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职研究生 > 地大在职研究生资源与环境

地大在职研究生资源与环境

最新回答

2007sunart

全球变化与未来环境研究主要研究第四纪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以及引起全球环境的改变,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化与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等问题。

第四纪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是其基本的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区域第四纪地质环境背景值调查、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各种第四纪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第四纪地质环境的演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资源开发与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主要研究人类与资源、第四纪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各种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风景资源等的分布格局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研究资源的可开采性和可利用性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影响,研究资源开发的综合调控机制和优化技术,保证地质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地质害研究与防治研究第四纪以来的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地质害,研究其发生机制、时空分布规律与生成关系,开展第四纪地质害风险评估,建立区域或重点地区第四纪地质害监测预警,制定科学、经济、合理的地质害防治规划与措施,制定减、防、后恢复与重建方案等。

城市环境地质研究由于城市建设速度快、人口增长迅速,人类活动集中,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作用强烈,常形成特殊的环境地质问题,如“三废”污染、水资源枯竭、地基沉陷、水资源开发引起的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因此,必须研究城市环境污染与的原因、机制和防治措施,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监测,开展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变化趋势预测,编制城市环境地质图,提出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对策,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目前,人类大规模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对人口聚集、经济建设活跃地区的环境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必须研究人类各种工程活动建筑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等与第四纪地质的相互关系,重点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对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反作用,以及由此而诱发的各种地质害,开展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地质害风险评价和移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评价等。

医学环境地质研究探索第四纪地质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别要研究可能使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和亡率增高的地质因素。同时,要研究各种污染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或危及人类生命的机制及防治措施。目前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已不限于地方性疾病,开始涉及人体必需元素或有害元素对生命作用的多方面研究。因此,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球化学将在与生命科学的结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四纪生态环境地质研究第四纪生态环境地质研究是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研究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包括第四纪地质环境的状态性质、生态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制约作用、第四纪地质环境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地质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关联性规律等。

现代科学技术在应用第四纪地质中的应用研究应用第四纪地质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交叉性新兴学科,涉及内容广、研究领域多,地质环境监测数据量大。计算机及网络通信、卫星遥感RS、全球定位S、地理信息GIS、虚拟现实VR、海量数据存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地质害监测数据的自动化传输、管理、分析和可视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这些先进科学技术,国际上已建立了全球环境观测、害监测网、全球陆地观测等监测网络。基于地理信息,建立环境地质信息数据库、研究各类环境地质信息处理技术、模拟分析各种环境地质害的演化过程也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非线性科学理论与方法在研究、滑坡、崩塌等环境地质问题的渐变性与突变性以及人类工程活动与害过程“自组织临界”特性的关系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究开发或引入先进的工艺技术处理城市垃圾、治理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等更体现了应用第四纪地质学的应用学科性质。

穿G2000的恶魔

资源与环境专业不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能源管理、土地管理等领域的、大型企业单位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经济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单位等。

主要在资源与环境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科研机构从事资源与环境行业政策研究和日常管理、资源与环保产品的市场推广、资源与环境项目评估及绩效管理、资源与环保产业的资本化运作工作。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泛,毕业生可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作为一门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叉的新型学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环境、资源问题;该专业学生兼有经济学、管理学和环境与资源技术科学的交叉优势。

简单已逝
可以考区域经济学,我以前同学就是本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后来考研读区域经济学的
也可以考环境规划与管理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15化学或816环境微生物学或817环境与管理
现在我建议你考人民大学的环境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22年11月,是国内少有的集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为一体,综合研究环境问题,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机构。
环境学院在创建于2022年的国家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及商品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是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重点投资建设的院系之一。现拥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个博士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食品科学、自然资源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6个硕士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和环境科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22年被确定为该领域唯一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环境科学系成立于2022年10月,是学院建院时的两个系之一。现有一个本科专业、四个硕士点。本科专业为环境科学,四个硕士生专业为环境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生态学,食品科学。
系主任:宋国君,办公室:010-62512045
副系主任:王西琴,办公室:010-82502680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
本课程设置强调厚基础、宽领域、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环境学院与该专业对应有环境科学、生态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和食品科学四个硕士生专业。
本专业鼓励学生本科毕业以后在相关研究生专业继续学习深造,也可以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普通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等。
环境科学硕士点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研究和技术咨询等工作。
主要课程: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环境统计方法与应用、现代生态与环境科学、高等仪器分析、环境监测与实验、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环境规划方法与案例、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研究、生态规划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综合生态管理、环境工程原理等。
研究方向一:环境规划与管理
本方向教师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规划研究,包括水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固体管理规划、生态规划等;环境过程研究,包括大气环境过程、水环境过程等;环境管理研究,包括排污许可证研究、环境标准研究,包括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管理规范研究等;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包括环评制度研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师资队伍:柴发合研究员(讲座教授)、宋国君教授、王西琴副教授、李岩副教授、孟伟研究员(兼职教授)、郑炳辉研究员(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二: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
主要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食品中的污染物,特别是致癌物、环境激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师资队伍:曾凡刚教授李洁副教授
研究方向三:污染控制技术
污水处理中公共卫生安全研究;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城市水体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垃圾可持续填埋集成技术研究。
师资队伍:张景来教授郑祥副教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硕士点
地理信息是近年来地理学中发展最快的重要分支,其应用领域已经远远超过地理学的传统界限。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和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空间分析技术,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并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人才。毕业生既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赴海外深造,也可以从事科研、教学、咨询服务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地理信息原理、地图学以及遥感原理与应用,环境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地学信息图谱,城市遥感等。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源与环境遥感,包括生态遥感、定量遥感、城市遥感、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害控制等;地理信息的开发与应用,包括城市信息、GIS数据库与环境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等。
师资队伍:李建新副教授李海萍副教授王汶副教授
生态学硕士点
本专业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工程建设与规划等方向领域,应用现代生态学原理,结合国际及国内生态学研究的若干前沿与热点问题,它包括理论、方法、管理与实践等层次,开展广泛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不断充实、完善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内容,同时解决我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实际问题。
本学科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科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为生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并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学与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多学的交叉和渗透,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优势和研究成果积累,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在本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为了保证生态学科的稳定发展,环境学院于2022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建立了生态学野外试验站,投资400余万元购置了大批先进科研设备,成为生态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基地,从事湿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研究与教学工作。建立野外实验观测站是提高生态学专业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
食品科学硕士点
本专业设置食品质量研究和食品分析两个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环保等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以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品质等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维护、检验、评价等为研究中心,并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现代食品科学已发展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本专业近5年的建设成果主要有:
编写教材3部,专著10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承担部级研究项目15项;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承担联合究项目1项。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
发布时间:2022-08-3008:30:49作者:
该系主要依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该学科2022年起招收环境经济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22年建立环境经济研究所;2022年建立环境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022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专业本科生;2022年和清华大合培养环境经济/环境工程双学位生;2022年成为第一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通过组织的全国评审,成为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该系下设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1个本科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管理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该领域国内高校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学科点。现该学科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管理与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环境经济学与环境政策”、“全球环境问题”和“人口与环境”五个研究方向。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博士)
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发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国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而设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学术、政策与产业部门的领导者和骨干。
本学科同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国家环境保护、北京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开发署;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京都大学、环境保护基金会、未来资源研究所、法国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韩国产业与贸易研究所、韩国环境研究所、科技事业振兴团和德国亨里奇波尔基金会。
本学科点教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环境政策评估和风险管理;国际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能源交通领域的环境问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规划和环境战略规划;工业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硕士)
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发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国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而设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学术、政策与产业部门的领导者和骨干。
本学科同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国家环境保护、北京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开发署;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京都大学、环境保护基金会、未来资源研究所、法国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韩国产业与贸易研究所、韩国环境研究所、科技事业振兴团和德国亨里奇波尔基金会。
本学科点教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环境政策评估和风险管理;国际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能源交通领域的环境问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规划和环境战略规划;工业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自然资源管理(管理学硕士)
研究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管理综合研究与公共政策分析,内容涉及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制订、政策评估与政策执行等。
本学科点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学科群、经济学科群和环境学科群,以公共管理学、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研究、建立和发展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
本学科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骨干长期致力于我国资源管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教学,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在本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如《中国生态农业》、《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研究》《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生态学—中国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初探》等,取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管理学学士)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现为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已经形成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与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紧密联系现实环境与发展问题,注重政策分析和应用实践的专业风格,在国内外教育和学术界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多年来本专业已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析工具,熟悉环境经济与管理活动规律和政策法规;具备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参与宏观决策的能力
happyzhang123
建议你考是人民大学的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22年11月,是国内少有的集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为一体,综合研究环境问题,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机构。环境学院在创建于2022年的国家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及商品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是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重点投资建设的院系之一。现拥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个博士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食品科学、自然资源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6个硕士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和环境科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22年被确定为该领域唯一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发布时间:2022-08-3008:35:48作者:环境科学系成立于2022年10月,是学院建院时的两个系之一。现有一个本科专业、四个硕士点。本科专业为环境科学,四个硕士生专业为环境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生态学,食品科学。系主任:宋国君,办公室:010-62512045副系主任:王西琴,办公室:010-82502680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本课程设置强调厚基础、宽领域、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环境学院与该专业对应有环境科学、生态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和食品科学四个硕士生专业。本专业鼓励学生本科毕业以后在相关研究生专业继续学习深造,也可以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普通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等。环境科学硕士点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研究和技术咨询等工作。主要课程: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环境统计方法与应用、现代生态与环境科学、高等仪器分析、环境监测与实验、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环境规划方法与案例、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研究、生态规划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综合生态管理、环境工程原理等。研究方向一:环境规划与管理本方向教师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规划研究,包括水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固体管理规划、生态规划等;环境过程研究,包括大气环境过程、水环境过程等;环境管理研究,包括排污许可证研究、环境标准研究,包括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管理规范研究等;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包括环评制度研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师资队伍:柴发合研究员(讲座教授)、宋国君教授、王西琴副教授、李岩副教授、孟伟研究员(兼职教授)、郑炳辉研究员(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二: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主要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食品中的污染物,特别是致癌物、环境激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师资队伍:曾凡刚教授李洁副教授研究方向三:污染控制技术污水处理中公共卫生安全研究;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城市水体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垃圾可持续填埋集成技术研究。师资队伍:张景来教授郑祥副教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硕士点地理信息是近年来地理学中发展最快的重要分支,其应用领域已经远远超过地理学的传统界限。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和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空间分析技术,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并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人才。毕业生既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赴海外深造,也可以从事科研、教学、咨询服务和管理工作。主要课程:地理信息原理、地图学以及遥感原理与应用,环境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地学信息图谱,城市遥感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源与环境遥感,包括生态遥感、定量遥感、城市遥感、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害控制等;地理信息的开发与应用,包括城市信息、GIS数据库与环境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等。师资队伍:李建新副教授李海萍副教授王汶副教授生态学硕士点本专业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工程建设与规划等方向领域,应用现代生态学原理,结合国际及国内生态学研究的若干前沿与热点问题,它包括理论、方法、管理与实践等层次,开展广泛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不断充实、完善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内容,同时解决我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实际问题。本学科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科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为生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并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学与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多学的交叉和渗透,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优势和研究成果积累,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在本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为了保证生态学科的稳定发展,环境学院于2022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建立了生态学野外试验站,投资400余万元购置了大批先进科研设备,成为生态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基地,从事湿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研究与教学工作。建立野外实验观测站是提高生态学专业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食品科学硕士点本专业设置食品质量研究和食品分析两个研究方向。食品科学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环保等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以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品质等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维护、检验、评价等为研究中心,并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现代食品科学已发展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本专业近5年的建设成果主要有:编写教材3部,专著10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承担部级研究项目15项;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承担联合究项目1项。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发布时间:2022-08-3008:30:49作者:该系主要依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该学科2022年起招收环境经济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22年建立环境经济研究所;2022年建立环境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022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专业本科生;2022年和清华大合培养环境经济/环境工程双学位生;2022年成为第一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通过组织的全国评审,成为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该系下设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1个本科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管理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该领域国内高校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学科点。现该学科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管理与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环境经济学与环境政策”、“全球环境问题”和“人口与环境”五个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博士)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发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国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而设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学术、政策与产业部门的领导者和骨干。本学科同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国家环境保护、北京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开发署;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京都大学、环境保护基金会、未来资源研究所、法国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韩国产业与贸易研究所、韩国环境研究所、科技事业振兴团和德国亨里奇波尔基金会。本学科点教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环境政策评估和风险管理;国际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能源交通领域的环境问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规划和环境战略规划;工业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硕士)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发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国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而设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学术、政策与产业部门的领导者和骨干。本学科同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国家环境保护、北京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开发署;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京都大学、环境保护基金会、未来资源研究所、法国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韩国产业与贸易研究所、韩国环境研究所、科技事业振兴团和德国亨里奇波尔基金会。本学科点教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环境政策评估和风险管理;国际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能源交通领域的环境问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规划和环境战略规划;工业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自然资源管理(管理学硕士)研究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管理综合研究与公共政策分析,内容涉及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制订、政策评估与政策执行等。本学科点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学科群、经济学科群和环境学科群,以公共管理学、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研究、建立和发展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本学科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骨干长期致力于我国资源管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教学,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在本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如《中国生态农业》、《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研究》《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生态学—中国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初探》等,取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管理学学士)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现为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已经形成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与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紧密联系现实环境与发展问题,注重政策分析和应用实践的专业风格,在国内外教育和学术界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多年来本专业已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析工具,熟悉环境经济与管理活动规律和政策法规;具备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参与宏观决策的能力。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
kvΧΞf匹
祎伊妈妈

资源与环境学院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730人,其中本科生1221人,研究生495人(硕士生393人、博士生102人),外国留学生14人;非全日制学生1180人,其中在职专业硕士研究生67人,成教函授学生1113人。研究生与普通本科生数量之比约1﹕3。
据资源与环境学院官网资料,资源与环境学院已主持国家、湖北省、校级的教改及创新性实验计划等项目30多项,《地质地貌学》获国家精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获湖北省精品课程,获湖北省及校级教学奖励20余项,主编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农林院校十五及十一五规划教材等10余种。2022年以来连续2022年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
据资源与环境学院官网资料,资源与环境学院拥有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积极组建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农业信息研究中心。实验用房4000M,设有9个教学实验室;有气相色谱仪、等离子发光谱仪、微量热仪、比表面分析仪、原子吸收仪、X-线衍仪、流动注分析仪、TOC自动测定仪、微波消解装置、气体催化反应装置、差分S等一批高档实验仪器和软件,固定设备1400台(套件),总价值1300多万元。在校内有植物生产类教学实习基地,校外有咸宁红壤综合试验站、荆门漳河灌溉试验站、大冶地质勘探大队、湖南株洲化工集团等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校内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获批准立项建设。
学院领导的大学生绿色协会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湿地使者行动”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环保社团”、“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等称号。截至2022年统计,资源与环境学院本科生攻读研究生录取率超过35%,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超过94%,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达到98%。2022年以来,资源与环境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范云六,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等为优秀代表的各类毕业生3000多名。校友为回馈母校、激励在校学子努力学习,捐资设立“校友奖学金”。数家企业捐资助学,设立“企业奖学金”。

相关问答

资源与环境在职研究生

资源与环境专业不错。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能源管理、土地管理等领域的、大型企业单位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经济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单位等。主要在资源与环境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科研机构从事资源与环境行业政策研究和日常管理、资源与环保产品的市场推广、……

hj黄小兔

环境与资源保护在职研究生

环境监测相关专业应该包括:1、环境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监测);2、环境科学(环境学、环境规划与管理);3、生态学;4、化学;5、应用化学;6、生物科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科学与技术);7、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8、大气科学(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

彡鈖赱辷筝

农业资源与环境在职研究生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于2022年9月在原湖北大学地理系、环境工程系、湖北省农业资源与区域规划研究所等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下设地理科学系、地理信息系、城乡规划系、环境工程系、湖北省农业资源与区域规划研究所、遥感应用中心武汉分中心、国家遥感考古实验室湖北工作站、湖北省自然保护研究所、湖北大学新型肥料研究……

奔跑的鱼肝油

环境与资源学院在职研究生

“环境资源创意管理”是研究方向,专业名称为“自然资源管理”。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在职研究生的比较偏向于环境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专业。课程设置很实用,并结合资源开发相关的创意类工作的实用技能与理论,并有相应的自然资源管理的环保理论为基础。环境创意管理将是未来环境产业发展的一大强劲趋势,跨学科的边……

拎拎同学

地大在职研究生资源与环境

大多数地理学考研都要考数学的,但也有一些学校不考数学,一般情况都是自主命题院校,以下是一些不考数学的地理学考研院校:1、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01自然资源与环境02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03土壤与土地资源04生态与环境。专业考试科目:普通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2、西南大学研究方向:01岩溶学与环境变化……

喝酒当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