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资格证百科 > 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笔试

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笔试

发布时间:

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笔试

2020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工作推迟举行,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备考教师资格笔试考试,下面小编特给大家带来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地理科目题型及分值分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环球青藤的更新。2020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工作推迟举行,具体考试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另行通知。中学教师资格证地理考试题型有单选题,简答题,教学设计题,材料分析题,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地理科目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中学地理科目题型及分值分布【初中、高中】题型题量分值知识点分布单选题25题50分地理学科知识与运用 占比44% 题型分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教学知识与运用 占比21% 题型分布: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 占比35% 题型分布: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简答题2题24分教学设计1题24分材料分析3题52分

教资科三考试题型主要是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教案协作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考试具体内容:

初中分18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

高中分17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

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有3大题型,具体如下: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第二大题: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三大题: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0分,共50分。

第四大题:教学设计题,共2小题,第15题10分,第16题30分,共40分。

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分值分布情况:

科学知识与教学知识,占比40%;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教学设计,占比25%;题型分布:教学设计题。

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占比35%;题型分布:教学案例分析题、简答题。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总共有三门,分别是《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学科和教育理论知识。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包括:《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八大模块。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包括:地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这四部分的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各类别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科目合格成绩单次有效。

教育部试教育考试院为笔试、面试均合格考生,提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是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该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

例如:通过2019年上半年面试,合格证明有效期至2022年6月30日;通过2019年下半年面试,合格证明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教师资格证地理笔试真题

一、审材料   1.审文字材料。首先整体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所属地理模块(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仔细逐句阅读材料,分析该句涵盖的小知识模块。边阅读边批注涵盖的知识点,有利于答题。地理方面的材料和问题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一定要充分挖掘每一句材料所涵盖的地理信息才能准确锁定命题人的意图。   2.审地图材料。一张地图可以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社会经济方面城市的分布、工农业的分布、交通的分布等。自然方面可以涵盖气候的类型、山脉的分布、河流的分布、植被的分布等等。在实际的做题中我们观察材料想体现的内容可以在图例当中看出。所以一定我们面对一张地图一定要注意图例中内容。那么我们在审图片中的一般顺序是什么呢?首先看该地区的空间位置(比如经纬度、大陆轮廓、河流的形状等信息),根据位置可以关联到该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其次观察地图的总体布局和特点。再次观察局部地图的具体细节信息(比如曲线的极值,变化趋势等)。   二、审问题   1.阅读问题首先判断问题的限定条件(比如考查的是有利方面还是不利方面,还是考查影响方面需同时分析有利和不利方面)。很多情况下限定条件的大小决定了答题方向的,一定注意好限定条件答题才能避免答跑题。   2.观察问题与题干材料的关联部分。材料题中一般有好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一般都对应的是材料中的一部分内容。根据材料分析时批注的知识点与问题相结合才能最完整的答出答案所需的具体细节知识点。   三、答题方向   材料中所描述的事物的大方向,一般问题中的限定条件也是大方向。例如图中材料给的是个区域图,那么问题的限定条件是分析该地的气候特点则从大方向(如气温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等)去分析。答题则需要从气候的概括性方向来答题才可以拿到。材料中描述的是对某一事物的细节描述往往是我们生活中很少接触的具体科研材料或者报告等信息。那么答题时就要高度关注答题时需要利用材料的数据等信息的小细节来答题。   四、规范答题   1.注意答题的字体工整和答案整洁性。文综类考试在实际答题中容易分配不好答题空间,导致文字混乱、字体忽大忽小、文字忽上忽下等等问题。注意好答题的大方向后要根据答案思路给出相应的答题空间。比如自然方面描述思路给出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相应的模块后具体填写内容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好空间分配。   2.地理答题对于比较类的。如自然方面、人文方面、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等。注意进行分列描述,尽量不要一口气答到底,让老师判断题找得分点相当不容易。   3.在描述小方向答题时尽量做到利用序号,组织语言贴近考点答题,做到考点一看就出。

一、中国的河流

(一)内流河与外流河

1.内流河与内流区

(1)内流河: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如:塔里木河,最终流入沙漠深处。

(2)内流区: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内流区。中国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2.外流河与外流区

(1)外流河: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①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钱塘江、淮河、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②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③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2)外流区:外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外流区。中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

3.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

中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内、外流区域分界线。

(二)河流的水文特征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差异如下:

二、中国的湖泊

(一)我国湖泊分布

1.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

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2.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

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

(二)咸水湖和淡水湖

1.咸水湖

(1)特征

①位于内流区。

②无河流与海洋相通。

(2)成因

①湖水的排泄形式是蒸发。

②湖水盐分富集,盐度上升。

(3)青海湖

面积缩小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过量用水。

2.淡水湖

(1)特征

①位于外流区。

②有河流与海洋相通。

(2)成因

①湖水有进有出。

②水中盐分保持动态平衡,盐度低且稳定。

(3)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面积缩小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总共有三门,分别是《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学科和教育理论知识。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包括:《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八大模块。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包括:地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这四部分的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各类别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科目合格成绩单次有效。

教育部试教育考试院为笔试、面试均合格考生,提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是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该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

例如:通过2019年上半年面试,合格证明有效期至2022年6月30日;通过2019年下半年面试,合格证明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2.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凌汛现象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3.图中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4.2013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 B.入湖河流中上游过度取水

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D.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减少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图中河流位于中亚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C错。甲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因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流量小于乙河段,A错。位于温带地区,有结冰期,B错。流经干旱地区,沿岸平原广布绿洲,D对。

2.【答案】C。解析: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故选C。

3.【答案】A。解析: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优势为:有色金属原料丰富、廉价水电(有色金属冶炼需电解,耗能大)、廉价水运,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A。

4.【答案】A。解析:鄱阳湖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季风影响2013年降水较常年偏少,导致湖水水位下降水位偏低。若是上游过度引水和流域内植被破坏引起的水位偏低,不应只是一年也不应只出现在某时刻;湖水是降水补给为主,不是冰川融水补给的。选A正确。

教师不是好当的,越往学府的金字塔上爬,越难。但是还是有同学孜孜不倦的要考高中教师资格证。为了让他们知道高中教师资格具体考什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什么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的课程有: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拓展阅读: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

1.参加普通话证书考试,一般在3月至6月,9月至12月,每月测试一次。

2.参加心理学和教育学考试(该考试半年一次,通常在3月和10月,有效期应按照自己省份的规定,所以最好通过一次海关)。

3.拿上你的以上三个证外加毕业证、身份证、体检,就可以去报名试讲——也就是“说课”,这时,你需要选择一个好的科目,也就是地理。一般来说,说课15分钟。在每年6月和11月,通过说课就可以拿证了。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总共有三门,分别是《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学科和教育理论知识。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包括:《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基本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八大模块。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包括:地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这四部分的内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各类别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科目合格成绩单次有效。

教育部试教育考试院为笔试、面试均合格考生,提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是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该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

例如:通过2019年上半年面试,合格证明有效期至2022年6月30日;通过2019年下半年面试,合格证明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地理

and would not like to be left behind.-----------------------------------------------------------------------------------On the Way to School this morning,my father took me to school by bike.i sat at the back of the bike,eating a banana.after i ate it up,i threw the skin onto the street randomly.  no sooner had i done this than i realized that i had done something bad to our environment.and maybe someone would step on it and tumbleover.i must pick it up.thinking of these,i asked father to stop.i jumped offthe bike and ran back to pick up the banana skin and threw it into a roadside dustbin.seeing this,father praised me and i felt very happy.  in future i will protect the surroundings more consciously and think more about othe

2020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工作推迟举行,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备考教师资格笔试考试,下面小编特给大家带来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地理科目题型及分值分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环球青藤的更新。2020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工作推迟举行,具体考试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另行通知。中学教师资格证地理考试题型有单选题,简答题,教学设计题,材料分析题,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地理科目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中学地理科目题型及分值分布【初中、高中】题型题量分值知识点分布单选题25题50分地理学科知识与运用 占比44% 题型分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教学知识与运用 占比21% 题型分布: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 占比35% 题型分布: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简答题2题24分教学设计1题24分材料分析3题52分

2.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凌汛现象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3.图中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4.2013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 B.入湖河流中上游过度取水

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D.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减少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图中河流位于中亚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C错。甲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因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流量小于乙河段,A错。位于温带地区,有结冰期,B错。流经干旱地区,沿岸平原广布绿洲,D对。

2.【答案】C。解析: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故选C。

3.【答案】A。解析: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优势为:有色金属原料丰富、廉价水电(有色金属冶炼需电解,耗能大)、廉价水运,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A。

4.【答案】A。解析:鄱阳湖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季风影响2013年降水较常年偏少,导致湖水水位下降水位偏低。若是上游过度引水和流域内植被破坏引起的水位偏低,不应只是一年也不应只出现在某时刻;湖水是降水补给为主,不是冰川融水补给的。选A正确。

教师资格证笔试地理真题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版本一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冰原景观图,请学生猜测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出现在什么气候类型下,引导学生得出这是不同气候下形成的景观,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气候的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并补充说明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教师活动】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   【问题】   (1)为什么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   (2)为什么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   (1)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这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出示以莫斯科和伦敦为例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教师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和全年降水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师生总结】伦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莫斯科寒冷干燥。主要受距海远近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水热特征不同,因此形成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气候类型。   (2)洋流因素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回顾全球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伦敦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思考这些气候类型与所经洋流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洋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着显著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一般地,暖流经过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因素   【教师过渡】其实,海陆位置、洋流,都属于下垫面。同学们,还能想到下垫面的因素中还有什么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吗?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   【过渡】像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都属于自然因素,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气候呢?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观看课件中呈现的火电厂释放大量废热图片、工人铺设水泥路图片,并前后4人为一组按照之前分析自然因素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人类活动(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也会影响气候。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思考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差异、洋流、地形等。   人为因素:工厂废气排放,对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答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版本二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思考在城市发展中与交通布局影响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进而引出购物,从而导出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总结】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   (二)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形成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中国城市分布图”   【提问】   1.思考中国古代,近代与现代重要城市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   2.中国当前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3.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有什么影响?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生总结】城市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汇处。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与重要铁路公路干线,以及沿海地带。   (三)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北京市1980年城市布局示意图”以及“2018年城市布局示意图”   【提问】   1.两个阶段中北京市大型商场布局有什么变化?   2.两个阶段北京市城市交通发展有什么变化?   3.导致商业网点布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总结】北京市商业网点由最初的集中于市中心西单、王府井,扩散为各个交通环线周边均有布局。北京市的交通发展呈现“环—线”式分布。   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发展,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   环节三:巩固提高   思考城市的发展过程与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商业网点的变化之中有哪些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课下查找本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商业网点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通枢纽地带,同时在沿海地带也有广泛商业网点分布。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谈谈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材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3)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如在“全球变暖”的教学中,教材指出“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教师可对此提出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讨。   (4)设置错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可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故意设错,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纠正。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这样的命题,对此教师可设计“没有地球自转,地球就没有昼夜更替”的错误命题,让学生去判断正确与否,最后学生认识到地球没有自转也有昼夜更替,只不过是一年只有一次昼夜更替。   版本三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新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林业相对发达,提问学生,东北的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进而提问东北的农业与林业种植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在PPT中展示建国前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作物的照片。   【提问】   (1)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什么业为主?   (2)建国前后农作物的种植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分析,思考交流。   【师生总结】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建国之前主要是旱作杂粮,建国后结构更加合理主要是玉米、大豆。   1.结构完整、耕作业为主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东北三省粮食产量构成”图。   【提问】   (1)为什么说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分析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的特点。   (3)分析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构成的特点。   【师生互动】读图思考,教师提问。   【师生总结】   (1)东北三省的农业产值中,农业占主导地位,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牧业,占32.9%;渔业占8.9%,林业占2.3%,所以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中,以粮食作物,其次分别为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3)粮食产量构成中,谷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豆类和薯类。谷物类中,玉米比重高达65.76%,其次为稻谷、小麦。   2.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展示材料】PPT展示“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图。   【提问】   (1)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东北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什么?商品糖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内?   (3)东北地区商品粮油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师生活动】学生读图,教师引导总结。   (二)林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地区林地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提问】   (1)东北地区的林木有哪些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东北地区有哪三大林区?   (2)针叶林、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规律?   (3)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师生总结】   (1)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2)针叶林主要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以东,松辽平原以北广大山地。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3)经济林主要是在辽东半岛以及辽河平原。   环节三:巩固拓展   解决课前悬疑:东北地区农林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跟土地资源有什么关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东北地区农林业在建国之后的发展历程,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东北地区山区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参考答案】   (1)存在问题:采育失调,以采伐为主;毁林开荒,森林火灾。   (2)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为保育的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工业。   (3)发展重点:林木,人参,养鹿,林蛙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有哪些好处呢?   【参考答案】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首先独具匠心的设问是成功点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极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其次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作用。最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教与学的作用。

2.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凌汛现象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3.图中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4.2013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 B.入湖河流中上游过度取水

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D.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减少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图中河流位于中亚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C错。甲河段位于河流下游,因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流量小于乙河段,A错。位于温带地区,有结冰期,B错。流经干旱地区,沿岸平原广布绿洲,D对。

2.【答案】C。解析: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故选C。

3.【答案】A。解析: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优势为:有色金属原料丰富、廉价水电(有色金属冶炼需电解,耗能大)、廉价水运,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A。

4.【答案】A。解析:鄱阳湖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季风影响2013年降水较常年偏少,导致湖水水位下降水位偏低。若是上游过度引水和流域内植被破坏引起的水位偏低,不应只是一年也不应只出现在某时刻;湖水是降水补给为主,不是冰川融水补给的。选A正确。

  • 索引序列
  • 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笔试
  • 教师资格证地理笔试真题
  • 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 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地理
  • 教师资格证笔试地理真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