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资格证百科 >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试题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试题

发布时间:

高中地理物理教师资格证试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中公安徽教师网为您提供:2014下半年安徽教师资格证真题资料,详情如下:

2014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真题答案汇总(3月16日)

2014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统考于3月16日在河北、山东、湖北、上海、浙江、海南、安徽、贵州、广西等九大省区举行;中公教师考试网在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整理出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各科真题答案。

学段

真题答案

幼儿

2014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答案

幼儿

2014上半年全国教资统考《综合素质》(幼儿园)真题答案

小学

2014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真题答案

小学

2014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及解析

中学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及解析(3月16日)

中学

中学《综合素质》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语文)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数学)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信息技术)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化学)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物理)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品德)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生物)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美术)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历史)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音乐)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体育与健康)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地理)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语文)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信息技术)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化学)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物理)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政治)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生物)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美术)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历史)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音乐)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体育与健康)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地理)

更多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欢迎访问中公安徽教师网。希望能够帮到您~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安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在没有改革之前,都很简单,但是自从安徽纳入国考教师资格证的范围之后,难度大了很多,但是真题也更好找了,你可以百度汇师考编网,里面有很多安徽教师资格证的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对于报考高中地理教资考试的考生来说,了解考试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猎考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相关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4.设计教学过程(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5.形成完整的教案(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以上就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什么内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试题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在攻关 学习网抄的!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答导入。展示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范围,提问学生自己的家乡属于哪个自然区,平时常说的“南方北方”以何为界?带着问题,引入本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图1-1-7找出东部季风区可以分为哪几部分,以什么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学生总结】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以秦岭—淮河为界线。【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同时回归教材,思考秦淮一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师生总结】秦淮一线除了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并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之外,还具有以下地理意义:小麦与水稻、旱地与水田、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教师活动】PPT展示《南北地区分区的自然差异》,提问:(1)我们是根据什么条件东部季风区划分成四个分区?(2)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四个分区在哪些自然地理因素方面还有差异,尝试总结为表格。【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师生总结】根据水分和热量进行划分。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活动】展示视频《南北方人文环境差异》,提问:(1)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有差异?(2)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明显的南北方生活方式的区别?【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师生总结】北方作物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地;南方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此外,人们的文化风俗,如:饮食、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南北方各不相同。【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地区居民建筑实景图》。提问:(1)南北方地区的居民建筑有什么最明显差异?(2)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多为平顶屋,可以节省建材;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为方便排水,居民建筑屋顶坡度大。【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交通线路示意图》与《南北方工业分布示意图》,提问:(1)南北方的交通方式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师生总结】北方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方地区的内河运输较为普遍。矿产资源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在资源蕴藏量上,北方具有较大的优势。环节三:巩固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将南北差异总结为表格。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作业:课下询问家人朋友还有哪些南北差异。【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对于报考高中地理教资考试的考生来说,了解考试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猎考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相关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4.设计教学过程(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5.形成完整的教案(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以上就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什么内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试题

对于报考高中地理教资考试的考生来说,了解考试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猎考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相关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二)教学知识与运用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4.设计教学过程(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5.形成完整的教案(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以上就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什么内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20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工作推迟举行,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备考教师资格笔试考试,下面小编特给大家带来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地理科目题型及分值分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环球青藤的更新。2020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工作推迟举行,具体考试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另行通知。中学教师资格证地理考试题型有单选题,简答题,教学设计题,材料分析题,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地理科目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中学地理科目题型及分值分布【初中、高中】题型题量分值知识点分布单选题25题50分地理学科知识与运用 占比44% 题型分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教学知识与运用 占比21% 题型分布: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 占比35% 题型分布: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简答题2题24分教学设计1题24分材料分析3题52分

教师不是好当的,越往学府的金字塔上爬,越难。但是还是有同学孜孜不倦的要考高中教师资格证。为了让他们知道高中教师资格具体考什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什么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的课程有: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拓展阅读: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

1.参加普通话证书考试,一般在3月至6月,9月至12月,每月测试一次。

2.参加心理学和教育学考试(该考试半年一次,通常在3月和10月,有效期应按照自己省份的规定,所以最好通过一次海关)。

3.拿上你的以上三个证外加毕业证、身份证、体检,就可以去报名试讲——也就是“说课”,这时,你需要选择一个好的科目,也就是地理。一般来说,说课15分钟。在每年6月和11月,通过说课就可以拿证了。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在攻关 学习网抄的!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答导入。展示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范围,提问学生自己的家乡属于哪个自然区,平时常说的“南方北方”以何为界?带着问题,引入本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图1-1-7找出东部季风区可以分为哪几部分,以什么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学生总结】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以秦岭—淮河为界线。【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同时回归教材,思考秦淮一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师生总结】秦淮一线除了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并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之外,还具有以下地理意义:小麦与水稻、旱地与水田、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教师活动】PPT展示《南北地区分区的自然差异》,提问:(1)我们是根据什么条件东部季风区划分成四个分区?(2)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四个分区在哪些自然地理因素方面还有差异,尝试总结为表格。【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师生总结】根据水分和热量进行划分。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活动】展示视频《南北方人文环境差异》,提问:(1)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有差异?(2)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明显的南北方生活方式的区别?【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师生总结】北方作物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地;南方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此外,人们的文化风俗,如:饮食、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南北方各不相同。【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地区居民建筑实景图》。提问:(1)南北方地区的居民建筑有什么最明显差异?(2)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多为平顶屋,可以节省建材;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为方便排水,居民建筑屋顶坡度大。【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交通线路示意图》与《南北方工业分布示意图》,提问:(1)南北方的交通方式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师生总结】北方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方地区的内河运输较为普遍。矿产资源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在资源蕴藏量上,北方具有较大的优势。环节三:巩固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将南北差异总结为表格。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作业:课下询问家人朋友还有哪些南北差异。【板书设计】

一、课堂互动步骤:

第一步:【分组+目标任务+时间控制】

1.分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讨论,前后桌每四个人为一组。每组小组长组织讨论。

2.目标任务:

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讨论:第一……第二……第三……

3.时间控制:

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五分钟后我们来看看哪一组讨论的结果面、角度颖?

第二步:【巡视动作+点拨】

第三步:【结束语】

好了,大家都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现在我请几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组讨论的结果。

第四步:【回答+点评+归纳】

1.回答:

好,这位同学,他的主要观点是……(复述学生的回答)

另一位同学,他的意见有一些不同……(复述学生的回答)

2.点评:

这位同学回答的角度非常新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非常不错,希望大家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他综合考虑了几个方面……,不错,考虑问题非常全面……

3.归纳:

讲解归纳。(禁止直接抛出结论)

第五步:【板书】

二、地图法使用策略

(一)绘图技巧

1.形式简略、美观

线条流畅、简练;色彩鲜明;富于表现力。

2.内容准确,重点突出

明确图上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突出所要表达的主要地理事物和形象。

3.作图迅速

要具有熟练的作图技巧,迅图。

(二)读图步骤

(三)读图策略

1.怎么指图

①动作:指图动作规范、正确;指图动作的快慢得当;指图时教师应站在侧面,并紧贴着墙壁。

②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指河流由上游到下游;指城市指在城市的图例上,指地区先指出它的大致范围,再指在中心位置;指山脉则指出它的走向……)

2.怎么描述

描述语言要与指图动作保持一致;地图的方位要用“东西南北”,而不可随口称作“上下左右”。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版本一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冰原景观图,请学生猜测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出现在什么气候类型下,引导学生得出这是不同气候下形成的景观,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气候的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并补充说明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教师活动】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   【问题】   (1)为什么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   (2)为什么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   (1)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这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出示以莫斯科和伦敦为例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教师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和全年降水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师生总结】伦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莫斯科寒冷干燥。主要受距海远近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水热特征不同,因此形成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气候类型。   (2)洋流因素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回顾全球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伦敦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思考这些气候类型与所经洋流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洋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着显著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一般地,暖流经过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因素   【教师过渡】其实,海陆位置、洋流,都属于下垫面。同学们,还能想到下垫面的因素中还有什么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吗?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   【过渡】像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都属于自然因素,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气候呢?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观看课件中呈现的火电厂释放大量废热图片、工人铺设水泥路图片,并前后4人为一组按照之前分析自然因素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人类活动(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也会影响气候。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思考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差异、洋流、地形等。   人为因素:工厂废气排放,对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答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版本二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思考在城市发展中与交通布局影响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进而引出购物,从而导出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总结】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   (二)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形成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中国城市分布图”   【提问】   1.思考中国古代,近代与现代重要城市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   2.中国当前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3.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有什么影响?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生总结】城市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汇处。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与重要铁路公路干线,以及沿海地带。   (三)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北京市1980年城市布局示意图”以及“2018年城市布局示意图”   【提问】   1.两个阶段中北京市大型商场布局有什么变化?   2.两个阶段北京市城市交通发展有什么变化?   3.导致商业网点布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总结】北京市商业网点由最初的集中于市中心西单、王府井,扩散为各个交通环线周边均有布局。北京市的交通发展呈现“环—线”式分布。   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发展,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   环节三:巩固提高   思考城市的发展过程与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商业网点的变化之中有哪些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课下查找本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商业网点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通枢纽地带,同时在沿海地带也有广泛商业网点分布。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谈谈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材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3)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如在“全球变暖”的教学中,教材指出“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教师可对此提出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讨。   (4)设置错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可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故意设错,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纠正。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这样的命题,对此教师可设计“没有地球自转,地球就没有昼夜更替”的错误命题,让学生去判断正确与否,最后学生认识到地球没有自转也有昼夜更替,只不过是一年只有一次昼夜更替。   版本三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新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林业相对发达,提问学生,东北的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进而提问东北的农业与林业种植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在PPT中展示建国前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作物的照片。   【提问】   (1)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什么业为主?   (2)建国前后农作物的种植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分析,思考交流。   【师生总结】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建国之前主要是旱作杂粮,建国后结构更加合理主要是玉米、大豆。   1.结构完整、耕作业为主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东北三省粮食产量构成”图。   【提问】   (1)为什么说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分析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的特点。   (3)分析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构成的特点。   【师生互动】读图思考,教师提问。   【师生总结】   (1)东北三省的农业产值中,农业占主导地位,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牧业,占32.9%;渔业占8.9%,林业占2.3%,所以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中,以粮食作物,其次分别为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3)粮食产量构成中,谷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豆类和薯类。谷物类中,玉米比重高达65.76%,其次为稻谷、小麦。   2.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展示材料】PPT展示“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图。   【提问】   (1)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东北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什么?商品糖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内?   (3)东北地区商品粮油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师生活动】学生读图,教师引导总结。   (二)林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地区林地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提问】   (1)东北地区的林木有哪些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东北地区有哪三大林区?   (2)针叶林、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规律?   (3)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师生总结】   (1)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2)针叶林主要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以东,松辽平原以北广大山地。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3)经济林主要是在辽东半岛以及辽河平原。   环节三:巩固拓展   解决课前悬疑:东北地区农林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跟土地资源有什么关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东北地区农林业在建国之后的发展历程,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东北地区山区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参考答案】   (1)存在问题:采育失调,以采伐为主;毁林开荒,森林火灾。   (2)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为保育的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工业。   (3)发展重点:林木,人参,养鹿,林蛙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有哪些好处呢?   【参考答案】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首先独具匠心的设问是成功点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极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其次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作用。最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教与学的作用。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面试题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版本一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冰原景观图,请学生猜测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出现在什么气候类型下,引导学生得出这是不同气候下形成的景观,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气候的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并补充说明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教师活动】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   【问题】   (1)为什么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   (2)为什么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   (1)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这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出示以莫斯科和伦敦为例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教师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和全年降水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师生总结】伦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莫斯科寒冷干燥。主要受距海远近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水热特征不同,因此形成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气候类型。   (2)洋流因素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回顾全球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伦敦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思考这些气候类型与所经洋流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洋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着显著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一般地,暖流经过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因素   【教师过渡】其实,海陆位置、洋流,都属于下垫面。同学们,还能想到下垫面的因素中还有什么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吗?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   【过渡】像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都属于自然因素,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气候呢?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观看课件中呈现的火电厂释放大量废热图片、工人铺设水泥路图片,并前后4人为一组按照之前分析自然因素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人类活动(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也会影响气候。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思考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差异、洋流、地形等。   人为因素:工厂废气排放,对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答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版本二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思考在城市发展中与交通布局影响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进而引出购物,从而导出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总结】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   (二)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形成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中国城市分布图”   【提问】   1.思考中国古代,近代与现代重要城市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   2.中国当前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3.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有什么影响?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生总结】城市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汇处。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与重要铁路公路干线,以及沿海地带。   (三)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北京市1980年城市布局示意图”以及“2018年城市布局示意图”   【提问】   1.两个阶段中北京市大型商场布局有什么变化?   2.两个阶段北京市城市交通发展有什么变化?   3.导致商业网点布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总结】北京市商业网点由最初的集中于市中心西单、王府井,扩散为各个交通环线周边均有布局。北京市的交通发展呈现“环—线”式分布。   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发展,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   环节三:巩固提高   思考城市的发展过程与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商业网点的变化之中有哪些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课下查找本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商业网点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通枢纽地带,同时在沿海地带也有广泛商业网点分布。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谈谈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材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3)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如在“全球变暖”的教学中,教材指出“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教师可对此提出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讨。   (4)设置错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可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故意设错,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纠正。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这样的命题,对此教师可设计“没有地球自转,地球就没有昼夜更替”的错误命题,让学生去判断正确与否,最后学生认识到地球没有自转也有昼夜更替,只不过是一年只有一次昼夜更替。   版本三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新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林业相对发达,提问学生,东北的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进而提问东北的农业与林业种植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在PPT中展示建国前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作物的照片。   【提问】   (1)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什么业为主?   (2)建国前后农作物的种植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分析,思考交流。   【师生总结】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建国之前主要是旱作杂粮,建国后结构更加合理主要是玉米、大豆。   1.结构完整、耕作业为主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东北三省粮食产量构成”图。   【提问】   (1)为什么说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分析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的特点。   (3)分析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构成的特点。   【师生互动】读图思考,教师提问。   【师生总结】   (1)东北三省的农业产值中,农业占主导地位,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牧业,占32.9%;渔业占8.9%,林业占2.3%,所以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中,以粮食作物,其次分别为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3)粮食产量构成中,谷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豆类和薯类。谷物类中,玉米比重高达65.76%,其次为稻谷、小麦。   2.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展示材料】PPT展示“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图。   【提问】   (1)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东北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什么?商品糖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内?   (3)东北地区商品粮油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师生活动】学生读图,教师引导总结。   (二)林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地区林地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提问】   (1)东北地区的林木有哪些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东北地区有哪三大林区?   (2)针叶林、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规律?   (3)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师生总结】   (1)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2)针叶林主要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以东,松辽平原以北广大山地。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3)经济林主要是在辽东半岛以及辽河平原。   环节三:巩固拓展   解决课前悬疑:东北地区农林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跟土地资源有什么关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东北地区农林业在建国之后的发展历程,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东北地区山区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参考答案】   (1)存在问题:采育失调,以采伐为主;毁林开荒,森林火灾。   (2)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为保育的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工业。   (3)发展重点:林木,人参,养鹿,林蛙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有哪些好处呢?   【参考答案】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首先独具匠心的设问是成功点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极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其次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作用。最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教与学的作用。

一、简述什么是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二、请谈一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好处。 【参考答案】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 首先独具匠心的设问是成功点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极为要的方式和手段。 其次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作用。 最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教与学的作用。 三、新课标提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之一,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具体方式可以有基于网络的项目学习,基于全媒体资源的探究学习,基于大数据的模拟学习,基于即时反馈的互动学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的学习等。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个体指导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水循环、河流侵蚀等自然地理过程的学习以及解决城市问题、选择工农业区位等人文地理的模拟学习;有网络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实时的天气云图和风场图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真实的大气状况;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近似真实的环境,为不能外出的学生提供地理实践的替代性体验;计算机软件可以应用大数据提供复杂的情境和多样化的选择,并能及时反馈,使得地理模拟决策学习更接近真实世界,为学生提供接受式学习之外的补充学习方式。

2019下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在攻关 学习网抄的!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答导入。展示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范围,提问学生自己的家乡属于哪个自然区,平时常说的“南方北方”以何为界?带着问题,引入本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图1-1-7找出东部季风区可以分为哪几部分,以什么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学生总结】分为南北两大区域,以秦岭—淮河为界线。【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同时回归教材,思考秦淮一线还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师生总结】秦淮一线除了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并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之外,还具有以下地理意义:小麦与水稻、旱地与水田、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河流是否有结冰期、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教师活动】PPT展示《南北地区分区的自然差异》,提问:(1)我们是根据什么条件东部季风区划分成四个分区?(2)除了这两个因素之外,四个分区在哪些自然地理因素方面还有差异,尝试总结为表格。【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师生总结】根据水分和热量进行划分。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活动】展示视频《南北方人文环境差异》,提问:(1)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有差异?(2)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明显的南北方生活方式的区别?【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师生总结】北方作物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地;南方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此外,人们的文化风俗,如:饮食、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南北方各不相同。【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地区居民建筑实景图》。提问:(1)南北方地区的居民建筑有什么最明显差异?(2)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北方地区降水变率大,多为平顶屋,可以节省建材;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为方便排水,居民建筑屋顶坡度大。【教师活动】展示《南北方交通线路示意图》与《南北方工业分布示意图》,提问:(1)南北方的交通方式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师生总结】北方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方地区的内河运输较为普遍。矿产资源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在资源蕴藏量上,北方具有较大的优势。环节三:巩固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将南北差异总结为表格。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作业:课下询问家人朋友还有哪些南北差异。【板书设计】

  • 索引序列
  • 高中地理物理教师资格证试题
  •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试题
  •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试题
  •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面试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