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职研究生 > 西安文物与博物馆在职研究生

西安文物与博物馆在职研究生

最新回答

A广州淘上居
博物馆学专业
概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文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博物馆学,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能力在文物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显示展览单位,考古部门,业务单位的文物和艺术品,海关,,教育,以及其他单位从事文物和博物馆管理,研究,博物馆学高级专门人才。
一个专业全面的介绍
原型的博物馆,皇家收藏后,商,周。19世纪以后,人们开始对西方博物馆介绍。章机俺2022年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建和管理的博物馆,自那时起,博物馆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博物馆的文物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文化机构的技术信息和标本的保存和展览。博物馆教育和宣传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和图书馆,为人们学习新知识,提高自我工作场所。
博物馆学研究显示许多问题涉及的主题。现代博物馆学和考古学的历史一般设置在一起,事实上,博物馆的范围远不止这些。我们需要的东西使用这种形式的利用远远超过只是文物的博物馆。博物馆有一级分类品种中,几乎每个行业自己的行业博物馆,也有各种各样的展品。特别是随着的增加,私人博物馆的展品很奇怪。但是,所有的博物馆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是相通的,博物馆学研究对象。
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上显示的项目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也有显示的专业知识,如美学,观众心理学知识。博物馆现在越来越注重观众的状态,专注于观众,积极主动地去融入社会,使博物馆的要求相应提高,博物馆也变得更加丰富,与社会更紧密。
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博物馆需要的人会越来越多。在中国的博物馆数量还远远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他们的收藏和博物馆应该是远远超过我们的。课程的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范围广的特点,改变僵硬,刚性显示器,将极大地改变服务理念。该博物馆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设施,甚至在社会上的标志和象征文明城市地区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状况,比较发达的地区,越发达,它的博物馆和它的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将是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及其对未来的展望。
博物馆学属于专业的冷,硬,应用相对较少。对于那些谁想要去一个好学校,不一定是热门专业的学生,??毕竟,一个不错的选择。
博物馆学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文物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的文物古迹和艺术品经营单位的作品,以及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等单位从事在文物和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博物馆总体而言,比较安静,需要冷静的人,谁认真,耐心。这样的工作相对稳定,但工资不高,所以对于那些谁喜欢一个稳定的环境,稳定的工作。
博物馆学专业代码:060104。
职业教育的发展,
早在16-18世纪在西欧国家中出现了一些著作的博物馆局势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纪录,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它可以被视为博物馆学。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起源,早期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博物馆,博物馆只是看罕见的异物收集室为皇室或少数丰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是相似的。在18世纪的结束,已经建立了一些西欧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在20世纪初,成立由实业家张顾南通博物苑,这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博物馆学的诞生。在文博诞生初期,一些更知名的学者和著作:国外2022年德国尼克里阿斯“博物馆实践,2022年,英国学者博物馆??设有博物馆,2022年博物馆学校”国际事务,中国早研究博物馆学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北京大学设立博物馆学专业课程的目的,在2022年,家担任董事,原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韩守业,裴文中,唐岚,沉从文,著名的学者任教授。
中国人成立,博物馆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运行的各种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数以百计的博物馆已经建立并逐步开放。在许多大学,招生和教学的专业博物馆学或博物馆,经常和考古联系在一起,一些的部分学生学习专业考古界的自然史。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原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的博物馆专业,或单套了一个博物馆专业,一些博物馆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招生是许多机构一般保持在约20,一些机构是分离的近10人,来自近30个考古类学习博物馆学。此外,20世纪2022年代建设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博物馆三个霍尔集中体现在建国后的博物馆和博物馆教学成果。
西欧的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早期,所取得的成就。现在,在博物馆的建设和理论研究,在欧洲和在世界的先进水平,并从19世纪,那里有很多主要的博物馆在欧洲和已经建立的标志博物馆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丰富多彩,多样化的国家博物馆,该博物馆也成为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现在的博物馆大多集中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收藏,展览,观众的管理和研究,以及博物馆自身的管理。
博物馆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进入一个辉煌时期。为了更好地宣传灿烂的文化,五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建立了许多博物馆老馆开放后和更新。博物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原大学院校,职业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并适应国际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博物馆的就业专业博物馆教育的需求,适时调整招生规模每年毕业水平提高训练水平。
中的职业教育做出相应调整,使之更适应的收集和管理的博物馆藏品,博物馆显示器的研究和创新,受众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国际
击败了和其他发达国家博物馆学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而不是其经济的发展无关的因素如市场的日趋成熟,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不断更新,改变了意义的博物馆的文物标本的收集和研究,传播文化信息的功能没有改变,仍然是服务社区的文化和教育机构。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建设,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机构也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国家博物馆和博物馆人员培训方面的投资是有限的,因此,博物馆必须保持在收藏,研究,展览创新的功能,以提高研究,显示级别,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参观,在提高竞争力和生存,也是为了更好地使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教育的同时可实现博物馆学,从而达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国内的社会需求的变化,后输入密码,国外的博物馆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国内的博物馆必须面对更多的社会,面对的市场,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博物馆专业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博物馆的发展作出贡献。
专业机构分布(部分)
河南大学,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
蓝缀天堂鸟
西北大学考古学系简介
考古学系成立于2022年,下设考古学本科专业。该专业设立于2022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考古专业之一。先后由著名学者马长寿、陈直、刘士莪教授等主持教学科研工作,著名学者苏秉琦、陈梦家、胡厚宣、阎文儒、唐兰、宿白、石兴邦、王仲殊先生等先后讲学和指导专业建设。
多年来,考古学系充分利用陕西省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立足陕西、依托西北、面向全国,在“211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科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2022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22年,考古专业被列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22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22年,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被列为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考古学系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申报设立了国家重点科研基地。
考古学系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大部分教师均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保持专业特色、拓宽专业基础、重视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结合。通过与陕西文博考古单位合作与协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加强田野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科技考古学概论”)、省级精品课程1门(“史前考古学”);有一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科技考古学概论”》,有二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概论》)。专业建立以来,已培养出一大批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有些毕业生已担任了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文博单位的领导职务,有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或各省区文博考古研究机构、高校的业务骨干,在我国的文博考古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少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多项。出版了学术著作和译著20多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等国内外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形成了中国史前考古、商周汉唐考古、文物研究与保护、西部考古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成为我国考古与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另外相关的介绍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简介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成立于2022年,其前身为文博学院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该专业设立于年,是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首家设立的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2022年被评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拥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教4人),实验管理人员1人。大部分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聘请了华、陆寿麟、黄克忠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十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充分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和西北大学作为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文物保护技术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学科建设方面,从2022年起招收文物保护技术本、专科生,2022年起又相继在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下招收文物保护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2022年招收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22年西北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申报设立了“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重点科研基地。
在教学方面,坚持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以历史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和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文理结合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和方法、文物保护材料、文物分析技术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和专业综合实习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科研方面,出版了5部学术著作及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内外合作项目,形成了彩绘无损分析、青铜器保护、土遗址保护、文物保护材料、科技考古等研究方向,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委托培养和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选留优秀毕业生和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与敦煌研究院、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单位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文物保护技术专门人才。2022年举办了首届全国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目前该系已培养了9届本科生、7届研究生、2届专科生,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文物保护、博物馆、考古研究和管理机构。
经过十多年建设和发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已逐步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国内有<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招生单位
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
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
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大学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云南大学云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烟台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逍遥无涯子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年。(人类学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古学综合课:①《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4。②《考古学初论》,容观琼、乔晓勤著,广西出版社,1992。③《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三联书店,12。④《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2暨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专业3南开大学的文物博物馆学专业42022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原复旦大学分校和南开大学历史系首先设立博物馆学专业;以后杭州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也相继开办。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8所院校还设立博物馆学专修科,主要培训博物馆在职业务人员。郑州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等也分别增设了博物馆学方面的课程。博物馆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社会教育学、古器物学、绘画史、古文字学、古代建筑、艺术、学概论、方志学、考古学或物质文化史、制图与摄影等,并举办了世界博物馆概况、博物馆陈列、博物馆保管、现代科技与文物保护鉴定、文物保等系列讲座。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的博物馆学专业还培养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
就爱装修
南开大学没有考古系,但历史学院有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其中有很多老师是研究考古的。以下信息从历史学院官网摘录
刘毅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历史
个人简介
刘毅,男,2022年3月生,天津市人,无党派。2022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毕业;2022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
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22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22年8月至2022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汉城梨花女子大
学作访问学者。
2022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2022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工作,历任助理馆员、讲师;2022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
授;2022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2022年12月晋升教授。2022年10月至2022年9月任历史系主任助理;2022年3月起任博
物馆学专业主任。2022年3月出任历史学院院长助理,2022年5月复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
历年来开设过的课程有:“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曾名“中国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以上本
科生);“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中国古陶瓷鉴定概要”、“文物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汉唐明清物质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文物文献学概论”(以上硕
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汉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学专题研究”、“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专题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
“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两课程在1995-2022年南开大学课程建设评估中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古代陶瓷器”课程于2022
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2022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2022年,获首届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2022年,获第四届“南开大学教学名师
奖”。
招收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宫廷生活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为关注。出
版过《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22年)、《明清宫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年)、《瓷器鉴定自学教程:瓷器鉴定三十讲》(万卷出
版社,沈阳,2022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22年)、《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讲义》(新星出版社,韩国汉城,2022
年)、《中国古代陵墓》(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22年)等个人著作;参与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22年)、《文物鉴定
指南》(陕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等集体著作的写作。主编“南开文博书系”于2022年5月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历年来,在《考古》、《文
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国文物报》、《中国博物馆》、《文物天地》、《华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
与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镇陶瓷》、《东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东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
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馆研究》、《南开学报》、《南开史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历史月刊》(中
华台北)、《东洋学研究》(韩国汉城)、《东北亚研究》(韩国釜山)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国(境)内外专题论文集中发表过中国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
方面的论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于2022年获“2022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奖”,2022年先后获“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2年11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后改名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2022年10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学会学术委员、常务理事。2022年8月起受聘
为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2022年4月出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2022年9月当选为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2022年1月被聘为全国文物
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正在主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开大学)重大项目《汉到明墓葬所见民间暨近现代华北民间研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清代
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国家“2022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明代藩王陵墓调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
大学)重大项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马工程”人文社科重点教材《中国文物学概论》的编写(首席科学家)。
刘尊志教授
研究方向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尊志,男,2022年12月出生,江苏丰县人,汉族,促进会会员,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汉考古学术委员会委
员。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与郑州大学,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博士后。1995-2022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馆考古部从事田
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2022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2年至今,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
师。
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另对中国古代石刻、田野考古等有相关研究。主讲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十门课程,主
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参与《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等著作六部。具有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
格,主持和参与数百座古墓葬及十余处古遗址的发掘,发表考古发掘简报近二十篇。
讲授课程:
讲授5门本科生课程:《中国考古(上)》(38学时)、《物质文化史(2-1)》(38学时)、《中国古代石刻》(38学时)、《田野考古学通论》(38学时)、《文博应用技术》(58学时)
2门学术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2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1门博士课程:《秦汉考古专题》(40学时)
共计10门课程。
贾洪波教授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个人简介
1967
年生人,籍贯河北怀安。2022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22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
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向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先秦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生课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青铜器研究与鉴定
程平山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
个人简介
程平山(ChengPingshan)2022年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从事中国考古学与古史研究。主要研究课题:中国考古学文化与古史研究、聚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年代学、艺术与等。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中国考古学研究、先秦两汉考古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考古学通论、文博应用技术(田野考古方、考古绘图和考古测量)等。
袁胜文副教授
研究方向
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
个人简介

胜文,男,汉族。2022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祖籍四川安岳。202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22年毕业后留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秦汉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讲“中国古代玉器”和“秦汉物质文化”等本科生课程。
陈畅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先秦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畅,女,2022年12月生人,202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入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22年硕博连读,2022年获
博士学位,同年应聘为历史学院教师,确定为讲师职称。2022年评为副教授职称。2022年1月进入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修。
讲授课程:《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西方考古学概论》、《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国时代考古》
黄春雨副教授
研究方向
理论博物馆学中外博物馆比较研究
个人简介

春雨,2022年2月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202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
要从事博物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博物馆》、《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任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评审专家库专家,承担《国家博物
馆功能与选址》等国家级研究项目。
草莓牛奶L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等工作。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介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知识,能在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馆学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课程
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物质文化史、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民俗学、艺术史、考古学通论、文物与考古技术、文物保护基础等。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知识能力
1.掌握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我国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
3.具有对人类文化遗存评价、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4.了解我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
5.了解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熟知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了解文物修缮、保管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相关问答

文物与博物馆在职研究生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研究等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介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培养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知识,能在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

薰妍maggiel

在职研究生文物与博物馆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介绍博物馆学专业是研究涉及博物馆物品的陈列等诸多问题的专业。现代的博物馆学一般都和考古学专业或历史学专业设置在一起。博物馆是保藏并展出有关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文物资料或标本的一种文化机构,可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宣传。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就业前景博物馆、文博管理机构、文物考古研究……

李大胆yao一起吧

在职研究生文物与博物馆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介绍博物馆学专业是研究涉及博物馆物品的陈列等诸多问题的专业。现代的博物馆学一般都和考古学专业或历史学专业设置在一起。博物馆是保藏并展出有关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文物资料或标本的一种文化机构,可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宣传。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就业前景博物馆、文博管理机构、文物考古研究……

深海R蔚蓝

文物与博物馆学在职研究生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介绍博物馆学专业是研究涉及博物馆物品的陈列等诸多问题的专业。现代的博物馆学一般都和考古学专业或历史学专业设置在一起。博物馆是保藏并展出有关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文物资料或标本的一种文化机构,可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宣传。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就业前景博物馆、文博管理机构、文物考古研究……

0921缘分

西安文物与博物馆在职研究生

不要气愤,我是在研究生的官网上找的你看看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4)考古系(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615)历史研究所(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中国人民大学(094)历史学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白骨精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