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2

bamanai119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山东小学教师资格证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emotesummer

已采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国考《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露出羞涩的神情B.严厉地批评他们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2.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B.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根本区别在于(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B.全面发展的阶级属性C.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D.全面发展的公益属性4.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5.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先进的社会制度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脑体结合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猎考网答案解析:1.C【解析】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故本题选C。2.D【解析】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故本题选D。3.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脱离不开社会实践。故本题选C。4.D【解析】教师是教育观念变革的排头兵,是教育实践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故本题选D。5.D【解析】根据马克思对人全面发展的论断可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故本题选D。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63 评论

酸甜苦辣咸丫头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表述错误的是( )。A.教学中要加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分数B.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C.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D.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 )A.1978年 B.1986年C.1988年 D.1992年3.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美国心理学家( )根据学习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A.奥苏贝尔 B.布卢姆C.加涅 D.桑代克5.下面四个成语或俗语中( )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的描述。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6.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座位,如果上课中有学生捣乱或上课调皮的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让他坐在这个位置。这一做法( )。A.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B.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手段C.是既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又履行了教学管理权的有效方法D.是对学生正确的惩戒猎考网解析: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如下方面:(1)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2)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知识不同与能力,A选项强调的是知识,不正确。故本题选A。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本题选B。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故本题选B。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故本题选B。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故本题选A。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设置特殊的座位,让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坐这个位置,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A选项正确,B、C、D选项均不正确。故本题选A。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328 评论

佳丽子伊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和____构成。 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过程。 3、对人类学习的解释有两大理论即______和______。 4、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类:_____和_____。 5、测验的效度有三种:______、_____和_____。 6、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_____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最适当的理由是() A、问题可以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注意; B、问题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C、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D、问题可以对不认真的学生起惩戒作用 2、“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应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3、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 B、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 D、ABC都对 4、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5、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作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6、关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D、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7、被认为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华生;C、桑代克;D、赫尔巴特 8、“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 A、客观性;B、移情作用;C、敏感性;D、心胸豁达 9、研究表明,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的难度在()左右。 A、50%;B、60%;C、70%;D、80% 10、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事例或案例;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便是奥苏贝尔所说的“组织者”。() 2、程序教学的首创者不是斯金纳,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实质上没有区别。() 5、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6、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7、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8、教师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 9、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要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 10、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11、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12、在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和作用不同() 13、从测量学的观点看,语文考试中以作文代替学期测验,其效度是难以保证的。() 14、在上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导致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 15、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16、原有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与学习的迁移是同质现象() 17、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 18、学生在学习中因控制源性质不同,他们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也不同() 1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6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4遍() 20、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认知地图;2、知识的表征;3、发散思维;4、高原期;5、CAI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符合哪些要求 2、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联系 3、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4、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命题原则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创造性的培养 2、论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含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②洛克的《教育漫话》 ③卢梭的《爱弥尔》 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 ①生物性 ②永恒性 ③历史性 ④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①幼儿教育 ②中、小学教育 ③高等教育 ④职业技术教育 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活动之中。 ①家庭教育 ②社会教育 ③学校教育 ④一切教育 5�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①感知 ②理解 ③判断 ④创造 6�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环境。 ①宏观的 ②间接的 ③一般的 ④特殊的 7�(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①课堂教学 ②复式教学 ③开放教学 ④电化教学 8�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 ①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要求 ④教育影响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 ①高等教育 ②中等教育 ③职业技术教育 ④初等教育 10�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 ①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②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④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1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①理论加实践 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③读书加劳动 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1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①基础教育 ②中学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职业教育 13�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①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②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④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4�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 )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生物性和阶级性 ③历史性和阶级性 ④受教性和可教性 15�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①参观法 ②实验法 ③演示法 ④练习法 16�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①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③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④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7�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 ①讲解 ②讲读 ③讲述 ④讲演 18�( )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学记》 ④《大学》 19�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20�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①循序渐进 ②因材施教 ③直观性 ④巩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 ①礼 ②射 ③御 ④书 ⑤乐 2�我国中小学体育内容中属于运动锻炼项目的有( )。 ①田径 ②游泳 ③日光浴 ④武术 ⑤野营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 )。 ①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③发展速度的不匀衡性 ④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4�总结性检查方式主要有( )。 ①测验 ②实践考试 ③作业检查 ④笔试 ⑤口试 5�我们向学生进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时,要注意通过( )经常进行。 ①多学科 ②多途径 ③多活动 ④多层次 ⑤多形式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 )。 ①备课 ②组织教学 ③上课 ④学业成绩评定 ⑤辅导答疑 7�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规定学科的( )等。 ①教学目的 ②教材体系 ③教材范围 ④学科设置 ⑤教学进度 8�学制的统一性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应当( )。 ①具有统一的教育目的 ②具有统一的办学形式 ③具有统一的具体培养目标 ④作出统一的发展规划 ⑤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 9�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 )。 ①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②课外教育工作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③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取代 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补充 ⑤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 10�在八十年代后期,我国中小学普遍增设了思想品德课、中小学生守则教育课,这主要反映了( )的需要。 ①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要求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③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 ⑤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2�德育的实施,总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___________进行德育是学校教育区别于校外教育机关的一个特点。 3�人民教师必须具有的优良的职业品质包括优良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4�美育的特殊性质就在于通过___________来教育学生。 5�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和___________,发展学生___________的教育活动。 6�根据学生的发展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规律,教学过程既是_____________的过程,又是_____________的过程。 7�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必然形成并依赖于一定的师生关系。因此,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___________,完成___________的必要的条件。 8�课的结构是指课的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分配。 9�德育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要完成这种转化,必须通过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运动,通过受教育者___________才能实现。 10�课外教育工作是指____________,引导学生参加的多种多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四、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教育学 2�学校体育 3�教学原则 4�说服教育法五、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师上每一节课,都必须抓住五个环节———“组、复、新、巩、布”,一个环节都不能缺。( ) 2�各种活动和交往把客体世界与主体世界联系起来,成为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 ) 3�讲授法就是灌输式,就是注入式。( ) 4�我国中小学美育过程中通过艺术手段进行教育是指通过音乐课和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六、实例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面是几位科任教师对一个班级纪律问题的议论: 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 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 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 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 “他们就怕班主任。” “见了班主任就象见了猫。” “猫一走耗子就翻堂。” “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 …… 这些老师的议论和做法,说明他们违背了__________原则 2�《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 3�一个中师学生,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文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足;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有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这位中师生的作法符合____________原则的要求。 4�有一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背一些古诗作为格言以自勉。新生入学时,他要学生背的第一首诗是《有志》:“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第二首是《早起》:“朝日初上窗,起身勿傍徨……勤惰从此分,习惯遂为常。”……这位班主任在工作中采用的是__________法 5�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复习了一组过去学过的词:“跃进”、“斗志昂”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而“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复习了这些词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____________原则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我国中小学学科设置和安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八、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学生的发展以认知教材为基础的规律及其对教学工作的要求。 2�根据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论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2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山东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您好,奥孚教师资格证为你服务。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想要更多的信息,百度搜一下我们的就行了。2013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试题及部分参考答

    vivianygefes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山东小学教师资格证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国考《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

    bamanai11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山东省小学教师资格证试题

    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中小学教资面试的主要考察环节分别为试讲、结构化问答以及答辩。先看小学教师资格证

    叽叽咕咕喳喳 1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小学山东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示例1.语文课示例: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要求:(1)能在导入部分,结合学生旅游的生活实际和自然景观形成的科学知识,使

    wangwei8689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山东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和____构成。 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和

    雯浩天使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