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6

princess小姐
首页 > 湖北中专 > 宜昌的中专学校有哪些高中生可以上本科学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烧仙草AO

已采纳
宜昌市中职中专学校有: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湖北三峡高级技工学校、湖北三峡技师学院、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1、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于2011年3月经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宜昌城市建设学校、宜昌市水利电力学校、宜昌市艺术学校、葛洲坝旅游学校和宜昌市商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于2011年3月经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宜昌市城市建设学校、宜昌市水利电力学校、宜昌市艺术学校、葛洲坝旅游学校和宜昌市商业学校等五所市直中职学校合并组建,2014年9月整体迁入宜昌职教园新校区。2、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三峡电力职业学院(Three Gorges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ic Power)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为全国电力行业示范高校、中央大型企业订单培养院校、湖北高质量就业先进高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学校前身是三三〇工人大学;1977年,更名为三三〇工程局职工大学;1982年,更名为长江葛洲坝工程局职工大学;1994年,更名为中国葛洲坝水电职工大学;2006年,学校改制更名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3、湖北三峡高级技工学校鄂西南规模最大的高级技工学校——湖北三峡高级技工学校。2011年4月19日在宜昌市组建完毕,将于2011年秋季统一招生。宜昌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该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高技能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原有技工学校分散办学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4、湖北三峡技师学院湖北三峡技师学院是一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技工院校,是湖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示范性技师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湖北省技能培训重点机构、湖北省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规范学校和湖北省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主动对接产业企业,初步建成集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集训、公共实训、就业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技工教育基地。5、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夷陵区职业教育中心)是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宜昌市教育局主管的市直属学校,招生数连年位居湖北省同类学校前列,是宜昌办学规模最大的中职学校。2010年6月由创建于1975年10月的原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和创建于1965年3月的原夷陵区职业教育中心合并组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北三峡高级技工学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北三峡技师学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172 评论

Aimy'ssmile

如图:学校榜单主要依据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升学走向,并通过比较学校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办学规模面积、建校历史、获得上级荣誉等重点学校指标综合整理。1、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于2018年三月与“湖北三峡技师学院”合并,是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在校生近6000人,一百多个教学班,集中专、高级工、“技能高考”、大专、本科函授为一体,已发展成为宜昌市乃至全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职学校。2、归县职业教育中心秭归县职教中心位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地处长江三峡之滨,紧邻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所政府主办、教育局主管,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北省首批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项目学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宜昌城市建设学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宜昌市现代信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82 评论

暖暖滴嗳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中专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鄂州职业大学、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荆州教育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五年一贯制:是初中起点高职专科教育”,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分校办学点即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进行一贯制的培养。学业期满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此学历为国家承认的普通全日制专科学历,修业年限注明“五年一贯制”字样。毕业生具有继续接受本科以上教育的资格。毕业生就业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24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