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职研究生 > 国土资源部在职研究生报名

国土资源部在职研究生报名

最新回答

sally7juicy

最好在大学时考到一个地理的教师资格证,为以后多做一点准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分出来的,专业就业当前比不上城乡规划学,当然其在人文地理学影响下,在未来区域规划等方面应该会不错。当然像这样的专业,最好选一些名校。
各级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授予权。
毕业生能在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亦可继续深造。
据统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成都、3、广州、4、南京、5、宁波、6、合肥,平均薪酬在6000多元。

香城宝地邑人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共有4个,分别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方向、农业资源利用专业方向、公共管理专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方向。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介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1: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介绍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代码:120405)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它是综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用来解决土地规划与利用的一门综合学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的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只是;具有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从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土地管理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地产开发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就业前景
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一般,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走俏,促使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房地产行业,有的从事测绘、土地整理、土地估价、地勘、施工现场指挥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毕业生留校任教。
相关职位
土地拓展专员,土地复垦技术员,土地估价师,土地规划师,报建专员,前期规划师,开发报建员,投资咨询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2:(专业硕士)农业资源利用
专业介绍
此专业为专业硕士(学科代码:095103)。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以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肥料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和农业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为技术核心,测绘技术和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农村、农业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在业务上掌握农业资源与利用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科研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地资源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悉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够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从事教学、
君临天下之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于2022年。其前身为2022年创立的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南京土壤研究所一直肩负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面向全国的土壤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0余项,逐步发展成为在土壤科学领域研究实力雄厚、分支学科齐全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国家级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乃至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研究所,该所确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针对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土壤学的发展需要,面向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三大研究领域,为我国食物安全、土壤生产力的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和关键实用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土壤科学前沿的竞争,丰富和发展现代土壤学理论,建成国际一流的土壤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有固定人员:25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3人。研究员:32人(含院士2人),副高级研究人员:68人,中初级人员:9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百人计划及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4人。(以上数据截止至2022年9月30日)博士后流动站及学位授予点: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研究生180人,其中博士86人,硕士94人。在站博士后18人。(以上数据截止至2022年9月30日)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三大研究领域现设有9个研究室。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土壤化学与环境保护研究室;土壤物理与盐渍土研究室;土壤生物与生化研究室;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农业生态与区域;其中农业生态与区域包括生态研究网络CERN土壤分中心;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鹰潭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此外,该所还主办被SCI收录为源刊的《PEDOSPHERE》(土壤圈)以及《土壤学报》、《土壤》等3份中英文学术期刊;图书馆是粮农组织的特约图书馆,藏有中外文书籍和期刊23万册;土壤标本馆保存和陈列了我国不同类型及部分其他国家的近6万号土壤标本;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是国家质量技术局认定的国家计量认证合格单位,拥有20多台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中国土壤学会和江苏省土壤学会均挂靠在该所。
面向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国家需求,以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为核心研究领域,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生态与环境科技创新基地的组织下,推动系列重大科研计划的实施,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为中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瞄准国际土壤学发展前沿,强化现代土壤学理论的研究,继续发挥在中国土壤科学研究中的引领作用,产出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加强支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野外台站功能,提高基础数据的获取能力。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的改革,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国际化进程,建成世界一流的土壤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4大重点领域,把研究工作整合为8个主要研究方向,并组建了相应的8个研究团队,形成新兴学科领头、传统学科发展、理论与技术结合的研究体系。方向1土壤资源演变规律与可持续利用方向2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调控方向3土壤污染机制及其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方向4土地利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及其反馈方向5土壤生物功能与食物和环境安全方向6区域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方向7农业与环境技术研发方向8现代土壤学理论研究
目前该所正主持承担着土壤质量的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质量演变机制与调控原理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太湖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2个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86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农田生态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等一批国家和有关部门下达的重大科研任务。
沈仁芳
沈仁芳,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委员。2022年10月出生于浙江萧山。202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土壤农化系,获农学学士学位;分别于年和2022年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2022年英国RothamstedResearch博士后一年,1998-2022年在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获STA支持工作2年,2022-2022年在香川大学获JSPS支持工作2年。202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长期在国内外从事土壤化学、植物营养、植物生理、环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植物耐逆境(养分胁迫和毒害元素胁迫)的生理机制、作物养分高效吸收利用机制、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控制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前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9篇。主持的主要课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重要方向项目和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
林先贵
林先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南京土壤所-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南京跨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2022年起享受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科领域的研究,在菌根真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多次获得国际科学基金会(IFS)的资助,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在生物技术应用方面所主持的开发项目主要有灵芝等药用真菌的系列保健产品、生物肥料、设施渔业水质净化工艺与设备等,大部分成果已为商品。目前正在主持的国家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资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获得过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和三等奖(2022)各一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1999)。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究方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环境微生物及其应用。
熊毅
熊毅,1910—2022年,土壤学家,贵州贵阳人,曾名其毅。2022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曾任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主任。2022年赴留学,2022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第六届全国代表。毕生从事土壤研究工作,首先发现水稻土的淡色层是铁锰还原淋溶的结果,提出了水稻土形成与灰化过程和区别;在中国开创了土壤粘土矿物和土壤胶体化学的研究;组织并领导了华北平原土壤调查研究,对华北平原旱涝盐碱危害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原则和措施,在国内首次采用“井灌井排”法治理盐碱地取得了重大成就。晚年从事土壤生态方面的研究,对太湖地区水稻土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主编了《土壤胶体》、《华北平原土壤》,合编了《中国土壤》等专著,先后发表科学论著、学术报告等二百余篇。
赵其国
赵其国,著名土壤地理学家。2022年2月25日出生,湖北武汉人。2022年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曾任南京土壤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委员会,国际土壤学会土壤环境委员会第一副。现任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主任,国际山地研究中心理事,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及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工作。在热带土壤发生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指出红壤元素迁移的顺序、红壤化过程目前仍在进行的论据,以及红壤相对与绝对年龄的范围。指出运用红壤渗透水组成、游离铁等作为红壤化过程指标的重要性,并首次对红壤的定量分类提出具体区分标准,对红壤的发生研究与定量分类指出了新的途径。总结了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开发利用与红壤分布及土壤性质的相互关系,首次提出以热量条件、土壤性质为标准的热带作物利用等级的评价方案,为制定热作发展规划与布局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近年来,为促进土壤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土壤圈”研究的新方向,建立了中国土壤学界第一个开放实验室-“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研究实验室。在长期从事中国南方红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提出土壤分区整治、退化土壤改良,以及土壤生态与环境评价的多种规划与开发方案。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人员进行土壤调查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其前身是成立于2022年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现任实验室主任是沈仁芳研究员,副主任是周东美研究员和徐华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周健民研究员。实验室现有48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研究员26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4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6名。实验室重点研究高强度人为活动下土壤资源的演变规律和退化防治措施;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营养调控原理与方法;土壤污染及其修复理论和技术;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土壤生物过程及其调控技术。主要目标是:建立以土壤质量为核心的现代土壤学,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建立土壤资源信息,实现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发展水肥高效利用与农业清洁生产及污染土壤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提出农业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模式,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提高土壤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服务。2022年以来实验室共承担国家和地方各项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获得国家和省部委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其中SCI刊物论文400多篇。实验室积极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交流。实验室设有开放基金,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工作平台和经费资助。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是于2022年2月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为基础成立的。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与发展目标是综合地运用地学、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主要针对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和国家迫切需要的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和修复技术,围绕土壤环境监测与安全、土壤环境过程与健康、土壤环境修复与管理等三大研究领域,以环境污染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多尺度地重点研究土壤内部、界面与相邻环境介质的物质功能、过程预测、监测评价、污染修复和风险管理等内容,旨在建立现代土壤环境学和土壤修复学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保障生态和人体健康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关键技术;建立国际一流的土壤环境科学和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国际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科技研究中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实验室
运用土壤学、土壤地球化学、信息科学的手段研究土壤资源的形成、分类、演化及其环境效应。通过土壤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研究不同利用条件下土壤资源质量演化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3S”技术等研究土壤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和建立土壤-地体数据信息。从事土壤及其生态环境监测、预测、恢复、改良等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国民经济有关决策和评价部门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也为从事农业、环境、生态科学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先进技术。目前,研究室共有在职研究人员15人,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1人。
该所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同如英国洛桑试验站、农业环境研究所等一批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设有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共同资助的中德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以及与浸会大学共建的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并是全球土壤修复网络(GSRN)亚洲分中心的挂牌单位。
在知识创新工程二期实施期间,研究所先后主持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项“十五”国家重点科技专项(863计划)专题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及11项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研究所共被SCI收录论文251篇,被EI收录论文63篇,被ISTP收录论文11篇,被CSCD收录论文857篇,出版学术专著13部。申请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有14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16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我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此外,还获得了多项有关组织颁发的专项科技奖励。
《土壤学报》是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的中文(含英文摘要、图、表和关键词)核心科技学术期刊(双月刊)。《土壤学报》反映土壤学各分支学科有创新或有新意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等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问题评述与进展和问题讨论。该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土壤学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管理。《土壤学报》的前身是《中国土壤学会会志》,于2022年12月创刊。2022年更名为《土壤学报》。1955~2022年定期出版,为半年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22年起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全国各地邮局发行。2022年下半年“文化大”开始,科研工作停顿,《土壤学报》也被迫停刊。2022年8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复刊。该刊为16开本,每期14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2022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该刊历任主编:2022年主编是宋达泉教授;1950~2022年主编是马溶之教授;1955~2022年主编是熊毅教授;1984~2022年主编是鲁如坤教授。现任主编是季国亮教授。该刊编辑部现有编辑人员4人。
天天要开心哦

姓名:王沿民
职务:局长
主持局全面工作。直管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
个人简历:
09-08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建筑工程与经济管理专业学生
08-08省城乡建设开发公司开发科科员
08-10省城乡建设开发公司前期科副科长
10-10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10-08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科员
(其间:09-01在职攻读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08-08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计财处副处长
08-11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中心计财处副处长
11-08市建委住宅建设处副处长
08-10市建委住宅建设处处长
10-12市建委主任助理正处级、党组成员
12-12市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12-11松北区委副书记、区长
11—12松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
12-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姓名:刘岩果
职务:副局长
负责常务工作。分管办公室(含信息中心、档案室、服务中心)、信访办、计划财务审计处、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联系各分局、区、县(市)国土局工作。重点协调各区、政策区涉地政策落实工作。主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全面工作。
个人简历:
10―05阿城县杨树公社红旗学校教师、教导主任
05―07呼兰师范学校中文专业学生
07―02省第一公路工程处子弟校教师,省第一公路工程处团委干事、副书记、书记
(其间:09―07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职学习)
02―11省交通厅直属机关团委书记
11―02团省委办公室副主任
02―06团省委青少年权益保护部部长
06―12宾县县委副书记
(其间:03―04省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
12―04海伦市代
04―12绥化地区行署计划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地区重点项目办主任,绥化公路客运枢纽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
12―09省纪委办公厅行政处处长
09―08省纪委办公厅副主任
08—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局长
姓名:唐春发
职务:副局长
负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分管矿产开发管理处、地质矿产勘查储量处、地质环境处。指导区、县(市)矿政工作。
个人简历:
12-03海军37101部队战士
03-12湖南祁阳县大村甸公社农民
12-04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学生
04-07基建工程兵504团2连实习
07-04基建工程兵504团2连地质技术员
04-02基建工程兵504团2连地质助理工程师
02-01黑龙江地质勘探公司地质科助理工程师
01-06黑龙江地质勘探公司地质处工程师
06-07黑龙江地质勘探公司地质处副处长
07-04黑龙江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04-12黑龙江省地质勘探局矿山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
12-09黑龙江省地质勘查研究总院副院长
09-10哈尔滨市地质矿产局副局长(正处级)
10-05道外区副区长
05-02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02-市副、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姓名:肖廷礼
职务:副局长
负责土地审批、利用、地籍管理及土地交易工作。分管行政审批办公室、利用处、地价办、地籍管理处(土地权属仲裁办)、地籍事务所、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地产交易中心。
个人简历:
10-09宾县永和工业总厂工人
09-08牡丹江温春农校农学专业学生
08-04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管理局用地管理科技术员
03-12市农林局土地处副科长
12-12市规划土地局用地处副主任科员
(其间:09-06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土地管理专业在职学习)
12-05市规划土地局法规监察处主任科员
05-05市规划土地局开发区分局主任科员
04-08市规划土地管理局开发区分局副局长(副处级)
08-01市土地局开发区分局局长(正处级)
(其间:03-03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学习)
01-10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处处长
10-1市国土资源局助理巡视员
01-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姓名:陈烨
职务:副局长
负责国土资源规划、耕地保护、统一征地、土地整理工作。分管规划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耕地保护处(大项目办)、统一征地工作站、土地整理中心。
个人简历:
09-07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本科)
07-07东北师范大学学生(研究生)
07-08哈尔滨市兴市土地房屋开发公司职员
08-12哈尔滨市兴市土地房屋开发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12-12哈尔滨市规划局办公室副科级
12-12哈尔滨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科员
12-12哈尔滨市南岗区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副处级)
12-05哈尔滨市南岗区建设局副局长(副处级)
05-11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村镇规划管理处副处长
11-05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村镇规划管理处处长
05-07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总工办主任(正处级)
07-01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副局级)
01-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姓名:张俊鹏
职务:纪检组长
负责纪检监察和党群工作。分管监察室、离退休工作处。协助局长管机关党委。
个人简历:
01-03解放军1343部队战士、班长
03-10市金属回收公司、机电设备公司劳资科科员、政治处干事
10-05市物资局党委组织部干事
05-06市物资局党委组织部正科级组织员、主任科员
06-12道里区兆麟办事处副主任
12-06市建材局人事劳资教育处副处长
06-03哈建材工业(集团)公司人事劳资教育处处长、党委组织部部长
03-市国土资源局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姓名:陶英浩
职务:副巡视员
分管法规处、资产保全处。协助局长管人事教育处。协助肖廷礼副局长管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
个人简历:
12-03黑龙江嫩江铁道兵541农场知青
03-08黑龙江北安庆华机械制造学校学生
08-09哈建成厂16分厂技术员
09-09哈尔滨兵器工业大学学生
09-02哈建成厂民研所助工
02-03哈建成厂党办秘书室秘书
03-05哈建成厂党办秘书室主任(副科)
05-04哈建成厂党办副主任
04-04哈建成厂党办副主任主持工作)
04-10市委组织部党建二处干事
10-08市委组织部党建二处副处级组织员
08-01市委组织部一处副处长
01-06市局副局长(正处级)
06-01市国土资源局人事教育处处长
01-市国土资源局副巡视员
姓名:张建
职务:储备中心主任
参与班子分工。协助陈烨副局长管统一征地工作站。主持土地储备中心全面工作。
个人简历:
07―04市国际公司职员、业务经理
(其间:05—04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班在职学习)
04―12市国际公司副处长
12―01市土地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处级)
(其间:10—04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PA培训班在职学习)
01―12市国土资源局土地资产管理处处长
12―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

淡蓝色的蝎子
靳京--局长。男,2022年2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工程师、经济师。曾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处处长。主持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通州分局行政全面工作。

相关问答

国土资源在职研究生

土地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综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区域学等诸多学科,用来解决土地规划与利用的一门综合学科。据招生简章了解,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有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目前是通过一月联考进行招生的,一月联考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中国……

董小小小姐

国土资源部在职研究生

靳京--局长。男,2022年2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工程师、经济师。曾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处处长。主持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通州分局行政全面工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

草泥马叔叔

国土资源在职研究生报名

靳京--局长。男,2022年2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员,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工程师、经济师。曾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处处长。主持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通州分局行政全面工作。土地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

甜心小葡萄499

国土资源部在职研究生报名

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知:1)本科专业目录(2022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公共管理类隶属于学科门类:管理学。2)研究生专业目录(2022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公共管理类隶属于管理学大类。国考(国家考试),部分部委或自行公布专业目录分类……

whahappy502

国土资源部在职研究生招生

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知:1)本科专业目录(2022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公共管理类隶属于学科门类:管理学。2)研究生专业目录(2022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公共管理类隶属于管理学大类。国考(国家考试),部分部委或自行公布专业目录分类……

oicqdan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