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9

我是睡觉大王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2023年天津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凭海而居

已采纳

在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法规的效力是教授招聘调查的适度考点。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剖析,希望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一.教育法规的效力1 .形式效力这是母法与子法、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层次效力关系。例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高于其他所有法律。宪法以下依次是教育基本法、教育单行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政府教育规则,后者与前者不能抵触,法律效力也将依次降低。2 .时间效力教育法规的时间效力主要是指教育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有无追溯、过去的效力问题。例如: 《教育法》第八十六条:本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3 .空间效力(区域效力) )教育法规的地域效力是指教育法规适用的地域范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适用于全中国。4 .人的效力人的效力是指教育法规对谁有约束力。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也包括国际组织和国家。例如: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公开未成年人的隐私。二.练习【一本选题】1. 《职业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经费。”的规定体现了教育法规的()。a .形式效力b .时间效力c .空间效力d .对人的效力1 .【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教育法规效力的调查。教育法规的效力是指教育法规的保护力和约束力。一般分为形式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人的效力四类。题干中的“任何组织”属于法人,体现了对“人”的效力,所以d学说是正确的。【判断问题】2.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四十条:本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教委、教育部发布的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处理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实施前已处理的学生伤害事故不再重新处理。这项规定体现了教育法规的空间效力。() ) ) ) )。2 .【答案】。解析:本题是对教育法规效力的调查。教育法规的效力是指教育法规的保护力和约束力。一般分为形式效力、时间效力、空间效力、人的效力四类。题干中的“本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表述法规何时生效; “本办法实施前已处理的学生伤害事故不予重新处理”表示法规有无追溯效力,显示时间效力,题目表述有误。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19 评论

小熊猫球球酱

一、单项选择题 1.赵老师在班风建设主题班会上向学生发问,如果有的学生对同学不尊重不礼貌对我们班的班风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这一问题自由讨论发言,并探讨出关于关心同学、形成互助友爱的班集体的做法,这一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发展模式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模式。 A选项,体谅模式,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理论主张儿童是德育主体,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该模式强调设身处地、证明规则、付诸行动——宗旨在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B选项,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为拉斯、哈明,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教师德育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澄清已有价值观,而非强加教师认可的观念。 C选项,社会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为班杜拉,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 D选项,发展模式,指的是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代表人物为皮亚杰、科尔伯格,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题干中赵老师做法体现了体谅模式,故本题选择A选项。 2.化学课上,王老师讲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询问学生是否学会了。班级内鸦雀无声,王老师环视一周,这时课代表小亮大声回答“会了”,老师随即表扬了小亮并开始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下列关于王老师行为表述正确的是( )。 A.未能践行以学习者为核心 B.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机智 C.未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体验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新课改的学生观。 选项A,未能践行以学习者为核心,表述正确。在教学中,具有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题干中,王老师讲完后询问学生,班级内鸦雀无声,只有课代表小亮回答会了,此时王老师应该关注其他学生,了解班级内鸦雀无声的原因,而不是继续后边的教学任务。王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没有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故A选项表述正确。 选项B,教学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王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随机应变,而且做法错误,没有关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未能恰当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故B选项表述错误。 选项C,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题干王老师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王老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故选项表述错误。 选项D,题干中教师并未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体验,仅仅在课代表回答了“会了”之后继续后边的教学任务,并未主动询问其他学生的意见,故此说法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 3.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我国各级学校纷纷组织新生军训,从德育方法看,军训属于( )。 A.实践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自我教育法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 A选项,实践锻炼法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B选项,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C选项,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D选项,自我教育法也称个人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品德规范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题干中各级学校组织新生军训,属于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实践锻炼法。故本题选择A。 4.小明在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后,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孙悟空是一个敢于冒险,敢于质疑权威的鲜明形象。这在心理学上属于( )。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联想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其中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有意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A项,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B项,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C项,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有一定的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它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的组织作用。 D项,联想是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题干中小明通过阅读《西游记》头脑中出现孙悟空的形象属于根据言语的描述,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属于再造想象,故本题选C。 5.某学生对太空感到好奇,于是想要去太空科技馆参观。这种情感属于(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愉悦感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感的分类。情感主要包括理智感、道德感、美感。其中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真理时,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类情感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望、认识兴趣、世界观、人生观等有着密切联系。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产生,又进一步推动认识深入和发展。理智感的表现形式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认知的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怀疑、自信、惊讶,以及问题解决时的喜悦;对真理的热爱感、充实感;对谬误与迷信的鄙视和憎恨感等。理智感不仅产生于智力活动,而且对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有积极的作用。题干所述“对太空感到好奇,想要去太空科技馆参观”属于理智感,故选C。 6.小明学习了一天后,感到非常疲惫、无趣,但一想到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便积极克服困难,继续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这种注意力属于(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意后注意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种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A选项,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 B选项,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①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②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③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C选项,为干扰选项。 D选项,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①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②熟练和系统化。 题干中“小明一想到要在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能够克服困难,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面”,这表现出他对学习的间接兴趣,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结果而努力学习,与之对应的就是有意注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参考答案】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 【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材料分析题 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困惑。 【参考答案】 (1)王老师的困惑在于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照搬书本。作为教师,要注重塑造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①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 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 ③重视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④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2)而针对李老师的问题,可以通过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有效地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用途扩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结构扩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方法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 ④头脑风暴训练。集体讨论又称头脑风暴法或脑激励法。是由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其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方法,大量产生各种主意。 (3)针对张老师的困惑,应该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有创造性的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262 评论

sunxiaoyan85

智慧树知到《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专题》2023见面课答案 1、在文本细读和咬文嚼字部分,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 A.体味精准言语表达; B.抓句子中隐藏最深的字词; C.抓标点符号、重点语段; D.阅读和写作同步教; 正确答案:体味精准言语表达;#抓句子中隐藏最深的字词;#抓标点符号、重点语段;#阅读和写作同步教; 2、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为:( )。 A.知道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E.综合 E.评价 正确答案: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3、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类哪几类?(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正确答案: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4、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正确答案: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5、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结构有些变量会影响新的学习,它们是( )。 A.共同性 B.稳定性 C.可辨别性 D.可利用性 正确答案:稳定性#可辨别性#可利用性 1、幼儿园教育层次比中小学低,因而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要降低。()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2、幼儿园老师就是阿姨,主要是照顾孩子的生活、陪孩子玩,小学老师教知识,所以才叫老师。()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3、有人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复杂,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无法与园外的各种影响抗衡。()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有人说每个幼儿都是一个蕴含宝藏的精灵,成人也要向他们学习。()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以()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现和谐发展为宗旨。 A.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 B.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 C.幼儿的潜力 D.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 正确答案: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 6、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方面的适应能力。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 D.规则意识 正确答案:人际交往 7、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就是()。 A.游戏教育化 B.教育游戏化 C.教育活动游戏化 D.游戏活动教育化 正确答案:教育活动游戏化 8、对某一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听某个领导或某个专家的意见,还要听取同行的意见,听取广大家长的意见,更要考查所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作出恰当的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原则。 A.一致性 B.全面性 C.目的性 D.可比性 正确答案:全面性 1、以偏概全,自相矛盾,轻断因果,是许多考生写作时经常犯的逻辑错误。()

240 评论

相关问答

  • 2023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日本在1872年颁布____,成为其现代教育的开端。 答案:《学制》 1879年颁布的____是以美国的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制定的。

    pollyshen206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2023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时间为9月16日,7月7日开始报名。一、时间安排1、网上报名:7月7日9:00-10日17:00。2、网上审核:7月7日9:00-

    小花肚子饿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天津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科目一(1-3)1.【答案】C。解析:指导学生“变旧为宝”,充分利用了资源和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美术老师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潜能发挥。选项AB

    星耀夜阑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2023年江苏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综合素质 2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30.材料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

    卉峰呢喃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综合素质 2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30.材料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

    杨梅的果实000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