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证券从业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5

张小小晴晴
首页 > 金融从业证书 > 王剑证券从业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赏你五个指头

已采纳

为引导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监管部门多措施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但对中小银行来说,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方核实到,央行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目前,部分银行已经收到该《通知》,但亦有银行或因各地下发进度不一尚未收到。《通知》的要求主要聚焦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再强调继续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产品,这一要求并非新内容,去年底一些银行就陆续收到窗口指导要求整改;

二是进一步加强结构性存款管理,加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其的管理,明确将结构性存款保底利率纳入自律机制管理范围;央行会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利率执行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同时指导自律机制将上述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

多位受访的分析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央行上述政策并未超出预期,都是此前政策的延续和强调。政策出台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管理,减缓核心负债成本的上行压力,从而促进银行对实体经济让利,更大幅度地降低贷款利率。不过,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依旧是推动核心负债成本下降的有效手段,尽管当前未必是政策出台的合适时机,但仍是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

预期之内的政策落地

对于《通知》的核心内容,实则不少银行此前就已在执行整改。关于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产品的要求,去年末一些银行就收到窗口指导要求整改,停止新发行的定期存款产品(包括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靠档计息,若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算。

定期存款尤其是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是一些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方式。一民营银行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其本质是以高利率来抵补中小银行薄弱的存款基础,吸引更多存款。过去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水平与理财收益率接近,客户购买后并无固定持有期限,即便提前支取派息金额仍按既定高利率计算。

“目前,银行都已在针对提前支取靠档计息进行整改,但基本仍是新老划断的方式,即监管部门提出新要求之前发行的大额存单产品,持有人仍可以享受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上述民营银行高管称。

监管对于结构性存款的规范也由来已久。此前,因结构性存款“假结构”,银行以高利率为卖点做大存款规模的情况较为普遍,银保监会曾多次出手整顿过该类产品。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明确了结构性存款发行、销售等要求,并对存量产品整改设置一年过渡期,此后“假结构”等乱象大为减少。根据融360监测数据,2020年1月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环比下降10BP。

此次《通知》将结构性存款保底利率纳入MPA考核之中,是进一步规范结构性存款的真实利率水平。不过,光大银行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央行对于结构性存款的新政恐难以推动结构性存款利率再次明显地快速下降,因为此前已有不少银行按照结构性存款保底利率不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MPR考核上限(基准利率上浮50%)来执行。不过,尽管政策对结构性存款的保底利率作出约束,但对购买结构性产品部分的成本未有约束,银行实际支付的总成本(保底利率+结构性产品成本)未必低于MPA考核上限。

控制银行负债成本或还有后招

不论是前期整顿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存行为,还是叫停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政策出台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切实下降。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存款是银行的主体,存款利率居高不下,导致信贷利率也难降。目前,政策部门开始设法逐步压降存款成本,进而引导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降。

王一峰也表示,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负债成本极其重要,是今年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一方面,促进银行对实体让利需要银行控制负债成本;另一方面,今年前两个月银行核心负债成本上行压力未减,两种力量已经对今年银行业息差形成挤压。下一阶段,仍可能仍会出台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的相关政策,通过利率自律机制约束定期存款上浮、控制大额存单价格、规范“创新”活期存款等都是可选项。

在政策的可选项中,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近日被讨论较多。王一峰对此认为,通过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来压降核心存款成本依然是可选项,但现阶段流动性在银行间体系淤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时点未必在当下。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生产尚未完全恢复,物价高企,货币政策暂不具备大规模宽松的条件,预计进入四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物价将逐步回落,而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将对货币政策提出更多要求,央行届时可采取更多行动。

民营银行群体的难处超九成存款靠线上高利率吸引

在压降银行负债成本的过程中,对存款基础薄弱的一些中小银行来说,将面临着不小的压力。王剑表示,在银行间市场利率向存款传导仍然不畅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政策当局料将重心转向高息存款品种的治理,包括对“伪结存”、“智能存款”、类货基等。这些政策不会影响全行业的整体存款规模,但会影响客户基础弱的银行争抢存款的手段,增加它们争抢存款的难度。最后的结果,是会使存款利率上行压力减轻,甚至不排除存款利率出现稳中略降,但客户基础弱的银行存款压力更大,行业内部分化加大,客户基础强的银行“强者恒强”。

上述民营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不论是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还是所有权转让等,这些只是存款“创新”的底层结构,《通知》约束的重点不在于存款底层结构,而在于利率水平。不过,对民营银行来说,线上的个人存款占据了存款来源的超九成以上,适当的高利率是抵补自身品牌基础薄弱、客户渠道单一的主要方式,如果对民营银行发行的存款产品设置过严的利率约束,对民营银行的生存经营都会构成较大压力。

“民营银行诞生的初衷,也是为了推动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在民营银行这个较小群体内适当试水存款产品创新,符合金融创新的大方向。”上述民营银行高管称,现在业内对普惠金融的关注更多聚焦在贷款端,目的是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对普通客户的存款端同样需要加大创新。

107 评论

新羊年新气象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4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受季节性因素等影响较上月明显下滑,保持同比多增势头。当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末低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个百分点。13个月来同比首次转负!居民存款减少万亿4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引发市场关注。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万亿元。据证券日报,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份银行季末考核时点已过,根据季节性规律,不排除因居民存款向理财“搬家”,导致当月住户存款余额下降的可能。4月份理财规模重回增长,也暗示了这种可能性。一些乐观人士条件反射地认为这是“居民存款都拿去买买买”,但显然4月CPI环比下降%地事实无法支持这点。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4月,CPI同比上涨%,涨幅较上月收窄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降幅较上月扩大个百分点。4月新增信贷减少,则说明居民存款更可能是去还贷。提前还房贷可能是存款大量减少原因现代信用体系下,是“贷款创造存款”,信用扩张过程中贷款和存款两方面是同步的。有人去办理房贷,银行发放后账户上多了这笔钱,一笔等额的贷款和存款同时诞生,如果去结清贷款,就在世界上“消灭”了这笔钱,资产和负债同步核销。长江证券认为权益市场回暖以及提前还房贷也是存款大量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权益市场有所回暖,地产金三银四以及清明、五一小长假,促使居民部分存款转为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居民中长贷再度转负,指向居民拿存款提前还房贷的行为仍存在。东吴宏观陶川分析,超额储蓄开始放量,但是流向可能有点窄。从资产和经济表现看,市场心心念念的超额储蓄可能基本上没有流向投资,部分流向了消费,大量流向了房贷,对应的就是股市增量资金不足、博弈特征明显,人流量报复性恢复、但是人均消费水平仍不尽如人意(五一人均旅游支出约为2019年同期的80%),居民提前还贷情绪浓厚、二手房挂牌量大涨。不过,招商宏观则分析居民存款减少符合季节性规律,目前无法从4月数据得出居民加速偿还房贷结论。从历史规律来看,4月及7月一般是居民存款减少的时点。以4月为例,今年万亿居民存款的减少量少于2017(减少万亿),2018(减少万亿)及2021(减少万亿)。另外,广发固收刘郁研报就指出,4月居民存款下降约万亿元,而理财规模增加万亿元,可能反映部分居民存款重回理财。万粉丝关注4月居民存款少了万亿,去哪儿了?4月居民存款大幅减少引起市场的广泛热议。央行最新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万亿,同比多减4968亿元。钱到底去哪了?不少分析认为,4月居民存款减少或源自“提前还贷”和消费回升所致;另外的观点则认为,4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体现了居民储蓄意愿下滑,风险偏好回升后,或主要回流至理财市场。季节性因素影响有多大?数据显示,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末低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的大幅下滑格外醒目。4月份,住户存款减少万亿元,同比多减4968亿元。这也是和居民部门一年多来的首次减少。不仅如此,4月份还出现了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共同减少的情况:4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同比多减198亿元。这与3月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多增万亿元。从一季度住户存款增量来看,1月至3月分别增加万亿元、7926亿元、万亿元。实际上,居民部门存款近几年4月均会减少,4月居民存款的大幅回落属于季节性特征。“虽然居民存款大幅回落,但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季节性,这与银行季末冲存款、季初居民存款资金重新流入理财产品相关。”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以2019年以来的数据为例,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居民部门存款在4月均有所减少。其中,2019年至2022年分别减少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分析季末季初的存款波动现象时就指出了存款的季节变动规律:一般存款(包括非金融企业存款、个人存款)在季末的月份大增,下个月再大降;非银存款则刚刚相反,在季末的月份大降,下个月再大增(但季节性规律弱一点,有时不明显,可能是受其他因素干扰)。数据显示,4月份,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虽然4月存款增速低于大家预期,但不用操心,6月末存款又会回来的。”王剑称。消费意愿恢复了吗?不过,今年4月居民存款大幅回落之所以格外受到关注,是因为其下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4月居民存款减少量实际上并非最低。如上述数据显示,2021年4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5700多亿元,同比多减7700多亿元,而今年4月则是同比多减4968亿元。一些分析观点认为,4月居民部门存款下滑幅度较高,或因为提前还贷所致,同时也反映了居民消费信心、意愿在稳步恢复中:五一假期热门景点游客量回升,文旅市场显现复苏趋势,假日旅游消费需求提前在4月部分释放。但这在数据上并未得到印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与此同时,以个人消费类贷款为代表的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在4月也出现回落,减少1255亿元,同比少减601亿元。此外,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多减842亿元。德邦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短贷和中长贷共同减少指向居民购房和消费的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存款和贷款共同减少或意味着居民部门仍在“提前还贷”。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居民部门存款下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居民储蓄意愿的下滑,背后可能是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存款利率过低所致。4月以来,部分银行相继调整了定期存款利率,部分银行降幅高达45个基点。对于4月居民存款明显减少,国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居民存款减少超万亿,或主要回流至理财产品。考虑到4月银行理财增长整体回暖,尤其是现金管理类增长较好,预计是居民存款的主要回流方向,此外储蓄型保险、股市或也有一定贡献。4月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回升。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3年4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9844亿元。股市方面,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则显示,4月以来A股日均股票成交额万亿元,较一季度的8787亿元和2022年的9256亿元、均有明显放大。明明还指出,4月非银存款增加反映出有增量资金流入金融市场,但和居民存款下滑规模以及往年增长幅度相比,并不明显,说明居民“存款搬家”后,可能并非完全用于金融资产投资,还有一部分可能转移至消费等其他领域。超额储蓄能否何时释放?央行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比上季度减少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和“更多投资”的居民分别比上季度增加个、个百分点。虽然4月居民存款的减少被市场视为居民储蓄意愿的下滑,但专家认为,居民超额储蓄仍在继续积累,预计未来较难大量释放至消费、购房。李超估算,2020年-2023年4月我国居民超额储蓄体量已增长至万亿,相较3月继续增加约5000亿元,相比2022年末则已大幅增加了万亿。也就是说,即使疫情因素消退,居民仍在积累超额储蓄。李超认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导致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的根本性原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影响,也因此居民超额储蓄的释放将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此外,需要注意的是,M1同比增速持续收缩,但M2同比增速却持续扩张。4月末,M2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末低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个百分点。对于M1与M2增速的背离,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资金从企业部门持续流向居民部门,而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回流明显乏力。即,企业通过经营和贷款获取的资金,以薪酬等方式转移至居民部门后,由于居民消费复苏乏力,便将企业转移来的资金以存款的方式沉淀了下来,而不是通过消费的方式使其回流企业账户,表现在数据上,便是居民存款增速持续高于企业,居民“超额储蓄”高烧难退。但居民存款增速已于3月和4月连续回落,可能指向居民预期正在好转

100 评论

qianmian1015

王剑先生:1977年7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研究生学历,历任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公室主任。现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安徽山河矿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际山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中铁山河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监事。

335 评论

相关问答

  • 王佳荣证券从业

    方法一:观看课程、学习教材很多人考证喜欢自学,可这种学习方法对自我能力和自我意志力的要求非常高,否则的话只能是事倍功半,浪费了大好的时间,还不一定有一个美好的结

    冬冻咚洞 9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基金从业考试沈剑

    我是咱师大外语学院哒,大二的时候为了凑学分就随便选了唐量老师的运动营养学。因为是选修课所有一般都安排在晚自习的时间段。还记得第一节课我像平常一样带着我的其他科作

    馋猫也优雅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王林证券从业人员

    姚振山能够成为央视主持人,主要归因于他的专业背景和优秀的播音主持能力。首先,姚振山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证券投资专业,是国内第一批“证券咨询从业人员”。他对证券市场

    余味无穷aa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王学冉证券从业

    其实我觉得他的一些经验应该是比较有道理的,而且能够帮助我们。

    夏哲藤1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银行从业考试沈剑

    “明斯基时刻”(MinskyMoment)所描述的时刻是资产价值崩溃时刻,即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

    逛街搵食人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