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2

恶魔小郡主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推理思维导图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地板中的神话

已采纳

事业单位中可能性推理是逻辑这一部分必考的知识点,学过可能性推理的同学普遍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听理论讲解的时候很清晰也会觉得很简单,等到做题的时候总会被迷惑性选项绕进去,容易选择一个错误的。归根到底是因为大家仅仅掌握了可能性推理当中最浅显的知识点,要想进一步提高这部分题目的准确率,需要对可能性推理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当两个现象之间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时,我们就称这两个现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仅仅知道什么是因果关系肯定是不够的,了解因果关系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可能性推理的认识。特性包括五点内容:1.普遍性:因果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也普遍存在在可能性推理中。可以说可能性推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所以当看到一个现象发生,人们就想寻求它产生的原因,“知果求因”由此诞生了;当有一个原因发生,人们就想分析它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对应的就是我们论证结构当中讲的“知因求果”;当看到已经发生的现象,人们就想建立与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因果共存”。2.时序性:因果关系总是原因先发生,结果后发生,两者之间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但是并不代表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情就有因果关系。如果只是根据两现象间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就作出它们具有因果联系的结论,就会犯“以先后为因果”的逻辑错误。3.确定性:因果联系是确定的。在一定的因果链条上,一定的因果环节上,原因就是原因,不是结果;结果就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把原因当成结果,把结果当成原因就会犯“因果倒置”的逻辑错误。4. 复杂多样性:很多时候题干是比较复杂的,包括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例如:吃得多会胖;喝水会胖;不锻炼会胖。这个指的就是多因一果除此之外还有合因一果,也就是说几个原因同时发生才能产生这个结果,缺一不可。5. 客观性:因果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就会对事物情况做出随意的解释,出现“诉诸权威”、“诉诸大众”、“诉诸无知”等情况,而上述三个“诉诸”时常作为题目的迷惑性选项出现。以上五点可以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可能性推理,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的去研究一下可能性推理的特性。做题目的时候多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可能性推理的准确率。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265 评论

小优雅0811

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必然性推理题:答题技巧1)真假矛盾法①首先要判断题型给出的条件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②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③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2)确定条件法即有可确定为真的条件。当题干中出现与确定条件相关的其他条件时,通常可从这个条件入手解题。3)反复提及法若同一个条件或同一类内容,在题干中被反复提及、重复出现,这个条件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推理规则对于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A、B,如果A的存在必然导致B的存在,而B的存在不必然导致A的存在,那么A、B为推出关系。

128 评论

密果儿小YO

首先,对于集合命题,所有同学都要明白什么叫集合命题,所谓集合命题也叫直言命题,亦称“定言命题”。

由于在性质命题中,对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断定是直接的、无条件的,因而,逻辑史上把这种命题称为直言命题,以别于假言命题(对对象的某种断定是有条件的)和选言命题(对对象的某种断定是有选择的)。而在公务员考试中则是指在题干或选项当中出现了所有、某个、有的等类似一些表示范围的关键词,我们说它是一道集合推理的题目。对于这种题在解题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熟练地掌握四种关系,三种换位,两串推理和一个递推规则。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首先,四种关系分别指:(1)所有的a都是b;(2)所有的a都不是b;(3)有的a是b;(4)有的a不是b。其次,如果一个选项出现a、b的顺序和原题干出现的顺序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它将考察三种换位公式,它们分别是:(1)所有的a都是b可以换成有的b是a;(2)有的a是b换成有的b是a;(3)所有的a都不是b换成所有的b都不是a。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有的a不是b,不能换位为,有的b不是a。再次,在推理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两串推理公式,分别是,(1)所有的a都是b,可以推出某个a是b,继而推出,有的a是b;(2)所有的a都不是b,推出,某个a不是b,继而推出,有的a不是b。最后,一个递推是,a推b,b推c,当b的范围为所有的时候,可递推为a推b推c。为方便大家记忆总结思维导图如下: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我们一起来看集合命题类的题目该如何去做?

【例】某公司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中有一部分报名参加了公司在周末举办的外语培训班。该公司的部门经理一致同意在本周末开展野外拓展训练。所有报名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反对在本周末开展拓展训练。

由此可以推出:

A. 所有部门经理年龄都在30岁以上

B. 该公司部门经理中有人报名参加了周末的外语培训班

C. 报名参加周末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D. 有些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不是部门经理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所有”等,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有的30岁以下员工报名外语培训

②部门经理→同意拓展训练

③报名外语培训→反对拓展训练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选项中的“部门经理”与“30岁以上”之间无法递推,无法推出,排除;

B项:由②③递推可得“部门经理→¬报名外语培训”,即所有部门经理都没有报名外语培训,该项“部门经理中有人报名参加了周末的外语培训班”与之矛盾,排除;

C项:由①换位可得:有的报名外语培训的是30岁以下员工,无法推出“报名参加周末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排除;

D项:由②③递推可得“部门经理→¬报名外语培训”,①是对该式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有些30岁以下的员工不是部门经理。

因此,选择D选项。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各位同学已经对集合推理有所感知。希望对正在备考2021年省考行测考试的考生能够有所参考。

22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务员考试资料思维导图

    接下来的内容,能够节省你90%以上找资料的时间,不求什么回报,只希望你有收获的话可以帮我点一个赞同! 备考时间长达两年,参加过两次省考、两次国考,三次进面,两度

    boboyoung1983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公务员考试党史思维导图

    一、直言命题:1、结构:(量项)主项+联项+谓项2、对当关系:A、矛盾命题互否,真假相对!B、推出命题是充分条件命题,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逆否命题)

    猫妖梦懿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公务员考试申论思维导图

    如何快速提高申论的写作能力呢?实际上写作能力是无法在一个短期内快速提高的,因为写作它涉及到一个人长期的素材的积累,阅历经验,逻辑判断,语言运用。但是申论的一些写

    smilejoyce922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国公务员考试思维导图

    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的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程问题的题目都是围绕该公式进行考察的,其中在广东省考经常考察的一种形式是,题目中只给出工作时间

    星不所在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思维导图公务员考试

    1、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分为《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并按照报考职位的不同,分为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两种类型试卷,各试卷满分都为100分,且二者采用闭卷方

    彩衣girl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