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4

神经女大王
首页 > 经济师 >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田艳恒

已采纳

【 #经济师考试# 导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经济师考试频道。祝大家备考顺利!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考试内容:了解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1·多选题】(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A.文化条件   B.人的劳动   C.生产关系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答案]BDE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A.原料   B.辅助材料   C.燃料   D.生产工具   [答案]D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试内容:熟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熟悉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注意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例题1·单选题】(2008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市场范围的扩大   B.商品交换的繁荣   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变革   [答案]D   【例题2·单选题】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物质资料生产   D.人的劳动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等   关系的总和。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E.流通   [答案]ABCD   【例题4·单选题】(2007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   [答案]C   【例题5·单选题】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答案]D   【例题6·多选题】(2007年)人类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E   【例题7·多选题】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E.生产资料   [答案]AB   【例题8·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D.人类劳动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E.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答案]AB   【例题9·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本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C   (三)社会经济规律   考试内容:熟悉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类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了解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351 评论

秋天里的松鼠

距离考试的到来已经不远了,备考是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两层含义: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是增加的;人均占有的商品和劳务也是增加的。

经济发展: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增长,而且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程度等在内的各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其中最基本、也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劳动、资本、土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种基本要素。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粗放型和集约型。

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

(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决策体系,与一般的经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征。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依据物质生产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其次要依据本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再次要充分考虑到需要和可能,具有可行性。

经济发展目标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第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了解三步走战略。

熟悉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六项内容,注意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了“五个统筹”的任务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开放和对外开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转变政府职能;(2)建立健全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机制;(3)改变经济增长方式;(4)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143 评论

初记装饰

【导读】参加202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的考生,除了需要进行《经济基础》的复习,还需要进行专业实务的备考,实务专业有10各科目,分别是工商管理、财政税收、农业经济、金融、保险、人力资源、旅游经济、运输经济、建筑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作为2021参考考生,考试复习的依据自然就是考试大纲了,在新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大纲没有出来之前,我们的参考大纲只能是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在新大纲出来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的考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复习,掌握考试的要点,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接下来就具体来了解一下。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1. 社会经济制度。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4.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6.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

8.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财 政

9.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掌握公共物品的特征,理解公共物品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诠释市场效率,掌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财政的基本职能,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和主要任务,理解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内容。

10. 财政支出。理解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理解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功能与特点。

11. 财政收入。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与基本分类方法,理解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诠释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和衡量指标,理解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掌握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2. 税收基本制度。理解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的基本特点,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理解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

13. 政府预算制度。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职能,诠释政府预算周期,辨别部门预算,掌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14. 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诠释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类型,理解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机制的内涵。

15. 信用与金融中介。理解信用的内涵与基本类型,诠释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和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能,辨别我国金融中介体系。

16.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诠释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基本功能,掌握金融工具与利率的种类和基本作用。

17. 汇率与国际收支。理解外汇与汇率标价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

第四部分 统 计

18. 统计与统计数据。理解统计、统计工作、统计数据,辨别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诠释统计数据的类型,理解统计指标及其基本类型。

19. 统计调查。理解统计调查种类,辨别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掌握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法,正确测度统计数据的质量。

20.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理解品质数据、数值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基本方法,合理设计和使用统计报表。

21. 数据特征的测度。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掌握离散程度的测度。

22. 统计指数。理解统计指数分类,诠释和应用加权综合指数,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辨别几种常用的价格统计指数。

第五部分 会 计

23. 会计基本概念。理解会计的基本特征、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诠释会计的基本前提,掌握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辨别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24. 会计核算。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诠释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和特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方法,辨别财产清查的过程和方法。

25. 财务会计报告。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分类,辨别三种主要会计报表的内容,基本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第六部分 法 律

26. 法的一般原理。辨别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诠释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辨别我国法的制定程序和法律解释,理解法的功能和效力。

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辨别经济生活中常用的部门法:民商法和经济法。

28. 行政法基础知识。理解行政法的基本特点,诠释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理解行政行为的特征和效力,掌握行政复议基本制度,辨别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29. 民法基础知识。理解民法基本原则,辨别民事主体,辨别民事法律行为和特征,掌握代理、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理解诉讼时效种类。

30. 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理解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

以上就是2021年初级经济师参考大纲——经济基础知识,总共六个部分内容,大家可以逐步进行认真复习,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点框架图,2021年考生同时也要关注考试报名相关资讯,掌握初级经济师高分技巧,这些一定要提前了解和关注起来,祝大家考试成功!

139 评论

相关问答

  • 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

    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包括《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其中《经济基础知识》是必考科目,《专业知识与实务》有人力、工商、金融、财税等12个专业,考生可根据自

    天上的叮叮猫儿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初级经济师必备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考试一共分为了《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务》两科,规定在两年内通过才可取得证书,那么初级经济师这两科具体考什么内容?初级经济师各科考点详解1、《

    上海花满屋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初级经济师考前必备知识

    2022年的初级经济师考试已经逐渐逼近了各位考生了,17天时间之后,考试就要正式来临了。考生们目前是否已经做好了迎考的准备呢?在考试之前考生的准备阶段又有哪些需

    明天努力找吃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基础知识经济师

    经济师。初级和中级均2个科目,具体是:《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考试科目实行合并组织、分科目连续作答的方式,每个科目考试时长(最长作答时间)为1

    艰难之旅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

    初级经济师考试共分为《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2个科目。从往年情况来看,比较多考生在学习《经济基础知识》时迷失了方向,不知从何学起,那么《经济基础知

    长杠豆0725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