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4

阳光的玖零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标准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indydaniel

已采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考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考试语⽂考题1.为教学培根的《谈读书》⼀课,教师计划通过⼀篇同样与"求知"有关的作品进⾏导⼊,以下恰当的⼀项是( )。A.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B.莱蒙托夫《祖国》C.杰克·伦敦《热爱⽣命》D.契诃夫《变⾊龙》1.【答案】A。解析: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突破过去⼈们早已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故本题选择A项。2.学习鲁迅《阿Q正传》,教师讲解"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声,似乎确凿打在⾃⼰头上了"⼀句的修辞⼿法,并补充其他例⼦引导学⽣理解,下列合适的是( )。A.⼤⾍见掀他不着,吼⼀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冈也动了。(施耐庵《景阳冈打虎》)B.如果出到⼗⼏⽂,那就能买⼀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帮,⼤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隔壁的房⼦⾥,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鲁迅《孔⼄⼰》)C.⽣命像向东流的⼀江春⽔,他从最⾼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冰⼼《谈⽣命》)D.那树有⼀点佝偻,露出⽼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烟⽕⼀样繁密。(王⿍钧《那树》)2.【答案】A。解析:题⼲中的例句为夸张(超前夸张)。A项为夸张;B项为借代,"短⾐帮"代指劳苦的劳动⼈民;C项为⽐喻;D项为⽐喻、拟⼈。故本题选择A项。3.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教学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学⽣是语⽂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B.教师应努⼒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C.语⽂教学要注重语⾔的积累、感悟和运⽤,尤其是让学⽣打好扎实的语⽂基础。D.重视学⽣读书、写作、⼝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实践,提倡多读多写,让学⽣在语⽂实践中学习语⽂,学会学习。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标的理解。C项语⽂教学要注重语⾔的积累、感悟和运⽤,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打好扎实的语⽂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的好奇⼼、求知欲,发展学⽣的思维,培养想象⼒,开发创造潜能,提⾼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提⾼语⽂综合应⽤能⼒。故本题选择C项。4.教科书中《爱莲说》设置了⼀道练习思考:"《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根据课⽂内容,说说作者⼼⽬中的君⼦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下,如何理解'出淤泥⽽不染'的⼈⽣境界?"对思考练习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A.强调学⽣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B.⿎励学⽣展开对话,表达个⼈观点C.引导学⽣理解概念,提升整合能⼒D.促使学⽣深⼊思考,学会质疑探究4.【答案】C。解析:思考题中"根据课⽂内容,说说作者⼼⽬中的君⼦具备哪些美好品质"旨在帮助学⽣进⾏深⼊思考,感受"花之君⼦"——莲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的审美情趣。"和同学讨论⼀下,如何理解'出淤泥⽽不染'的⼈⽣境界?"这⼀问题的设置,⿎励学⽣表达个⼈观点,展开与⽂本、他⼈的对话。C项中"引导学⽣理解概念"违背了练习的审美探究的初衷,仅从"花之君⼦"⽚⾯的字义上去理解,未体现语⽂课程的⼈⽂性特点。故本题选择C项。5.阅读《我的第⼀本书》教学实录,回答问题。师:感谢三位的精彩朗读,哪位同学来点评⼀下?⽣1:⽗亲的第⼀问应该读出"⽣⽓"的⼝吻,刚才朗读者语⽓嫌低了。师:他说要读出⽣⽓的语⽓,同意吗?⽣2:不同意。因为这⼀问前⾯的语境是⽗亲"愁苦"地望着"我",所以应该是声⾳低沉些。师:好!请你朗读这⼀句,体会⼀下。(⽣动情地读。)师:那么,读第3、4节,⽗亲感动我们的主要是什么呢?⽣3:对"我"学习的⽆⽐关⼼,对"我"的疼爱。⽣4:对"我"友情的尊重,对"我"做法的理解。⽣5:这样的⽗亲值得《羚⽺⽊雕》中的⽗亲学习。(⽣笑)⽣6:对"我"的宽容和尊重。这样的⽗亲真了不起,你看,就因为我把"承"少写了⼀横,⽗亲就将"承"改为"成"字,很让⼈感动。师:同学们品味得很到位,第8节还没有同学分析。让我们⼀起先把第8节读⼀遍。(⽣齐读第8节。)以下对画线部分的评价,有⽋妥当的⼀项是( )。A.通过让学⽣点评学⽣的⽅式,发挥学⽣在课堂中的主动性。B.⽼师不直接对学⽣的⾏为给予评价⽽是把问题抛给另外的学⽣,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C.学⽣思维活跃,迁移能⼒很强,课堂上要注意保护学⽣的迁移思维。D.教师对学⽣从不同⾓度理解课⽂内容的⽅式没有给予恰当的肯定就进⾏下⼀节内容。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教学评价。教师有对学⽣给予肯定的评价,因此选择D选项。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向全体学⽣(2)促进学⽣全⾯发展(3)促进学⽣⽣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培养(5)着眼于学⽣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法:途径有:(1)树⽴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作(3)举⾏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法有:(1)提⾼教师队伍⽔平,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主导性作⽤,更新教育理念,提⾼素养)(2)将教育⽬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分析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提⾼全体学⽣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的,以尊重学⽣个性,注重开发⼈的⾝⼼潜能,注重形成⼈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和发展的需要;⼆、学⽣观我国所倡导的学⽣观:以⼈为本和全⾯发展理解“⼈的全⾯发展”的思想⼈的道德、体⼒和智⼒的全⾯、和谐、充分的发展。⼈的劳动⼒全⾯发展素质教育的学⽣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为本,⼈的全⾯发展本质是⼈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的全⾯发展理解“以⼈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的全⾯发展为本“以⼈为本”是⼀种肯定⼈的作⽤和地位,强调尊重⼈、解放⼈、依靠⼈和为了⼈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为本就是以学⽣为本(1)学⽣是完整的,具有独⽴意义的个体(2)学⽣是学习的主体(3)学⽣需要尊重(4)学⽣都有潜⼒学⽣的全⾯发展要求从⾝⼼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社会⽂化发展三个⽅⾯⾝⼼健康发展:⽣理⼼理健康的成长,⽣理⼼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正确的⾃我认识,培养正确的⼈⽣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发展的⼈所需的⾃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全⾯发展的核⼼)社会⽂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运⽤“以⼈为本”的学⽣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个学⽣,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缺陷等歧视学⽣教育中以⼈为本就是以学⽣为本,以全体学⽣的全⾯发展为本坚持以⼈为本,必须⾯向全体学⽣,必须以学⽣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全⾯发展为⽬标;中学⽣全⾯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的全⾯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为本”也就是所有学⽣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相同的教育机会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的个性发展分阶段教育:学⽣的才能有⾼有低,因⽽给予学⽣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的才能⾼低来进⾏分配;因材施教:学⽣的个性潜能不同,因⽽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师⽣关系:尊师爱⽣,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三、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学习的意识和能⼒(2)培养和发展⾃⼰的反思能⼒,成为反思型教师(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的培养(5)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具备终⾝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学习②教师⾃我实现必须终⾝学习③提升教学⽔平须坚持终⾝学习④提⾼教育创新精神须终⾝学习⑤终⾝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⑥教材改⾰要求教师必须终⾝学习(2)教师终⾝学习的可⾏性教师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能⼒学习②专业知识学习③教育理论学习④信息技术学习教师终⾝学习的⽅法①系统的终⾝学习②校本学习③成⼈教育④媒体学习教师终⾝学习在教学中的作⽤①提⾼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学习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各种⽅式和⼿段促进⾃⾝的专业发展要求:(1)培育学习能⼒,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做研究型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学知识,情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博的知识视野要获得专业的终⾝发展就要终⾝学习,可通过正规,⾮正规,校本专业教育发展⽅法有: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教育研究全⾯提⾼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格(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能⼒(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如何提⾼教学成绩:(1)讲⽅法:处理好师⽣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作的热情和决⼼(1)教师职业的责任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是①学⽣全⾯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关系的建⽴者③学⽣学习过程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者⑤学⽣健康⼼理的培育者(2)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可以满⾜教师作为个体⾃我⽣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对国家,社会,集体和⼈类都有着巨⼤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发展的接班⼈和建设者(或者①教师是⽂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225 评论

中艺古典家具

一、知识点总结

二、沙场练兵

1.【单选题】下列关于课程计划的说法中,表述错误的是( )。

A.课程计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

B.培养目标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C.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

D.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点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课程计划的理解。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构成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培养目标是指课程计划不仅要反映国家的教育目的,而且要体现学校在学生培养和发展上的特点和要求,这是课程设置的依据。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各门学科既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又有彼此必要的相互联系。因此,B项表述错误,为该题正确选项。

A项: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表述正确。

C项: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表述正确。

D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点。表述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其中,课程计划的设置不包括( )。

A.课时分配 B.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

C.教学科目的设置 D.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计划的构成。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课程计划的构成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因此,属于课程计划构成的是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ACD正确。

B项: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下列关于课程标准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

A.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B.课程标准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C.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D.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其中,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B项中,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材,而不是课程标准。因此,B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教科书、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同样倚重的一种教学媒体。关于教科书、教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科书涵盖了学科知识的全貌

B.教科书即教材

C.教师工作的主题即“教教材”

D.教材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评定学生成绩提供基本材料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材与教科书的认识。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并且,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评定学生成绩提供基本材料。D项正确。

B项:教材中的主体是教科书和讲义,不能把教科书和教材等同,教材的范畴更大,教材包括教科书。

C项:教师劳动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师需要将教材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展开各种教学活动,故而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

故正确答案为D。

5.【辨析题】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参考答案】此种说法是正确的。

课程内容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因此,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故表述正确。

更多 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 信息 天津教师资格

313 评论

autumngold

笔试的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主观题题型包括:简答、论述、解答、材料(案例)分析、课例点评、诊断、辨析、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写作等。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笔试还应考查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的,面试主要考查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交流沟通、思维品质、了解幼儿、技能技巧、评价反思等教育教学基本素养和技能。申请小学、中学教师资格的,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251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师资格证面试标准

    教师资格评分标准网页链接

    小开心文文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

    考教师资格证条件具有报考省份的户籍或居住证;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思想品德良好;具备报考省份内对教师资格学历要求;具备教师资格认定的身体条件。如下是2021下

    Annaso安娜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教师资格证标准

    报考教师资格证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即可,对不同学段的学历要求参考如下: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

    Angelia8412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教师资格证考试评分标准

    要看你是在哪个省,各省考试类型不同,题型也略有差异;比如今年江西省是上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目数量大概在48--60个左右题型有:多选,单选,判断,情景案例

    小二2004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标准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考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考试语⽂考题1.为教学培根的《谈读书》⼀课,教师计划通过⼀篇同样与"求知"有关的作品进⾏导⼊,以下恰当的⼀项是( )。A.

    小洲洲大肚皮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