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4

糖小婉爱吃肉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小学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o不是处女座

已采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国考《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露出羞涩的神情B.严厉地批评他们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2.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B.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根本区别在于(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B.全面发展的阶级属性C.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D.全面发展的公益属性4.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5.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先进的社会制度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脑体结合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猎考网答案解析:1.C【解析】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故本题选C。2.D【解析】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故本题选D。3.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脱离不开社会实践。故本题选C。4.D【解析】教师是教育观念变革的排头兵,是教育实践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故本题选D。5.D【解析】根据马克思对人全面发展的论断可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故本题选D。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98 评论

WZYHJM1021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A.骑马 B.杂技C.驾车 D.防御2.“狮身人面像”这一古代建筑奇迹出自( )。A.古希腊 B.古印度C.古罗马 D.古埃及3.被称为“国际会议之都”的城市是( )。A.纽约 B.日内瓦C.伦敦 D.北京4.以下诗句没有体现中秋节的意象的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5.以下诗句没有体现月亮的意象的是( )。A.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B.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C.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猎考网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即“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故本题选C。2.【答案】D【解析】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标志性建筑。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东侧便是狮身人面像。故本题选D。3.【答案】B【解析】日内瓦是全世界的交汇点,200多个国际组织及人道主义机构设在日内瓦,如联合国欧洲总部、红十字和红新月国际委员会等。每年,数以百计的会议、展览和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因此,它被誉为“国际会议之都”。故本题选B。4.【答案】A【解析】A选项是九九重阳节的典故,不涉及中秋节。故本题选A。5.【答案】D。【解析】A选项寒兔泛指月亮;B项白兔也是玉兔的意思,也是月亮的意象;C项狡兔和妖蟆都是月亮的意象。D项没有涉及月亮的意象。故本题选D。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341 评论

雪皑皑xueaiai

12-13日教资考前重要分析 | 教资公告汇总 | 教资备考群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各学科模拟试题|模拟卷考点汇总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实施途径,即班级教学。

A.斯宾塞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 )反映了我国早期先秦儒家的教育教学思想精华,有“教育学的雏形”之称号。

A.《荀子》

B.《孟子》

C.《师说》

D.《学记》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精神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物质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4.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体现的是意志(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5.小东在学习了数量的比较方法后,根据“A比B高13厘米,则B比A矮13厘米”,得出“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的结论,这属于(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酝酿效应

D.首因效应

6.一般人认为手电筒只能用来照明,而忽略了其它的功能。这属于( )的心理和现象。

A.近因效应

B.破窗效应

C.晕轮效应

D.功能固着

7.李老师刚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常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老师共同分析,这体验了李老师利用( )进行教学反思。

A.反思日记

B.单一讨论

C.详细描述

D.观摩教学

8.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

A.活动性

B.目的性

C.依附性

D.规范性

9.某班不久前更换的语文老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该班的第一堂课讲得不太好,此后该班学生在上这位老师的课时,都认为老师讲得不好,尽管这段时间下来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社会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10.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曾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讨论,鼓励大家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曾老师运用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属于( )。

A.推理与假设训练

B.头脑风暴法

C.自我设计训练

D.抽象思维训练

11.一位老师把大把时间放在维护自己与新同事关系上,说明其处在专业发展的( )。

A.关注任务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教学

D.关注学生

12.强调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收益。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享用功能.

13.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14.根据课程管理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

A.国家、地方、校本

B.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C.工具性、知识性、实践性

D.小学、初中、高中

15.神探狄仁杰在破案中常常能当机立断,迅速正确的作出判断,突显了他思维品质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敏捷性

1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7.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性格的( )。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18.为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教师不应使用的宣泄方式是( )。

A.有氧运动

B.向朋友倾诉

C.写情绪日记.

D.批评或攻击学生

19.听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时,头脑中浮现出伟大祖国的美丽画面,这是一种( )。

A.幻想

B.创造想象

C.理想

D.再造想象

20.人类认识过程的开端是( )。

A.表象

B.知觉

C.感觉

D.想象

21.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校需要测试每个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帮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个现有水平与教学目标所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在教育心理学上叫作( )。

A.学生的优势发展区

B.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C.学生的主观能动区

D.学生的潜力创造区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23.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2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25.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28.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29.班级授课制又称为课堂教学,它的优越之处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赵老师是某学校新任人职的教师,正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生存阶段,因此总是希望自己可以被学生所接纳,希望自已可以得到学生的喜欢。为此,她提倡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不久赵老师便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赵老师的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但是最近出现的一些事让赵老师开始有了疑虑,有的学生在校园中遇到赵老师直接喊其为“小赵”,只要是赵老师的自习课,就会有学生迟到或者早退;有时候课堂氛围过于活跃,难以控制,导致课堂进度难以进行,需要三令五申才能有点成效。但每当赵老师严格控制课堂氛围时,有的学生就会低声说到:“赵老师这么凶,有点不喜欢她了。”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赵老师内心都会很失落,不知道自已该如何是好。

问题:

(1)结合材料,谈一谈材料中导致课堂纪律不良的原因。

(2)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认识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31.材料:

王老师今年刚刚担任五年级(1)班的数学老师,他对提高班里的数学成绩信心十足。在王老师看来,提高数学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练习、多做题,为此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每天都要留大量的练习题,中午休息的时候也要在班里巡查、监督学生的作业,并让家长晚上监督孩子把作业写完。学生的作业中一旦出现错误,都要改正好几遍,再默写好几遍,有的还要写检查保障自已不会再犯错误。王老师还会时不时的进行班级小测验,在本应讲授新知识时,突然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初一段时间,班里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提高的很快,但时间一长,王老师发现班里的学习精神头很差,上课总是打瞌睡,学生家长对他的教学工作也有埋怨,甚至有个别家长向校长反映由于数学作业太多,练习强度太大,给孩子们造成很大压力,希望更换数学老师。

问题:

(1)结合案例谈一谈如果你是王老师,你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如果你是王老师,针对家长不理解自己的做法,谈一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C。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论,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同时提出了班级授课制。A斯宾塞提出了教育预备说,即“为完满生活做准备”。D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理论”和“四阶段教学”理论。B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故本题选C。

2.【答案】D。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A《荀子》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B《孟子》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属儒家经典著作。C韩愈的《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它阐述了师道的重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故本题选D。

3.【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②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④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⑤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故本题选A。

4.【答案】C。解析: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5.【答案】A。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根据题意,受到原有解题方法的影响,得出错误的结论,属于定势。正确答案为A。B选项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C选项酝酿效应指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D选项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6.【答案】D。解析: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题干中人们只看到手电筒的照明功能,忽略其它功能,符合功能固着的概念。A近因效应它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偏差的产生,客观上是由于最近获得的信息刺激强,给人留下的印象清晰,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B破窗效应,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C晕轮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因此,故答案为D。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成长的方法。布鲁巴奇等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行动研究。A选项反思日记是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A项符合题意。B单一讨论为干扰项。C选项详细描述是指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D选项观摩教学指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技能。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

8.【答案】B。解析: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人在实践活动之前,头脑中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观念,人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目的性。

9.【答案】C。解析:A项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B项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C项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D项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题干中学生对于老师最初印象影响了学生对于老师的总体判断属于首因效应,故此题选C项。

1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创造性培养途径。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集体讨论(脑激励法、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基本做法是:教师要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同时教师也不对答案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的答案都找出来为止。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该方法就是采用班组讨论法来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通过集体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先从自已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这样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在相互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时,还能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能彼此间激发出解决问题的灵感,迅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本题题干的描述属于头脑风暴法,故选择B项。

11.【答案】B。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包括: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教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处理和维护新同事的关系上,说明此教师工作的重点在于处理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具有社交性质,是典型的关注生存阶段的特点。

12.【答案】B。解析:舒尔茨,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所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重在强调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更是强调了通过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性,重点在于教育通过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3.【答案】A。解析:孔子最早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的思想, 也是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

14.【答案】A。解析:根据设计开发主体的不同,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15.【答案】D。解析: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速度,是指能单刀直入的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在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

16.【答案】A。

17.【答案】A。解析: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18.【答案】D。解析: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合理作息,科学用脑;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19.【答案】D。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0.【答案】C。解析: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21.【答案】B。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教育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因此,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目标所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3.【参考答案】

此题说法错误。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现象。母猴教小猴爬树是一种学习现象,而不是教育现象。综上,题干表述错误。

24.【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健康与疾病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并不是某种固定、永恒不变的状态,它会因为社会、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所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25.【参考答案】

此题说法正确。

思维定势是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综上,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参考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7.【参考答案】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8.【参考答案】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9.【参考答案】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基本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参考答案】

(1)导致课堂纪律不良的原因有以下:

首先,教师没有做到严慈相济,严慈相济原则要求教师即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材料中教师一味的 和学生成为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没有严格要求学生。

其次,教师没有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教师应该在课前与学生共同商定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设置奖惩机制,以约束学生的课堂纪律,材料中的教师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导致原本民主式转变为放纵式。

再次,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材料中教师课堂中没有合理组织教学导致课堂过于活跃从而影响了课堂进度。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以下:

①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分为:权威式、放纵式、民主式。

②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 个重要因素。

③班级的性质。

④对教师的期望。

31.【参考答案】

(1)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材料中王老师每天都要留大量的练习题,一旦出现错误,都要改正好几遍,这种高强度的练习作业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状态。

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材料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布置练习题,严格要求,但并未对学生做立志教育。

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材料中教师在学生获得进步时没有给予及时的奖励,而是一味的严格要求,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材料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做积极地归因,导致学生后期学习精神头差,丧失学习动力。

(2)如果我是王老师,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增强家校沟通,努力形成教育合力:①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查找学生问题行为原因的重要手段。

②班级家长会,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地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③家长学校,是组织学生家长学习进修的教育机构。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 教育学 、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172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

    京剧的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A生B丑C净D末答案:C。“花脸”又称“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的男性人物。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最杰出的使者是(

    花花要减肥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教师资格证小学模拟题

    一、填空(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中,__________是主导性

    樱桃小胖妞儿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拟题

    考虫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理论课程(高清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提取码: 844k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

    好运咪咪熊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模拟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国考《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

    阳澄湖边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拟测试题

    A.生B.丑C.净D.末答案:C。“花脸”又称“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的男性人物。2.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最杰出的使者是( )。A.张骞B.玄

    老马456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