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国家总经济师姚景元

国家总经济师姚景元

最新回答

芥末花vera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22年底,户籍人口58万人。市人民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09平方公里,占73%,平原51平方公里,占33%,水域26平方公里,占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35万亩,园地84万亩,林地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22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22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2022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2022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2022年)废州复县。2022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2022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2022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2022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其中一产53亿元,二产13亿元,三产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6:7:7。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近年来,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抽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

  余姚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依托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塑料城全国塑料博览会、2022年余姚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余姚经济的发展。

  荣誉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20位和第11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市树市花市果

  余姚市市树广玉兰,余姚市市花杜鹃花,余姚市市果杨梅

  余姚名人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世。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杰出的心学,著名的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联盟大酋长,即世称作“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著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1—233),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虞潭(约263—341),字思奥,是经学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于东晋成帝咸康末年,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著名军师。
  虞喜(281—356),字仲宁,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285—340),字叔宁,东晋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虞愿(425—479),字士恭。是南齐时的清廉地方官。
  虞玩之,东晋南朝间人,字茂瑶。秉直敢言,为官清正。
  虞荔(502—561),字山披。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清正名臣。
  虞寄(510—579),字次安。虞荔之弟。是南朝陈时维护国家统一的大臣。
  陈橐,字德应。是南宋初年刚介博学的能臣。
  胡沂(1107—1174),字周伯,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著《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1116—1178),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著名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1143—1189)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著名诗家。
  岑安卿,字静能,号栲峰,元代中晚期人,是一位有名节的学者。
  黄茂(1258—1340),字茂卿,黄竹浦村人,元末余姚州州判。
  杨璲,字元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宋僖,字无逸,余姚南城人。一代文章巨匠,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辑。
  赵为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为谦,余姚凤亭乡人。是元末明初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
  钱古训,号坚斋。是明代的一位对事务和史地深入研究的学者。
  陈贽,字维成,号稼轩,是明朝前期在经学、史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且精于文学,名噪一时的大才子。
  毛吉(1424—1465),字宗吉,明景泰五年进士,曾在和地方担任过掌管司法的官员。
  史琳(1438—1506),字天瑞,是一位知文识武,工于书画的名臣。
  陆恒,字有常,号拙庵。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学者,姚城名儒,王阳明的启蒙老师。有《易学指南》等著作传世。
  冯兰,十五世纪中期到十六世纪在世。字佩之,号雪湖居士,余姚临山卫冯村人,是一位较有才华的诗人。
  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1537),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著名的文章家。
  徐爱(1487—1517),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1487—1548),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1498—1536),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14—1574),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1516—1591),字元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
  谢志望(1528—1555),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
  叶宪祖(1566—1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1575—1656),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著名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1582—1659),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1590—1671),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1599—1671),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F8tZw R on0孙嘉绩(1604—16),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狭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1616—1693),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1616—1651),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将领,英雄。
  黄宗炎(1616—1689),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1618—1663),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著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13—1709),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1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1655—1713),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著名的平民学者。
  陈梓(1683-1759),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的著名诗人。著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著》、《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著名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1717—1795),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著名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1743—17),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17541—1825),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著名藏书家。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
  朱兰(1800—1873),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1811—1861),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的领袖。
  黄炳垕(1815—1893),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著名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著名书法家。
  虞悰(434—499),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474—540),原姓石,是南北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
  顾全武(866—930),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1504—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1517—1597),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1549—1624),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黄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黄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高士奇(15—1704),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1840—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耸代著名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181—249),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著名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1886—19),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2022年1月2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著名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我国著名的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主义战士。
  沈宗瀚,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2022年12月1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我国著名农学家。
  吴耕民,2022年3月1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2022年9月2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2022年曾将旧籍245种,313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2022年7月2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2022年12月23日生于上海。2022年6月23日逝世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2022年11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
  杨积芳(1856—1938),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1903—1952)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17)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注册。
  裘树堂(1906—1990),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著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1905--),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2022年12月到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2022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2022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胜迹,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2022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守護天使109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22年底,户籍人口58万人。市人民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09平方公里,占73%,平原51平方公里,占33%,水域26平方公里,占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35万亩,园地84万亩,林地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22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22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2022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2022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2022年)废州复县。2022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2022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2022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2022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其中一产53亿元,二产13亿元,三产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6:7:7。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近年来,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抽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   余姚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依托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塑料城全国塑料博览会、2022年余姚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余姚经济的发展。   荣誉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20位和第11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市树市花市果   余姚市市树广玉兰,余姚市市花杜鹃花,余姚市市果杨梅   余姚名人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世。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杰出的心学,著名的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联盟大酋长,即世称作“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著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1—233),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虞潭(约263—341),字思奥,是经学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于东晋成帝咸康末年,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著名军师。   虞喜(281—356),字仲宁,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285—340),字叔宁,东晋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虞愿(425—479),字士恭。是南齐时的清廉地方官。   虞玩之,东晋南朝间人,字茂瑶。秉直敢言,为官清正。   虞荔(502—561),字山披。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清正名臣。   虞寄(510—579),字次安。虞荔之弟。是南朝陈时维护国家统一的大臣。   陈橐,字德应。是南宋初年刚介博学的能臣。   胡沂(1107—1174),字周伯,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著《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1116—1178),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著名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1143—1189)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著名诗家。   岑安卿,字静能,号栲峰,元代中晚期人,是一位有名节的学者。   黄茂(1258—1340),字茂卿,黄竹浦村人,元末余姚州州判。   杨璲,字元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宋僖,字无逸,余姚南城人。一代文章巨匠,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辑。   赵为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为谦,余姚凤亭乡人。是元末明初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   钱古训,号坚斋。是明代的一位对事务和史地深入研究的学者。   陈贽,字维成,号稼轩,是明朝前期在经学、史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且精于文学,名噪一时的大才子。   毛吉(1424—1465),字宗吉,明景泰五年进士,曾在和地方担任过掌管司法的官员。   史琳(1438—1506),字天瑞,是一位知文识武,工于书画的名臣。   陆恒,字有常,号拙庵。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学者,姚城名儒,王阳明的启蒙老师。有《易学指南》等著作传世。   冯兰,十五世纪中期到十六世纪在世。字佩之,号雪湖居士,余姚临山卫冯村人,是一位较有才华的诗人。   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1537),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著名的文章家。   徐爱(1487—1517),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1487—1548),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1498—1536),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14—1574),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1516—1591),字元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   谢志望(1528—1555),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   叶宪祖(1566—1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1575—1656),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著名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1582—1659),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1590—1671),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1599—1671),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F8tZw R on0孙嘉绩(1604—16),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狭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1616—1693),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1616—1651),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将领,英雄。   黄宗炎(1616—1689),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1618—1663),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著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13—1709),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1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1655—1713),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著名的平民学者。   陈梓(1683-1759),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的著名诗人。著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著》、《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著名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1717—1795),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著名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1743—17),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17541—1825),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著名藏书家。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   朱兰(1800—1873),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1811—1861),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的领袖。   黄炳垕(1815—1893),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著名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著名书法家。   虞悰(434—499),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474—540),原姓石,是南北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   顾全武(866—930),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1504—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1517—1597),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1549—1624),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黄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黄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高士奇(15—1704),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1840—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耸代著名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181—249),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著名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1886—19),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2022年1月2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著名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我国著名的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主义战士。   沈宗瀚,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2022年12月1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我国著名农学家。   吴耕民,2022年3月1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2022年9月2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2022年曾将旧籍245种,313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2022年7月2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2022年12月23日生于上海。2022年6月23日逝世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2022年11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   杨积芳(1856—1938),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1903—1952)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17)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注册。   裘树堂(1906—1990),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著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1905--),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2022年12月到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2022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2022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胜迹,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2022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45度向上傾斜

而姚景元练习生相对来说较短,所以,有部分网友觉得,姚景元不够资格成为台风少年团的成员,这导致了台风少年团出道后,很多目前集中到了姚景元的身上,在一些活动中,姚景元跟不上节奏,于是争议越来越大,在今年7月份,姚景元最终决定退出了该组合。

或许是因为姚景元本身唱跳实力不佳,又或许是姚景元想要专注于学业,总之太多综合因素。导致姚景元并没有随着组合一起重新在时代少年团出道。从2022年到现在,姚景元的星路一直很坎坷。

人物评价

姚景元是一个特别温柔、细心、喜欢大笑的男孩,在日常生活中话不多但非常努力,也非常感性,泪点和笑点都特别低。别看他长着一张高级脸,看似挺冷酷的,实际上性格特别好,有种邻家的感觉。姚景元热爱且擅长表演,拥有着花样美男般的外表。

在出道前,姚景元没有经历长时间的练习,他的出道已公开便引起了TF家族粉丝的各种争议,这些争议让姚景元有些不知所措,但他还是用淡定的态度去面对。

咩~咩~羊
姚重华
上古圣君虞舜
姚崇、
姚璹
宰相
姚句耳、
姚般
春秋郑国大夫
姚内斌、姚兕、姚麟、姚雄、姚平仲
名将
姚贾
战国秦国客卿

姚勉
南宋一代名臣
姚启圣
闽浙总督
姚希得
宋朝宰相

姚镆
两广总督

姚天福
元朝一代名臣

姚弋仲;后秦王
姚兴
后秦王朝奠基人

姚枢
政治家、理学家

姚广孝
明朝政治家、
高僧
姚长子
抗倭英雄

姚文然
清朝一代名臣

姚大宁
武状元

姚雨平
开国元勋

姚中英,姚子青
上海战役名将




姚远方
无衔将军

姚喆
开国中将

姚春桂


姚苌
后秦开国皇帝,本名姚景茂
姚苌 后秦开国皇帝
姚伷
三国蜀国
爱吃的呆猫
中国国家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中国产业投资论坛上表示,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有5700多亿的国债。为什么要求我国将贬值?对美元每贬值一个百分点,我们就要损失数百亿美元。
这场信用危机,主要影响和中国。但是在和中国的影响很不一样。透支未来收入,中国透支未来资源。结果就是虚拟经济破产,中国实体经济破产。是为本国人民高消费透支了未来,中国则是在压缩本国人民消费的基础上为透支了自己的资源。透支了别国人民未来的收入,中国则是被别国透支了自己的资源,还透支了中国人的福利,中国人的健康,中国人的环境,所有这些透支最终都要由中国人自己偿还,如果现在把透支资源换取的一点财富再拿去救市,中国最后依靠什么偿还?

相关问答

姚景元经济师简历

姚景元官方通报身高177cm。姚景元,2022年9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中国内地男歌手,前男子演唱组合台风少年团成员。2022年2月,随组合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4月,随组合为青春思辨励志校园剧《你好,对方辩友》演唱主题曲;7月,退出台风少年团。人物评价在出道前,姚景元没有经历长时间的练……

奶油不够变球

国家总经济师姚景

中国8岁以下儿童占比降5%2022-11-119:54来源:已有3788人浏览北京11月1日电题:“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有变也有不变——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谈十年国情的演进记者何雨欣、何宗渝“人口多,底子薄”是对中国国情的经典概括。在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这六个字十分深刻。“从这个切入口可以看出十年来……

villavilla

姚景元经济师视频

陈蓓蓓、龙洋、张静、欧阳智薇、姚雪松担任主持。1、陈蓓蓓。2022年,陈蓓蓓进入《龙行天下》节目实习。2022年,担任新闻节目《第一时间》节目主持人。2022年4月16日起,主持财经频道互动求真节目《是真的吗》。2、欧阳智薇。欧阳智薇2022年4月开始在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实习,2022年8月……

我叫歪歪

姚景元经济师讲二胎

国家总经济师、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作了题为《当前经济形势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讲座,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汇聚一堂,认真聆听,座无虚席,主办方连续加座。据了解,“时代商家大讲堂”由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和《时代商家》杂志社共同主办,益田集团特别支持。2022年将推出6场,除姚景源外,还将陆……

佐鉺三鉺洞

姚景元怎么当上总经济师

摘要个人档期原因,和自身及幕后的我们不为人知的事情咨询记录·回答于2022-07-30时代峰峻新年音乐会为什么没有姚景元时代峰峻《光环下的少年—重逢》为什么没有姚景元个人档期原因,和自身及幕后的我们不为人知的事情staff说公司让他退团姚景元就一直问为什么staff说不清姚景元就带了哭腔问那以后呢自……

MIssinG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