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58

miracle11sno
首页 > 重庆自考 > 重庆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izhuo1986052

已采纳

不一样的,题型一般是一样的。内容就不一样。其实要买书还是方便啊。

312 评论

1987分撒风

08年第七题答案是什么?

186 评论

小小的飞帆

不明白训诂学是什么?

111 评论

舞动的骷髅

我今年也考训诂学我是云南经管院的考生下面这些是我打算带进去的小抄我在第一座 明天就考了不知道能不能抄给你一份咯希望能对你有用 一、填空题 1、《左转·召公元年》:“于文,血虫为蛊。”这一璇释,属于训诂方法中 形训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两种训诂体式,即 义疏 、集解3、我国第一步语法专著是马建忠的 《马氏文通》4、古今汉语都有“狼狈”一词,唐人段城式《夕阳杂组》将“狼”与“狈”说成两种动物,此说属于旧训诂弊端中的 望文生训 5、如果对一部书中某个词义解释,在同时代其他书中无累死用例,则此违背了词义的 6、词义的时代性,指 词义随时代的变迁而演变的 7、从训诂的体式来看,专门解释古书正文的叫 注 ,既解释古书的正文,又解释前人的传住的一般叫 疏 8、元明时代有人全用白话注释经书,这种训诂体式称为 9、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寻求本字、推求语源10、今人所谓标点,古人称为 句读11、《管子·心术上》:“义着,谓各处其宜也。”这一训释,属训诂方法中的 声训 12、两汉时期。已确立了两种基本的训诂体式,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 通释语义的专著 13、《康熙字典》是以明代两本字书为蓝本编纂而成,而这两本字书是《字汇》和 《正字通》14、《汉书·游侠传》:“解为人静悍。”颜诗。面意义加以解释,属旧训诂弊端中的 望文生训 30、由词义的社会性可知,词的词汇意义不是任何人主管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 约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 31、《左传·隐公公元》:“多行不义,必自毙。”有人释此外毙为“灭亡”,这违背了词义的 时代性二、名词解释1、笔意(指能够体现原始造句意图的字形)2、词义缩小(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而乙义的外延可以包含在甲义之中,词的原意保留)3、增字足义(把被释词放在释词的地位,另外增加一个或几个词以完足词义的训释)4、古今语/古雅之别语(古今语,或称古雅之别语,指残留在当时汉语中用处有局限性的古词或古代不同的方言词)5、以类相从(“刀”部:副、剖、判、列,每一部首内的字,还基本上做到以类相从。如“木”部,大致是先列木名,其次列举树木的各个部分,如本、根、枚等,其次在列木制名)6、同源词(由同一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省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7、义训(又称直陈词义,是不借助字形和字音而用同一个词或者一串次来直接说明某词的含义的方法,其特点是简明而准确)8、章句(离章辩句的意思,章句是汉代流行的一种注解形式,他的特点是不以解释词义为主,而是重在分析和串讲句意,有章篇意)9、复词偏义(复词偏义的情况,即并列的两个词素中有一个词素提供意义,另一个词素仅为陪衬)10、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占后所用的不同的字)12、笔势(经过演变,加以符号化,从而脱离了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13、词义扩大(有些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而甲义的外延可以包含在乙义之中,即古意包括在今义之中)14、由反之正(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阐明词义)15、据形联系(把形体相近,相关的排在一起,例如:页、百、面、首、又、左、支等。)三、简答题1、《左传·隐公公元》:“公入而赋…….姜出而赋。”说明此例在句意表达上所用的修辞手法的名称及其特点。答:A互文B特点:叙述郑庄公进入隧道里相见而赋试的情况,如果依字面解读则是庄公进入进入隧道后吟赋:“大隧之中,奇乐也融融?”其后姜氏从隧道出来后吟赋“大隧之外,奇乐也氵曳 氵曳?”实际上,这里用的是互文修辞手法“出”“入”二字应互相补足之意才对,那二人在出洞入洞时都在吟赋,不可强分先后2、《春秋·隐公五年》:“螟。”孔颖达疏引舍人说:“食苗心者为螟,言冥冥然难知也。”据此说明“螟”与“冥”二字的关系答:A李巡说:“食禾心为螟,言其冥冥难知也。”冥当幽暗讲,幽暗则难明B.螟是一种小青虫,长仅半寸,与禾同色,藏在苗心中,很难找到C“螟”由“冥”的幽暗难明之义而得名,字也由“冥”得声。3、有人说《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同义词词典:有人说《尔雅》是我国第一部百科词典,这两种说法有何依据?答:A《尔雅》共有十九篇,他们是:释沽、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重、释鸟、释兽、释畜B前三篇所释,是表达一般音义的词语,采用“词义类聚”的编排,无异于“同义词词典”C后十六篇所释为各种各物,即专科词语、无异于“百科词典”4、《左传·昭公三年》:“即成婚,晏子受礼。”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以“昏”“婚”二字为例,解释“古今字”的含义答:“昏”本义为日暮,上古在此时行婚礼,所以称结婚为“昏”。“昏烟”是引申义,为了区别,“昏烟”义后来写作“婚姻”5、《诗·銿风·柏舟》;“母也天只,不凉人只。”《毛传》:“天谓父也。”说明此诗句不用“父”而用“天”字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答:A运用“变文协韵”的修辞手法B特点《毛传》:“天谓文也”。诗意为:“母呵父呵,不理解我呵!”不用“父”字而变用“天”字,是协韵的需要,在这里“天”与“父”是同义词。6、“同义相训”与“同训”是否是统一概念?为什么?答:A不是同一概念B同义词相训这是用同义词解释词义,是义训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中又分同训,互训和递训C一个词用另一个同义词来解释或者把若干个同意词类聚在一起,再用一个通用的词加以解释,这就是同训D同意相训有一定的局限性。7、《释名·释宫室》:“房,旁也,室在旁也。”以《释名》一书的性质、训释方式说明此释中“房”与“旁”二者的关系。答:A《释名》是为了推求事物得名之由来,所以《释名》是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书B《释名》所收名词,除采自典籍以外,还大量采自日常口语,其训诂方法便是以声训贯彻全篇C《释名》声训有两大类,一类以同音字为训,另一类以近音字为训,而《释名·释宫释》中“房”与“旁”是声训中的第一类同音字为训。8、《礼记·懦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以此句“信”字为例,说明假借字与本字之间音和义的关系。答:A属于假借字中的两种不同性质情况中的第二种有本字的假借,那本有其字,临时代替B《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信”此处通“伸”C“信”本义为“相信”,“伸”本义为“伸度”,信、伸古音想同,借“信”带“伸”,如按“信”之本释之则扞格难通9、清代训诂的特点是什么?答:A清代训诂学者重视证据,反对臆说。凡有论说,必有证据,而且强调证据的时代性,孤例单证者不能做出结论B善于利用古音学的研究成果以解决训诂上的问题。清代学者戴震等人注重研究音义关系,特别在解释假借、连语、探索词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C确立了历史变化的观念,能注意语言各方面的古今异同,区别古形与今形、古音与今音、古义与今义,这是前代学者所不具备的眼光D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如王念孙《读书杂志》都能从汉语的词性和句法结构上去讨论训诂问题E清代训诂数量大大超过前代,训诂体式也更加完备。10解释文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A串讲大意B分析句读C阐述语法D显示修辞E申诉章旨F考证名物,典章制度G引证史诗、故事H评论原文11、解释“望文生训”的含义,并说明产生这一训诂弊病的主要原因答:A望文生训就是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其实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合B主要原因a不明假借而望文生训b昧于古义也会产生望文生训c连绵词无定字12、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答:一、词义的增加和减少。如A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中的“兵”是兵器的意思,这是“兵”的最初本义B词义的减少,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寺人披清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让”最早有辞让、责备等义项,此句中“让”即责备之意,但后来“责备”义从这个词义上范围之内逐渐消失了。二、词义的扩大和缩小。如A扩大与愿意差别非常细微,如“红脸桃花色,客别重羞眉”文中“脸”指“颊”,这是最初之意,后来扩大到指整个面部B词义缩小如“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中“臭”指气味总称,从汉代开始词义缩小为专指难闻的气味三、论述题1、《说文》:“厉,旱石也。”即磨刀石。《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向秀注:“厉,烈也。”即猛烈。《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以《庄子》向秀注以及《释名》之释为例,说明这类训诂方法的名称、定义和作用。答:A训诂方法为声训B声训,又称音训,又称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C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寻求本字,二是推求语源。D本字是对借字而言的,许氏《说文》论六书假借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庄子·齐物论》:何秀注:“厉,烈也”是厉,冽古有通假例E语源是就根词之间的关系而说的,《释名·释饮食》“并”,“饼”有共同的语源义,是一组同源词。2、“形训”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A形训又称以形索义,这种训诂方法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的词,除了有意义两个要素外,还有一个“形”的外在要素,这就是形训的理论根据B形训的局限性有三个方面:a在历史长河中,字的形体经过甲、金等几次大变化,由笔意改为笔势,再变为单纯的线条符号,图像感已减少,形义关系逐渐隔断b汉字属于一种形意文字,一个字的本义往往就是它早先所记写的那个词的本义,但是在汉字长期发展中,由于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等出现了复杂的情况,因此确定词本义时,字形分析只能做参考,并不能做唯一根据c形声字的义符只能提示其意义范畴,而不能指明其本义3、从编排体例、训释方法、著作性质等方面,比较《尔雅》与《释名》的异同。答:A从编排体例看:《尔雅》汇编先秦义训材料,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第一部训诂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分类字典,共有十九篇。是运用了词汇分类法。《释名》共八卷二十七篇,在编排上继承《尔雅》的分类方法,那按意义归类,收词范围比《尔雅》广,分类也更细,更合理B从训释方法看:《尔雅》的释义方法可分为三大类a汇集具有相同、相近音义的或者具有某种相关性的一组词,用一个比较普通的词来解释b以共名释别名,以俗语释文言c用词句说明词义。《释名》所收名词,除采自典籍以外,还大量采自日常口语,其训诂方法便是以声训贯彻全篇,《释名》声训分两类,一类以同音字为训,一类为近音字为训C从著作性质看:《尔雅》一可知为诸夏之公言,二可知曾经典之常语,三可知为训诂之正义。,《释名》是为了推求事物得名之由来,所以《释名》是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书D从价值看:《尔雅》的价值,首先在于它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次,《尔雅》由于成书很早,距上古文献时间很近,保存的上古词义和名物资料几位可靠,因而可以用来稽古征今,寻找词义变化的线索,《释名》的价值体现为a书中广泛运用声训b书中收录名物制度词较多c书中的训诂可凭以而证经典传注的解说E从缺陷看:《尔雅》的缺陷一是分类上的不尽科学,二是在释义上往往使用名医词,意义不够明确,尤其是被解释的一组词中,有的词义本不相同,却硬把他们合在一起,用同一个词去解释,更容易使人误解,《释名》的缺点,一是单独采用声训的方法,没有严格的准则,解释语源近乎猜谜,二是对复音词的完整性缺少认识,往往割裂为训,穿凿附会

321 评论

猫咪灰灰

自考还是要靠自己!买本训诂学的书,上面有理论有题,把理论搞透彻,还有后面的练习题做完并弄懂,绝对能过。我过了,就是这样学的。自考也一定的运气的。加油吧,祝你好运!!

230 评论

yuanxia6636

全国2005年10月高教自考训诂学试题 时间:2005年12月21日16:25 我来说两句(0)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之言 2.互训 3.为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析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浑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 2.《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5.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不少辞书类的训诂专书,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究。 7.复文是一种古书异例,其中同义字复用,有__________复用者,亦有__________复用者。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屈心而抑志兮,神高驰之邈邈。( ) 志:帜字之借,旗帜。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隐藏。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4.还似墙西紫荆树,残花摘索映高塘。( ) 摘索:索取。 5.沛令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 ) 保:保障。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何当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国大乱,百姓恫恐。 4.张都监叫抬上果桌饮酒,又进了一两套食次。 5.终风解而雾散兮,陵迟而堵溃。 6.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8.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 9.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有异? 10.然其痛心疾首,恳恳必以逐满为职志者,虑不数人。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方以智 2.桂馥 3.刘熙 4.五臣 5.戴侗 6.郝懿行 7.蒋礼鸿 8.高诱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小题4分,共12分) 1.方言 2.经典释文 3.说文解字注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案:户服犹被服,二字同义连文。篇首“扈江蓠与辟芷兮”王逸注云:“扈,被也。楚人名被为扈。”户即扈字,《艺文类聚》卷三十八,《事类赋》引即为扈服,从知户服即扈服,第传本之异耳。户字不当如家喻户晓解也。下文云:“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户服同义连文,犹览察以同义连文矣。且上云党人,户服即承党人而言,不当复以户为起词也。2008年03月16日 星期日 16:12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__________。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每题2分,共20分) 1.青云满眼应骄傲,白发浑头少恨渠。 2.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纲,术者为纪。 3.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4.自莽为不顺时令,百姓怨恨,莽犹安之。 5.犹将销铄而挺解也。 6.遂令大奴字天育,别养骥子怜神骏。 7.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平明跨驴出,未委适谁门。 10.杏花两株能白红。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 2.刘熙 3.张揖 4.颜师古 5.郭璞 6.服虔 7.邢昺 8.桂馥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 2.方言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15分)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此僵字实为倒下之义,《说文》人部:“僵,偾也。”足部:“踣,僵也。”都是倒义。《搜神记》卷六“僵树自立”条:“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围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三月,树卒自立故处。”前云僵,后云立,显证僵即倒仆之义也。《文选》卷52曹 《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持之者众也。”《方言》:“跌,蹶也。”是蹶亦有倒义。 我的训诂学没有过,今年要在考,你要把书里面的例子看会了,你就能过了,给你的试题只是一个模式,参考后就看书吧,考试都是考书上的。别放过书上任何一个角落和例子。

355 评论

相关问答

  • 重庆2021年自考训诂学真题

    08年第七题答案是什么?

    袜子飞了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重庆自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这几年以来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已经对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越来越觉得这句话说的是真的有道理,知识就是力量,那么重庆大学自考具体如何报考和收费?小编给您解答一下。

    耗子爱熊猫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重庆自考本科训诂学

    学历层次:本科·本科段 主考学校:四川师范大学课码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备注必考选考加考3708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709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微雨燕双飞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重庆自考本科训诂学真题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重庆自考课程教材有哪些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

    ace922apple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重庆自考本科训诂学试题

    不一样的,题型一般是一样的。内容就不一样。其实要买书还是方便啊。

    猪猪爱吃草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