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章节目录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0

千羽YUmi
首页 > 经济师 > 初级经济师章节目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包华包华

已采纳

2018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题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第三十一章  行政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渊源

1.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国家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四类: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和内部行政关系。

2.行政法的渊源

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狭义上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条约与协定、法律解释。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三)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调整的结果是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等要素构成。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就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①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可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也可能是依法通过授权取得行政权的行政机构、公务组织、企事业

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行政主体具体通过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结果归属于相应的行政机关,而其非公务行为的结果应由自己承担责任。

②行政相对方。也称之为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行为和精神财富等。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的总和。

(四)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而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2.行政行为的分类

(1)以行政行为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外部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

(2)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3)以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程度为标准,可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该行政行为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应申请的行政行为。

(5)以决定行政行为成立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为标准,可分为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多方行政行为。

(6)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7)以行政行为的表现方式为标准,可分为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例题·单选题】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该行政行为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

A.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应申请的行政行为

B.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C.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D.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答案]A

二、行政许可法的基础知识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2003年 8 月 27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一)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1.法定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便民原则

4.信赖保护原则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通过明确的责任承担机制来反向约束和监督行政许可行为。

5.监督与责任的原则

(二)我国行政许可的设定

(1)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①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②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③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④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⑤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2)上述所列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②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③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④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例题·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事项,可以设行政许可( )。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B.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C.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D.行政机关采用事前监督方式能够解决的

[答案]D

(三)我国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

(1)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2)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4)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四)我国行政许可的实施

1.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2.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1)申请与受理

(2)审查与决定

(3)期限

(4)听证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 5 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 20 日内组织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五)行政许可的费用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六)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1.行政许可的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5)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按照以上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2.行政许可的注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2)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5)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七)法律责任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无权设定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许可,有关机关应当责令设定该行政许可的机关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被许可人的法律责任

被许可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

(2)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

(3)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3.其他人的法律责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8 评论

伊斯忐忑

一、商业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商品流通基本原理

第二章 商品流通企业

第三章 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

第四章 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第五章 商品采购管理.

第六章 商品仓储管理.

第七章 商品运输管理

第八章 商品营销管理

第九章 商品流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商品流通会计核算

二、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第二部分 财 政

第九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十章 财政支出

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

第十二章 税收基本制度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制度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四章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第十五章 信用与金融中介

第十六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第十七章 汇率与国际收支

第四部分 统 计

第十八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第十九章 统计调查

第二十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二十一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第五部分 会 计

第二十二章 会计基础概念

第二十三章 会计核算

第二十四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六部分 法 律

第二十五章 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十六章 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二十七章 行政法基础知识

第二十八章 民法基础知识

第二十九章 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三、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第三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中介

第四章 金融市场

第五章 金融企业的资本与负债业务

第六章 金融企业的资产与其他业务

第七章 金融企业会计与结算

第八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九章 国际金融

四、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工商企业及其管理概论

第二章 工商企业组织结构

第三章 市场调查与预测

第四章 生产过程组织

第五章 质量管理

第六章 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

第七章 员工招聘与员工成长

第八章 财务管理

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基础

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二章 团体心理与行为

第三章 工作态度行为

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五章 工作分析

第六章 招聘与录用

第七章 绩效管理

第八章 薪酬福利管理

第九章 培训与开发

第十章 员工关系管理

第三部分 劳动力市场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及其均衡

第十二章 工资与就业

第四部分 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

第十三章 劳动法律管理

第十四章 就业与职业培训

第十五章 劳动合同

第十六章 劳动标准与工资福利

六、保险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

第二章 保险概述

第三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保险合同

第五章 财产保险(一)

第六章 财产保险(二)

第七章 人身保险

第八章 保险承保业务及其管理

第九章 保险市场与监督

七、邮电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通信产业概述

第二章 电信通信

第三章 邮政通信

第四章 通信成本及资费

第五章 通信业产出与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第六章 通信服务质量

第七章 通信市场

第八章 通信业管制

第九章 邮政法律制度

第十章 电信法律规范

八、建筑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建筑业

第二章 建筑市场

第三章 工程项目管理

第四章 工程进度管理

第五章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第六章 工程项目计价

第七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

第八章 工程成本管理

第九章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九、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农业资源

第二章 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农业产业结构

第三章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第四章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第五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

第六章 农村合作经济概论

第七章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

第八章 农产品市场营销

第九章 农产品企业经营管理与经营活动分析

十、旅游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部分 旅游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 旅游活动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资源

第四章 旅游业与旅游产品

第五章 旅游市场与营销调研

第六章 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第二部分 饭店经营管理

第七章 饭店概论

第八章 饭店连前厅管理

第九章 饭店客房管理

第十章 饭店餐饮管理

第三部分 旅行社经营管理

第十一章 旅行社的设立于主要业务

第十二章 旅行社产品销售业务

第十三章 旅行社计调业务

第十四章 旅行社接待业务

第四部分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

第十五章 旅游景区概述

第十六章 旅游景区管理与保护

十一、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第二章 财政支出分类与内容

第三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四章 税收基础知识

第五章 货物和劳务税制度

第六章 所得税制度

第七章 其他税收制度

第八章 政府非税收入

第九章 政府预算管理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270 评论

派大海绵

2018年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章节要点:第四章

第四章 生产过程组织

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一、生产组织

(一)生产组织的概念

(二)生产组织的必要性

优化的生产组织能够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少,并有利于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二、生产过程

(一)生产过程的概念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

不同企业由于技术设备条件、专业化协作水平以及企业生产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生产过 程构成有着一定的差别,而且随着企业自身生产发展也会发生变化。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基本生产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

三、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与要求

(一)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

(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要求

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是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为社会提供产品,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合理地组织生产过程必须考虑很多客观要求:

(1)连续性原则。

(2)比例性原则。

(3)节奏性原则。

(4)准时性原则。

(5)柔性原则。

四、生产类型

(一)大量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产品产量大而品种少,经常重复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类似的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

(二)成批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是指产品产量较少,品种较多,专业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生产类型。

成批生产具有一定的生产稳定性和生产重复性,具有定期重复轮番生产的特点。

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三种类型。其中,中批生产更加明显

(三)单件生产类型

单件生产类型是指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而每一种产品仅生产一台(件)或少数几台(件)的生产类型。

35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级经济师教材章节目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共37章,分为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会计、统计、法律六大部分内容。更多经济师考试相关问题请访问来源页面: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科目特点(一)

    小小小花花儿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中级经济师章节考卷目录

    共有19章,包括领导行为、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等内容,在学习的时候很多知识点和平时工作还是很相关的,大家可以理解性学习,对自己还是很有帮助的。中级经济师人

    saiber赛八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中级经济师财税章节目录

    中级经济师财税专业考试内容共12章,包括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税收理论、货物和劳务税制、所得税制度、其他税收制度、税收管理、税务稽查、公共债务

    栗子酱8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中级经济师财务章节目录

    中级会计师的《财务管理》科目共有十个章节。分别为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第三章预算管理、第四章筹资管理(上)、第五章筹资管理(下)、第六章投资管理、第七

    双鱼0303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经济师中级会计章节目录

    中级会计实务有22章。补充资料:中级会计实务重点章节:中级会计考试中,《中级会计实务》重点章节主要是资产(第二章至第九章)、负债(第十至第十二章)以及理论(第一

    听风者三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