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9

princefrank
首页 > 电气工程师 > 新大陆电气工程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瑞贝卡sl小姐

已采纳

特斯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原名尼古拉·特斯拉。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史密里安,后加入美国籍。早年在巴黎欧洲大陆爱迪生公司任职,因创造性的劳动,被转送到美国的爱迪生电器研究中心,与爱迪生(1847—1931)共同工作。他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后来,他开创了特斯拉电气公司,从事交流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的生产,并进行高频技术研究,发明了高频发电机和高频变压器。1893年,他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用交流电作了出色的表演,并用他制成的“特斯拉线圈”证明了交流电的优点和安全性。1889年,特斯拉在美国哥伦比亚,实现了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至纽约的高压输电实验。从此,交流电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此后,他还从事高频电热医疗器械、无线电广播、微波传输电能、电视广播等方面的研制。为表彰他早在1896~1899年实现200 kV、架空 m的高压输电成果,与制成著名的特斯拉线圈和在交流电系统的贡献,在他百年纪念时(1956年)国际电气技术协会决定用他的名字作为磁感强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1],简称特,符号是T,它是磁通量密度或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垂直于磁场方向的1米长的导线,通过1安培的电流,受到磁场的作用力为1牛顿时,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就是1特斯拉。一般永磁铁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大约是特,在电机和变压器的铁心中,磁感应强度可达特,通过超导材料的强电流的磁感应强度可达1000特,而地面附近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约只有*10的-4次方特。生卒时间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距离格斯匹奇不远的斯密利杨;于1943年1月7日,卒于纽约的"纽约人"旅店.教育背景传说,这位工程师在自己出生的斯密利杨和格斯匹奇读小学;中学毕业于卡尔洛瓦茨的拉可瓦茨.中学时代的特斯拉最喜爱读书,玩牌和养鸟.并且他在此后的一生中都养鸟.尼古拉特斯拉6岁时就曾改进过自己家附近的瓦格纳茨河上的一座旧磨房.中学毕业后的特斯拉得了两年霍乱,在那之后的1875年,他不顾父母希望他成为牧师的心愿,进入了格拉孜的综合技术学院学习.5年后,他被布拉格的查理大学技术系录取,但是由于经济原因,一年后他就工作了,在布达佩斯做设计工程师.他在那里参加了新的电话中心的建设,并改善了电话的设备和电话的声音效果.特斯拉生平特斯拉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对他毁誉参半,甚至被归结为伪科学家。特斯拉是上个世纪之初少有的实验通才,他机电工程,无线电工程,流体工程,低温工程,地球物理,真空技术,飞行器技术方面等等都有专利成就。特斯拉在各个国家的所有专利,包括他所有未曾批准的专利和所有具有专利价值的各种发明,总共加起来有700多项。特斯拉不仅是科学家,致力于探索和把握的未知自然现象,而且是能工巧将,他的某些实验成就,比如说火球闪电的人工制造,是用今天用最先进的设备,也模仿不出来。特斯拉最有价值的成就是发现了旋转磁场原理,发明了多相交流供电系统和交流感应电动机。他的最著名的发明是“特斯拉线圈”,这是一种分布参数高频共振变压器,可以获得上百万伏的高频电压。他是最早制作成功荧光灯和发现和研究X射线的科学家之一,并首先发现了红宝石激光效应,以及点电子显微镜效应。特斯拉还是无线电遥控的鼻祖,他使用谐振电路最早实现了计算机“与门”的逻辑原理,还最早阐述了雷达的原理,还最先用他自制的高灵敏度接收机接收到了天外无线电脉冲信号,探测过宇宙射线,发明过一种革命性的无叶片涡轮机等等。特斯拉线圈的线路和原理都非常简单,但要将它调整到与环境完美的共振很不容易,特斯拉就是特别擅长这项技艺的人。特斯拉后来发明了所谓的“放大发射机”,现在称之为大功率高频传输线共振变压器,用于无线输电试验。特斯拉的无线输电技术,值得一题。特斯拉把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通过他的放大发射机,使用这种放大发射机特有的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8赫兹的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这一系统与现代无线电广播的能量发射机制不同,而与交流电力网中的交流发电机与输电线的关系类似,当没有电力接收端的时候,发射机只与天地谐振腔交换无功能量,整个系统只有很少的有功损耗,而如果是一般的无线电广播,发射的能量则全部在空间中损耗掉了。特斯拉有生之年没有财力实现这一主张。后人从理论上完全证实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证明这种方案不仅可行,而且效率极高,对生态安全,并且不会干扰无线电通信。只不过涉及到世界范围内的能量广播和免费获取,在现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下,无人实际问津这种主张。特斯拉一生坎坷,他的成就与他敢于冒险的勇气密不可分,他“敢为天下先”,并且一干到底,哪怕此路不通。他所从事的极高电压的研究充满生命危险,并且常常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各种示范表演。他最拿手的好戏是让上百万伏的高频电压通过自己的身体,展示出惊人的放电效应。在研究过程中,他受过电击,受过大剂量的X射线的照射,在研究磁暴线圈时,感受磁暴对生命意识的影响,而同样强度的磁暴能够让附近的金属箔挥发得无影无踪。在晚年还曾被出租车撞伤,尽量这样,他还是活到了八十六岁高龄,在旅馆中孤独逝世,终身未婚,将一身献给了科学事业。他逝世的时候,除了成吨的文件资料,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和遗言,真可谓来去无牵无挂,十分令人感动。特斯拉逝世以后,他的文件资料随即被美国政府抄收了去,被定为绝密情报,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拒绝向公众公开。特斯拉之所以在科学史中被“除名”,是因为他反对相对论,坚持传统的物理观,与当时蓬勃发展起来原子物理学格格不入,加之晚年遁世隐居,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因而他不太受正统的科学团体所欢迎,甚至被斥为卖弄江湖妖术的,他的实验室也被描绘成散发出妖气的阴森森的中世纪炼丹术士的场所。不过,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年为了实现他那最远大的抱负,实现全球的无线输送电力革命,筹建了沃登克里弗广播塔,后来马可尼先声夺人,抢先获得了无线电商业上的成功,因而特斯拉的这一计划胎死腹中,欠了投资人摩根一屁股债,摩根以他的经济和政治手腕,下令美国所有学校课本删除特斯拉的名字,从而一直影响到现在。后来,为了表彰他在交流电系统中的实际贡献,国际电工委员会将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制命名为特斯拉。特斯拉在国际上特别受到崇拜,他以多才多艺的实践成就,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国外至今还有很多人探索他那些失传了的技艺。我觉得这与西方重视实践的良好倾向密切相关。特斯拉反对正统理论,他总是以自己设计的巧妙实验来说话,而不是空谈理论,因而,往往他对自己实验结果的解释是错误的,但对别的科学家而言,也常常因此而有意外的收获。在当今“组织化”了的社会中,很难出现第二个特斯拉式的人物了。社会高度的组织化,使人无需成为在各个领域都有成就的通才,每个人只要循规蹈矩,与他人良好合作,在自己狭小的领域内发挥好作用就能获得成功,无需拼搏,无需冒险。组织化了的现代人的很难认同特斯拉,而特斯拉的现代崇拜者也多是那些不愿循规导矩的人。不过,在西方正统科学团体内“科学已经终结”了的不和谐论调下,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重新认识到,实践是科学的源泉,是人与大自然联系的桥梁,理论已经脱离大自然现实如此之远,以至于举步维艰。所以在西方,特斯拉曾经有过的主张越来越受到正统科学界的重视,特斯拉的影响可以说是波及未来。特斯拉生平大事纪1856 ——7月10号午夜特斯拉出生于利卡省(奥地利)斯米湾的一个塞尔维亚神职人员家庭。科技超人特斯拉手拿两个电光火球正在玩杂技1875-1878——在格拉茨工艺学校学习。1882——在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一公园散步时,特斯拉发现了可逆磁场。1883——在斯特拉斯堡他受雇于爱迪生大陆公司制造了第一个感应电机模型。1884——前往美国开始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1885——离开爱迪生,成立自己的公司并开始生产多相交流电机和发电机。1888——5月16号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题为“交流电输送和交流电机系统”的报告。1890——他公布了高频电对生理影响的结果。1891——作了题为“极高频率交流电实验及其在人造无线发光中的应用”的报告,申请了“共振传送器的星形振荡器”的专利。1892——来到伦敦,在皇家科学院作了题为“发光及其他高频现象”的报告,在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高压高频下的交流电实验”的报告,并在巴黎作了同样的报告。1893——在芝加哥世界展览会上吸引了公众的注意。他让高频电流通过自己身体并演示了可逆磁场模型,即所谓的“特斯拉的旋转铁蛋”。1895——5月13号特斯拉在纽约的实验室毁于火灾。1897——在无线电工程技术领域他注册了20项发明专利。1898——注册了无线控制技术(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湖里进行了遥控自动化小艇的实验,取得极大成功。)1899——尼亚加拉水电站建成。1899-1900——在科罗拉多泉进行实验。1901-1905——在纽约附近的长岛建造Wardenclyffe塔。1909-1922——他只注册了机械方面的专利(泵、流速计、无叶涡轮)。1943——1月7号特斯拉在纽约宾馆逝世。评论:被历史遗忘的天才——前南斯拉夫科学家特斯拉尼哥拉.特斯拉(Nikola Tesal)1856~1943 前南斯拉夫特斯拉是和爱迪生同时代的发明家,磁感强度单位就是以他命名的,我们就从他发明的交流电与爱迪生之间的战斗说起吧。因为仰慕爱迪生,1884年特斯拉被巴切勒推荐到美国加入爱迪生的公司。特斯拉和爱迪生天生就属于水火不相融的人,他们两人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爱迪生注重实践,是位凭经验在摸索中进行发明的人;特斯拉是那种注重理论的人,他觉得爱迪生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他认为实验必须要有理论依据做基础,而不是像爱迪生那样光一根灯丝就做了1000多种尝试。有一次,特斯拉同爱迪生谈论起发电机的几种潜在的改革可能,爱迪生轻蔑地说:“如果你能做成,付你5万美元。”特斯拉用几个月的时间对发电机进行改革试验,把改革后的附件装入发电机后,他完全成功了。当他向爱迪生索取5万美元时,爱迪生却回答说:“特斯拉,你不知道我们美国人爱开玩笑吗?”因为特斯拉的才能过于突出,所以屡次受到爱迪生的排挤的迫害,愤然从爱迪生的公司辞职。1880年,特斯拉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他坚信交流电终有一天会使供电范围更广,成本更低。爱迪生对这种设想则不屑一顾,不愿做认真考虑。离开爱迪生之后,特斯拉得到了乔治·威斯汀豪斯的支持,终于将交流电引向实际应用。1888年,特斯拉成功地建成了一个交流电电力传送系统。他设计的发电机比直流发电机简单、灵便,而他的变压器又解决了长途送电中的固有问题。这无疑大大打击了爱迪生大力推广的直流电(由于当时爱迪生在直流发电机上的收入颇丰,所以他不愿意进行其他研究)。爱迪生还是意识到交流电可以降低成本,这是无疑的,从经济角度来攻击交流电,势必要以失败告终。于是,他就在交流电的其他方面做文章。他认识到,在19世纪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公众对电力还怀有畏惧心理:电力虽然可为人类带来利益,但它也可能杀人。所以,宣传高压的危险,是搅乱公众头脑最有效的办法。于是,他发行了一本题为《当心》的小册子,书中详细地列举了交流电的所谓种种危险,并把交流电的使用令人难以置信地描述为“枉费心机”。爱迪生还在《北美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电灯之危险》的文章,攻击交流电的使用。他说:“与我保持联系的一家电灯公司前些时候购下了一整套交流电系统的专利。对此,我表示抗议,内容都记在了公司的备忘录上。迄今,我已成功地说服他们不向公众推广这种系统,今天即使是我同意推广,他们也不会这样做。”爱迪生除了在舆论上压倒对方以外,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他还专门建立起一座巨大的试验室,雇用小学生们到街上去抓小猫小狗等牲畜做实验,残忍地将它们置于交流电下电死。他还疏通了纽约州监狱的官员,让他们答应将绞刑改为电刑,即改用特斯拉专利所提供的交流电的电刑。1890年8月6日,一名杀人犯威廉·凯姆勒在奥本坐上交流电椅死去。由于没有经验,当局所使用的电荷太弱,犯人只被电得半死。据当时媒体报道,这种恐怖的景象,比绞刑可怕得多。从此,交流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引起了恐惧,便成了死神的同义语。但是,实践证明交流电具备很多优点,所以特斯拉并没有被爱迪生的一连串攻击所吓倒。为了改变公众对交流电的印象,他聘请匹茨堡的记者E·H·海因希斯作为他的新闻顾问。在E·H·海因希斯的安排下,特斯拉在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的记者招待会上,用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点亮了电灯,甚至还熔化了电线,使在场的记者一个个惊讶得目瞪口呆,取得了极大的宣传效果。由此改变了公众对交流电的看法,使世界步入了交流电时代。1912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特斯拉除了在电力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发明发现也相当惊人。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非线性(即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问题,曾经说过他可以将地球一分为2。早在1912年特斯拉提出:“若把物体的振动和地球的谐振频率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造成地动山摇、地面升降。”1935年,特斯拉在其实验室打了一个深井,并在井内下了钢套管。然后,他将井口堵塞好,并向井内输入不同频率的振动。奇妙的是,在特定的频率时,地面就会突然发生强烈的振动,并造成了周围房屋的倒塌。当时的一些杂志评论说:“特斯拉利用一次人工诱发的地震,几乎将纽约夷为了平地”。这就是著名的特斯拉实验。这种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称为特斯拉效应,是地球物理武器的关键,所以特斯拉也是超距武器的奠基人。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发明了特斯拉变压器,交流电摩打,现代电脑基础,无线通信,太阳能系统,雷达装置,机器人,死光,测谎仪,提出电磁射频武器概念...这些发明和发现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几个时代,有的理论就连现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完美解答。特斯拉死后,美国FBI将他的所有设计图纸与实验作品全部没收,美国军方对他的论文研究至今也没有停止。这也更为特斯拉造就了一份神秘色彩。天才出于勤奋,为了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特斯拉终身不娶。他说:“电给我疲乏衰弱的身躯注入了最宝贵的东西一一生命的活力、精神的活力”。他为了把构思转变成现实发明,他舍不得睡觉,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最终独自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特斯拉的专利是他个人独自构思和撰写的,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发明人;而爱迪生的专利是靠他创立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庞大的实验队伍完成的,爱迪生因为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老板而拥有专利,爱迪生并不是真正的专利发明人;特斯拉于布拉格大学毕业,爱迪生小学未毕业,因此,一对一比较而言,独行侠特斯拉个人的科学与发明成就比完全依赖于商业研发团队的爱迪生个人的纯商业发明成就要伟大许多倍。虽然特斯拉天生奇才,但是命运弄人,特斯拉的际遇比较坎坷,而且他的性格比较乖僻,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明显地低于了他的历史成就。特斯拉于1943年孤独地死在酒店。

117 评论

纽约纽约k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并因主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系统而最为人知。交流发电机就是他发明的。

扩展资料:

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他的多项相关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

研究领域

交流电系统、无线电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球状闪电、涡轮机、放大发射机、粒子束武器、太阳能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导弹科学、遥感技术、飞行器、宇宙射线、雷达系统、机器人…

217 评论

李出于蓝

特斯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原名尼古拉·特斯拉。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史密里安,后加入美国籍。早年在巴黎欧洲大陆爱迪生公司任职,因创造性的劳动,被转送到美国的爱迪生电器研究中心,与爱迪生(1847—1931)共同工作。

他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后来,他开创了特斯拉电气公司,从事交流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的生产,并进行高频技术研究,发明了高频发电机和高频变压器。1893年,他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用交流电作了出色的表演,并用他制成的“特斯拉线圈”证明了交流电的优点和安全性。

1889年,特斯拉在美国哥伦比亚,实现了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至纽约的高压输电实验。从此,交流电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此后,他还从事高频电热医疗器械、无线电广播、微波传输电能、电视广播等方面的研制。

为表彰他早在1896~1899年实现200 kV、架空 m的高压输电成果,与制成著名的特斯拉线圈和在交流电系统的贡献,在他百年纪念时(1956年)国际电气技术协会决定用他的名字作为磁感强度的单位。

扩展资料

天才出于勤奋,为了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特斯拉终身不娶。他说:“电给我疲乏衰弱的身躯注入了最宝贵的东西一一生命的活力、精神的活力”。

他为了把构思转变成现实发明,他舍不得睡觉,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最终独自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特斯拉的专利是他个人独自构思和撰写的,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发明人;而爱迪生的专利是靠他创立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庞大的实验队伍完成的,爱迪生因为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老板而拥有专利,爱迪生并不是真正的专利发明人;特斯拉于布拉格大学毕业,爱迪生小学未毕业。

因此,一对一比较而言,独行侠特斯拉个人的科学与发明成就比完全依赖于商业研发团队的爱迪生个人的纯商业发明成就要伟大许多倍。虽然特斯拉天生奇才,但是命运弄人,特斯拉的际遇比较坎坷,而且他的性格比较乖僻,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明显地低于了他的历史成就。特斯拉于1943年孤独地死在酒店。

参考资料:尼古拉·特斯拉(塞尔维亚裔美籍科学家)_百度百科

302 评论

多来A梦A梦

19世纪欧洲人们信仰;一八O六年普莱西(PLESSIS)担任魁北克的主教后,便开始致力於加拿大天主教会的组织工作。因着他的努力奔走,许多教区相继设立,天主教大学也一所一所地诞生,最有名的要算成立於一八二一年的拉瓦尔(LAVAL)大学。除了大学外,加拿大天主教徒也争取到设立自己的中小学,并由本堂区来管理经营的权利。有了教区,大学和中小学之后,加拿大欧洲移民天主教徒无后顾之忧,便从东海岸朝内陆地区出发,向印地安原住民和北极地方的爱斯基摩人传扬福音。正当法国和爱尔兰天主教徒大量移民加拿大东海岸地区之际,欧洲其他国家的基督信徒也趁着美国宪法所给予的自由,纷纷移民美国东部,其中以誓反教浸信会和卫理公会的信徒居多,他们又大多来自英国。慢慢地。誓反教这两个团体成了美国最大的两个基督教派,他们的牧师和传教员不辞辛劳,陪随着拓荒者深入美国内陆,向西部移动。传教士们经常把拓荒者聚在一起,向他们讲道,领导他们祈祷,唱圣歌。一时归依的人很多,有时候归依的速度之快,心情之热烈令人惊奇,几乎有点反常。美国在一七七六年独立的时候,全国天主教徒不过叁万人左右。十叁年后,第一个教区巴尔的摩(BALTIMORE)教区成立。此后,有不少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对美国天主教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例如苏比斯修会(SULPICIEN)会士在巴尔的摩教区传教,另有几位法籍传教士在中南部的路易斯安娜州担任主教。不过,使美国天主教会真正强壮起来的,是大量来自旧大陆的天主教移民,其中以爱尔兰天主教徒影响力最大,他们直到今天仍然执着美国天主教会的牛耳。十九世纪下半叶,来自意大利、德国和波兰的天主教移民也逐渐增加,他们和爱尔兰及法国移民一样,大都是贫苦的人和劳动人士,一般都在城市里谋生。这些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天主教移民中,有些人企图在美国建立自己本国的教会团体,但遭到爱尔兰教友的反对,他们以为大家既然同是来自欧洲,在美国奋斗谋生的教友,就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建立一个唯一的美国天主教会团体。一八五二年,美国天主教会在巴尔的摩召开第一届全国教务会议。随后又在同一个地方举行过会议,使美国天主教变得更有组织,更有活力,他们设立了许多教会机构,成立了天主教学校网,以免受到誓反教的影响。於是欧洲男女修会团体纷纷来到美国设立分院,而且美国本地的新修会也一一地诞生,例如圣若瑟爱德修女会,圣保禄男修会等等的。在十九世纪初年,美国天主教也像加拿大天主教一样,尝试着向印地安原住民传播福音,但没有多大成果。这些原住民被来自欧洲的白人逐渐驱逐到中西部,而且慢慢地被铲除。除了印地安原住民外,美国南方还有不少黑人,但是那个时代的天主教面对着黑奴在美国政治上所形成的棘手问题,并没有太关心向黑人传播福音的问题。因此,直到今天,美国黑人信奉天主教的人数依然很有限。二十世纪初年,美国天主教才开始把向本国黑人传教当作一回事。一九一一年美国外方传教会终於成立,有男修会和女修会,他们便是通称的马利诺会(MARYKNOLL)。移民北美地区的欧洲人对他们在新大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独立国家非常珍惜,对国家的自尊心也非常敏感,即使在教会事务上也是如此。十九世纪中,美国天主教会内部曾有些离心的现象出现,当时有个名叫"劳动骑士"的工人组织,性质像秘密的社团,於是引起罗马教宗良十叁世谴责的意向。那时巴尔的摩教区总主教吉本斯(GIBBONS)枢机立刻劝阻教宗这样作,以免引起美国天主教徒的反感,因为美国天主教徒大都为劳工界人士。不过吉本斯枢机主教却出面维护美国天主教与美国社会的一体性,而且也不忘指出美国天主教与欧洲天主教的历史渊源关系。与吉本斯枢机主教同时的圣保罗教区的艾尔兰(IRELAND)主教,也曾努力把天主教学校纳入公立学校系统中,却遭到各方普遍的反对。於是他在一八九叁年让天主教友领导人士加入芝加哥各宗教议会,为向美国社会显示美国天主教并不和自由主义作对。不过当时的教宗良十叁世对自由主义的唯利是图,不顾人性尊严,缺乏社会间的友爱关怀,曾予以严厉的谴责,这个主义思想正在美国大行其道,被良十叁世斥为"美国主义"(AMERICANISMO)。这在这位天主教社会训导先驱的教宗的'新事"通谕(RENUM NOVARUM)中有所论及。对良十叁世教宗的谴责,美国的吉本斯枢机主教和艾尔兰主教曾努力缩小在美国社会中造成的冲击,但这两位主教也抱怨罗马教宗把"美国主义"视为异端来看待。正当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特别是英国、爱尔兰、法国,甚至意大利、德国和波兰人大举移民北美之际,中南拉丁美洲整个地区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当法国拿破仑占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这两个国家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纷纷趁机起义,从一八一七年到一八二叁年的六年间,一个个宣布独立。当地忠於西班牙的主教们在独立运动中一个个离开拉丁美洲,造成那里教会的真空,使那边的教会陷入混乱。一八叁一年额我略十六世教宗继任后,决定承认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於是那里的教会才恢复一点秩序。不过,事情说回来,拉丁美洲各独立国家的政府领导阶层人士所代表的还是过去殖民时代的地主,当地印地安原住民的生活和社会处境丝毫没有因为国家独立而获得改善。国家政权总是在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交替,为了掌握政权,两派时常发生暴力的冲突。处在这种局势中,天主教会一般而论都支持保守派,因为自由派所走的是反对教会神职的路线。在整个十九世纪,天主教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加以法国当时大思想家孔德(COMTE)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O)在社会领导阶层人士中盛行,自然对教会传播福音的工作不利。只有等到一八九九年拉丁美洲主教在罗马召开大会后,这片广大地区的天主教会才出现一点生机。十九世纪欧洲移民以美洲为主要目的地,但也有一部分前往南太平洋英国放逐罪犯的澳洲。天主教徒中以爱尔兰移民居多,他们很快地有了自己的教会组织结构,也产生了叁位主教。悉尼的总主教莫兰(MORAN)枢机在一八八四年接任后,更不遗馀力,大刀阔斧地拓展澳洲天主教会,他创立全国大修院,召开全国教务会议,鼓励教友参加公会组织,加入劳工党。莫兰枢机担任悉尼的总主教达二十七年之久,在他的领导下澳洲天主教发展得很快。在中南太平洋各群岛地区,英国誓反教传教士一般比天主教的到得早。一八二七年天主教圣心会和圣母会会士抵达大洋洲,他们在传教上经常与誓反教人士发生争端。虽然如此,这片广大海洋各群岛的居民在十九世纪中都很快地接受了基督的福音。社会的发展状况19世纪前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是浪漫主义,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是现实主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强烈震撼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理想王国”降临人间的希望。但理想王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王国的理想化,革命后的现实是战争和贫困,是更加尖锐的阶级对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反杜林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迅速传播开来,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将人的主观精神的价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浪漫主义文学也应运而生。浪漫主义作家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极为不满,常常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理想化,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他们的作品想象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社会现实的反感和厌恶使浪漫主义作家寄情山水,热情讴歌大自然,作品的主人公也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浪漫主义是作为古典主义的反面出现的,他们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从民间文学获取语言通俗、感情丰富、格式自由奔放的营养。但他们为此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度,甚至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却是错误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抒情诗),其次是戏剧和小说。这些作品辞藻华丽,比喻生动,艺术手法丰富多样,但他们的叙事作品也有结构散漫、情节枝蔓过多等缺点。浪漫主义在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然后迅速传遍欧洲各国,并远涉美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文学思潮。19世纪30年代,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法等国,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政权日益巩固和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反动性和丑恶面目也日益暴露,资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加深。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都对19世纪中叶及以后的文学产生了影响。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日益暴露,浪漫主义者的空洞呼唤和抽象的抗议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于是作家们从理想的天空回到“坚实”的陆地,深入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种种矛盾,批判现存秩序。这股文学思潮被文学史家称为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哲学的传播,开阔了作家们视野,有利于作家们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资源。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批判残存的封建势力和当权的大资产阶级,批判一切违反人性的东西,但难以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这种思想背景使得批判现实主义对现实的批判带有悲观色彩。批判现实主义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代和启蒙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常常以社会的书记员自居,力图把作品写成时代的记录,将文学对生活的认识和反映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对现实予以相当深刻的揭露。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赞扬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认为他们提供的历史资料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提供的总和还要丰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仅以严谨的态度观察社会生活,分析社会事件,力图达到社会细节的真实,同时还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加以集中、概括、加工,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广阔的时代画面。批判现实主义最主要的文学体裁是长篇小说,它将长篇小说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使这种文学体裁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资本主义时代的“史诗”。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它于1830年兴起于法国,稍后在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发展起来。1861—187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的南北战争,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以及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都对文学发展产生了影响。1870年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等国,批判现实主义趋于衰落,形形色色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在西欧文坛上此起彼伏,但在经济发展落后的俄罗斯和北欧诸国,却产生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作家,将批判现实主义发展到高峰。19世纪欧洲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和地区是法、英、德、俄和北欧地区,美国文学也有很大的发展,获得了独立的民族品格,南欧和东欧各国也有发展,产生了一批有世界声誉的作家。1816年,意大利诗人白尔谢(1783—1851)发表了《格利索斯托莫致儿子的亦庄亦谐的信》被称为意大利浪漫主义运动宣言。此后,涌现出曼佐尼(1785—1873)、莱奥帕尔迪(1798—1837)、卡尔杜齐(1835—1907)和乔万尼奥里(1838—1915)等浪漫主义作家。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在英、法现实主义文学、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出现了名为“真实主义”的文学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主张以科学方法真实地、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避免在作品中揉进作者的主观意识,并以下层人民作为主人公,写出他们的苦难生活。它的代表作家维尔加(1840—1922)。曼佐尼(1785—1873)是意大利最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约婚夫妇》(1821—1823)是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平民为主人公的浪漫主义长篇历史小说。它描写17世纪西班牙统治下农村青年伦佐和鲁齐娅的悲欢离合的婚姻风波,以借古喻今手法表现19世纪上半叶奥地利奴役下意大利人民的悲惨遭遇,抨击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地主的专横跋扈,渴望取得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乔万尼奥里(1838—1915)代表作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思》(1874)以公元前一世纪斯巴达克思领导的古罗马奴隶起义为题材,揭露了独裁者苏拉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的残暴统治和糜烂生活,热情歌颂奴隶们为争取自由解放的英勇斗争,精心塑造斯巴达克思这一奴隶起义领袖的英雄形象,同时又表达了19世纪意大利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争取独立自由的革命呼声。维尔加(1840—1922)在宣扬真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同时,陆续创作了中篇小说《奈达》,短篇小说集《田野生活》、《乡村故事》和长篇小说《马拉沃利亚一家》(1881)《堂•杰苏阿多师傅》。这些小说真实地反映意大利统一后在资本主义新秩序和旧的封建关系双重压迫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不加掩饰地暴露社会的阴暗面。维尔加的小说对二次大战后出现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历了“毫无光彩的十八世纪”之后,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西班牙文学于19世纪重新繁荣起来。前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埃斯普龙赛达(1808—1842),他的《海盗之歌》和诗剧《萨拉曼卡的学生》都是传世名篇。后期浪漫主义的代表古•阿•贝克尔(1836—1870)著有《抒情诗集》,他的诗句优美纯净,感情热烈。贝尼托•加尔多斯(1843—1920)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达46卷的《民族轶事》堪称十九世纪西班牙民族的史诗。19世纪30—60年代,东欧各国的文学创作以浪漫主义为主,代表作家有波兰的密茨凯维奇、匈牙利的裴多菲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聂姆曹娃(1820—1862)等。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1798—1855)生于立陶宛(当时属波兰),他的第一部诗集《歌谣和传奇》第1卷(1822)标志着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代表作是诗剧《先人祭》(1822—1832)和长篇叙事诗《塔杜施先生》(1834)。前者热情歌颂波兰爱国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愤怒声讨异族入侵者的凶残行为。后者通过有世仇的两大家族的争执,而年轻一代又终成眷属的故事,宣扬爱国主义思想。长诗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对波兰的民间生活、风俗人情有十分精到生动的描绘,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匈牙利革命诗人,早期诗歌受民歌影响,创作了《农村的大锤》和《雅诺什勇士》(又译为《勇敢的约翰》)两部叙事长诗(1844)。后来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政治诗,如《民族之歌》和《使徒》等,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裴多菲还有较多的爱情诗,如《我愿意》,《自由与爱情》等,既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更表现了他对自由的热爱。裴多菲使匈牙利诗歌摆脱了拉丁语诗的束缚,创造了自由诗体,为匈牙利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兴起并得到发展,波兰的显克微奇(1846—1916)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三部曲《火与剑》、《洪流》和《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以及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896)、《十字军骑士》(1900)等。捷克作家扬•聂鲁达(1834—1891)的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描绘布拉格市民的生活习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保加利亚作家伐佐夫(1850—1921)的代表作《轭下》表现保加利亚人民反抗土耳其侵略者的英勇事迹。欧洲工业革命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始于18世纪60~80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最早具备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18世纪30年代,C.唐森德子爵把三叶草和芜菁引入大田,改三轮制为四轮制,开始农业革命 。农业家R.贝克韦尔培养出新莱斯特羊,开改良牲畜之风。1760年以后的4000多个圈地法案实施后圈占土地364万公顷,使农业完全纳入资本主义轨道。18世纪中叶,英国国内市场、殖民地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扩大,使棉纺织业获得巨大发展。水陆交通大大改善,便利工农业产品和原料的运输,促进商业繁荣,为工业积累了资金。18 世纪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1733年J.凯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1767 年J.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取得专利。1769 年,R.阿克赖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在克隆福特创办第一个棉纺 厂。S.克朗普顿于1779年发明骡机。1769 年,J.瓦特发明蒸汽机,取得划时代的技术成就,引起一场工业革命。1776年制成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又制成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棉纺厂开始使用蒸汽机作动力。1789年蒸汽机开始应用于棉织业。工业革命后,蒸汽机逐步扩展到化工 、冶金 、采矿、机器制造、运输等部门。化工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硫酸、漂白剂、盐酸、苏打的发明适用于纺织、玻璃、肥皂等行业的需要。18世纪20年代J.马斯普拉特等在利物浦建立生产苏打的工厂。M.法拉第发明制造氯化碳的新法,奠定了兰开夏和柴郡化工工业的基础。对法战争以后的年代是英国化工工业的黄金时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采煤业迅速发展。在矿井中,普遍使用蒸汽抽水机。1820年卷扬机代替人工背运,煤产量更加迅速增长,英国成为欧洲最大产煤国。1786年以后,蒸汽机的制造带来了冶铁业的繁荣;对法战争的军火需要扩大了冶铁业。战后工业革命开始进入以冶铁和机器制造为主的阶段 。1824年议会取消部分机器禁止出口后,更刺激了机器生产。1828 年.尼尔森发明用鼓风炉把热空气吹进熔铁炉的新法,完成冶铁技术的改革。在机器制造上,20年代发明卡尺和车床;1838 年J.内史密斯发明汽锤。到40年代,已能用机器制造工作母机,主要部件已标准化。此时 ,机器大工业已代替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已有万工人 ;毛纺织厂已达1300个,工人万人。生产的增长,国内市场的扩大,对交通运输部门提出新的要求。火车的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陆路交通问题。1825年斯托克顿棿锪槎偬�吠ǔ担1830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用铁路连结起来。到50年代,英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均已完成。19世纪上半叶,虽然帆船在远洋航行上还处于极盛时代,但使用蒸汽机于船舶上已获成就。1818 年在多佛和加来间已有轮渡。1838年蒸汽轮船阿斯号和大西洋号横渡大西洋成功。比利时工业革命 拿破仑一世占领时期开始冶铁业工业革命。棉纺织业中心在根特。英国制造商W.科克里尔在塞兰建立的铁工厂则是30年代欧洲大陆最大的工厂。1825年安装第一台动力织机,1845~1846年达3500台。到40年代工业革命已完成,其机器能与英国竞争。1833~1834 年开始兴建铁路。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在18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统一度量衡和关税来统一国内市场。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本已在巴黎周围开始的近代集约化家庭农场得到发展,农业生产得到提高。拿破仑统治时期,毛织业因军事需要得到发展,一批化工工业用N.吕布兰法制造苏打。复辟时期工业革命业已开始。七月王朝时工业革命进入极盛时代。除原有诺曼底棉纺织业得到发展外,还出现诺尔省和阿尔萨斯两个新中心。19世纪30年代工厂制在棉纺业已占优势。毛纺织业中心在鲁贝和里姆,而里昂则已是丝织工业中心。20年代建立几个焦炭冶铁厂,改进冶铁技术。在发展焦炭冶铁的同时,木炭冶铁也在发展。19世纪中期拥有的蒸汽机台数和马力超过大陆其他国家的总和。在开采洛林铁矿前,煤铁产地相距甚远,1828年建造将圣艾蒂安的煤运到罗亚尔河畔的铁路。但是工业只集中几个地区,人口流动没有英国明显,而农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一直相当大。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德国工业革命 对法战争后,易北河以东的容克地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容克地主采用科学的轮耕制,使用化学肥料,产量大增;西部富农集中区域是资本主义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农业机器得到较广泛使用;南部以小农为主,历来精耕细作,1871年后酿酒业有大发展。德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40年代末期大为发展。棉纺织业中心在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诸邦,1847年始用蒸汽机作动力,50年代出现股份公司办的大工厂。麻纺织业因农村家庭转向棉纺织业而衰落。毛纺织业在20年代曾发展为小型工业,但在19世纪中叶衰落,德意志统一后恢复成为大工业。重视重工业是德国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冶铁业中心原在西里西亚和莱茵兰,19世纪50年代已转移到鲁尔。后者也是炼钢中心,A.克虏伯即发迹于此。1851~1871 年间威斯特伐利亚成为欧洲大陆最大工业中心 。德国统一前的煤、铁、钢产量都已超过法国,只有蒸汽机的使用还落在后面。19世纪50~60年代德国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法。铁路处于重要地位。第一条铁路是1835年纽伦堡至富尔特的仅 6千米长的铁路。1839年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成。1869年共有17700千米,其中普鲁士占1万千米。铁路一开始即与军事关系密切,1873年便成立帝国铁路管理局控制全境铁路。德意志统一后很重视利用最新科学成就,突出的是电器工业和化工工业,40年代电气工程师与实业家 西门子打下电气工业基础,1882年化学染料产量占世界2/3以上。化肥工业也处于领先地位 ,精密仪器也受到重视。19 世纪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俄国工业革命 19世纪30年代,俄国工场手工业达到相当规模。大商人、包买商、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大量的资本,具备从事机器生产的条件。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俄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基本形成 。俄国工业革命中 ,铁路在各个阶段都起到带动作用。1851 年连结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铁路通车,到1861年有铁路2388千米。1861年以前形成3个工业中心:①乌拉尔。1860年生铁产量占全国76%,生铁运到中部工业区制成最后产品。②中部工业区。包括莫斯科周围9省,棉、麻、丝纺织业都集中在这里,生铁产量也占全国16%,其南缘有新兴的甜菜制糖工业。③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以圣彼得堡和纳尔瓦为中心,用英国运来的煤和瑞典的铁矿石冶铁,用英国棉纱织布,外国资本和技术经由本区进入俄国。1861年以前,工业对全国影响甚小,7400万人口中只有76万工人,但颇为集中。19世纪60年代铁路从莫斯科辐射出去,连结中部9省主要城市,还有铁路沟通乌拉尔和乌克兰,后者变成新的工业中心,英、法资本投资于采煤业、冶铁业,生产供全国使用的铁轨。最南边则发展巴库石油中心。1887年有铁路30132千米。全国亿人中有132万工人。1887年以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在19 世纪90 年代已成为工业品稳定的销售市场。这时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道不仅增加对煤铁的需求 ,还把工业引向东方 。1900 年有铁路53350千米。到19世纪末 ,俄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此外 ,中欧如波兰 、波希米亚(捷克),南欧如米兰、加泰罗尼亚,到19世纪末都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欧洲大革命

337 评论

相关问答

  • 陆丰注册电气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证书怎么考? 电气工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从事电气专业工程设计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人事部、建设部

    刘小贱爱花钱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大陆汽车电气工程师招聘

    是在哪里需要呀,是什么公司?

    慕容诗月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大陆汽车电气工程师待遇

    一般刚毕业的话,2500-3500间,工作2,3年后根据岗位和能力可以有4000-6000的水平.十年以上的一般都做到技术主管和部门经理了,最低都在1W-1.5

    Lisa要去旅行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大陆汽车电气工程师

    你是美化了的称呼 其实就是修理汽车电器的师傅(修车电工)

    豌豆大晟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大陆培训生电气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报考条件如下: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

    snowangeltan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