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6

yvette0112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真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秋天里的松鼠

已采纳

三、判断题(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 2、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3、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4、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符合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 6、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7、根据概念的定义,天安门、地球等都是概念() 8、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9、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10、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11、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12、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13、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14、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15、布鲁纳与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16、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17、斯金纳将动机与学习作了区分,认为学习可以用强化解释,而动机不能用强化解释() 18、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就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19、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成人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 20、测验的信度越高,其效度也会越高() 四、名词解释 1、学习 2、组织者 3、移情 4、品德 5、控制点 五、简答题 1、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4、对超常儿童教育,你有何建议?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 1、论创造性的培养 2、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这个概念”。请你分析这个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恰当。

93 评论

靓掣魅影

2015年3月北京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心理学)(答案仅供参考)   一、选择   1、强调研究过程中应对被试者产生积极的影响,避免对被试身心发展产生伤害的研究原则是 原则。   A 客观性 B 发展性   C 教育性 D 系统性   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安全的需要   3、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的简化的遗忘理论是 。   A 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动机说 D 同化说   4、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种学习属于   A 符号学习 B 事实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命题学习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的是人际吸引中的 。   A 外表吸引 B 能力吸引   C 相似吸引 D 性格吸引   6、个体因无法应对外界对个人能力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称为 。   A 角色冲突 B 工作压力   C 适应不良 D 职业倦怠   7、在托尔曼的迷宫试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之前,学习以及存在,只是未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 。   A 操作性行为 B 辨别学习   C 潜伏学习 D 获得学习   8、用简要的词语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其各种观点直接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认知策略   9、教师一想到班级中的好学生,总是到他的优点,而很难想到他的缺点,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投射效应   10、一个学生认为服从、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优师)。同时,他还将教师规定的准则视为固定不变的。他的道德发展处于 。   A 他律阶段 B 自我中心阶段   C 自律阶段 D 公正阶段   选择答案: 1c 2a 3d 4c 5c 6d 7c 8b 9b 10a   二、填空题   11、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是计划、 、观察和反思。   12、韦纳将成败归因分为内外性、稳定性和 三个维度。   13、奥苏伯尔认为可利用性、 和稳定性是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机构变量。   14、长时记忆可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 。   15、在技能练习中期,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心理学称之为“ ”   16、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 和调节策略。   1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提出假设和 四个阶段。   18、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结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和 。   19、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包含真诚、尊重与接纳和 。   20、教师自编测验具有信度、 和区分度三个特征。   填空答案:11行动 12可控性 13可辨别性 14程序记忆 15高原现象 16监视策略 17检验假设 18 片面到全面 19同理心 20效度   三、辨析(4*5=20)   21、佛洛伊德认为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正确。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为本我服务,所以是正确的。   22、负强化的实质就是惩罚   错误。负强化是通过消除一个不愉快的刺激,从而使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增加;而惩罚则是消除一个愉快的刺激,从而降低反应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所以两者不一样。   23、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非常牢固,不易消失和遗忘   错误。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不牢固,容易消失或遗忘。   24、移情会阻碍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错误。移情是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会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5、中高考是典型的标准参照测验   错误。是常模参照评价。   四、简答 (6*5=30)   26、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答:(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提倡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   (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7、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其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A.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   B.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8、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   (1)活动的对象不同。前者活动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后者则是头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   (2)活动的结构不同。前者是系列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后者则可以省略或简缩。   (3)活动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后者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29、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答:(1)变通性。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处理问题或学习时,总能做到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问题的思考具有比较大的弹性,思考路线并非固定在一个方向(优师),而是向多个方向发散且变化多端。   (2)独创性。独创性在行为上的表现则是超出常规,擅长做一些别人从未想过和做过的事;观念新颖独特,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敢于向挑战。   (3)流畅性。流畅性是指具有创造性的人,其思维敏捷、灵活、迅速,具有口若悬河的谈吐,行为快速,对事物的反应总量比一般人多。   30、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认知表现出具有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的特点。   (2)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的特点。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是协调的、一致的。年龄越小,各成分之间越一致。   五、论述   31、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分析   答: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表现出来的智能有八种,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1) 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   (2)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八种以上智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3) 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4) 各种相对独立的智能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即便是同一种智能,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5) 因此,我们很难找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与否。   3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自我效能”。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很大。   (2)对他人的观察。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   (3)言语劝说。它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我规劝。   (4)情绪和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189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真题

    深圳有考对外汉语的,就是更专业的去教老外中文的,具体的在网上找找,有个叫IMCPI的,朋友是英语专业的刚考取这个证书,现在在兼职教老外学习汉语。也许对你的答案没

    小果子真不赖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真题

    去淘宝搜索“时代凯瑞”

    生命若尘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面试题

    心理健康标准(六条):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千羽YUmi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教师资格证中心理学试题

    三、判断题(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 2、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

    大白包小白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 (B)   A.开端

    酒窝喵喵兔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