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经济师转文博序列需要提供什么

经济师转文博序列需要提供什么

最新回答

sashimi女神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AAA平淡的一生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心理学专业可以考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报考是没有专业限制的,不管你是土木专业、计算机专业、文学专业还是经济专业,在报考时都是可以随意选择学科的。提问意思是学应用心理学毕业后可以包括语文,数学,等科目,然后当老师吗?回答对的,只要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就可以提问考教师资格证的一般都是考些什么内容?是关于那个科目的吗?回答教师资格证分为笔试科目和面试。笔试每个学段的考试科目不同,面试考察的是结构化、试讲和答辩。幼儿教师资格证考查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两门科目;小学教师资格证考查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门科目;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都需考查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以及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三门科目;除此之外,中职文化课、中职专业课和中职实习指导的考查只需进行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两门科目。提问如果要在大学当教授需要达到什么要求呢?回答若想成为一名大学副教授或教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且缺一不可。博士学位获得者,特别是优秀博士或做过博士后的,如果是名牌大学出来的或海归则更易聘为副教授,这是一般院校。提问从大学读到博士要读几年啊?回答从大学读到博士要读9年以上提问在一般的大学或二本大学当教授也要读到博士吗?回答对的,一般的大学起码要研究生毕业更多12条
暖暖烛光2016
经济学要怎样学才对(一)

今天要跟你们谈的是怎样学好经济学,把自己当年的经验择其优而舍其劣,也就是我今天认为经济学应该怎样学才对。首先要说的,是如果你跟着我建议的方法学,在大学考试,或到外地争取什么博士,凶多吉少。我走的是实证经济学的路,着重于理论的实用性,不花巧,写出来的学术文章不一定可以打进今天的国际学报。昔日可以,今天或多或少有点困难,虽然某些学报编辑记得我这个人,可能给个面子。当年在西方发表的文章,今天还有人记得,但在「格局」与思维上,与今天的是不同的了。

不容易解释发生了什么事。我的经济学很传统,从史密斯到李嘉图到米尔到马歇尔到鲁宾逊夫人到凯恩斯到费沙等,我都读得认真。跟着是森穆逊、阿罗、史德拉、佛利民、艾智仁、赫舒拉发、普纳、高斯等较为近期的,也读得认真。可以说,一九六五年之前的文献我读得多而透。六五到六九年间,我转攻资料性的读物。一九六九之后,自己不再进图书馆,要什么资料由助手替我找寻。大约一九七二起,我谢绝替学报评审文章。行内朋友找我研讨,懂得一定奉陪。一九八二回港任职后,通讯没有今天那样方便,交谈是减少了。喜欢魂游四方,不熟知我的人不容易跟我交谈。像巴赛尔那种愿意跟着我魂游的行内君子不多。 我认为一个人在求学时要多读他家之作,但当自己进入了创作时期,要重视的还是自己怎样想。我的经济学底子很传统,比今天的新秀传统得多了。熟读传统,有欣赏的也有不欣赏的。选择自己认为可取的发展下去,过程中修改了不少认为有不足之处的前贤之见,而好些认为一无是处的,淘汰了。

这样的发展不是很有意思吗?夸夸其谈的背后,知道自己沧海一粟,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也不少。一士谔谔地走自己的路,走了三十年,心领神会,对自己的进度是挺满意的。但当我偶尔翻阅今天的经济学报,不容易见到自己熟知的传统。术语好些还是以前的,但看不到传统的思维。新秀们放弃了传统,我则认为史密斯的传统怎样也不要放弃。

回头说自己的经济学着重于实用性,是指解释力,解释人的行为,解释因为人的行为而引起的各种现象。我认为解释现象是经济学的唯一用途,没有其它。福利经济学是。不是说不应该关注社会福利,而是任何人都可以是「专家」,不需要读过经济。二百多年来,经济学无法证明,从某甲手上拿了一元,交到某乙的手上,社会福利会改进或改退。

学经济可以协助赚钱吗?可以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或减少的机会,但我没有遇到过一位富豪是经济学家。我自己母亲的投资命中率比我高,但她连书也没有读过,不识字。经济学可以协助决策吗?可以解释怎样的政策会有怎样的后果,但如果关心会否接受你的建议,不被气才奇怪。

解释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但这里说的是科学解释(scientific explanation)。一门科学往往由一些没有学过的人想出来。我们是后学,学经济是学经济科学了。科学有科学的规格。任何人接受这规格,同意其中的理论,那么任何人对同一现象的解释,大致上应该相同。物理、化学、生物学都有这样的一般性。这方面,经济学比较麻烦:自称是经济学家的五花八门,懂的不懂的各持己见,忽略了经济科学的规格。史德拉(G J Stigler)曾经对我说:「如果你说自己是个物理学家,听者会回应:『物理学我不懂。』不再说下去。但如果你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听者会回应:『经济学吗?我不懂,但我认为……』跟着滔滔不绝。」

其实作为科学,经济在规格上与物理或其它自然科学没有什么不同。方法是一样的,而其可靠性也没有多大分别。后者很多人不同意,认为经济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not an exact science)。他们认为经济学的推断往往模棱两可,或各各不同,没有像物理学那种精确的解释力。

为此我曾经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今天一些的教授「盗」而用之,使我高兴。四十年前在教学生时,我说:「如果我把一张百元钞票放在有行人的街道上,没有风吹,也没有警察,我敢打赌,这张钞票会不翼而飞,不见了。有谁敢跟我打赌?一百博一?一万博一?要赌的请站出来。」这就是了。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化学,都无从推断或解释那张百元钞票为什么会不翼而飞。在人类发明的所有科学中,只有经济学可以推断,可以解释,而其准确性与物理或化学等自然科学是一样的。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该钞票可以相当持久地留在地上,正如秋天的黄叶无风自落,但秋风起黄叶却可飘到天上去。

「某些情况」的指定是重要的。科学方法称之为验证条件(test conditions),经济学则称为局限条件(constraints)。这就带来推测与预测之分。推测是要指定条件的。条件是真实世界的条件,可以观察到。条件不对,推测的效果往往不同。推测与解释是同一回事。在我指定的条件下,推测百元钞票会在街道上不翼而飞,逻辑说,等于我解释了该钞票为什么会消失。推测是prediction,是解释,永远有条件。经济推测要指明局限条件,有时不言自明,用不着说出来,但有时不说清楚条件为何听者或读者会被误导。不管条件的推断不是推测,而是预测,forecast是也。这是看水晶球,或者是看。不是科学,但相信水晶球的人甚众。先生这个行业有了数,历久不衰。

举个例子吧。我称「推断」股市走势的图表派为派。什么三角形呀,什么双肩呀,等等,是没有条件指定的。这是预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预测股市的图表派没有指明局限条件及局限的转变。这是看,有人为之发达,也有人为之破产,但人还是人,不少相信,所以先生有收入。

科学是有法则的,逻辑的法则,科学的方法(The Methodology of Science)是也。逻辑属哲学系,可能是人类最湛深的学问,深得有点发神经,不主张同学们钻进去。然而,基本的「方法」逻辑重要,尤其是对中国的青年来说,多多少少总要知一点。

我曾经是二十世纪哲学逻辑加纳(R Carnap)的学生,不是入室弟子,但算是得到少林方丈指点过一两手。是二十世纪大名鼎鼎的维也纳学派的思维,在三卷本的《经济解释》的首卷《科学说需求》中的第一章——《科学的方法》——我从经济实证的角度解释过了。写于一九年,那章写得称意而重要,同学们要一读再读。说重要,因为那是我知道的唯一的从经济实证的角度论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哲学逻辑走进了象牙之塔,走进了一个圣殿,其中的君子不能分身参与实证科学(empical science)的研究工作。我学了象牙塔内的一小点就跑出来,作了多年的实证研究,然后回顾塔中所学,以自己的实证或验证经验与逻辑哲学互相印证,写成了该章。

该章很长,这里不重述。要说的重点,是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而是求可以被事实。可以被事实但没有被,科学理论就算是被证实或验证(confirmed)了。A theory cannot be pven; it can only be confirmed——同学们要记着这句话。Pving与confirming不同,在实证科学中有着微妙而重要的分别。前者是证实了,不可能错,正如数学上证实了的定理。后者呢?以中文言之也可说是证实,较为正确是验证了是对的,没有错。但验证了的对,还可能错,对了无数次还可能错。可以被事实(可以错)但没有被,英文字是confirm——还可能是错的证实。文化不同,严格来说,中文没有这个字。

我自己在经济科学方法上的主要贡献,是指出与坚持,验证理论一定要用可以观察到的变量。浅得离奇,对得无话可说,但经济学者一般不重视。或者说,他们认为那样浅,是小儿科,没有想深一层,无从验证的却认为是验证了。说什么意图,谈什么意欲,又或者搞什么博弈、什么偷懒出术的,在真实世界看得到吗?不是说人不会博弈,但在观察上我们怎可以知道?我看着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目不转睛,意图相当明显,但我可没有动手动脚,你怎可以知道我的意图是什么?要以我的行为验证你的理论,你只能说我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女人,因为是事实,可以观察到,而如果换了一个男的,我忙顾左右,也可以观察到,也是事实。如果你发明了一个「异性相吸」的理论,你只能从上述的可以观察到的行为验证。我不认为今天盛行的博弈理论是可取的实证科学,因为其中无从观察的变量太多,不能验证。

一般而言,科学的起点是一些武断的假设,称公理(postulate或axiom)。通常不真实,往往抽象。所谓公理,是参与的人不准在公理上争辩。经济学的第一个公理是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跟着的第二个公理,是每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局限条件的约束下争取最大的利益——我曾经称之为「自私的假设」——又称局限下争取极大化(constrained maximization)。这就带来一个难题:「极大化」用什么来量度呢?财富(wealth)、收入(income)、盈利(pfit)、租值(rent)、功用(utility)——都有经济学者采用。

出自洛杉矶加大与芝加哥大学的传统,我首先淘汰了盈利,因为盈利是意外的收获,逻辑说不可以刻意地争取。行内最普遍地采用的是「功用」,但我个人从开始就避之则吉。这是因为功用是空中楼阁,二百年前由边沁(J Bentham)想象出来,真实世界不存在。功用是个变量(vaable),科学理论往往有无从观察的变量存在。从开始写博士论文起,我知道验证只能靠可以观察到的变量,无从观察的以少为妙。功用不是真有其物,多个香炉多只鬼,可以不用当然不用。

话虽如此,同学们对功用的理念是要深入认识的。不需要用,但要知道其中玄机。这是因为功用理论经过多年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重要思维。其一是以数字排列选择。不管用什么名目来排列,这排列重要,而熟知功用排列的哲理,对极大化的思维有助。其二是近代的功用排列,用序数(ordinal numbers)。序数是以数字分高下,不比较数字之间的差距,也即是说数字不可以加起来。从选择的角度解释行为,选择的排列重要,而从边际转变的角度论选择,我们是不需要顾及数字之间的差距的。

用上功用理论的理念,却放弃了以功用作为量度选择的工具,在经济学行内不止我一人,但恐怕不及一掌之数。我认为功用量度在行内盛行,主要是数学方程式可以写得漂亮。我的兴趣是理论的实用性。真实世界不存在的变量,以少为妙,可以不用不应该用。在从事解释行为或现象的经济学者中,喜欢以功用量度而又用得最出色的,应该是贝加(G S Becker)。个人认为,贝加可以解释的,我可以不用功用方程式也解释得到,而用上功用量度,好些时会中套套逻辑(ttology)之计,高明如贝加也不一定避得开。

方程式,方程式!同学们要用我当然不反对,但千万不要因为好看或显得有学问而用之。好看,却比不上流畅的文字。学问吗?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方程式是不能把学问加上去的。同学们要学数,花一两年工夫值得。一般学子没有戴维德或高斯或奈特的天赋,数学于是对思维有助。如果有史密斯的天赋,学数更是多此一举了。

量度极大化,我有时用财富,有时用收入,有时用租值。各有各的方便之处,也各有各的困难。「财富」的困难是要靠利息率的存在,而没有市场则没有利息率。「收入」的困难是秒秒不同,这秒高那秒低,不一定是选这秒的。「租值」的困难是要在特别情况下才可以用。我自己三者皆用,看情况而定,而如果集中于边际转变来处理选择,大有可为:解释行为只须从边际看。这些我在《经济解释》的卷二——《供应的行为》——分析得清楚,这里不说了。在量度极大化这个话题上,于今回顾,当年有三项读物给我深远影响:A A Alchian,The Meaning of Utility Measurement;R Sttz,Cardinal Utility;I Fisher,The Theory of Interest。后者开头的一百五十多页最重要,非读不可。

同学们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掌握量度极大化的几种价值选择。不是价(pce),而是价值(value)。价是另一回事,属于局限那边,是后话。

不能肯定同学们要花多少时日,才能充分地掌握量度「极大化」的几种价值,懂得遇上怎样的问题要选用哪一种。首先是要掌握前文提到的几种价值概念。我推荐了几项读物,而自己的心得都写进了三卷本的《经济解释》的首两卷中。不要轻视这些价值概念。西方的经济学发展了二百多年,到今天,大致上这些概念可取而重要。原则上,这些概念的正确掌握,几个月的工夫足够。困难是不同读物有不同的说法,而不同教授所说的也往往不同。实在太多不懂的人写书或教学了。能通透地掌握价值概念的经济学者不多,而能掌握局限条件(constraints,价值的另一面)的更少。

经济是一门重视概念的科学。可取的理论不多,也不难,远不及自然科学那样湛深,但概念的变化多,一般性大,而概念掌握得稍有差池,简单理论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这样,从事者逼着把理论搞得复杂,用上「拓朴」等湛深数学。是今天的「主流」吧,但我没有见到这样的文章,对基础概念掌握不足的,能成功地解释现象。同学要掌握正确的概念,但读物胡说,老师不懂,很麻烦。同学们于是要讲一点际遇,明师难求,懂得选择读物是起码的要求了。

说过了,经济解释是解释人的行为,以及人的行为引起的各种现象。史密斯的伟大传统说人的行为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我们接受,而加上小孩子也能明白的数学理念,「在局限条件下争取极大化」这个公理就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这公理直白,浅的,没有玄机,困难是概念的掌握:极大化的量度价值概念与局限变化的概念。局限是约束,经济学翻为成本、代价、价格等,牵涉到资源、产出的边际下降,而在社会中则要加上最难处理的产权及交易费用。

这就带到经济解释的重心所在。所有经济解释都环绕着如下一个问题:某些局限变了,人的行为会怎样变呢?想深一层,人的行为变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它局限会变,人的行为又会怎样变呢?社会的整体又如何?本来是简单的学问,一下子复杂起来。

局限有变,人的行为跟着变,但要解释或推断这行为的变动,行为不可以乱变一通,不可以像阿康那种「无定向风」。要解释或推断行为,行为一定要受到约束,而在科学上——任何科学——约束行为的规律就是理论了。经济学的结构是简单的:局限怎样变,人的行为一定会跟着怎样变,而约束这「一定」的规律,主要是那大名鼎鼎的需求定律(The Law of Demand)。经济学有不少定律,或有不少理论,但大部分可有可无,只有需求定律不可或缺。没有需求定律就没有西方经济学,事情就是那么简单。原则上,所有其它经济定律都可用需求定律代替,又或者所有其它经济理论都可从需求定律变化出来。任何理论,不论微观或宏观,某一点违反了需求定律,该理论一定错!所以同学们要学好经济理论,一半以上时间要集中于需求定律。其它的多知一点无妨,但如果同学对需求定律的理解与体会,可以给我打上七十分,其它的理论一概不知也算到位,是个及格的经济学家了。

需求定律说,任何物品,何时何地,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一定上升。不容许有任何例外,因为如果有例外,理论就不可以被人的行为,无从验证,所以不能解释人的行为。同学们都知道,经济课本说有吉芬物品这回事。吉芬物品是指那些价格下降需求量跟着下降的物品,或价格愈高需求量愈大——这是了需求定律。逻辑说,吉芬物品可以存在,正如逻辑说万有引力可以失灵。这就是困难:如果吉芬物品被容许在真实世界存在,而我们不能事前划分哪些是吉芬物品哪些不是,那么人的任何选择行为都不可能被需求定律,也即是说该定律无从验证,于是半点解释力也没有。所有的经济学概念及其它理论皆要与需求定律挂钩,没有该定律,经济学的整个架构就会下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不少价格理论尝试在逻辑上把吉芬物品推出门外,都不成功。我在六十年代搞起了风浪,指出在几个不同的假设下,吉芬物品可以被拒诸门外,但因为用上无从观察的变量,不妥。后来还是接纳了史德拉与艾智仁的办法,把需求定律作为一个公理(a postulate),武断地不容许吉芬物品存在。一九六六年,在加州长堤大学任教职,我对同事E Dvorak指出,逻辑上,吉芬物品不能在市场成交,只可以在一人世界或永远不交换的物品出现,把他吓了一跳,大叫天才。但既然吉芬物品可以武断地废除,我的天才不值钱。虽如是,三十多年后我还是把该推理写进《科学说需求》的第四章第六节。(这里要向同学解释一点。今天的经济学教科书,吉芬物品一般存在。教科书是为了赚钱,或起码要有出版社收容,否决吉芬物品的存在不容易卖出去。可见一般大学里的教授,对经济解释是没有兴趣的。)

回顾平生,在需求定律这个重要话题上,对我影响最大的读物是佛利民的《马歇尔需求曲线》(M Fedman, The Marshallian Demand Curve)。虽然有好几处我不同意其分析,但该文对需求的经济思维实在好,今天的同学还要一读再读。整体而言,需求定律分析得最详尽的,应该是我于二○○一年发表的《科学说需求》(《经济解释》卷一)。该卷分析的何谓价、何谓量、不变量的选择、品味不变的假设、消费者盈余、否决剪刀论,等等,大部分不能从其它读物找到。不全是我的发明,而是经过多年从读物及师友间的吸纳,经过自己不断地在街头巷尾找现象印证,左改进右改进,日夕思想到过了退休之年,知道打通了经脉,全盘掌握,毫无沙石,才动笔写出来的。

这里有一个要点——非常重要而又头痛的——同学们要注意。这是需求定律(或需求曲线)所说的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是一个无从观察的变量(vaable),真实世界不存在。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变量是成交量(quantity transacted),不是需求量。需求量是一个意图之量,是经济学者想象出来的,不真有其物。于是,经济学分析的短缺(shortage)或剩余(surplus)

都是空中楼阁,真实世界不存在,靠这些理念作经济解释不可能不是。我说过,一个假说(hypothesis)的验证必定要用上两个或以上的可以观察到的变量,但理论的起点往往要用无从观察的变量,然后通过逻辑,推出可以观察的变量才能作假说的验证。这样看经济分析,可以避免的话,无从观察的变量愈少愈好。需求定律中的需求量无从观察,但这定律不可或缺,所以需求量是经济学中唯一的我不能不接受的无从观察之物。处理经济解释的一个重点,是要懂得怎样把真实世界没有其物的需求量(一个概念上的变量),按着逻辑的规格,带到可以观察的成交量或其它现象那边去。《科学说需求》的第六章对这个问题交代过、解释过怎样处理。

以为需求量可以观察到,或以成交量作为需求量的研究分析,无数,都是。
凯恩斯曾经说:「比起其它科学,经济学困难吗?不难,是容易的学问,但杰出者甚少。」我同意这判断。凯氏认为经济学难以杰出,因为某程度上从事者需要是个哲学家、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周身刀的。这观点我不一定同意。我认为经济学难达大成,主要是概念不容易掌握,理论太多,搞得太复杂,而最大的困难是从事者对真实世界知得少,知得太少了。像戴维德、高斯那种人,不懂或不用数,理论知得不多,但他们对基础理念有充分的掌握,对世事知得多,足够。

我们不需要有这些的天赋才可以达到师级的层面,但要懂得学习的方法。我自己走过不少冤枉路,误入歧途好几次,可幸及时惊觉,回头是岸,再走。尝试又尝试,终于找到自己的路,打上去。教同学,我只能把自己的经验申述一下。

我认为重要的起点,是入门者要知道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架构,跟着是掌握这架构中的概念与简单理论。有了基础,不妨尝试比较复杂的理论。天赋奇高可以不管复杂的,但我的经验,是猛攻一阵复杂的,再回到简单的基础会有新的理解。三十岁前,我来来好几次,到三十五岁,知道基础架构的掌握充分,概念的理解通透,就再不管复杂的理论了。

这架构就是前文说过的:一、人的行为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二、选择的第一个公理,是在局限下争取个人利益极大化;三、量度极大化的价值概念与局限概念皆重要,掌握不能有差池;四、局限转变引起的行为转变,要受到约束,而这约束主要是需求定律。

这就带来我个人认为是经济学最难处理的地方。局限转变带来的行为转变,要受需求定律的约束。需求定律是约束价格的转变与需求量的转变。因此,要解释行为,任何局限转变,处理的人必须或明或暗地把局限的转变翻为一个价的转变。不容易。更头痛的是,很多行为不通过市场,需求量不一定是市场成交的物品。可幸的是,需求定律的用途,不限于市场物品。任何有价值的物品这定律都可以用,包括声誉、友情、等。不在市场成交,没有市价或价格,用需求定律可以不用市价。非市场的物品,价格变为代价,也即是成本了。

「成本」是cost的中译,不大正确。较佳的译法是「机会成本」,有点不妥,因为经济学没有不是机会成本的成本。最好的译法应该是「代价」,但说「生产代价」中文不容易接受。比起其它科学,经济学是格外重视概念的,而其中最难掌握得好是成本的概念。懂得把任何局限转变翻为成本转变,也即是翻为代价转变,需求定律的运用就过了最困难的一关。可以相当复杂:一项局限的转变可以牵涉到好几方面的需求,因而牵涉到好几方面的代价转变。学而时习之,熟能生巧,我自己到四十岁后,得心应手,任何局限转变,想到与某方面的需求有关时,代价的升升降降立刻知道。

《经济解释》的卷二(《供应的行为》)对成本有详尽的解释,而卷三(《制度的选择》)分析产权与制度,带到社会成本(代价)那方面去,也说得详尽。同学要注意,有些价值,可以倒转过来看为成本,例如租值。又例如利息是收入,转换角度可以作为成本看。三十年前,与老师艾智仁研讨某话题,书信来来好几次,其中一次我写道:「利息不是成本的局部,而是成本的全部。(Interest is not a part of cost, but the whole of cost)」他回信大赞,显然认为我学满了师。

成本的正确概念本来就不容易掌握(见《供应的行为》),而加上产权问题、交易费用、非市场物品等,「成本」或「局限」的转变来得更复杂了。然而,要通过需求定律来解释人的行为,我们一定要把局限的转变翻为价或代价的转变。要记着,凡是转变,不管是代价还是行为,一定是「边际」的,所以解释行为或现象要从边际转变的角度入手。这又带到序数量度或排列选择给我们的方便了。那些批评交易费用难以量度或无从量度,因而没有用场的众君子,是经济解释的门外汉。

有一件事不妨一提。杨小凯曾经批评我不懂得边际分析,但巴赛尔却说边际分析我用得出神入化。二者有冲突吗?不一定。小凯是搞数学经济的,没有作过实证经济研究,从始至终停留在象牙塔内。我是搞实证研究的,数学的边际分析只学几天就认为足够(考理论当年永远第一),早就跑出象牙塔,走到真实世界中,落手落脚地搞起来。在真实世界看边际转变,可以小若沙尘,可以巨似泰山。数学的边际分析与验证的边际处理是两回事。

这就带来我要说的实践经济学的重点。要解释行为,局限的转变不可以子虚乌有,其转变一定要有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支持,而如果交易费用等转变不容易一分一毫地量度,以序数排列转变的或大或小有可为。然而,局限转变不易体会,翻为一个价或代价的转变也困难。可以做到,不易。这里要说的重点,是处理真实世界的局限转变,一般不是一个市价转变那么简单,绝大部分不可能从课堂上学得,也不是博士之后坐在办公室内可以知道。同学们从开始的现象作验证。要多做,甚至天天做,开头会觉得经济理论没有什么解释力,但坚持下去,「破案」的实例会愈来愈多,过了几年会觉得复杂的世界一般有简单的理论解释。

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现象。所有实证自然科学,不管是物理、生物或化学,学生从中学起就要做实验室工作。经济也是实证科学,但就是进入了大学也没有实验室课程。真实世界是经济学的实验室,大家生活在其中,但大学的教授可没有规定学生要到处观察,不断地试行解释,而那些所谓「实验」课程,只不过拿着些不知怎样弄出来的数字,作些什么统计分析。
风荷丽景
相较而言,夏普利还算有名,因为“夏普利值”(the Shapley value)是众多博弈论爱好者和研究者耳熟能详的词汇。夏普利作为博弈论(尤其是合作博弈)的代表性人物,经常出现在博弈论教材中。但就罗斯而言,除了少数实验经济学爱好者,国内很少有人知晓。人们更多地看重观点(即思想),而忽略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一看到数学符号,立马就跳过去,更别说那些严谨的证明和设计了。从而社会科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不同观点的辩论,而不是证据和逻辑的交锋。这看似刺激,但实则不利于学科的发展。罗斯的研究表明,经济学家要试图为人民服务,不能仅仅在意念上帮助社会,在媒体上耍嘴皮子,更重要的是设计出能够改进人们福利的机制。
  罗斯和夏普利:博弈论的缘分
  夏普利获奖,一点也不意外。早在纳什获奖之前,呼声更高的就是夏普利。在纳什做出开创性研究的同时,夏普利于2022年发表了著名论文《n人博弈的值》,奠定了合作博弈的基石。他解决了合作博弈的一个关键难题,即“夏普利值”。有了这个解,合作博弈得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建模。然而,合作博弈的确存在一个弱点,就是必须得有个保证协议落实的超然机构。
  与夏普利相比,罗斯的学术生涯比较普通,而且罗斯也没有像夏普利那样有很高的获奖呼声。但罗斯完成了一个经济学家帮助社会改进自身不足的任务。这种参与是直接介入机制设计之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运行。
  夏普利的思想被罗斯所挖掘,罗斯看重其在研究分配方面的巨大潜力。合作博弈中,之所以协议难以达成和实施,皆因利益分配之困难。利益分配不均,大概是所有合作无法成立的关键。要解决合作的稳定性问题,利益分配必须公正。“夏普利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核心点在于,事后的利益分配并不完全取决于事前的禀赋,还要看事中的贡献,即每个人所得,取决于各自对联盟的边际贡献。但夏普利只是给出证明,没有具体的应用案例。20世纪2022年代,罗斯发表了两篇论文,开始探索“夏普利值”的应用,比如在公共工程建设中,如何让各利益方分摊成本。正是这种对“夏普利值”的大胆应用,使合作博弈得以焕发生机。
  罗斯为了让夏普利的思想更生动地展示出来,开始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设计符合谈判博弈要求的程序,并邀请志愿者参与游戏。罗斯设计出一个双彩票的博弈游戏。这个游戏中两类彩票分别代表大奖和小奖,游戏参与人中的一部分人可能获得大奖,也可能获得小奖。结果显示,协议均值落在等概率协议点(各50%)和等期望价值协议点(75%和25%)中间,即参与人期望货币收益相等。这就意味着公平成了博弈的一个聚点。这个公平分配的聚点如何形成?罗斯发现其中涉及几个主要因素:信息是否成为共同知识、参与人的风险偏好分布、预期和声誉、时间因素等。
  这种研究有意义吗?假如三个人分一个蛋糕,无论按照纳什的理论预测,还是按照夏普利的理论预测,其结果都可能是趋近公平的分配。而问题在于,按照纳什的思路,这个公平分配来自每个人的策略,即每个人虽心怀鬼胎,却最终达成了一个公平分配方案。这有点类似于“看不见的手”的含义。按照夏普利的思路,三个人之间可能会出现两两结盟,甚至三人合作达成公平分配协议,从而实现一个公平分配结果。其中,纳什和夏普利都忽略的关键问题是,公平分配结果很可能来自某种社会规范的影响。罗斯称之为信息的共同知识,即参与人相互都知道自己和彼此的行为规范,从而可能达成某种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合作博弈也是可能的。这一点后来为费尔(Fehr)等人进一步发挥,指出参与人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有限理性的人,这种参与人理智和情感并存,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偏好。这才是社会中不同个体以及群体之间能够形成合作的关键。当然,这是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的最大贡献之一。
  市场设计:社会工程师的意义
  罗斯和夏普利的缘分,在另一个舞台上缔结得更深,那就是市场设计。在2022年,夏普利和戴维·盖尔在《数学月报》上发表《高校招生和婚姻的稳定性》一文。他们观察到,学校招生过程中,存在一些资源浪费现象。假如有两个大学,甲和乙;有两个申请的学生张三和李四。张三喜欢甲,李四喜欢乙。有效的资源配置是张三读甲大学,李四读乙大学。问题是大学录取采取优先接受程序,张三觉得自己有优势,同时申请了甲和乙,在收到申请材料后,甲和乙都给张三发了录取;李四申请了乙,同时申请了一个其他国家的丙大学保底,乙给李四发了等待,但丙给李四发了录取。那么李四是等待还是去读丙大学?显然,如果张三一直拖着不决定,李四就不得不选择丙大学,最后乙大学无法录取李四。从大学和申请人的角度看,都没有得到最好的结果。夏普利和盖尔发明了一种递延接受程序(the deferred acceptance pcedure),这种程序要求张三和李四都填报甲和乙,但必须给自己的偏好排序,这样张三申请时就表明了甲、乙顺序,李四表明了乙、甲顺序。甲按照这种程序,只考虑最偏好自己的,仅录取张三,乙则录取李四。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
  罗斯决定运用递延接受程序,重新设计医师劳动市场。2022年,他和皮拉森合作,在《经济评论》上发表了《医师匹配市场的重新设计》一文。这一成果改变了医师的就业状况,大大提高了这类劳动市场的配置效率。
  各医院为了争夺优秀学生,经常采取不正当竞争,导致劳动市场混乱。后来建立了国家住院医师选拔计划(National Resident Match Pgram, NRMP),该计划每年公布全美各医疗机构的医师需求数量和岗位,学生向该计划提出申请,并完成与医院岗位的匹配。但这个计划有两个弱点,一是与高校录取的资源浪费类似,采取优先验收程序,同样会导致这类问题;二是无法解决学生夫妻的申请难题。对此,罗斯等人基于递延接受程序,设计了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资源浪费问题,而且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夫妻的难题。该计划依赖一个集中的登记结算中心(清算屋),学生向该中心提出申请,但必须标明偏好序,中心把偏好序信息传入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按照最偏好原则选实习医师;如果没有选满,那么就依次选第二偏好的学生,如此类推,直到供求至匹配位置。罗斯这个新计划的推行,大大改变了住院医师的就业状况。
  罗斯和凯格尔合作,专门比较分析了递延接受市场机制和优先匹配机制的有效性,发现前者明显稳定。他们还找到了相关的证据,比如在英国,爱丁堡和卡迪夫采用了前者,伯明翰、纽卡斯尔和谢菲尔德采用后者,但前者取得了成功,后者则没有。
  罗斯把这种市场设计思路运用到很多其他领域,并且都取得了成功。以肾脏捐赠为例。假如有甲、乙、丙三个家庭,各自亲人愿意为家里的患者捐赠肾脏,但都存在排异性,无法实现捐赠,怎么办?罗斯发明了一个基于递延接受程序的机制,称作“首位交易循环链” (Top Trading Cycles and Chains, TTCC)机制,可以让三个家庭各自进行交换,这样就实现了匹配。这个匹配同样通过一个登记结算中心来实现,大大提高了肾脏移植的效率。具体来说,就是结算中心按照等级将患者和捐赠者排序,患者按紧急程度排,捐赠者按匹配程度排,最急需的患者寻找最匹配的捐赠者,一旦配对成功,就剔除,然后依次继续,最后所有患者都与各自的捐赠者配对成功。显然,这种市场机制比家庭和医院各自单独搜寻的效果要好很多。
  经济学家能否成为工程师
  2022年,罗斯写了一篇论文《经济学家作为工程师:博弈论、实验和计算机作为设计经济学的工具》,发表在《计量经济学》第70卷第4期。在这篇文章中,他总结了迄今经济学家参与市场设计的几个重要案例,并阐述了这一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理。这篇文章可能使一些人不禁又回到早年攻击贝克尔的老问题上:经济学又了吗?其实不然。
  罗斯既不是兰格的计算机乌托邦的追随者,也不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拥趸。罗斯所有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都基于市场非有效这一前提。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任凭“看不见的手”兴风作浪,很可能无法实现应有的效率。基于此,经济学家有责任介入市场之中,真正认识市场的不足,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试图改进市场的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
  罗斯认为,经济学家应该脚踏实地,做一些对市场有帮助的事情,而不是纸上谈兵。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这只手可以是介于市场和之间的某种组织;社会也不是完全能够设计的,因为我们的理性都有限,所以只能在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中,尽一点绵薄之力。这大概就是罗斯的本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罗伊德·夏普利
  罗伊德·夏普利,2022年出生于的麻省剑桥,父亲是知名的天文学家。他二战时踊跃参军,并到中国成都服役,曾获得奖章。二战后,他回到哈佛大学攻读数学学位,毕业后进入兰德公司,后又去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那里和纳什成为好友,尽管两人的关系后来有了裂痕。博士毕业后,2022年夏普利回到兰德公司,直到2022年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书。
  埃尔文·罗斯
  埃尔文·罗斯,2022年出生于,2022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运筹学学士学位。2022年和2022年在斯坦福大学分别获得运筹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学业进步速度惊人。他在伊利诺伊大学经历短暂的教学生涯后,2022年进入匹兹堡大学担任安德鲁·W梅隆经济学教授,2022年转到哈佛大学,目前已从哈佛大学荣誉退休,并加入斯坦福大学
木木兮123
您的工商专业的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顺利 提供一些工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企业中“跳槽”现象的原因及举措分析1、我国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研究2、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研究3、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研究4、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流动问题研究5、经营者薪酬结构问题研究6、县域经济问题研究7、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问题研究8、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9、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问题研究10、西方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我国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研究2、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3、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4、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问题研究5、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6、论家族式向现代化企业转变的途径7、我国经营者年薪制问题研究8、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9、企业并构中的行为分析10、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关系探析1、中小企业战略问题研究 2、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 3、西方思想的发展历程 4、者的角色定位与认知 5、组织文化的建设 6、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与设计 7、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 8、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化研究 9、组织中的有效沟通 10、沟通的艺术 11、企业沟通中的误区及对策 12、人力资源当前面临的问题 13、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选拔研究 14、如何留人——企业薪酬与福利设计 15、领导者的有效集权与授权 16、论我国企业的创新 17、机制的变革及创新 18、如何实现有效地激励 19、员工激励及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20、领导理论综述 21、由动机理论谈员工激励 22、企业高效团队的开发与 23、组织绩效的有效及衡量 24、企业的价值链研究 25、企业价值链与核心竞争力建设 26、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竞争力研究 27、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问答

经济师序列转文博

严格说,专业职务或职称与行政级别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不对作实际比较或比对的。若要硬套一下的话,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分为正教授级与副教授级,而正教授级又细分为1、2、3、4级,一级教授相当于正省部级,四级教授相当于副厅级。正高级教授的各级分别与省部级、副省部级、厅级、副厅级相对于,在行序列中列入了高级序列。……

阿圆凸凸凸

考经济师需要提供什么

不少在大学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前都会想着考证来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那么,在校大学生报考经济师,需要提供什么报名材料呢?接下来环球网校整理分享一下内容,请您仔细阅读!问:在校大学生报考初级经济师需提供哪些材料?答:根据往年报考情况,首次报考经济师,一般需要准备以下这些材料:1、《考试报名表》一份(……

虾米啊1

经济师报名需要提供什么

不少在大学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前都会想着考证来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那么,在校大学生报考经济师,需要提供什么报名材料呢?接下来环球网校整理分享一下内容,请您仔细阅读!问:在校大学生报考初级经济师需提供哪些材料?答:根据往年报考情况,首次报考经济师,一般需要准备以下这些材料:1、《考试报名表》一份(……

沫卡MOKOO

经济师转序列需要提供什么

嘿嘿,大小煤矿公私煤矿多如牛毛,都是企业内部的需要,千差万别,何来所谓排序级别?不是官府,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生产经营团体。不要沾染上官府气,搞什么级别排序,只是为了企业的需要,定岗定责定编。都什么年月了,市场经济都这么多年了,还贪恋级别?官本位思想中毒太深。企业无所谓级别。只是在国有大中型煤业集团……

把你的锅盖盖好

经济师转文博序列需要提供什么

从职称社会化评审所设置的专业序列上看,27个职称序列中,序列与商业有关的只有工业经济、商业经济、国际商务师3个序列。职称序列的设置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文物拍卖行里的评估师,不少人知识渊博,文物断代鉴定经验丰富,他们的同行在文物、博物馆早已被评为研究馆员,而他们只能评为经济师;药店的药师,有的既懂药理,……

屠夫糖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