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3

Q蛋蛋果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历年真题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uruojing

已采纳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测试卷受聘教师: 工作单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这是数学家( )于1981年提出的。A、华罗庚 B、柯朗 C怀尔德 D、J.G.Glimm2、“指导学生如何学?”这句话表明数学教学设计应以( )为中心。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师生3、现实中传递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预测天气情况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指数”、表示儿童智能状况的“智商”等,这表明数学术语日趋( )A、 人本化 B、生活化 C、科学化 D、社会化a 当a>0时;4、a=|a|={ a 当a=0时;这体现数学( )思想方法a 当 a<时;A、分类 B、对比 C、概括 D、化归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其判断形式是( )A、全称肯定判断(SAP) B、全称否定判断(SEP)C、特称肯定判断(SIP) D、特称否定判断(SOP)6、数学测验卷的编制步骤一般为( )A、 制定命题原则,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B、 明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精选试题,编拟双向细目表。C明确测验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制定命题原则。C、 确测验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二、填空题(每格2分,共44分)7、在20世纪,数学学习理论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向 的发展历程。8、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而研制的 ,这是我国数学教育史上的划时代大事。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体现基础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② ;③ 。10、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 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 的过程。”11、“数学活动”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 。12、数学新教材实现从学科中心向促进 的价值取向。1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已有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 ,学生探究发现的 ,与学生共同学习的 。14、数学思维抽象概括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1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 、 ,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它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感、 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学16、课程总目标包含: 、 、 等具体目标。17、一种运算、能解一种方程、知道一个性质和定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叫做 ;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操作、思考、交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边际”的目标叫做 。三、综合解答题(44分)18、例举三个以上适合课外学生数学活动的形式?(4分)19、各举两例说明数学新课程相比较传统大纲在内容上的加强和削弱的方面。(6分)答:1、加强内容:2、削弱内容:20、如何理解数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多样化?(4分)21、自己设计一个简明扼要的数学板书,并解释设计意图。(6分)板书设计:设计意图:22、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过去相比,教师讲得少了。有人说:“讲授式”过时了吗?你是怎么认为的?在教学中又是怎样做的? (5分+5分) 23、案例分析(14分):《用火柴搭正方形》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1)按图示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2)搭10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3)100个正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4)如果用X表示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交流。分析问题一(4分+2分):请教师试着解第(4)个问题,尽可能有多种解法?并简要分析“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设计的作用?分析问题二(8分):一个好的课堂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结合本案例,简要论述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新教材学习目标?初中数学教师招聘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A 3、B 4、A 5、C 6、D二、填空题(每格2分,共44分)7、认知主义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9、普及性、发展性,②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③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0、主动建构;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1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2、人的发展。1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14、直觉思维。15、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数 感、符号感。16、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或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情感态度)。17、结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三、综合解答题(44分)18、答题要点:数学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数学竞赛、数学游艺、数学晚会、数学手抄报、数学调查、小课题研究、数学演讲等。19、答:略 见154页《大全》20、(4分)答题要点:数学学习评价的方式不能仅限于用笔纸测验的定量评价,还要用先进的评价手段和多种评价的方法,以便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谈度与价值观等全面的检测了解,。比如,课堂观察、座谈、调查与实验、作业分析、成长记录袋、数学日记等方式。21、答:略22、答:略23、分析问题一(4分+2分):答题要点:A、解法可能有:①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以后每一个正方形都有3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需要[4+3(x-1)]根;②因为除第一个正方形外,其余正方形都只用3根,如果把第一个也看成3根,x个正方形就需要(3x+1)根;③上面和下面一排各用了x根,竖直方向用了(x+1)根,于是正方形就需要[x+x+(x+1)]根;④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4根搭成,但除了第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其余(x-1)个正方形多用了1根,应减去,于是得到[4x-(x-1)]根。B、策略设计的作用:鼓励学生解题的多样化,这样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分析问题二:(8分):答题要点:① 加强过程性,注重过程性目标的生成;② 增强活动性,力图情感性目标的达成;③ 加强层次性,促进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与提高;④ 加强现实性,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⑤ 突出差异性,使所有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等。补充习题1、写作《又做“学生”》谈教师角色变化。2、学生活动成为课题学习中的‘主旋律’,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课题学习做适时的评价与指导

238 评论

Miss乔大小姐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考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考试语⽂考题1.为教学培根的《谈读书》⼀课,教师计划通过⼀篇同样与"求知"有关的作品进⾏导⼊,以下恰当的⼀项是( )。A.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B.莱蒙托夫《祖国》C.杰克·伦敦《热爱⽣命》D.契诃夫《变⾊龙》1.【答案】A。解析: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个》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突破过去⼈们早已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故本题选择A项。2.学习鲁迅《阿Q正传》,教师讲解"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声,似乎确凿打在⾃⼰头上了"⼀句的修辞⼿法,并补充其他例⼦引导学⽣理解,下列合适的是( )。A.⼤⾍见掀他不着,吼⼀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冈也动了。(施耐庵《景阳冈打虎》)B.如果出到⼗⼏⽂,那就能买⼀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帮,⼤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隔壁的房⼦⾥,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鲁迅《孔⼄⼰》)C.⽣命像向东流的⼀江春⽔,他从最⾼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冰⼼《谈⽣命》)D.那树有⼀点佝偻,露出⽼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烟⽕⼀样繁密。(王⿍钧《那树》)2.【答案】A。解析:题⼲中的例句为夸张(超前夸张)。A项为夸张;B项为借代,"短⾐帮"代指劳苦的劳动⼈民;C项为⽐喻;D项为⽐喻、拟⼈。故本题选择A项。3.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教学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学⽣是语⽂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B.教师应努⼒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C.语⽂教学要注重语⾔的积累、感悟和运⽤,尤其是让学⽣打好扎实的语⽂基础。D.重视学⽣读书、写作、⼝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实践,提倡多读多写,让学⽣在语⽂实践中学习语⽂,学会学习。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标的理解。C项语⽂教学要注重语⾔的积累、感悟和运⽤,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打好扎实的语⽂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的好奇⼼、求知欲,发展学⽣的思维,培养想象⼒,开发创造潜能,提⾼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提⾼语⽂综合应⽤能⼒。故本题选择C项。4.教科书中《爱莲说》设置了⼀道练习思考:"《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根据课⽂内容,说说作者⼼⽬中的君⼦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下,如何理解'出淤泥⽽不染'的⼈⽣境界?"对思考练习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A.强调学⽣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B.⿎励学⽣展开对话,表达个⼈观点C.引导学⽣理解概念,提升整合能⼒D.促使学⽣深⼊思考,学会质疑探究4.【答案】C。解析:思考题中"根据课⽂内容,说说作者⼼⽬中的君⼦具备哪些美好品质"旨在帮助学⽣进⾏深⼊思考,感受"花之君⼦"——莲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的审美情趣。"和同学讨论⼀下,如何理解'出淤泥⽽不染'的⼈⽣境界?"这⼀问题的设置,⿎励学⽣表达个⼈观点,展开与⽂本、他⼈的对话。C项中"引导学⽣理解概念"违背了练习的审美探究的初衷,仅从"花之君⼦"⽚⾯的字义上去理解,未体现语⽂课程的⼈⽂性特点。故本题选择C项。5.阅读《我的第⼀本书》教学实录,回答问题。师:感谢三位的精彩朗读,哪位同学来点评⼀下?⽣1:⽗亲的第⼀问应该读出"⽣⽓"的⼝吻,刚才朗读者语⽓嫌低了。师:他说要读出⽣⽓的语⽓,同意吗?⽣2:不同意。因为这⼀问前⾯的语境是⽗亲"愁苦"地望着"我",所以应该是声⾳低沉些。师:好!请你朗读这⼀句,体会⼀下。(⽣动情地读。)师:那么,读第3、4节,⽗亲感动我们的主要是什么呢?⽣3:对"我"学习的⽆⽐关⼼,对"我"的疼爱。⽣4:对"我"友情的尊重,对"我"做法的理解。⽣5:这样的⽗亲值得《羚⽺⽊雕》中的⽗亲学习。(⽣笑)⽣6:对"我"的宽容和尊重。这样的⽗亲真了不起,你看,就因为我把"承"少写了⼀横,⽗亲就将"承"改为"成"字,很让⼈感动。师:同学们品味得很到位,第8节还没有同学分析。让我们⼀起先把第8节读⼀遍。(⽣齐读第8节。)以下对画线部分的评价,有⽋妥当的⼀项是( )。A.通过让学⽣点评学⽣的⽅式,发挥学⽣在课堂中的主动性。B.⽼师不直接对学⽣的⾏为给予评价⽽是把问题抛给另外的学⽣,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C.学⽣思维活跃,迁移能⼒很强,课堂上要注意保护学⽣的迁移思维。D.教师对学⽣从不同⾓度理解课⽂内容的⽅式没有给予恰当的肯定就进⾏下⼀节内容。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教学评价。教师有对学⽣给予肯定的评价,因此选择D选项。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考点⼀、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向全体学⽣(2)促进学⽣全⾯发展(3)促进学⽣⽣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培养(5)着眼于学⽣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法:途径有:(1)树⽴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作(3)举⾏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法有:(1)提⾼教师队伍⽔平,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主导性作⽤,更新教育理念,提⾼素养)(2)将教育⽬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分析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提⾼全体学⽣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的,以尊重学⽣个性,注重开发⼈的⾝⼼潜能,注重形成⼈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和发展的需要;⼆、学⽣观我国所倡导的学⽣观:以⼈为本和全⾯发展理解“⼈的全⾯发展”的思想⼈的道德、体⼒和智⼒的全⾯、和谐、充分的发展。⼈的劳动⼒全⾯发展素质教育的学⽣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为本,⼈的全⾯发展本质是⼈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的全⾯发展理解“以⼈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的全⾯发展为本“以⼈为本”是⼀种肯定⼈的作⽤和地位,强调尊重⼈、解放⼈、依靠⼈和为了⼈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为本就是以学⽣为本(1)学⽣是完整的,具有独⽴意义的个体(2)学⽣是学习的主体(3)学⽣需要尊重(4)学⽣都有潜⼒学⽣的全⾯发展要求从⾝⼼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社会⽂化发展三个⽅⾯⾝⼼健康发展:⽣理⼼理健康的成长,⽣理⼼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正确的⾃我认识,培养正确的⼈⽣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发展的⼈所需的⾃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全⾯发展的核⼼)社会⽂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运⽤“以⼈为本”的学⽣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个学⽣,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缺陷等歧视学⽣教育中以⼈为本就是以学⽣为本,以全体学⽣的全⾯发展为本坚持以⼈为本,必须⾯向全体学⽣,必须以学⽣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全⾯发展为⽬标;中学⽣全⾯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的全⾯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为本”也就是所有学⽣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相同的教育机会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的个性发展分阶段教育:学⽣的才能有⾼有低,因⽽给予学⽣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的才能⾼低来进⾏分配;因材施教:学⽣的个性潜能不同,因⽽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师⽣关系:尊师爱⽣,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三、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学习的意识和能⼒(2)培养和发展⾃⼰的反思能⼒,成为反思型教师(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的培养(5)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具备终⾝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学习②教师⾃我实现必须终⾝学习③提升教学⽔平须坚持终⾝学习④提⾼教育创新精神须终⾝学习⑤终⾝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⑥教材改⾰要求教师必须终⾝学习(2)教师终⾝学习的可⾏性教师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能⼒学习②专业知识学习③教育理论学习④信息技术学习教师终⾝学习的⽅法①系统的终⾝学习②校本学习③成⼈教育④媒体学习教师终⾝学习在教学中的作⽤①提⾼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学习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各种⽅式和⼿段促进⾃⾝的专业发展要求:(1)培育学习能⼒,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做研究型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理学知识,情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博的知识视野要获得专业的终⾝发展就要终⾝学习,可通过正规,⾮正规,校本专业教育发展⽅法有: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教育研究全⾯提⾼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格(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能⼒(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如何提⾼教学成绩:(1)讲⽅法:处理好师⽣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作的热情和决⼼(1)教师职业的责任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是①学⽣全⾯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关系的建⽴者③学⽣学习过程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者⑤学⽣健康⼼理的培育者(2)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可以满⾜教师作为个体⾃我⽣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对国家,社会,集体和⼈类都有着巨⼤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发展的接班⼈和建设者(或者①教师是⽂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310 评论

少年卡米

就是考初中数学的这几本书 类似于中考题 覆盖面比较广 只是最后有一个写教案 他给你内容 让你根据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

242 评论

扬帆飘舟

初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简介:初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293 评论

一佛爷一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4.暂无。

5.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由水电离c(H+)=1×10-13,Na+、Cl-,NO3-、S2-

B. c(H+)/ c(OH-)= 1×1014,Ca2+、ClO-、NO3-、K+

C. pH=11,CO32-、Na+、AlO2-、NO3-

D.中性溶液,Fe3+、K+、Cl-、SO32-

6.在Fe2O3和CuO混合物ag,与足量CO反应,生成金属4.16g,产生的CO2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9g沉淀,则a为( )。

A.4g B.5.6g C.6.4g D.8.0g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为6.02×1023

C.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利用Kc判断反应达到的限度

D.一定温度、压力下,可利用△G来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8.恒容密闭容器,1:1加入碳和水蒸气生成水煤气,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变化一定能判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 )。

A.逆反应速率减小 B.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反应物气体体积分数增大

9.暂无

10.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Y和W的质子数之和为25,则( )。

A.原子半径:Z>X>W

B.Z能形成碱性氧化物

C.氢化物的稳定性:Z>W>Y

D.W的某种氧化物有漂白性

1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主学习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B.接受学习没有价值

C.发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D.合作学习就是主动学习

13.在质量守恒定律当中,下列是属于情意目标的是( )。

A.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B.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C.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D.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14.在化学平衡当中,我们常用“等、动、定、变”,用这四个字来去表示化学平衡特征。它当中体现的化学学科的思想有( )。

①宏观与微观相结合;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③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相统一;④结构与性质相统一相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在教学设计当中,需要对学情进行分析,学情分析不包括的是( )。

A.知识基础 B.学习方法 C.教学策略 D.学习动机

16.“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体现了我们的化学教学当中,不能只注重( )。

A.化学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培养学生品德

17.暂无。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重视发展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条件较好的学校,要努力开展实验,鼓励多做实验

B.在初中阶段,教学条件受限的学校可以选择3到4个典型实验

C.鼓励开展家庭实验和微型实验

D.环境保护和实验安全教育

19.在化学教学当中,化学教学思想当中( )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A.科学思维相统一

B.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统一

C.发展实验探究和启迪思维相关的

D.掌握能力和发展双基

20.暂无。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在课标中,课程目标化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右图为溶解度曲线图(氯化钠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图60摄氏度60g)(1)从右图中你能能获取哪些信息?

(2)请简述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图表用的优点。

22.材料:化学概念学习可以有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图策略。概念形成策略包括三个阶段。

(1)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简述概念形成策略的应用。

(2)简述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图策略的主要内容。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23.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这个选项应该选什么?

(2)学生为什么会选错?请逐个分析。

(3)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与技能?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24.学生在物理中已经学习过分子和原子,老师让他们回忆了一下,有3个同学说,一个同学说可能是花香,另外一个是扩散,第三个是两个铅块放在一起久了,会融在一起;老师带领他们做了3个实验,实验1:在盛有烧杯的水中加入氨水;实验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氨水、再加入酚酞;实验3:用一个大的玻璃罩罩住两个小烧杯,其中一个烧杯中放放浓氨水,另外一个烧杯中放酚酞溶液。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以及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有同学问:为什么用大玻璃罩罩住两个小烧杯,其中一个变色,另外一个不变色?老师建议学生课下查阅资料。

(1)分子和原子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2)老师做三组实验的作用是什么?老师用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3)老师用到了什么教学理念

五、教学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30分)

25.材料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材料二、

材料三、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溶质和溶剂。

(1)实验9-5和实验9-6的教学作用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测试卷受聘教师: 工作单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

    品名暂无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

    s791144868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历年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05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中学部分)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相比在哪些方面有差异( ) A课时计划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

    aimyforever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初中数学

    2020下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来源于网络】初中数学《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承接近期

    怀念橡皮筋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教师资格证面试历年真题初中

    2020下初中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来源于网络】初中体育《低冲击步伐及篮球变向不换手运球》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开始

    易叉叉叨叨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