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0

五百米深蓝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管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茉莉0906

已采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露出羞涩的神情B.严厉地批评他们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2.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B.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根本区别在于(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B.全面发展的阶级属性C.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D.全面发展的公益属性4.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5.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先进的社会制度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脑体结合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6.教育法律权利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行为权 B.要求权 C.请求权 D.申诉权7.教育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包括( )。①不作为 ②积极作为 ③接受国家强制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猎考网解析:1.C【解析】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故本题选C。2.D【解析】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故本题选D。3.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脱离不开社会实践。故本题选C。4.D【解析】教师是教育观念变革的排头兵,是教育实践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故本题选D。5.D【解析】根据马克思对人全面发展的论断可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故本题选D。6.D【解析】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包括以下表现形式:行为权、要求权、请求权。故本题选D。推荐阅读:教资考试试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90 评论

日光浴的懒猫

1.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文化 D.政治制度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杜威4.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聚师课堂解析:1.选B。 【解析】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是孟子。出现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选A。 【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3.选A。 【解析】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由此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建立。4.选A。 【解析】教育的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接受同样的教育,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从而否定了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5.选A。 【解析】课程标准是以纲要的形式对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进行编订的。推荐阅读:幼儿教师资格证笔试试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53 评论

无敌美苏苏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2.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阶段 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4.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A.群体压力 B.群体动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5.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6.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 7.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 8.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9.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 A.群体气氛 B.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10.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A.课堂规范 B.课堂气氛 C.课堂管理 D.课堂纪律 11.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1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13.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14.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 15.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16.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 。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319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管理学生

    我也要 有资料的速度 给高分!!!

    郭嘎嘎2222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管理学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吗

    可以。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如下:1.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是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或工作单位在当地的中国公民。2.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或工作单位

    Leo叶2222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管理学可考教师资格证吗

    可以考,教师资格证的报考对于专业以及年龄没有限制,在您未来参加教师招聘过程中部分省份要求资格证与专业相近或者一致。

    Gemini9524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谁管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

    您好,最好选择户籍所在地考试,长理只陪为您解答: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之户籍要求考生可以选择在本人户籍、档案所在地、人事关系所在报考。全日制在校生可在学校所在地报考

    妞妞宝贝814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学管理能考教师资格证吗

    应该可以吧!有本科毕业证就能考吧。最好去教育局咨询一下。

    一个美好的食袋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