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助理经济师旧版封面

助理经济师旧版封面

最新回答

克利玛碴

《资本主义起源新论》,三联书店,2022年版
《中古政治制度》,《世界历史》(多卷本)第10册,侯建新等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修订组第一召集人
《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与徐浩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2022、2022、2022年多次在北京和再版。研究生推荐使用教材
《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研究生推荐使用教材。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
《英国庄园生活》(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负责全书审校,并撰写中文版序言,《中华读书报》评该书为2022年最受欢迎的100本图书
《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获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22年)
《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主编,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
《社会转型时期西欧与中国》(第一版),济南出版社,2022年版
《欧洲中世纪城市乡村与文化》,主编,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增长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2年版。获天津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年),获全国高校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22年)
《经济-社会史评论》期刊主编
主编《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丛书》,人民出版社 “关于西欧现代社会转型起始年代的新观点”,《世界历史》2022年第4期
“欧洲文明再认识”,《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
“认知欧洲 定位中国”,《》2022年09月17日第16版
关于“中世纪”这个概念,《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 期
“中世纪英格兰农民土地产权研究”,《历史研究》2022年第4期
“欧洲文明形成中的因素”,《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4期
“年间冀中村民的消费:究竟吃什么”,《》2022-8-8
“新视角:资本主义起源再探讨”,《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
“抵抗权:欧洲封建主义的历史遗产”,《世界历史》202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9期摘引
“议会在英国最高权力的确立”,《史学集刊》2022年第2期(与陆连超合作)
“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2022-7-5,《新华文摘》(2022年第17期)全文转载
“近二十年英国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研究的新动向”,《历史研究》2022年第5期(与龙秀清合作),《新华文摘》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
“英格兰工业前的人均产值与消费”,《经济-社会史评论》(第六辑),三联书店2022年11月版
“深入研究中西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侯建新、邹兆辰),《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4期
“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世界历史》2022年第4期,复印资料《世界史》2022年第11期转载,《历史教学》(中学版)2022年第6期摘编
“中国国民需要世界史知识”,《历史教学》2022年第7期
“抓住机遇,面向实际,大力推进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世界历史》2022年第2期
“经济-社会史:欧洲社会转型研究的重要平台”,《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
“前近代中英两国农业雇佣劳动比较”,载钱乘旦等主编《英国史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gcultural Wage Labour in Pre-Modern China and England,Pceedings of the Btish-Chinese history conference, Edited by Qian Chengdan & Miles Taylor, University of Landon Institute of Histocal Research, 2022
“家庭教育: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催生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与张晓晗合作)
“加强文明多样性和生动性研究”,《世界历史》2022年第2期
“新中国世界史研究六十年”,《河北学刊》2022年第4期
“世界历史研究三十年”,《历史研究》2022年第6期
“跳出旧巢,走出新天地—中国世界历史研究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22-12-2
“从经济史到经济-社会史”,《世界历史》2022年增刊(纪念改革开放2022年创刊2022年)
“西欧崛起:经济与社会互动的历史及相关学科”,《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4期
“高效农业是英国城乡一体化基础”,载《新京报》,2022年10月19日B3版
“史学失去真实也就失去生命”,《天津日报·学术版》,2022-6-25第10版
“让历史的解释更有说服力:从经济史到经济-社会史”,《清华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22期转载
A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Feudal”,F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2,N1,January 2022, 1-24
“史学的时代性与永远的历史性”,《史学理论研》2022年第4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3期全文转载
“‘封建主义’——概念错位的原委及应对”,《历史教学》2022年第1期
“工业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世界历史》2022年第4期,复印资料《经济史》2022年第1期转载
“‘主体权利’文本解读及其对西欧史研究的意义”,《史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
“原始积累的秘密:英国佃农何以抵抗过度侵夺?”《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二辑),三联书店2022年10月版
“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史学集刊》2022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5期转载
“20世纪前期中国农村市场分析:来自清苑县的报告”, 载冯崇义等编:《二十世纪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学科创新与交融的平台——《经济-社会史评论》创立与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发展 ”,《中华读书报》2022-2-2
“《经济-社会史评论》首发座谈会‘为什么要办这个刊物’”,《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2期
41、“‘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复印资料2022年第1期转载,《新华文摘》2022年第2期摘刊,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工业化前中英乡村借贷比较研究”(与赵文君合作),《史学月刊》2022年第2期,《》2022-4-6学术动态介绍该文;人民网论点摘编
“新世纪世界史学术前沿问题研讨会撷萃——西欧‘封建主义’概念问题”, 《世界历史》2022年第6期
“增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吸纳、参与和升华”,《》2022-4-1,15版
“‘封建主义’概念在中国之由来”,《天津日报》(文史版)2022-12-12
“原始个体权利:解读中西传统社会异同”,载《历史比较的新视野——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吉林人民出版社,2022年
“主体权利与西欧中古社会演进”,《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1期
“个体权利与中西社会转型比较”,《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读后”(与孙立田合作),《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2022-11-25第3版转载
“廿载不变的追求”,《历史教学》2022年第10期
“从非经济因素看西欧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兼议经济-社会史学科的引进”,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经济社会史”, 载中国史学会:《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
“人文的和整体的历史:西方经济社会史初论”,《世界历史》2022年第1期,复印资料《经济史》2022年第3期
“原始个利与西欧封建政治制度”,《河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复印资料《世界史》2022年第8期转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人口流动与雇工”,《东北师大学报》2022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22年第5期转载
“近代冀中土地经营及地权转移趋势—兼与前工业英国地权转移趋势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年第4期,复印资料《经济史》2022年第2期转载
《西方经济-社会史研究》,载《天津日报》(学术版)2022-1-21
“年间冀中农业成本、农民负担与剩余——来自11村的一项计量分析”,《理论与现代化》2022年第5期,复印资料《经济史》2022年第6期转载
“西欧与中国社会转型比较初论”,《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
“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村市场评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年第2期
“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业生产条件考察”,《历史教学》2022年第2期
“工业前英国农民生活与消费水平”,《世界历史》2022年第2期
“年间冀中农户劳动生产率研究”,《中国农史》2022年第1期
“试析现代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若干误区”, 《天津师大学报》2022年第1期,复印资料《经济史》2022年第6期转载
“中世纪英国农民个人力量增长与自然经济解体”,《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世界历史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史学月刊》 2022年第4期,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22年第12期转载
“中英封建晚期乡村组织比较”,《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
“年间冀中农民生活及消费水平研究”,《天津师大学报》2022年第3期
“西欧富裕农民-乡绅阶级形成与农业资本主义兴起——兼与明清绅衿阶层比较”,《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复印资料《世界史》2022年第8期转载
“年间冀中人口与教育研究”,《历史教学》 2022年第2期
“国外小农经济研究主要流派评述”,《世界历史》2022年第1期,复印资料《农业经济》2022年第4期转载
“西方法律传统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历史研究》2022年第2期,获天津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年12月被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CICSC)评为优秀学术论文,复印资料《世界史》2022年第6期转载
“中西封建晚期农村雇工比较研究”(与赵文君合作),《史学月刊》2022年第5期
“英国‘边疆运动’及其对旧庄园制度的冲击”, 《天津师大学报》2022年第4期,复印资料《世界史》2022年第10期转载
“从新人口论、均衡陷阱到‘过密化增长说’”,《史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3期
“中世纪晚期中西农业劳动力迁徙比较”,《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纪念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封建农民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载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2022年版
“明清农业雇佣经济为何难以发展:兼与英国封建晚期农业雇佣劳动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年第3期,复印资料《经济史》2022年第期转载,获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世纪晚期中英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启动比较研究”,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谈陈翰笙三十年代农村调查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载《陈翰笙百岁华诞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英格兰种族、语言和传统探源”,《天津师大学报》2022年第10期
“中英劳动生产率及其在近代化中的核心含义”,《世界历史》2022年第5期,复印资料《经济史》2022年第6期转载
“中世纪晚期的商品化与现代化启动”,《历史研究》2022年第5期,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2022年第2期转载
“西方两性关系史述评”,《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3-12转载
“中西文化比较要有历史层次感”,《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
“中世纪晚期中英农业发展趋向的比较——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一项计量研究”,载罗荣渠:《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西方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动因”,《历史研究》2022年第3期
“历史比较研究概述”,载《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公社若干问题——评《中世纪法国公社》”,《城市史研究》第四辑,天津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从客观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兰克学派”,《历史教学》2022年第11期
“西方社会史定义与发展趋势”,《世界史研究动态》2022年第5期
“强化农业基础的历史思考与现实抉择”,《生产力研究》2022年第3期
“英国的、乡绅和绅士都不是贵族”,《历史教学》2022年第3期
“浅议当代西方家庭史学”,《天津师大学报》2022年第3期
“个人的发展与英国农村阶级结构变迁”,《世界历史》年第1期
“从英国历史看传统农业的变革目标——兼论家庭农场主成为中国农民企业家主体”,《农村经济与社会》年第4期
“社会形态理论与初级阶段”(合作),《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10期
“战争前农民个人力量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期
“中世纪法国公社的定义”,《世界史研究动态》 2022年第4期
“中世纪英国农民个人力量的增长与自然经济的解体”,《历史研究》2022年第3期,复印资料《经济史》2022年第4期转载,获天津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教学成果“地方高校世界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
指导博士论文《中西中古税制比较》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22年),并获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2022年)
天津市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22年)
全国高等学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年)
天津市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22)
天津市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
天津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
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
天津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3)
天津市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1)
天津市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征文一等奖(1988) 全国先进工作者(2022)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
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2022)
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2022)
天津市授衔专家(2022
全国优秀教师(2022)
天津市劳动模范(2022)
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022)
天津市教育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8)
国家人事部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9)
特殊津贴(1995)
天津市立功奖章(1993,1995,1999,2022)

竹林轻舞
中国人事出版社经济师培训中心回答您的问题:看封面没问题,与我们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封面一致,如果是正版的话问题不大
秋风扫落叶

刘伯里,2022年出生,汉族。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核学会核化学和放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核化学和放化学卷副主编、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同位素学会会员。刘伯里先生为放化学和放性药物化学专家。早期曾从事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工程低放裂变废液处理、核裂变产物污染苦咸水的去污、原子反应堆第一回路水放性的净化和从高放裂变废液中提取铯-137、锶-90等裂变产物的研究,为完成有关军工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代后致力于放性药物的研究,是我国放性药物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已在国内外主要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37篇。研究了锝(99mTc、碘123I与131I、溴77Br与82Br、氟18F、砹211At、镓67Ga与68Ga、铟111In与113In、铊201Ta、铜Cu、和硫35S等核素的放性药物,特别在锝药物的理论设计和应用两方面取得了系列深入的创造性成果。指导和参加研制的99mTc-ECD和99mTc-MIB显像剂,获一级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负责完成的“锝化学研究及其应用”项目获2022年国家教委甲类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2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2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研制和生产时67Ga、57Co等核素以及显像剂药盒均已产生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还研制出67Ga和111In两类新的心肌显像剂。首创了湿热熔融标记法和冠醚介质摧化交换法,前者用于放性药物标记的新工艺,后者实现了低温快速同位素交换。
王乃颜,核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20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核工业研究生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与同事们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在原子反应堆上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得第一批中子核数据。在国际上对Yb和Tb同位素的中子共振结构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建立和领导开展了试验中物理测试的许多课题,为的设计、试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在我国开辟并发展了粒子束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同时创建了相应的研究室。
202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昌明,水文水资源学家。湖南汨罗人。202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我国地理水文研究领域的倡导者与开拓者。发展了地理方向的水文和水资源学,在水循环、产流模式、水文实验、农业水文、森林水文、全球变化的环境水文等方面均有建树,将水文学的地球物理、工程方向与农田水利等方向相结合,建立地理水文学,有的贡献。解决了缺少资料地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难题;在南水北调环境影响的研究中,发展了地理分析,建立了模型;在水文过程、水量及调控研究中提出的多水,深化了水循环理论;提倡的雨水资源化具有概念上的革新。
202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学钰,女,汉,中员,2022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环境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林院士202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1980-1982,在爱达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进修。2022年任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系主任,副教授。2022年任教授,2022年-2022年任长春地质学院副院长。2022年在澳大利亚科学工业研究所(CSIRO)做高级访问学者,同年底任长春地质学院博士生导师。2022年和2022年分别任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和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地质勘探、矿业、石油)成员。2022年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院士长期从事环境地质和地下水研究,在地下水模型研究、水资源、水-环境决策支持、地下水污染机理和溶质运移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等多项科研项目。长期进行地下水污染机理和溶质运移理论的研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地下水流模拟与预报模型及地下水资源开发与模型;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12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和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二等奖多项。参加和主持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是第28和30届国际地质大会分会的召集人和2022年“未来地下水危机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现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会员及国际岩溶委员会理事;国际水文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害防御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付主任;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矿部学位委员会委员。
黄祖洽,中国理论物理学家。2022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沙市。2022年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2022年清华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同年8月被分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该所2022年改称物理所,2022年后改为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由科学院和二机部共同领导)作原子核理论研究。2022年开始从事反应堆理论研究,2022年11月至2022年6月去前苏联实习,在重水堆的理论计算中曾纠正苏方原设计中有关临界大小数据的错误。2022年领导并参与了用反应堆的初步理论设计,同时也组织了其他一些类型反应堆的理论探索。2022年开始,领导一个“轻核理论”小组对理论进行预研,同年底开始半时在二机部九院兼职,参与设计中所需状态方程、中子输运、中子引爆装置等的理论研究及加强型弹的理论设计工作。2022年与“轻核理论”小组一起被调至核工业部九院理论部任副主任(后改北京九所副所长),参与的理论突破,并领导一些型号的理论设计。2022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被调至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任教授兼所长,4年后改任名誉所长。曾兼任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物理快报》主编。现兼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物理学报》及海外版主编,吴有训奖评审组组长。作为“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的主要作者之一,获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中子和稀薄气体的非平衡输运和弛豫过程”的第一作者,获2022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浸润相变的研究”的第二作者,获2022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发表论文及专著等约120余篇种
陶大镛,男,2022年出生于上海。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2022年毕业于大学经济系。1942-2022年先后担任中山大学讲师、广西大学和交通大学副教授、四川大学教授。1946-2022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在曼彻斯特大学和伦敦大学从事经济史的研究工作。2022年在任达德学院教授、《文汇报》经济周刊主编,后赴东北解放区。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新建设》月刊主编。2022年以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主要业绩:陶大镛长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著述甚多,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主要有:(一 关于新主义经济问题,他曾在留英期间撰写了《战后东欧的经济改造》(2022年中华书局版)和《新国家论》(2022年世界知识社版)等论著,全面介绍东欧各人家在社会经济改造方面的成就,对于正在争取解放的各界人士认识新中国的前景起了积极作用。建国后,他又撰写了《人民经济论纲》2022年十月出版社版),对《共同纲领》所规定的人民经济各项重大决策,从理论上作了阐述。(二在世界经济方面,他是我国从事这项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世界经济讲话》(2022年三联书店版)和《世界经济与独占资本主义》(2022年中华书局版)等,居于我国最早问世的一批世界经济学著作之列,他地阐述了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方法以及世界经济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2022年他被推选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三)在《资本论》研究方面,他一直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建国前夕著有《战后的资本主义》(2022年三联书店版),建国初期著有《什么是》(202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现代资本主义和的基本经济法则》(202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版)等。近年新著有《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202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版),2022年被选为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四)在经济思想史方面,他也有深厚的造诣,写过许多文章,主要著作有《亨利-乔治经济思想述评》、《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等,现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主编《外利-乔治经济思想述评》、《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等,现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主编《外国经济思想史新编》、《经济思想史》等。
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八五”重点项目《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规划“九五”重点项目《世界经济新格局研究》
论文及著作:《战后东欧的经济改造》,中华书局,2022年《新国家论》,世界知识社,2022年《战后的资本主义》,三联书店,2022年《思想史》,三联书店,2022年《世界经济讲话》,三联书店,2022年《世界经济与独占资本主义》,中华书局,2022年《列昂节夫〈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学习出版社,2022年,第一著者《人民经济论纲》,十月出版社,2022年《关于国家的工业化的几个问题》,中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一著者《关于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理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年《什么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怎样学习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世界知识社,2022年《现代资本主义和的基本经济法则》,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年《经济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特征》,湖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亨利?乔治经济思想述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社会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22年,主编《经济理论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主编《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北京出版社,2022年,主编《思想史略》,中国青年出版社,2022年《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陶大镛文集》(上、下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陶大镛文集》(世界经济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共计著作20余部,论文100多篇。
国内外科技职务:学位委员会第一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位委员会第二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
社会兼职:曾任第五届中国人民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常务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常务委员会委员(其中担任第七届全国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第九届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同盟委员会副(现为名誉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现为名誉会长)。
何兹全1911- 中国历史学家。山东菏泽人。2022年9月7日宣统三年七月十五生。2022年在北平大学史学系毕业后,去留学,翌年因病回国。1939-2022年接受中英庚款董事会的专款资助,在大学历史系研究魏晋南北 朝史,并在该系讲授“中国通史”课。2022年秋任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22年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并受霍普金大学资助,协助法兰西斯教授将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翻译为英文。2022年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后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魏晋南北朝研究室主任。
何兹全教授主要集中研究汉唐经济史、兵制史、寺院经济和魏晋南北朝史几个方面。是国内最早倡导魏晋封建说的学者之一。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发表《魏晋时期庄园制的刍形》、《三国时期国家的三种领民》、《中古时期大族寺院领户研究》等论文,论述了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的出现和盛行。以后,他又在《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等论文中比较地阐发了魏晋封建说的主张。此外,他的《中国中古时期寺院》2022年一文,在学术界颇有影响。2022年代,他又发表《经律中关于寺院财产的规定》和《经律中关于僧尼私有财产的规定》两文,把寺院经济的研究引向深入。他在兵制史研究方面,亦有创见,对世兵制、魏晋中军、孙吴兵制、十六国兵制和府兵制前的北朝兵制诸问题,他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一书,是他多年研究古代社会及古代向中世纪演变的重要成果。全书分四部分,对西周封建说、春秋战国之际封建说和亚细亚型东方社会说提出不同意见,并就“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同与异”发表独到见解。
作为访问学者,他于1987-2022年去西雅图大学讲学。中国党党员。秦汉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唐史学会和北京史学会的理事、副会长和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兼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西方文化研究》主编。他发表的论文,一部分已收入《读史集》和《五十年来汉唐寺院经济研究》。
李芒,男,2022年生于北京,202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方向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和听觉信息处理实验室)2022年至2022年访问学者。曾获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优秀青年教师二等奖。曾任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电子系党总支副书记。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系系主任。
郑师渠,1946 年生,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系主任。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顾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历史学科组成员等。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曾发表《论近代中国的文化主义》、《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已经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晚清国粹文化思想研究》、《在欧化与国粹之间》、《中国文化通史》( 10 卷本)(总主编)。

祖国的砖。
1、文字

  

  文字是封面中最重要的传达信息的内容,也是准确传达书籍性质格调的重要起点。封面中出现的文字,包括书名、丛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内容说明等,这些文字都是需要设计者运筹帷幄,而不能随意设置的。因此设计者要将封面上所有文字的字形、字距、行距、字的多寡、字的排列方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2、版面

  

  根据书籍不同的类别,在进行设计时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科技或者文学类书籍,比较偏向于以字代图的封面设计,此时,设计者就不能将文字和图片胡乱堆砌,这样做只能达到传达倍息的作用,却不能给人美感和艺术享受。书籍设计者在图片的处理、文字的大小、版面的编排等诸多力面都应精心考究,做到图片与文字必须相互统一,这样才能在传达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

  

  3、图像

  

  图像是活跃封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图像的视觉冲击力比文字要强出许多,也就是说,一幅好的图像胜过千言万语。尤其在这个快餐文化的年代,图像的瞬间吸引力就更加显得重要了。图像能辅助文字,帮助大众理解封面设计的内涵。因为图像能够直观而具体的将设计师脑中的观念和想法表达出来,所以能使原本平淡、抽象的事物变成强有力的视觉语言,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4、色彩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铺排上做到繁何不乱、简而不空、主次分明,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古内容。在色彩的运用,应该多做文章,使人看后感觉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蕴含在其中。而见成功的封面设计应具有情感,如科技读物是严谨的、政治读物是严肃的、少儿读物是活泼的等等。
夏侯将军YY
曾经在德国包豪斯学院任教的瑞士画家伊顿曾说过:“色彩就是力量”,色彩在所有艺术行为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书籍装帧设计也不例外。书籍封面设计属于创作,它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贵在创新,展现出书籍封面设计的艺术风格,而封面设计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面色彩的个性。色彩是人类生活中美的表现元素,随着物质生活现代化的高度发展,人们对书籍色彩的审美品位越来越高。因此,设计者应该掌握书籍封面色彩个性,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风格的书籍封面。书籍封面设计风格有很多种类型,如有简约型、古朴型、自由飘逸型、艳丽型、端庄典雅型、传统型等。下面就色彩个性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加以阐述:一、色彩个性对简约、雅致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歌德曾说过:“简洁和天才是孪生姊妹。”的确,简洁要求设计师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和视觉语言表现力,简洁、雅致的设计语言相当于文学中的“一语惊人”,是装帧设计理念的最高境界。这一类型的设计风格主要运用在文学类书籍上,在文学类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应单纯、简洁,少用色彩种类或用色相、明度、纯度都比较接近的色彩搭配,能够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如用一些白色、灰色、绿色与金黄、白色搭配。法国的布封有一句名言:“风格即人。”我国历来有“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等说法。陆智昌正是这样一位有个性风格的书装家,他有自己独到的语言,独特的表现手法,简约雅致的风格。如他装帧设计的小说《洛丽塔》(202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色彩的运用上独具匠心。该书的主体色即底色为鹅,花和英文签名为白色,吸管和可乐瓶为橙色,其余文字部分为黑色宋体。书名以白色英文字母连笔的书写,显得飘逸,鹅表现出了年轻的朝气蓬勃、活跃和俏皮,橙色则突出了吸管和可乐瓶,也体现着年轻的活力,白色的花朵象征了纯洁无瑕。2022年出版的《九叶集》,是一本中国新文化运动初兴年代的九位诗人的合集,设计者曹辛之先生用一棵大树九片茁实的叶子比喻九位诗人,寓意深邃,启人遥想。全书构图平稳,树叶错落有致,设色单纯、雅致,把该书的内涵,含蓄而诗意般地呈现给读者,体现了一代的功力。古代文学书籍的封面设计风格一般比较简单典雅,封面常用花青、国槐绿、宝蓝、玉脂白、胭脂红等有中国味道的颜色。近现代文学书籍的封面常用古代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而表达出时期的特殊性。比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小说卷,在其封面设计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图腾纹样元素和淡宝蓝色,配合现代的印刷仿宋体文字,来表达这一过渡时期。有些反映近代中国人们苦难生活与反叛的思想抗争的文学,在书籍的设计上色彩比较暗淡,封面图案较少。比如中国妇女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著作《夜秋�6�1两地书》,该书的封面以灰蓝色为主色调,仅用一张很小的肖像作为装饰,白色的文字在灰色的色彩背景下更显突出,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抗争的迫切精神。当代文学书籍的封面在当代多元化文化并存下,设计元素也倾向多元化,设计的风格趋向简洁明快而大气。比如人民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黄永林著作《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这本书的封面以白色为底色,给人感觉整体比较明快,配合少量的民间剪纸图案与脸谱彩图来提示书籍的内容。小说类书籍装帧大多精良考究,古典小说更注重“文人气质”,设计格调清雅,素而不俗。比如2022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珍藏精装版》四本,四本书封面以灰白色为主色,用红、蓝、绿、黄四种辅色分别代表《红楼梦》《传》《记》和《》。二、色彩个性对古朴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类型的书籍主要有历史、社会科学类。色彩多用黑、白、灰。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书成为一个驾驭时空的能动的生命体。读者从中领悟深邃的思考、生命的脉动、智慧的启示、幻想的诱发,体会情感的流露、视觉传达的规则、图像文字的美感,从而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书籍设计师在完成内容传达的同时,仍不忘营造书籍设计中从整体到细节,从无序到有序,从空间到时间,从抽象到物化,从逻辑思考到幻觉遐想,从书籍形态到传达语境。在《手稿影真》一书的设计中,吕敬人通过纸张、木板、牛皮、金属以及印刷雕刻等工艺演绎出一本全新的书籍形态,尤其在封面不同质感的木板和皮带上雕出细腻的文字和图像,更是别出心裁,趣味盎然,古朴雅拙。《朱熹榜书千字文》是他的得意之作。在构思这一书籍的形态时,吕敬人认为朱熹的大字遒丽洒脱,以原大复制既可保持原汁原味,又可创造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态。在内文设计中,他用文武线为框架将传统格式加以强化,注入大小、粗细不同的文字符号,以及粗细截然不同的线条,上下的粗线稳定了狂散的墨迹,左右的细线与奔放的书法字形成对比,在扩张与内敛、动与静中取得平衡和谐。封面的设计则以中国书法的基本笔画点、撇、捺作为上、中、下三册书的基本符号特征,既统一格式又具个性。封函将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全函以皮带串联,如意木扣合,构成了造型别致的书籍形态,形成一种古朴的设计风格。再如吕敬人的作品《梅兰芳》《党宣言》,亦俱是成功之作。三、色彩个性对自由飘逸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风格类型的书籍主要有艺术类书籍,其色彩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有深度,切忌轻浮、媚俗(女性书刊的色调可以根据女性的特征,选择温柔、妩媚、典雅的色彩系列;体育杂志的色彩则强调刺激、对比,追求色彩的冲击力);色彩配置上除了协调外,还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纯度、明度对比。封面上没有色相冷暖对比,就会感到缺少赌气;封面上没有明度深浅对比,就会感到烦闷而透不过气来;封面上没有纯度光鲜对比,就会感到古旧和平俗。我们要在封面色彩设计中控制住明度、纯度、色相的关系,同时用这三者关系去认识和寻觅封面上产生弊病的缘由,以便提高色彩涵养。这种类型风格的书籍封面色彩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读者进入书店浏览图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色彩。色彩中红、黄、蓝、灰、黑、金、银等各种不同的色彩构成了艺术类书籍封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例如用灰色作为背景,可以衬托严厉的文字、图形,既协调又显亮丽,纯度高的色彩排列在一起,特别刺激和活跃,和谐统一的色调让人感到、安逸,利用纸张的原色为色调,给人的感觉自然、清新,等等。四、色彩个性对艳丽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设计风格类型的书籍主要是一些儿童读物,色彩在儿童的成长启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本成功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色彩,孩子就无法识别和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一般说来,设计儿童类书籍的色彩,要针对孩子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色调选择高调,减弱对比力度,强调柔和感觉。这是因为,儿童认识世界往往是从色彩开始,先入为主,对色彩的喜好是孩子的天性,长期生活在绚烂的色彩世界中,使他们对色彩具有一定的感知力。儿童时期好奇心强,喜欢艳丽绚烂的色彩,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不尽相同。幼儿时期的儿童能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但不能区别色度,不能把颜色和颜色的名称进行一一对应;中班儿童能认识紫、橙、黑、白等多种颜色,逐渐能区分颜色的明度和纯度,并偏爱各种色系;大班儿童色彩辨别能力强,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的表现能力,对混合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比强的色彩。儿童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丰富绚丽的色彩将有助于儿童愉快的感受。儿童都喜欢强烈、张扬、鲜艳的色彩,偏爱那些描绘熟悉的物体、色彩明快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色彩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主要的标准。由上述阐述可知,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应以鲜艳的色彩为主。由于儿童类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故此类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表现形式追求生动,优秀的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色彩设计不仅使他们感受到美的享受,同时能够培养他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由于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无论运用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在于色彩的运用上大多以红、黄、蓝等鲜艳夺目的色彩为主,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之感。这是由孩子们的天性所决定,也是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与成人书籍封面设计的不同之处。儿童的喜好成为设计的关键。研究认为,多色彩、高亮度对儿童的视觉吸引力最大。因此,在设计中,大胆使用红、橙、黄、蓝、绿等强烈色彩,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书籍封面设计已呈现图文互动的趋势,色彩的取舍,不同明度、纯度的搭配,色彩层次的变化,会更加受到儿童与家长的喜爱。五、色彩个性对端庄典雅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类型风格的书籍主要是科技类和经济类书籍,色彩要端庄、严肃、高雅,体现权威感,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如红色、黑色等。科技类书籍的色调要强调科技感、神秘感,如蓝色、绿色等。由于色彩不仅对读者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心理的暗示作用影响读者在心理上对于该图书的认可及内容的认知,因此正确地使用颜色非常重要。这种书籍的封面通过形式、颜色的单一来形成一个视觉整体。该类书籍读者的群体年龄较轻,有良好的数理学科背景,逻辑思维较强,比较理性,对抽象的艺术形式有较好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因此该类书籍设计风格形式要简约、抽象、典雅,图案和色彩要力求单纯、鲜明并具有标志性特征。如“精通”系列书设计:底色为单一的淡,封面顶部绘制数条较粗的、黑色平行装饰线,经封面、书脊至封底,在前后两端书口处出血,系列书名采用勾边的大黑体字嵌入装饰线中,形成了典型的标志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类图书是直接面对和研究经济问题的,似乎更应责无旁贷地首先在装帧设计中体现出“经济改革大潮”的汹涌澎湃和波澜壮阔。再加上现代电脑设计的运用,为装帧设计打开了一扇新奇广阔的桌面创意空间,使经济类图书的封面设计成为一个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封面群体。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行政与公共经典译丛”中的“经典教材系列丛书”,封面上以黑、白、灰三色加一单色,通过几个高低错落排列的不规则形状的色块,加上一些弧线、直线,构成点、线、面相互穿的一幅抽象图案,比较符合时下讲究通过点线面的丰富变异来形成新异的图案之风尚,讲究时尚语言,颇具现代感。对经济类书籍而言,要做到构思新奇而不怪诞,画面引入时尚而不过于浮躁,面向大众而不哗众取宠。做到这些,也就是提高了设计的格调、档次。在这一点上,近几年的图书设计整体水平较2022年前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噪音式”的设计日见减少。一大批构思新颖、画面精巧、颇具品位的设计纷纷涌现出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作为一家大学出版社,以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在封面设计上,为把握好教材、专著自身科学性、学术性强的特点,必须注意从书的内容出发,注重体现其庄重、典雅的一面。一般而言,要有“书卷气”之美,通过含蓄而有寓意、有联想的画面去提示内容和书的个性气质。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一套“高等院校经济与核心课经典系列教材”,这套丛书多由一流专家、教授撰写。为体现其权威性,封面采用了黑底色;为体现其内容的丰富性,在黑色纸上加上了几条彩色条纹,打破了大面积黑色容易造成的沉闷感;书名字用大黑体,反白字,显得庄重、突出。整个画面庄重大方,很有分量,充分体现了丛书的性质和内涵。同时,简洁的构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亦体现出了一定的端庄典雅的风格。六、色彩个性对传统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在传统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的配色素材的来源非常广阔,色彩个性也很独特,可从古老的文化遗产中,从一些原始、古典、传统、民间、少数的艺术中寻找灵感,如原始岩画中单纯、拙朴、强烈的色彩,工笔重彩中浓烈、华丽的色彩,宫廷及上层社会使用的器物中象征权利与富贵的富丽、浓艳的色彩;或者象征了中国文人出世超脱的精神境界的含蓄、淡雅、清新的色彩古朴而典雅的“青铜色”色等,虽然色彩本身难以构成的形象,但它所营造的氛围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书籍装帧设计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具体而言,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中国绘画、汉字、书法、篆刻、印章、图腾、祥云图案、中国结、秦矶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化竹简、文房四宝、风筝、如意纹、中国刺绣、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石狮、唐装、筷子、金元宝、如意、八卦等能成为现代书籍设计的运用素材。书籍设计中的承传、应用以及创新这种方法后,在设计领域的体现以及在设计审美上所追求的自然、意境和神韵的书卷气设计风格就是中国这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实在现代书籍设计中,就不难看到在传统水墨艺术运用时,也重视将古典情感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和谐对话。书籍封面设计的传统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在于笔(毛笔)、墨(水、墨),这二者是最符合美学“空”与“灵”的精神的。一个的气质总是最内在又是最表层的。内在是一种素有的内涵,表层则洋溢着炫目的光华。陶元庆夙擅中国画,他固有的东方情调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他的作品中;孙福熙水墨尤擅,他设计的初版《小约翰》就是一例;司徒乔不仅构图新颖大胆,而且笔墨奔放不羁,有毛笔速写的味道,《饥饿》是一例;丰子恺虽然表现手法大抵是漫画,但笔法则重在水墨;钱君精通金石书法,他为万叶书店设计的封面作品蔚为大观;郑慎斋、庞熏琴,国画和图案均极有修养;何佩珠也深谙书法,《家》是一例。这些装帧艺术家使我们最具代表性的美学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与发扬。这都是我国书籍装帧传统风格的本质而又朴素的流露。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其受制于所属的文化,无论是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要素、设计要素以及文字要素等无不被包容于文化之中,也就决定了其设计必然要被烙上文化的印痕。所以我们现在无论做什么设计都不能脱离自己的东西,它是我们设计的最神秘的灵感。当读者第一次接触书籍时,最先攫取其注意力的,往往是书籍封面的颜色。

相关问答

旧版经济师新题库

经济师复习资料包括经济师考试教材、历年真题、知识点讲解、辅导讲义、辅导书、题库等,当然这还要跟个人学习习惯有关,不管怎样,我还是建议大家认真对待考试,相信你一定能梦想成真!经济师考试教材一般在6月中下旬发布,采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内含考试大纲……

贝贝781213

中级经济师证旧版

1、新版证书范围和效力自2022年起,由人力社保部门发放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启用新版证书。2022年以前发放的旧版证书继续有效,持证人无须进行更换。2、新版证书样式和内容新版经济师证书为B5版单页双面样式,封面采用墨绿色封皮,统一印制“中华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字样。新版经济师证书内页内……

壹家生活

助理经济师旧版封面

高级经济师考试只考一个科目——《高级经济实务》,题型为主观题,分别按工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类别命制试卷。免费领取》》》最新经济师备考资料,助你一年过2科!高级经济师备考经验分享1、提前熟悉知识在新版考试用书尚未发售之……

好事都找我

新版经济师证书封面

1、新版证书范围和效力自2022年起,由人力社保部门发放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启用新版证书。2022年以前发放的旧版证书继续有效,持证人无须进行更换。2、新版证书样式和内容新版经济师证书为B5版单页双面样式,封面采用墨绿色封皮,统一印制“中华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字样。新版经济师证书内页内……

静妙奔奔1123

经济师教材封面排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教材有两本,分别是《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发行,一般于每年的7月上旬正式发售。购买方式:中国人事考试图书网()是人社部出版集团和部考试中心指定售书服务网站,考生可在此购买教材。也可在233网校购买经济师退费班课程免费赠送新教材,或在各大电商平台自行购买……

南宫爱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