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银行从业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4

诗诗雨天
首页 > 金融从业证书 > 货币政策银行从业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扶阿婆过马路

已采纳

下面是整理的“银行从业资格《法律法规》大纲内容:金融基础”,供考生参考,更多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资讯,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银行从业资格《法律法规》大纲内容:金融基础

大纲概述:金融基础

(一)熟练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基本内容;

(二)熟练掌握货币政策的内容、目标、原理及传导机制;

(三)熟练掌握利息及利率的内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四)熟练掌握外汇及汇率的基本内容、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与演变

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其他具有相同价值的商品来表现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在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四个阶段,并最终产生货币。

第一节 货币基础知识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出现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

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不断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包括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表现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特殊性表现在: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在与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商品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可以是观念形态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第二,不需要具有十足价值,可以用符号代替。

3.贮藏手段

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而保存起来时,就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第二,必须是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4.支付手段

货币在实现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偿还欠款、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放工资、捐款、赠与等。

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使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突破了现货交易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二是借助于货币的支付手段,一部分债权债务关系可以相互抵消,可以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消极作用表现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存在支付危机和信用危机的可能性。

二、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一)货币需求及影响因素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2.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2)利率水平

利息率与货币需求呈反比。

这是因为:利息收入可以看做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息率提高,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息收入),会带来货币持有的减少,因此,货币需求趋于减少。相反利息率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减少,货币需求趋于增加。

(3)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若以M代表货币需求量,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则根据货币流通规律有如下公式:M=PQ/V。可见,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货币需求成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需求成反比。

(4)信用制度发达程度

信用货币制度发达程度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比。

信用制度发达时,一方面,可以通过支付结算减少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数量,从而使货币需求降低,另一方面,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利于金融市场完善,增加可供人们选择的资产形式,人们的资产配置就有更多的选择,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就会减少

(6)公众的预期和偏好

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时,会减少货币持有,则货币需求减少。人们偏好货币,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偏好其他金融资产,则货币需求减少。

(7)其他因素

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通讯等技术状况

(二)货币供给及货币层次划分

1.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一般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应的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构成。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财政收支等因素,都会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2.货币供给量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广义货币,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是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

(M2—M1)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三)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及影响因素

1.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存款准备金(rd):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

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2.货币乘数及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作用而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226 评论

马路小花

2022年的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在进行了时间调整之后,考试时间定在了11月的26日和27日,目前距离正式考试还有两个月左右的复习时间,大家要把握好时间,积极备考。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2022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备考知识点内容分析吧!

(1)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水平及其结构由经济主体自主决定的过程。

(2)组成部分

①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②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为核心的利率调控机制;

③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影响

①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银行存贷差的利润空间,尤其对国内银行高度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造成冲击;

②把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对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风险;

④改变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影响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使竞争日益激烈;

⑤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了资本管理难度。

有利影响

①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②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加自由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主动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手段。

对策

①向综合化经营模式转变,调整盈利模式及收入结构,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摆脱利差利润的限制;

②建立科学的产品定价体系,提升自身的定价能力;

③调整存贷款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④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方法和相关制度,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避免信用风险增加带来的潜在危机;

⑤丰富和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和水平,完善管理体制,为银行取得收益提供保障。

(1)常用的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及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其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到中央银行。

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部分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行为。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降低,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优点:有主动性、灵活准确性、可逆转性、可微调、操作过程迅速、可持续操作等。

(2)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①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②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限制、信用配额、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等。

③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窗口指导、道义劝告、金融检查、公开宣传等。

(3)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①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7天期以内短期逆回购或正回购为主

②临时流动性便利(TLF):操作期限28天

③常备借贷便利(SLF):最长3个月,以1~3个月期操作期为主

④中期借贷便利(MLF):3个月或6个月

⑤抵押补充贷款(PSL):初衷是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在实际操作中,央行还对其他若干家股份制银行和大型城商行投放抵押补充贷款,主要功能是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⑥定向中期便利(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叙做两次,这样定向中期借贷便利资金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3年,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优惠。

1.必考科目:《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测查应考人员运用银行业的基础知识、银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分析判断问题、处理基本业务的能力。

主要考察知识点:经济金融基础、银行业务 、银行管理、银行从业法律基础 、银行监管与自律

2.选考科目:《银行专业实务—银行管理》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业类别考试,考核应试人员是否达到银行业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水平,并具备与岗位匹配的履职能力水平,包括考察其对有关经济金融体系及法规、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的掌握程度,突出考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各类基础业务风险控制要点和相应监管要求的实际运用和把控能力。

主要考察知识点:经济政策、监管体系、银行基础业务、银行经营管理与创新、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业务、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与审计银行风险管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社会责任

3.选考科目:《银行专业实务—风险管理》

考试目的:风险管理考试基于国内外监管标准的权威框架体系,紧密结合国内银行业务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实践,定位于针对银行机构全员的基本认知,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统一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术语,掌握风险管理基础知识、风险文化、风险限额、风险偏好、三道防线等基本内容,注重与基层实务工作相关的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

主要考察知识点:风险管理基础、风险管理体系、资本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国别风险管理、声誉风险与战略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压力测试、风险评估与资本评估、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

4.选考科目:《银行专业实务—个人理财》

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测查应考人员对个人理财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测查对理财投资市场、理财产品、理财业务管理等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测查应考人员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客户的分类与需求分析,理财计算工具等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本科目知识技能,合法、合规地做好个人理财业务

主要考察知识点:个人理财、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理财投资市场、理财产品、客户分类与需求分析、理财规划计算工具与方法、理财师的工作流程和方法、理财师金融服务技巧、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5.选考科目:《银行专业实务—公司信贷》

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测查应试人员运用银行公司信贷领域相关知识,包括公司信贷基础知识、公司信贷操作流程、分析方法和管理要求,以及公司信贷相关法律法规等,处理银行公司信贷基本业务的能力。

主要考察知识点:公司信贷、贷款申请受理和贷前调查、借款需求分析、贷款环境风险分析、贷款环境风险分析、客户分析与信用评级、担保管理、信贷审批、贷款合同与发放支付、贷后管理、贷款风险分类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不良贷款管理

6.选考科目《银行专业实务—个人贷款》

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测查应试人员应用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相关知识,包括个人贷款基础知识和业务管理、各业务品种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个人贷款相关法律法规等,处理银行个人贷款基本业务的能力。

主要考察知识点:个人贷款业务基础、个人贷款管理、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卡业务、个人征信系统

313 评论

yvette0112

2018年银行从业《法律法规》考点: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①最终目标:同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②操作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构成。

③中介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M2,即广义货币。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M。=流通中现金

M1=M。+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上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123 评论

相关问答

  • 证券从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央行的货币政策如何作用经济,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各经济学派从不同角度出发,形成了各自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如Mishkin将货币政策的

    EatDrinkWorld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银行从业考试政策

    答案:根据《中国银行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实施方案》,在贫困地区就读高中及以下学历或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可以单独划线加10分,即总分达到了90分及以上即可通过银

    小v爱火锅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期货从业免考政策

    期货从业考试不能免考。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为两科《期货基础知识》、《期货法律法规》。上述两科考试通过后,可报考《期货投资分析》科目。所有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0

    阿达殿下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银行从业证免考政策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能申请免试。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报考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可以申请免考《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科目,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和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

    quanyanhei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银行从业货币政策讲解

    货币政策分为如下三种: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然后用来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便刺激投资和消费。2、紧缩性货币政

    咖啡熊33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