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职研究生 > 地质勘查在职研究生

地质勘查在职研究生

最新回答

我爱吃土豆儿

遵照《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国土资发〔2022〕25号)精神,我省对地勘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国有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省形成了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的勘查队伍。在地质勘查科研、找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事地质勘查的国有地勘单位涉及地矿、有色、煤炭、核工业、冶金、化工、建材、石油、黄金等9个工业部门。即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省煤田地质局、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云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局昆明地质勘查队、中化地质矿山云南地质勘查院、中国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云南总队、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武警黄金第十支队。

根据国发〔1998〕22号文、国办发〔1999〕37号文和国办发〔2022〕2号文精神,原属国家经贸委管理的煤炭局所属的云南煤田地质局、原属国家地质矿产部的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云南有色地质勘查局、原属核工业部地质的核工业209队和核工业云南地调院等5家地勘单位下划云南省,实施属地化管理;滇黔桂石油勘探局进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2022年4月11日组建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冶金昆明地质勘查院进入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建材云南总队进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化工地质勘查院进入中化地质矿山、武警黄金十三支队(后改为十支队)归属武警黄金指挥部。

属地化的地勘单位是省管理的事业单位。云南省地矿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是省管理的正厅级事业单位。云南省煤田地质局现隶属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为副厅级事业单位。云南省核工业209队和核工业云南地调院现隶属云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为正处级事业单位。

云南省地矿局下属28个正处级事业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下属21正处级事业单位,云南省煤田地质局下属6个处级单位。

截止到2022年底,云南省9个地勘部门共有职工3358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20611人,占61%,在职职工12977人,占39%。

(一)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人员状况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职工31151人,占全部职工33588人的93%。其中离退休职工19842人,占离退休职工总数的96%,在职职工11309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7%。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在岗职工6958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62%,待岗及其他人员4351人,占38%。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327人,占职工总数的42%,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7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3%,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261人,占42%,初级技术职称及以下技术人员2395人,占45%。在现有从事专业技术人员5314人中,地质专业人员1894人,占36%,物化探专业人员507人,占10%,探矿工程专业人员637人,占12%,其他专业人员2267人,占42%。

(二)未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人员状况

未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职工2437人,占全部职工33588人的7%,其中离退休职工769人,占职工人数的32%,在职职工1668人,占68%。

未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在岗职工1564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94%,待岗及其他人员104人,占6%。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461人,占职工总数的60%,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7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8%,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91人,占27%,初级技术职称及以下技术人员800人,占55%。在现有从事专业技术人员364人中,地质专业人员173人,占48%,物化探专业人员6人,占2%,探矿工程专业人员28人,占8%,其他专业人员157人,占42%。

(三)职工收入状况

2022年全省地勘单位在职职工人年均收入17143元,其中在岗职工人年均收入22114元。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在职职工人年均收入15739元,其中在岗职工人年均收入20751元。

未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在职职工人年均收入26665元,其中在岗职工人年均收入28181元。

(四)资产状况

2022年末,全省地勘单位总资产69亿元,总负债43亿元,资产负债率5%。

2022年末,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总资产35亿元,总负债16亿元,资产负债率22%。

(五)社会保障及职工住房情况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5支地勘单位全部职工均按照云南省人民《云南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试行)》和《云南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试行办法》(云政发〔1996〕150号)文件要求参加了云南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实行属地化管理时,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在下划的地勘事业费基数中,已切块全部进入省社保,离退休金由省社保统一支付各单位。按省里要求,在职职工从2022年1月1日起,均已停止缴纳养老保险,且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原在省社保缴纳的养老保险已全部清退,等待执行省里的新政策。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各单位均已按属地原则参加了保险。

由于历史原因,云南9个地勘单位职工住房情况较差。目前应补贴的住房面积47万平方米,补贴住房金额81亿元。

实施属地化管理的5个地勘单位应补贴的住房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离退休职工应补贴的住房面积51万平方米,在职职工应补贴的住房面积5万平方米。应补贴住房金额46亿元,其中,离退休职工44亿元,在职职工02亿元。目前各单位局机关(包括核工业2个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住房补贴已由省财政拨款基本解决。

(六)云南省勘查资质情况

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云南省地质勘查单位除上述9个工业部门的地勘队伍外,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元投资的勘查格局。云南省已经取得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共计73家,其中甲级27家,16家乙级,30家丙级。外省区到云南省开展地勘工作登记备案的勘查资质单位共计36家。

二、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各地勘单位现从事的产业主要有地勘业(包括大调查、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地质技术劳务等)、工勘业(包括岩土施工)、多种经营业等三大产业。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2022年实现收入73亿元,其中地勘业收入15亿元(其中:及地方财政地勘费拨款13亿元,矿业权收入12亿元,矿产品收入75亿元,地质勘查技术劳务收入15亿元),占49%,工勘业收入1亿元,占25%,多种经营48亿元,占26%。2022年实现利润4867万元。收入利润率为3%。

2022年分矿种投入资金情况:铜5777万元、铅锌3356万元、金15319万元、银60万元、铁316万元、锰624万元、煤3566万元、磷653万元、石油天然气96亿元,其他矿种1729万元。

完成地质工作实物工作量情况:机械岩心钻探9万米、坑探96万米、槽探3万立方米、浅井54万米。

属地化地勘单位资金来源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省财政地勘事业费拨款

属地化地勘单位2022年省财政地勘事业费拨款合计58454万元,其中,地矿局32022万元、有色局19700万元、煤田局4520万元、核工业2234万元。

和地方财政各类项目专项资金

属地化地勘单位2022年和地方财政各类项目专项资金合计8245万元,其中地矿局4925万元、有色局2900万元、煤田局240万元、核工业180万元。

市场经营收入

属地化地勘单位2022年市场经营收入合计139852万元,其中,地矿局收入108775万元、有色局收入26800万元、煤田局收入3169万元、核工业两支队伍收入1108万元。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地勘单位的主体实现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

自20世纪2022年代以来,由于预算内地质工作任务逐年减少,地勘费逐年下降,地勘单位面临着生存困难,整个地勘行业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指导方针,以地质成果商品化、地勘单位管理企业化、地质工作社会化为总体目标,积极引进市场机制,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以开拓地质市场为突破口,在完成国家地质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兴办了多种经营产业,通过对外创收,安置富余人员,弥补了地勘事业费的不足。通过多年努力,我省各地勘单位(特别是属地化后)基本维持了队伍的生存和稳定。

1998~2022年,按照国家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原地矿、有色、煤炭、核工业的地勘队伍先后下划云南省,实行属地化管理,并按照企业化经营方向,积极推进地勘单位内部改革。云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省煤田地质局主要开展了以局为单元,将精干队伍和优良资产从地质队剥离出来,进行优化配置和重组,构筑产业实体,推进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结构调整战略,概括起来就是在地勘单位内部进行了分离、重组以及改制工作。

分离就是将主业和优良资产、精干人员从地质队分离出来,组建名副其实的公司,推进企业化经营,剩下的继续保留地质队外壳,实行事业管理,从事离退休和内退、待岗职工管理,基地物业管理,职工身份管理和社会保险管理等。

重组就是在事企分离以后,在全局范围对产业进行重组:如云南地矿局将全局17个各个级别的施工资质企业,重组为国土建设工程公司、地质工程勘察公司、地矿建设工程公司和南方地勘工程公司等4个高资质勘察施工企业(施工一级,勘察甲、乙级);云南有色地质局围绕着地质找矿,将全局找矿的骨干力量进行整合,集中到重点区带和重点项目;云南煤田地质局以局为单元组建了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组建了钻探施工队,完成对昆明工程勘察公司的重组。3个单位对多种经营产业也围绕着骨干企业实施了重组。

改制就是在分离、重组的基础上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云南地矿局以局属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以下简称局集团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等5家发起人,组建了以矿产资源勘查为主业的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有色地质局在勘测设计院、金泉大酒店、308队等单位推进了股份制改革,对各队的几十个二级实体实行内部企业化运作,大部分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地勘单位也准备实施事企分体运行改制工作。

未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改革工作进展不一:有的单位正在尝试企业化改革,如化工地勘院、建材地质队;有的单位已是公司运作如冶金地调院、中石化南方分公司,没有统一的具体改革办法。

(二)初步建立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目前我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主要以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和云南省环境监测总站为主体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承担。另外,有色地质局、煤田地质局等地勘单位也有部分人员承担少量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按《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贯彻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为做实做强我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云南省决定组建隶属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地调局,组建方案已报省编委待批复。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地质队伍属地化后,根据国家的要求,省编办2022年2月22复原省地矿厅:同意成立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为厅管理的处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00名。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和云南省地勘局共同协商,在云南省地勘局地调院基础上组建了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以局为主管理,主要职能是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益,为云南大型国有矿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按处级的配备和机构设置组建,院长由副局级领导兼任。2022年开始核算运行。截至2022年底,全院有副局级1名,处级22名(其中,正处级6名,副处级16名);在职职工270人,包含院部机关44人,职能处室7个:办公室、基础调查处、资源评价处、对外合作与科技处、计划处、财务处、劳动人事处。技术服务部门2个:信息中心、资料馆。下属地质科学研究所(昆明)15人,水工环所(昆明)15人,区调所(玉溪)30人,物化探所(宜良)56人,矿产所(大理)83人,测试中心(昆明)27人。全院现有教授级高工10人,高级工程师75人,工程师106人。扣除由地调院代管的地矿局测试中心、信息中心、地质资料馆以及未进入地调院编制等人员,实际在册职工约210人,几乎全部为技术,没有离退休人员。

地调院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土资源大调查(每年2022万~300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1500万~1800万元)、补贴地方地质勘查项目经费(100万元);地勘事业拨款(约400万元);社会地质勘查项目等。2022年度总收入6515万元,固定资产约66万元。

省环境监测总站

省环境监测总站于2022年由地矿部批准成立,为县(处)级事业单位,定编150人。主要职责是从事全省地质环境监测调查、研究和保护,为的相应管理职能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截至2022年底,其在册职工101名,包括在职在编职工67名,其中内退12人,退休职工34名,实际在职职工55人。处级3名,正高工2名,副高工11名。

经费来源主要有县(市)地质害调查与区划、矿山调查、泥石流应急调查与治理工程、地下水监测补助、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等专项公益性项目和少量社会项目及地勘事业拨款。2022年总收入1051万元,固定资产为29万元。

(三)启动了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前期工作

2022年9月4日,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国办发〔2022〕76号),同年9月19日,经同意,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和行业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22〕358号)。为贯彻这两个文件精神,根据省办公厅的批示,由我厅牵头,省、经委、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参加,就深化我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加强我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进行了一轮调研。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我厅起草了《云南省人民关于深化国有地质勘查队伍改革的实施意见》(代拟稿)报省。《实施意见》重点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矿业权、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的处置以及职工住房、社保、工资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同时对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实施意见》涉及矿业权价款的处置问题,省办公厅批示待我省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后再对《实施意见》进行修改报审。《实施意见》最终未能出台。

四、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一)组建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按照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分开运行、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建实建强公益性队伍的原则和要求,组建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队伍建成后,主要承担国家及省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的勘查任务。按人员精干、结构合理、装备精良、能担重任的要求,以现有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和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基础,从属地化的国有地勘单位中抽调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及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骨干,组建云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二)推进其他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

全省除保留一支公益性地勘队伍外,其他地勘单位在属地化基础上逐步向企业化改革,组建规模化、集团化并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地质勘查开发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的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实体公司,从跨行业角度拟组整合为地勘总公司(方案一)或按分别组建地矿、有色、煤炭、勘查公司(方案二)。拟在原调研的基础上,本着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研究制定《关于深化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意见(或)》,报请省出台,提出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帮助地勘单位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对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扶持力度,确保地勘单位改革的平稳推进。

五、对策建议

属地化管理后,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广大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地质服务领域,推进企业化经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未能分体运行

地勘单位在逐步推进企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体制不顺、事企不分、职责不清,事企两种机制并轨运行,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未分体运行,导致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不能公平享用,未能有效促进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健康发展。建议从层面出台文件理顺各省各行其是的做法。

(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社会保障问题

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后,地质勘查事业费主要为人员经费,但离退休职工及在职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均不含在人员经费中,这部分资金仍由地勘单位承担。

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及大病统筹费用,由于属地化时未包含在下划的离退休经费费用基数中,占用了在职人员费用,导致在职人员经费紧张。

建议社保资金对国有地勘队伍适度倾斜。

历史欠账过多,负担沉重

尽管国有地勘单位的职工住房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国家的房改政策尚未落实到位。按规定标准不达标,甚至还有部分无房户。目前5支实施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应补贴的住房面积5万平方米,应补贴住房金额46亿元。

部分野外地勘单位没能实现基地搬迁进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地配套设施较差而且老化,职工生活极不方便,同时也给单位发展其他产业带来困难,加大了改革难度。

建议各级在房改方面在老房子老基地改造方面给予国有地勘单位职工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方面的政策优优惠。

(三)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国家对地勘队伍的投入主要是地勘事业费。由于地勘单位人均费用较低,经费紧张,地勘事业费主要用于维持人员基本费用,无多余资金投资地质勘查工作,影响到地质找矿及地勘单位自身的改革发展。

建议及地方各级从保障社会经济安全战略角度,加大对重点成矿区域和重点矿种地勘找矿及地质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七七七绮哥
吉林大学就非常好啊~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产形成、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内容:本专业设固体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两个专业方向。其中,固体矿产勘查方向侧重于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和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方向侧重于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勘探评价、开发与管理。
专业特色:资源勘查工程是将地质理论、勘查技术及资源经济学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固体矿产勘查方向以区域成矿理论与评价、成矿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矿产勘查经济学研究为特色,而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方向则以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储层地质研究为特色。
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
基础课有地球科学概论、大学外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
固体矿产勘查方向专业基础课: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导论、地层学与古生物学。
固体矿产勘查方向专业课:矿床学、矿产勘查学、成矿规律及预测学、综合勘查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方向专业基础课: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石油物探、石油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方向专业课:油气田勘查开发方法、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选修课:理工类选修基础课与专业基础、专业选修课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毕业生可考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或去金属、非金属矿山、油气田、地质调查所和矿业公司等单位从事生产、开发技术和管理工作,或到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到相关部门从事专业业务管理工作。
专业前景:固体矿产与流体矿产(石油与天然气)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通过科学研究,保障人类和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指导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本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合理存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是直属的中国专门从事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应用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同时也是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任所长、法表彭轩明教授,名誉所长谢学锦院士。
2022年9月创建于北京,是直属的最大的物探化探专业技术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365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29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60多人,其中博士后、博士和硕士64名,院士1人。截止2022年底,固定资产4400万元,资产总量超亿元。
现持有国家或部门核发的甲级资质证书有:《工程物探甲级单位》、《地质害防治工程甲级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地质勘查资格证书》(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和地球化学勘查甲级),2022年通过了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物化探所担负着推动中国物探化探两大学科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任务,同时也是地质勘查行业高技术的集散地和辐源。拥有各类先进的物探仪器和分析测试设备,为物化探科研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方法技术包括空中(航空)、地面、海(水)上、地下(井中)等物探勘查技术和国际领先的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地气、植物、环境等化探勘查技术。物化探研究所集研究、开发、勘查于一体、技术方法齐全,人才荟萃、装备精良,在中国地勘行业学术地位举足轻重。
建所40多年来,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斜磁化理论的普及应用、激电方法技术研究及在全国的推广、例尺高精度全国重力图件的编制、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方法研究及推广、中小比例编图、标准物质研制、勘查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研制及样品分析等一批优秀的成果,在推动了物化探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开拓性作用。承担的国家攀登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部门重点等科技项目超过千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6项、获原地矿部科技成果奖100多项、获全国性和地方性成果奖数十项,为中国物探化探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2年,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中,物化探所被国家定位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并于2022年底通过了由科技部、、中编办联合组织验收。进入国家基础研究创新队伍,以承担应用基础性创新研究任务,瞄准物化探学科发展的前沿,不断的推出原始创新成果,推动物化探学科的发展,并积极做好地质“野战军”组建准备工作,为国家地质工作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物化探所是全国拥有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0名,是中国地质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化探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尛小尛11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是直属的中国专门从事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应用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同时也是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任所长、法表彭轩明教授,名誉所长谢学锦院士。
2022年9月创建于北京,是直属的最大的物探化探专业技术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365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29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60多人,其中博士后、博士和硕士64名,院士1人。截止2022年底,固定资产4400万元,资产总量超亿元。
现持有国家或部门核发的甲级资质证书有:《工程物探甲级单位》、《地质害防治工程甲级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地质勘查资格证书》(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和地球化学勘查甲级),2022年通过了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物化探所担负着推动中国物探化探两大学科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任务,同时也是地质勘查行业高技术的集散地和辐源。拥有各类先进的物探仪器和分析测试设备,为物化探科研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方法技术包括空中(航空)、地面、海(水)上、地下(井中)等物探勘查技术和国际领先的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地气、植物、环境等化探勘查技术。物化探研究所集研究、开发、勘查于一体、技术方法齐全,人才荟萃、装备精良,在中国地勘行业学术地位举足轻重。
建所40多年来,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斜磁化理论的普及应用、激电方法技术研究及在全国的推广、例尺高精度全国重力图件的编制、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方法研究及推广、中小比例编图、标准物质研制、勘查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研制及样品分析等一批优秀的成果,在推动了物化探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开拓性作用。承担的国家攀登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部门重点等科技项目超过千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6项、获原地矿部科技成果奖100多项、获全国性和地方性成果奖数十项,为中国物探化探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2年,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中,物化探所被国家定位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并于2022年底通过了由科技部、、中编办联合组织验收。进入国家基础研究创新队伍,以承担应用基础性创新研究任务,瞄准物化探学科发展的前沿,不断的推出原始创新成果,推动物化探学科的发展,并积极做好地质“野战军”组建准备工作,为国家地质工作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物化探所是全国拥有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0名,是中国地质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化探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
美味一起等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前身是2022年成立的中苏矿山技术学校金属科的一个教研组。该教研组2022年乌鲁木齐矿山学校成立时改为地质科,2022年新疆矿冶学院成立时改名为矿山系。2022年9月分,采矿和矿机等2个本科专业撤消,剩下地质专业后,矿山系改名为地质系。2022年更名为新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以下多称原新疆工学院地质系)。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发展沿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原新疆工学院地质系(2022年~2022年);②原新疆工学院与原新疆大学合并后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年~2022年1月);③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22年1月至今)。第一节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的沿革原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与原新疆工学院同岁,历经了几次合并的过程。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最早是2022年中苏合办的矿山技术学校的金属科的一个教研组、2022年为乌鲁木齐矿山学校的地质科,2022年“技校”改名为“新疆矿冶学院”,以“金属矿产、石油地质勘探”专业为基础,组建成矿山系,骨干教师有:李耀增、朱星南、王功恪、徐仲平、张希栋等。设“金属矿产、石油地质勘探”2个专业,同时组建了“707地质队”,走向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道路。开展了矿山地质、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工作。202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22年“新疆矿冶学院”更名为“新疆工学院”原地质系改为矿山系,下设矿产普查与勘探和金属矿产地下开采2个专业。2022年撤消金属矿产地下开采专业,矿山系再次改为地质系,仍设矿产普查与勘探一个专业。随着改革开放和新疆对人才的需求,2022年经自治区教委批准,原地质系改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下设3个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与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资源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地质工程)及环境地质工程与技术。2022年,本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为全疆第一个国家批准的硕士点。今天的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在经历了原新疆工学院地质系(1953~2022)、原新疆工学院与原新疆大学合并后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2022)和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22至今)等三个阶段的发展沿革和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目前新疆资源勘查与工程科学领域的专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教学上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等较完整的培养体系。在教学与科学研究上有等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和研究任务,具有仪器设备较全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已培养和形成了人数较合理的学术带头人和年轻的高学历层次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突出,由已故矿床地质学家李耀增教授等领衔,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副贾承造院士在内的1000余名本科专业人才、200余名硕士专业人才,为自治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领域内已具有坚强的学科综合实力,在新的世纪中必将再创辉煌。第二节学院概况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矿产普查与勘探为主的教学和科研学术机构。目前,学院的教学专业设置包括: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采矿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已具有从学士、硕士等较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全院目前在职教职工33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9人,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另外4人在读,硕士学位的7人。学院在读本科生417人,硕士生58人,在新疆大学地理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地质矿产研究方向”从事博士后项目研究人员5人。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已形成教学、科研新体制。现有基础地质教研室、资源勘查教研室、勘查技术与工程教研室和采矿工程教研室。学院拥有价值近千万元的科研和教学仪器设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实验室建设完备,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2022年1月从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分离出来成立新的学院以来,学院资料室还在建设当中。目前中外文专业藏书及期刊近5千多册。2022年,我院“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同时被列入到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从此自治区和学校每年投入学科建设经费,本学科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时期。现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2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3“3S”和多源信息综合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张晓帆教授、孙宝生教授等近五年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科技部支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近5年承担各级别纵向和横向项目共53项,总经费79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27篇,被SCI收录4篇,EI收录1篇,ISTP收录2篇。近5年间,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3S”和多源信息综合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乌鲁木齐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一次,新疆大学自然科学成果特等奖一次。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一次;在新疆大学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获得特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出版专著1部、高校特色教材1部。学院始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求实、奋进、团结、创新”为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合格的人才为己任。几年来,学院始终把科研的着眼点对准新疆和中亚地区大型矿集区识别与预测上,为新疆的经济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科学的实施贡献力量。

相关问答

地勘类在职研究生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成立于2022年,现有职工301人,在职职工175人,其中具有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职称、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4人,占职工总数的16%,占在职职工的00%。拥有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球化学勘查乙级、测绘乙级、地质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

开着拖拉机飚车

地质勘查在职研究生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成立于2022年,现有职工301人,在职职工175人,其中具有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职称、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4人,占职工总数的16%,占在职职工的00%。拥有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球化学勘查乙级、测绘乙级、地质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

洁博利郑少波

地质勘探在职研究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是直属的中国专门从事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应用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同时也是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任所长、法表彭轩明教授,名誉所长谢学锦院士。2022年9月创建于北京,是直属的最大的物探化探专业技术研究所。……

淘气lulu

地质勘探非全日制研究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是直属的中国专门从事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应用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同时也是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任所长、法表彭轩明教授,名誉所长谢学锦院士。2022年9月创建于北京,是直属的最大的物探化探专业技术研究所。……

浩然真气

地质勘探能否报在职研究生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成立于2022年,现有职工301人,在职职工175人,其中具有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职称、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4人,占职工总数的16%,占在职职工的00%。拥有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球化学勘查乙级、测绘乙级、地质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

小薰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