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造价师 > 地质灾害工程造价师

地质灾害工程造价师

最新回答

以哩哇啦

地质害的勘查

按照地质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地质害的治理首先应该认识地质害,正确认识地质害的性质、类型、范围、规模、机理、运动特征、稳定性和正确预测其发展趋势是防治工作的基础。正确认识地质害,就必须对地质害进行详细的勘查,只要认真细致地勘查,地质害是可以认识清楚的。这项工作一般由具有地质害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完成。地质害勘查的内容以及勘查中所涉及的方法、手段等,均是《地质害调查与评价》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地质害的治理必须以地质害调查与评价为基础。

收集设计所需的资料

地质害设计所要求的资料较多,主要有地质害的勘查资料、气象水文资料、设计计算的有关参数,以及当地工程经验等。

(1)地质害的勘查资料

地质害设计中,有关岩土体性质的指标均来自地质害的勘查,设计之前,如果没有对地质害进行勘查,则要求建设单位应先进行地质害勘查;若已进行地质害勘查,则可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地质害勘查资料。一般来说,地质害勘查单位完成地质害勘查后,必须提交勘查成果给建设单位,并在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有留存的备份成果。有时,受勘查精度限制,已有的勘查成果资料不一定能满足设计要求,此时应要求建设单位补充勘查,以取得必不可少的地质资料。地质害的勘查资料应包括以下资料。

1)地形资料:地形图资料应包括地质害点及其周围(1∶1万)~(1∶5万)的地形图,治理工程地段(1∶200)~(1∶1000)的实测地形图及相关的纵、横断面图件。地质害点及其周围地形形态和面积;最高及最低海拔高程,平均高程及相对高差;平均及最大、最小山坡坡度;沟谷发育与分布,以及切割深度、宽度及纵比降等。

2)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害点及其周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活动及第四纪地质等资料,并有治理工程地段1∶1万或更例尺的地质构造图及说明书。

3)资料:包括邻近地区的活动历史,最大烈度与最高等,应以国家局有关部门资料为准。

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地质害点及其周边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地下水水质、地下水开采现状及水位动态变化、岩溶发育规律以及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等。并有治理工程地段(1∶1000)~(1∶5000)比例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图及其说明书。

5)地质害资料:地质害的性质、类型、范围、规模、机理、运动特征、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以及地质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等。

6)地质害点及其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的资料:已建各类工程(铁路、公路、水电设施、工矿、城镇及农田等)现状及分布,已被危害和可能再次受危害的区域范围及严重程度等。

7)当地的人类活动历史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8)土壤、森林植被:土壤、森林植被的类型及分布资料,森林植被的覆盖率,坡地被开垦的范围和程度。矿山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的现状,今后发展计划安排等。

(2)气象水文资料

气象水文资料有时在勘查成果中有所反映,但可能不全,尤其是一些特征值方面的资料,如日最大降水量、小时最大降水量、暴雨次数及雨量、河流最高洪水位、最大洪峰流量等,为达到设计目的,可能需要另行收集。气象资料可以在当地县级以上气象部门收集,水文资料可以在地市所属的水文局收集,有时县级以上的门也有相关的资料。收集气象水文资料时,可以由建设单位提供,也可以由设计单位组织人员收集。

1)气象资料:治理区及邻近地区的历年年总降水量及月总降水量分配,1日及3日最大降水量,小时最大暴雨量及10分钟最大暴雨强度等;气温和日照的年、月分配及最高、最低值,霜冻时间等资料。

2)水文资料:包括历年的最大洪水、泉水的水位、流量系列资料;水流含砂量及水化学成分资料。沟床不同时期的冲、淤变化资料,邻近相关河流的水文资料等。

(3)设计计算的有关参数

设计计算的有关参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结构设计有关的参数,如砌体重度、素砼重度、浆砌块石的重度、墙底与地基土摩擦系数、糙率等,可以选用经验数值,也可以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或根据当地成功治理地质害的相关案例,结合本次治理设计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有关计算参数加以修正后取值;一类是与防治工程造价有关的参数,如建筑材料单价、运输单价、人工工资、工程占用土地及青苗补偿费用、防治工程造成原有建筑及设施的搬迁费用等,这些参数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工程所在地的标准进行确定。

(4)当地工程经验

当地成功治理地质害的相关案例可作为设计的参考,其前提是案例之间有较大的相似性。此时可以将上述收集的相关资料或计算参数,与当地成功治理地质害的相关案例中所选取的治理方法、参数的取值等进行比较,选取更加合适的治理方法、计算参数,可以达到经济合理、治理有效的目的。

(5)其他资料

1)主管机关文件:包括被防治对象的名称,防治范围及基本要求和要达到的防治目的等。

2)设计任务书及合同书:建设单位应按照主管机关文件内容,编制下达相应的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主管机关文件的具体化,需明确设计的任务,防治工程所应达到的防治标准,可能提供的防治经费范围及时间进度要求等。

设计任务书确定后,建设单位(甲方)应与相应的勘察设计部门(乙方)签订双方认可的设计合同书。该合同书是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落实,除包括设计任务书内容外,尚需明确甲、乙双方各自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互间按时应该提交的资料、图件及报告,甲方向乙方提供的基本工作条件及相关经费(设计费)等,由甲、乙双方法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进行治理方案的比选

针对地质害的防治措施较多,以达到地质害防治目的为标准,通常可以选择防治措施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多个工程方案。工程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常常影响到防治工程的效益。因此,必须依据地质有效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多方案的慎重比选,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对于重大地质害防治工程,需要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

真巧穆斯林
实际预算工作很难准确进行。
由于地质害本身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及特殊性等特点,导致实际预算工作很难准确进行,因此,对于预算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特点,才能从整体上给出合理的工程造价。
地质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相关的害。
郑二头头

由于矿区地质害防治常常涉及矿区群众的移民搬迁等,与矿区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这里介绍地质害防治的相关内容,以便进一步与和谐矿区建设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一)地质害防治的基本内涵

地质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害发生的目的。地质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二)地质害防治的相关政策

当前,我国开展地质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法律文件依据是《地质害防治条例》(令第394号)和《关于加强地质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2022年出台的《地质害防治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地质害防治的行政性法规。该条例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地质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主要法律制度,提出了防措施,确立了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该条例主要确立了如下三项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二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害,由各级人民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三是地质害防治的统一、分工协作的原则;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害防治工作。

《地质害防治条例》规定了以下五项主要的法律制度:一是地质害调查制度。确立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地质害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地质害防治规划。二是地质害预报制度。确立了发布机构和预报内容。三是地质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地质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四是对从事地质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制度。五是与建设工程配套实施的地质害治理工程的三同时制度。

《地质害防治条例》还就地质害防治规定了各级人民必须采取的五项防措施:一是国家建立地质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二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要制定年度地质害防治方案并公布实施;三是县级以上人民要制定和公布突发性地质害的应急预案;四是县级以上人民可以根据地质害抢险救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质害抢险救指挥机构,在本级人民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害的抢险救工作;五是地质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害的群测群防工作。

2022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全面地指导了地质害防治的工作,对于构建地质害新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决定》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属地的原则;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综合防治地质害的原则;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的原则。拓展了《地质害防治条例》的原则,丰富了地质害防治的思路。

《决定》还提出了“各地区要探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害防治工作。”“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害防治工作格局。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关心、支持地质害防治事业。对在地质害防治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要给予表扬奖励。”《决定》最后一节的内容,实际上指明了地质害防治新机制努力的方向。

办公厅随后又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地质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地方人民和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2022年,同意印发实施《全国地质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地质害防治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防减体系,增强抵御自然害能力”。并在第二十六条中第三节专门论述“加强山洪地质气象害防治”,并要求:“提高山洪、地质害防治能力,加快建立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快实施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山洪地质害防治,对滑坡、泥石流等重点突发性地质害隐患实施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示范,开展重要城市和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害的综合治理。”

(三)地质害防治的成效和相关措施

我国地质害形势虽然严峻,但已经开展的地质害防治工作成效斐然。2022年以来,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害3200多起,临转移受地质害直接威胁人员20多万,防减效果明显。首先,我国地防治工作在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法规规章体系初步建立,《地质害防治条例》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国家突发地质害应急预案》陆续颁布和出台,各省(区、市)和大部分易发区的市、县均发布实施了应急预案和防治规划,资质、信息报送和应急响应等均有章可循。其次,完成了2022个县(市)的地质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三峡移民工程、区恢复重建,以及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地评估取得实效;建起1个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院、32个省级监测总站、233个市级监测分站和166个县级监测站,建起了一只10多万人的群测群防监测员队伍;已建成866个“十有县”,“万村培训行动”和“县、乡、村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了300多万人,基层“五到位”宣传活动培训了10万人;完成、玉树次生害排查等多次重大地质害的应急抢险工作;和地方财政都大幅增加了地质害防治资金投入。这些工作,为地质害防治新机制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地积极开展地质害防治新机制的探索,出台一系列文件,尝试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推进地质害防治工作,涌现出许多地质害防治典型经验。比如针对普遍存在的治理资金不足问题,各省探索使用不同方法,通过从财政、土地、余留矿产资源、金融、景观收益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以吸引社会资金开展地质害治理。探索过程中,还形成了许多良好的治理模式,例如广西的“梧州模式”、安徽的“后湖模式”等治理模式都获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如此,形成了地质害防治“群测群防”、“五条线建设”和“十有县建设”以及乡镇国土资源所“五到位工作”等良好的思路和经验。通过探索治理,各省区获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并对构建地质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

(四)地质害防治的工作建议

构建“治建统筹、项目拼接、利捆绑、公商并举、顺势而为、造福多方”的综合治理新机制,加快地质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进度

地质害隐患点往往聚集了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市镇民宅等多种资源、多方面的保护需求和多向度的建设目标,各地应该根据本地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引导政策规定,挖掘各种资源的资本价值,整合各方面的需求,统筹各个部门的建设规划和经费,与其他建设开发项目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地质害隐患点的治理为其他事业提供地质环境安全的发展空间,也可以在进行建设开发过程中,顺势而为,消除地质害隐患。各地都应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本地特色、治建统筹、项目拼接、利捆绑、公商并举、治兴利、多方共赢、多目标统筹规划的地质害工程综合治理的新机制。

“治建统筹”,就是要将地质害工程治理与经济社会建设活动,如扶贫开发、下山脱贫、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文化旅游、市政工程建设、城市景观美化等予以统筹,以“建设式治模式”治理地质害。

“项目拼接”,就是要将地质害治理专项项目与其他部门的项目,如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山洪治理项目、公路铁路机场建设项目、环保工程项目、生态建设项目、保障安居工程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农村水改项目等,进行拼接,以“部门项目拼接模式”一并实施,既治理地质害,又可以在地质害区发展其他部门事业。

地质害隐患点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或者游览休闲景观资源的,可以将地质害隐患治理要求与资源开发权益捆绑——即“利捆绑”,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附带地质害隐患治理要求的土地使用权、采矿权、景观资源经营利用权,或者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余留矿产资源开发、游览休闲景观开发等其他项目进行捆绑,以“土地建造治模式”、“土地复垦整理治模式”、“房地产开发治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治模式”、“采矿治模式”、“旅游开发治模式”等方式进行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实现地质害隐患的工程治理。

“公商并举”就是发挥公共公益工程与商业治理模式各自的功能和优势,能够利用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治理的尽量以商业模式运作,否则以公共投入、公共工程、公益事业的方式进行。

将地质害避让搬迁纳入规划,作为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建立“财政支持、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应搬尽搬、群众获益、择地发展”的地质害避让搬迁机制

避让搬迁是地质害防治的重要途径,各地应加倍重视,积极实施。凡经过调查评价确定地质害隐患的工程治理,在技术上不可行、经济上不合理的,应制定方案,对隐患区及其影响范围的居民,尽快做到合理避让,应搬尽搬。各地应将地质害避让搬迁作为重大公共工程、公益工程、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做好做实。各地要出台相关政策,将地质害避让搬迁与各级推动的区域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培育、生态移民、下山脱贫等社会经济重大举措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各地要积极建立地质害避让搬迁公益基金和社会捐助机制,并积极争取各种公益慈善机构对地质害避让搬迁工程的资金支持。各地还可以将地质害避让搬迁工作与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部分收益反哺老百姓,真正使其搬得出、稳得住。

各地要制定地质害避让搬迁办法规范避让搬迁行动。各地门要负责做好地质害避让搬迁项目申报、认定和工作,门负责做好经费的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在进行生态移民、下山脱贫、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负责好避让搬迁项目的组织。对地质害避让搬迁安置房用地,各地可以从建设用地指标中切块,增列地质害避让搬迁项目建设用地专门计划指标,并简化用地项目审批程序,安排好地质害避让搬迁项目建设用地,切实解决地质害避让搬迁落地难的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选择要向地质害避让搬迁项目多的地区倾斜。在避让搬迁和补偿安置上,必须以为拆迁主体,做好征求工作,认真开展地质害危险性评估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实施的社会风险、资金风险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充分的论证。坚决防范查处假借地质害避让搬迁项目实施强拆强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结合土地整治和城乡增减挂钩试点开展地质害防治的项目,要确保项目操作符合和关于城乡增减挂钩制度的相关规定。

建立“府地联建、各方动员”的应急体系,提高地质害防治应急能力

地质害应急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地质害易发区的市、县、乡、村、组及其学校、医院和小、微企业。由于人才、技术、队伍建设、资金和设备物资不足,我国各地的市、县、乡、村、组及其学校、医院和小、微企业往往是地质害应急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地质害易发区的市、县应尽快成立应急办公室,通过“府地联建”的方式建立应急中心——市、县与从事地质害防治的地勘单位、地矿工程勘察设计院等联系联合建立市、县级应急中心,市、县级提供工作场地、必要的设备和工作补助经费,联建的地勘单位应向市、县应急中心派驻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或者汛期驻市、驻县,负责应急中心的技术工作和培训。地质害易发区的乡、村、组及其学校、医院和企业都应该积极动员起来,成立各自的应急队伍,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储备应急物资,建好地质害应急避险场所,在县级应急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应急演练。市、县应急指挥机构及编制的应急预案要主动将当地驻军、武警、消防支队、民兵等纳入应急体系,明确当地驻军、武警、消防支队、民兵的应急任务、应急装备配备标准和应急演练要求,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府地联建、各方动员”的方式建立应急指挥有力、应急技术支撑专业、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强、应急物质设备充足的应急体系,提高地质害防治应急能力。

建立“技术援助、服务外包、全职监测、补助奖励”的农村地质害防治体系,提高农村地质害防治技术能力

农村地质害防治工作强化的关键是解决好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费短缺的问题。各级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地质害防治技术援助制度、地质害防治服务外包制度,积极建立财政支持的农村地质害防治技术援助补助专项基金,鼓励地质害防治相关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害易发区农村建房、修路、工程建设等的地质害危险性评估、地质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监理等开展技术援助。各省都要制定措施,明确地质害防治相关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地质害防治技术援助社会责任及其责任地域、工作任务等。地质害防治相关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应该完成一定量的地质害防治技术工作。没有完成技术援助任务的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得承担各级财政投入的地质环境与地质害调查评价和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和地质害危险性评估任务。各级也可以将地质害易发区农村的地质害防治技术服务工作外包给相关专业技术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

地质害群测群防制度是我国地质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各地要积极建立农村地质害群测群防汛期全职监测员队伍,出台农村地质害群测群防监测员经费补助和奖励办法,对群测群防员每年给予一千元以上的补贴、通讯费,免费配备手机、监测设备、保障器材等,提高汛期地质害监测实效。各地还应该在汛期结束后,对监测员的监测情况进行评优,设立奖项,对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

构建“财政投入引领,经济政策激励,商业融资支持”的地质害防治投入机制,增强地质害防治的资金保障

地方要将地质害防治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级门积极协调,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地质害防治资金。各地可以从土地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和可持续发展费等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地质害防治财政专项。利用废弃矿山余量资源吸引企业开展地质害防治的,要免除资源税。各地还应积极争取国际和国内商业贷款,探索通过BT,BOT等商业融资模式解决资金问题。

尽快建立“地质害保险制度和地质害救助公益基金制度”为核心的社会补偿救助机制,完善地质害后社会救助体系

各地应尽快研究建立以地质害保险制度和地质害救助公益基金制度为核心的地质害社会救助机制。地质害保险具有分担地质害风险、进行经济补偿、实施社会救助、科学评估损失的作用。各地要出台地质害保险机制建设鼓励政策,建立财政支持的地质害保险基金,鼓励引导保险机构设立地质害防治相关险种,增强全社会的地质害风险防范意识、能力和地质害救助能力。地质害保险既可以设计为险种,也可以将地质害保险与农房保险、农业保险、自然害保险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险种开发。地质害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是要建立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害防治强制责任保险和以房屋、耕地、园地、人身为保险标的的地质害伤害损害保险。各地要积极研究建立地质害防治公益基金,为社会各界的地质害防治公益慈善捐助提供平台,强化地质害防治社会捐助救助服务能力。

建立“领导负责、部门共同负责、分工分片包干”的地质害防治领导责任体系,明确相关机构人员的防治领导责任

各地要出台文件,明确及其各个部门在地质害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地质害防治共同责任机制的构建。建立地质害防治领导“分工分片包干”责任制度、项目责任制度和年度责任考核制度。制定地质害防治责任认定办法,建立地质害专家论证制度。实施重大地质害点挂牌督办制度。

飞天大圣朱七
工程造价,除了学习CAD软件,还需要学习工程造价预算软件,房建项目造价、算量软件、土地开发整理、水利水电、通信工程、电力工程、公路工程、地质害等造价软件细分领域,用的造价软件都不同。
舟舟的食儿

湖南省勘测设计院位于湖南沙市雨花区体院路245号,成立于2022年2月,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拥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地籍测绘和工程测量甲级资质、地质害评估甲级资质、地质害勘察甲级资质、地质害设计甲级资质、地质害监理甲级资质、计量认证证书,是集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勘测设计单位。下设7个职能部门,岩土一公司、岩土二公司、岩土三公司、地环设计分院、测绘信息工程公司、水文地热勘查研究院、工程监理公司、基础工程公司、深圳分院、娄邵怀分院、试验检测中心11个二级专业单位,10个直属工程处。通过2022年的开拓创新卓越追求,我院已成为省内外勘察设计类知名企业。自2022年来肩负重托,为湖南省新田县扶贫找水,在有“干旱角”之称的陶岭乡周家打出了水井,在高山乡梅家村打出了单井日出水量2100立方米的水井,刷新了我国岩溶地区单井日出水量不超过1000立方的历史记录,成功解决了8个乡镇16个行政村16万多人的饮水难题;2022年临危受命,受湖南省指派,参加了四川区理县、广元市剑阁县等区域的救工作,完成了一系列应急救项目的勘察、评估、防治设计等项目,被当地人民和称为“英雄”和“恩人”;参加了“ 洞庭湖区构造沉降—淤积分析”、 “洞庭湖区新农村建设浅层地下水质量与安全供水研究”、“长沙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详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获重大成果;积极参加地方建设项目,如长沙市轨道交通网地质害危险性评估、沪昆线高速铁路勘察、黑龙江省哈佳客运专线勘察、新建北京至张家口城际铁路工程勘察、三西省左黎高速公路勘察、湖南娄线高速公路勘察、长沙橘子洲测量测绘、衡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边坡支护设计、长沙开福万达广场基坑支护监测、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工程施工监测等。自建院以来,在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湖南省勘测设计院经过不懈努力,荣获国家“十五”重大地质调查成果奖一项,获省、部级奖一、二、三等奖70多项,获省级以上优秀技术论文及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100余篇。“近三年,完成各类大型项目1000多个,其中优良报告率为90%,合格率100%,是湖南省和长沙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湖南省勘测设计院2张单位现有在职职工280人,技术人员245人,各类注册人员46人,其中有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8人,注册结构师 1 人,注册监理工程师5人,注册一级建造师6人,注册二级建造师10人,注册造价师1人,省优秀勘察设计师1人,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工程师78人,工程师95人;有各种设备近500台套,含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多功能工程钻机及测绘工程、物探、地防治、桩基检测、岩土测试、化学分析等全套设备;形成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深井勘探、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桩基检测、地理信息等特色产业和权威技术,建立了人才、财务、法律等一整套完整先进的体系,并于2022年11月份顺利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三位一体国际标准认证,成为湖南同行业内首家获得该认证的单位。

相关问答

地质灾害工程造价师

游其军(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济南250014)作者简介:游其军(1970—),男,工程师,长期从事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等水工环地质工作。摘要:地质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害调查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做到各区地质害评价结果有可比性,宜按行政单元的级别划分不同层次的地质害易发单元,地质害易发程度分区,必须同时……

苏州大高中

地质灾害需要什么造价师

地质害施工项目经理首先需要建造师至少是二级及以上的建造师才能担任,现在要求严格可能至少要一级建造师的资格证,这是必要条件,其次,市政及道桥建造师偏重与工程建设而对地质害了解不足,地质害有其自然性和突发性,多数与水利工程息息相关,比如三峡工程的沿岸害治理,比如滑坡泥石流的治理,从疏导和预防的角度考虑,……

金语佳诚

地质灾害防治需要造价师吗

由于矿区地质害防治常常涉及矿区群众的移民搬迁等,与矿区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这里介绍地质害防治的相关内容,以便进一步与和谐矿区建设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协调。(一)地质害防治的基本内涵地质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天权STAR

地质灾害治理需要什么造价师

地质害的勘查按照地质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地质害的治理首先应该认识地质害,正确认识地质害的性质、类型、范围、规模、机理、运动特征、稳定性和正确预测其发展趋势是防治工作的基础。正确认识地质害,就必须对地质害进行详细的勘查,只要认真细致地勘查,地质害是可以认识清楚的。这项工作一般由具有地质害勘查资质的地质勘……

天上的叮叮猫儿

地质灾害治理需要哪些造价师

地质害治理,一般会有专门的地质害治理或者防治的行业专业定额。比如四川、安徽、广西等地都有专门的地质害行业定额标准。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你是在哪个地区,如果所在省市有专门的地质害定额就用所在省市的行业定额。如果没有颁布专门的地质害定额的话,可以看看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用水利还是什么其他之类的定额。地质害的勘……

不说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