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姚景元经济师简历

姚景元经济师简历

最新回答

江小赖007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书写经典】网络展览活动。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70期,书写范成大(南宋)《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原文:
柳花深巷午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作者介绍:
姚合,生于公元2022年,卒于公元2022年,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宰相姚崇曾侄孙。
姚合擅长五律,以幽折清峭见长,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及萧条官况,时有佳句。但风格题材较单调,刻画景物亦较琐细。其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曾为南宋“永嘉四灵”及江湖诗派诗人所师法。
作品赏析:
听着鸣、看着新蚕吃桑成长,春日午后一觉醒来的景象,该有多么惬意!田园生活,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根基,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心灵归宿。感受这份幽静,品读这份雅兴,是奢求,更是享受!
本期参加书写者:
郝乙(河北石家庄、2022年)、刘国华(湖南岳阳、2022年)、娄建华(山东聊城、2022年)、姚淑芳(湖南邵阳、2022年)、张长义(四川乐山、2022年)、、
郝乙(河北石家庄、2022年),师承牛逍先生,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刘国华(湖南岳阳、2022年),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娄建华(山东聊城、2022年),小学教育工作者,爱好写作,勤习书法。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平台或刊物。荣获第三届长江文学奖2022年度诗人奖杯和李白杯诗人奖章。致力于诗歌生活化,生活诗歌化。
姚淑芳(湖南邵阳、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经济师,书法及古诗词爱好者。
张长义(四川乐山、2022年),字常宜,号宜斋主人,军官,四川乐山市天开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郝乙
张长义
姚淑芳
刘国华
娄建华
姚淑芳
芥末花vera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22年底,户籍人口58万人。市人民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09平方公里,占73%,平原51平方公里,占33%,水域26平方公里,占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35万亩,园地84万亩,林地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22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22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2022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2022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2022年)废州复县。2022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2022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2022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2022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其中一产53亿元,二产13亿元,三产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6:7:7。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近年来,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抽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

  余姚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依托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塑料城全国塑料博览会、2022年余姚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余姚经济的发展。

  荣誉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20位和第11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市树市花市果

  余姚市市树广玉兰,余姚市市花杜鹃花,余姚市市果杨梅

  余姚名人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世。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杰出的心学,著名的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联盟大酋长,即世称作“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著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1—233),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虞潭(约263—341),字思奥,是经学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于东晋成帝咸康末年,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著名军师。
  虞喜(281—356),字仲宁,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285—340),字叔宁,东晋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虞愿(425—479),字士恭。是南齐时的清廉地方官。
  虞玩之,东晋南朝间人,字茂瑶。秉直敢言,为官清正。
  虞荔(502—561),字山披。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清正名臣。
  虞寄(510—579),字次安。虞荔之弟。是南朝陈时维护国家统一的大臣。
  陈橐,字德应。是南宋初年刚介博学的能臣。
  胡沂(1107—1174),字周伯,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著《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1116—1178),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著名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1143—1189)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著名诗家。
  岑安卿,字静能,号栲峰,元代中晚期人,是一位有名节的学者。
  黄茂(1258—1340),字茂卿,黄竹浦村人,元末余姚州州判。
  杨璲,字元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宋僖,字无逸,余姚南城人。一代文章巨匠,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辑。
  赵为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为谦,余姚凤亭乡人。是元末明初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
  钱古训,号坚斋。是明代的一位对事务和史地深入研究的学者。
  陈贽,字维成,号稼轩,是明朝前期在经学、史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且精于文学,名噪一时的大才子。
  毛吉(1424—1465),字宗吉,明景泰五年进士,曾在和地方担任过掌管司法的官员。
  史琳(1438—1506),字天瑞,是一位知文识武,工于书画的名臣。
  陆恒,字有常,号拙庵。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学者,姚城名儒,王阳明的启蒙老师。有《易学指南》等著作传世。
  冯兰,十五世纪中期到十六世纪在世。字佩之,号雪湖居士,余姚临山卫冯村人,是一位较有才华的诗人。
  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1537),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著名的文章家。
  徐爱(1487—1517),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1487—1548),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1498—1536),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14—1574),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1516—1591),字元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
  谢志望(1528—1555),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
  叶宪祖(1566—1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1575—1656),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著名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1582—1659),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1590—1671),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1599—1671),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F8tZw R on0孙嘉绩(1604—16),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狭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1616—1693),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1616—1651),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将领,英雄。
  黄宗炎(1616—1689),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1618—1663),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著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13—1709),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1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1655—1713),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著名的平民学者。
  陈梓(1683-1759),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的著名诗人。著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著》、《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著名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1717—1795),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著名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1743—17),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17541—1825),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著名藏书家。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
  朱兰(1800—1873),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1811—1861),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的领袖。
  黄炳垕(1815—1893),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著名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著名书法家。
  虞悰(434—499),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474—540),原姓石,是南北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
  顾全武(866—930),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1504—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1517—1597),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1549—1624),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黄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黄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高士奇(15—1704),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1840—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耸代著名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181—249),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著名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1886—19),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2022年1月2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著名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我国著名的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主义战士。
  沈宗瀚,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2022年12月1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我国著名农学家。
  吴耕民,2022年3月1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2022年9月2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2022年曾将旧籍245种,313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2022年7月2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2022年12月23日生于上海。2022年6月23日逝世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2022年11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
  杨积芳(1856—1938),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1903—1952)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17)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注册。
  裘树堂(1906—1990),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著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1905--),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2022年12月到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2022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2022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胜迹,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2022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守護天使109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22年底,户籍人口58万人。市人民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09平方公里,占73%,平原51平方公里,占33%,水域26平方公里,占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35万亩,园地84万亩,林地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22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22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2022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2022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2022年)废州复县。2022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2022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2022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2022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其中一产53亿元,二产13亿元,三产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6:7:7。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近年来,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抽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   余姚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依托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塑料城全国塑料博览会、2022年余姚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余姚经济的发展。   荣誉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20位和第11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市树市花市果   余姚市市树广玉兰,余姚市市花杜鹃花,余姚市市果杨梅   余姚名人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世。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杰出的心学,著名的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联盟大酋长,即世称作“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著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1—233),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虞潭(约263—341),字思奥,是经学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于东晋成帝咸康末年,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著名军师。   虞喜(281—356),字仲宁,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285—340),字叔宁,东晋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虞愿(425—479),字士恭。是南齐时的清廉地方官。   虞玩之,东晋南朝间人,字茂瑶。秉直敢言,为官清正。   虞荔(502—561),字山披。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清正名臣。   虞寄(510—579),字次安。虞荔之弟。是南朝陈时维护国家统一的大臣。   陈橐,字德应。是南宋初年刚介博学的能臣。   胡沂(1107—1174),字周伯,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著《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1116—1178),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著名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1143—1189)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著名诗家。   岑安卿,字静能,号栲峰,元代中晚期人,是一位有名节的学者。   黄茂(1258—1340),字茂卿,黄竹浦村人,元末余姚州州判。   杨璲,字元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宋僖,字无逸,余姚南城人。一代文章巨匠,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辑。   赵为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为谦,余姚凤亭乡人。是元末明初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   钱古训,号坚斋。是明代的一位对事务和史地深入研究的学者。   陈贽,字维成,号稼轩,是明朝前期在经学、史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且精于文学,名噪一时的大才子。   毛吉(1424—1465),字宗吉,明景泰五年进士,曾在和地方担任过掌管司法的官员。   史琳(1438—1506),字天瑞,是一位知文识武,工于书画的名臣。   陆恒,字有常,号拙庵。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学者,姚城名儒,王阳明的启蒙老师。有《易学指南》等著作传世。   冯兰,十五世纪中期到十六世纪在世。字佩之,号雪湖居士,余姚临山卫冯村人,是一位较有才华的诗人。   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1537),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著名的文章家。   徐爱(1487—1517),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1487—1548),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1498—1536),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14—1574),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1516—1591),字元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   谢志望(1528—1555),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   叶宪祖(1566—1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1575—1656),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著名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1582—1659),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1590—1671),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1599—1671),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F8tZw R on0孙嘉绩(1604—16),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狭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1616—1693),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1616—1651),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将领,英雄。   黄宗炎(1616—1689),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1618—1663),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著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13—1709),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1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1655—1713),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著名的平民学者。   陈梓(1683-1759),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的著名诗人。著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著》、《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著名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1717—1795),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著名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1743—17),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17541—1825),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著名藏书家。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   朱兰(1800—1873),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1811—1861),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的领袖。   黄炳垕(1815—1893),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著名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著名书法家。   虞悰(434—499),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474—540),原姓石,是南北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   顾全武(866—930),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1504—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1517—1597),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1549—1624),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黄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黄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高士奇(15—1704),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1840—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耸代著名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181—249),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著名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1886—19),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2022年1月2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著名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我国著名的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主义战士。   沈宗瀚,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2022年12月1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我国著名农学家。   吴耕民,2022年3月1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2022年9月2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2022年曾将旧籍245种,313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2022年7月2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2022年12月23日生于上海。2022年6月23日逝世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2022年11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   杨积芳(1856—1938),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1903—1952)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17)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注册。   裘树堂(1906—1990),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著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1905--),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2022年12月到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2022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2022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胜迹,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2022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落落晓婷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②出自子姓。据《路史》所载,春秋时姚国乃商族后代,子孙以国为氏。③他族改姓。据《晋书》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后人,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改姓姚;明赐元人饶五十姓姚名智;德昂族拉耐氏族,汉姓为姚;今苗、水、羌、拉祜、满、彝、蒙古、土家、壮、白、等均有姚姓。  始祖:虞舜。 迁徙:  早期姚姓因家族势力不足,故繁衍得较为缓慢,在东汉以前,姚姓已有徙居今河南、山西、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者。王莽篡权后,代睦侯田丰之子田为避王莽之乱迁居吴郡,改为妫姓,再传五世孙敷,复为姚姓,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子孙沿袭未改。至晋代永嘉年间,南安赤亭羌族一支在其首领姚弋仲率领下,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后赵时被徙关中,后姚弋仲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东北。2022年后,其五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襄弟姚苌降于前秦,不久攻入长安。南北朝时西魏有吴兴武康人姚僧垣及其次子姚最入长安,姚僧垣之长子姚察则仕陈为吏部尚书,陈亡后,姚察及其子姚思廉被安置在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西北,至隋时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当今中国之姚姓大多来自上述两支姚姓,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和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此期不久,唐姓繁衍的甚为广泛,除遍及大江南北外,还有姚姓前往辽宁,并有陕、甘、豫之姚姓人入迁云南、四川。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故唐武德四年,因此地多姚姓而置姚州。两宋时,姚姓已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地。明初,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姚姓湖广填四川。此际姚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清初,有姚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姚姓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江苏、浙江、安徽为多。目前姚姓人口列全国第位。 郡望:  吴兴郡 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等地。
  南安郡 东汉中平五年分汉阳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隋初废。 堂号:  圣仁堂 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其他堂号:①郡望堂号:吴兴、南安。②自立堂号:耕历堂”、存仁、世德、藻镱、谐孝、耕山、承德、重华、上郡、雍睦等。 字辈:  某支姚氏字辈:宗纯才炳,大孝珍贵。万国安康,祖德广远,孙子荣昌。
  某支姚氏字辈:文德如玉尚,润希正一宏,绪绳先世远,庆锡万传荣。作善长适吉,崇师必显名,懋修期继美,廷选振家声。
  雍睦堂姚氏字辈:衅承贞福顺,念思永志正。贤能德国学,知喻开绍嘉。声振大启运,敦修万年华。携才光远裔,凯泽映朝霞。续字辈:宗乾元焕,孝义为先,勋猷恒著,教育纯全。
  湖南益阳姚氏派语: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著鼎铭。
  湖南平江姚氏派语: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协万邦,九歌惟叙韵。
  恩溪姚氏名派:一人垂拱御,万字仰鸿猷,发育齐天峻,昭明如日周。字派:臣心常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长。
  贵州姚氏字辈:仕文时字子,天永必通维,正大贤明启,荣华副梁忠,邵祖本元茂,敦伦瑞英长,舟廷龙显见,毓秀定连芳。
  重庆合川姚氏字辈:大正启世,国泰民安,谨守先业,敬为德本,学乃家祯,垂裕后昆。
  广东廉江姚氏字辈:国家兴业,礼乐成章,光华复旦,继世永昌。 名人:  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世为羌族首领。西晋末,率部东徙榆眉今陕西千阳东,有众数万,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虎时,率部属迁居清河,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太宁元年公元2022年,镇梁犊。后赵亡,降晋,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
  姚苌330-393,十六国时后秦建立者。字景茂,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公元384-2022年在位。姚襄,他率诸弟降于前奉苻生。苻坚时拜为扬武将军,累有大功。淝水之战第二年384,他率羌人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擒杀苻坚于五将山。白雀三年386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改年号建初。在位时,与前秦苻登相攻,子兴继位,灭前秦。谥武昭帝。庙号太祖。
  姚襄331-357,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字景国。南安赤亭甘肃陇西西人。姚弋仲子。公元2022年,弋仲,他率部众进入关中,为苻生所败,又归东晋,驻谯城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民,聚众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河南许昌西南,从洛阳西入关中。2022年在三原陕西三原东北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
  姚兴366-416,十六国时后秦国君。字子略,姚苌子。初仕苻秦为太子舍人,父姚苌称帝,立为太子,留镇长安。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继父为帝。注意吏治,平理刑狱;提倡儒学,崇尚;出兵灭苻秦,使苻秦的军队全部转归农业,又放免大批奴婢从事生产,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后秦的势力一度包括西起河西、东至徐兖的广大地区。后连年征伐,赋役加重,民不堪命,国力下降,所部各族又不断叛离,姚秦的逐渐衰落。晋安帝义熙十二年,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姚察533-606,陈隋间史学家。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字伯审。父僧垣精医术,为梁太医正。他六岁诵书万余言。侯景乱时,随父归乡里。入陈,历秘书监,领著作郎,度支、吏部尚书。陈亡入隋,为秘书丞、晋王侍读。专志著书,撰梁、陈史,未就而,子思廉续成之,即传世《梁书》、《陈书》。
  姚思廉557-637,唐臣、史学家。本名简,吴兴属浙江人。炀帝时,与起居舍人崔祖濬共修《区宇图志》。归唐后,先为太子洗马,后为著作郎、弘文馆学士。为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奉诏和魏征共撰《梁书》、《陈书》。《旧唐书》称其“笃学寡欲”,“果执明义,临大节而不可夺”。
  姚崇650-721,唐臣。字元之,名元崇。为避开元年号,改名崇。陕州硖石河南三门峡人。《新唐书》称其“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参与杀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诸事。开元初,复相后,秦请禁止宦官、贵戚干政,禁绝建造佛寺道观,奖励进谏,不幸边功等十事。时有不敢捕杀蝗虫陋俗,纠正之,并推行焚埋之法。后荐宋璟自代。“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佐唐中兴,史称“姚宋”。
  姚合约775-约846,唐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入为刑、户二部郎中,给事中。开成四年839为陕虢观察使。位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约卒于大中八年854以后。所作诗篇颇类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又选王维、钱起等二十一人诗为《极玄集》。
  姚訔?-1275,南宋抗元义军首领。潼川四川三台人,寄籍宜兴。2022年3月,元军陷常州,他筹划组织民兵。未几,宋军收复州城,遂被任为知州。元帅伯颜来攻,他和通判陈炤、都统刘师勇,王安节等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
  姚枢1201-1278,元臣、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柳城河南西华人。后迁居洛阳。从攻宋,奉太宗诏与杨惟中访求儒、道、释、医、卜者,得名儒赵复及程颐、朱熹之书,遂为理学的信奉者。后奉忽必烈之命教授世子经书,并充顾问。宪宗时请置屯田经略司、都运司。世祖时,任中书左丞、拜太子太师、昭文馆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元史》称其“天质含弘而仁恕,恭敏而俭勤,未尝疑人欺己”。
  姚燧1238-1313,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洛阳属河南人。求学于许衡。《元史》称其为学“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以才为秦王府文学。未几,授奉议大夫,兼提举陕西、四川等学校。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元贞元年1295,以翰林学士主修《世祖实录》。大德九年1305拜江西行省参政。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著有《牧庵集》。
  姚广孝1335-1418,明学者。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中,从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为心腹谋士。惠帝朱允炆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筹措军事。成祖朱棣即位后,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曾参与纂修《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等工作。
  姚绶1423-1495,明画家。嘉善今属浙江人。字公绶,号谷庵、云东逸史,又称丹丘先生。官至监察御史、江西永宁今宁冈知府。擅画山水,师法吴镇,又取法赵孟頫和王蒙,善作沙坳水曲、扁舟垂钓之景。墨色苍润,亦写竹石,并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诸家,风格近似张雨,兼能诗,著有《谷庵集》。
  姚长子?-1555,明民间抗倭英雄。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2022年,入侵县境,迫他作向导。他引敌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前密嘱乡人撤桥,断其归路,遂为明军所歼,他亦遇害。事后,乡人立祠祭祀。
  姚际恒17-约1715,清学者、经学家。字立方,号首源,浙江仁和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诸生。博古究经,苦耕十四年,著《九经通论》。辨证梅赜颐所献给皇帝的《古文尚书》为伪书,非汉代孔安国所作。为毛奇龄等叹服。另有《庸言录》、《好古堂书目》等。
  姚范1702-1771,清文学家。字南青,号姜坞,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充三礼馆纂修官。乞归卒。与刘大槐友善。文理承方苞,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史评其沈究遗经,综合精神。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乾隆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等职。后因病辞归。治经学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刘大櫆,为桐城派重要作家。先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凡四十余年。著《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文集》、《法帖题跋》等,另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姚莹1785-1853,清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姚鼐侄孙。任道时,值战争爆发,积极抵御,曾击败英国侵略军。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任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做官清廉自守,注意时务,有政声。在文学上,他承袭家学,亲聆姚鼐教诲,崇尚程朱理学。是当时姚门四弟子之一,为桐城派古文家。其诗多写自身感受,咏、山水,抒发仕途受挫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心境。他还写过不少议论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悲愤。其文笔峻利,行文起伏跌宕,富有感情。诗文中颇多关于、的资料。诗风宗盛唐,亦有汉魏古诗的影响。著有《中复堂全集》,其中诗文著作包括《东溟文集》、《东溟文后集》、《后湘诗集》等。
  姚之富1737-1798,清湖北军首领。湖北襄阳人。首领齐林弟子。齐为清廷杀后,协王聪儿、王廷诏统领义军。骁悍善战,屡败清军。嘉庆二年1797入川东汇四川义军,统编后与王聪儿统领襄阳黄号义军,转战湖北、陕西等省。兵败与王聪儿跳崖殉节。
  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字秋农。学宗宋儒,兼精考据。著有《易原》、《春秋日月表》、《说文声系》、《说文考异》、《邃雅堂文集》。卒谥文僖。
  姚燮1805-18,清文学家。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道光举人。善诗、词、曲、骈文,并擅绘画,尤工于墨梅。著有《今乐考证》,汇载宋、元至清代咸丰以前的杂剧,传奇作家和作品,以及道光、咸丰时流行的地方剧目,为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所著还有《复庄诗问》、《疏影楼词》等。
  其他姚姓名人有十六国后秦皇帝姚泓,大臣姚晃、姚旻、姚绪、姚弼;南朝齐画家姚昙度;北朝北周医学家姚僧垣,周隋间学者姚最;唐诗人姚系;宋将领姚兕、姚雄、姚麟;明大臣姚文然;元大臣姚天福;清文学家姚椿等。近当代姚姓名人有政治家姚依 林,军事家姚喆,“”成员姚文 元,历史学家姚从吾,小说家姚雪垠,越剧演员姚水娟,潮剧演员姚璇秋,篮球运动员姚明等。
女王大人过司考
主要有三:①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②出自子姓。据《路史》所载,春秋时姚国乃商族后代,子孙以国为氏。③他族改姓。据《晋书》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后人,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改姓姚;明赐元人饶五十姓姚名智;德昂族拉耐氏族,汉姓为姚;今苗、水、羌、拉祜、满、彝、蒙古、土家、壮、白、等均有姚姓。始祖:虞舜。 迁徙:早期姚姓因家族势力不足,故繁衍得较为缓慢,在东汉以前,姚姓已有徙居今河南、山西、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者。王莽篡权后,代睦侯田丰之子田为避王莽之乱迁居吴郡,改为妫姓,再传五世孙敷,复为姚姓,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子孙沿袭未改。至晋代永嘉年间,南安赤亭羌族一支在其首领姚弋仲率领下,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后赵时被徙关中,后姚弋仲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东北。2022年后,其五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襄弟姚苌降于前秦,不久攻入长安。南北朝时西魏有吴兴武康人姚僧垣及其次子姚最入长安,姚僧垣之长子姚察则仕陈为吏部尚书,陈亡后,姚察及其子姚思廉被安置在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西北,至隋时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当今中国之姚姓大多来自上述两支姚姓,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和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此期不久,唐姓繁衍的甚为广泛,除遍及大江南北外,还有姚姓前往辽宁,并有陕、甘、豫之姚姓人入迁云南、四川。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故唐武德四年,因此地多姚姓而置姚州。两宋时,姚姓已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地。明初,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姚姓湖广填四川。此际姚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清初,有姚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姚姓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江苏、浙江、安徽为多。目前姚姓人口列全国第位。 郡望: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等地。
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分汉阳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隋初废。 堂号: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其他堂号:①郡望堂号:吴兴、南安。②自立堂号:耕历堂”、存仁、世德、藻镱、谐孝、耕山、承德、重华、上郡、雍睦等。 字辈:某支姚氏字辈:宗纯才炳,大孝珍贵。万国安康,祖德广远,孙子荣昌。
某支姚氏字辈:文德如玉尚,润希正一宏,绪绳先世远,庆锡万传荣。作善长适吉,崇师必显名,懋修期继美,廷选振家声。
雍睦堂姚氏字辈:衅承贞福顺,念思永志正。贤能德国学,知喻开绍嘉。声振大启运,敦修万年华。携才光远裔,凯泽映朝霞。续字辈:宗乾元焕,孝义为先,勋猷恒著,教育纯全。
湖南益阳姚氏派语: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著鼎铭。
湖南平江姚氏派语: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协万邦,九歌惟叙韵。
恩溪姚氏名派:一人垂拱御,万字仰鸿猷,发育齐天峻,昭明如日周。字派:臣心常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长。
贵州姚氏字辈:仕文时字子,天永必通维,正大贤明启,荣华副梁忠,邵祖本元茂,敦伦瑞英长,舟廷龙显见,毓秀定连芳。
重庆合川姚氏字辈:大正启世,国泰民安,谨守先业,敬为德本,学乃家祯,垂裕后昆。
广东廉江姚氏字辈:国家兴业,礼乐成章,光华复旦,继世永昌。 名人: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世为羌族首领。西晋末,率部东徙榆眉今陕西千阳东,有众数万,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虎时,率部属迁居清河,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太宁元年公元2022年,镇梁犊。后赵亡,降晋,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
姚苌330-393,十六国时后秦建立者。字景茂,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公元384-2022年在位。姚襄,他率诸弟降于前奉苻生。苻坚时拜为扬武将军,累有大功。淝水之战第二年384,他率羌人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擒杀苻坚于五将山。白雀三年386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改年号建初。在位时,与前秦苻登相攻,子兴继位,灭前秦。谥武昭帝。庙号太祖。
姚襄331-357,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字景国。南安赤亭甘肃陇西西人。姚弋仲子。公元2022年,弋仲,他率部众进入关中,为苻生所败,又归东晋,驻谯城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民,聚众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河南许昌西南,从洛阳西入关中。2022年在三原陕西三原东北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
姚兴366-416,十六国时后秦国君。字子略,姚苌子。初仕苻秦为太子舍人,父姚苌称帝,立为太子,留镇长安。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继父为帝。注意吏治,平理刑狱;提倡儒学,崇尚;出兵灭苻秦,使苻秦的军队全部转归农业,又放免大批奴婢从事生产,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后秦的势力一度包括西起河西、东至徐兖的广大地区。后连年征伐,赋役加重,民不堪命,国力下降,所部各族又不断叛离,姚秦的逐渐衰落。晋安帝义熙十二年,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姚察533-606,陈隋间史学家。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字伯审。父僧垣精医术,为梁太医正。他六岁诵书万余言。侯景乱时,随父归乡里。入陈,历秘书监,领著作郎,度支、吏部尚书。陈亡入隋,为秘书丞、晋王侍读。专志著书,撰梁、陈史,未就而,子思廉续成之,即传世《梁书》、《陈书》。
姚思廉557-637,唐臣、史学家。本名简,吴兴属浙江人。炀帝时,与起居舍人崔祖濬共修《区宇图志》。归唐后,先为太子洗马,后为著作郎、弘文馆学士。为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奉诏和魏征共撰《梁书》、《陈书》。《旧唐书》称其“笃学寡欲”,“果执明义,临大节而不可夺”。
姚崇650-721,唐臣。字元之,名元崇。为避开元年号,改名崇。陕州硖石河南三门峡人。《新唐书》称其“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参与杀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诸事。开元初,复相后,秦请禁止宦官、贵戚干政,禁绝建造佛寺道观,奖励进谏,不幸边功等十事。时有不敢捕杀蝗虫陋俗,纠正之,并推行焚埋之法。后荐宋璟自代。“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佐唐中兴,史称“姚宋”。
姚合约775-约846,唐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入为刑、户二部郎中,给事中。开成四年839为陕虢观察使。位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约卒于大中八年854以后。所作诗篇颇类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又选王维、钱起等二十一人诗为《极玄集》。
姚訔?-1275,南宋抗元义军首领。潼川四川三台人,寄籍宜兴。2022年3月,元军陷常州,他筹划组织民兵。未几,宋军收复州城,遂被任为知州。元帅伯颜来攻,他和通判陈炤、都统刘师勇,王安节等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
姚枢1201-1278,元臣、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柳城河南西华人。后迁居洛阳。从攻宋,奉太宗诏与杨惟中访求儒、道、释、医、卜者,得名儒赵复及程颐、朱熹之书,遂为理学的信奉者。后奉忽必烈之命教授世子经书,并充顾问。宪宗时请置屯田经略司、都运司。世祖时,任中书左丞、拜太子太师、昭文馆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元史》称其“天质含弘而仁恕,恭敏而俭勤,未尝疑人欺己”。
姚燧1238-1313,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洛阳属河南人。求学于许衡。《元史》称其为学“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以才为秦王府文学。未几,授奉议大夫,兼提举陕西、四川等学校。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元贞元年1295,以翰林学士主修《世祖实录》。大德九年1305拜江西行省参政。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著有《牧庵集》。
姚广孝1335-1418,明学者。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中,从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为心腹谋士。惠帝朱允炆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筹措军事。成祖朱棣即位后,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曾参与纂修《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等工作。
姚绶1423-1495,明画家。嘉善今属浙江人。字公绶,号谷庵、云东逸史,又称丹丘先生。官至监察御史、江西永宁今宁冈知府。擅画山水,师法吴镇,又取法赵孟頫和王蒙,善作沙坳水曲、扁舟垂钓之景。墨色苍润,亦写竹石,并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诸家,风格近似张雨,兼能诗,著有《谷庵集》。
姚长子?-1555,明民间抗倭英雄。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2022年,入侵县境,迫他作向导。他引敌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前密嘱乡人撤桥,断其归路,遂为明军所歼,他亦遇害。事后,乡人立祠祭祀。
姚际恒17-约1715,清学者、经学家。字立方,号首源,浙江仁和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诸生。博古究经,苦耕十四年,著《九经通论》。辨证梅赜颐所献给皇帝的《古文尚书》为伪书,非汉代孔安国所作。为毛奇龄等叹服。另有《庸言录》、《好古堂书目》等。
姚范1702-1771,清文学家。字南青,号姜坞,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充三礼馆纂修官。乞归卒。与刘大槐友善。文理承方苞,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史评其沈究遗经,综合精神。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乾隆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等职。后因病辞归。治经学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刘大櫆,为桐城派重要作家。先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凡四十余年。著《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文集》、《法帖题跋》等,另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姚莹1785-1853,清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姚鼐侄孙。任道时,值战争爆发,积极抵御,曾击败英国侵略军。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任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做官清廉自守,注意时务,有政声。在文学上,他承袭家学,亲聆姚鼐教诲,崇尚程朱理学。是当时姚门四弟子之一,为桐城派古文家。其诗多写自身感受,咏、山水,抒发仕途受挫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心境。他还写过不少议论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悲愤。其文笔峻利,行文起伏跌宕,富有感情。诗文中颇多关于、的资料。诗风宗盛唐,亦有汉魏古诗的影响。著有《中复堂全集》,其中诗文著作包括《东溟文集》、《东溟文后集》、《后湘诗集》等。
姚之富1737-1798,清湖北军首领。湖北襄阳人。首领齐林弟子。齐为清廷杀后,协王聪儿、王廷诏统领义军。骁悍善战,屡败清军。嘉庆二年1797入川东汇四川义军,统编后与王聪儿统领襄阳黄号义军,转战湖北、陕西等省。兵败与王聪儿跳崖殉节。
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字秋农。学宗宋儒,兼精考据。著有《易原》、《春秋日月表》、《说文声系》、《说文考异》、《邃雅堂文集》。卒谥文僖。
姚燮1805-18,清文学家。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道光举人。善诗、词、曲、骈文,并擅绘画,尤工于墨梅。著有《今乐考证》,汇载宋、元至清代咸丰以前的杂剧,传奇作家和作品,以及道光、咸丰时流行的地方剧目,为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所著还有《复庄诗问》、《疏影楼词》等。
其他姚姓名人有十六国后秦皇帝姚泓,大臣姚晃、姚旻、姚绪、姚弼;南朝齐画家姚昙度;北朝北周医学家姚僧垣,周隋间学者姚最;唐诗人姚系;宋将领姚兕、姚雄、姚麟;明大臣姚文然;元大臣姚天福;清文学家姚椿等。近当代姚姓名人有政治家姚依 林,军事家姚喆,“”成员姚文 元,历史学家姚从吾,小说家姚雪垠,越剧演员姚水娟,潮剧演员姚璇秋,篮球运动员姚明等。
202
相关问题全部

相关问答

姚景元经济师视频

陈蓓蓓、龙洋、张静、欧阳智薇、姚雪松担任主持。1、陈蓓蓓。2022年,陈蓓蓓进入《龙行天下》节目实习。2022年,担任新闻节目《第一时间》节目主持人。2022年4月16日起,主持财经频道互动求真节目《是真的吗》。2、欧阳智薇。欧阳智薇2022年4月开始在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实习,2022年8月……

我叫歪歪

国家总经济师姚景元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17万亿?跃居世界第三位。一,十九届五中全会29日发布公报。公报称,“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公报强调,“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党全国各族……

lalack1987

总经济师陶冬元简历

陶冬,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1。于2022年加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主管亚洲区经济研究。侧重于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但同时兼顾亚洲区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此前,曾任宝源证券高级经济分析师及中究部主管。陶冬为犹他大学博士,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亚洲区首席经……

5ichocolate

姚景元经济师讲二胎

国家总经济师、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作了题为《当前经济形势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讲座,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汇聚一堂,认真聆听,座无虚席,主办方连续加座。据了解,“时代商家大讲堂”由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和《时代商家》杂志社共同主办,益田集团特别支持。2022年将推出6场,除姚景源外,还将陆……

佐鉺三鉺洞

姚景元怎么当上总经济师

摘要个人档期原因,和自身及幕后的我们不为人知的事情咨询记录·回答于2022-07-30时代峰峻新年音乐会为什么没有姚景元时代峰峻《光环下的少年—重逢》为什么没有姚景元个人档期原因,和自身及幕后的我们不为人知的事情staff说公司让他退团姚景元就一直问为什么staff说不清姚景元就带了哭腔问那以后呢自……

MIssinG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