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72

蒲寫未來”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哪个朝代公务员多考试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nywong1990

已采纳

时至今日,公务员是一个相当吃香的职业,但是要想成为公务员,就需要通过国家的考试与层层选拔,最终才能够成功跻身进公务员的行列。

现今的公务员如果放在古代,多多少少也算是个朝廷官员了。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吧,然后看哪个朝代的公务员最难考。

一、夏商周的世卿世禄

其实早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选官制度,但由于史料记载不全,所以具体情况不太明晰。

到了殷王时期,有记载“殷正百辟”的记载,即指殷王直接统治地方的各种官职,而这些官职主要来源就是靠着王室贵族和奴隶主们的直接册封,这种一般都是子孙后代为官。而另一种则是从非世袭的贵族中挑选比较贤明的人来做官。

这两种形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由君主或者诸侯们凭借自己的意志来认定,没有什么规范的制度,这大概就是早期的官职任选制度。

到了西周和春秋时期选官的制度变成了,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作为基础的世官制制度,当然这一时期也并不全部官职都是来自于世家贵族,与世官职相伴随的还有“选贤与能”,就是说这一时期也会从下面的民间选拔少数人进朝为官。

但是这一时期从民间选拔上来的官吏都不会掌握重权,大多担任的都是一些基层的官位。

然而到了春秋晚期诸侯争霸,各国大量笼络贤才,这一时期又有了自荐的任官模式,例如苏秦、张仪等人都是通过游说自荐然后直接被封为宰相的。

随着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崛起,他们大部分人都并不是贵族出身,但在一方却拥有很庞大的势力,因此他们希望能够获得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官职。

这样旧的选官制度就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形式了,各诸侯国为了能够笼络更多人才,只能对新兴地主阶级妥协,在选官制度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二、秦的选官制度

秦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具备一套非常完善的选官制度了,这套制度在秦统一全国后受到大力推行,这套选官制度对官吏选拔的条件、任免、考核、奖惩都进行了明细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忠君的政治标准。要求被选拔的官吏必须忠于自己效忠的君主,维护皇帝的专制和国家政权的统一,这是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德才标准。这里的德才标准指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封建政权,这里判断一个人的德才合不合适的标准是以地主阶级的标准来判断的。

品格与作风标准。

《秦简·为吏之道》中写着“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蔡,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且还明确的规定了凡是为官者必须要遵守“五善”“五失”的规则。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五善的意思就是为吏者要忠顺朝廷,尊敬上级,廉洁奉公不能以权谋私,办事要谨慎妥当,要多做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还要懂得谦虚礼让,同事之间要和睦相处。

“吏有五失”“:一失夸以世,二失姿以大,三失擅制割,四失犯上弗知害,五失贱士而贵贝货。”

五失的意思是说不要只知道夸夸其谈,不去做为,也不要总是自我吹嘘,更不要总是自作主张,轻易许诺,胡乱表态。不可以目无王法,犯上作乱,不要看轻人,贪慕名利。

爱民、勤政标准。明确的规定了要做到爱民凡事要亲力亲为,做到人民的表率。

之后秦统一全国后又增加了两种选拔方式。

军功选拔制度。

军功选拔顾名思义就是按军功行赏,秦初秦国中央和各级地方官吏的组成结构大致分为三类。

是秦国的原班人马,通过战功行赏继续继任。

是在统一战争中战功显赫的人,秦统一后新组建的官吏体系大部分官吏都是从这类人中选拔出来的。

是原六国的旧部,秦吞并六国后,六国有些残余势力选择归顺秦国,秦便选择了其中一些任用。

试吏法。

试吏法就是秦通过各地的舆论反映来选择在当地比较有声望的有志之士,通过一定的测试后如果合适,便选任为当地的基层官吏。这种因地制宜的选拔方式让各个地方能够更好的发展。

三、汉代的察举制

汉代开始为了选拔更多优秀人才,开始推行察举制,汉政府通过这个方式为中央选拔了不少人才,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正常运转。

察举制就是皇帝下诏书面向全国公开征求人才,中央或者各地方的官吏向朝廷推荐民间的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择优授予官职录用。

由于汉代开启了独尊儒术的局面,因此两汉期间举荐的人士只能是儒家学子,其他各家弟子均不能被举荐。察举制算是初步开启了考试选官的制度,察举制的考察主要分两大类。

特举特科

特举特科是指皇帝因为时势需要临时规定一些考察科目,因此这种考察方式并不会定期举行,正因为这种考察方式并不是定期举行的,所以通过这种选拔方式入朝为官的人数并不算多。

岁举特科

岁举就是每年都要进行的选举方式,科目是孝廉和茂才,孝廉就是历史上说的“举孝廉”,推举能尽孝悌,正直清廉的人。茂才原本应该称为秀才,但是因为与光武帝刘秀的名讳冲撞了,因此改为茂才。茂才主要是选拔文采出众的读书人,在当时茂才的地位是要比孝廉的地位高的。

汉代的察举制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彻底否认,但很显然汉代的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存在很多漏洞,毕竟举荐人才的权利还是掌握在当朝权贵大臣们手中的,因此也导致很多真正的人才并没有办法出人头地。

因此汉后期有句话“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就是对察举制度很好的讽刺。

三、曹魏之后的九品中正制

因为东汉中期后世家大族、党派、外戚、宦官等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导致社会危机加重,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崩坏。曹魏时期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选官事宜主要由各品的中正官负责。这就对中正官的要求很高,中正官要具备慧眼识人的才能,还要像官职的名字一样,不偏不倚中正纳贤。

九品中正制是把士人和官吏总共分为了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九个等级,然后通过士人的品阶来分配不同品阶的官职。九品中正制的品地品评有很严格的程序,需要层层审核、申报。

这期间评级的品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很有可能根据每个中正不同的评价,最终导致品阶与最初的评级有所不同。九品中正制的评级依旧有三项。

簿阀:就是指家世出身。

状:是对行为才德的评价,也包括任官时所做的政绩。

品:就是九品里的评级。

采取九品中正制来选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汉代察举制腐败的现象,通过中正的逐层评级可以最大程度的杜绝朋党勾结等现象的出现,使选官的权利成功的收归了中央。但到了东晋中后期,这种制度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了,九品中正制逐渐沦为加强门阀统治的工具。

四,隋朝之后的科举制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最科学的“公务员”选拔制度。

科举考试是从隋唐到清代、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公务员”选拔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从隋朝开始,开始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科举制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隋朝以前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的缺点,为寒门名士提供了入仕的机会。

科举制这一制度自从出现后一直到近代,才由学校彻底取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科举这种选官制度比起之前的那些选官制度真的是公平实用很多了。虽然清朝后期的八股取士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但不能否认,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功绩是功大于过的。

都说现在考公务员难,实际上,不管是在哪个朝代,想当个公务人员看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国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发展到现如今已经是相当完善了。如果你也有一颗考公的心,那不如去试试看,万一一不小心就考过了呢。

345 评论

hailanlan75

我国古代的公务员选拔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通过层层的选拔,考上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经过考试的人就可以当公务员

223 评论

粉恋桃心

近年来,想要加入公务员队伍的人持续激增。据统计,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44万人报考,比2003年的万人高出11倍,最热门的职位甚至创下了4961∶1的纪录,而2012年的国考报考人数也达到130万,录取比例为53:1。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考”,其艰难远胜过考取北大、清华。 研究机构对“公务员热”的调查表明,“公务员热”始于大学扩招,更多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由于创业困难,公务员职业稳定轻松,工资较高,加上各种福利、补贴和隐性收入,遂使大学生们对公务员职业趋之若鹜。这种现象其实反映了某种社会问题,令人想到历史上有些时段的科举。 如我们所知,科举考试兴于隋唐,讫于清季。其本身不是教育制度,而是选官制度。唐承隋制,以科举考试取代前朝门第制度,到了高宗、武后朝,为了打破士族对政权的垄断,尤其重视考文才的进士科,众多寒门子弟得以有机会进入仕途。到了德宗朝,进士科达于极甚,求仕者纷竞举场,颠沛于是,以致民间有进士及第为“登龙门”之说。 这种科举盛况往往成为后世的美谈,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时士人争相参加科举考试,经济目的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统治者横征暴敛,赋税繁多,平民百姓常常不堪重负,如韩愈《嗟哉董生行》:“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另一个文人沈既济《选举论》论及当时情状:“夫上之奉养也厚,则下之征敛也重。养厚则上觊其欲,敛重则下无其聊。”朝廷花销无度,下面的官员自然要横征暴敛,造成百姓困苦。 但如果当了官就不同了,不但享有国家奉禄,而且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如唐穆宗朝就下诏称:“名登科第,即免征役。”诗人姚合也在赠友诗中说:“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就连复兴儒道的先驱韩愈都自称“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官员既然不用交纳赋税,朝廷的花销便得全部来自百姓,用沈既济的话说,就是“坐食百姓”,所以当时士人争相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因为“非惟求利,亦以避害也”。 科举考试将做官与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故对广大士人来说,当官与否,其苦乐利害是大不相同的,“得仕者如升仙,不仕者若沉泉”,这正是中唐以降科举繁盛的原因之一。由于中唐考生多为禄仕之徒,所以品性浮薄,终致中晚唐官场争斗成风,权臣乱政,民生凋敝,道德沦丧,以致文宗大和二年,刘贲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痛陈:“君门万里而不得告诉,士人无所归化,百姓无所归命。官乱人贫,盗贼并起,土崩之势,忧在旦夕。” 对策中提到的“君门万里而不得告诉,士人无所归化,百姓无所归命”,包括冤情无法上达,士人没有道德,百姓困苦不堪。就任何一个朝代而言,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说代表了社会的普遍危机。对于刘贲这篇直面现实的文章,当时的考官十分赞赏,但却不敢录取他。刘贲后来被征为幕府从事,最后还是受到权臣诬陷,贬死他乡。唐王朝也在社会的种种矛盾中渐渐走向衰亡。 可见,当一个士人参加科举考试,其动机完全出于利益考虑时,必然会无视关心民瘼的士人理想。韩愈的功绩就在深刻体验了这一现实,并在承认人是经济人的前提下,提倡复兴儒道,以解决利与道的关系,促使后来的宋人在价值上有所思考和归依,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苏轼称韩愈“道济天下之溺”,确乎有着深刻的历史含义。 公务员考试与科举一样,都是改变世袭、推荐和指定的选官方式,给普通人提供机会,因而是历史的进步。但也须认识到,科举制是建立在官本位基础上的,古代知识分子的唯一前途就是仕途,而今天的“公务员热”则只能说明,官本位仍然是社会的支柱。然而说到底,官员本身并不是具有创造性的职业,如果一个现代社会的精英都想去当官,这个社会是不可能有活力的。 制度决定一切,要改变这种状况,只能是改变官本位的利益机制,打破目前的公务员终身制。(作者:景凯旋)

141 评论

优雅的猫214

古代的公务员不都是通过科举制度产生的,也有通过察举制产生的公务员,也有通过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公务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制度,科举制度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制度,科举制产生后,历朝历代都有所差异。

古代公务员产生的方法,不同时期有所差异,秦朝以前有科举制,但并不完善,但是它又确实存在。汉朝时,采用的是察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就是由地方上的官员推荐人,再层层推荐上去,由中央认定后,就直接成为秀才或者是孝廉,也就是公务员,但是这个制度有个很明显的漏洞,那就是作为推荐人的官员,若是一个贪官,收受贿赂,不以品行和才能来推荐人,那么公务员的质量自然不高,有才的寒门弟子可能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制度是很不公平的。

魏晋时期,采用的选拔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将所有人分成9类,按门第分类,最高等级没有一个寒门,最低层没有一个是有权有势的人,寒门而又有才能的人也没有什么机会,所以九品中正制也是不公平的。

到了隋唐时期,隋炀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公务员,按分数的高低来录用,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扩大考试范围和考试规模,武周时期,增加了录用的名额,还有了武举和殿试,科举制度日趋成熟,影响也越来越大,登科入仕甚至成为部分人的终身追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是最真实的写照。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八股取士被人诟病,清朝末年,科举制被废除,但是它带给社会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当代的考试多少都借鉴了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度有缺点,但是它能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点上去竞争,让所有的寒门不再仅仅只能叹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建功立业,科举制度是公平的。

95 评论

瑞贝卡tt

不是的,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古代基本是通过举荐制产生公务员的。科举制度相对来说还是很公平的,科举制度的主要差别就是在宋朝之前没有采用糊名制度。

95 评论

CallmeNicole

古代的公务员大多数都是通过科举产生的,古代的科举制度在清朝时期非常的公平,但是唐朝却很多走后门的。

101 评论

beckywei12266

古代的公务员都是靠科举产生的,科举产生秀才进士状元等,在历朝的中科举还是比较公平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27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务员考试哪个省最多

    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公布,因此2023安徽公务员考试招录计划和各地区招考人数分布我们暂时还无从得知。不过,从历年的安徽公务员考试招考数据中,咱们还是可

    yiyiling1221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公务员哪个地方多考试

    笔试地点的选择完全是考生自愿选择,不强求报考哪个省的职位就要选择在哪个省参加笔试,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如考生在贵州铜仁工作,报考的是山东的职位就

    lisabaobao99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公务员考试中国古代朝代

    我国古代的公务员选拔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通过层层的选拔,考上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经过考试的人就可以当公务员

    秋意凉漠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公务员考试哪个岗位多

    2022国考天津地区报名人数统计分析:2022国考职位总数16745个,总招录人数31242人。其中天津地区职位总数266个,共招录570人。2022国考报名时

    圆满的满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公务员哪个专业招得多

    这些专业好考公务员1.会计2、工商管理3、经济学4、法学5、汉语。 招考最多的专业有 1、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现在是热门专业,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We

    丶沫小若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