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1

桃乐丝816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广东高中教师资格证真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ris大王

已采纳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版本一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冰原景观图,请学生猜测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出现在什么气候类型下,引导学生得出这是不同气候下形成的景观,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气候的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并补充说明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教师活动】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   【问题】   (1)为什么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   (2)为什么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   (1)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这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出示以莫斯科和伦敦为例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教师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和全年降水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师生总结】伦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莫斯科寒冷干燥。主要受距海远近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水热特征不同,因此形成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气候类型。   (2)洋流因素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回顾全球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伦敦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思考这些气候类型与所经洋流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洋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着显著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一般地,暖流经过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因素   【教师过渡】其实,海陆位置、洋流,都属于下垫面。同学们,还能想到下垫面的因素中还有什么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吗?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   【过渡】像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都属于自然因素,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气候呢?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观看课件中呈现的火电厂释放大量废热图片、工人铺设水泥路图片,并前后4人为一组按照之前分析自然因素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人类活动(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也会影响气候。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思考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差异、洋流、地形等。   人为因素:工厂废气排放,对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答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版本二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思考在城市发展中与交通布局影响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进而引出购物,从而导出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总结】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   (二)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形成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中国城市分布图”   【提问】   1.思考中国古代,近代与现代重要城市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   2.中国当前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3.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有什么影响?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生总结】城市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汇处。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与重要铁路公路干线,以及沿海地带。   (三)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北京市1980年城市布局示意图”以及“2018年城市布局示意图”   【提问】   1.两个阶段中北京市大型商场布局有什么变化?   2.两个阶段北京市城市交通发展有什么变化?   3.导致商业网点布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总结】北京市商业网点由最初的集中于市中心西单、王府井,扩散为各个交通环线周边均有布局。北京市的交通发展呈现“环—线”式分布。   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发展,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   环节三:巩固提高   思考城市的发展过程与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商业网点的变化之中有哪些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课下查找本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商业网点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通枢纽地带,同时在沿海地带也有广泛商业网点分布。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谈谈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材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3)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如在“全球变暖”的教学中,教材指出“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教师可对此提出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讨。   (4)设置错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可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故意设错,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纠正。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这样的命题,对此教师可设计“没有地球自转,地球就没有昼夜更替”的错误命题,让学生去判断正确与否,最后学生认识到地球没有自转也有昼夜更替,只不过是一年只有一次昼夜更替。   版本三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新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林业相对发达,提问学生,东北的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进而提问东北的农业与林业种植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在PPT中展示建国前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作物的照片。   【提问】   (1)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什么业为主?   (2)建国前后农作物的种植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分析,思考交流。   【师生总结】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建国之前主要是旱作杂粮,建国后结构更加合理主要是玉米、大豆。   1.结构完整、耕作业为主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东北三省粮食产量构成”图。   【提问】   (1)为什么说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分析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的特点。   (3)分析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构成的特点。   【师生互动】读图思考,教师提问。   【师生总结】   (1)东北三省的农业产值中,农业占主导地位,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牧业,占32.9%;渔业占8.9%,林业占2.3%,所以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中,以粮食作物,其次分别为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3)粮食产量构成中,谷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豆类和薯类。谷物类中,玉米比重高达65.76%,其次为稻谷、小麦。   2.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展示材料】PPT展示“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图。   【提问】   (1)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东北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什么?商品糖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内?   (3)东北地区商品粮油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师生活动】学生读图,教师引导总结。   (二)林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地区林地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提问】   (1)东北地区的林木有哪些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东北地区有哪三大林区?   (2)针叶林、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规律?   (3)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师生总结】   (1)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2)针叶林主要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以东,松辽平原以北广大山地。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3)经济林主要是在辽东半岛以及辽河平原。   环节三:巩固拓展   解决课前悬疑:东北地区农林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跟土地资源有什么关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东北地区农林业在建国之后的发展历程,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东北地区山区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参考答案】   (1)存在问题:采育失调,以采伐为主;毁林开荒,森林火灾。   (2)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为保育的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工业。   (3)发展重点:林木,人参,养鹿,林蛙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有哪些好处呢?   【参考答案】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首先独具匠心的设问是成功点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极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其次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作用。最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教与学的作用。

207 评论

黑马胖子666

【导读】虽然高中政治的有些内容我们可能云里雾里,但是通过一些考试的固定套路,我们还是可以顺利进行作答的,毕竟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大学政治都是学过的,但是想要取得更高的分数,还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我们可以从历年的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入手,把握考试的要点,下面就来看看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面试真题:商品的基本属性。

一、考题回顾

题目:商品的基本属性

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一级服装、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人们购买这些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生产这些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你能够从上述下料中归纳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吗?

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视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各大港口进出口商品快速增长和华为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教师提问:这些商品都有什么样的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商品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欢迎。我国的商品都是广大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商品到底有哪些基本属性和特征呢?下面我们进入《商品的基本属性》的学习,一起去寻找答案。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商品的含义

【情境展示】四幅图片:A、阳光 B、家里用的自来水 C、超市货架上的物品 D、妈妈给我织的毛衣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判断某一物品是否是商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第二,必须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

【活动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超市内各大商品的图片,并提问学生:我们去超市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师总结】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通俗的说——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商品的质量。也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物美。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商品的价格因素,即价廉。

3、商品的价值

【情景展示】超市中不同商品,标价不一样,普通消费品和高档耐用品价格差距很大。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问题:这些商品为什么价格有差距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人们耗费了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即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环节三:巩固提高

【活动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学生自行判断,并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随机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提问。

拓展作业:找到自己生活中的案例或者是物品来进行判断是否是商品。

【答辩题目】

1、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说说本节课你是如何导入的。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面试真题:商品的基本属性,具体的答题思路以上也进行了汇总,希望大家参照以上作答思路进行训练,更多教师资格证面试要点,请持续关注本平台。

343 评论

suejasmine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考 网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版本一   一、考题回顾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试讲题目   1.题目:物质的分类   2.内容: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如图2-4)。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1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大小在1—100nm之间。  如果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类分散系的稳定性,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的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别。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呢?   3.基本要求:   (1)要有适当的情境创设。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初中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按照物质组成成分的种类,可以把物质怎样进行分类呢?   【学生回答】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师提问】可否进一步分类?   【学生回答】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教师引导】之前主要学习了纯净物的进一步划分,今天来研究混合物的进一步分类。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混合物通常是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我们把这样的体系叫做分散系。阅读教材找到分散系的概念。   【学生回答】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提出问题】结合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说一说对于硫酸铜溶液、泥水来说什么是分散质、分散剂?   【学生回答】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为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溶液中溶质分散质为硫酸铜固体,分散剂为水;浊液中分散质为泥,分散剂为水。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回答】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灰尘);气液(泡沫);液液(酒);固液(泥水);气固(海绵);液固(珍珠);固固(合金)。括号外为分散质、括号内为分散剂。   【提出问题】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学生回答】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提出问题】将Fe(OH)3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   【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所做的实验和教材“科学史话”的内容,思考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粒子大小有什么关系,胶体能够发光吗?   【学生回答】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nm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   【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光通过溶液和浊液时,没有光亮的“通路”出现?   【学生回答】溶液也能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及其微弱。所以,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时则观察不到这种现象。   环节三: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质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解析: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就是与这一特征有关。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胶体还有哪些性质,课下预习。   【答辩题目解析】   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参考答案】   不是。Na2O2属于金属氧化物,但是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2.谈谈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版本二   一、考题回顾   高中化学《萃取》   试讲题目   1.题目:萃取   2.内容: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分液常使用分液漏斗。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如图1-7);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如图1-8)。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如图1-9)。   图1-7倒转分液漏斗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图1-8萃取图1-9分液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注意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需要进行实验或者相关教具进行模拟演示即可。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2.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萃取实验操作时,身为老师应该指导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物导入   【实物展示】展示球型分液漏斗和梨型分液漏斗。   【提出问题】球型分液漏斗我们在初中的时候经常使用,另外这个也叫分液漏斗,大家看它和球型分液漏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颈短,斗体更大。   【教师引导】这个叫做梨型分液漏斗,我们今天就用它来做个实验。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梨型分液漏斗在参与实验过程之前需要检漏,以便确定是否可以使用。   【演示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讲解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磨口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学生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   【教师引导】用梨型分液漏斗来做一个新的液液分离的实验操作,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要选择四氯化碳做萃取剂呢?   【学生回答】因为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也不发生反应,可用做萃取剂。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中的演示实验,总结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学生回答】(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提出问题】萃取前后,分液漏斗中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萃取后,上下层溶液分别含有什么?   【学生回答】萃取前漏斗中是碘水呈黄褐色,萃取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颜色变淡,下层紫红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后溶液上下层如何分离,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目的是能使得到的目标产物更纯净。(可设错,教师再纠正)   【演示实验】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教师总结】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环节三:拓展提升   【学生实验】萃取碘水中的碘,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下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答辩题目解析】   1.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2.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萃取实验操作时,身为老师应该指导什么?   【参考答案】   学生在进行自主的实验操作时,老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规范的操作、仪器存在的问题(如梨形漏斗漏液)等进行指导并帮助进行解决,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版本三   一、考题回顾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试讲题目   1.题目: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内容:   氮是动物、植物和原生生物体(如真菌、细菌)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体活动的必需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在自然界中,大豆、蚕豆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铵根离子(NH4+)和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为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为NH4+、NO3-、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另外,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影响氮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类的活动。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都有哪些?   2.本节课你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教师课前播放一段闪电的视频。   【教师引导】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俗话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过后,人们发现庄稼的长势非常好,叶子绿油油的,就像刚施了氮肥一样。那么雷雨生成了什么肥料?又是怎样生成的呢?本节课共同学习氮的循环。   环节二:新课教学   【读书指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的材料。   【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课本图3-2-2,说一说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有哪几种方式?   【学生回答】预设学生从动植物体、雷雨放电、人类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提问】结合氮循环的三种方式,请找出氮循环过程中的几种含氮的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并指出它们的物质类别。   【学生回答】结合氮循环的方式寻找含氮的物质,写化学式、标化合价、指出类别、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教师指导】对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指导,进行完善。   【教师提问】人类活动会对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再根据需要把氨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氮肥、硝酸)。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体中进行转化。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和农作物的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参与氮的循环。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用图示的方式表示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   【小组讨论】   【答辩题目解析】   1.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主要有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和硝酸等。   2.本节课你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首先谈话法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提出了多个引导性问题,如“说一说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有哪几种方式、人类活动会对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呢?”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次,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就让学生自主的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且分成小组去绘制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的流程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6 评论

相关问答

  • 广东省高中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题

    中小学老师职业资格考试面试采用结构型面试,情景仿真模拟等方法,根据备课教案(或活动设计),教师试讲(或演试),论文答辩(或阐述)等过程开展。体育课程的面试与语文

    妖精狮子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目广东高中美术

    呵呵,我是去年拿的教师资格证,握个手先,我拿的也是高中美术教师资格。一个一个的回答,5个题目的教案要提前准备好,试讲的时候提交教案并抽讲一课,要看清楚是试讲还是

    土匪温柔 9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广东教师资格证高中面试题目

    2020下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 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来源于网络】高中英语 词汇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案】A Couch PotatoTea

    reviveanna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广东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试题

    2021上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四【 来源于考生回忆 】

    流云归晚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广东省教师资格证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1.吃橘子时,岚岚说:“老师,你给我剥皮”,王老师大声说:“咱们来帮小橘子脱衣服吧,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小朋友们争着说:“好,我来!”大家争相动手起

    有前有钱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