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7

leleba2013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题库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遍全宇宙!

已采纳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题库资料 简介: 本文为节选,源自攻关学习网完整版, 每年进行更新。 资料全称: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题库资料摘录: 1.酶的效应是()。 A.提高产物总量 B.降低反应速率 C.提高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酶是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大多数的酶可以将其催化的反应速率提高上百万倍。 2D细胞内外Ca2*分布具有外高内低的特点,那么Ca2+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吐作用 【答案】C 【解析】Ca2*排出细胞的情况,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低于海水中的浓度。它的吸收或排出,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同时消耗细胞代谢释放出的能量。 3RNA和DNA水解的终产物中()。 A.五碳糖相同,噻啶碱基不同 B.五碳糖相同,嘌呤碱基不同 C.五碳糖不同,嘘啶碱基相同 D.五碳糖不同,嘌呤碱基相同 【答案】D 【解析】RNA的最终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4种碱基(AUCG),DNA的最终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4种碱基(ATCG)。可见,RNA和DNA的最终水解产物中五碳糖不同,嘌呤碱基相同。 4大肠杆菌没有的结构是()。 A.核膜 B.核糖体 C.细胞壁 D.环状DNA 【答案】A 【解析】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和核膜,核膜是真核生物的核与细胞质交界处的双层结构。 5下列物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DNA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核苷酸 【答案】D 【解析】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氢化合物等,而核苷酸是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体内合成核酸的前身物,不属于生物。 6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解析】植物叶片呈现绿色,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这依赖于它们细胞内含有能捕获能量的色素,即叶绿素。A项,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CssH1203N4Mg)和叶绿素b(CssH7006N;Mg)两种;B项,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C项,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是680纳米,而叶绿素b是650纳米。 7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呈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B.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C.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D.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的种群属于衰老型 【答案】A 【解析】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抽样时要使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 8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不能作为实验材料的是()。 A.花椰菜 B.蚕豆根尖 C.新鲜猪血 D.新鲜鸡血 【答案】C 【解析】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的有动物和植物。但是,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也没有DNA,不适合作为DNA提取的材料。因此,新鲜的猪血不能作为该提取实验的材料。 9某教师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力。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调查法 【答案】B 【解析】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10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时,某教师首先呈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接着提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吗?这样的提问属于()。 A.理解提问 B.综合提问 C.分析提问 D.评价提问 【答案】D 【解析】评价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辨析的特征,学生需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明确的对或错的评价。这样的提问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掌握情况,进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提供参考。 11某省的生物高考满分为120分,某同学得了55分,最终成绩单上给出的成绩是“B”。这样的考试属于()。 ①纸笔测验②终结性评价③标准参照型考试④常模参照型考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生物高考,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通常是以纸笔测验的形式进行。②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或取得相应结业证书。④常模参照型考试,是一种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测量,主要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生物高考属于常模参照型考试。 12学生培养酵母菌,定期测量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最后画出了酵母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这个学习活动构建的是()。 A.物理播型 B.数学播型 C.概念播型 D.图表播型 【答案】B ……本文为节选,资料源于攻关学习网!

176 评论

刘思韵2522

2020下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的实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人及正常血细胞和镰刀型血细胞的图片,并介绍镰刀型贫血病的症状,提问: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携带并运输氧气。)

追问:这个病人患有的病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顺势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基因突变的实例

教师组织学生继续观看正常血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的对比图片,提问:镰刀型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有怎样的特点?

(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间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

教师讲解:镰刀型红细胞因为其弯曲的镰刀状,所以红细胞更容易破裂,使人容易患溶血性贫血。

教师进一步追问: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展示科学家对于血红蛋白分子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去理解基因突变。

(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在对应位置的谷氨酸被替换成了缬氨酸)

教师继续呈现由DNA转录形成RNA及翻译形成氨基酸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成的谷氨酸去填写信使RNA中对应的密码子以及DNA对应的碱基序列。引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讨论:是什么发生了变化,使得氨基酸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蛋白质的改变?

(碱基的替换可导致基因改变,从而引起编码的蛋白质改变。)

2.基因突变

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呈现一个英文句子,组织学生进行抄写,并展示学生由于马虎抄写错误的句子呈现在多媒体上,引导学生去类比理解碱基的缺失和替换,并补充介绍增添的类型,组织学生结合这三种类型去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即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追问:依照图解说明,结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想一想它能否遗传,怎样遗传?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有些植物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繁殖传递。)

教师补充介绍人体的某些体细胞基因突变,也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三)巩固提升

教师在多媒体呈现基因突变的一些实例,组织学生去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基因突变在对生产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下节课一起讨论。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染色体变异有几种类型?

【参考答案】

分为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异位、倒位;数目变异包括单个染色体的增添和缺失、染色体组的成倍增加或降低。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的?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英文句子,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阐述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原因。

(2)通过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以及图解说明,说出不同细胞中基因突变遗传的方式。

(3)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本节课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以讨论、探究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提问学生检测知识的形成情况,以实现教学目标。

324 评论

蓝色天机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中)

【来源于网络】

1.【答案】A。解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故选A。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难度等级】★

2.【答案】B。解析:细胞色素c(红色)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b侧是无色的,并且a侧浓度较b侧高,所以水分子从b侧向a侧运输,导致a侧液面升高,b侧液面下降。故选B。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难度等级】★★

3.【答案】A。解析:候鸟的长途迁徙行为属于行为信息,雄性动物的领域标记行为、雌性昆虫释放此外激素吸引雄性、雄鼠的气味使幼鼠的性成熟提前均属于化学信息。题干中体现的是化学信息,故选A。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难度等级】★

4.【答案】C。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但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例如丙酮酸是中间产物,使得有机物的种类增加,A错误。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种子的萌发,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种子所含的能量减少,B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增强,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增加,C正确。种子鲜重增加的原因是种子吸水,D错误。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分子与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水

【难度等级】★★★

5.【答案】D。解析:Y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代表酶,A、B错误。X是由两分子物质构成,且这两分子物质是一样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麦芽糖酶催化水解麦芽糖后形成2分子葡萄糖,D正确。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人—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酶

【难度等级】★★

6.【答案】D。解析:拟南芥是自花传粉植物,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易获得突变株,有利于突变体库的建立,A正确。果蝇属于双翅目,有三对足两对翅,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差别明显,为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拟南芥、果蝇等基因组小,因此经常作为遗传学的常模实验生物,C正确。秀丽杆线虫和马蛔虫是线形动物,由结构相似的体节构成是环节动物的特点,D错误。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线形动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环节动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难度等级】★

7.【答案】A。解析:乙烯促进水果成熟,不能用于水果保鲜。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B正确。赤霉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C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D正确。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赤霉素;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细胞分裂素;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乙烯

【难度等级】★

8.【答案】C。解析:棕猴(Bb)之间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猴是性状分离的表现,基因重组至少两对等位基因,A、D错误。对雌雄异株的植物进行异花传粉,需做套袋处理,但不需要做去雄处理,B错误。纯合的甜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可由亲代植株结的籽粒情况判断其显隐性,如果甜玉米植株上出现非甜玉米,则非甜为显性;如果非甜玉米植株上出现甜玉米,则甜为显性,C正确。高茎与高茎豌豆杂交,其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出现,是不同的配子随机组合的结果,D错误。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与进化—遗传—基因重组

【难度等级】★★

9.【答案】B。解析: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产生NADPH和ATP,A错误,B正确。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实现光能的转换,C错误。温度为0℃时,酶的活性会降低,光合作用会减弱,不一定停止,D错误。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

【难度等级】★★

10.【答案】D。解析: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基因组中并定位表达于动物乳腺,利用动物乳腺天然、高效合成并分泌蛋白的能力,进而在动物的乳汁中生产一些具有重要价值产品。其理论基础是基因重组,A正确。受精卵个体比较大,是基因工程的首选细胞,由于只有雌性哺乳动物才能分泌乳汁,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性别鉴定,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D错误。

【知识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应用;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难度等级】★

11.【答案】C。解析: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A正确。花的类型分为单性花和两性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是两性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是单性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雄花没有雌蕊,结不出果实,B错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错误。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地上部分见光能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在光下才能合成,所以萝卜的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不同是由光照引起的,D正确。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分类—苔藓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分类—蕨类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开花和结果;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

【难度等级】★★

12.【答案】D。解析:有性生殖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多种多样,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D正确。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受精作用

【难度系数】★

13.【答案】C。A描述不清。种群数量不只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B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在发生火灾后的林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C。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受精作用

【难度系数】★

14.【答案】B。解析:自噬体和溶酶体各有分工,相互协作,其功能是不同的,A错误。细胞自噬能够加快废旧细胞器的处理速度,B正确。膜吞噬细胞质及部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细胞器,所以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细胞自噬机制发生问题后,细胞代谢减慢,细胞内能量转化效率会降低,D错误。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难度系数】★★

15.【答案】B。解析:C指的是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N区域即质壁分离间隙的空间大小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A错误。M的颜色加深和原生质层的半透性有关,B正确。C指细胞壁,M指的是细胞液,N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的间隙,C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用来作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D错误。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难度系数】★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16.【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物质C能够循环使用,A正确。如果D酶由于某种原因失效,那么下个神经元依然会持续兴奋,B错误。除了乙酰胆碱外,去甲状腺激素和一氧化碳也能做神经递质,C正确。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的时候,突触小泡里面的乙酰胆碱经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神经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难度等级】★★

17.【答案】B。解析:试管婴儿的培育主要采用的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A错误。在细胞传代过程中,细胞可能会发生突变,具有癌变细胞的特点,可无限的传代,B正确。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C错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膜融合即可;而植物细胞融合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筛选方式不同,D错误。

【知识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动物细胞融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胚胎工程—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

【难度等级】★★

18.【答案】C。解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生物,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B错误。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所有物组成生物群落,C正确。南极生态系统中全部的能量除了南极冰藻所固定的全部的太阳能之外,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D错误。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种群—种群的概念;稳态与环境—种群—种群的数量特征;稳态与环境—群落—群落的概念;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难度等级】★★★

19.【答案】C。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A错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B错误。酸奶的酸味来自乳酸,C正确。将牛奶煮沸后要冷却,再加入酸奶发酵的菌种,否则高温会杀死菌种,D错误。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微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难度等级】★

20.【答案】D。解析:接种、稀释涂布、倒平板均需要无菌操作,配置培养基不需要无菌操作,因为配置完之后要进行灭菌处理,故选D。

【知识点】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基;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的应用—无菌技术;稳态与环境—种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难度等级】★

26.【答案】(1)D、A、C、B 两重性

(2)细胞分裂素

(3)乙烯 衰老和脱落

解析:(1)图5中受光照影响,生长素浓度B>A、C>D,根弯曲生长是因为其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C侧因生长素浓度过高而生长受抑制进而弯曲生长,茎的弯曲生长是由于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不如B侧强而造成的,因此图6中①对应D,②对应A,③对应C,④对应B。

(2)细胞分裂素一般在植物根部产生,是一类促进胞质分裂的物质,促进多种组织的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与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其拮抗作用的是脱落酸和乙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

【知识点】植物的结构与生理—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

【难度等级】★

27.【答案】(1)基因 自然选择

(2)光 神经—体液

(3)呼吸

解析:(1)生物性状受基因控制,蛙的肤色变化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2)该实验研究的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蛙的肤色变化,因此需要控制光环境因素;实验中,(1)(2)反应了神经调节的过程,(3)和(4)体现了体液调节的过程,蛙眼感受光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脑,调节垂体分泌某种激素的量,从而调节肤色的明暗。

(3)青蛙的皮肤的作用有辅助呼吸、伪装保护自己。蛙的皮肤与下层组织之间疏松,且存在多条血管便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体现的是皮肤的呼吸功能。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遗传与进化—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难度等级】★

28.【参考答案】

(1)①教师用市场的活性酵母菌替换成原来的新鲜酵母菌,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缩短实验时间,有利于课堂教学实验的开展;

②教师用500毫升的厚玻璃瓶和钢管代替了锥形瓶和玻璃管,并用带活塞的橡皮塞代替了原来的橡皮塞,这样做的好处是玻璃瓶和钢管质地坚硬,不易破碎,与活塞配合使用,密闭性更好。带活塞的橡皮塞使得酵母菌呼吸产生的气体更加容易进入锥形瓶,检测气体。

③采用50ml的锥形瓶放置澄清的石灰水,可以使反应结果更加快速明显。

④用专门的仪器来代替原来的气球,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的能够通氧,确保氧气的供应,降低实验操作难度,提高实验成功率,同时价格方面也不会很高。

⑤利用学生闻一闻的方式来代替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官,对实验结果印象更加深刻,并且提升学生灵活进行实验的意识。

(2)中学生物实验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简便性原则,比如实验材料方面,尽可能选用方便易得,方便实验操作的材料。材料中的教师就是很好地替换了相应的材料和仪器使得实验有序合理的开展;

②可行性原则,既要考虑时间也要考虑可操作性。材料中教师采用仪器泵通氧,成本不会太高,学校既可满足学生需求又可以使得实验更加严谨,使得实验更好的开展;

③对照性原则,材料中采用的装置很好的将有氧和无氧两种方式进行对照,便于观察;

④安全性原则,在中学生物实验中,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材料中教师的所有操作都是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的,试剂的选用,仪器的操作等都遵循了实验的安全性原则。

【知识点】生物教学理论—中学生物学实验—中学生物实验的设计原则

【难度系数】★

29.【参考答案】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1)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该学生绘制的示意图发现,该反射为膝跳反射,缺少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并且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另外,示意图中感受器和效应器标注错误。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髌骨下面的韧带,效应器位于伸肌。

(2)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引发认知冲突是促使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动力。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策略来引发认知冲突。

①通过特殊文本产生认知冲突。一种是批驳性文本,也就是直接呈现学生的错误观念,然后予以批驳,接着再呈现正常的科学观念。材料中,教师组织学生画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暴露出学生对于概念理解上的不足,即错误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展示正确的示意图,根据概念进行指正。另一种是非批驳性文本。在这种文本中,首先呈示与错误观念无直接关系的新现象、新事实,以此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信息相关的原有的错误观念,进而促使学生对原有的错误观念与新信息之间的异同点作出比较,由此引发认知冲突。

②通过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与对话引发认知冲突。社会建构认为,认知冲突是由他人的不同观点引发的。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由于对问题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都会受到自身条件、认知水平的局限,尤其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往往会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较深刻,有的则完全错误。这样,学习者之间就会产生不同观点的对立、交锋,从而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教师按照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分组讨论,不同学生认知是不同的,经过交流讨论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冲破错误的概念,重新建立新的概念。材料中,教师组织学生画出示意图,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式,在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交流,在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中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冲破错误概念,建立新的概念。

总之,只有通过这种认知冲突,学习者才易于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观念,实现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知识点】生物教学理论—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概念转变理论

【难度系数】★★

30.【参考答案】

(1)

(2)教学过程: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春天杏花开放的图片,朗诵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随后提出问题:1.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杏树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呢?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呢?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出发,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首先,教师多媒体展示胚芽鞘的尖端和尖端下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胚芽鞘的结构。

然后,教师展示达尔文实验的示意图,解释锡箔纸的作用(不透光),简单介绍实验过程。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该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

(实验条件有:单侧光、胚芽鞘、胚芽鞘尖端与锡箔罩、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与锡箔罩;实验现象:①完整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朝向光源弯曲;②去掉尖端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③用锡箔罩住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④锡箔罩住尖端下部,单侧光照射,尖端下部朝向光源生长。)

(2)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个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个部分?

(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下面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尖端。)

(3)你怎么解释这一结果?

(这说明是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影响”传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最后,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出实验推测: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并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基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提升学生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三、巩固提升

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导入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结要点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点,教师进行补充完善。

五、布置作业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课后思考:(1)课后查阅资料,思考:如何去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传递到下部的呢?

(2)通过对达尔文实验的学习,你对于生物科学探究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知识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难度系数】★★

306 评论

相关问答

  •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真题

    我刚刚考过,我的题都是从那里找的,再百度文库里也可以找到挺多的,但是我下载的题最后都没什么时间做,先把书看好是最重要的,考试题其实都是书上比较明显的知识点,概念

    念念花语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真题

    不管你是什么学科,考的都是一样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往年的题目不起很大作用,关键是考前组织的培训班里面的题目还不错

    荷兰白瓷猪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题高中生物库

    一、请问你是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参考答案】本节课我设置的重点是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首先,观看生物科学史的纪录片,初步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而后学生通过阅

    小天使006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高中生物物理教师资格证试题

    ⑴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考什么根据教师资格证国考《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笔试大纲 学科知识部分的考核要求: 1)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

    佼佼猪猪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库

    我精心整理了《2018下半年初中教师资格证面试生物试讲》,希望您能有所收获,祝考生们考试取得好成绩。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面试的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及时的内容更新

    lisabaobao9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