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8

魔法袋的礼物
首页 > 湖北中专 > 黄冈市罗田理工中专地图位置图片及名称名字怎么写英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都市月亮飘飘

已采纳
各州地图:扩展资料: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三足鼎立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 。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 ,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 ,钟会被挡于剑阁前 ,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三分归晋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  ,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被消灭后,西晋统一天下,到这时候三国时期结束。参考资料:三国——中国地理网
258 评论

旭子如风

这个很麻烦的 又没有悬赏 我建议你用地图编辑器打开 然后看地图选项 就知道地图名字了

314 评论

Lisa要去旅行

1、司隶(辖106个县):相当于明清的直隶,首都洛阳所在地,有两个巨型城市洛阳和长安,分别由河南尹和京兆尹管理,下设河内郡、河东郡、弘农郡、左冯翊、右扶风。2、豫州(辖98个县):下设颍川、汝南、梁、沛、陈、鲁六郡;3、冀州(辖104个县):下设魏、巨鹿、渤海、常山、河间、中山、安平、清河、赵九郡;4、兖州(辖80个县):下设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八郡;5、徐州(62个县):设东海、琅琊、彭城、广陵、下邳五郡;6、青州(62县):设济南、北海、平原、乐安、东莱、齐六郡;7、荆州(111县):东汉原设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七郡;赤壁之战后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江夏、桂阳、长沙归孙权,南阳、襄阳、南乡归曹操。这就是后来所谓的荆襄九郡。8、扬州(92县):设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六郡。这就是东吴的基本领土,所谓的江东六郡。9、益州(114县)设汉中、巴郡、广汉、牂柯、越巂、犍为、益州、永昌八郡,这就是蜀国的基本领土,听名字就知道是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混居的地方;10、凉州(98县)设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十个郡,是董卓的老巢,也是后来马腾、马超父子的根据地;11、并州(98县)设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九郡;12、幽州(90县)设涿郡、广阳、代郡、上古、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十郡,辖区已经到了今天的东北和朝鲜的部分地区;13、交州(56县)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已经包含了今天广东、广西和越南了。三国大致上是:蜀国占了益州和荆州的一部分,吴国占了扬州、交州和荆州的一部分,其他都被魏国占领。各州分布情况地图:扩展资料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魏蜀吴三国行政区豫州治所谯(qiáo,安徽亳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兖州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徐州治所郯(tán,郯城县西南,后迁下邳),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皖东北角凉州治所陇(甘肃清水县北),所辖今甘东东部  雍州原为光武帝刘秀所置,后取消。公元194年,李傕把凉州分为凉州和雍州。公元213年,曹操将司州三分一,司州之一便分到雍州冀州 治所鄗(hào)(河北柏乡县北,后迁邺城),所辖今冀西南部,后被曹操以冀、青、并、幽四州合为冀州   扬州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所辖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荆州治所汉寿(湘常德市东,后迁襄阳),所辖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益州治所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所辖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的一部分。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三国时期

287 评论

sunyang625

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司州:河南尹、河内郡、弘农郡、河东郡、平阳郡。(十三州说法中不包括司州)兖州:东 郡、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鲁 郡、任城郡、山阳郡、济阴郡、陈留国。豫州:汝南郡、颍川郡、陈 郡、梁 国、沛 国、谯 郡、弋阳郡、安丰郡。徐州:下邳郡、广陵郡、彭城国、东海国、琅邪国、东莞郡。青州:齐 国、济南国、乐安郡、北海郡、东莱郡、城阳郡。冀州: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赵 国、巨鹿郡、广平郡、魏 郡、阳平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国、渤海郡、河间郡。幽州:燕 国、范阳郡、代 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 并州:太原郡、雁门郡、新兴郡、乐平郡、上党郡、西河郡。雍州:京兆郡、冯翊郡、北地郡、抚夷护军、新平郡、扶风郡、安定郡、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陇西郡。凉州: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益州:蜀郡郡、广汉郡、东广汉郡、梓潼郡、汶山郡、阴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巴东郡、涪陵郡、巴郡郡、江阳郡、犍为郡、汉嘉郡、越巂郡、朱提郡、牂牁郡、永昌郡。荆州:南阳郡、南乡郡、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江夏郡、长沙郡、南 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衡阳郡、零陵郡、湘东郡、桂阳郡、临贺郡。扬州:丹阳郡、吴 郡、毗陵典农校校尉、庐江郡、淮南郡、蕲春郡、豫章郡、鄱阳郡、新都郡、会稽郡、临海郡、建安郡、临川郡、庐陵郡。交州:南海郡、苍梧郡、高凉郡、郁林郡、合浦郡、朱崖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三国基本延续东汉的州郡,只不过改刺史为州牧。东汉的疆域基本上同西汉时疆域,只是把西汉时各部州的辖区范围变小,东汉在公元140年仍保持十二州刺史部(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其职能基本同西汉)和司隶校尉部,计有十三个中央派出监察区。另在甘肃以西仍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当地的最高权力机构。东汉的一级行政区划为郡、国(王国)、属国都尉;二级区划为县、邑、道、公国,侯国。东汉接受西汉衰亡的教训,加强郡县的权利,削弱封国的范围和力量,采取“封列侯,奉朝请”措施,不让封国掌实权,只食租税,封域减小,兵马数量压缩到最低限度。东汉的封国,—等为王(相当郡),二等为公国,三等为列侯(列侯食县为侯国、小侯食乡、亭,关内侯无土,寄食于县),相当于县级。扩展资料: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时期

31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