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75

奥迪风度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邓稼先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雾霭流年

已采纳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3.有人说,本文作者是大手笔,表现在哪里?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作对比。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4.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作者的妹妹杨振玉女士在《父亲、大哥和我们》一文中说:“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我觉得这也描述了大哥的志向。”至情,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又如,作者在第五部分写道:“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语句中,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练习说明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意思,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同时练习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参考答案: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4.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二、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课文语言的特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参考答案: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三、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然后全班出一期题为“星光闪耀”的墙报。设题意图是,从课文出发,引申、深化课文主题,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教学建议一、这篇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了解这些资料,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建议结合练习三,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如无条件,可以利用本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有关资料”。二、本文有六个部分,篇幅较长,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有些部分可以只作一般了解,有些部分可以指导学生重点掌握。例如第五部分,在内容上和语言上,都值得重点探究。三、作者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写的是他的有50年情谊的好友,也是大科学家,因此文中充满深情。既写邓稼先,也写他自己。教学本文时,要注意本文这个特点。四、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适合作速读训练。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311 评论

珠宝理财

【 #教案# 导语】《邓稼先》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兼具经典性与时代性,其中,《邓稼先》是颇具时代性的经典篇目,文中蕴含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和文化背景。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本课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更能够产生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奉献情怀。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的: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二)、解释词语,并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词:见课文。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三、分析理解   1、文章的结构形式有何特点?提示: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主体内容共同组成。   2、课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提示:(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2)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4)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3、文中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突出环境的艰苦,更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崇高精神。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四、作业:   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二、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本段的作用?   3.默读第三部分,分析邓稼先的精神,并说说他的性格特点。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五、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进而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2.使学生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中重点语段,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词的含义,品析句间关系及段间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教师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梳理和恰当引用,以及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有“巨大贡献”,为何“鲜为人知”?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细读,体会邓稼先尽管历尽复杂恶劣的人文环境和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德高望重、严谨沉稳、忠诚坚韧的精神品质。   首先是对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邓稼先所经历的客观条件概括。   学生对于第二部分的探讨可以得到初步的理解,有着“巨大贡献”的邓稼先性格沉稳内敛,没有张扬丰功伟绩的内心需求;他长期扎根于艰苦的科研环境中,也没有被宣传的客观条件。进而,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下一环节探讨问题:既然邓稼先没有张扬功绩的内心需求,也没有被宣传功绩的客观条件,那么他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呢?   第二环节:师生共同探讨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   教师可以先给出几种假设,比如“名誉”?“权力”?教师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就这两个做出贡献的动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第三、四、五这三个部分的精读,体会邓稼先做出“巨大贡献”的真正动力,进而感受其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   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万里长征”“万里长城”和“喇嘛教僧侣向西朝拜的旅程”这“两个半万里”来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共同体会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和振兴祖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坚定信仰,才支持着邓稼先作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学家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却甘愿默默无闻。   第三环节:总结与升华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文章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杨振宁找到了与邓稼先的共通之处,同时也找到了邓稼先永恒的价值。而在作者心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且有价值的呢?回顾全文,教师做总结升华:只有始终抱有热爱民族、抵抗侵略、结束战争、保卫和平、守护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才是个体生命发挥自己卓越的才能创造出穿越时空,抵达永恒的价值的途径。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难点;把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记下来;围绕课文,查找作者杨振宁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像引趣导入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视频资料。   师: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鲜xiǎn为人知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四、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   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五、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   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   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   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六、总结存储   传记人物写法:   1、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下来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3、扬长避短。   教师小结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七、布置作业 :   1、讨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   2、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

229 评论

哎唯巴蒂

邓稼先身上的哪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90 评论

亲切的海沫儿

影响最深远最巨大的改变怎么体现

132 评论

漩海灵猫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语文课上,张老师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加以解决。从教师观的角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张老师注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B.张老师是学生成长的研究者

C.张老师注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张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答案】C

2.【题干】在某次美育活动中,李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调查一些传统礼仪的来源与演化,并通过自编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此次活动涉及的美育内容是( )。

【选项】

A.艺术美和科学美

B.社会美和科学美

C.艺术美和社会美

D.社会美和自然美

【答案】C

3.【题干】下列选项属于正确的学生观的是( )。

①学生是发展着的人

②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物

③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

④学生的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

⑤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而不是决定者

⑥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选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⑤⑥

【答案】A

4.【题干】张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设计了“童话故事大比拼”、“故事续写”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张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选项】

A.长期性

B.示范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答案】D

5.【题干】社会青年孙某闯入一所农村小学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于孙某应由( )。

【选项】

A.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强制教育

B.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C.受害学校给予罚款

D.乡级人民政府实施管制

【答案】B

6.【题干】小学教师李某由于在校外兼职,经常旷工,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应对李某给予( )。

【选项】

A.解聘

B.警告

C.罚款

D.训诫

【答案】A

7.【题干】梁某无正当理由不送女儿小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梁某( )。

【选项】

A.行政处罚,责令限期改正

B.说服劝导,责令限期改正

C.强制措施,责令限期改正

D.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答案】D。

8.【题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是( )。

【选项】

A.合作机制

B.监督机制

C.协调机制

D.考核机制

【答案】C

9.【题干】六(1)班主任李老师在课间发现学生张某有欺凌行为,李老师首先应当( )。

【选项】

A.对张某心理辅导

B.通知张某家长

C.严肃批评张某

D.立即制止张某

【答案】D

【考点】

10.【题干】某县有关部门拖欠小学教师工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受理教师申诉的应是( )。

【选项】

A.同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

C.教师所在学校

D.同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A

11.【题干】未成年人丹丹的父母因外出务工,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对丹丹的监护职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丹丹的父母应该履行的义务不包括( )。

【选项】

A.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

B.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丹丹所在学校

C.与丹丹所在学校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

D.了解丹丹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情况

【答案】C

12.【题干】小学生宋某多次旷课、逃学,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拒不改正。对于宋某,学校可以( )。

【选项】

A.予以处分

B.予以训诫

C.开除学籍

D.责令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答案】D

13.【题干】张老师要求家长不要让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交往,张老师的错误在于其( )。

【选项】

A.忽视了学生交往的广泛性

B.忽视了学生交往的适切性

C.忽视了学生交往的类聚性

D.忽视了学生交往的获得性

【答案】A

14.【题干】家长向学校投诉覃老师罚迟到的小辉站在教室外面听课。学校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将小辉调到其他班级

B.将覃老师换到其他班级任课

C.制止覃老师的行为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D.取消覃老师参评优秀教师资格计12个月

【答案】C

15.【题干】于老师在课堂上被学生的一个问题难住。课后,她遍查资料,还专门请教了专家,最终详细地回复了学生,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

【选项】

A.“言必信,行必果。”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C.“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D.“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答案】B

16.【题干】刚参加工作的彭老师买了许多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处方”类书籍,阅读后信心十足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但他发现这些攻略并不管用。他充满困惑,不断地问自己,问题出在哪呢?彭老师忽视的是( )。

【选项】

A.班主任工作的技巧性

B.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

C.班主任工作的反思性

D.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性

【答案】B

17.【题干】花露水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对蚊叮虫咬之处有止痒消肿的功效,也能缓解皮肤起的不适,下列选项中,属于花露水主要成分的是( )。

【选项】

A.甲烷

B.乙烯

C.甲苯

D.乙醇

【答案】D

18.【题干】空间站是一种载人航天器,可供多名航天员造访,长期工作和居住,2021年4月29日,我国发射空间站核心舱进入预定轨道,全国开启空间站建造,该空间站核心舱的名称是( )。

【选项】

A.天宫

B.天问

C.天和

D.天舟

【答案】C

19.【题干】19世纪帝国主义兴起之后,非洲各地逐渐沦为殖民地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选项】

A.法国

B.德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答案】A

【解析】根据1914年的政治地图,列强在非洲占领的殖民地面积分别为:

法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10795520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35.6%,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大19.6倍;

德国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347034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7%,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大6.6倍;

西班牙所占殖民地面积为308355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1%,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约为60%;

葡萄牙所占殖民地面积为2089089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7%,同本国领土面积相比,大22.7倍。

20.【题干】小说《荒原狼》被誉为德国《尤利西斯》,主人公身上有“狼性”和“人性”的对立,看不到出路,小说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般中年知识分子的孤独,彷徨和苦闷。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选项】

A.赫尔曼·黑塞

B.阿尔贝·加缪

C.威廉·福克纳

D.辛克莱·刘易斯

【答案】A

21.【题干】成语“终南捷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该书记载,卢藏用想入朝做官,走了较近便的门路,最终达到了目的。卢藏用被人讥为“终南捷径”的门路是( )。

【选项】

A.隐居

B.占卜

C.经商

D.出家

【答案】A

22.【题干】《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以其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团结一心大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该画开辟了中国画的一条创新之路这幅画的作者是( )。

【选项】

A.刘海粟

B.徐悲鸿

C.蒋兆和

D.吴冠中

【答案】B

【解析】《愚公移山》的作者是徐悲鸿,作于1940年,构思于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起稿于同圣雄甘地会见及跋涉喜马拉雅山之间,完成于圣地尼克坦。

23.【题干】《长征组歌》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险、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词作者是一位亲历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这位将军是( )。

【选项】

A.谭政

B.陈赓

C.邓华

D.萧华

【答案】D

24.【题干】许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的美术作品,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右图这座著名雕塑是老一辈革命者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其名称是( )。

【选项】

A.天伦之乐

B.艰苦岁月

C.畅想未来

D.音乐之魂

【答案】B

25.【题干】中位数又称中值,是一组统计数据中的代表性数值。在一次考试后,甲组11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98、100、96、94、106.102、104.112、108、120、110,则甲组此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

【选项】

A.100

B.102

C.104

D.106

【答案】C

26.【题干】下表为Excel学生信息表,在设置了日期格式的C3单元格误输入了数字“6789”并确认后,C3单元格显示的内容是( )。

【选项】

A.2018年10月4日

B.6789

C.另外一个日期

D.#DIV/0!

【答案】C

【解析】由于表格中的单元格被设置了成了日期模式,所以无论输什么进去都会变成日期,本来在EXCEL,系统中就是以数据存放的,这个数字代表1900-1-1到这个日期的天数,设置日期格式后,输入数字会自动更改为数字所代表的天数。

27.【题干】在word中,不缩进段落的第一行,而缩进其余的行,可实现这一功能的操作是( )。

【选项】

A.首行缩进

B.悬挂缩进

C.左缩进

D.右缩进

【答案】B

28.【题干】下列选项中,与“取件——寄件”的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

【选项】

A.“跑步”和“健身”

B.“出席”和“缺席”

C.“投篮”和“灌篮”

D.“打针”和“输液”

【答案】B

29.【题干】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8,10,20,32,(),88”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 )。

【选项】

A.50

B.52

C.54

D.56

【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我班学生小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动这动那,隔三差五就惹是生非。正当我为此头疼时,数学老师告诉我,上课时小文完全被一本书给迷住了,走到跟前他都没察觉,听罢,我眼前一亮——教育契机可能就潜藏其中!

我把小文叫到眼前,微笑着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吗!”“知道……因为我上课看课外书,”他有点儿吞吞吐吐,还没等我开口应,又连忙说道“老师,这本书是我跟同学借的,我答应人家下午就要归还,所以我要抓时间看完。”我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小文,老师其实是要表扬你的,”他一听,满脸疑惑,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第一,你热爱阅读,说明你是个好学的孩子;第二,老师走到眼前你都没察觉,说明你有专注的品质;第三,你不但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认错态度良好,更难得的是,你是为了按时还书才这样做的,说明你信守承诺。”听完这些,小文脸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对不起,我以后一定注意上课不看课外书。”

后来,我特意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读书角,经常和小文一起读书,有时还会围绕一个问题讨论交流,小文从阅读中慢慢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

问题:【题干】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角度出发,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答案】材料中,“我”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值得学习。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我”在面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各种小问题的小文时,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看到了他身上发展的可能性,从谈话、表扬交流等角度入手,帮助小文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说明我”做到了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看作是独特的人。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材料中,“我”看到了小文身上热爱阅读、专注、认错态度良好的闪光点,并从其闪光点入手帮助其纠正问题,说明“我”做到了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材料中,“我”在面对有各种问题的小文时,从小文自身出发,引导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说明“我”做到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考点】

31.材料

张老师小时候非常内向寡言,后来遇到了擅长教隶书的李老师,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她走进书法这道门,人也变得开朗起来。隶书也成为张老师最喜欢的一种书体。

成为教师后,为了教育学生,她不断尝试各种书体的临摹,并依据班上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因生习‘书’”“以‘书’育人”等系列书法练习活动。

针对行为有些散漫的学生,她教以楷书,让他们在楷书的法度谨严中一撇一捺地揣摩领悟,进而学会自我调控。

针时身体有些孱弱的学生,她教以魏碑,让他们先感受魏碑书体的雄强大气,待他们产生兴趣后,慢慢引导他们在魏碑的遒劲、峻挺中体悟气势。

针对顽皮不守规矩的学生,她教以篆书,让他们感受篆书的“有提无顿,有转无折”,无粗无细,在篆书线条的书写中学会不偏不倚,进而遵规守纪。

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她则教以隶书,和他们分享自己儿时的经历,并现场展示隶书的书写,勉励他们尝试练习,让他们在“蚕头燕尾”“一波三磔”的隶书练习中,感受舒展与快乐。

问题:【题干】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①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张老师发挥所教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②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张老师在面对散漫的学生时,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在面对身体孱弱的学生时,引导他们体悟气势;在面对不守规矩时,引导他们遵规守纪。张老师并没有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的表现,正体现了其关爱学生。

③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张老师为了教育学生,不断尝试各种书体的临摹,体现了这一点。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严格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考点】

32.材料

我国自步入现代民族国家时起便开始了时制改革,民国创立之初改行“公历”,以公元的1月1日作为新年,1914年又颁布法令规定旧历新年为“春节”,公历新年以“元旦”之名在法律上确定下来,本意要取代传统的新年及其礼仪,结果却造成了两个新年庆典并行于一个日历年的局面。

此后,在1930年前后等一些时期,有关方面都推动过元旦替代春节的运动,结果都同样回归到元旦和春节并行于世的局面。在学术文献的表述里,元旦和春节作为两个不同的节庆,甚至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社会力量的价值表达形式。在谈到时间框架、年历、节庆、公共假日等主题时,学者们习惯于把元旦与春节看做中国近代以来多种对立关系,如(现代与传统,官方与民间,西方与本土,科学与迷信,理性与习惯)的两个代表,并在一种零和游戏的思维定式中处理有关的公共文化政策问题。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一些调查发现,中国人的年意识和过年的仪式活动分布在“元旦——小年——大年——元宵节”的时间过程中。总体上看,我们的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从元旦前后开始进入“过年”的状态,在春节节假期到达“过年”的高峰,而到元宵节之后,“年”才算过完,进入平常状态。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已不宜再把新年活动认知为两个分立的庆典。从理论上说,国家共同体的层面只可能有一个新年过渡礼仪。从个人心理上看,一个人通常不在一年里产生两个过年的体验。如果抛开“元旦”和“春节”是两个不同的“年”给我们造成了刻板观念,应当看到,两者之间的替换预期已经逐渐的演变成为互相依存。我们可以尝试把两者当作能够互补,合并的因素,并将它们认知为同一个新年礼仪的两个阶段。

事实上,中国传统的过年时间体验一直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正式的仪式活动通常是从“小年”的送灶神开始的。从小年到除夕的辞旧,再从初一到元旦的迎新贺岁,构成了过年的主要阶段。今天人们沿袭了过年是一个多阶段过程的意识,但其起止时间却变得富有弹性,表现在活动上也更有选择性。多数城市居民和一些农村居民不再遵循小年送灶,十五送祖先的习俗,元旦作为过年仪式活动时间的观点却得到了很大的强化。

元旦已经成为新年礼仪的一个内在阶段,而不是过年之外的一个官方纪念日。把“元旦”和“春节”合并起来,还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于过年仪式活动的需求,在传统的春节,人们的时间安排是在不同的日子与不同亲疏的关系交往,如初一拜本家,初二拜丈人,可是,当代频繁而快速的人口流动,家庭近亲的异地居住,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网络的广泛分布,都使春节的礼仪活动不足以覆盖所有的重要社会关系,调动其他的仪式活动时间就成为必然

今天看来,多亏了从元旦到春节的多阶段过程,十多亿中国人才有了足够的机会交叉地发生对应关系,相互祝福迎新,否则,该履行仪式的关系没有履行,在个人在心理上,社会在结构上就难以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周期,人在时空和心理上的过渡到位,社会与文化才能在这样一个高度分化和多样化的时代得以稳定地再生产,元旦和春节所代表的一系列新年庆典的仪式空间,已经构成同一一个过年礼仪,成为整个共同体的公共文化;而把元旦和春节合并看待的思想方式,对于我们尝试以新的眼光反思近代以来的生活历程,前瞻后仰的公共文化建设,可能更加富有意义。

(摘编自高丙中《元旦与春节:作为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

【题干】文章为什么认为应当把元旦和春节合并看待?请简要概括。

【答案】(1)从理论上说,在国家共同体的层面只可能有一个新年过渡礼仪。从个人心理上看,一个人通常不会在一年里产生两个过年的体验。如果抛开“元旦”和“春节”是两个不同的“年”给我们造成的刻板观念,应当看到两者之间的替换预期已经逐渐地演变为互相依存,我们可以尝试把两者当作能够互补、合并的因素,并将它们认知为同一个新年礼仪的两个阶段。

(2)人在时空和心理上的过渡到位,社会与文化才能在这样一个高度分化和多样化的时代得以稳定地再生产。元旦和春节所代表的一系列新年庆典的仪式空间,已经构成同一个过年礼仪,成为整个共同体的公共文化;

而把元旦和春节合并看待的思想方式,对于我们尝试以新的眼光反思近代以来的生活历程,前瞻今后的公共文化建设,可能更加富有意义。

三、写作题(共1道大题,50分)

33.一位少年,酷爱小提琴,却为不能成名而苦恼。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说:“世上有生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更加美丽,它们在阳光下开放,没有目的,只为快乐,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啊!”少年听后深受触动,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求成名。

这位少年叫爱因斯坦。

【题干】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篇论说文。

要求:

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协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享受过程

火柴不会因熄灭而哭泣,因为他曾燃烧过;雄鹰,不会因折而沮丧,因为他曾经飞翔过;花朵,不会因为枯萎而伤感,因为他曾经绽放过;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始于对目标的清晰认知。淡对结果,是成功的关键。居里夫人是一位成功的女人,她在物理学上的伟大成就,使其被后世敬仰。她成功的时候,她没有注重功名。当好友见她,把金章给孩子当玩具时,大惊不已。可她却回答,我注重的追求梦想的过程,而非结果。这枚金章对我无用,还不如给孩子当玩具教育,让他不要在意名利。

注重过程,行动于对兴趣的坚持。肖恩史蒂芬森一生下来就会发现他患有成骨不全病,但他凭借毅力活到了30岁。虽然他遭受过数百次骨折,他的身高只有3英寸,体重只有四十九磅。但他立志成为演讲师,并在大学主修政治,他并没有想着自己的生存时间的长短,他享受着他成功路上的每一处光景,从而为他迎来了无数人的掌声,享受生命的历程,为人生添彩。从古至今的科学家,他们未想过成功会带来什么。他们只埋头于自己的兴趣,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即使失败多次他们也欣然面对。给人类出行带来便利的交通工具,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先生的旅程,两弹一星是邓稼先先生的骄傲。辽宁舰是罗阳先生的汗水,他们享受过程,所以夺取了巨大的成功。相反,多少人因为成功不择手段,丢失本性而落得个家破人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所带来的下场人尽皆知,但为何多人重蹈覆辙?因为他们不懂得欣赏身边的美景,失败是必然的。

注重过程,终于对自我的与时俱进。现在的我们充满着青春的朝气,少年时代正是一个编织梦想的时代。我们在梦想的激励下艰难前往有多少人能平静下来,一步一步地沿着梦想推引方向前。又有多少人只是一味的幻想,只是想象,结果如何,而不去将丝毫的力量去用于实际的追求结果。虽然结果是一份评判,难道过程不是更加精彩吗?注重过程去追求,对于结果淡然处置。

无论经历还是挑战,亦或是学习,都有一个过程。当然同时存在一个结果,但不去想结果是喜是悲,带给我们的,只是赞美和鼓励,而真正充实我们内心的,是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无法抹去,对我们来说也是最重要的。

341 评论

lee是个小吃货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意思,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同时练习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参考答案: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4.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二、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课文语言的特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参考答案: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246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师资格证是先面试吗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需要面试的,要先通过笔试,笔试通过之后等通知,然后再进行面试。

    小琳仔仔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教师资格证先笔试还是先面试

    笔试和面试就是分开考的不是在一起同一天考的,如果有没考过的科目,考过的那个成绩可以保留一年

    楞大个肚兜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教师资格证先笔试在面试吗

    考教师资格证肯定是先笔试,上线以后在面试,考证面试不是很难,主要是应聘的时候面试就比较难了,很多就是文化课没问题面试被刷掉的,而且还比较多。

    小雨012345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点邓州有吗

    凡报名当年年底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具备《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条件并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

    shh小辣椒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教师资格证面试先提问问题吗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中小学都差不多,共20分钟的面试时间,前面五分钟是结构化的问题,诸如,上课的突发事件,学生的学历落后,和家长的沟通以及和同事间的合作等。实际情况

    者尼私人影院 10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