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57

燕郊美心木门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秦朝中央公务员考试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赫拉克里斯

已采纳

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在古代,“国考”叫科举,秦汉魏晋时尚无科举制度,故又附会为“察举”。古装剧《刁蛮娇妻苏小妹》演绎的正是宋代读书人对科举的种种态度,传统戏剧《孔雀东南飞》中的那位庐江小吏焦仲卿,则是汉代察举制的受益者。又到一年“国考”时,结合戏里戏外,说说古代“国考”另一面。

秦朝有钱人才有资格做官

秦代选官,主要重视三个条件:一、有一定家资,穷人不可做官。如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所以“不得推择为吏”。萧何的家庭条件要优于韩信、刘邦诸人。二、要会书写、懂法律。萧何勤奋好学,恰恰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三、年龄须当“壮年”以上,至少要17岁之后才有担任官吏的资格。秦始皇驾崩那一年,萧何48岁。

当然,秦代还有军功爵制、分封制、世袭制等等,所谓“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谚语,就是打这儿来的'。

两汉察举孝顺爹妈是前提

公元前196年,刘邦下的“求贤令”,开察举制先河。文帝前元二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至此,察举制基本定型。

两汉察举,分为“岁举”和“诏举”两类。岁举为常科,每年推举一次。科目有“孝廉”和秀才。孝廉始为孝与廉两科,后来连称为一科,孝为前提,廉为参考,遂成寒族儒生跳龙门的唯一通道。

举孝廉的对象,包括地方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前者被举,可获得到中央任郎官的机会,后者即可取得入仕资格。焦仲卿生活于东汉末年,若非对老母至孝,焉能成为庐江小吏?

宋代最流行“榜下捉婿”

科举制到了宋代,进入辉煌期。读书人扬眉吐气,统治者亦更加重视,人才选拔出不少,“榜下捉婿”的故事也时常发生,令人忍俊不禁。

读书人一旦科场及第,铁饭碗就端定了,其他种种超值回报也极为惊人。所以,宋人评价一个家族兴盛程度,标准就是看这个家族有几个考中科举的男子和几个嫁给科举出身者的女子。如此一来,“国考”考场,就成了权贵们争抢乘龙快婿的场所。

在由皇帝担任主考官的殿试结束后,要举行唱名仪式,此时便是“金榜题名”见分晓的时刻,正所谓“前日秀才,今日官人”。唱名结束后,便是“期集”,也就是新及第者的宴会活动。不过,唱名和期集不在一处,这就为“择婿”者提供了条件。从唱名地点到期集所这段路程就成了“择婿”的地点,豪家贵邸竞相在此观望,从中挑选满意者。行情好时,一日之间“中东床者十八九”。

当然其中也闹出不少笑话。有个新及第的年轻人,英俊潇洒,被一权势之家看中,问他:“我有一女,愿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此青年深鞠一躬,推辞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自是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怎么样?”围观众人见状无不哈哈大笑。

272 评论

虎潜山林

公务员考试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种形式:

1、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

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国考考试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场。报考人员应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报考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具体根据你所报考的单位安排。

2、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

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

省考省考的笔试考点安排是根据您所报的单位,在该单位所属地级市进行考试,省考的考点是不可选择的。被安排到哪里就是哪里,一般是所在地级市的大中专院校。

扩展资料:

公务员考试的历史:

1、起源期

夏商周时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务员,国家的官员主要是国王的亲戚,他们的官职要世袭。到了春秋时代,诸侯国林立,君主也希望更多的人才参与管理,孔子提出了一个口号:“学而优则仕”。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公务员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但是还没有严格的考试,基本上是以面试为主,岗前培训为辅;而岗前培训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吏为师”。

秦朝之后,中国经历了一段公务员制度的波动期。一个阶段是贵族制度,外戚干政,整个公务员体系受到沉重打击,考试自然无法正常开展;另一个阶段是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为中心,读书人很难找到用武之地。

2、发展期

唐朝将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形式常规化,基本确立了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的原则。然而制度创立初期,时常受到非理性因素干扰。在科举考试之前考生常常要去拜访考官。

宋朝,皇帝在考官的选择和考试命题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对考试的公平性更是设置了各种措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主张确立一套严格的选才标准,让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能评阅试卷,也能主持考试。这一原则,正和现代公务员考试的精神符合,那就是考试可以不依靠人的因素而确立评判标准。明代有《状元及第》,朱元璋颁布《六条圣谕》匾。

3、成熟期

1982年,原劳动人事部制定下发《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强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实行公开招收,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坚持竞争考试、择优录用。从此,考试进入干部录用程序中。

1987年,党的十三大决定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要求在选拔任用方面尽量增加透明程度、开放程度和群众参与程度,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创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

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今后各级政府录用公务员,要通过公开考试,择优选拔。

1989年,原人事部在监察部、审计署等6部门进行公务员考试录用试点。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原人事部于次年下发《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要求录用国家公务员,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务员考录制度正式建立。

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2007年,中组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的通知》;同日,原人事部下发《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规定》对公务员考录的原则、报考条件、招考程序和方法以及纪律与监督等做出全面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考录制度。

2018年10月21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共有中央机关75个单位和20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万余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公务员考试

教育部_2019年度公务员考录职位要求的说明

359 评论

雪後Sunny

在唐朝开创科举制以前,选取官员是世袭制,从夏朝的“夏传子,家天下”一直到唐朝都是这样,官员也是这样。自唐朝以后,都是考试选取。

120 评论

小韵子39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他们自身的内在背景吧,毕竟有很多的官宦子弟都很容易的得到这种,还有就是他们的文化要求。两个相结合起来这样评判。

94 评论

摇滚喵喵

不是的,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古代基本是通过举荐制产生公务员的。科举制度相对来说还是很公平的,科举制度的主要差别就是在宋朝之前没有采用糊名制度。

81 评论

豪廷布艺

从古至今,中国各朝各代选官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能力和门第两种,能力比如上古时期部落以贤能选举,秦朝喜好军功授爵,两汉崇尚察举和征辟,自隋以后建立的科举制等考试制度,门第例如夏、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魏晋南北朝的门第之争等,中国各个朝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虽各有偏好,但无一不都跟本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比方说禅让、世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部落时期的人们崇尚仁德贤能的人才,他们常常有贤名传于四周,因此部落选举人才和首领常常要看一个人平时的行为举止,看他是否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是否能带领部落走向安稳的生活;而在夏、商、周时期,诸侯盘踞,世袭制决定了血统的高贵地位,血统越高贵,他们能获得的官职越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大,这就是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之时各地割据,只有强大的军事能力才能统一中原,这也就是秦朝决定以武固国、军功授爵的原因。而在汉朝,为了更好的休养生息,强盛国力,朝廷大量吸纳人才提取建议,他们通过自上而下的征召和自下而上的举荐来获得人才,即征辟和察举,衡量标准类似于部落时期的贤能。

魏晋南北朝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前期是为了防止官员结党营私,于是将选官和品评的权力收归中央设立了大大小小的中正官,然而到了后期这些中正官都是出身于地方门第,于是考察人才的标准就变为了门第。隋文帝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开始分科考试选官,隋炀帝时期增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成立,在沿用之际,科举制又被增加了武举、殿试等科目,进一步得到了完善,直到如今的省考、国考等公务员考试。

228 评论

空想城城主

公务员考试报名方法如下:

1、打开国家公务员局官网,找到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点击进入。

2、找到考生报名入口,点击进入。

3、进入后注册账号登录,按要求报名即可。

公务员考试是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的录用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务员,国家的官员主要是国王的亲戚,他们的官职要世袭。到了春秋时代,诸侯国林立,君主也希望更多的人才参与管理,孔子提出了一个口号:“学而优则仕”。

孔子的口号,宣布了建设高素质、高觉悟、高效率的管理与服务团队的主张,确定了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发展方向。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公务员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但是还没有严格的考试,基本上是以面试为主,岗前培训为辅;而岗前培训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吏为师”。

秦朝之后,中国经历了一段公务员制度的波动期。一个阶段是贵族制度,外戚干政,整个公务员体系受到沉重打击,考试自然无法正常开展;另一个阶段是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为中心,读书人很难找到用武之地。

23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务员考试中中央编制

    国家公务员有编制。 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

    happysharon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公务员考试秦朝历史

    公务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考查中需要考生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现把秦朝以前的历史知识呈现给大家: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

    xian蝦米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中央公务员分房

    公务员有分房政策吗?无论是房子的产权、价格怎么定、老房子怎么卖、新购房怎么贷款,在2005年5月21日发布的《关于完善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住房制度的若干意见》及其

    苏州小熊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中央中国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一般比较固定,2020年国考公告暂未发布,根据往年时间预计公告发布在10月,笔试时间在12月,面试时间为次年2-3月。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

    素手宛花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公务员中央考试

    2021年国考公务员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笔试时间为2020年11月29日。 公共科目笔试的内容主要是《行政职业能力

    傲慢的猩猩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