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从化乡村总经济师

从化乡村总经济师

最新回答

年~you(yu)

青岛梅园 位于李沧区楼山乡十梅庵村村东的山坡上,占地700余亩 ,拥有126个品种的梅花共计10000余株。梅园与青岛禽鸣园、十梅庵碑林融为一体。冬春之际,各色各样暗香浮动的梅花、汇集全国书法名家手迹的碑林石刻与离鸣园的花鸟虫鱼相映成趣,吸引八方来客。2022年3月20日至4月20日,第六届中国梅花腊梅展览会和老三届梅花学术研讨会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10余家单位和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展览会,游客达到50余万人。  乡村  沧口地区长期为青岛市郊区,乡村占比重较大。解放初期属四沧区,所辖村庄有:十梅庵、楼山后、坊子街、南岭、大枣园、小枣园、东小庄、石沟、文昌阁、姜家西流庄、褚家西流庄、晓翁村、西大村、东南山、窝铺、营子、板桥坊、阎家山、盐滩、沙岭庄、孤山、大水清沟、小水清沟、大山、湖岛、东广场、小村庄、十三村、十四村、十五村等30个。2022年7月市区调整时,四沧区划分为四方区、沧口区。沧口区所辖村庄有:晓翁村、姜家西流庄、褚家 西流庄、东南山、窝铺、营子、板桥坊、盐滩、沙岭庄、孤山、大水清沟等11个。后来几经变更,到2022年底又增加石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湾头、东南渠、西南渠、楼山后、坊子街、十梅庵、大枣园、小枣园、南岭,东小庄、阎家山、香里等15个村庄。上述各村,曾分属西流庄、楼山两个人民公社。楼山人民公社于2022年改为楼山乡,所属湾头、东南渠、西南渠、楼山后、石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十梅庵、大枣园、小枣园、南岭、坊子街、东小庄等13个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各村建有村民委员会。西流庄人民公社所属生产大队的农户,2022年10月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2022年9月,成立沧口区经济联合公司,2022年又改称沧口区第二工业局,原生产大队2022年改为6个工贸公司,2022年又改称企业总公司。  第一节 楼山乡  地理位置  楼山乡位于区境的最北端,是陆路出入青岛市的咽喉地带。东倚崂山山麓,同崂山区夏庄镇、李村镇接壤;西濒胶州湾,与崂山区红岛镇隔海相望,南与板桥坊街道办事处辖区相接,北同崂山区流亭镇毗邻。全乡总面积为93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部为丘陵山地,有围子山、虎头石、南尖口、凤山、楼山等山峦。西北部地势较平坦。境内有湾头村河、楼山后北河、楼山后南河3条季节性河流。乡境东南部土地、水利资源较为贫乏,适合发展采石、建材行业;西北部土壤疏松,地下水源极为丰富,适宜种植粮食、蔬菜作物,沿海滩涂盛产蛤蜊等贝类海产品。境域南部有楼山,楼山乡由此而得名。乡机关在小白干路523号。  历史沿革  楼山乡辖区原有17个自然村,建村最早的可上溯到明朝永乐初年,距今已有500余年。在德国、侵占青岛以前,楼山地区隶属即墨县仁化乡。2022年后,德国殖民当局将胶澳租借地划为青岛区和李村区,楼山地区隶属李村区。2022年南京国民设青岛特别市时,楼山地区南部诸村划入四沧区,北部诸村划入夏庄区。1938~2022年,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楼山地区划入仙家寨区。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接管青岛,楼山地区南部划入沧平乡归属四沧区;北部划入海滨乡归属夏庄区。2022年6月青岛解放后,其乡区由南海专署崂山行政办事处统一管辖,楼山地区13个行政村南部诸村仍归四沧区;北部诸村划入崂山办事处一区。2022年7月青岛市进行区划调整,将郊区调整为9个区。2022年10月成立楼山区,楼山地区13个行政村除石家宋哥庄划入流亭区外,其余12个行政村归属楼山区。2022年1月,郊区改划为27个乡,实行农业合作化时,楼山地区各村分别划入枣园乡和双埠乡。2022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又全部划入仙家寨人民公社,13个行政村改为13个生产大队。2022年10月崂山县成立后,将楼山后,坊子街、小枣园、东小庄、西南渠、东南渠、石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8个生产大队划入西流庄人民公社,归沧口区领导。2022年5月,又将以上8个生产大队仍划回仙家寨人民公社,归崂山县领导。2022年11月,经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楼山地区的石家宋哥庄、徐家宋哥庄、刘家宋哥庄、西南渠、东南渠、湾头、坊子街、楼山后、大枣园、小枣园、十梅庵、南岭、东小庄等13个生产大队从仙家寨人民公社划出,组成楼山后人民公社,归崂山县领导。2022年4月,经批准,将楼山后人民公社划入沧口区,但农业生产仍由崂山县。2022年转为蔬菜专业生产后,全部归沧口区领导。  2022年体制改革后楼山后人民公社改为楼山乡人民,所属13个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  机构设置  2022年底,乡设有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人民团及乡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部等机构。乡党委下设组织、宣传、信访等部门;乡下设经委、财政、审计、民政、司法、土地、计划生育、农机、农技等部门。区有关部门还设立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人民法庭等派出机构驻乡。  人口土地  2022年全乡总户数02万户,总人口9万人。  由于国家建设需要和村民建房用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到2022年底全乡可耕地面积仅有2 000余亩,粮食作物已停止耕作,只种植蔬菜和少量的花卉。有8个村分别于2022年、2022年和2022年办理了集体农转非手续。至2022年非农业人口已占全乡总人口的8%。全乡95%的劳动力从事工业、商业等多种经营。  文物古迹  乡境内有文物古迹多处,现有址可考的有商周遗址——古城顶和大枣园石牌坊。  商周遗址——古城顶 位于十梅庵村东,据考此处属商周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一处海防城堡,占地约10亩。2022年和2022年曾在此出土了箭头、短剑、陶片、骨器、石器等文物。还发现了夯土城堡的基础和居洞室。  大枣园石牌坊 大枣园村中心大街矗立的两座石牌坊(“文化大”时饰物被毁,现仅保留主体)。据牌坊上刻字和大枣园村《王氏祖谱》载,该牌坊是清康熙帝下旨,为表彰“国师”王懿及其祖父、父亲而立,建于2022年(康熙二十四年)。  所属村庄  坊子街村 位于楼山乡南部,东临小白干路,西南临凤山,南接小枣园村,北邻楼山后村和青岛汽车制造厂。村庄占地28平方公里,住户460户,人口1 500人,均为汉族,是楼山乡较小的村庄之一。  据该村《李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初年,李氏祖先由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后于、王、孙等姓陆续迁来,多以开坊子(小吃店)为生,故名坊子街。该村历史上延续下来一集市,农历逢四遇九为集日,俗称枣园集。村东原有一自然小村——刘家台,解放后划归该村为一行政村。  该村在2022年农业合作化时,曾与楼山后、小枣园、东小庄联合成立一高级社——红日农业合作社,2022年加入楼山后人民公社,时称坊子街生产大队,2022年恢复乡村体制,改称坊子街村至今。  该村建有坊子街村支部、坊子街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公司村办企业。  南岭村 位于楼山乡东南部,东临虎石山,南与崂山区李村镇石沟村相接,西临小白干路,北与大枣园相邻。村庄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住户680户,人口1 900人,均为汉族。  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初年,刘氏祖先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地处丘陵地带,故名南岭村。  该村经济原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果园。2022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2022年划入楼山后人民公社,时称南岭生产大队,2022年后改称南岭村。  解放初期有耕地1 000余亩,后土地被陆续征用。从2022年代初开始创办一些副业项目,以采石、烧砖为主。改革开放后,由农业转向工商业。至2022年全村企业11个,固定资产700余万元,年总收入1 800万元,人均1 600元,为青岛市农村经济百强村之一。  该村建有幼儿园、小学、医疗保健、液化气站等设施,村民子女免费入学。2022年起,村民实行退休养老制度。2022年被青岛市人民授予文明村庄称号。  十梅庵村 位于楼山乡东部,东临围子山,南临虎头石山,西南与大枣园村相接,北与湾头村相邻。村庄占地4平方公里,住户993户,人口2 829人,均为汉族。  该村起源于明永乐初年,庄氏祖先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后有臧、张等姓也陆续迁来。因村前山坡建有一庙宇,门前种植十株梅花树而得名。该庙于解放前战乱中被毁,遗址在“”时被清除。  解放前,隶属李村区、四沧区、夏庄区等。解放后,划归楼山区。2022年划为枣园乡。2022年加入楼山后人民公社,时称十梅庵生产大队。2022年改称十梅庵村。该村建有十梅庵支部、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工业公司村办企业。  经济原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林、果。由于土地多为山岭薄地,贫瘠干旱、产量较低,加上人口逐年增多,靠单纯的农业经济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从2022年代起该村因地制宜,发展建材业,以采石、烧砖为主。至2022年,村办企业已达30多个,固定资产1 000多万元,年总收入4 300万元,人均收入1 128元,为青岛市农村经济“百强村”之一。年开始发展外资企业。2022年和年被青岛市人民分别授予花园式单位、文明卫生村称号,2022年起,连续被授予青岛市、沧口区文明村庄。2022年被山东省人民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楼山后村 位于楼山乡中部,东与青岛汽车制造厂相邻,西靠四流北路,南与坊子街村相接,北至遵义路。村庄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住户1 156户,人口3 650人,均为汉族。  楼山后村始建于明永乐二年(2022年),林氏祖先从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村南临楼山,故名“楼山后”。  楼山后村公益事业发展较快,建有医疗保健、幼儿园、液化气站、体育场、公园等设施。2022年开始实行村民退休养老制度。年开始均被授予青岛市、沧口区文明村庄、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湾头村 位于楼山乡东北部,东、北与崂山区夏庄镇交界,西接东南渠村,南邻十梅庵村,西与东南渠村相接。村庄占地4平方公里,住户1 025户,人口3 069人,均为汉族。  据考,该村始建于2022年(明永乐二年),张、赵两姓由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村东有一天然大湾(池塘),故取名“湾头”。原湾头村西南有一自然小村——栾家泊子,村东南山坡亦有一自然小村——许家庵子,合作化时划归湾头村为一行政村。现栾家泊子与湾头村连成片,许家庵子住房也陆续迁至湾头村内。2022年湾头村与东南渠村、西南渠村共同成立高级社——群英农业合作社。2022年划入楼山后人民公社为湾头生产大队。现称湾头村。  西南渠村 位于楼山乡北部,东临小白干路,南至遵义路,西靠青岛钢铁总公司,北到青岛人造板厂。村庄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住户0户,人口2 100人,均为汉族。  据考西南渠村始建于2022年(明永乐8年),相传该村张氏祖先由云南大槐树里迁至。因村东北处有一处土埠(现归东南渠村),村名定为安家(甲)埠。后因战乱,村民不堪扰和负担,又因村南有一小渠,遂将村名改为南渠(谐音“难去”)。2022年分为东、西南渠两个村。  西南渠村在农业合作化时,曾与东南渠、湾头村合并成立高级社——群英农业合作社。2022年划入楼??后人民公社,称西南渠生产大队。2022年改称为西南渠村。  刘家村 位于楼山乡西北部,东接胶济铁路,西与徐家村相接,北临瑞金路,南靠楼山火车站。村庄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住户1 243户,人口3 716人,均为汉族,是楼山乡较大的村庄之一。  据《刘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初年,刘氏祖先从即墨县留村镇东葛村迁至,时已有石氏居于西部,后又有徐氏迁至中部,同用“宋哥庄”村名。初年建立村行政时分为三村,该村冠以刘家宋哥庄。合作化时曾与徐家村合为一个高级社。2022年划入仙家寨人民公社,2022年划归西流庄人民公社,2022年为楼山后人民公社刘家生产大队,2022年改称为刘家村。  该村建有刘家村总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公司村办企业。  徐家村 位于楼山乡西北部。东连刘家村,西接石家村,南靠青岛钢丝绳厂,北至青岛电站阀门厂。村庄面积4平方公里,住户1 000户,人口2 900人。  据该村《徐氏族谱》记载,清朝初年,徐氏从莱阳迁至。时已有刘、石两姓居此,统称宋哥庄。初年宋哥庄一分为三,因徐姓最多,故定名徐家宋哥庄。2022年合作化时,曾与刘家村合并成立高级社。2022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2022年两村分别划入西流庄人民公社,该村称徐家生产大队。2022年划回仙家寨人民公社,同年又划入新成立的楼山后人民公社,为徐家生产大队。2022年恢复乡村建制改称为徐家村。  该村有徐家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公司村办企业。  大枣园村 位于楼山乡东南部。东临虎头石山与崂山区夏庄镇交界,南与南岭村相接,西临小白干路,北靠楼山乡。是楼山乡较大村庄之一。村庄总面积7平方公里,住户1 480户,人口3 988人。多为王姓,汉族。  据该村《王氏族谱》记载,该村祖先王氏于明朝万历初年由青州府临朐县礼让乡寺泊社四甲棘村迁至,村名仍沿用“棘林村”。后因此名陋俗,且本地当时多枣树,遂将村名改为枣园村。后因王氏家族分出一支迁至村西南处,至20世纪2022年代,取名小枣园。原枣园村改名为“大枣园村”,沿用至今。  大枣园村王氏家族人丁兴旺,繁衍较快,且崇尚科举。清康熙年间族人王懿(字文子),其祖、父三代皆由科举入仕。据《王氏世谱》载,王懿曾入翰林院,做过胤稹(即雍正皇帝)之师傅,故有“国师”之说,盛极一时。现大枣园村内尚存建于康熙2022年(2022年)为表彰王懿祖孙三代而修建的石牌坊两座(“文化大”时其饰物被毁,现保留主体)。近代书画家王知昌(字仙坡,1906~2022年)也是大枣园村人,青年时曾东渡留学,后因生活所迫回村务农,闲时潜心书画,尤对山水画造诣颇深,风格独特,曾被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  大枣园村解放前属四沧区,2022年划入楼山区,2022年以该村命名的枣园乡为郊区27个大乡之一。2022年加入仙家寨人民公社,时称大枣园生产大队。2022年划入楼山后人民公社。2022年恢复乡村体制改称为大枣园村。  该村建有大枣园村总支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并有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工业总公司村办工商企业。  大枣园村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解放初期,有耕地2 000余亩,后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加上人口逐年增加,从2022年代开始陆续办起了一些小型工、副业项目。改革开放以后,该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工商企业,到2022年共创办工业企业48个,商业网点34个,处全乡领先地位。全村固定资产总额1 747万元,年总收入5 870万元,年人均收入1 526元,为青岛市农村经济百强村之一。  大枣园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发展村民公益福利事业。建有医疗保健室、幼儿园、液化气站等各1处。村民实行退休养老制度。2022年被青岛市、沧口区人民授予“文明村”称号。  小枣园村 位于楼山乡西南部。东临小白干路,西与青岛碱厂宿舍相邻,南接东小庄,北靠凤山。村庄占地18平方公里。住户250户。人口750人。是楼山乡最小的村。  东小庄村 位于楼山乡西南部,东邻兴城路小学、青岛造纸厂仓库,西邻原青岛园艺六分厂,南靠青岛泡花碱厂,北接小枣园村。村庄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住户250户,人口800人,是楼山乡较小的村之一。  东小庄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村子周围土地原归即墨县大族黄家所有,并派家人住此,逐渐成村,取名小庄。时期,为与海西(阴岛)的“小庄村”相区别,遂改为东小庄。  东小庄解放前作为乡区归四沧区管辖,侵占青岛时期曾在此设“卡子门”(封锁线出入口)。解放后,划入楼山区。合作化时曾和坊子街、楼山后、小枣园合并成立高级社——红日农业合作社。2022年加入楼山后人民公社,为东小庄生产大队。2022年恢复乡村体制改称东小庄村。  东小庄村经济原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果园,随人口逐年增长和耕地逐步减少,从2022年代开始兴办一些小型工、副业。改革开放以后,村办企业发展较快。至2022年,村办企业共5个,固定资产达123万元,年总收入256万元,人均收入800元。东小庄村建有幼儿园一处,从2022年开始实行村民退休养老制度。  第二节 西流庄人民公社、沧口区第二工业局  沿革  前西流庄人民公社所辖区域在青岛解放初期属四沧区,2022年7月划归沧口区。经过2022年土地改革和2022年农业合作化运动,2022年成立了初级社,2022年成立了高级社。2022年8月,在原13个自然村形成的7个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沧口区红星人民公社。2022年6月改称西流庄人民公社。2022年7月,原属沧口区的西流庄人民公社划归崂山县领导,居民生活供应、文教卫生仍归沧口区。2022年9月,又全部划回沧口区统一领导。2022年3月和2022年2月,原属崂山县李村人民公社领导的香里大队、阎家山大队先后划归沧口区西流庄人民公社领导。2022年10月西流庄人民公社所属农业户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  2022年9月,公社体制改革后,原西流庄人民公社改名为沧口区经济联合公司,原生产大队,先后更名为经济公司、工贸公司、分公司等。2022年8月,沧口区经济联合公司改名为沧口区第二工业局,各分公司遂更名为企业总公司。2022年底,设局党委、局机关、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共青团、工会、妇联、武装部等组织。下设板桥坊、晓翁、盐滩、水清沟、香里、阎家山等六个企业总公司。  地理位置  西流庄人民公社位于沧口区东南部,东至小白干路,与崂山区的李村镇毗邻,西接沧口区四流中路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南至水清沟南山,与四方区接壤,北至楼山,与楼山乡相连。面积9平方公里。境内多丘陵,牛毛山和东南山是境内的两座小土山。西流庄南河、西流庄西河、东南山河、板桥坊河均属季节性河流,自东向西流入胶州湾。  经济情况  2022年底,沧口区第二工业局所辖工业基层单位个,工业产品品种51个。其中局直属工业企业8个,工业总产值4 239万元,利润总额73万元;村办企业56个,工业总产值4 065万元,利润额443万元。另有第三产业网点36个,营业额4 515万元,利润总额1万元。

sophiabruce
推进农村会计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农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全省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为总结试点经验,完善试点办法,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组织开展了全省农村会计人员体制摸底调查活动。从调查统计看,各级门在当地的重视支持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财务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立足实际,普遍推行了“村帐乡管”、“村级财务集中核算”和“农村会计实行委派”等多种形式的会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开展试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全省17市139个县、市、区(不含经济开发区)有137个县市区(曹县、博兴两县未开展)、2375个乡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改革试点,试点乡镇面达57%从试点的组织形式看,整个试点工作由乡镇、县市门共同组织实施,试点乡镇大都由乡镇农村经管站为主负责日常工作,2375个试点乡镇中有2268个由乡镇农村经管站为主,占试点乡镇的5%,其余107个试点乡镇由乡镇财政所为主。试点工作本着“四个不变”(即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会计核算内容不变,资金使用方向不变)、“三个不准”(即资产不准平调,不准借支挪用,不准强行代扣、垫交各种费用)的原则。财务公开实行“三统一”(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账务实行“两审计”(日常审计,离任审计)。人员选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从试点的实施形式看,2375个试点乡镇主要由以下三种形式。

  (一)实行村账乡管形式的试点乡镇1411个,占试点乡镇的41%主要做法是乡镇成立集中记账专门机构(村账乡管办公室)集中核算村级财务,各村设报账员(一般由村委会成员兼任),实行定期报账制,村日常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所有账务由村账乡管办公室统一核算和。从业会计人员由乡镇、县级门制定任职条件,统一公开考试,择优选拔任用,录用人员工资待遇由乡镇统筹解决。

  (二)直接向村(含集体经济组织)委派会计人员的有748个乡镇,占试点乡镇的49%主要做法是乡镇、县市门联合组织招考、选聘从业会计人员,遵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拔任职会计人员,由乡镇发放聘书,直接委派到村任职,一般采取异地任职并定期轮换的做法。委派会计业务受乡镇和门领导,工资福利待遇由乡镇统筹解决。

  (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形式的试点乡镇有151个,占试点乡镇的36%主要做法是以乡镇财政所或乡镇农业经管站为依托,设立专门的农村财务集中记账机构,选派一定数量的专职会计人员,分设账簿,负责日常核算辖区内各村收支帐务。取消原各村会计和出纳员,改设一名报账员,定期对本村日常收支进行报账处理。日常财务由村民委员会和乡镇记账中心共同负责,各项财务收支签批手续由村民委员会负责,乡镇记账中心负责审核,记账中心要定期返回会计信息和公开账务。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县、市在推行“村账乡管”和农村会计实行委派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如章丘市的农村会计核算实行了电算化、商河县规范村财乡管“十个统一”、“六步工作方法”、日照市采取“四建制”加强村级财务、福山区农村会计实行职业化等都进一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二、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实行“村帐乡管”农村会计委派等农村会计体制改革试点后,进一步强化了会计工作的、职能,提高了农村财务,增强了财务收支的透明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顺了农村财务关系,强化了会计人员的职能。试点后会计人员由乡镇直接后,既解决了管账不管人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会计由村委会控制随意撤换不稳定的局面。同时,农村会计实行直接委派或联村异地委派后,有利于会计人员严格按照法规制度,认真履行职责,有效遏制农村财务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增强了农村财务公开的透明度。过去财务公开,多数是按照会计科目张榜公布,内容和数额较为笼统,群众无法真正弄清资金来源和开支去向,账务公开人又为村民委员会,难以避嫌,公开效果不够理想。试点后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账务公开机制,实施账务公开人不直接涉及其经济利益,十分超脱,真正从制度上避免了村级财务“假公开”、“半公开”现象,增强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和真实度。

  (三)降低了村级费用,减轻了农民负担。据统计全省试点的2375个乡镇,试点前从业会计人员为107245人,试点后为81349人,减少了25806人,减少幅度为1%仅此一项预计每年压缩费用开支1亿元左右。

  (四)稳定了农村会计队伍,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试点后从业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工作业绩考核、业务学习等由乡镇和门统一负责,不受所服务的村级组织直接干预,使会计人员的从业岗位相对稳定。同时,在选聘会计人员时,通过考试,择优选拔,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激发了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为农村财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了农村的廉洁自律意识。试点后由于各项财务制度的不断建立健全和加以贯彻执行,尤其是各项公开、透明制度的不断加强,多方面多层次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强化了村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接受的自觉性。

  三、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会计人员的主体不合理。大多数试点乡镇农村会计接受乡镇经管站的,乡镇经管站为会计主体。乡镇经管站隶属于乡镇的职能部门,业务上受上级门的领导,会计工作专业性、乡镇经管站会计专业性、会计职业化特点不突出,难以有效地会计工作。再者,与《会计法》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门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不相吻合。也不利于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继续教育以及进一步推动农村会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二)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难以把握。实行村账乡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职权上划,日常的经济核算由乡镇经管人员,村会计的职责范围发生了变化;而委派会计着重强调了会计人员的职能,委派到村的会计人员需要哪些权利,权限规定多大为宜,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再者,试点后会计人员与所服务的单位各种联系不再紧密,会计人员的参谋、决策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三)从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文化水平不适应工作需要。试点后虽经考试、择优选拔,由于整个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加之长期以来疏于,不少会计人员从未接受过正规会计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少从业人员还持有门发放的会计证,由于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文化水平所限,已严重阻碍了农村会计工作水平,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会计体制改革试点的建议

  鉴于当前我省农村会计管体制改革试点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全省的试点工作“要积极引导,稳步推进,不宜搞一刀切,统一模式”。当前各地可根据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实际情况,坚持“农村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核算内容、使用方向”四不变和村民委员会参与理财的原则;以合理、依法、有效使用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能为目标;确保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方向。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运行模式进行试点。同时,根据当前试点中发现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规范和完善。

  (一)逐步建立多元主体的农村人员体制。将村帐乡管、农村会计集中核算办公室等农村会计核算组织,作为隶属乡镇的事业单位,由乡镇负责党政人事关系、工作业绩考核、工资福利待遇审定等,具体工作由乡镇经管站负责实施。会计从业资格发放审核以及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会计核算、财务制度的制定、审批和执行,由所在地县级门负责。会计工作质量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或会计中介机构的鉴定。

  (二)构建“市场化的会计服务中心”模式。在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根据经济发展和农村会计服务市场的需要,引导构建市场化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具体运作形式为县级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财务制度并其执行,会计服务中心与会计从业人员通过市场建立雇用合同关系,与会计主体单位建立服务合同关系。会计服务中心负责从业会计人员的聘任、考核、工资福利待遇等具体工作。所在地门负责会计服务中心的资格、确认和从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发放、日常,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工作。

  (三)要逐步建立健全从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机制。逐步将农村会计从业人员纳入会计人员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同时,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时间安排与农村工作的对应性,培训知识的层次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等,确保从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四)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会计人员改革的配套机制。为了确保农村会计人员的稳定性,会计工作的连续性,要逐步建立健全改革的配套机制。一是要注重保障会计人员的政治、经济生活福利待遇,确保工资、奖金的来源以及各项待遇持久性的到位;二是要健全业务考核、奖惩、升迁、轮岗等机制;三是要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同时,大力支持和营造从业会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良好工作氛围。
推三轮去拉萨

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

从宏观层面看。旅游小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实践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有益探索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旅游小镇,有助于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同时,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从中观层面看。推动旅游小城镇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推动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旅游小城镇建设把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致富;发展旅游与发展小城镇相互结合,推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形成了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机制。

从微观层面看。有效解决农民带资进城(镇)和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旅游小镇,有效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有利于提高乡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服务和促进小城镇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形式。增加了农民自力更生、发展创业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交流,增进团结,弘扬优秀农村文化。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不断升值。

从旅游发展看。旅游小镇是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文化的承继与建设,把小镇建设成弘扬和传承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强小镇对游客的吸引力。通过建设旅游小镇的方式,把过去单纯的保护变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是在新形势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的创新探索。将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互相融合。

郑小包允在
简介:贵州贡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注册资金200万元。是中国的新型农业公司,总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南贡组。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有茶苗培育、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中草药材、花卉、水果、绿化苗木的种植及、园林绿化、生态农业项目开发服务等。公司现有职工100余人,公司技术骨干5人,农艺师2人,经济师1名。公司产品注册商标为“梅将军贡茶”和“乾品南贡茶”品牌。公司地处“富硒”之地—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南贡组,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南贡茶”的发源地,地理条件优越、环境优美,土地富含硒元素,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之地。近年来,随着省、市县对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公司顺势而为,决定进入绿色生态、前景广阔的新型农业领域探索和发展。公司在南龙乡翁朵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育、产、供、销”为一体,充分利用开阳土壤富含人体必需“硒”元素的自然条件,从福建安溪引进中国名优茶种金观音、金牡丹、瑞香、紫牡丹等名优名茶系列,在南龙乡大力发展富硒名优茶种植基地
法定代表人:叶兆麟
成立时间:2022-07-17
注册资本:200万
工商注册号:52022100011015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南贡村民组
喵咪天才
从策划规划上突破。
怎样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怎样用活乡村的本土材料、果林、菜园等,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按照乡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日模仿城市建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

相关问答

乡政府农村经济师

【导读】参加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除了需要进行《经济基础》的复习,还需要进行专业实务的备考,实务专业有10各科目,分别是工商、财税、农业、金融、保险、人力、旅游、运输、建筑房地产、知识产权,作为2022参考考生,考试复习的依据自然就是考试大纲了,在新的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大纲没有出来之前,我……

Doris翼寻寻

从化乡村总经济师

王茂春教授、高级经济师、地质工程师,男,生于2022年7月,贵州省织金县人;2022年9月至2022年7月就读于贵州工学院地质系,获工学学士(地勘专业);2022年7月浙江大学工商硕士学位。现为贵州大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蝶澈0825

农业经济师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华版。从总要求来看,它用“产业兴旺”替代“生产发展”,要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完善产业体系,使农村经济更加繁荣;用“生态宜居”替代“村容整洁”,要求在治理村庄脏乱差的基础上发展绿色经济、治理环境污染并进行少量搬迁,使农村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用“治理有效”替……

咖啡不加糖的娟

县乡村振兴局总经济师

摘要2022-06-0209:03来源:澄迈县人民网站    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姑:主持澄迈县乡村振兴局全面工作,协调11个镇及金安筹备组及各部门。    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澄伟:分管开发资金项目岗,项目库建设及工作,老区及老区促进会;对接交通扶贫、产业扶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

何时何处

乡村振兴局总经济师是管什么的

摘要2022-06-0209:03来源:澄迈县人民网站    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姑:主持澄迈县乡村振兴局全面工作,协调11个镇及金安筹备组及各部门。    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澄伟:分管开发资金项目岗,项目库建设及工作,老区及老区促进会;对接交通扶贫、产业扶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

藏青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