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央行首席经济师马骏

央行首席经济师马骏

最新回答

yyy777777777777777
D意见
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接力式”下调后,市场对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否应该调整的讨论逐渐增多。

日前,中国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将按照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作出调整。

这已经不是央行首次回应存款基准利率调整问题。2022年,贷款利率整体下行,当时就有人提出存款基准利率下调的建议,市场对此也有所关注。中国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在回应时就已经表示,存款基准利率仍将长期保留,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等适时适度调整。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建议,大中银行可在放贷时主动降低利率。在银行储户方面,可考虑适当降低央行基准存款利率,为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

这让近期市场更为关注存款基准利率调整的问题,讨论也更为热烈。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相较公开市场操作降息,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对银行负债成本下调的影响更为直接显著。具体来说,基于2022年12月份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结构,2月份逆回购和MLF降息10个基点,对银行负债成本的影响是-57个基点。相比之下,如果2月份存款基准利率下调10个基点替代公开市场操作降息10个基点,则对银行负债成本的影响是-5375个基点。

基于2022年三季度上市银行的负债结构来测算,如果2月份存款基准利率下调10个基点,则对国有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负债成本的影响分别是-66、-01、-81、-90个基点。
蓝梦蝶朵丽卡

卡尼2022年3月16日生于加拿大西北地区史密斯堡的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曾任高中校长,后出任加拿大埃德蒙顿大学教育学教授,母亲曾是小学教师。卡尼的妻子是英国人,孩子有英国国籍,可谓与英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卡尼在经济学领域的求学经历硕果累累。23岁时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8岁和30岁时分获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除闪光的专业学历与加拿大央行行长的头衔外,卡尼在高盛集团的职业背景令此次任命更具噱头。卡尼2022年加入高盛,在该集团工作2022年之久,曾任高盛驻纽约、多伦多、东京和伦敦的执行主管、投行运营主管等要职。
欧美多国和经济体及央行顶级职位均被“高盛帮”把持,其中高盛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亨利·保尔森曾任财长,高盛前副马里奥·德拉吉为欧洲央行行长,意大利马里奥·蒙蒂曾任高盛国际顾问,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威廉·杜德利为纽约联储,以及曾任高盛集团国际副的前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可以说,在多国政治经济和金融的核心舞台上都活跃着高盛人的身影,卡尼的最新任命,使“高盛帮”更为人瞩目。

Q471468543
小幅加息作用不大 大幅加息弊端太多

“这次加息非常必要,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投资、信贷过快增长。”今天,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告诉记者。不过他说,货币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8月18日下午5时30分,中国宣布,自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试图减缓信贷增长

今年以来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已经成了银行部门的一块心病。为了控制信贷,央行、银监会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但控制信贷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这已经是央行本年度第二次加息。上一次在4月27日。但到5月末,各项贷款仍然增加较多。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5月全部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高达17834亿元,不到半年就已经用完了全年指标的70%。

之后,央行又先后于7月5日、8月15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发行银行票据。

央行的多次调控,终于产生了一些效果。数据显示,在信贷调控政策的影响下,6月贷款同比少增706亿元,改变了前5个月信贷一直较上年同期多增的局面。但今年前6个月的新增贷款已占到央行设定的2022年全年各项贷款增加目标2.5万亿元的87%,信贷调控的任务依然艰巨。

央行有关负责人说,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这些多是中长期贷款。加大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抑制长期贷款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近期货币政策频繁出炉,但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最终央行的这些政策效用也许将比较有限。”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媒体,我国经济过热的根本转变还得靠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因此财政政策应该站出来承担更多责任——完善社会保障,加大公共性财政支出的投入。

加息是否最佳选择

采访中有专家认为,此次加息0.27个百分点只是一种微调,力度仍然不够,只能起到一种宏观调控信号的作用。这位专家认为至少应该加息0.5个百分点才会有效。

中国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今天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刚刚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卸任的他,认为在这个敏感时期发表对央行加息的看法不太合适。但他此前在青岛参加“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时曾告诉记者,小幅加息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太大,大幅加息弊端太多。

他说,银行贷款企业主要有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安全性较高,但其自有资金充足,就算银行降低利率,国有大型企业也不一定从银行贷款,更不用说提高利率了。中小型企业风险较高,流动性不足,需要向银行借钱发展。即使贷款利率提高一点,其借钱需求也不会减少。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日前建议,央行除使用央票、利率和存款准备率以外,还可主动采用第四个紧缩工具,即引导企业和市场建立央行将进一步紧缩的预期。

马骏表示,自从2022年4月份以来的三次紧缩操作,已经开始稍稍改变市场对央行实施紧缩政策的决心和能力的判断。如果央行继续保持最近建立起来的政策的连续性,并有意识地引导市场,则有可能真正开始建立市场对紧缩的预期,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紧缩的效果。

今年还会加息吗

许多专家认为,此次加息大有必要,年内可能还将加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宏观调控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取得长效。如果不提高资金使用的价格(即利率),“风头”一过,投资还会快速反弹。但此次加息幅度不大,未来一段时期还会逐步加息。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谢国忠表示,短期而言,这次加息主要起心理作用,旨在表明加息将成为一种趋势,能有效地遏制投资冲动。他预计年内中国还将加息一次,明年则会加息三到四次。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及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此前也表示,内地利率仍处于低水平,即使加息一到两次,对经济影响也很有限。

不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家现在总调控的力度已经到位,甚至有点偏过,不能再过度加强调控力度了。

“未来会否继续加息,应依据下半年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不一定在短时间内再调一次。”曹凤岐教授今天也说。
绰号昵称
小幅加息作用不大 大幅加息弊端太多

“这次加息非常必要,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投资、信贷过快增长。”今天,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告诉记者。不过他说,货币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8月18日下午5时30分,中国宣布,自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试图减缓信贷增长

今年以来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已经成了银行部门的一块心病。为了控制信贷,央行、银监会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但控制信贷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这已经是央行本年度第二次加息。上一次在4月27日。但到5月末,各项贷款仍然增加较多。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5月全部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高达17834亿元,不到半年就已经用完了全年指标的70%。

之后,央行又先后于7月5日、8月15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发行银行票据。

央行的多次调控,终于产生了一些效果。数据显示,在信贷调控政策的影响下,6月贷款同比少增706亿元,改变了前5个月信贷一直较上年同期多增的局面。但今年前6个月的新增贷款已占到央行设定的2022年全年各项贷款增加目标2.5万亿元的87%,信贷调控的任务依然艰巨。

央行有关负责人说,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这些多是中长期贷款。加大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抑制长期贷款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近期货币政策频繁出炉,但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最终央行的这些政策效用也许将比较有限。”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媒体,我国经济过热的根本转变还得靠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因此财政政策应该站出来承担更多责任——完善社会保障,加大公共性财政支出的投入。

加息是否最佳选择

采访中有专家认为,此次加息0.27个百分点只是一种微调,力度仍然不够,只能起到一种宏观调控信号的作用。这位专家认为至少应该加息0.5个百分点才会有效。

中国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今天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刚刚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卸任的他,认为在这个敏感时期发表对央行加息的看法不太合适。但他此前在青岛参加“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时曾告诉记者,小幅加息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太大,大幅加息弊端太多。

他说,银行贷款企业主要有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安全性较高,但其自有资金充足,就算银行降低利率,国有大型企业也不一定从银行贷款,更不用说提高利率了。中小型企业风险较高,流动性不足,需要向银行借钱发展。即使贷款利率提高一点,其借钱需求也不会减少。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日前建议,央行除使用央票、利率和存款准备率以外,还可主动采用第四个紧缩工具,即引导企业和市场建立央行将进一步紧缩的预期。

马骏表示,自从2022年4月份以来的三次紧缩操作,已经开始稍稍改变市场对央行实施紧缩政策的决心和能力的判断。如果央行继续保持最近建立起来的政策的连续性,并有意识地引导市场,则有可能真正开始建立市场对紧缩的预期,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紧缩的效果。

今年还会加息吗

许多专家认为,此次加息大有必要,年内可能还将加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宏观调控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取得长效。如果不提高资金使用的价格(即利率),“风头”一过,投资还会快速反弹。但此次加息幅度不大,未来一段时期还会逐步加息。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谢国忠表示,短期而言,这次加息主要起心理作用,旨在表明加息将成为一种趋势,能有效地遏制投资冲动。他预计年内中国还将加息一次,明年则会加息三到四次。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及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此前也表示,内地利率仍处于低水平,即使加息一到两次,对经济影响也很有限。

不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家现在总调控的力度已经到位,甚至有点偏过,不能再过度加强调控力度了。

“未来会否继续加息,应依据下半年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不一定在短时间内再调一次。”曹凤岐教授今天也说。

本报北京8月20日电
sherry美享家
小幅加息作用不大 大幅加息弊端太多

“这次加息非常必要,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投资、信贷过快增长。”今天,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教授告诉记者。不过他说,货币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8月18日下午5时30分,中国宣布,自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试图减缓信贷增长

今年以来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已经成了银行部门的一块心病。为了控制信贷,央行、银监会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但控制信贷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这已经是央行本年度第二次加息。上一次在4月27日。但到5月末,各项贷款仍然增加较多。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5月全部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高达17834亿元,不到半年就已经用完了全年指标的70%。

之后,央行又先后于7月5日、8月15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发行银行票据。

央行的多次调控,终于产生了一些效果。数据显示,在信贷调控政策的影响下,6月贷款同比少增706亿元,改变了前5个月信贷一直较上年同期多增的局面。但今年前6个月的新增贷款已占到央行设定的2022年全年各项贷款增加目标2.5万亿元的87%,信贷调控的任务依然艰巨。

央行有关负责人说,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这些多是中长期贷款。加大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有利于抑制长期贷款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近期货币政策频繁出炉,但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最终央行的这些政策效用也许将比较有限。”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媒体,我国经济过热的根本转变还得靠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因此财政政策应该站出来承担更多责任——完善社会保障,加大公共性财政支出的投入。

加息是否最佳选择

采访中有专家认为,此次加息0.27个百分点只是一种微调,力度仍然不够,只能起到一种宏观调控信号的作用。这位专家认为至少应该加息0.5个百分点才会有效。

中国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今天婉言谢绝了记者的采访。刚刚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卸任的他,认为在这个敏感时期发表对央行加息的看法不太合适。但他此前在青岛参加“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时曾告诉记者,小幅加息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太大,大幅加息弊端太多。

他说,银行贷款企业主要有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安全性较高,但其自有资金充足,就算银行降低利率,国有大型企业也不一定从银行贷款,更不用说提高利率了。中小型企业风险较高,流动性不足,需要向银行借钱发展。即使贷款利率提高一点,其借钱需求也不会减少。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日前建议,央行除使用央票、利率和存款准备率以外,还可主动采用第四个紧缩工具,即引导企业和市场建立央行将进一步紧缩的预期。

马骏表示,自从2022年4月份以来的三次紧缩操作,已经开始稍稍改变市场对央行实施紧缩政策的决心和能力的判断。如果央行继续保持最近建立起来的政策的连续性,并有意识地引导市场,则有可能真正开始建立市场对紧缩的预期,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紧缩的效果。

今年还会加息吗

许多专家认为,此次加息大有必要,年内可能还将加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宏观调控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取得长效。如果不提高资金使用的价格(即利率),“风头”一过,投资还会快速反弹。但此次加息幅度不大,未来一段时期还会逐步加息。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谢国忠表示,短期而言,这次加息主要起心理作用,旨在表明加息将成为一种趋势,能有效地遏制投资冲动。他预计年内中国还将加息一次,明年则会加息三到四次。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及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此前也表示,内地利率仍处于低水平,即使加息一到两次,对经济影响也很有限。

不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家现在总调控的力度已经到位,甚至有点偏过,不能再过度加强调控力度了。

“未来会否继续加息,应依据下半年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不一定在短时间内再调一次。”曹凤岐教授今天也说。

本报北京8月20日电

相关问答

央企的首席经济师

专家称,央行此举的直接影响是利好债市,有助于稳定股市以及宏观经济。分析师潘向东也认为此次降准有利于经济稳定,利好资本市场。潘向东表示,一是,降准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投资,提升长期处于低位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二是,降准有利于扩大内需,对冲中国外需面临的不确定性。三是,在补充流……

仿佛那一天

央行首席经济师马骏

“有替代降准作用”  对于央行的表态,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说明春节前降准的预期大概率将落空。兴业银行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通篇没有提及准备金率,意味着短期降准的可能性下降了。”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公开表示,这次央行安排6000亿以上的资金,有替代降准作用的含义,这对稳定……

龙发集团

马骏央行首席经济师

“有替代降准作用”  对于央行的表态,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说明春节前降准的预期大概率将落空。兴业银行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通篇没有提及准备金率,意味着短期降准的可能性下降了。”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公开表示,这次央行安排亿以上的资金,有替代降准作用的含义,这对稳定场预期和……

非人勿扰的2016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师

卡尼2022年3月16日生于加拿大西北地区史密斯堡的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曾任高中校长,后出任加拿大埃德蒙顿大学教育学教授,母亲曾是小学教师。卡尼的妻子是英国人,孩子有英国国籍,可谓与英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卡尼在经济学领域的求学经历硕果累累。23岁时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8岁和30岁时分获牛津大学……

森源实木家具

欧央行首席经济师讲座

下面是路透社给出的重大经济事件。不过我觉得2022年至今为止,最重要的经济事件应该就是亚投行截止日期(3月31日)将至的时候,很多发达国家(德国、意大利、英国等等)都在最后一刻宣布加入亚投行。1月28日(三)--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利率决定,公布政策声明(1900)。塔林--经济……

AndyBar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