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9

水瓶座小小猪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考试中行程问题分类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拿一杯铁

已采纳

A类(综合管理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B类(社会科学专技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含经济、新闻、律师、出版编辑、记者、翻译、公证员、馆员(图书文博、档案)、会计、一般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体育教练、广电播音、工艺美术、艺术专业(编剧、作曲、导演、演奏、指挥、美术、舞美)。C类(自然科学专技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含工程、农技(农艺、畜牧、兽医)、统计、船舶、民航飞行、关务员、实验员、技工学校教师、一般性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测方面,ABC类各种题型的题量和分值有所差异。C类(自然科学专技类)有实验设计这一特殊题型。综合应用方面,A类不考大作文,BC类会考。BC类还会考论证评价题,此外,B类的特殊题型有校阅改错题。C类的特殊题型有科技文献阅读题和科技实务题。1、综合管理类(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应试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综合应用能力(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和试题三部分组成,全部是主观性试题。试题内容主要涉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观点归纳、资料分类、草拟信函、会务安排、应急处理、联络通知等。2、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运用、数量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分析等部分。《综合应用能力(B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由主观性试题组成,主要题型包括概念分析题、校阅改错题、论证评价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等。每次考试从上述题型中组合选用。3、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综合分析等部分。《综合应用能力(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题型包括科技文献阅读题、论证评价题、科技实务题、材料作文题等。每次考试从上述题。

184 评论

小捞出吱吱吱

行程问题包括很多分支,在该类题目当中,流水行程经常见到,主要涉及到复合速度。当顺水而行是,船的整体速度包含船速,同时船在行驶的过程当中,水速对船有相应的推动力;而在逆水行船时,流水对船的作用力是逆向的,因而对船速有减缓的作用。顺水路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逆水路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常见流水行船问题如下所示:【例1】A和B两个码头分别位于一条河的上下游,甲船从 A码头到B码头需要4天,从B码头返回A码头需要6天;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甲船的一半。乙船从B 码头到A码头需要( )天。 【答案】D【解析】假设AB码头相距24,设甲船、乙船静水速度分别是u、u/2,水速为v,所求时间为T,则 ,选择D【例2】 一只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往返一次共用4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每小时多行12千米,因此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18千米,那么甲、乙两个码头距离是多少千米? 【答案】B【解析】假设去时速度为v,来时速度为(v+12),单程距离是S,那么可以得到下面第一个方程。来回距离是2S,由于前、后2小时距离相差18千米,容易算得前2小时走了(S-9)千米,后2小时走了(S+9)千米,去时速度慢,来时速度快,说明去时用了2个多小时,也就是说前2小时一直在去的路上,速度一直是v,那么可以得到第2个方程:,选择B.除了直接能够判定的流水行船问题以外,在公考行测数量中,还经常会出现飞机逆风行驶、人在运动的扶梯上行走等题型,其本质都是流水行船问题。当求扶梯总长时,其在题干中往往被描述成“扶梯露在外面的阶数”。扶梯总长=人走的阶数×( ),顺行时采用加法,逆行时采用减法。【例3】某商场在一楼和二楼间安装了自动扶梯,该扶梯以均匀的速度向上行驶。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同时从自动扶梯走到二楼(扶梯本身也在行驶),假设男孩与女孩都做匀速运动,且男孩每分钟走动的级数是女孩的两倍,已知男孩走了27级达到扶梯顶部,而女孩走了18级到达附体顶部(设男孩、女孩每次只跨一级),则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共有( )级。 【答案】A【解析】设扶梯N级,女孩速度为u,男孩速度为2u,电梯速度为v,根据公式可知

353 评论

~~简单的幸福~~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相离)路程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我们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恩能够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和能力。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85 评论

蛋糕上的草莓1

一般来说行程问题出现在计算题里面。行程问题的类型有: ① 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 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 航行问题所以多做一下这几个类型的题,触类旁通就可以了。

156 评论

cynthia20056

行程问题在公考行测中时有出现,每次出现的题型都不是很简单,却又非常讲究技巧。只要学会了方法,解起题来就会节省时间,正确率也非常高。今天中公教育就来讨论一个在行程问题的变化模型,通常我们称之为牛吃草问题。又有人称为牛顿问题,是科学家牛顿先生发明的,根据草原上的现象,草在不断生长且生长速度固定不变,牛在不断吃草且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相同,供不同数量的牛吃,需要用不同的时间,给出牛的数量,求时间。①标准牛吃草问题同一草场问题是在同一个草场上的不同牛数的几种不同吃法,其中草的总量、每头牛每 天吃草量和草每天的生长数量,三个量是不变的。这种题型相对较为简单,直接套用牛吃草 问题公式即可进行解答。追及—— 一个量使原有草量变大,一个量使原有草量变小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每天生长的草)×天数例: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 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中公解析:牛在吃草,草在匀速生长,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每天生长的草)×天数,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生长的草量为X, 可供25头牛吃T天,所以:(10-X)×20=(15-X)×10=(25-X)×TX=5, T=5。II.相遇—— 两个量都使原有草量变小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其他原因每天减少的草量)×天数例:由于天气逐渐冷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长大,反而以固定的速度在减少。已知某 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5头牛吃6天。照此计算,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中公解析:牛在吃草,草在匀速减少,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原有草量=(牛每 天吃掉的草+每天减少的草)×天数,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减少的草量为 X,可供Y头牛吃10天,所以(20+X)×5=(15+X)×6=(Y+X)×10X=10, Y=5。②极值型牛吃草问题题目与标准牛吃草中的追及问题相同,只是题目的问法进行了改变,问为了保持草永远吃不完,那么最多能放多少头牛吃。例: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 头牛吃10天。问为了保持草永远吃不完,那么最多能放多少头牛?中公解析:牛在吃草,草在匀速生长,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每天生长的草)×天数,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生长的草量为X,(10-X)×20=(15-X)×10,求得 X=5,即每天生长的草量为5,要保证永远 吃不完,那就要让每天吃掉的草量等于每天生长的草量,所以最多能放5头牛。

331 评论

维生素ci

学会用正反比例 这类行程问题很简单

比例思想是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思想,也是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重点考察内容,比例问题的难度属于中等偏上,相对于列方程求解这类常规方法而言,如果能巧用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通过两个例题带大家体会如何利用正反比巧解行程问题。

例1.一战斗机从甲机场匀速开往乙机场,如果速度提高25%,可比原定时间提前12分钟到达;如果以原定速度飞行60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1/3,可以提前5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机场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750  B、800  C、900  D、1000

【答案】C。解析:第一次提速前后速度比4:5,则时间比为5:4,差了一份,相差12分钟,则原速走完全程需要1小时,即60分钟。第二次提速前后速度比为3:4,则时间比为4:3,差5分钟,即原来的速度走完后面的路程需要20分钟;可得原速走600千米需要60-20=40分钟,则原速为600千米÷40分钟=15千米/分钟,则全程为15千米/分钟×60分钟=900千米,故选择C选项。

列方程求解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常规思路,但是在行程问题中列方程则比较繁琐,而比例法的好处在于摆脱方程的束缚,利用正反比,可达到快速求解的目的。

例2.一个小学生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如果这样走下去,他上课就要迟到8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了5分钟,求这个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A、1200  B、3200  C、4000  D、5600

【答案】:C。解析:V1=50,前2分钟走了100米,改变速度后V2=60,因为后一段路程两者走的距离相等,路程一定的时候,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因为V1:V2=5:6,在速度提升之后,t1:t2=6:5,从慢8分钟到快5分钟,增加了13分钟,1个比例点对应13分钟。如果以5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6个比例点,需要13×6=78分钟,

故S=78×50+100=3900+100=4000。

如果以60米/分钟的速度来走剩下的路程,应该走5个比例,需要13×5=65分钟,

故S=65×60+100=3900+100=4000.故答案为C。

上面两个例题通过合理使用正反比能很快的求出正确答案而在行测考试中时间是最宝贵的,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能够快速而准确的解题就是致胜的关键!

公务员考试每日一题强心记还会为大家梳理更多公考知识!

23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技巧

    行程问题是反映物体匀速运动的应用题。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

    大熊二的小熊大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公务员考试工程类问题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题解法,行测数量关系之工程问题答题技巧,如:公式法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比例法如果工程总量一定,那么工作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如果时间一

    Banyantree21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动画

    2021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正在进行中,下面跟着中公教育走进行程问题,利用行程图巧妙的解答,把行程问题的分值收入囊中。 公式法 若题干等量关系明确,直接求解。即可

    锦瑟无端2325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

    行测备考技巧:工程问题中的特值法一、特征判断:所求为乘除关系,且对应的量都不知道。如:所求为时间,而对应的效率和工作总量不知道。二、如何使用? 对于用特值法解决

    亲亲E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广东公务员考试行程问题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颖颖emma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