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通胀考点

中级经济师通胀考点

最新回答

小陆是吃货
世界经济被夹成三明治,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师西蒙·约翰逊(中)在《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发布会上

□耿学鹏 供本报特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7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这份报告与这一组织4月发布的 《世界经济展望》相比,略微调高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但报告尤其表达了对通货膨胀风险的忧虑,认为发达经济体需求减缓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胀率上升使世界经济仍处“艰难时刻”。

略微调高预期

新发布的 《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是4月《世界经济展望》的更新版本。

报告预计,全球经济2022年和202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1%和3.9%。IMF4月对今年和明年的全球增长率预期分别为3.7%和3.8%。

最新预测小幅调高对、欧元区、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预期。

IMF预计,2022年和2022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3%和0.8%,与4月预期相比分别提高0.8%和0.2%。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在今年和明年分别减缓至9.7%和9.8%,与4月预期相比分别提高0.4%和0.3%。

尽管调高预期,但仍远赶不上2022年5%的全球经济增长率。报告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2022年下半年仍将大幅减速,2022年开始才会逐渐复苏。”

报告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扩张预计将进一步失去动力”,增长率从2022年的8%,降至2022年的7%左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师西蒙·约翰逊说,虽然2022年上半年经济发展好于IMF先前预期,但“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仍然存在。

不少经济专家先前说,如果全球经济增长率跌至3%以下,就会导致衰退。

担忧通胀风险

IMF在最新预测中尤其表达了对全球通货膨胀风险的忧虑,认为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通胀率急剧上升的趋势。

约翰逊说:“由于通胀问题,全球经济形势自4月以来变得更加复杂。”

IMF预计,发达经济体2022年通胀率为3.4%,与4月预期相比调高0.8%。在需求减缓和初级产品价格趋于稳定的双重作用下,通胀将在2022年回落。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将陡增,2022年通胀率预计为9.1%,而IMF4月预计这些经济体今年的通胀率为7.4%。

报告认为,在许多国家,粮价和油价攀升推动了通胀率上升。

报告说:“由于许多发达经济体的需求急剧减缓,而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上升,全球经济正处于艰难境地。”

建言国家政策

报告认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将面临艰难处境,“既需要控制通胀压力,又需考虑经济增长下行风险”。

IMF对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提出不同的货币调控政策建议。

报告说,对于发达经济体,虽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必要性增加,但由于先前较好地对通胀做出预期,而且经济增长势头疲软,是否采取紧缩政策仍需慎重考虑,同时仍需密切关注通胀问题。

对于许多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那些增长仍然过快的经济体,需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加强财政约束。

报告尤其指出,高油价和高粮价 “使一些国家处于紧急关头”,由于价格压力在可预见未来不会出现显著缓解,一些国家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面临的政策挑战将是,如何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但同时确保不推升通胀和花光外汇储备。
嗨吃嗨胀

首先,简单点理解~失业率低,那么老百姓充分就业,大家都有钱,导致物价上升;反之,失业率高,那么老百姓都没工作,购买力大幅下降,导致物价不得不下降。

其次,历史上的理论研究证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物价水平”这个在经济学中称作为通货膨胀率,即失业率与物价水平呈负相关。

再次,2022年,新西兰一位“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我记得当时丫只是个中学老师的样子),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一次回归分析,得到了一条神奇的曲线,该曲线斜率为负,且二阶导数为正,因此经济学界坚定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的结论,这条神奇的曲线也被后人称为“菲利普斯曲线”。个图片试试~

最后,请用百度查找参考资料“菲利普斯曲线”,能够找到很多关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论述。

紫茎泽蓝2011
2022年中国经济过度增长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

2022年中国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态势,预计今年全年增长依然保持两位数,可能成为2022年以来的最高增长速度。”国家总经济师姚景源上周六说。但当前物价上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国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总体呈现出“五涨三降”的局面:居住、医疗卫生保健、烟酒等行业处于上涨状态,衣着、交通通讯、科教文卫回落5%。

从2022年到现在,我国经济发展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预计2022年将达到5%的增速,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增长比世界经济快一倍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不少专家和学者预计我国经济会在2022年上半年内可能温和放缓,但我国仍在以其他任何大国难以媲及的速度增长。按目前的发展趋势,以美元计,我国很快将取代德国成为仅次于和的全球第三大经济强国。

然而,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却是CPI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如果我们放眼望去,就会发现,各种生产资料以及能源、楼市、食品等的价格不断攀升。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9月份CPI同比上涨2%,10月同比上涨5%。这个指数的持续上升,不但超出预期,且远远高于近几个月来的升幅,而年初制定的3%通胀目标无法实现已成定局,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通胀预期也居高不下。

分析人士指出,2022年国内成本推动压力将可能进一步加大,多年来积累下的深层次矛盾陆续体现,要注意防止经济增长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者却在媒体撰文称,通货膨胀的意思是物价全面上涨,而此轮CPI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推动,但手机、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物价都是下降的,其他的比如石油等价格上涨,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很小,因此目前还不能定性为通货膨胀。

其实,这种观点说明当前有一股不断调高通货膨胀率容忍度的在开始蔓延。一些人置2022年和2022年两轮高通胀的前车之鉴于不顾,主张通胀无害论: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容忍4%、5%甚至更高的通胀率,通胀水平高一点对经济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益。而相关部门的部分言论也时机不当,容易形成误导,加剧了人们的通胀预期。

人们还记得,2022年和2022年我国曾经发生两轮严重通货膨胀,最终均导致国民经济硬着陆。因此,从2022年起,在每年向全国所作的工作报告中都提出将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只是到今年3月份通胀才开始突破3%的警戒线,并一直在3%以上运行。而到了10月份CPI已达到5%,创下自2022年2月以来的2022年来最高点。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忧虑:我们在实现经济发展10%以上的高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CPI的大幅攀升和通货膨胀的加剧。

从这一点分析,国内经济过度增长是引发通货膨胀的诱因。而预期心理会加速通货膨胀走向恶化,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后果。因为当前在各种生产资料以及能源、楼市、食品等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如果产生物价会进一步上涨的心理预期,生产企业会尝试提高价格以转嫁成本上升的压力,消费者会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以防止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而这种消费行为使生产企业的提价愿望得以实现。这样的话,生产和消费的价格指数将不可避免会持续攀升,甚至恶性循环。

应该看到,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经济主体的竞争和主动选择性增强。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到一些重要生活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已经说明在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物价上涨的强大动力。这种动力是伴随经济增长而形成的。在货币经济时代,货币信用带动经济运行。由于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是不能保证时刻匹配的,那么物价的上涨就可能防止对经济的压抑,并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显而易见,当实际经济增长明显高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引起物价走向全面上涨。中国10月10日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2年秋季报告》指出,由于通货膨胀压力的存在,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价格上升阶段。这说明,如果各级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必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信用和经济秩序受到威胁,经济难以稳定和持续地发展。进一步说,当前,各级只有采取措施,防止投资过热,适当减缓经济增速,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通货膨胀恶化的发生。
jewelleryz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当前的经济师扩大内需,短期靠投资,长远靠消费。加大投资特别是投资力度,进而带动社会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为有效的手段。据测算,部署的4万亿元投资,大约可拉动明年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在当前外需明显减弱、消费乏力之时,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国内需求,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当前,要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举,确保4万亿元投资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推动结构调整;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前10个月消费实际增幅加快约3个百分点。但是,收入增速减缓、收入预期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不利因素,制约着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和广大农民的消费。当前,既要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又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保证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基础上,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世界经济调整也为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带来了新机遇。不论从克服当前困难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创新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化升级,就能增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双双再上新台阶。 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当前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和行动,认真贯彻落实部署,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把扩大内需作为立足点,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无论具体经济活动怎样,我国当前通胀是事实。考虑到通胀的不良后果,抑制通胀,保持物价平稳永远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所以,货币政策应该进行如下操作:减少货币发行量从而提高利率。这可以通过改变货币运用成本从而抑制通胀。即从紧的货币政策。(考虑到外汇市场,可以适当让本币升值。这也正是我国当前正在采取的外汇政策) 财政政策则需要更谨慎的斟酌。在我看来,当前的通胀很大程度上是财政政策造成的。对低收入者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是通胀的源头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政策有问题,正相反,我认为这些政策非常有要,绝对不可以因为通胀而废止。(我也不相信国家会废止,因为现在的结果是刚开始实行财政政策时就预料到了的) 也就是说,我的观点是:货币政策从紧,但财政政策保持当前的状态不变,甚至还要更积极一些。因为对低收入者的政策毕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GDP增长)和政治稳定的头等大事。
喵星的哚朵
17日,国家将公布经济半年报,届时6月份和上半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数据将出炉。 面对居高不下的通胀形势,中国的选择令人关注,到底会不会加息?众说纷纭。 加息预期有多大 现在距离央行最近一次加息,已有半年之久。居民储蓄负利率水平,仍在持续。 国家副局长谢鸿光6月下旬表示,中国通胀压力还比较大。他认为,由于调整成品油和电价形成新的涨价因素,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攀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上涨,通胀预期仍比较强。 在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油价、电价上调之后,加大了通胀的压力,央行有可能会采取更强硬措施应对。此话一出,市场自然排除了近期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增强了对加息的预期。 联想到5月份CPI数据发布之前,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业界认为,7月中旬即将公布的上半年及6月份数据,将是会否加息的一个关键节点。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认为,通胀率很有可能会继续攀升,如果CPI增幅达到8%以上,那么央行可能会出台一套组合性措施,即分几次逐步上调利率,同时降低汇率,抑制热钱涌入;而若数据显示通胀相对平和,那么预计央行将观望国际形势而定。 理论上分析,央行可以采取诸如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信贷窗口指导等数量型工具,达到抑制货币投放过快增长的目标。然而,今年以来,央行已5次运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继续选择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大量对冲因外汇储备猛增而增加的过多流动性,但目前5%的存款准备金率被认定为已经接近理论上限。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表示,加息是必然选择,本轮通胀是货币现象,应该从控制货币的角度来解决。但如果半年数据进一步显示CPI增长有回落趋势,那么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比去年要小得多。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表示,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将导致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届时加息的理由将不再成立,因此如果加息的话,7月将是最佳时机。 防通胀只是一个考量 从抑制通胀的角度来看,加息是一种选择。但考虑到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滞胀形势初现的复杂局面,加息又成为一种两难。一些学者表示,加息还是不加息,看的不仅仅是CPI指数,还应兼顾国内各方面的经济增长情况。 很显然,未来加息与否,也传递出央行的价值取向。 连续17个月的负利率,是许多专家认为央行应该加息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去年2月起到今年6月,中国的定期存款利率一直低于CPI涨幅,这使得民众的银行存款相对市场流通资金在不断贬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说,持续的负利率使许多储户将资金存在活期账户里随时流通、投资,导致了目前投资市场过热,特别是股市和房市投资的不稳定局面,容易产生经济泡沫,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潜在的危险。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石良平教授认为,负利率对储户来说固然不是件好事,但是从大局来看,只有收入增长跟上通胀率,中国经济才能发展起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负利率也有其好处,储户的资金流入市场将刺激经济发展。石良平指出,目前通过加息来抑制成本推动型通胀、消除负利率有一定难度,加息无法控制价格,反而会抑制投资、减缓经济增长,产生滞胀效应,因此加息对投资环境的影响要大于银行储蓄的损失。此外,由于中国投资市场日趋成熟,流动资金造成经济泡沫、甚至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逐渐减小,所以加息在当前并非上策。 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加息对我国经济未必造成多大的影响。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师沈明高说,加息会对贷款企业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许多受国际油价及汇率影响、发展放缓的企业都是出口型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一般银行贷款较少,所以加息对整个国内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 有专家认为,在舒缓负利率的同时,不给实体经济带来较大影响的一个较好办法还是推出不对称加息。沈明高也预测,央行第三季度可能会有一次性小幅度的不对称加息,即存款涨幅比贷款涨幅大;特别是中长期存款的利率,可能上调较多。这样既缓解了我国持续负利率的问题,也降低了贷款利率上调对企业资金运转的副作用,同时由于短期贷款利率上调比例较小,也保证了市场上一定份额的流动资金。 国际因素的影响 除了考虑CPI数据、国内经济之外,国际因素也对央行是否加息有一定的影响。 7月初,欧洲央行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达到25%,以抑制4%的通货膨胀率。这不仅成为欧元区基准利率近7年高点,也是欧洲央行自去年6月以来首次加息。与此同时,美联储去年以来的降息周期也告一段落。继6月底宣布维持2%的基准利率不变后,市场仍然预计美联储有可能重新加息。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选择加息的市场压力,加息可能性进一步增强。 孙立坚认为,欧洲央行近日将利率上调了25个基点,实为象征性举措以观察市场反应。如果美联储决定加息,那么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也会增加。由于中国经济传导机制较弱,若央行决定加息,估计会有两三次、每次25个基点的利率上调政策。但石良平持不同观点。他分析,由于美联储在停止降息以前已连续降息7次,从25%降到了2%,再度加息如果幅度不大,将不会对央行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境外投机性短期资本即游资的流入,也是央行加息的顾虑之一。有人提出,加息将导致企业缩减银行贷款、寻求融资,这降低了流动资金,又加速境外游资涌入。也有人相对乐观,因为国内已开始加强对境外游资的,由于单边升值较稳定的趋势等因素,目前境外游资的大量流出还不太可能。因此,可以利用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将不稳定的境外游资为稳定的留资,增加其在华资金投资期限跨度。 当然,加息不是唯一选择。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建议,央行应拓展思路,寻求新的非货币政策的支持,包括财政、贸易、产业和汇率等政策。国内也有学者建议,央行可采取税收调整政策,由于油价上涨已经导致部分企业不堪重负,央行可考虑对部分产业在税收上予以优惠,以扶持经济、抑制通胀。

相关问答

中级经济师通货膨胀

中级经济师通货膨胀第十八章。中级经济师通货膨胀第十八章。“中级经济师”是我国职称之一,属于经济师类别。要取得“中级经济师”职称,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即有被聘任为中级经济师职称的资格,有了聘任资格在单位聘任即可取得相应级别的经济师职称。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科目和高级……

宝妮Angela

中级经济师通胀考点

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产品市场均衡:是……

花蜜honey

通货膨胀中级经济师

亲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亲可以参考参考~通货膨胀一般我们把它简称为通胀,由于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它也是现在,尤其是银行考试中经常考到的知识点。中公金融人老师带大家学习一些和通胀有关的知识点。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

猪猪钕神

中级经济师通货膨胀题

亲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亲可以参考参考~通货膨胀一般我们把它简称为通胀,由于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它也是现在,尤其是银行考试中经常考到的知识点。中公金融人老师带大家学习一些和通胀有关的知识点。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

小懒虫菲菲

通货膨胀中级经济师萨

凯恩斯认为,当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时,表明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就会由於过度总需求的存在而引起通货膨胀。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过膨胀之间存在反比关系。也就是说,通货膨胀越高,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越低,失业率越高。通过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2022年,伦敦经……

大花的大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