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经济师政府有什么政策补贴

经济师政府有什么政策补贴

最新回答

石语angeline
摘要 你好,根据法律的规定,退休后,劳动者可以享受法定的退休金,作为生活的经济来源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21 临沂兰山退休取暖费 你好,根据法律的规定,退休后,劳动者可以享受法定的退休金,作为生活的经济来源 二、按什么标准发放 对于取暖补贴的发放标准,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取暖补贴一般有2种发放形式,即发放取暖费和发放取暖物品,其中大多数地方是以形式发放取暖费,有高有低,各地标准不一。 山东省济宁按身份发放取暖补贴,厅局级一年4100元,处级3200元,科级2400元,科员2100元,工程师高级3200元,中级2400元,初级2100元;北京市一般居民440元,正处级2750元,副处级2350元,正副科2100元、科员以下1850元;山西太原师范大学厅级、正高级5600元,处级、副高级4480元,科级、中级、技师、高级工3920元;辽宁按职级确定住房面积×取暖费标准×补贴系数;宁夏取暖补贴为2397元;青海省取暖补贴为3900元,陕西省取暖补贴为2360元。 总之,退休人员的取暖补贴,国家没有统一政策规定,而是地方性政策,是一种福利待遇,没有强制性规定,从目前来看,多数是北方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正规单位给退休人员一项福利。一般企业退休人员,往往领不到取暖补贴。
赵大宝宝
基层官员喜欢搞基建投资,而非直接给企业、给民众发补贴,因此必须克服基层官员个人利益动机的影响文|余智编辑|苏琦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宏观经济造成了重大负面冲击。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为负8%,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目前全国各地复工复产已经逐步展开,但部分地区与行业的恢复情况还不理想。加上世界其他各国疫情形势仍然很严峻,中国进出口与国际双向投资因而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形势仍然很不乐观。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后续的政策措施应该还会继续跟进。笔者认为,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确立三个“主辅”关系与三个“增减”关系:经济救助为主,经济刺激为辅;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直接补贴为主,减轻税负为辅;缩减新老基建投资,增加企业民众补贴;缩减重点产业补贴,增加困难产业补贴;缩减国有企业补贴,增加民营企业补贴。首先谈三个“主辅”关系。第一个主辅关系:经济救助为主,经济刺激为辅。这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现在面临的经济问题,不是由于经济自身结构问题或经济周期问题产生的经济疲软。因此相应的对策也不是要刺激经济、熨平经济周期。现在的问题是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外在冲击,部分产业、很多企业的基本生存发生问题,一些低收入民众的基本生活也遇到重大困难。他们需要的是及时的救助。这应该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第二个主辅关系: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这是指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两大政策选择。为什么应该这样呢?因为货币政策的对象是普适性的,不同企业、不同个人来申请贷款,不同企业的贷款条件是类似的,不同个人的贷款条件也是类似的,差异化不大。但是,疫情造成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个人是不一样的:很多行业受到的影响特别大,包括旅游、交通、旅馆、餐馆、院,等等;而有些行业,如网购等,不仅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倒有正面影响。因此,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而财政政策可以针对不同经济主体分别使用不一样的政策。这并非是说货币政策不可用。货币政策仍然可以使用,降低利率,增加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它应该是辅助性的。应该以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为主。此外,货币政策的贷款毕竟还是要偿还的,而现在很多特别困难的企业与个人,需要直接的财政无偿援助。第三个主辅关系:直接补贴为主,减轻税负为辅。这是指财政政策内部的收入、支出政策的选择。财政收入方面的扶助政策是减轻税负,这个政策要可以采取,但应该只是辅助措施。这是因为,现在很多困难企业与民众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收入的税负问题,而是几乎没有收入,甚至入不敷出。财政政策应该以支出政策为主,也就是以增加补贴为主,帮助受到疫情负面影响的行业、企业、个人,渡过这个巨大的难关。其次谈三个“增减”关系,即宏观政策的三个改变。这几个改变都是针对财政政策的支出与补贴政策而言的,这是因为,上面已经谈到,宏观经济政策中应该以财政政策为主,而财政政策里又应该以支出与补贴政策为主。第一个增减关系:缩减新老基建投资,增加企业民众补贴。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要搞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包括老基建、新基建。笔者不赞同这种主张,而认为应该反向操作:要缩减在基建方面的投资支出,要把钱节省下来,用来增加对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困难企业、困难民众的补贴,帮助他们渡过这个难关。这是因为:基建只涉及几个行业,而且这些行业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为什么要去刺激它呢?有人说,增加基建投资,可以把其他受疫情影响行业的从业者吸引过来就业。这的确可能会增加一些就业,但增加的数量会很有限,远远不能吸纳受疫情负面影响的行业的所有失业人员。而且,吸收其他行业的人来就业,还存在转换成本。疫情之后,这些人员又有很多要转回到原先的行业。这就会导致两次转换成本。所以,搞基建投资会在短期内扭曲经济结构,而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作用不大,且成本较高。总之,应该减少基建投资,增加企业民众补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基层官员的个人利益动机的影响。基层官员喜欢搞基建投资,而非直接给企业、给民众发补贴。这是因为:搞基建投资,到哪个地方去投资,给谁投资,哪儿投资多一点,哪儿投资少一点,里面有很多讲究,官员有很多“捞油水”的腐败机会;而如果给企业、给民众直接发放补贴,这种机会就没有了。这是政策的政治经济学问题。高层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防止基层官员的个人利益冲动影响的正确决策。第二个增减关系:缩减重点产业补贴,增加困难产业补贴。重点产业是指国家产业政策中确定的一些优先发展的产业。考虑目前的经济困难状况,应该先把对这些产业的补贴减弱一些,将钱节约下来,增加对困难产业的补贴,维持经济的平衡运转。同时,这也能减轻中国与美欧日近年来围绕中国产业补贴问题产生的剧烈贸易摩擦。中国产业政策近年来导致的内外争议比较大,今后应加以调整,遵循更加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笔者曾在《联合早报》与《FT中文网》的多篇评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三个增减关系:缩减国有企业补贴,增加民营企业补贴。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年来由于“做大做强”政策的扶持,享受的优惠很多,包括土地、资金、原材料等各个方面,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而民营企业不仅享受的政策优惠少,而且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承担的成本较高,发展势头受阻。尽管2022年底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企的政策,但收效并不明显。在此次疫情当中,困难最大的也是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因此,应该缩减对国企的补贴,增加对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的补助。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国企竞争中性”原则,减轻中国与美欧日近年来围绕国企问题产生的摩擦。以上这些,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政策建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由有关部门与机构具体加以细化。(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恶魔漫步
基层官员喜欢搞基建投资,而非直接给企业、给民众发补贴,因此必须克服基层官员个人利益动机的影响

文|余智

编辑|苏琦

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宏观经济造成了重大负面冲击。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为负8%,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目前全国各地复工复产已经逐步展开,但部分地区与行业的恢复情况还不理想。加上世界其他各国疫情形势仍然很严峻,中国进出口与国际双向投资因而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形势仍然很不乐观。

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后续的政策措施应该还会继续跟进。笔者认为,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确立三个“主辅”关系与三个“增减”关系:经济救助为主,经济刺激为辅;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直接补贴为主,减轻税负为辅;缩减新老基建投资,增加企业民众补贴;缩减重点产业补贴,增加困难产业补贴;缩减国有企业补贴,增加民营企业补贴。

首先谈三个“主辅”关系。

第一个主辅关系:经济救助为主,经济刺激为辅。这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现在面临的经济问题,不是由于经济自身结构问题或经济周期问题产生的经济疲软。因此相应的对策也不是要刺激经济、熨平经济周期。现在的问题是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外在冲击,部分产业、很多企业的基本生存发生问题,一些低收入民众的基本生活也遇到重大困难。他们需要的是及时的救助。这应该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第二个主辅关系: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这是指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两大政策选择。为什么应该这样呢?因为货币政策的对象是普适性的,不同企业、不同个人来申请贷款,不同企业的贷款条件是类似的,不同个人的贷款条件也是类似的,差异化不大。但是,疫情造成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个人是不一样的:很多行业受到的影响特别大,包括旅游、交通、旅馆、餐馆、院,等等;而有些行业,如网购等,不仅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倒有正面影响。

因此,应对疫情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而财政政策可以针对不同经济主体分别使用不一样的政策。这并非是说货币政策不可用。货币政策仍然可以使用,降低利率,增加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它应该是辅助性的。应该以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为主。此外,货币政策的贷款毕竟还是要偿还的,而现在很多特别困难的企业与个人,需要直接的财政无偿援助。

第三个主辅关系:直接补贴为主,减轻税负为辅。这是指财政政策内部的收入、支出政策的选择。财政收入方面的扶助政策是减轻税负,这个政策要可以采取,但应该只是辅助措施。这是因为,现在很多困难企业与民众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收入的税负问题,而是几乎没有收入,甚至入不敷出。财政政策应该以支出政策为主,也就是以增加补贴为主,帮助受到疫情负面影响的行业、企业、个人,渡过这个巨大的难关。

其次谈三个“增减”关系,即宏观政策的三个改变。这几个改变都是针对财政政策的支出与补贴政策而言的,这是因为,上面已经谈到,宏观经济政策中应该以财政政策为主,而财政政策里又应该以支出与补贴政策为主。

第一个增减关系:缩减新老基建投资,增加企业民众补贴。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要搞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包括老基建、新基建。笔者不赞同这种主张,而认为应该反向操作:要缩减在基建方面的投资支出,要把钱节省下来,用来增加对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困难企业、困难民众的补贴,帮助他们渡过这个难关。这是因为:基建只涉及几个行业,而且这些行业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为什么要去刺激它呢?

有人说,增加基建投资,可以把其他受疫情影响行业的从业者吸引过来就业。这的确可能会增加一些就业,但增加的数量会很有限,远远不能吸纳受疫情负面影响的行业的所有失业人员。而且,吸收其他行业的人来就业,还存在转换成本。疫情之后,这些人员又有很多要转回到原先的行业。这就会导致两次转换成本。所以,搞基建投资会在短期内扭曲经济结构,而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作用不大,且成本较高。总之,应该减少基建投资,增加企业民众补贴。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基层官员的个人利益动机的影响。基层官员喜欢搞基建投资,而非直接给企业、给民众发补贴。这是因为:搞基建投资,到哪个地方去投资,给谁投资,哪儿投资多一点,哪儿投资少一点,里面有很多讲究,官员有很多“捞油水”的腐败机会;而如果给企业、给民众直接发放补贴,这种机会就没有了。这是政策的政治经济学问题。高层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防止基层官员的个人利益冲动影响的正确决策。

第二个增减关系:缩减重点产业补贴,增加困难产业补贴。重点产业是指国家产业政策中确定的一些优先发展的产业。考虑目前的经济困难状况,应该先把对这些产业的补贴减弱一些,将钱节约下来,增加对困难产业的补贴,维持经济的平衡运转。同时,这也能减轻中国与美欧日近年来围绕中国产业补贴问题产生的剧烈贸易摩擦。中国产业政策近年来导致的内外争议比较大,今后应加以调整,遵循更加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笔者曾在《联合早报》与《FT中文网》的多篇评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第三个增减关系:缩减国有企业补贴,增加民营企业补贴。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年来由于“做大做强”政策的扶持,享受的优惠很多,包括土地、资金、原材料等各个方面,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而民营企业不仅享受的政策优惠少,而且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承担的成本较高,发展势头受阻。尽管2022年底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企的政策,但收效并不明显。在此次疫情当中,困难最大的也是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因此,应该缩减对国企的补贴,增加对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的补助。这也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国企竞争中性”原则,减轻中国与美欧日近年来围绕国企问题产生的摩擦。

以上这些,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政策建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由有关部门与机构具体加以细化。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一知蓝色
2022年3月11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文《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的》,《》中放宽技术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
“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将现行技能提升补贴政策申领条件由企业在职职工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及以上放宽至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及以上。参保职工当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且证书信息可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人事考试中心等全国联网查询上查询到的,可在取证之日起12个月内到本人失业保险参保地经办机构申领技术技能提升补贴,补贴标准和审核发放办法由各地按现行技能提升补贴政策根据本地实际制定。”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139项资格可以申领补贴,小编查看这139项资格后确认经济师资格证书也在其中。所以,经济师是可以申领补贴的。
既然考取经济师资格证书可以申请补贴,那么应该怎么申请呢?申领补贴要注意什么呢?
一、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需要确认:
在职并缴失业保险满一年:申领时必须是企业在职职工缴纳五险,同时缴纳失业保险费累计满一年以上;
资格期限一年内:领证后一年内可进行申领,日期以证书上的“发证日期”为准。
二、如何申领补贴:
经济师证书可在社保局申请稳岗补贴,提交相关表格后,社保局会把补贴打到申请人的账户里。补贴标准按高级、中级和初级分别为2022元、1500元和1000元。

了解更多请关注“经济师服务中心”工----种----号,海量刷题可进行以下操作:点击菜单栏右下角可进入小----成----序刷题!
金夫人照相馆
摘要 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对于维护失业人员和工伤人员的基本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明显增强,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今后一个时期,要建立健全失业保险费率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机制,放宽申领条件,落实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政策。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9-2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失业保险提出了什么的要求 您好,很高兴为你服务。我是职场达人橙子,职业生涯咨询师、人力资源师、政工师、经济师,拥有2022年HR工作经验和生涯职业规划经验,擅长入职简历辅导、职业规划、党群、纪检监审、团青及各类文案撰写,累计1v1咨询超过400小时。 看到您提出的问题,我来为您回复,您可以点击头像关注我,方便您找到我。 这边先帮您找到十九大对失业保险的规定内容 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对于维护失业人员和工伤人员的基本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明显增强,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今后一个时期,要建立健全失业保险费率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机制,放宽申领条件,落实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政策。 对从业人员和一些具体的公司应该怎么做还有整体的政策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那在失业保险这一块也是对这些没有工作的人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您的支持与信任,有任何问题都欢迎联系我,祝您一切顺利,心想事成。 【付费咨询服务】

相关问答

经济师有补贴政策

一、报名条件根据《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规定和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可以看到:凡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具备国家门认可的高中以上学历,均可报名参加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中所指的高中以上学历包括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学历。也就是说,只要高中毕业并且有意愿考取初级经济师的考生就可以报考。二、……

石头脾气

经济师有政府补贴吗

摘要你好!助理经济师职称退休后是没有补贴的,咨询记录·回答于2022-06-27有助理经济师职称的退休后是否有补贴你好!助理经济师职称退休后是没有补贴的,企业会计可以购买社保到55岁吗?是指女性吗?如果不办理退休手续,是可以购买社保到55岁的是的,但到50岁时不是已经不能买了吗?到50岁已经能办理退……

Rachelchel

经济师财政补贴政策

基层官员喜欢搞基建投资,而非直接给企业、给民众发补贴,因此必须克服基层官员个人利益动机的影响文|余智编辑|苏琦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宏观经济造成了重大负面冲击。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为负8%,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季度负增长。目前全国各地复工复产已经逐步展开,但部分地区与行业的恢复情况还不理想。加上世界其他……

虎呆呆漫步

经济师政府有什么政策补贴

那么初级经济师适合什么样的考生报考呢?一、报名条件根据《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规定和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可以看到:凡从事经济专业工作,具备国家门认可的高中以上学历,均可报名参加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中所指的高中以上学历包括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学历。也就是说,只要高中毕业并且有意……

新月之垣

考过经济师有什么政府补贴

一、经济师证书可以领取补贴是不是真的?通过经济师考试、拿到经济师证书后,就有资格被用人单位评聘为经济师职称,继而从以下这两个方面获得补贴:免费领取》》》最新经济师备考资料,助你一年过2科!1、在薪资方面的补贴在很多单位,中级经济师职称获得者可享受科级的待遇,从而获得升职加薪。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部分……

TCL晋善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