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储备资金在第几章

中级经济师储备资金在第几章

最新回答

a长了一半的草
就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样的国际储备水平才算是合适,目前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统一标准。我们只能从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及其供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1、国际储备需求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和不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决定一国对国际储备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持有国际储备成本   国际储备实际是一国对国外实际资源的购买力。他们若得到利用,就可以增加国内投资和加快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国持有国际储备,实际是将这些实际资源储备起来,牺牲和放弃利用他们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损失,是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即使用国外实际资源的投资收益率的损失。它表明一国持有国际储备所付出的代价。   但是,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中生息的储备资产(在国外的银行存款和外国债券)还会有一定的利息收益。这样,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便等于投资收益率与利息收益率之差。这个差额大,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高;差额小,则表明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低。受经济利益的制约,一国需求国际储备的数量会同其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成相反方变化: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越高,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就越少;反之亦然。   2)对外贸易状况   对外贸易状况包括一国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贸易条件和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等。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其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对外依赖程度比较高,它需要的国际储备就比较多;反之,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一个在贸易条件上处于不利地位、其出口商品又缺乏竞争力的国家,则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相反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对外贸易状况之所以是决定一国需要国际储备多寡的重要因素,在于贸易收支往往是决定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而国际储备的最基本作用也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在其2022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总结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并得出结论说: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应同其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应以40%为最高限,20%最低限。一般认为,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应能满足其3个月的进口需要。照此计算,储备额对进口的比率为25%。这即所谓的储备进口比率法。   3)借用外国资金的能力   一国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较强,其国际储备水平可低些,因为该国的国际清偿能力,不致因其储备水平较低而降低;相反,则需要较高水平的国际储备。但是,应该指出,一国如果国际储备水平过低,就不具有较高的国际信誉,因而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也会降低。   4)应付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需要   一国在考虑其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时,必须注意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因素对本国未来国际收支的冲击;否则,必将陷入困境。为不致陷于困境,一国应该对这些冲击的类型和程度有正确的预测。关于冲击的类型,如系短期性冲击,即发生暂时性国际收支逆差,则只能依靠经济调整,即实施开支变更政策和开支转换政策,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关于冲击的程度,各种因素对一国国际收支冲击的概率和程度,影响着该国国际收支的稳定性,从而决定其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概率的程度越大,国际收支越不稳定,从而需要的储备就越多;相反,则需要较少的储备。   5)经济调整的强度和速度   一国实施经济调整来解决长期性国际收支逆差,会引发国内经济的震荡。这种震荡的剧烈程度,同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成正比关系,即: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越高,经济震荡就越剧烈;反之亦然。但是,一国如在进行经济调整时也运用国际储备,则可降低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从而能减轻经济震荡。这样,一国需要国际储备的数量,便同其进行经济调整的强度和速度之间存有一定的替代关系:经济调整的强度与速度越低,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反之,则需要较少的国际储备。   6)对外贸和外汇的管制程度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既不靠外汇资金来融通,也不靠实施经济调整来扭转,而是通过对外贸和外汇的直接管制来扩大外汇收入和限制外汇支出,从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这些管制越严格,需要的储备就越少;管制越松,需要的储备就越多。当然,一国实行的管制越严格,就越反映该国国际储备的短缺。   7)汇率制度与外汇政策   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和稳定汇率的外汇政策条件下,为干预外汇市场平抑汇率,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大;反之,则对国际储备需要的数量较小。   8)货币的国际地位   一国货币如果处于储备货币的地位,它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不需要较多的储备;反之,则需要较多的储备。   前面所述说明,确定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是很复杂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应将上述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仅从某个因素来考虑是片面的。   鉴于确定一国国际储备需求量的复杂性,IMF曾采用几项客观标志来反映一国国际储备不足和对国际储备需求量增加的情况:第一,持续实行高利率政策,这表明该国抑制资本外流和吸引外资内流,以增加储备和满足对储备的需要;第二,对国际经济交易加强限制,这主要是由于储备不足,而加强对国际贸易与资本国际流动的限制;第三,实施增加储备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如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紧缩银根的政策等;第四,汇率的持续性不稳定;第五,储备增加的结构变化,如一国储备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向国外的借款,则表明该国储备不足。   2、国际储备供给   一国的国际储备水平,不仅取决于它对国际储备的需求量,而且还取决于其国际储备供给的数量。   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这四项储备形式中,后两者是一国不能主动增减的。这是因为,他们都同份额紧密相连,而会员国缴纳给 IMF又以该国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在其经济实力无明显变化或在IMF未调整份额的情况下,该国持有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就不会增减。这样,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便主要取决于其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增减。   1)黄金储备   一国黄金储备增加,是通过黄金的国内外交易实现的。就黄金的国际交易来说,储备货币发行国若用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该国的国际储备可随之扩大;非储备货币发行国只能用其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黄金,其结果只能改变该国国际储备的构成,而不能扩大其国际储备。但是,若从黄金的国内交易来说,不论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还是非储备货币发行国,银行以本国货币在国内收购黄金,即所谓的“黄金货币化”都可增大它们的黄金储备量。当然,靠这种办法来增加黄金储备量要受到黄金产量的制约。   2)外汇储备   一国增加其外汇储备的渠道,首先是该国银行针对本国货币升值所进行的抛售本国货币和收进外汇的市场干预,其次是一国或银行向国外借款,第三是国际收支顺差。第三种渠道是一国增大其外汇储备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由于经常账户收支顺差往往是形成一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因素,经常账户收支顺差便成为一国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来源。当然,资本金融账户收支顺差也是一国外汇收支的一项来源。但是,资本金融账户收支顺差并不是一国外汇储备中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因为长期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如果没有新资本流入,发生外国资本抽回投资,就将消失;至于短期资本则具有转移不定的特点。
linalingxj
今年始,房价最大化了。因为储备原因,储备就要象储备的样子!房地产2022年达到了空前呈几何级增长,从大都市到小县城皆是如此。再往下传接手的人,我们又突然发现会成几何级锐缩。除非储备继续下去并且倾全国民之力,有钱就买房呀,为中房储二年添砖加瓦呀!
由此当中国货币储备房地产化进行不下去时,我说金氏推理(高通胀,高贷款,涨工资,城市化等推理)可能会失效。下面分析一下今年的中国货币储备房地产化的情况:第一类人,如牛刀先生分析的一样,今年还没有买房的人是连三代都攒不够钱的主儿,他们可能几年后也买不起(至少三到五年,金博士预言时间)。
第二类人,如姚景源总经济师分析的一样,夫妻双方6个家庭在今年都买了房,因为今年连最最不懂房的人都认为房子是保值并增值的。6个家庭这样认为才能支持,否则这个家庭买不了房子的。2022年是中房储元年,得到了民间老百姓的高比例认同,第二类人若干年内再无能力买房,是最忠实的房奴。
第三类人,我们这里成了这样景色,即上班一簇吃财政饭的和比较有钱一点的,有了一套房,但是手里的钱能交一套房子的约一半。为了保值,(被证明了最少十几年了,不会错的)避免通胀损失,今年赶紧买了第二套房。这样的一个群体真的不在少数,比如我知道的一个最普通单位竟有约十分之一这样的家庭,更遑论好单位,比例会更高。这类人的房子将来几年绝大部分要空置,会吃房租生存,因为要交月供,其中大部分是不能承受房价下跌之重的。
第四类人,是更有钱的,我们这儿这样的人他们的房子最少三套以上,我知道的还有五套以上的。记住这不是楼市炒家。最多算是用自己的钱来投机房市。
第五类人,才是楼市炒家,以非常富有之钱,或是用银行杠杆效应,专司楼市炒作。这类人今年占有的房子不会是少数。但这批人中可能有先知先觉者脱手,成为房子的优胜者。这一类不会承受房价下跌,他们会出逃。或摔给银行。
看看吧,今年以后,上面五种人买房的人会再买吗?只有一个条件,中房储继续。否则明后年买房子的会呈几何级锐缩。再者,没有房子需要租房的人明后年也会呈一个几何级减少,所以空余房子会呈一个几何级增大。这一减一增啊,就是中国住宅货币化趋势的破产。
大量房子作为货币储备只能在那不动了。这就是空置率大大提升了。涸泽房地产,在三到五年内都会遇到一个买家空前减少的局面。但地方的开支会越来越大,房地产下家空前减少,财政收入因卖地得钱不足而入不敷出,腐败的利益连终将揭开。怎么办?将会考验。(所以金氏推理会最多再进行一二三年吧,我想会基本终止这个可耻的房市暴利。)
这是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会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我不太懂与外国的连系,但真如郎咸平所说的,又有候宁所言的,真有二次洗劫中国之说,那中国届时真的是在劫难逃了。到时大量房子抛售,这时的金氏推理中止会更快。时寒冰先生是我最尊敬的先生之一,他所说的很多观点非常缜密,都非常接近真实。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萧条的景象。上苍保佑他描述的不正确。太恐怖了。
无论怎样,涸泽房地产都该结束了。2022年是涸泽房地产元年,象是秦二世,元年即意味着快亡了,涸泽房地产已经接近尾声,今年天量接手者还能由国家解套么?但最终无奈还要由可怜的全民解套埋单。这只有上苍睁眼细算了。(其实2022年初以前接手者够本,更早者是赚者,特别是那时买有两套房的。房产大鳄在2022已经利润最大化了。)
林佳(林巧洳)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因此,持有外汇储备,要考虑机会成本问题。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顺带说说我国的外汇储备:
2022年6月12日,总经济师黄国波和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接受中国网专访,解读我国外汇储备经营。
有网友问,如果外汇储备过多了应该怎么办?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首先,中国早已明确不追求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外汇储备增减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在2022年底,党的首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2022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所以这些年我们干的主要事情就是“调结构、扩内需、减顺差、促平衡”,中国一直在朝着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看到这个政策已经发挥了一定的效果,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为主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最高时2022年是1%,最近这几年已经降到了2%左右,远远低于国际上认可的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的合理标准,显示我们经济的对外平衡、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恶魔漫步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国际金融风暴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明年可能会更加的深化,宏观经济要稳住大局,不至于出融市场崩盘,或者是企业倒闭,这两大危机。他警告,内地的房地产泡沫危险性,进一步的加剧。 解说:半年世界的金融风暴,中国的经济是否会因其特有的防火墙而置之度外,吴敬琏持不同态度,他评价影响将是严峻的,因为中国不是在这个体系之外,而是在体系之中,既是体系的得益者,又集中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用美元向全世界借钱,这一点中国是世界第一。 吴敬琏:它的后市影响,应该说恐怕在对中国来说,明年可能要更加深化,这是我们的实体经济部分。 如果这个泛滥,泡沫太大,出现了崩盘,它一瞬间就变成流动性不足,我们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还是要尽力的用这个,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打败,让它不到那个临界点,不出现这种极剧的一下萎缩。 解说:不过最让他担忧的,还是未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会进一步连带银行体系。 吴敬琏:我们这个证券市场的这个泡沫空气,虽然损失很大。但是这个空气它,似乎这个问题并不是太大,并不是太大。但是这个房地产市场,是个危险点,是个危险点,泡沫越大它崩溃的可能性越大,而且造成的冲击会越大。 目前的中国改革,还处在大关期,而未来在这个时候,防止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到中国的实体经济,需要加快用改革来破除制度性障碍,及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凤凰卫视 金融危机波及发展中国家 全球衰退中国难独善其身 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猛增 据报道,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9万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仍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三季度外汇储备月均增加达到320亿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出口竞争力,顺差继续走高;同时也表明,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资产正在成为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 专家认为,在当前全球金融风险加剧之时,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对应对危机将更具抵御能力。不过,从长期看,巨额外汇储备也会对一国金融平稳运行带来不确定因素。 经济学家余永定表示,由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元资产,金融危机会对我国外汇储备收益带来一定影响。从短期来看,我国很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美元贬值以及美元资产违约率上升的风险,因为这将有可能导致尚未减持美元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 金融危机亚洲涉水多深? 纵观亚洲 资本市场或遭沉重打击 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在其报告中分析称,尽管不断采取救市措施,但金融市场仍然急剧恶化,这预示着一个深度的衰退。在过去2022年中,亚洲的外部盈余伴随着的赤字,亚洲的出口增长伴随着的消费繁荣,如今,亚洲经济和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今年来股市资本净流出超150亿美元 他指出,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主要工业国家步入衰退意味着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将大幅放缓,尽管大部分国家不会出现负增长。而且,由于全球避险意识的增强和对风险资产的清算,亚洲国家的外部资本流动可能出现突然的停止或反向流出,亚洲资产市场可能经历更沉重的打击。2022年,亚洲股市的资本净流入为160亿美元,今年来,亚洲股市资本净流出已超过150亿美元,这使得亚洲股市急剧下跌。同时,亚洲货币也正在经历打击,与一年前相比,韩元兑美元贬值31%,印度卢比贬值18%。由于早期较快的升值而保持了10%的升值幅度。 黄益平指出,目前,亚洲国家面临的最迫切的风险是流动性问题,在西方主要国家之后,中国内地、中国地区、中国地区、韩国和印度央行也放松银根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不可能使亚洲经济避免流动性风险,亚洲的外部资金面临忽然停止或者反向流动的风险。 新兴国家货币贬值将加速资本外逃 国际第二大的评级机构穆迪经济网的高级经济学家AanSmith表示,新兴市场已开始受到金融风暴的威胁。因为全球衰退的风险加大,金融资本正在逃出新兴市场。相应的资产价格的下跌和金融形势的紧张都在使这些国家的国内需求放慢。 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急剧下跌也要引起关注。金融危机当前,一国货币的贬值会令其央行由于畏惧通胀而不愿意降息,这会令已经紧张的金融借贷市场难以得到流动性,从而妨碍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而且贬值的一国货币会加速其资本的外逃。所以,目前韩国已开始卖出美元以支撑本国货币。 受伤几何取决于信心的不确定性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执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对亚洲能造成多大的影响,鲜有人能真正知道。因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的杀伤力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信心的不确定性。这好比在院里的一处发生了一起火,结果人人都拼命往外跑,人踩人,这才是大规模的最大原因。 标准普尔主权分析师陈锦荣表示:在2022年遭遇金融危机冲击10余年后,亚太地区再度受到全球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但这一次的风暴中心更远,而且亚太地区的发展保证其能够更有效地抵御冲击。但陈锦荣表示:如果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之势未能很快平息,则亚太地区将面临其所带来的冲击。该地区可能很快结束目前相对稳定的态势。广州日报 流动性悖论折经济趋冷:M2三年新低,外汇储备再创新高 一边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创新低,一边是外汇储备再创新高,央行昨天公布的这两组传统上均被视作流动性指标的数据如此相悖,对中国经济过冷的担心随之再起。 央行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比上月末下降71%,为29%,明显低于16%的市场预期,更创下2022年5月以来新低;与此同时,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速也继续下降了05个百分点,跌至43%。 简单地理解,狭义货币指的是在社会上流通的和活期存款等,而广义货币则是在狭义货币的基础上再增加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等。有专家指出,M1和M2数据的双降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正在恶化,我国宏观经济活跃度有所下降。 同样是在昨日,央行还公布了我国的最新外汇储备数据。截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亿美元,同比增长92%,我国美元外汇储备持有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 经济趋冷之忧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M2余额为29万亿元,M1余额为57万亿元,均出现了明显下降。 由于M1往往意味着社会上流通的和活期存款等,所以出现明显下降并不让人惊奇。 但M2数据的下降却让人颇为不解。显见的事实是,9月15日央行曾为部分金融机构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出了约2022亿元的流动性。 而昨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9月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末上升19个百分点。当月新增贷款3745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1030亿元和910亿元。 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说,央行往外释放流动性,银行往外贷款,可M2数据却变少了,唯一的可能就是,企业贷了钱并没有进一步投入到下一步的生产活动中。我国经济活力正在减弱。 降息预期再起 不过,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的看法是,货币供应量的数据下降较快说明前期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仍在显现,因货币政策放松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估计10月份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不会这么低。 高盛称,9月份的货币供应量数据显示中国的金融状况依然紧张。高盛补充说,由于通货膨胀压力缓解、内部及外部需求较为疲软,当局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预计央行在2022年年底前将再减息120-170个基点,同时还将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自9月中旬以来,央行已经两次下调贷款利率,一次下调存款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鉴于经济有趋冷趋势,鲁政委预计今年央行至少会再降一次息,如果经济亟须刺激措施,会有第二次降息,年底前会降2-3次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将会解冻一部分定向央票,这将是央行鼓励银行多放贷以支持经济增长的信号。预计央行明年将不会再提信贷额度。 热钱或流出 根据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亿美元,同比增长92%。而尽管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今年1-9月,我国外汇储备仍增加了3773亿美元,同比多增了100亿美元。三季度外汇储备月均增加达到320亿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它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际清偿力。 专家认为,在当前全球金融风险加剧之时,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对应对危机将更具抵御能力。不过,由于中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元资产,鉴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尚未可知,中国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张明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进行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币种和期限的相应调整。 经济学家余永定认为,如今已不应再留恋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中国必须加速经济增长方式、增长战略的调整,坚决把经济增长的动力尽快转移到内需上来。 针对昨日的数据,也有专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我国宏观经济指标并不尽如人意,国际热钱极有可能正在流出。 显见的事实是,前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刚刚披露,9月份我国外贸顺差高达293亿美元。但央行数据却显示,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少增36亿美元。 9月份外汇储备中不可解释的部分大约为-145亿美元,由此可见热钱流入已经趋缓。交通银行研究部研究员鄂永健称。
最美遇见微风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特点
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其他国家一样,由黄金、外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构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国际储备制度。2022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次年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国际储备体系。
我国国际储备体系的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国际储备体系由不规范走向规范,储备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其中外汇储备已列世界第一。
2、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我国黄金储备的来源主要是依据国家黄金库存的增长状况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逐步调整的。2022年至2022年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为1 280万盎司,2022年至今,稳定在1 267万盎司的水平上。2022年以来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有所上升。这种储备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
我国的国际储备构成

注释:黄金储备按伦敦市价计算
3、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绝对主体。
1我国外汇储备构成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
①国家外汇库存。
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
但从2022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不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这部分,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
22022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
2022年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变化不一,出现了“下降一增长一下降一增长”的循环变化特征,但从2022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却呈现出了持续大幅度增长之势,在我国国际储备总额中的比例屡破纪录,目前更高达90%以上,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绝对主体。
但是,我国外汇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这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种支付需求强烈,面临的金融风险也较大,因此,外汇储备不嫌多;另一种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应有个界限,外汇储备还是适度为好。我们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应该讲究一个适度的储备量,外汇储备过多,负面效益也很明显。这是因为:
①外汇储备过多,而这“过多部分”主要是债务性储备如由对外借款等资本流入方式形成的,则必然增加外债负担,也使储备流动性减弱;
②外汇储备过多,一般会支持本币汇率上升,会增强本币的坚挺程度和国际地位,但同时却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
③外汇储备过多,也会加大国内一定时期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国内物价稳定和经济发展;
④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并不等于储备效益也大量增加。因为外汇储备多为硬货币,硬货币一般利率较低,因此储备越多,利息收益的潜在损失也越大,而且,我国目前经营外汇储备的水平较低,手段也较缺乏,从而造成较大的亏损;
⑤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事实上等于把得之不易的外汇存到外国银行让外国人使用,而我们自己有时却以高利向国外借款,造成宝贵资源的低效益使用甚至浪费;
⑥外汇储备过度增加,还会失去获取国际金融组织优惠低息贷款的权力,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汇率变动风险,增加对其进行的难度;
⑦外汇储备持续过度增加,必然意味着国际收支存在不断的顺差,因而也可能招致其他国家的不满甚至报复。可见,我国外汇储备可适当多些,但不能过度。
我国今后应根据一定的方法或模型,确定出适度外汇储备量,在此基础上对过度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目前,各国对储备投资都很重视,认为它是增加外汇储备效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有的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例如,新加坡就专设金融局和投资公司,从不同侧面对外汇储备进行与投资;从2022年开始,就推行“变静态存款为动态投资”的策略;更是典型的对外投资国家,由于某外汇储备高,对外投资遍布全球且始终名列前茅。我国目前对外汇储备投资也予以了重视,据最新月报统计显示,我国现已成为第四大债主,仅次于、英国和德国。建议今后我国也设立专门化的储备投资机构,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策略,进一步保障我国储备资产的使用效益。
4、国际储备来源多元化,但主要来自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与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其中,外汇储备主要来自经常项目顺差见下表。
我国外汇储备的来源1994-2022年 国际收支平衡表 差额 比重% 结受汇表 比重% 调整后差额 比重 总差额 845 100 877 100 877 100 经常项目 1 19 930 106 700 88 其中:贸易项目 488 53 541 62 451 48 非贸易项目 -333 39 389 44 349 40 资本项目 1127 133 -78 -9 83 10 误差遗漏 -432 -51         二、我国国际储备的目标和原则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目标
1、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这是指所持有的储备资产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其持有量必须适应外汇流量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变化,国家通过外汇流动资产的,满足各种基本需要。
2、获取一定的收益外汇代表了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 因此要求我国的储备资产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其大小至少能抵偿其机会成本。总之,我国国际储备总额中的相当大一部分资产,应设法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3、保持适度的黄金储备保持国际储备的目的之一事是为为防止在不测事件发生时,动摇我国的对外金融地位。在这个时候黄金的保护作用最大。因此,我国的国际储备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黄金。
4、维持外汇资产的价值 我国国际储备有时可能超出正常的需要,这时应研究如何维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价值,以免受国际通货膨胀及汇率、利率波动的损害。
5、促进经济内外均衡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往来的不断扩大,国际储备尤其外汇储备对宏观金融调控及整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际储备的目标还应包括在一定时期内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其中,内部均衡的目标,是币值稳定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外部均衡的目标,是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项目的收支基本平衡。当一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胀下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国际收支也基本达到平衡,且汇率稳定时,就可以说一国经济处于内外均衡状态,这时的国际储备是恰当的或有效的。
上述目标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际储备的数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如果国际储备较少且储备地位是脆弱的,流动性则应当是最主要的目标;如果国际储备充裕而且稳定,则可以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还可考虑对外投资及对外援助;如果国际储备过多,首先要考虑的是国际储备资产价值的维持。
二我国国际储备的指导原则
l、国际收支保持适当顺差。从动态角度上看,即在一个连续时期如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国际收支应保持适当顺差。贸易收支逆差应由非贸易收支顺差抵补,使经常项目达到基本平衡。
2、外汇储备水平保持适度或适当高些。可根据我国一定时期进口支付水平、外债余额状况、市场干预需求等因素,确定一个有上下变化区间的适度储备量。
3、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保持分散化。为使外汇储备的价值保持稳定,世界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其货币构成一般不集中在单一的储备货币上,而是分散采用多种储备货币勺关于储备货币构成的分散化,各国一般都采用贸易权重法,即根据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额,算出各种货币的权数,确定各种货币在一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我国在计算权重时,不仅应考虑贸易往来额、利用外资而发生的资金往来额,而且还应考虑到我国对外贸易往来主要用美元计价支付这个事实。基于这些特点,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中,美元所占比重应为最大;日元、港元次之;英镑、马克、法国法郎和瑞士法郎等再次之。在欧元启动后,欧元的比重应适当提升。
4、黄金储备可根据国际金融形势尤其是黄金市场的变化及我国的实际需求作适当的调整。
三、我国国际储备的日常策略
一确定我国适度国际储备量
由于我国的国际储备主要是外汇储备,因此,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主要是适度外汇储备量的确定。
二加强我国国际储备结构
1、坚持储备货币分散化策略
我国国际储备主要由外汇储备构成,外汇储备必然面临外汇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经常动荡不安,各种投资工具的利率水平受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变动不定,从而使我国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的预期收益发生增减。因此,我国应坚持储备货币分散化策略,通过各种货币升值与贬值的相互抵消,保持储备资产价值的稳定。
在实行储备货币分散化时;一个重要问题是选用哪些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各种储备货币的比重又如何确定。以上所述的各国确定外汇储备货币比例的三种方法,我国都可以参考。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欧元的启动与广泛使用对我国储备货币构成的影响。我们认为,欧元的前身即欧洲货币单位 ECU已是世界三大储备货币之一,已运作的欧元作为欧洲货币单位的继承与发展,其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而不会减弱。因此,我国不但要重视欧元,而且要摆正它在储备体系中的位置,增加其在储备货币总量中的份额。具体来讲,这种考虑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欧元在使用范围上会比原有的ECU来得广,除了欧盟国家外,非欧盟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会因经贸往来的需要或传统就有的货币关系而持有欧元并使用它,也就是说,欧元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与使用。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也会加快,与欧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和其他经济往来也必然会增多,因此,重视并持有欧元成为必然的选择。
第二,欧元在使用的数量上也比原有的ECU和其他任何一种欧洲国家的货币来得多,由于欧元正式启动后,欧盟国家的货币自动退出流通,欧盟国家内部均使用欧元,欧盟周边国家也会更多地以欧元作为交易、结算工具,而欧元除了流通地域更广以外,其流通的数量也会增加。我国也会因与欧盟国家经贸往来的增加而对欧元有更大的需求,因此,我国多持有欧元势所必然。
第三,欧元币值因有各种体制的保障而具有比欧盟国家任何一国的货币都更好的稳定性。因为,欧盟国家在推动货币一体化过程中已作了许多艰苦的准备工作,例如对通货膨胀率、利率、财政赤字、国债占GDP比重等都作了种种规定或限制,要求欧盟国家遵循与执行,这实际上等于在有关的制度上保证了欧元币值的稳定性。而且,未来的欧洲汇率机制约束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这样欧元的对外价值即汇率也会比较稳定。欧元币值的相对稳定性会加强我国持有它的信心。目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储备比例过大,它使我国面临的储备风险十分巨大。因此,在欧元发行后,为减少储备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损失,我国不但要持有欧元储备,而且还应该持有比现在我国拥有的诸如马克等欧洲货币储备更多的储备份额。即在未来我国储备货币构成中,应降低美元份额,增加日元份额,高度重视欧元并在其正式启动后提高其在我国储备资产中的比重。
最后,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因我国内地与实行“”,因而也就有“一国两币”。按特区基本法的规定,港币仍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流通货币,港币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而且特区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捍卫港币的稳定。因此,尽论界对一国到底最后会有几种货币流通颇有争议,但我们还是把港币视为外汇。所以,在我国未来储备体系的构建中,必须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2、恰当地确定同一货币储备的资产结构
同一种货币储备,有不同的资产形式可供选择。例如,既可采用银行存款方式,也可以持有证券方式持有储备。因此,如何确定同一货币储备的资产结构,是国际储备日常的重要内容,根据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储备资产可分为三个层次:
1“一线储备”,即或准,如活期存款、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等,该档次储备流动性最高,但收益性较低;
2“二线储备”,是指投资收益率高于一线储备,且流动性仍很高的资产,如中期债券;
3“三线储备”,是指流动性低于一线和二线储备的系列长期投资工具,如长期债券,其投资收益率一般较高,但流动性和风险性相对较大。由于我国持有储备的最主要目的是及时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因此,一线储备虽然收益率较低,但仍必须足够地持有。
此外,为了应付-些难以预测的突发性事件,如自然害等,还必须持有一定量的易于上市、变现性较强的二线储备资产。在一线、二线储备资产确定后,再规划三线储备资产,以获得长期投资收益。因为我国中竟是发展中国家,资金仍存在缺口,获取储备收益是一个重要的储备目标。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同一货币储备资产的结构进行,是十分明确的。例如,英格兰银行对美元储备资产就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流动储备资产,主要是各种短期证券或票据,如3个月的短期国债等;
第二,二线流动储备资产,主要是和机构的中期国债,平均期限为2-5年;
第三,流动性弱但收益高的资产,如长期公债和其他信誉良好的债券主要是A级和AA级的欧洲债券,平均期限为4~2022年。目前,英国已成为的第二大海外债权人。
三立法保障国际储备投资收益
国际储备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国际储备投资不同于一般的资产投资,因此对国际储备进行与投资必须予以立法保障,即用法律或银行管制条例的形式,赋以立法权威。如规定成立何种机构去投资,投资用什么方法,投资于哪些资产和哪些国家,投资的权责利如何界定,等等。由此做到储备投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面有效地保障储备资产在投资过程中保值、增值。
四利用好国际金融机构的信贷额度
我国在IMF中的储备头寸,也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在国际储备中,有时由于政局的突变、农作物的严重歉收以及和洪水等等,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一国储备货币的流动性地位,因此,银行应该预先筹划,争取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信贷额度。积极利用信贷额度,从储备的角度来看,具有战略性与战术性的优点,因为一国储备突然流失,通过借用国际金融机构的短期信贷,可以暂时渡过难关,有可能利用时间制定出一项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战略计划。在战术上,银行可根据额度提取贷款,这样不必用出售外国证券的方法来获取外汇,避免资本损失,不至于采用中断国外定期存款的方法来取得外汇资金,从而有利于保障国际储备的稳定和收益的安全。

相关问答

中级经济师储备资金

1985-1986在中国任职198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司实习经济学家-1990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研究部实证宏观经济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0-1992耶鲁大学经济系客座研究员1992-1995萨省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95-1999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研究部经济师1999-2022亚特兰大联……

可爱小伶伶

中级经济师金融在第几章

《2022年中级经济师网校视频课程中经金融》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_pnO1g?pwd=zxcv提取码:zxcv2022年中级经济师网校视频课程中经金融|经济师金融完整教程目录列表png|更多内容获取方法jpg|2022中级经济师-金融-精讲班-02、第1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2节货币市场及其……

华美新建材

经济师国际储备类型第几章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国名经济统计与收入流量循环名义、实际、潜在GDP、P的含义。六种总量之间的关系(五种收入总量+GDP)。三种统计方法(它们从哪些方面统计的)。分清个人储蓄、企业储蓄、储蓄、国外储蓄、总储蓄、经济体内部的储蓄。事前平衡与事后平衡。第二章消费、净出口与投资需求理论简单消费函数、……

默默茶叶

外汇储备在中级经济师第几章

国际储备的作用,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是从世界的范围来考察国际储备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储备也相应增加,它起着媒介国际商品流动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二个层次则是具体到每一个国家来考察。 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而且我们无法调整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所以这……

豆豆侠3

中级经济师储备资金在第几章

国际金融专升本,2022年江西师大专升本国际金融,2022年贸易专业专升本考试科目江西师范大学2022年“专升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大纲适用专业:工商、国际贸易专业“专升本”考试推荐教材: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说明:教材中带★号的章节不作……

开心土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