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艺术概论模拟试卷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小宇宙88888888
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模拟试卷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周周-Sophia

已采纳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   A.普列汉诺夫   B.席勒   C.马克思   D.恩格斯   2.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普洛丁   3.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创作风格属于(  )   A.达达主义   B.抽象派   C.立体主义   D.野兽派   4.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派”最为的是(  )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墨竹画   5.《女贵族莫洛卓娃》的作者是(  )   A.列宾   B.苏里科夫   C.伦勃朗   D.马奈   6.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  )   A.《第十二夜》   B.《亨利五世》   C.《麦克白》   D.《罗密欧与朱丽叶》   7.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和布努艾尔导演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等属于(  )   A.存在主义   B.超现实主义   C.表现主义   D.荒诞派   8.管弦乐幻想曲《荒山之夜》的作者是(  )   A.柴可夫斯基   B.穆索尔斯基   C.莫扎特   D.舒伯特   9.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是(  )   A.《牡丹亭》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窦娥冤》   10.古典民乐《春江花月夜》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   A.崇高   B.悲剧   C.优美   D.喜剧   11.号“八大山人”的清初画家是(  )   A.徐渭   B.傅山   C.石涛   D.朱耷   12.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的作者是(  )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德斯   D.亚里士多德   13.被称为“小李杜”的晚唐诗人是(  )   A.李商隐、杜牧   B.李贺、杜牧   C.李商隐、杜审言   D.李贺、杜审言   14.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导演是(  )   A.谢添   B.谢晋   C.谢铁骊   D.蔡楚生   15.《等待戈多》的创作属于(  )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16.艺术家的灵感是一种(  )   A.非理性的迷狂状态   B.神秘的天启现象   C.创造力高度活跃的心理状态   D.纯粹的无意识状态   17.民间工艺是指人们为了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并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如(  )   A.象牙雕刻   B.景泰蓝   C.竹编   D.瓷器   18.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层次是(  )   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19.《花木兰》是   A.京剧   B.昆曲   C.豫剧   D.评剧   20.被称为“路易十五式”的18世纪法国艺术的是(  )   A.拜占庭   B.哥特式   C.洛可可   D.巴洛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简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什么是艺术发生的劳动说?什么是艺术发展的多元说?   22.艺术家应具备怎样的修养?   23.举例说明审美效应中净化和领悟分别是怎样的?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15分,共36分。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内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和风格。   24.绘画作品:《步辇图》   25.舞蹈作品:芭蕾舞剧《天鹅湖》   26.建筑作品:巴黎圣母院   四、论述题:27~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7.论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28.试论述典型和意境并加以比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艺理论著作。   【应试指导】《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2.【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活动的功能。   【应试指导】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最先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说法,他认为诗的作用在于秉承神的旨意以指导人生。   3.【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绘画流派。   【应试指导】油画《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描绘的是纳粹德国发动的惨无人道的格尔尼卡*,是表现战争题材且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   4.【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绘画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派”是当时重要的山水画流派之一,有“米家山水”之称。   5.【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绘画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女贵族莫洛佐娃》是俄罗斯画家苏里科夫反映改革与传统的冲突这一题材的名作,表现的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依洛维奇时代俄罗斯教会分裂的主题。   6.【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戏剧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指的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   7.【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流派。   【应试指导】达利的油画作品《记忆的永恒》通过梦境般零乱、变形的场景,显示出虚无倦怠,令人窒息的空旷寂寥;布努艾尔导演的《一条安达鲁狗》是一部没有任何情节的黑白电影,二者均是超现实主义在不同领域的代表作品。   8.【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音乐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荒山之夜》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9.【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戏剧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B项是罗贯中的作品,C项是施耐庵的作品,D项是关汉卿的作品。   10.【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审美范畴。   【应试指导】作为审美形态的优美,自然感性形式往往具有对称、均衡、圆润、柔和、比例协调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是生理的快感、情感的松弛快适、心灵的共鸣,并且激发人们产生对于人生美好事物的丰富联想。古典民乐《春江花月夜》表现出的特点属于审美范畴的优美。   11.【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绘画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朱耷,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12.【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戏剧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欧里庇得斯与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代表剧作有《美狄亚》、《希波吕托斯》、《特洛伊妇女》、《酒神的伴侣》等。   13.【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语言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晚唐诗坛上的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以其锐意进取、出世才华,被拿来与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相比,人称“小李杜”。   1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部电影故事片,联华影艺社、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联合摄制,蔡楚生、郑君里共同导演。   15.【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戏剧艺术流派。   【应试指导】《等待戈多》是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是现代戏剧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16.【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创造心理。   【应试指导】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内,突然出现精神高度亢奋、思维极为活跃的特殊心理现象,呈现为远远超出平常水准的创作冲动和创作能力,艺术构思或传达通过顿悟获得飞跃。   17.【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工艺的分类。   【应试指导】民间工艺美术品,采用的原材料一般比较低廉,工艺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便宜,既可供实用,又可供观赏,如竹编器件、草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等。   18.【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绘画史常识。   【应试指导】将绘画作品分为“神、妙、能、逸”四层的方法始于唐代,后世发展渐推“逸”品高于“神”品的绘画理论。故选D。   19.【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戏剧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花木兰》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曲目,属于豫剧作品。   20.【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建筑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洛可可艺术是法国18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二、简答题   21.(1)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该学说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影响的理论阐释之一。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2)多元说认为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22.艺术家的修养应当包括:   (1)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了艺术家正确的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品位。   (2)广博的知识。艺术家应具有自然、社会、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3)深邃的思想。伟大的艺术家也是思想家,对客体世界有着独特深刻的理解。   (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艺术家对客体世界产生的情感体验比常人更加敏感和丰富,同时也能够用特立独行的人格力量坚持自我。   23.(1)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人们在观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往往会因人物的不幸爱情和命运而感到难过和痛苦,从而产生真切的同情和对生命的关爱,以一种更加洁净的心态对待生活和世界。   (2)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俄国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时,感受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并流下了眼泪,这是对民族命运和精神的一种领悟。   三、作品赏析题   24.(1)阎立本是初唐画家。唐太宗时任工部尚书,官至右相。他的画多重大题材,除《步辇图》外,还有《历代帝王像》、《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像》等。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步辇图》是一幅反映我国古代汉藏民族之间亲密交往的绢本历史画卷。纵厘米,横厘米。《步辇图》真实地记录了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一人当是朝中的翻译官。画的右侧,唐太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   (3)《步辇图》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画家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肖像画的特征。同时,人物大小比例符合传统中国绘画中早期人物画发展规律,主观上突出、神化了帝王的形象。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   25.(1)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问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部芭蕾舞剧有着极强的艺术生命力,100多年来一直回响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这部舞剧已成为全世界舞剧中的经典作品。   (2)《天鹅湖》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根据俄罗斯童话编剧,说的是在很早以前,恶魔罗特巴尔特统治着天鹅湖畔,他用魔法将美丽、善良的公主奥杰塔变成了一只头戴金冠的白天鹅,使她失去了自由和欢乐,只有在夜晚才能恢复人形。齐格弗里德王子追逐着天鹅来到湖边,与奥杰塔相遇,他爱上了奥杰塔并发誓对她忠诚。在王后为王子挑选新娘的盛会上,恶魔扮成一名武士出现了,他把自己的女儿装扮成天鹅,假冒公主的奥吉莉亚过了王子,王子以为是奥杰塔。在邪恶的奥吉丽亚的欺下,王子向奥吉莉亚发誓对她永恒的爱情。恶魔洋洋得意地显露了原形,王子方知。他悔恨交加,决心挽回幸福,并搭救众天鹅。痛苦的奥杰塔回到湖边。王子紧追并请求她的宽恕。魔王再次出现。奥杰塔觉得不可忍受,伤心至极,便跳进了湖中。王子随后也跳进了湖中。邪恶的咒语破解了。魔王罗特巴尔特被王子和奥杰塔之间忠诚的爱情力量摧毁了。新的一天黎明又开始了,王子和奥杰塔飞出湖面。最后,美战胜了丑,善良击败了邪恶,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终于换来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3)《天鹅湖》的音乐优美动人,曲曲都十分精彩。《天鹅湖》中群舞、独舞和双人舞都比较有特点,第2幕和第4幕的“天鹅群舞”代表了芭蕾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舞蹈动作。舞剧中无论是对场景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十分恰当、深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全剧的音乐舞蹈以其鲜明、生动的特点,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舞剧发展的一部划时代巨作。   26.(1)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西岱岛上,于1163年开始兴建,1345年完工。   (2)巴黎圣母院在12世纪中期初建时,是作为配得上首都的标志性建筑而兴建的,是世界的哥特式教堂。大厅可容纳9000人,60多米高的双塔虽然一直未建尖顶,但在中世纪的巴黎街区也已是超级庞然大物了,它召唤着教徒走向它的人口。这个映照在阳光下的辉煌的正面以双塔为单位,被粗壮的墩子纵向分为三段,两条水平方向的饰带又把它们横向贯通起来。最下面一层是像罗马凯旋门一样的3个拱门,只是它们都是尖拱形,一层层递进地切入厚厚的石墙中,那上面满是与圣经有关的雕像。中间“上帝最后审判处”之门的门楣中心端坐着耶稣,圣母玛丽亚、圣约翰和天使分列在两边,四周一层层布满了来自天庭的天使和圣人,底层则雕刻着引导人们升入天国的道德形象和带着人们走进地狱的邪恶形象。与帕提农神庙上神采灵动的神像相比,巴黎圣母院的雕像显得有些拘谨、生硬,装饰味太浓,而这正是中世纪的雕塑家们追求的。   (3)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代表了基督教的神秘和崇高,也代表了哥特式建筑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题   27.艺术创作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动态过程。   (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包括了三个方面:   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   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构思的方式及运作手段有:整合、变形、移情、意蕴的凝结。艺术构思形成了艺术意象,它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   (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艺术家在物化表现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深化作品的内涵,这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①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②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③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④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28.(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   (2)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艺术意境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韵超越美;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营造出一种深秋日暮的悲凉意境,渲染了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3)典型与意境这两个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讲,典型重再现,意境重表现;典型重写实,意境重抒情;典型重描绘鲜明的人物形象,意境重抒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叙事为主的艺术侧重于在作品中塑造典型;以抒情为主的艺术侧重于在作品中创造意境。但是.这也只是一般来说,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典型和意境经常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论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在中国 传统文艺理论中,则更强调意境论。

84 评论

莮Renissodifficult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厢记》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白朴 (马致远)   D.王实甫   2.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出自于(  )   A.欧阳询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3.提出了“风格即人”的法国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卢梭   C.布封   D.雨果   4.“颜筋柳骨”指的是书法家(  )   A.颜真卿、柳宗元   B.颜杲卿、柳宗元   C.颜杲卿、柳公权   D.颜真卿、柳公权   5.话剧《屈原》的作者是(  )   A.曹禺   B.夏衍   C.郭沫若   D.田汉   6.《蓝色多瑙河》是一首(  )   A.交响乐   B.幻想曲   C.圆舞曲   D.协奏曲   7.《百鸟朝凤》通常所使用的演奏乐器是(  )   A.唢呐   B.古筝   C.笛子   D.琵琶   8.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属于(  )   A.哥特式   B.罗马风   C.巴洛克   D.洛可可   9.组雕《晨》、《暮》、《昼》、《夜》的作者是(  )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拉斐尔   D.乔托   10.籍里科的油画《梅杜萨之筏》所属的绘画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11.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是一部(  )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喜剧   12.雕塑名作《思想者》的作者是(  )   A.孔德   B.米开朗琪罗   C.毕加索   D.罗丹   13.民间舞蹈象舞来自于(  )   A.印度   B.斯里兰卡   C.越南   D.尼泊尔   14.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形成于(  )   世纪末   世纪末   世纪末   世纪末   15.在我国,以长鼓舞闻名的少数民族是(  )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出自(  )   A.《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   B.《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水龙吟·咏月》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7.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属于(  )   A.生行   B.旦行   C.净行   D.丑行   18.影片《手机》的导演是(  )   A.陈凯歌   B.冯小刚   C.黄建新   D.张艺谋   19.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塑造于约(  )   A.公元前200年   B.公元前100年   C.公元200年   D.公元100年   20.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  )   A.对比联想   B.接近联想   C.关系联想   D.类似联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简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要介绍艺术发生的游戏说。   22.什么是艺术语言?   23.什么是审美期待?它包括哪些方面?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夯。每小题15分,共30分。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内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和风格。   24.绘画作品: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25.舞蹈作品:舞剧《丝路花雨》   26.建筑艺术:帕提农神庙   四、论述题:27-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7.结合例证阐述艺术作品的构成。   28.联系实际说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戏剧《西厢记》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其作者为元代戏剧家王实甫。   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书法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行书法帖,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它也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现藏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3.【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风格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风格即人”是法国作家、思想家布封提出来的,强调了艺术风格与艺术家个体精神特性的联系。   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书法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中国古代书法的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代的赵孟頫,颜、柳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席位。“颜筋柳骨”是说颜真卿、柳公权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后用作品评楷书书法的术语。   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话剧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话剧《屈原》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讲述了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   6.【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7.【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音乐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经常会用在结婚的仪式上,经常是唢呐独奏,代表着吉祥、幸福。   8.【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建筑艺术巴黎圣母院。   【应试指导】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代表了哥特式建筑的成就。它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区塞纳河中心西岱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动工于1163年,到1345年整个工程最后完成。   9.【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雕塑作品《晨》、《暮》、《昼》、《夜》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大理石雕像《晨》、《暮》、《昼》、《夜》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品,是米开朗琪罗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创作于1520年至1534年,现位于罗马。   10.【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绘画艺术风格。   【应试指导】《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科于1819年创作的油画。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定格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迫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11.【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戏剧《哈姆雷特》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作品之一,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12.【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雕塑作品《思想者》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罗丹之手,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情绪a   13.【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舞蹈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象舞是斯里兰卡的民间舞蹈之一。   14.【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学常识。   【应试指导】19世纪末,“艺术学之父”费德勒首先提出了“美学的根本问题与艺术哲学的根本问题完全不同”的新见解,在此基础上,艺术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舞蹈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长鼓舞,以边击打长鼓边舞而得名。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代表性。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   16.【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诗词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此句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7.【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戏剧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以表演旦角闻名。旦角指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18.【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电影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电影《手机》为冯小刚的电影作品,荣获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莫故事片奖。   19.【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雕塑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兵马形状的陪葬品,约塑造于公元前200年左右。秦俑的艺术价值极高,是世界考古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20.【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审美联想的甄别。   【应试指导】对比联想指由于甲、乙两件事物具有相对立的性质特征,人们感知到甲时就联想到乙。对比联想能使相反的事物性质在对比中得到突出,从而帮助审美者对善恶、美丑及其他事物性质的认识。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了对比联想的艺术手法。   二、简答题   21.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黼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投人到没有功力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22.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的创新。   23.审美期待是指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或欣赏过程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审美需求,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可分为形式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1)形式期待即指艺术鉴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2)意象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3)意蕴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三、作品赏析题   24.(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的一幅。这幅画是达·芬奇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2)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人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做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惑不解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入不安之中。   (3)幅画的构图并不复杂,基本上是在一条直线上穿插变化的,但单纯中见丰富。画家把13个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既突出了耶稣的主要形象,又层次分明地刻画出每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画家把耶稣安排在既是画面中心,又是视觉中心的位置,用背景中大门的透光,更加清楚地衬托出耶稣的形象,餐桌、墙壁门窗和天花板的处理采取平行透视,都集中地消失在耶稣的形象上,这一切很自然地把观众的视线首先吸引到耶稣身上。这幅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   25.(1)舞剧《丝路花雨》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文艺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艺术旋风,很快轰动了大江南北,继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的反响,被誉为中国芭蕾舞剧的里程碑。1982年,《丝路花雨》荣登世界第一大剧院——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世界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并由此拉开了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出访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序幕。多年来,《丝路花雨》在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几十个国家演出深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编织了一首古丝绸之路上的友谊之歌。   (2)剧情是说在浩瀚的大漠里,在古丝绸之路上,中国的画匠神笔张为了搭救波斯商人伊奴斯,却致使自己的女儿英娘被强盗掳走,虽然几年以后被神笔张找到,但英娘已沦落为歌舞伎,伊奴斯为答谢救命恩人,仗义疏财替英娘赎身,使父女得以团聚。神笔张从英娘的舞姿中得到启发画出了敦煌壁画中的不朽名作——《反弹琵琶伎乐天》。   (3)《丝路花雨》是一首礼赞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诗篇,也是一幅劳动人民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画卷,同时也使得一千多年以前的舞蹈艺术形象再现在今天的舞台之上,特别是“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更是拓宽了中国民族舞剧创作的路子,并创造了“敦煌舞,,的舞种,从而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宝库。《丝路花雨》曾荣获文化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创作和演出一等奖。   26.(1)古希腊建筑,高踞于雅典城中央一个不大的山冈上,是雅典卫城建筑之一。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完成于公元前438年,是卫城上最美丽的建筑。   (2)帕提农神庙属希腊本土最完美的多立克柱式的庙宇,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尖上饰有金箔,檐部则布满雕刻并涂以红、蓝、金等浓厚鲜明的色彩,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神庙的雕刻十分精美,尤以雅典娜的故事最为精彩生动,技艺超群,是辉煌的杰作。神庙的列柱雄浑刚健,比例匀称,整个神庙尺度合宜,体现了以追求和谐为目的的形式美。   (3)雅典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帕提农神庙也几乎成为卫城乃至整个希腊的标志。   四、论述题   27.艺术作品的构成是:   (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内部联系表现为内部形式,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外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但同时,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换,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2)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在侧重表现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会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例:老舍的话剧名作《茶馆》完美地体现了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首先,《茶馆》的内容反映的是中国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生活,表达批判的主题;形式上,老舍设置了不同年代的三幕来集中表现最黑暗的三个时期,非常自然地展开事件,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次,老舍创作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寄托了不同的情感倾向,同时通过这些形象,揭示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体现出作者的理性分析判断能力,这正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结果。老舍一方面逼真地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一幕幕情景,另一方面也在全剧中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强烈地表现出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光明的向往,实现了再现和表现的高度统一。   28.(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准。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等。艺术风格具有继承与独创、稳定与渐变、多样与同一的特性。   (2)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艺术主张;第二种是不自觉形成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呈现流派特征;第三种是由他人将其归纳为特定流派。   (3)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4)艺术风格、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艺术流派是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表现。艺术思潮常常包容一个时期内多个艺术门类中多个流派的艺术主张。   以现代主义为例,作为一种艺术思源,它兴起于20世纪初,衰落于20世纪50年代,延伸至今。   其问生成了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后期象征主义、意象主义、荒诞派等多种艺术流派,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其中有的艺术流派还可以分出更细的艺术流派。

88 评论

可怜的tina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很多小伙伴对于考试的复习方面都比较不知如何下手,为了帮助更多考生,下面就由湖北成人高考辅导网为大家介绍湖北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8)的内容,希望对考生们能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戏剧的根本特征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 ) A.戏剧行动、戏剧冲突 B.戏剧表演、戏剧欣赏 C.戏剧批评、戏剧行动 D.戏剧冲突、戏剧欣赏 答案:A 2.世界上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的是__________。( ) A.电视 B.音乐 C.建筑 D.电影 答案:D 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名言出自__________。( ) A.狄德罗 B.巴尔扎克 C.埃斯库罗斯 D.鲁迅 答案:D 4.戏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其主要表现手段是__________。( ) A.表演性 B.程式化 C.戏剧性 D.抒情性 答案:B 5.电影艺术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 ) A.英国人爱尔维修 B.德国人尼采 C.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 D.俄国人别林斯基 答案:C 6.电视作为最年轻的艺术,最早产生于__________。(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答案:B 7.舞蹈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 ) A.姿势、表情、情感 B.姿势、结构、动作 C.姿势、节奏、呼吸 D.姿势、造型、色彩 答案:B 8.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是__________。( ) A.科学性和技艺性 B.造型性和表现性 C.抒情性和表现性 D.技艺性和抒情性 答案:C 9.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作品《塔希提的妇女》的作者是__________。( ) A.塞尚 B.高更 C.德拉克洛瓦 D.米勒 答案:B 10.俄国“巡回画派”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其作者是__________。( ) A.列宾 B.苏里柯夫 C.委拉斯贵支 D.乔托 答案:B 、18世纪,欧洲绘画进一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其中__________的《战舰归航》是当时的代表作之一。( ) A.鲁本斯 B.伦勃朗 C.透纳 D.夏尔丹 答案:C 12.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筏》是__________的作品。( ) A.籍里柯 B.库尔贝 C.米勒 D.雷诺阿 答案:A 13.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草垛》等是法国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 ) A.后印象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答案:D 14.《向日葵》是后期印象派画家__________的静物油画。( ) A.米勒 B.莫奈 C.梵•高 D.高更 答案:C 15.《大卫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___的重要作品。( ) A.达•芬奇 B.拉斐尔 C.罗丹 D.米开朗基罗 答案:D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罗丹的名作《思想者》、《巴乐扎克像》等。( ) 答案:A 17.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塑造于约__________年。( ) A.公元前200 8.公元前100 C.公元200 D.公元100 答案:A 18.我国的彩塑到盛唐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 ) A.云冈石窟像 8.麦积山石窟像 C.山西晋祠像 D.敦煌塑像 答案:D 19.《祭侄文稿》的作者是__________。( ) A.王羲之 8.颜真卿 C.柳公权 D.张旭 答案:B 20.书法艺术产生于__________。( ) A.日本 B.朝鲜 C.中国 D.古罗马 答案:C 二、筒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21.简述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案:(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①实用与审美结合; ②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 ③讲究技能与创造。 22.简述矛盾冲突在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作用。 答案:矛盾是戏剧的核心,戏剧是通过表现故事的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的。戏剧和其它的艺术作鼎不同,必须表现矛盾冲突,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没有矛盾冲突,严格说来就没有戏剧。戏剧要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演出,但这些情节必须贯穿矛盾冲突才能展开。戏剧矛盾的提出和解决,是在推动情节的发展中解决和完成的。 在戏剧中,矛盾冲突可以表现为人物之间的各种冲突,也可以表现为人与环境的冲突,也可以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这些冲突实际是社会生活中矛盾斗争在戏剧美中的反映。 23.简述中国戏曲艺术的审美意义。 答案: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他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着一种“似与不似”的写意性,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的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3小题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24.《马踏匈奴》 答案:西汉霍去病墓石刻之一。霍去病墓冢周围立有各种石刻动物,而《马踏匈奴》则是这项纪念碑群雕的主体。在这件高l68厘米的主题雕刻中,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来象征西汉政权的声威和霍去病的战功;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建树的奇功;那失败者仰卧马下垂死挣扎,手中握有弓箭,尚未放下武器,反衬出战马的英雄气概的同时,告诫人们不可放松警惕。这件作品的外形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做了大起大落的处理,形象十分醒目。《马踏匈奴》石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25.《梁祝》 答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写于1958年,翌年五月在上海首演。乐曲取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吸收浙江越剧唱腔作素材,按戏剧构思布局,全曲以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和化蝶为主要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乐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在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努力。 26.《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中国电影故事片,由蔡楚生、郑君里导演。影片有三条情节线索:一条是素芬与婆婆、孩子所经历的苦难生活,真实地表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人民的贫困与痛苦,有着强烈的控诉作用;另一条是张忠良由一个抗日爱国青年走向堕落,混入腐败的上层社会的过程,影片围绕这一条线,还写了一批政客、官商,有力地暴露了国民党官僚统治集团不顾民族危机,大发国难财的罪恶和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第三条是写张忠良的弟弟张忠明投奔山区游击队,战后留在解放区工作。影片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影片中三条情节线索交织发展,对比描写,构成了抗战前后中国现实生话昀真实画卷。这部影片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式影片,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最高峰。影片典型地体现了导演善于动用虐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 四、论述题:27~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7.试述表情艺术的种类及基本特征。 答案:(1)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2)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节奏、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操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体现为: ①表情性; ②象征性; ③想象的自由。 (3)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①动作与姿态的造型性; ②突出的抒情与表现性; ③鲜明的节奏与韵律感。 28.试述语言艺术的种类及基本特征。 答案: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决定于语言的特性,集中表现如下: (1)形象塑造的间接性 文学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不能像绘画那样使用色彩和线条塑造出直接可视的形象,也不能像音乐的形象那样是可以由听觉直接感知,更不能像雕塑那样塑造出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形象。 文学塑造形象的方式是间接的。因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代表一定概念的符号,文学家只能使用这些符号对自己心灵中孕育成功的艺术形象进行传达,而不能直接塑造形象本身。文学读者总是结合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凭借着自己的理解能力来想象作品中描写的形象。不同的读者,由予生活经验与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同一作品中的形象的把握也会出现各种差异。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艺术表现的广阔性 文学所使用的语言手段拥有无比广泛的表现能力,它能够表现作家所意识到的一切事物,包括存在于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的事物,例如在小说中,不仅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以及生活环境等,而且可以直接地深入地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像这样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意念和感觉等,是别的艺术门类无法做到的。 (3)艺术创作的情感性 一切艺术作品从总体上讲都离不开情感性与思想性,但是,由于语言艺术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独具特色,因此,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和思想性就显得格外突出。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印象只有当作者自己以他独特的方式体验过某种感情而把它传达出来时才可以产生。”由此可见,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必须包含着作家的感情,而且,文学作品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35 评论

相关问答

  •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模拟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小宇宙8888888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成人高考专业课艺术概论

    一、《艺术概论》科目考试内容及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思考艺术活动发生、发展及运行的基本规律,认识与掌握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艺术科学理论体系。2.了解艺术

    卷卷小白菜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成人高考真题艺术概论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导语】许多报考了艺术类的考生可能都不太了解艺术概论,那么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如果我完全都不去复习的话,

    济南李大妈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福建成人高考艺术概论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萤火虫BB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成人高考艺术类模拟试卷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湖北成人高考网分享:2022年成人高考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专升本《艺术概论》,答案来自考生回忆(后期持续更新中),仅供参考。本试卷分

    五堂宅修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