,常住人口367万人,人均GDP达到16526元,与2022年人均GDP7934元相比已实现了翻番。近7年来株洲市经济发展年均增速超过了二位数,达到5%据初步预测,2022年GDP增幅可达5%至693亿元。这样未来5年GDP年均增幅只要达到5%的速度,就可有望到2022年即下届任期内可实现人均GDP比2022年翻两番,这样就比2022年提前8年实现目标。
  湘潭GDP估计达到470亿元
  2022年,湘潭市实现GDP总量达1亿元,增长2%,占全省6%即使按照去年2%的数据预计,2022年湘潭市也将达到8亿元。
  《湖南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于2022年9月29日经湖南省第十届人民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专项规划和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市域规划的制定,应当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依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的各项建设,应当符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编制、实施和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所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是指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城市规划区及其周边地区。其具体范围由省人民划定。”
  [编辑本段]长株潭一体化特点
  现在全国有很多城市群,在中部地区有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过去这些城市群有谁当龙头的问题,中部地区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没有一个城市群来当龙头,应该是多元竞争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长株潭城市群有自己的特色,相比较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我们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单中心城市群,这种城市群很难避免大城市的难题,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很难创造宜居环境。后来创造了由海牙等2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群,它叫做网络城市。构成网络城市的目的是因为它没有办法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如果这么多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城市群,它就能够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长株潭城市群恰恰有自己的优势,长株潭城市群、“3+5”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应该比当中心的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第二,这三个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国家已经批了,重化工业的基础是比较好的。中部地区一直没有这样的城市群。
  第三,长株潭三个城市的基础比较好,联系比较紧密,三个城市在半小时车程的范围内,“3+5”我估计也就一个半小时能解决,而中西部地区过去招商引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配套的问题,假如我们形成了“3+5”城市群的话,我们就能够在一个半小时构筑一个经济圈,这样就能够解决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能够大规模的集聚产业、集聚要素,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武汉不一样,上次对话的时候我就说过武汉中心力量很强,周边力量却比较薄弱。
  以上三个特点,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优势。从这三个特点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可以打造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的新城市群典范,长株潭城市群应该可以成为三个典范:一是成为多中心网络化的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城市群;二是有条件打造成为全国区域科学发展典范;三是有能力打造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典范。
  [编辑本段]长株潭发展大事记
  2022年12月14日 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22年1月1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正式实施。
  2022年1月 长沙市决定在河西的大片区域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
  2022年2月29日 长株潭地区获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信息、生物、民用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产业。
  2022年3月21日 湘潭市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建设“两型”社会先行区,总面积279平方公里。4月份又决定把昭山和九华两个经济区域合并成昭华新区,作为先行区中的起步区,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全面对接。
  2022年5月 株洲确定“两型”社会建设两大示范区和一个协调发展区。两大示范区是云龙、天易示范区。
  2022年5月30日 省环保局宣布,今年10月前对湘江流域内的37家企业实施取缔关闭。环保部门还将对湘江流域内21家企业实施淘汰退出、对240家企业实施停产治理。
  2022年6月9日《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专题研究报告》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报告将总体目标暂定为:到2022年,长沙将建成两型社会。
  2022年6月10日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委员会在麓谷挂牌成立。
  2022年8月15日 有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第一路之称的金洲大道通车。
  2022年9月18日 我株潭城际快速通道——芙蓉大道和红易大道建设开工,计划明年底竣工通车,通车后三市相互往来仅需20分钟左右。
  2022年12月13日 有2022年历史的107国道长沙大托收费站被拆除。
  2022年12月22日 长株潭城市群”综改方案获得正式批复。
  2022年1月4日 正厅级机构长株潭“两型办”挂牌。
  2022年6月28日,长株潭实现通信一体化。
蘑菇Miranda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县的境域有1200余年。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2022年前 。 汉代,当今市境湘河口以上,涟、涓二水流域属湘南县(今长沙)。西汉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从湘南划出西部一片地域作为湘乡侯国,后转为湘乡县。湘乡的划出,有助于保障以临湘为中心的中心文化不受开化较晚的蛮族文化的干扰。因而自战国至汉,乃至其后几百年,湘乡都成为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撞击点。
东汉末年,曹、刘、孙相争,市境初随荆州属刘备,后属孙吴。湘乡人蒋琬以州书佐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后,继承相位,位至大司马。
南朝齐,湘南县分解,划地给湘南县周围各县,主要部分入衡阳县,衡阳郡治一度迁至原湘南县城。南朝齐将连道 并入湘乡,加强湘乡的力量,一直待续至解放初期。 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2022年),湘乡人曾国藩办团练、建湘军,与太平天国战,与军战。湘军名噪一时,仅湘乡一县以战功敍官见于地方志的达7800余人,文官知府以上86人,武官副将以上1153人。湘军的中、上级军官,湘乡人几达半数,时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湘军在反对外来侵略中亦多立战功。尤以刘锦棠为前敌总指挥,蒋凝学以布政使兼理粮台专司粮秣供应的西征军最突出。两个湘乡人配合默契,率“老湘营”扫荡阿古柏、白彦虎匪帮,为收复新疆建立了赫赫战功。从此,部分湘军留守新疆、甘肃、宁夏一带,其后裔有的定居于此,甚至自成村落,保留湖湘习俗、方言,故有诗称“湖湘子弟满天山”。
战争后的清末民初时期,随着湖南行政中心长沙开埠、粤汉铁路通车以及广州贸易地位的相对下降,湖南商业活动向长沙转移,湘潭商业渐趋凋敝。
资产阶级旧主义兴起,该境内率先投入斗争者刘道一、刘揆一,为黄兴引荐了湘潭会党首领马福益,于光绪三十年(2022年)筹划了“甲辰起事”,不料事泄流产,次年,马福益牺牲。光绪三十二年,湘乡人禹之谟发动湘乡学生反对知县陶福曾,掀起一场震动全省的学生运动,不久,禹之谟冤狱中。同年,刘道一奉命发动“萍浏醴”,湘潭会党成员参加者众多,坚持近月,后遭湘、鄂、赣三省五万余官兵反扑,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刘道一牺牲。辛亥失败后,各派军阀连年混战,多在境内进行拉据战,弄得兵不断,民众叫苦不迭。此后,湘潭工商业日渐衰落,仅滴水埠之石膏、鹤岭的锰矿和谭家山的煤矿先后得到开采,产业工人达到一定数量,湘潭也成了中国的“锰都”。
湘潭县境内时开始修筑铁路,粤汉、浙赣、湘黔交汇在县城以东30公里的株洲,湘潭县城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渐由其取代,株洲镇快速发展,并最终脱离湘潭成市。
2022年,当时的国民决定在湘潭下摄司地区兴建电工器材厂(电机厂)、机器厂(飞机厂)、钢铁厂、电厂,并修筑湘黔铁路,然而由于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入华北、华中,致使机器厂、钢铁厂、电厂和铁路、铁桥停建,所征9000亩土地后来修成飞机坪,湘潭失去了一次复兴经济的机会。以后由于有烧杀掳掠和的,湘潭经济更加萧条,人民生活十分贫困。战争等战争的毁灭性彻底结束其作为消费性贸易城市的阶段,其后湘潭逐渐转入了工业城市的阶段 。 2022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县人民成立。
2022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改湘潭县城关区为湘潭市,隶属由岳阳迁至湘潭的长沙专署(2022年10月改名为湘潭专署),湘潭市人民正式成立。
2022年4月,政务院批准湘潭市为省辖市,由湘潭专署代管。
2022年9月成立湘潭市委员会,2022年10月市委员会改名为湘潭市人民,同年湘潭市改为省直辖市。
2022年8月,湘潭地市合并,将其原湘潭地区的浏阳县划归长沙市,醴陵、攸县、茶陵、酃县划归株洲市,湘潭、湘乡两县划归湘潭市。湘潭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市辖湘潭、湘乡两县和雨湖、岳塘、湘江、板塘、郊区五个区。
2022年,将湘潭县的银田镇和韶山区划出设立县级韶山区,由湘潭市管辖。
2022年湘乡县改市,仍由湘潭市辖。
2022年韶山撤区建市,2022年湘潭市城郊区由雨湖、湘江、岳塘、板塘、郊区五个行政区以湘江为界调整为雨湖、岳塘两个行政区。
2022年8月12日,批准(国函[2022]72号):将湘潭市人民驻地由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路迁移至湘潭市岳塘区芙蓉路。
2022年,根据湘潭市决议,将面积138平方千米的响水乡成建制划归雨湖区,由九华示范区托管,雨湖区面积由74平方千米扩大为212平方千米。
2022年,将响塘乡、姜畲镇成建制划归雨湖区,雨湖区的面积增加到39平方公里,由全省35个行政区中的第32位提升到11位,两年时间面积扩大5倍多。
2022年3月20日,湘潭市委决定将湘乡市龙洞镇的7个行政村和金石镇的2个行政村成建制划归韶山市,调整后,韶山市的面积由原来的211平方公里增加到3平方公里。 “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

超级吃货两枚

粮食和生猪生产是排头的主导产业,2022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8万多吨,出栏生猪1万多头,存栏生猪5万多头,各类家禽出笼1万羽,其他特种养殖年产值也在2022万元以上,排头乡被省、市、县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在认真搞好粮食和生猪生产的基础上,乡党委、根据排头的地理环境和乡情,在产业结构上作了相应的调整,湘莲进一步普及,新品种“太空莲”得到推广,全乡已逐步形成了以湘莲、高梁、玉米、龙须草、菁蒿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排头乡全心谋求排头经济发展,着力打造“三个中心,一条经济走廊”的经济框架,三个中心即以隐山开发的文化旅游中心、以回龙桥集镇建设的政治经济中心、以留田的湘莲种植和深加工中心;一条经济走廊是回龙桥至黄荆坪的公路进行硬化,两旁建立生态高科技农业示范走廊,拟建成排头乡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回龙桥集镇建设从乡大楼搬迁入手,兴建农民一条街、绿色食品加工园和旅游商贸市场。
2022年我乡以乡三届五次会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方案为基础。截止至11月31日收入任务完成情况:国税全年任务80万元,已完成万元,占任务的7%;地税全年任务76万元,完成76万元,占任务的100%;契税全年任务1万元,完成4万元,140%完成任务;“两会”清收中收回资金92万元,全年完成任务15万元,占任务的100%;防洪保安资金全年任务32万元,完成32万元,100%的完成任务。国、地、财、三大块任务都按照均衡入库的进度完成或超额完成,财政运转平稳,确保了非统发人员工资按月发放,确保了乡村两级正常运转。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元。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22年我乡改变了以往对企业的模式,完成了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2598万元。实现企业总产值 870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工业总产值17780万元,同比增长32%,企业增加值15379万元,同比增长29%,工业增加值4800万元,收入58115万元利润总额734万元,同比增长15%,应交税金200万元,当地入库税国地财税金180万元,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另外农业增加值实现75亿元。
2022年新增了湘潭潇湘制泵有限公司,实现收入520万元以上,年上缴利税15万元以上,实现了我乡无规模工业企业的零突破。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成功实现改制的留田机械厂,四月底正式投产,新增固定资产投入380万元。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去年党委、提出了“打造三个中心,建设一条走廊”的宏伟目标,即打造留田、湘莲等家产品深加工中心;回龙桥的政治经济中心;黄荆坪的旅游文化中心;建设回龙桥至黄荆坪的生态农业走廊。
根据乡党委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新引进项目九个。即湘潭力泰片石开采有限公司已投资415万元,用于设备及基础建设;莲湘路桥有限公司已投资150万元;涓江小水电站今年投资250万元用于办公楼、机房及水电设备更新;湘潭潇湘制泵有限公司新增投入12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隐山开发项目引进圣辉法师投资150万元重建西禅寺项目,用于道路的拓宽、整修和寺庙奠基;排头动物医院投资300万元,新建办公楼、牲防疫、检测设备;恒涛片石场投资100万元,用于征地、平整场地;齐心湘莲食杂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用于征地、基础工程建设;君信路桥有限公司排头安全采石场完成到位投资629万元,从事石料开采加工,全乡全年累计到位资金为2629万元。引资项目、资金、数额和企业规模均为排头历史最高。
安全生产方面我乡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题,以避免小事故,杜绝大事故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明确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全乡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四次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达了限期整改,并跟踪督查力求整改到位。全乡今年所有企业均未发生安全事故。
近年来,排头乡按照“特色农业稳乡、优势工业强乡、生态旅游兴乡、湖湘文化促乡、村镇建设亮乡”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 “三个中心、一条走廊”的经济发展框架,立足本乡资源,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经济发展。2022年被评市级文明村镇,2022年被评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2022年荣获 “湖南最具魅力乡镇”称号、2022届湖南省文明村镇称号。连续7年获得湘潭县粮食生产先进乡镇称号,连续3年获得湘潭市粮食生产推行先进单位称号。湘潭市水利建设十强乡镇、湘潭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获得湘潭县绩效考核农业组第一名。2022年,实现GDP2524亿元,增长11 %。财政收入突破3276万元,增长23%。人均收入为11040 元,增长7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45万元,增长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80万元,增长28% 。规模工业总产值5万元,同比增长45%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万元,增长45% 。2022年上半年实现GDP79亿元,增长10%。完成财政收入5万元,增长8%。人均纯收入6072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万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60 万元,增长48 % 。规模工业总产值 6990 万元,同比增长37 % 。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 2097万元,增长37 % 。乡域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增的良好态势。

Lucky小钰

朱大可,男,2022年8月生,汉族,湖南湘潭人,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现任湖南科通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22年8月加入中国建国会,担任民建湘潭市河东企业支部主任。2022年12月任湘潭市机械化自动化学会常务副理事长,2022年9月任中国电气工业协会电控配电设备分会副。湘潭市第四批和第五批优秀专家。

Smileの夏天
市人事局副局长 刘晓杏 ,彭欢首
一、先进集体(100个)
省直责任单位:
省民政厅 省卫生厅
省水利厅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通信局
省直新闻单位:
湖南日报政法部
长沙市:
长沙市人民 芙蓉区人民
望城县人民 长沙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浏阳市 长沙市教育局
长沙市卫生局
株洲市:
荷塘区人民 株洲县人民
醴陵市人民 天元区人民
芦淞区人民 株洲市教育局
茶陵县交通局
湘潭市:
湘潭市人民 湘乡市人民
湘潭市卫生局 湘潭县
湘潭市人事局
衡阳市:
耒阳市人民 常宁市人民
祁东县人民 衡东县人民
雁峰区人民 蒸湘区人民
衡阳市水利局 衡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邵阳市:
邵阳市人民 邵阳县人民
新宁县人民 洞口县人民
新邵县人民 邵阳市交通局
邵阳市卫生局 邵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岳阳市:
岳阳市人民 华容县人民
平江县人民 临湘市人民
岳阳市交通局 岳阳市能源生态局
岳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常德市:
常德市人民 桃源县人民
澧县人民 鼎城区水利局
常德市水利局 常德市
常德市
张家界市:
慈利县人民 桑植县水利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张家界分公司
益阳市:
益阳市水利局 益阳市房地产局
沅江市人民 赫山区人民
益阳市交通局
郴州市:
资兴市人民 安仁县人民
宜章县人民 北湖区人民
汝城县人民 桂阳县人民
郴州市交通局 郴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永州市:
祁阳县人民 东安县
蓝山县交通局 宁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永州市财政局 永州市教育局
永州市交通局 永州市公路局
怀化市:
怀化市人民 怀化市卫生局
溆浦县人民 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
怀化市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
怀化市交通局 怀化市农村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怀化分公司
娄底市:
娄底市人民 娄底市交通局
新化县人民 涟源市
湘西自治州:
湘西自治州水利局 湘西自治州商务局
保靖县人民 龙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永顺县 泸溪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先进工作者(18名)
省直责任单位:
邹苏华 省交通厅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王正军 省民政厅救救济处副处长
莫登友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业服务局副局长
市州:
余建国 长沙市农办主任
周汉林 株洲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肖贤山 湘潭市人事局局长
王俊杰 衡阳市财政局局长
郭林春 衡阳市人事局局长
何永平 邵阳市财政局局长
叶玉生 岳阳市农办主任
张柏枝 常德市人事局副局长
朱元平 张家界市永定区合作桥乡党委书记、乡长
宁秋良 益阳市卫生局副局长
范培顺 郴州市办副主任
李 波 永州市督查室副主任
傅家齐 怀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伍美华 娄底市人事局局长
张才金 龙山县县长
三、记一等功人员(80名)
省直责任单位:
唐亚武 省教育厅财务建设处处长
刘 山 省人事厅处调研员
蒋长福 省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业处调研员
刘咏梅 省水利厅工管局供水科科长
周雄军 省农办农村能源办副主任
赵林岚 省公路局工程建设处副处长
范金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计划总经理
省直新闻单位:
刘春林 湖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助理编辑
长沙市:
黎石秋 宁乡县县长
凌勤杰 开福区区长
胡岳龙 雨花区常务副区长
彭彦辉 天心区人口和计生局局长
胡立忠 长沙县水利局局长
株洲市:
龙松林 株洲市副
罗克俭 株洲县副县长
朱家来 荷塘区副区长
袁生华 天元区副区长
易桂枝 石峰区副区长
湘潭市:
曾辉扬 湘潭市人事局副局长
陈金红 湘潭县排头乡乡长
胡建光 雨湖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衡阳市:
张 亮 衡南县县长
肖长河 常宁市市委书记
田 奇 石鼓区区长
邓小林 衡阳市副
邓秋林 衡阳市广播电视局局长
蒋炳炎 衡阳市水利局农村水利站站长
周晓云 珠晖区区长
邵阳市:
禹志加 邵阳市交通局局长
周晓红 武冈市市委书记
钟义凡 隆回县县长
杨跃明 邵阳市卫生局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
蒋久高 城步县县委、县督查室主任
康正刚 新邵县人事局局长
彭金林 邵东县双凤乡副乡长
岳阳市:
王益民 岳阳市副
李可波 岳阳楼区区长
陈志莲 云溪区区长
张慕尧 南湖风景区委员会主任
李德友 屈原区常务副主任
许心豪 岳阳市城管局副局长
常德市:
吴新涛 常德市督查室主任
杨华桥 临澧县委、常务副县长
王先蒙 安乡县县长
罗宏全 常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彭德友 常德市交通局计划基建科科长
张家界市:
王德光 桑植县常务副县长
曾桂堂 慈利县水务局人饮站站长
熊华武 张家界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益阳市:
王卓传 益阳市交通局局长
刘克强 益阳市公路局高级工程师
熊汉杰 益阳市副局长
李建华 大通湖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
郴州市:
龙秀武 资兴市办副主任
周笑春 宜章县县委书记
徐本华 安仁县县长
曹慧芳 郴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科长
张湘酃 郴州市交通局局长
刘明光 永兴县办主任
永州市:
邓检生 冷水滩区办副主任
谢善民 祁阳县农村能源办主任
蒋燕平 东安县办主任
王田贤 道县水利局局长
黄世才 江华县交通局局长
刘大兵 新田县房产局局长
怀化市:
李自成 沅陵县县委书记
赵婉玉 会同县县长
陈昌会 麻阳县副调研员
杨全武 芷江县常务副县长
杨世奇 中方县办主任
周生连 怀化市交通局副局长
刘建德 怀化市人事局副局长
娄底市:
谭怀连 娄底市农办主任
向乾勇 娄星区区委、副区长
冯宗贵 娄底市县乡公路处副处长
湘西自治州:
秦 平 湘西自治州教育局局长
彭计划 湘西自治州人口和主任
吴明强 湘西自治州人事局副局长
李龙升 湘西自治州农村能源办副主任
邓德锰 花垣县卫生局局长
四、记二等功人员(202名)
省直责任单位:
张伍生 省办公厅秘书一处副处长
赵爱平 省委督查室副主任
李 越 省投资处副处长
侯荣建 省教育厅财务建设处副处长
陈书国 省教育厅财务建设处主任科员
金旭华 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副主任科员
李鄂辉 省民政厅低保处副处长
朱宽海 省民政厅救救济处主任科员
陈朝阳 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副处长
钟 国 省人事厅处主任科员
梁建东 省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处主任科员
吴 勇 省建设厅城建处副处长
胡 南 省重点办副处长
曾国栋 省水利厅工管局助理工程师
陈勋星 省商务厅市场处主任科员
王 兵 省卫生厅合作医疗处处长
熊建华 省卫生厅农卫处主任科员
何云法 省人口和奖扶办副调研员
施柏明 省人口和奖扶办正科级
李宏怀 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处副调研员
谭蒲辉 省投资处处长
范乐荣 省国家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杨志力 省电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徐 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工程师
徐泳斌 中国铁通集团湖南分公司经理
省直新闻单位:
张 洁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李 湖南经济电视台记者
肖雯栎 三湘都市报记者
肖 雄 红网“百姓呼声”栏目主编
长沙市:
肖继红 长沙市财政局副局长
姚仲权 长沙市交通局副局长
周利强 长沙市副局长
佘正林 长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谈文昌 长沙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
易海斌 长沙市商务局副局长
刘凯希 长沙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李凤英 芙蓉区人事局局长
黄晓蒙 长沙市人事局办公室主任
李 颖 岳麓区卫生局副局长
陶 鑫 长沙市最低生活保障局副局长
莫 龙 长沙市城管局市容处副处长
谢卫红 长沙市人口和科员
株洲市:
凌志勇 醴陵市人事局副局长
陈福乐 攸县局长
罗奋勇 茶陵县办纪检书记
李羽齐 炎陵县劳动人事局书记
张金华 炎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局局长
刘智勇 株洲市委督查室主任
廖达平 株洲市督查室主任
陈社平 株洲市人事局副局长
信长华 株洲市副局长
彭水冰 株洲市财政局副主任科员
尹湘秦 株洲市卫生局副科长
赵湘兵 株洲市教育局计划发展科科长
王国安 株洲市交通局副局长
湘潭市:
罗 君 湘潭市能源生态局副局长
江南屏 湘潭市总统计师
李远征 湘潭市科长
成建良 湘潭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局副局长
刘鹤群 湘乡市卫生局局长
张贻超 韶山市建设局党组成员
陈友芬 湘潭市岳塘区建设路办事处主任
衡阳市:
汤文选 蒸湘区副局长
康岳庭 衡东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
颜科军 衡山县办科员
曾祥月 祁东县县长
傅丹舟 南岳区区长
黄顺发 南岳区办主任
唐秋成 耒阳市卫生局局长
郭兴中 耒阳市水利局局长
刘桂英 雁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谷田生 雁峰区办主任
李 勇 衡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云华 常宁市办副主任
张亚红 衡阳市建设局办公室主任
胡 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衡阳分公司总经理助理
罗 威 衡阳市督查室副主任
邵阳市:
蒋水源 邵阳县县委、县督查室主任
石世伟 邵阳市交通局副调研员
刘细云 邵东县主任
陈玉琪 隆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肖金东 洞口县卫生局农村工作站站长
唐祥生 邵阳市人事局副局长
吕伟平 新宁县局长
刘建明 新邵县财政局局长
李 斌 双清区区委书记
张能峰 大祥区区长
刘德胜 北塔区区委书记
蒋小军 邵阳市副调研员兼救科科长
蒋文强 邵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
李 华 城步县副县长
陆先君 武冈市委办副主任
岳阳市:
李石东 岳阳县副县长
丁道剑 岳阳市商务局副局长
卞菊花 岳阳市局副总工程师
贺正哲 岳阳市财政局社会保障科科长
谢 钢 岳阳市交通局地方公路处副主任
彭志明 岳阳市人口和综合发展科科长
陈晓波 岳阳市房地产局住房保障科科长
刘 勇 岳阳市能源生态局副局长
贺伟奇 岳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副主任
陈砚发 岳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高治波 湘阴县生态能源局局长
官为忠 岳阳经济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曾绍辉 中国电信平江分公司经理
吴 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岳阳分公司总经理助理
常德市:
甘志敏 常德市副
刘佳昌 常德市督查室
范 力 武陵区交通局局长
郭辉勇 汉寿县督查室主任
李治江 桃源县办主任
黎惠龙 临澧县县乡公路处主任
陈集章 石门县教育局副局长
马先桃 澧县督查室主任
陈遵义 安乡县卫生局局长
尹 俊 津市市办主任
戴 建 常德市农村能源办主任科员
李建坤 常德市教育局计财科科长
伍 云 常德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科长
张家界市:
刘西红 桑植县水利局技术员
刘佳富 永定区水利局副局长
寇宣银 慈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 海 武陵源区交通局副局长
杨金海 张家界市水利局水利科科长
鲁成海 张家界市县乡公路处副主任
钟文平 张家界市商务局市场科科长
益阳市:
刘昭阳 安化县县委副书记
彭永华 赫山区副局长
李 青 资阳区救救济股股长
曾建科 南县办副主任
张正安 益阳市谢林港镇党委委员
杨永志 益阳市商务局主任科员
罗特生 益阳市教育局主任科员
郭腾芳 益阳市农村能源办主任
杨志刚 益阳市劳动就业服务处副主任
陈 群 中国电信益阳公司无线通信局技术经理
郴州市:
段海清 北湖区区委、常务副区长
陈湘安 苏仙区区长
刘小明 桂阳县办主任
李水福 资兴市市委、常务副
刘 军 嘉禾县县乡公路站站长
严时友 临武县县乡公路站站长
曹修松 汝城县县委书记
李根朝 桂东县办主任
冯 军 郴州市农村能源办主任科员
陈章彪 郴州市副局长
高及红 郴州市财政局副局长
蒋丛祥 郴州市人事局军培中心主任
廖甲新 郴州市卫生局规划科副科长
欧阳平 郴州市副调研员
欧阳建华 郴州市房产局局长
永州市:
蒋德贵 冷水滩区财政局局长
刘翼平 零陵区办主任
金长青 零陵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张学明 祁阳县督查室主任
陈利平 东安县交通局局长
龚述安 双牌县水利局局长
陈勇华 双牌县督查室主任
温凤全 道县社救股股长
义盛章 江永县办主任
欧阳 江永县交通局局长
钟江波 江华县督查室主任
朱忠和 宁远县交通局副局长
徐银飞 新田县办副主任
陈裕兴 蓝山县卫生局局长
李全富 蓝山县公路局局长
怀化市:
宋玉娥 辰溪县副局长
刘育军 鹤城区办党组书记
杨锡恭 洪江市水利局局长
方 平 洪江区人事局局长
程永培 通道县农村能源办主任
刘兴旺 怀化市财政局副局长
侯小俊 怀化市副局长
王强山 怀化市商务局副局长
陈吉凡 怀化市水利局水管站站长
陈祖士 怀化市房产局副科长
周 毅 怀化市教育局副主任科员
李玉沫 怀化市农办副主任
张世勇 怀化市广播电视局总工程师
滕建华 怀化市室主任
刘立新 怀化市副局长
谢亚雄 中国铁通集团怀化分公司副总经理
娄底市:
邹小雄 新化县水利局局长
宁又清 娄星区交通局副局长
刘玉喜 涟源市人事局股股长
张桂海 双峰县水利局局长
陈郁琼 冷水江市水利局局长
胡立冬 娄底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开区分局局长
陶慧孜 娄底市总统计师
刘盛华 娄底市人事局科科长
谢养民 娄底市副调研员
湘西自治州:
田茂军 吉首市农办副主任
张建新 泸溪县卫生局纪检组长
段跃进 凤凰县办主任
龙胜利 古丈县卫生局副局长
肖光志 保靖县生态能源局局长
戴春恩 永顺县交通局副局长
向顶天 湘西自治州局长
张世忠 湘西自治州社会保险服务局局长
田国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湘西自治州分公司
副总经理
田儒模 湘西自治州广播电视局局长
周 斌 湘西自治州工商行政局副局长

相关问答

湘潭市经济师考试

是湖南湘潭市的副。毛腾飞2022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2年7月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2022年考入中南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邵阳市计委工作。2022年调入省计委工作,历任财经处副处长(期间挂职任新晃县副县长)、高新技术产业处副处长、处长、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2022年5月至今,……

阿富汗小海参

湘潭市中级经济师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县的境域有1200余年。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2022年前。汉代,当今市境湘河口以上,涟、涓二水流域属湘南县(今长沙)。西汉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

那右怎样

湘潭市高级经济师

朱大可,男,2022年8月生,汉族,湖南湘潭人,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现任湖南科通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22年8月加入中国建国会,担任民建湘潭市河东企业支部主任。2022年12月任湘潭市机械化自动化学会常务副理事长,2022年9月任中国电气工业协会电控配电设备分会副。湘潭市……

江南装饰

湘潭市国资委总经济师

苏少阳不清楚,应该是虚构人物,不过江中行是有滴,百科一下就能看到,以下资料来自百度百科江中行2022年8月生,福建永泰人,大专文化,中员,湖南省湘潭市第二医院党委书记,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湖南省总会计师协会理事,省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市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2022年于湖南财贸学院商业会计专业大专毕业……

Charleswpf

湘潭市税务局总经济师

章礼华:湘潭市交通局党委书记,男,中员,研究生学历。主管全局党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人事工作、市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万特华:湘潭市交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男,中员,本科学历。协助分管财务、长株潭交通网络建设、招商引资、规费征收、机关党务,以及局日常工作。具体分管局财务科、市交通规费征稽处……

妩媚的撕纸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