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自考 >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真题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真题

发布时间: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真题

获取南京大学考研真题的途径有如下几种:1、网上直接购买。2、根据南京大学推荐的参考书目购买相应的习题集,很多题目也具有参考价值。3、直接找南大学长学姐。4、网上不是有很多云盘吗?通常会有不小的收获哦。5、联系南京大学的导师,可能性很小啊!如果能找到导师,那就赚到了。6、网购能买到便宜的资料,但缺点就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啊!7、百度贴吧、学术性交流网站、考研论坛如研途宝、等上去查找资源。多是回忆版真题,在这些地方发布自己记忆的真题,答案可能不准确,需要自己去查证。

建议你找找与你专业相关的考题,多做做,研究下没得坏处

一、个人背景介绍

首先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本科专业为社会学,202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春决定报考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初试成绩401分(其中政治73分,英语一77分,中国史基础251分),排名第一。复试成绩在近现代史方向排名第二,最终总成绩在近现代史方向排名第一。

我其实是比同一届的同学晚了两届参加考研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本科期间我计划出国留学攻读社会学或东亚研究方向,但因为疫情的原因(以及offer不满意),最终放弃出国。

毕业之后我在南京一所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了几个月,虽然工作环境和工资都令人满意,但我感觉自己还是更希望继续读书。权衡之下,我决定在国内考研。

选择南京大学的中国史方向主要是因为自己长久以来对历史的兴趣和对南大的向往。具体说来,历史其实是我比较擅长的一门学科,在本科期间我也对历史研究专著有简单的涉猎(专著的入门应该是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而南大作为华五之一的顶尖985和中国史专业实力顶尖的高校,一直都是在隔壁南师的我的梦想。鉴于2021年南大中古史恐怖的录取人数(只录取3人,相比之下中近史录了6人)和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一起考察,不再细分),我决定报考近现代史方向。

二、初试复习

1.专业课

我先来放一下南大2022年专业课真题,大家感受一下:

在考场上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我诧异于每道题的分值之高。读题之后发觉题目难度比较低,通篇内容只有名词解释第4题没有遇到,其余除名词解释第3题外全部是考过的真题(第3题也在南大参考书目中有提及)。

这个难度不用说和南大往年对比,放在全国自命题真题里都算是比较水的(大家可以和南师22年中国史真题对比一下,会有一种两所学校卷子拿反了的错觉)。

考试结束后我再回味题目时,才发觉这一套题对考生的要求其实不低。第一,题目少,分值高。这要求我们每一题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论述问题尽量详细。一个提到这套题“名词解释简答化,简答论述化,论述论文化”,是非常准确的;

第二,题目虽然基础,但是可发挥空间极大。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这一题举例,教材中提到的内容可以算是基本采分点。如果想继续拿分,就需要写出教材内容之外的学术研究成果

如果还想更进一步拿到高分,那么就需要提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自洽的观点了。陕西师大的于赓哲老师作为专业课阅卷人,也提到了答案中出现的学者观点或考生看法可以使阅卷人眼前一亮。

总结一下,如果想拿到这一套卷子的高分,我认为至少需要做到:1. 掌握基本史实。2. 提及学术观点。3. 发挥个人见解。

如果用这种标准答题,这套题的难度其实就不低了,因为它要求我们拥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段的(从史前到解放战争)、涉及多个领域学术研究动态的(考古学、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国际关系、史料学等)历史知识库,这种要求只靠考研辅导书一定是无法满足的。

我感觉这一要求在南大多年以来的真题中都有所体现(确实和它的学科实力匹配)。所以,它也应该成为指导我们进行专业课复习的原则。

即:按照这三个步骤学习专业知识。事后复盘,我认为在我自己的复习过程中的确涉及到了上文提到的三个要求,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复习步骤。

第一步:是基本史实的掌握。在教材的选择上,推荐使用南大历史学院指定的初试参考书:邱树森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第一、二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2版均可);《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基本史实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这一部分不要求速度,但要尽量做到细致和扎实。其中细致分为两方面,一是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要学习全面,教材内容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只有考察概率高低之分;

二是每个知识点要了解得尽量详细。例如涉及一场战争,就要清楚其起因、经过、结果、涉事双方以及影响。扎实是指掌握知识点的大致轮廓,做到在需要时可以快速调动出来。

这一点有些抽象,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如果可以做到提及某一朝代,能够罗列出这个朝代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及其大致时期(这时不需要刻意记忆这些知识点的细节),就算是达成目标了。

我感觉第一步应该算是复习过程中最有趣的一步了,因为自己是非科班出身,所以在学习教材时经常会接触到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的知识,就经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感慨。这种求知欲的满足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这种感受,那么我认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

背诵在这一步其实不是很重要,因为教材毕竟是别人总结过的二手材料,作者的取舍不一定会百分百满足阅卷老师的要求。更何况这种二手材料已经带有时代烙印,而且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全背下来也并不现实。

第二步:是知识的内化。这一阶段需要用到教辅了,我选择的是长孙博的名词解释(论述题这一册后面会谈到)。另外还有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和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以及陈谦平总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内化是指把知识点通过自己的话讲出来,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或者是教辅的内容。这一点十分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专业课得分高低的分水岭。因为教材和教辅对于知识点的讲解都有局限性,前者按时间顺序讲解,横贯多个时间段的知识点就会被割裂;

而后者则是三手材料,覆盖不全面,很多知识点并没有答到点上,甚至包含错误。所以教材的作用主要是了解和定位知识点,教辅的作用是提供答题的模板。我们需要做的,是按照教辅提供的模板框架,整理教材上的知识点并加以补充或修正。

具体来讲,我首先利用教辅整理出一个基本的名词解释题库,然后在教材里按图索骥整理出基本的要点,这个整理出的知识点就是我们背诵记忆的基本盘了。

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我推荐河南大学的这套教材。这套教材编写时间在2009年,使用的学术语言可以说是和当下最为接近的,而且在每一章节都有对当前的学术研究动态的简单介绍。

我们可以利用这套教材的讲解,让自己的答案跳出如今已经过时的阶级史观叙事,并初步涉猎到学术动态

在利用河南大学出版社教材把知识点再理一遍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学术动态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两本研究导引是很有帮助的工具,唯一的缺点是很早停印导致价格奇高,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从图书馆借来看,或者直接买影印本。

《研究导引》就是纯粹的论文集了,古代史部分按朝代划分,近现代史部分按研究领域划分。书里选择的论文都出自开一代先河或研究方法独特的大家手笔,篇幅不大,建议全部看完。许多论文中的论点可以直接在自己的答案里引用,而且书后的习题也可以用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我自己大概从21年4月至9月中旬一直停留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步,在这之后直到12月初致力于完成第二步,这两步占到了我备考学习内容的绝大部分。以我个人的标准而言,当我们遇到任意学校的真题后,都可以用自己的话(而不是教辅答案)回答出绝大部分题目,并且正确率可以达到90%,就算是达到目标了。

而且在完成这个任务的同时,我们也大概率会发现自己对于简答/论述题(或者叫大题)的答案也能做到八九不离十。这是因为,大题的考察基本上分为如下几种:某一事件/制度的内容或影响;某一事件/制度的演变;某几个事件/制度的比较;

学术理论。除去难度过高的最后一种类型,前几种题目实际上都是考察我们对几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分析,孤立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教辅+教材”学习,相互作用通过两册《研究导引》学习。

这也是我不推荐使用教辅的论述题分册的原因,因为它基本上就是几个名词解释的拼凑,这种答案用来报考南大水平的高校肯定不够用,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根据教材和研究动态作出的总结。走到这一步,我们的备考工作就已经完成八成了。

第三步:我认为这一步也是从应试向研究的跨越。因为每个人的基础和具体情况不同,我在这一步的建议是尽力而为,不要因为最后的二成而忽略前面占据主力的八成工作,否则就得不偿失了。迈入研究阶段,我推荐的书籍有:陈苏镇、张帆编:《中国古代史读本》(全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郭双林、王续添编:《中国近代史读本》(全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民国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三套八册书全部都可以算做论文集,选取的论文可以看作是两册《研究导引》的拓展。

但是由于篇幅和难度都太大(北大出版社的读本我初试结束后一共读了三个月,新编近代史读了两遍也没完全看懂),而且都好贵,不适合初试备考阶段拿来学习。如果图书馆可以借到,可以当作学习之余放松的读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领域了解学者们已经达到的高度。

如果恰好在考场上遇到,就可以用作答案,相信收效不会差。但是还是要强调,这一步属于锦上添花,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前两部上。我在备考全程都参差进行这一步,但每天用到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小时。

一句话总结,我的备考经验就是“掌握基本史实, 结合史实和学术动态凝练出自己的答案,再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更专业的探索。”尤其是经过自我思考凝练出的答案,更是跨考生体现自己历史学水平的有力武器。这是我个人的备考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2.考研英语

今年的英语题出题有一些变化,很多题如果没能找到关键点,很容易出错。但是总体来看,英语的难度比起2021年降低了。目前来看,英语题的出题难度,一直是简单1到2年,然后出现一次特别难的试题,之后难度会降低。

英语的复习要提早,正式开始复习英语就代表着已经进入了考研的节奏。我是在过完年之后,正式开始准备考研,最先准备的,就是英语。

英语首先要背单词,这是不能避免的。由于准备周期长,我每天只背50个,然后晚上的时候开始复习。50个单词早晨记完,下午的时候复习一遍,没记住的抄10遍,晚上再一遍。之后每天早晨加入复习前一天的单词,然后再背新的。

一周一次总结式背诵,将一周的单词都背一遍,然后不会的抄10遍。每1000个词再次复习一次,这样大概在6月初,第一遍单词就过完了。虽然时间久,但是这一边的单词记忆非常的扎实,之后开始第二轮单词复习。

第二轮每天150个词,挡住汉语背英语,一个单词要能背出至少三个意思,之后过完一遍。第三遍就可以500个词一组,这样每次单词数越来越多,一直背诵到考研前,根据自己的安排看背诵几遍,我个人背了9遍,感觉在考场上确实没有什么单词不认识。

单词解决以后,就要准备长难句。长难句一直是考研试题中的难点。对于长难句的学习,我选择了颉斌斌的答题技巧课以及《句句真研》配合使用,在跟着学习的过程中,每天找一个长难句进行分析,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重点练习。

英语开始的最早,一开始可以用较多时间,但是到了5月以后,英语的事件可以适当减少,真题可以找近20年的题,然后前十年的题,在8月之前做完(反复做,一套至少3遍),这10套的每一句话进行细致的分析,按照长难句的要求,一句一句分析。

之后8月以后,剩下的10套留下近3年的,之后半个月一套真题,快考试前,剩下的3套,一周1套,按照考研的要求,作文也要写,计时完成。最后英语强调一点,不要做模拟题,不要做模拟题,不要做模拟题。重要的事说三遍,模拟题没有任何意义,不是考研的出题思路,还会浪费我们的时间。

3.思想政治理论

考研政治不需要开始的很早,9月政治的大纲出来之后跟着找到相应的资料,然后把资料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之后肖秀荣的1000题认认真真做两遍,这时候基本就10月初了。

然后找到最新的政治预测题,每一套第一遍精做,按照考试要求来,但是不要写错误点,第2遍的时候,每道题的错误点找到,返回手头的资料中找到相关知识点复习。

我个人在6月开始找到了徐涛去年的考研资料,政治就算有变化,也不会有大的改动,去年的资料,可以解决一些细节问题,认真的学习一遍,不要出现理解不了的内容。然后等着最新的大纲以及资料,找到资料以后,继续学习,跟着自己的进度走就行。

到11月,关注一下当年的热点事件以及国际大形势变化,之后的不用管,因为题已经出好了,加不进去,之前的热点一定要了解,最好能根据自己找到的热点写一些看法。

考研政治可以相信肖八、肖四,但是不要迷信,只背肖八甚至只背肖四完全没办法应对考研的题目,政治没有技巧,背的越是精确仔细熟练,做起题来必然也越是得心应手,政治最大的方法就是背诵。

另外,考研是一个需要沉静的过程,考研期间基本就不要出去玩了,读书的心思不能散,熬过几个月,会收获你所想要的东西

请起,看这里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考研学习资料,包括各大机构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各大专业课的学习资源,适合想自考的学生,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考研资料实时更新

链接:

提取码:2D72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

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参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 !

南京大学主考:法律、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广告学、公共关系专业。

自考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公共课为近代史、英语二和马克思,这三门是所有的自考生都必须考的。专业课即与你所选择的专业有关,为主修课目。显而易见,选修课和专业课时两者参照着而存在的。你所说的南京大学只是一个院校,要精确到必修科目必须要决定好你所报考的专业的。有关江苏自考的详尽问题可以访问我的百度空间。

可以是可以,复试要多加试两门专业课。 不过说句实在话,自考且没有学士学位这个情况基本上不可能考上南大的,就算你专业知识一流,初试分数不错也没用,到面试环节导师一看你是自考的又没学士学位,基本就没你的份了,你要知道进入复试的考生,不是重点大学的就是名牌大学的,也有少数非重点院校但初试分数很高的,学士学位那是最低保障,你想想要换了你做导师你会要谁呢?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难吗

1、考取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极难。

2、考研难易主要看招生单位所处的地域、名气、排名等,因为报考生源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大学都难考,而非重点大学则相对好考。南京大学是211/985高校,所在城市位于江苏。

3、南京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和报录比也是反映该校考研难不难的重要指标,点击可以查看南京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南京大学考研报录比。

4、考研难易还要看各人的备考:如果备考充分就不难,否则就难。因为能否被录取是看初试和复试的分数排名。

2考研如何准备

1、定好专业方向。考研是一次继续深造的机会,也是一次修正本科专业的机会。很多对自己本科专业不满意的同学,往往会重新选择一个热门的、自己感兴趣的考研专业,但这么做一定要注意,某些专业的就业是要看你的学习深度和专业方向的一贯性的,并非你三年研究生学完这个专业,找工作就会比本科生更有优势。

2、准备报考专业的资料。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罗公共课、专业课的复习资料,比如讲义、课件、真题、大纲等等,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公共课的辅导资料多如牛毛,一定要仔细分辨,至于如何分辨,除了那几位名师之外,多听听学长的意见就好,在此不做赘述。

3、做好考研学习计划。此类计划最好明确到每天的几点几分,或者自己掌握具体时间,但至少要保证学习效率!一定要做好一年左右的整体规划,切记不要一开始就把学习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自考可以考研与其他本科学历一样报考

所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考研,难度肯定不小。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难度

很多同学在问南京大学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南京大学是教育部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南京大学是正规公办大学。南京大学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南京大学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南京大学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南京大学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南京大学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南京大学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南京大学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南京大学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南京大学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南京大学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南京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南京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南京大学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南大的法律论文要求严格是正常的,但基本上都是良好以上,如果不是优秀或良好(即80分以上),那就是论文没通过了。老师答辩时卡得不严,因为答辩前都指导过了,科目考试难度不大,都是基本功,看书就可以了。基本上你只要都填满了且沾边,都是85分以上,字再漂亮点,90分以上不成问题。当然,要看老师,自考的卷子有时是研究生改的,会严格一点,但基本不低于70分,而且低分区(70-78)控制的相对来说严格一点。总之试卷打分是要看改卷人的。我以前改卷子,只要学生字漂亮,基本心里给的分数就在80分以上了,有时间的话再粗略扫一眼内容,沾边的给85分以上,不沾边的看看论述得怎么样,若逻辑不通前言不搭后语的话就在75到80之间给分。当然总体来说我给的分数算是偏高的,总之还是要看改卷人。另外,就试卷批改而言,老师们一般对自考试卷比对本科统招的法学专业试卷要松一点,给分也高一些。如果要保证自己能得到八十分,那就要看书,书上的基本点老师都会划出来,照着基本点背熟,还有些法学方面比较基本的东西最好用图表的形式画出来,例如刑法犯罪构成四大要件,诉讼中涉及到期限的东西,这样便于记忆。一般教自考的老师也会画好让学生抄下来,懒一点的老师就直接让学生在书上画,呵呵。记住知识点就行了,答题的时候字要漂亮点,把试卷上的题目基本上都填满了且感觉60%的内容都能答对时,基本80分可以拿下。学位的话,论文答辩通过即可申请,答辩前一定要多找指导老师沟通请老师修改,老师说你可以答辩了才能去答辩。对了,在选择指导老师的时候最好选知名点的,或者在同事间人缘好一点的,呵呵。1、名称一致的科目可以免考。2、要拿学位,学位英语一定要考。3、英语二与学位英语不可以互相抵免,你要毕业的话,必须要考英语二,要申请学位,必须要考学位英语。

文科类,相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还是比较好过的。只要理解加背。通过不难。其中的英语可以换考。

1、南京大学研究生不好考,毕竟是双一流的名校。2、好考是相对而言,具体还要看专业,少数冷门专业相对难度也不是特别大。3、不管是报考哪个学校,关键是备考,因为录取是比分数。

南京大学研究生自考专业

南京大学自考主考专业本科:销售管理(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广告学(本科)工商管理(本科)公共关系(本科)行政管理学(本科)计算机及应用(本科)社会工作与管理(本科)法律(本科)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满意请给我好评谢谢

你好南京大学自考主考专业专科:销售管理(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公共关系(专科)法律(专科)工商管理(专科)计算机及应用(专科)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金融管理(专科)南京大学自考主考专业本科:销售管理(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广告学(本科)工商管理(本科)公共关系(本科)行政管理学(本科)计算机及应用(本科)社会工作与管理(本科)法律(本科)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

南京大学主考:法律、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广告学、公共关系专业。

一、南京大学自考简介

南京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二、南京大学自考专科专业及代码

工商管理 1020176、法律 1030112、行政管理 1020301、公共关系 1050303

三、南京大学自考本科专业及代码

人力资源管理 2020218、法律 2030106、行政管理学 2030302、工商管理 2020142

四、南京大学自考报名时间

全国自考有2个固定考期,4月考期和10月考期,一般分别在2~3月及8~9月进行报名。部分省份较特殊,有3~4个考期,而江苏省南京大学自考报名时间如下:

2022年1月考期:报名时间为2021年12月1-12月5日(已结束)

2022年4月考期:报名时间为3月1-3月5日(已结束)

2022年7月考期:报名时间为5月25-5月29日(已结束)

2022年10月考期:报名时间为9月1日-9月5日(已结束)

由于每年的报名时间有差异,建议考生实时关注所在省份的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最新消息,以免错过南京大学自考报名时间

五、南京大学自考报名费用

自考报名费用普遍不高,一般每科在30~50元区间,考几科交几科。由于各省的自考报名费用不同,江苏省南京大学的报名费用每科是43元(1月、7月增考科目每科100元),所有科目的考试费用加起来在600元左右。原则上报名费用一经缴纳不予以退还,建议考生报名前做好计划,避免放弃考试。

六、南京大学自考本科学位申请条件

1、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且如下五门学位要求课程考试总成绩达到350分以上(含350分),举例如下: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西方政治制度。

2、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外语课程考试且成绩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

(1) 考英语者请见“关于南京大学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授予对于英语要求的说明”;选考“自考专业考试计划”中存在的其它外语语种者,参照考英语者的同等要求执行。

(2) 没有考外语,而以其它3门文化课程换考外语取得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者,不授予学位;

3、毕业论文成绩达到良好以上(含良好);

答案转载自:成人自考资讯网

  • 索引序列
  •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真题
  •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
  •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难吗
  • 南京大学自考研究生专业课难度
  • 南京大学研究生自考专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