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14

芳儿beauty
首页 > 湖北自考 > 自学考试好考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素雪清芳

已采纳
你当地必有自考:自考无入学考试,有自学和助学两种学习方式,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课程结业考试(约16门左右)毕业发国家承认的自学考试大学毕业证书(由主考院校和省自考办盖章)教学一般与主考院校关系不大自考助学单位一般都是私立的助学机构自考不是全日制,最多全天上助学班的课若你想学习省心,且能过得轻松点(有人帮你报名,有人辅导,有人给你复习资料等),参加当地助学班即可当然要交不少学费学习方式可选择全天上课,晚课等方式否则你直接到当地自考办报名,咨询学习主考院校,专业,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购买教材,自学,参加考试即可报专科:带身份证报专升本:带身份证和专科毕业证自考比较难,学习需要时间和毅力最短时间为二年以上自考难,成考容易多了一般选高校各系部主办或长期主办自考助学的单位的质量能有所保证
276 评论

天地为凭

自学考试不简单,首先没有专业的体系,而且对一个人的自制力很看重。所以还是要有个好的机构最重要吧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192 评论

朝天辣椒smile

自学考试到底难不难呢?自学考试是要相比成人高考、函授、网络大学肯定都是要难一些的,专业选择这个很重要,自考生跟统考不一样的是,统考生有平时成绩表现分,而自考生全靠自己全国统考成绩满60分为及格分。就这样的比例而言,若是其中一科未满60分,就代表着你毕不了业,所以在选择专业这一块要特别的慎重。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当属英、数这两门科目。而且像已经步入社会的人员基础就会差一些,自学考试很难,通过率低主要还是因为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通过率就要好的多,这个也是需要自己坚持下去的。

217 评论

李家子弟平平

自考相对而言还是挺难的。因为每个专业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一共十几门课,考试时每一科目都要60分(60%)才能通过。另外,自考需要时间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上班族而言,业余时间本来就不多,如果已经成家,又要有照顾家人的时间,所以,留给自己看书学习的时间就明显不足了。如果能够坚持下来,三年四年能拿到自考文凭就已经不错了。付出就有回报,坚持下去!

165 评论

笨丫头19868

自学考试的难度大不大主要取决于考生本身个人和学习方式,自考本身的题目难度并不高,只要大家真的理解和掌握了书上的知识点,通过考试是不成问题的。

143 评论

飘零雨迹

自考本科没有入学考试,可以直接报名,报名的时候可以没有专科文凭,但是在申请本科毕业之前需拿到专科文凭。没有专科文凭的学员,可以直接报自考的专本套读。原则上自考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不超过8年),不过建议最好在2年考完,自考专科一般有16门,本科有14门,只要你一门一门全部通过就能办理毕业。自考难度是成人教育中最难的,尤其是对于没有时间学习的在职人员,而且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试,所有考试通过的科目就作废了,因此还是不太建议大家选择自考的方式来提升学历的。成人教育专升本的方式很多,比如奥鹏网络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由于自身的授课方式的优势,当地有授权的院校都能报,而且网络教育知名院校多,专业选择多。入学测试简单,学习线上完成,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考试宽松,很多科目开卷考试,考试通过率高,所以如果大家是在职人群,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不妨考虑一下网络教育。

299 评论

卷卷小白菜

1,自考无任何限制,小学文凭没有都可以报考,只用身份证或户口簿(16周岁以下无身份证可用户口簿报名)去常住地区招生考试办公室报名。每门课程30元(有的地区每门48元,可上省自考网上查询)。2,先在省自考网上报名,然后去报考点去确定(一般都是常住地区招生考试办公室)交钱。第一次一定要去报考点交钱办准考证,以后在交通银行办张交行卡在网上报考。3,自考的内容基本上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历年试卷上的考点很多重复考,比较有规律,平时多做教辅习题,考前多做历年试卷和模拟试卷,过关不成问题。4,如果中学基础差就报:行政管理,法律,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等无数学的专业,这些专业是自考高过关率专业,很多只有初中基础的考生都已过关拿证。5,从2014年开始,湖北省一年就三次(四月,七月,十月)。有的地方是两次。6,一般一次四门全部报满最好。7,自考的难度无法与普通高考和中考相比,基础差的考生报无数学的专业应该可以过关。8,专科和本科可以一起考,考专科是无任何限制的,但是办本科毕业证必需要有专科毕业证。考试规律总结1,自考的内容就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多做教辅习题。2,自考历年试卷上考点有些重复考,最近四年的试卷要多做。模拟试卷要多做。3,考试前三周死拼教辅。光看教材效果不显著,多关注教辅才是关键。4,考试难度大的题目占百分三十不到,将简单题和中等题掌握就行了。5,如果是记忆的话:将每段话的第一句强记住,后面的内容掌握大义即可。文科和理科有区别的,文科宏观性强。只要你答题不跑偏,大义写对就可捞分。6,多项选择实在拿不了主意:ABCDE全选满,总能碰对几分。7,考前三周反复做《自考通》或《一考通》,记住重点提示和习题。模拟试卷和历年试卷上的题目每天做一套,力争全面掌控。最牛自考生(两个完全自学者)2002年3月19日,14岁的上海少年丁磊,8岁开始自考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成为我国目前年龄最小的自考本科生(烟台日报22)当我们连夜赶到上海,向他表示祝贺时,见他又在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文版《编译原理技术与工具》,准备他的下一步计划——考硕攻博。我们在他8平方米不到的寒舍里,听他成长的故事。2004年3月,14岁的陇原少年王大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2004届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他因此成为北京大学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研究生,被国内许多媒体称为“神童”。全国最小自考生考上北大研究生[4]全国庞大的自考生大军中,年龄最小的是王大可:小学仅上了一个月,9岁自考本科,14岁考上北大硕士研究生。惊叹之余,不少人难免心存疑惑:他是如何完成中、小学教育的?他有本科文凭吗?天资聪慧但却从小体弱多病的王大可,直到8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入校没多长时间,他竟然向班主任提出:直接参加六年级的数学考试!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他按规定的时间答完了六年级的数学试卷,获得满分。原来,在父母亲的辅导和刻苦自学下,大可6岁时就学完了小学数学,7岁时学完了初中数学,8岁时学完了高中数学,用当年高考满分150分的数学试题测试,他得分146分。从9岁起,王大可结束了只有个把月的正规学校生活,开始踏上了自学考试之路。到今年6月,王大可通过了自学考试数学专科和本科的全部课程,数学专业课程的成绩都在80分到95分,公共课程的考分在64分与78分之间。2004年5月21日,在西北师大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行的本科论文答辩中,王大可的毕业论文“传染病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获得了85分的较高分。专家在他的论文上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论文中数学模型建立正确,推理清晰,语言表达明确,是一篇相当不错的本科论文。北大读研[5]王大可2004年北大读研时[6]2004年9月6日,王大可到北大已经快半个月了,已接受了校内和校外的好几家媒体的采访。“一见报,就带来了很多麻烦,以前我就是学习,后来我们楼上的人也开始关心这事了。”他说,接受媒体采访后,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王大可爸爸也担心孩子接受媒体采访会影响学习,“现在的学习压力很大,接受媒体采访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不利。”因怕王大可不会照顾好自己,他爸爸已经在北京呆了半个月了。同时,也限制跟大可在一起的时间,每天只在晚上7时左右陪上王大可半个小时左右,“就是想锻炼一下他的独立能力。”到北京大学读研是大可的愿望。这次他参加北大研究生考试,原本是想为明年正式考试做准备,没想到顺利过关。考虑到王大可年龄尚小,数学学院专门为他制订了培养计划。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湖北专升本考试好过吗

    湖北专升本现在报考的人越来越多了,热门专业热门学校考试竞争激烈,难度还是有的。湖北一共有53所专升本院校,21所公办,32所民办。

    小优雅0811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自考本科学历好吗

    题主,如果只单纯说自考本科学历有没有用用,答案是有用的。首先说下自考本科缺点,含金量比不过全日制学历,有些企业是不认可的,还有些公务员职位对是否是全日制有限制。

    MayQueen小乖 9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湖北省自考本科考试好抄吗

    容易的话就怪了,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参加自考,最终拿不到毕业证书了。但自考还是很有好处的,因为1,自考无任何限制,小学文凭没有都可以报考,只用身份证或户口簿

    小雨叫主子 8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湖北自考加分考试好过关吗

    湖北自考一般,可以自学的自考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

    颖颖emma 7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湖北自考好吗

    你是要自考什么专业?自考相对其他学历提升的方式难度是比较大的,不过你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专业,自考考试是在每年的4月份,10月份的,你自己报名的话,在今年2月下旬

    SevenLikeSmile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